当前位置: 首页 > 著作·评论 > 出版信息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出版
作者:  责编:  出版社:  类别: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发布时间:2018-07-05  点击量:800
分享到: 0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是迄今为止中琉日关系史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其内容丰富,大量使用新发掘的史料,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是琉球史、中琉关系史、日琉关系史研究以及包括东北亚区域局势在内的国际背景下的中琉日关系史研究的力作,《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的翻译出版,将对中国学者的上述研究起到提示或借鉴的作用,具有比较重大的学术价值。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作者系日本国立琉球大学教育学教授,1940年生于冲绳县,得地利之便,使《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更具特色。


作 者 (日本)西里喜行

目录



上册
中译本前言
序言本书的课题与结构
绪论册封进贡体制崩溃时期的各种问题
前言册封进贡体制的三个层面(机能)
一 关于册封进贡体制崩溃过程的分期问题
二 第一、二期的“外压”与东亚——以琉球为中心
三 第三、四期的日清关系与琉球问题
四 第三、四期的日清提携论、亚洲联合论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编 鸦片战争前后的国际秩序与琉球王国
第一章 册封进贡体制的动摇及其诸契机——以嘉庆、道光年间的中琉关系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宗属关系诸态
一 琉球贡船的遭难事故与遭遇海盗事件
二 漂流、“漂着”船的增加与走私贸易之对策
三 进贡国力图扩大贸易与宗主国的对策
四 欧美商船的动向及宗主国、属国的对策
五 琉球册封使的派遣与贡期改定问题
第二节 鸦片战争期间的琉球与福州
一 战争爆发与印第安·奥克号事件
二 战争的继续与英国舰船在琉球“靠港
三 中英和谈与福州“开港”问题
小结 鸦片战争的余波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的外压与琉球问题——以道光、咸丰年间的琉球“所属”问题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异国船来琉与琉球王国的应对措施
一 鸦片战争后的异国船来琉
二 英法舰船方面的企图和琉球当局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萨摩藩、江户幕府在琉球问题上的应对措施
一 《琉球秘策》的提出
二 江户幕府与萨摩藩的应对策略——“开港”默认策略与琉球贸易构想
第三节清国在琉球问题上与法、英之间的交涉
一 琉球的救援请求及清国与法、英之间的交涉
二 清英交涉的继续与琉球“所属”问题
小结 日本“开国”前后的琉球“所属”争论
第三章 罗伯特·包恩号事件及其相关问题——对东亚国际秩序的考验
前言
第一节 罗伯特·包恩号苦力暴动事件的真相
一 暴动事件的开端和经过
二 罗伯特·包恩号漂到石垣岛与返回厦门
第二节 英美舰船来到石垣岛与抓捕苦力作战
一 英美驻华领事对这起事件的反应
二 英国舰船来到石垣岛与抓捕苦力作战
三 萨拉托加号前来袭击与琉球官吏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苦力滞留石垣岛与琉球王府的对策
一 苦力漂来的第一报与护送船派遣方针
二 有关抓捕苦力的续报与琉球王府的方针转换
三 滞留苦力的回国要求与琉球方面的安抚工作
第四节 美英方面与清国之间有关苦力处罚交涉的始末
一 美、英方面的苦力处罚方针
二 引渡苦力交涉与预审的有罪判决
三 清国方面的审判与美、清之间的辩驳
第五节 琉球方面派遣请谕使与清国、英美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 派遣请谕使的目的与经过
二 请谕使在福州的请愿活动
三 琉球方面的要求与清国、英美方面的应对措施
第六节 护送苦力的经过与琉球、清国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 预测清国兵船臬琉及其时策
二 快船的到来与派遣护送船的经过
三 海盗袭击护送船事件及清国方面的应对措施
小结
附章1 琉球王国末期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节 王国末期的通货问题与萨琉关系
一 “文替指令”(兑钱令)
二 “文替”(兑钱)与“物价
三 “文替”(兑钱)的影响
第二节 最后的册封使来琉与中琉关系
一 册封使的迎接准备工作
二 请封使、迎接使的派遣
三 册封使在琉球逗留的前后
第三节 日本的维新变革与琉球王国
一 戊辰战争的一声惊雷
二 经济与财政危机逐步加深
三 时代更替之警钟
第二编 中琉日关系重组时期的琉球问题
第一章 日清外交的基调与“废琉置县处分
前言 问题之所在
第一节 《日清修好条规》的缔结与日清外交的基调
第二节 明治政府册封尚泰及出兵台湾带来的冲击
第二章 日清两国的琉球分割交涉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章 琉球分割条约流产后的日清外交与琉球问题
下册
第一章 离嵩焘的琉球自立
第二章 黄遒宪的《琉求歌》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章 黎庶昌的对外交策略仍其相关问题
附章Ⅱ 王韬与《循环日报》
第一章 清末新闻界的琉球问题报道与评论(Ⅰ)
第二章 清末新闻界的琉球问题报道与评论(Ⅱ)
第三章 清末新闻界的琉球问题报道与评论(Ⅲ)
结语
后记
索引
原著所附中文提要
原著所附英文目录
著者·译者
译后记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