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政治
清季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章京研究
作者:徐笑运 责编:

来源:《历史档案》2019年04期  发布时间:2020-05-13  点击量:601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要: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是在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应对海防新局面而创设的新机构。学界对海军衙门研究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海军衙门章京更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本文利用《缙绅全书》《履历档》等档案资料,辅以笔记、日记、信函等其他零星史料,论述海军衙门章京组织形制、权责职能、办公运作等方面有着明显模仿总理衙门的痕迹。海军衙门章京的选任途径、背景来源、人员结构等问题伴随海军衙门始终,成为影响海军衙门日常政务运作及实际功能发挥的真正原因之一。

关键词:清季 海军衙门 海军衙门章京 海军衙门章京题名录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为处理海防善后事宜,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或海署)作为全国海防事务的直接领导机构。海军衙门是平行于、独立于六部、军机处及总理衙门等中央各部的临时性专务机构,在有清一代的政体中属于无案可循、无例可依的创设性机构。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败,北洋海军覆灭,海军衙门被裁撤,前后仅存立十年。碍于史料的局限,学界关于海军衙门的研究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海军衙门章京更是一群长期被忽视的群体。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海军衙门章京名录并不完整,目前仅搜集到光绪十一年、光绪十六年、光绪十七年、光绪十八年、光绪十九年,共计五年七档册的海军衙门在署官员名录。这五年

 关于海军衙门章京群体的考察,学术界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只在少数研究海军衙门的专文及部分通史性专著中略有提及,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王家俭:《清季的海军衙门(1885—1895)》,《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973年第5期;姜鸣:《“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考》,《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7年第4期;谢俊美:《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略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王文深入探讨海军衙门成立经过、组织与职权等问题,对海军衙门章京仅从略讨论,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姜文与谢文对海军衙门章京论述过于简单。代表性专著则包括: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戚海莹:《北洋海军与晚清海防建设———丁汝昌与北洋海军》,齐鲁书社2012年版等。通史性专著中关于海军衙门章京的讨论,仅止步于简单描述,尚未形成专门研究。

 目前掌握的海军衙门官员名录主要来自《清代缙绅录集成》,辅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私家日记、报刊等其他零星资料。几点说明:(1)《清代缙绅录集成》收录《爵秩全览》、《缙绅全书》(文缙绅名录)、《大清中枢备览》(武缙绅名录)三种文本,其中《爵秩全览》与《大清中枢备览》皆不录海军衙门,只有《缙绅全书》偶或收录,仅见第50册、51册、53册、54册辑录的《缙绅全书》分别载有光绪十六年春、光绪十六年冬、光绪十九年春、光绪十九年冬官员名录(冯立升主编:《清代缙绅录集成》,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此外,周馥于光绪十二年撰著《醇亲王巡阅北洋日记》中提供了海军衙门成立初期官员信息(周馥:《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谢忠岳主编:《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4年版)。(2)超星汇雅电子资源保存了光绪十七年夏的海军衙门官员名录。(3)光绪十七年《万国公报》曾登录一篇题为:《大清国事:海军衙门庚寅冬季分迁调各官爵里衔名单》,推断为光绪十六年冬海军衙门官员名录,兹作补充(《万国公报》,光绪十七年,第25期卷,第47—48页)。(4)《缙绅全书》光绪十八年春册档(荣录堂刻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藏号:52733。


覆盖了海军衙门初期与中后期,占整体期限近一半的时间,而人事结构往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所以,目前掌握的39名章京实际上已经占到海军衙门全部章京的绝大多数,故而可以进行群体性研究。本文据此探讨其组织形制、权责职能、选任途径及背景来源等重要问题,考察海军衙门章京群体的结构特征,并探究诸多特征对海军衙门政务运作、实际功能产生的影响。

 组织形制与权责职能

海军衙门糅合了总理衙门与神机营两种国家机构的部分组织建制。一方面,海军衙门与总理衙门一样,同为办理专务的临时性机构,其组织建制、人事构成、政务运作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仿照总理衙门的痕迹,体现在:官员分为大臣与章京两级,衙门内部采取分股办事制度,形成摈弃书吏、章京直接办稿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海军衙门于成立之初,便与神机营建立起一种紧密依赖的特殊关系,这实则出自首任总理大臣醇亲王奕譞的私心安排。奕利用其多年掌管神机营的资源,为海军衙门提供现成条件,包括提供衙址、借用印信、奏充委员,以至于具体历史过程中,来自神机营的影响一直伴随海军衙门始终。

