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源在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79-2008年总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79-2008年总目录

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1000-2952
CN 11-1131/C
邮发代号:2-865
创刊时间:1979


学习与思考1