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日清廷颁布上谕,授命醇亲王奕等五名大员管理全国海军事务,此被视作海军衙门创设的重要标志。九月十七日,奕以海军衙门名义呈递一封开办奏折。其主要内容包括:(1)拟先咨行地方督抚、将军等,将沿海一带水师、船只、官兵、粮饷、器械、机器局及岁造军火等数统造清册,详细咨报海军衙门;(2)奏请设立海军衙门;(3)提议借用神机营空房作为海军衙门地址,并借用神机营印信为海军衙门办公。而海军衙门最初的章京班子也在同日奏派产生,如周馥所记:

同日又奏派神机营全营翼长·镶红旗汉军副都统·花翎二等子【爵】恩佑为海军衙门总办文案翼长。派四品衔·兵部郎中堃岫,记名知府·户部郎中阿麟,内阁侍读学士·云骑尉奎焕,记名御史·工部员外郎常明等四员为帮总办文案。派即选主事宗室载林等二十二员为海军衙门章京,分掌文卷等事。派营务翼长·护军参领祥普等八员用备差遣。同日均奉懿旨允准。海军衙门仿造神机营总理文案处体系,设立“总办文案”与“帮总办文案”。办事人员大致划分为总办文案(1名)、帮总办文案(4名)、海军衙门章京(22名)、用备差遣(8名)四种名目。海军衙门从一开始便形成35名办事人员的规模,远远超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初期仅22名章京员额,奠定了海军衙门整体人事布局;奏调入海军衙门的办事人员皆为旗籍,使得海军衙门被塑造成“充斥旗员”的负面形象。海军衙门成立初期,人事结构已初具规模,也就是后来形成的总办、帮总办、主稿章京、管股章京、轮班当月章京五类名目的最初形态。

一、 总办与帮总办

总办全称为“总办文案翼长”,是由神机营总理文案处翼长以及总理衙门总办章京两种名目糅合而成,帮总办全称为“帮总办文案”。总办是海军衙门章京中地位最高的人,海军衙门大臣几乎

 周馥:《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谢忠岳主编:《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第65—656页。

 李文杰曾对总理衙门章京员额的设定、扩增等情形统计为:“总理衙门的章京员额最初设计为20人,在同治三年增加为36人,经光绪九年、十年、二十年陆续添设,最后增至48人。”总理衙门章京每次扩增约4名,与海军衙门同时代时也不过44名员额(参见氏著:《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120页)。

 (清)周馥:《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谢忠岳主编:《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第655页。

都身兼要任,事务繁忙,无法或无暇入海军衙门办公,总办就在海军衙门负责维持日常政务运转。

帮总办辅助总办行事。总办与帮总办皆无定额,大体保持1—2名总办、4名帮总办的人事格局。

海军衙门总办与帮总办均是从职务较高、能力突出并深得总理大臣信任的属员中选任而来,与总理衙门总办章京、帮办章京的职能及地位大致相当。晚清中央各部院衙门的日常政务运作主要通过文书流转来实现,海军衙门总办的权责职能当然也围绕文书来展开,即秉承海军衙门大臣之意,参与文书的制定与形成,并负责相关文书的执行与流通。主要包括:秉承海军衙门大臣意见,指导章京办稿,甚至亲自办稿,督责并管理全署章京,并将海军衙门日常事务及时、如实地禀告海军衙门大臣;直接参与制定重要文书;辅助总理大臣制定、发布、执行一般性事务的堂谕;协调海军衙门大臣意见。由此可见,总办在海军衙门具体政务运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充任海军衙门总办长达八年之久的恩佑为例。海军衙门成立之初,醇亲王奕当即奏调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恩佑入署总揽日常事务。恩佑不但与海军衙门大臣维系着密切的上下级公务关系,而且保持着良好的私交往来,甚至还扮演总理大臣私人秘书的角色。在海军衙门帮办大臣曾纪泽日记中就有不少记载,如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记载:“写一函致海军署总办。”十四年十二月初四日记载:“尚仲勉新派海军署总办来谒,久谈。”是年十二月十六日又记:“往海军署拜印,与总办恩宝亭(即恩佑)、尚仲勉(即尚昌懋)一谈。”海军衙门大臣交代总办处理相关事务时,或是直接面授或是致函示意,除了公务上的接触,两人还保持着一定的私交关系。十四年三月初三日写道:“往财盛馆赴席,恩保亭(佑)为主人,观剧三出。”九月十一日又有“至恩保亭宅,贺其嫁女”的记载,可见恩佑与曾纪泽之间私交良好。

除了秉承并执行海军衙门大臣的意见及相关指示外,恩佑还担负着联络、协调海军衙门大臣并传递重要信息的沟通作用。如海军衙门会办大臣李鸿章身在北洋,不比奕、曾纪泽等人身在都门入署方便,当海军衙门须形成决议时,就需要有人沟通、联络并传递重要信息给李鸿章,这时恩佑会通过禀文的方式向李鸿章传递信息。如光绪十六年正月初七日李鸿章为议复移置广东枪炮厂事致电总署(由总署转寄海军衙门),咨文起首便有“前接海署总办恩佑等禀称”的字样,也可见恩佑在海军衙门大臣之间起到传递重要信息、沟通意见的重要作用。此外,恩佑甚至还直接参与到部分重要决策的形成过程,如光绪十四年八月奕以海军衙门名义奏呈《北洋海军章程》,特别提到:

臣衙门总办章京恩(佑)等会同直隶按察使周馥,悉心考核、编辑成秩,分十四款,列为六册,

 海军衙门大臣包括总理大臣、会办大臣与帮办大臣三类名目,除亲王领衔总理之外,其他大员选任途径为:(1)沿海督抚。如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办)、两江总督刘坤一(帮办)、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帮办)、山东巡抚张曜(帮办)。(2)部院堂官。包括兵部左侍郎(后调任户部右侍郎)、兼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帮办);(3)八旗都统。包括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会办)、正白旗汉军都统安定(会办)。他们均身兼要职或其他重要差使,有的甚至坐镇地方,无法也无暇入海署办公。以身在都门的曾纪泽为例,其本职为兵部左侍郎(后调户部右侍郎)并兼充总理衙门大臣,日记中可见每日办公情形,通常先进宫奏总理衙门、海军衙门事,判总理衙门、海军衙门牍,阅兵部(后户部)牍等,公务缠身、异常忙碌,直至去世前数日仍办公如常。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

 奕发布的堂谕中就曾有“据海军衙门总办恩佑等禀称”的字样(虞和平主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一辑82,奕档一,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另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藏醇亲王府档案中,收录帮总办阿麟向奕譞陈报事项的禀文,这是帮总办向海军衙门大臣及时汇报消息的实证。一史馆藏醇亲王府档案《帮总办阿麟等陈报赴户部提取库银及经收报捐款项禀启》,编号38,目录,第112条。

 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第1637页。

 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第1841页。

 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第1844页。

 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第1763页。

 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第1817页。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5册,信函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进呈慈览,恭候钦定。”这正是恩佑直接参与海军衙门最重要的文件———《北洋海军章程》制定过程的明证。除了负责处理海军衙门日常公开性事务、辅助奕制定并发布一般性事务的堂谕外,恩佑有时还扮演着总理大臣私人秘书的角色。在已公开的奕档案中,就有一封恩佑为奕代奏谢恩折事的禀文,即为奕处理私人公务。由此可见,恩佑在海军衙门中起到了秉承上意、传达下情、沟通内外的关键作用,这除了与他自身的办事能力、担当精神有直接关系之外,也与深受总理大臣奕的信任密切相关。

二、 主稿章京

主稿章京负责办理海军衙门文件的收发与缮写。海军衙门仿照总理衙门,同样采取摒弃书吏,由章京直接办稿的文书处理模式。海军衙门文件包含奏折、平行公文、堂谕等。具体而言,奏折包括:提议新政策的重要奏折,一般性事务的请旨奏折,相关事务的议复奏折;收发平行公文包括:与其他部院的来往文移,与沿海地方督抚往来咨文等;堂谕则包括:海军衙门内部事务堂谕以及其他差使堂谕。无论是奏折、平行公文、堂谕,都是在秉承总理大臣之意及总办与帮总办等指导下完成的,主稿章京办稿之后,由总办或帮总办酌定修改,然后呈递海军衙门大臣给出处理意见或形成结论。如醇亲王府档案中出现的“海军衙门登记来文节略清折”,极有可能是主稿章京将收到的来文节略呈递奕阅看,再比如曾纪泽的办公日记中就经常出现“判海署牍”的记录,正是对主稿章京缮写的各项公文进行修订与批示。

三、 管股章京

海军衙门作为办理海防事宜的专务机构,主持包括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台湾等沿海七个省份的海防活动及水师防务,凡拨解经费、购置轮船、枪械弹药、选将练兵等专务活动皆归其主持。海军衙门仿照总理衙门采取分股办事制度,即据其事权范围划分为管理海疆股、管理款项股、管理船政股、管理军械股。四股分设专员办理与各自名称相对应的事务,每股一般3人,四股12人,每股3人中包含1名管股章京与2名帮管股章京,管股章京若因病、逝、差等因不出,遗缺则由帮管股章京递补;帮管股章京遗缺则由本署委员递补或另外咨调内务府、神机营人员等充补。分股办事制度于当时条件而言,是比较合理的。

四、 轮班当月章京

海军衙门与其他部院一样,实行轮班当值的办公模式,但是海军衙门不如军机处、总理衙门等机构要务繁忙,须逐日排班,海军衙门则以月为单位,故称轮班当月。轮班当月章京是从海军衙门

 《海军衙门奏为拟定〈北洋海军章程〉缮具清册、恭呈慈览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470页。

 《四月初七日总办恩佑为请代奏谢恩折件事禀王爷文》,恩佑禀称:“今日呈递代奏谢恩折件,奉懿旨:知道了。钦此。谨此禀闻,伏维钧鉴。谨禀。四月初七日。”虞和平主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一辑83,奕档二,第43—44页。

 李文杰曾详细阐释总理衙门所具备的“摈弃书吏,由官员直接理事”的重要制度特征,并称“这一特征在1901年被外务部继承,成为清末新设各部的基本规范之一,改变了传统制度中由书吏垄断专门事务的局面,推动政治制度向前大步迈进”。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群体的形成(1861—1911)》,第45页。

 一史馆藏醇亲王府档案编号38,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登记来文节略清折(1888年),目录,第195条。

 据不完全统计,自光绪十二年年底曾纪泽回京入海军衙门至光绪十三年底,其日记中明确出现过9次批海军衙门公牍的记载。如下: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判海署牍”、十二月二十日“判海军牍数件”、光绪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判海军衙门牍”、二月二十日“阅海军署折件”、闰四月初十日“判阅海军署牍”、八月十五日“阅海军缮写奏折”、八月二十日“阅海署公牍”、九月二十五日“核阅海军署稿”、十一月二十日“判海署牍”,光绪十四年后批阅海军衙门公牍的记载很少。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第1633、1636、1646、1652、1676、1708、1709、1718、1733页。

 光绪十九年十月初二日海疆股管股章京丰绅随出使美日秘大臣杨儒充当游历差使,“其管股章京一缺则由帮管股章京荫斌署理。”一史馆藏内务府档案,海军衙门为绍英等充补军械股帮管股章京等缺相应恭录谕旨暨抄原片知照事致内务府,光绪十九年十月初二日,档号:05—13—002—000922—0116。

成立初期奏调产生的“用备差遣”之员演变而来,又称“差委章京”,领班者称作“差委翼长”。轮班当月章京除轮班入署外,还会定期将署内收发文件呈交海军衙门大臣阅览、签署。需要注意的是,总理衙门值日章京往往从各分管股、司务厅、清档房章京中排班,而海军衙门却额设6名章京轮班,使其成为海军衙门编制之员,不可不谓冗滥。

综上所述,海军衙门成立之初,醇亲王奕通过奏调方式产生的章京班子,维持着海军衙门日常运作。各类章京分工不同、地位有别,其中总办地位最高,秉承海军衙门大臣之意管理全署事务;帮总办地位次之,辅助总办处理相关事务;主稿章京、管股章京、轮班当月章京则为海军衙门中人数最众的普通章京,按照各自分工办理业务。起初,海军衙门章京并无定额,直到光绪十八年新任海军衙门王大臣奕劻确立署中总办、章京至委员保持42名定额。海军衙门各章京尽管地位不对等,但当海军衙门遇到集体性事务时,全署章京均须承担共同责任。海军衙门章京组织形制、权责职能等方面都有着明显模仿总理衙门的痕迹,而这种制度设计在当时条件下是比较合理的。

 选任途径与结构特征

海军衙门章京主要通过奏调、考试、特简三种方式产生,其中奏调是最主要、最直接的选任途径,考试是非常用的辅助手段,而特简则是对体制的突破,可被视作特例。海军衙门成立之初,经首任总理王大臣醇亲王奕奏调产生的章京群体,基本上奠定了海军衙门整个时期办事人员的基本格局,但这套章京班子不但人员构成单一、背景来源复杂,更重要的是严重缺乏专业技能及相关资历,不但使得海军衙门形象大受跌落,而且更深刻影响到海军衙门日常政务的运作及实际功能的发挥。

一、 人员冗滥、结构单一海军衙门本是无案可循、无例可依的创设性机构,奕身为海军衙门最高长官,对于本衙门组织建制、运行方式、人事布局等设计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海军衙门章京的选任完全是奕个人意志的体现。光绪十六年底奕病逝,次年八月庆郡王奕劻成为总理大臣,仍然延续奕生前的人事布局。光绪十九年十月,海军衙门曾通过考取部员的方式选拔新章京,极少数汉员通过调充或考试的方式得以进入海军衙门,但这种小范围的人事调整并没有给海军衙门注入新鲜血液,直至光绪二十一年海军衙门被裁撤。

海军衙门大臣与军机大臣、总署大臣一样,实行满汉兼设制度,而海军衙门章京却无一不是旗员,这完全出自奕的私心安排。光绪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奕奏请设立海军衙门,同日奏调近三十名旗员入署办事,获懿旨允准。李鸿章闻知后,在与心腹张佩纶通信中表露心迹:“(海军衙门)奏派文案旗员三四十人,铺排门面,毫无实济。”显然,李鸿章对奕的奏调安排大不以为然,更令他失望的是这群章京无益于实务。不久,海军衙门章京人选遭到言官弹劾。光绪十二年六月,御史朱一新呈递《敬陈海防事宜折》,明确提出“海军衙门宜仿造总理衙门之例,额设满、汉章京”

 周馥:《巡阅北洋海军日记》,谢忠岳主编:《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第656页。

 光绪十三年八月二十日曾纪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阅海署公牍。酉初二刻归,海署章京色楞额来一谈。”这一天曾纪泽批阅签署海军衙门公牍,下午五点多回府,海军衙门轮班当月章京色楞额来谈。刘志惠整理:《曾纪泽日记》第四册,第1709页。

 一史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奕奏为遵旨更定海军章程事,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六日,档号:03—6188—024。

 光绪十七年八月初二日命庆郡王奕劻总理海军事务上谕。《清实录》卷300,第3页。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3册,信函(五),第572页。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4册,信函(六),第42页。


的要求,认为考试才是选任章京的唯一途径,并称“须略变旧法,毋取浮辞,毋重小楷,必以通达时事,学有本源者为合格”的选任标准。该奏折被发交海军衙门议复。很快李鸿章将自己的议复意见致电总理衙门,其中批驳了朱一新所提诸节,惟独对其弹劾海军衙门章京人事结构及选任来源问题表示认同,称:“海军衙门宜仿总署之例,额设满汉章京一条,此事应由殿下察核主政。所称取士于京师,不如取士于天下,似尚有所见,是必选派熟悉各国海军规制情形者方可得力,若如总署额设章京,满汉正途出身皆由考试,即不重小楷,亦未必能通达时事也。”李鸿章因顾忌与奕关系,对海军衙门内部人事只能保持不便与闻的中立态度,仍依然忍不住表态海军衙门章京人选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遗憾的是,朱一新的奏折并未收到实效,海军衙门章京人事组成仍保持原状。是年十月二十八日,奕继续咨调神机营文案处书手兼充海军衙门吏员,可见奕回护旗人之心颇著,自此再无人公开质疑海军衙门章京人事问题。

旗员充斥海军衙门的局面直到光绪十九年傅云龙、张荫棠等汉员入署才被打破。傅云龙从会办北洋机器局差使上被奏充为海军衙门帮总办时,曾致信机器局同僚张蓉轩:“或言帮总办上向无汉人,有之,自弟始,然此添汉人意似起自大内。”添汉员入海军衙门的缘由已无从考证,但海军衙门直到成立八年后才有汉员章京,是不争的事实,傅云龙也将自己视作特例。另一位汉员张荫棠则于该年通过考取部员的方式进入海军衙门。光绪十九年十月海军衙门考取部员选拔章京,为此傅云龙还向张蓉轩描述:“是以十月三日海军衙门考取部员,管股章京八人,留衙门者四,余分内学堂等处。”也就是说,海军衙门考取部员,考入8名,其中4人留署,4人分配内学堂差用,其中内阁中书张荫棠考取海军衙门管理船政股章京。但是汉员入海军衙门仍是个别现象,加之入署时间非常晚,海军衙门唯一一次考试选拔也只是小范围的人事调整,并未对整体人事布局产生太大的冲击与影响。

据此,海军衙门成立之初,奕奏调产生的海军衙门章京基本奠定了海军衙门整个时期人事布局的基本形态。尽管外界对海军衙门章京的选任多有异议,但是这种情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以至于海军衙门裁撤后,翰林院编修瑞洵仍不免忿忿地称:“窃查该衙门当差各员,自总办以至委员,人数实已甚伙,滥竽所不待言。”由此可知,海军衙门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人员冗滥、结构单一的负面形象。

二、 背景宽泛,资历混杂

海军衙门章京几乎全为旗员,人员组成结构单一,而他们的出身则呈现出背景宽泛、资历复杂等明显特征。一方面,海军衙门章京群体的出身涵盖了举人、荫生、监生、生员、官学生等多种背

 朱荃宜、朱恺元著:《直臣名师———朱一新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1页。

 《清实录》卷229,第5页。

 海军衙门很多决议都是在李鸿章与奕的函电往来中商议成形,李鸿章坐镇北洋,奕居于都中,二人函商相关事宜,或是通过个人名义往来信函,或是由北洋电寄公文于总理衙门,再由总理衙门转递海军衙门来实现,总理衙门自光绪九年添设电报房,而后便成为中央电报的中转之所。李鸿章这道议复奏折正是通过北洋电寄总理衙门,再由总理衙门转递海军衙门。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4册,信函(六),第42页。

 一史馆藏内务府档案,为咨行调补神机营文案处书手文选及文生员良杰等兼充书写差使事致内务府,档号:05—13—002—000890—0178。奕以海军衙门“公务纷繁、缮写需人”为由,咨调神机营书手文选、良杰二人兼充海军衙门书写差使。

 傅熙成:《傅云龙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页。

 有学者将“帮总办”等同于“部员管股章京”,这是对史料原文断句、理解偏差造成的误判。(傅熙成:《傅云龙传》,第236页。)

 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8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一史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瑞洵奏为海军衙门酌定额缺拟从各衙门咨送人员内认真考试传补事,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档号:03—5758—089。

景;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章京都有神机营、内务府等机构当差经历,普遍表现为资历混杂。另外,海军衙门章京内部个体差异显著,品级高低不等。海军衙门章京致力于奔竞各项差使以便获得各种名目保奖,加之完全不熟悉海军规制,严重缺乏专业技能及相关资历,使得选任的章京与海军衙门专办海防事宜”的主旨相去甚远。

海军衙门作为临时性专务机构,大臣、章京在内的官员皆为“差使”性质,即本职以外、没有品级的兼差,但海军衙门章京各自本职差异显著,品级高低明显。具体而言,总办与帮总办是从上层旗籍京官中选任而来,先后充任总办的有: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恩佑、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尚昌懋、蒙古副都统明惠、太常寺少卿常明。其中三位本职为副都统,官居正二品,恩佑由奕直接奏调,尚昌懋由懿旨“特简”,明惠与常明则从帮总办升调。可见,总办基本是从上层旗员选调而来。仅次于总办的帮总办则基本从正四品到从五品之间的中层旗籍京官中选调而来,本职差异较大,包括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各部院郎中、各部院员外郎等官职。而海军衙门中数量最多的普通章京,则是从五品以降的下层旗籍京官,甚至是没有实缺的候补官员中选任而来。某种意义上说,海军衙门章京群体可被视作清季中下层旗籍京官们的一个缩影。

海军衙门章京分别从上、中、下三层旗籍京官中选任而来,分散于京中各部院,且本职差异显著,品级高低不等,那么奕为何选调这批人入署?这是由他们的资历决定的,也体现海军衙门章京另一重要特征,即大部分章京都有神机营当差经历,并且资历相当混杂。海军衙门从成立之初便与神机营建立起紧密特殊的非常关系,主要表现为神机营为海军衙门提供衙址、借用印信、奏充委员三方面。李鸿章曾私下直言:“神机营兼设海军衙门。”更是公开声称:“神机营与海军衙门互为表里,势难分任。”可见,正是出于奕的私心安排,将其掌管多年神机营的亲信旧属充入海军衙门。就目前掌握恩佑、尚昌懋、堃岫、奎焕、载林、联魁、丰培、金如鉴、庆宽、春龄、松安11名海军衙门旗籍章京的履历来看,他们全部都有神机营任职、办差的背景资历。神机营素有 “神差”之称,与“帝师”“王佐”“鬼使”并称为“升途较捷,得亦较难”的美差,致力于襄办庆典、工程等事属“异常劳绩”差使,所以,绝大多数海军衙门章京都有办理庆典、工程等差使的复杂资历。这些差使对应获得的奖叙,有益于他们本职的升迁,但这些资历、经验完全不符合海军衙门的成立主旨。如充任海军衙门总办近八年之久的恩佑,入署时本职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而他另一个重要身份便是神机营全营翼长,他早在同治初年就已入神机营当差,与奕多年的上下级关系自然非比寻常,他的步步升迁也与神机营频繁、优厚的保奖息息相关。再如由懿旨特简的总办尚昌懋,则是军功起家,曾在平定太平军等战事中立有功劳,被保奏升任副都统。这些总办的资历中完全不具备海军学习经验与专业知识,至于帮总办及普通章京,绝大多数也缺乏专业知识结构与经验。

海军衙门章京群体表现出结构单一、出身多样、背景宽泛、资历混杂等特征,深刻影响到海军

 光绪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奉懿旨:尚昌懋著交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差遣委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1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页。

 光绪十一年九月十七日醇亲王奕以海军衙门名义具折请旨,提出:“惟事属创设,头绪纷繁,若待另建衙门,恐需时日,查神机营署内有空闲房间,稍为修葺,可敷办公,名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所有咨札文件拟先借用神机营印信,以昭简易。”(周馥:《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谢忠岳主编:《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第654—655页)。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3册,信函(五),第572页。

 一史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奕奏为亲政先期将神机营印钥交奕劻佩带并明年巡视海口顺阅练军事,约光绪十二年,档案号:03—5688—062。

 陈康 :《郎潜纪闻二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85页。

 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4册,第238—239页。 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4册,第570—571页。


衙门日常政务运作及实际功能发挥。一方面,海军衙门定期与不定期保举请奖为章京提供进身之阶;另一方面,这批旗人将奔竞差使以求保奖的风气带到海军衙门,使得海军衙门沦落为各项差使办事处,背离了海军衙门的成立主旨。

综上所述,海军衙门章京的组织形制、权责职能、日常办公等方面都有着明显模仿总理衙门的痕迹,但这种制度设计在当时条件下是比较合理的。海军衙门成立之初,时人对这样一个在如此大动静下成立的新机构姑且抱以期许的态度,但由奏调产生的章京人选使得海军衙门形象大跌,其中暴露出的旗员充斥、结构单一、资历混杂、严重缺乏专业性等问题,更是伴随海军衙门始终,成为影响海军衙门日常政务运作及实际功能发挥的真正原因之一。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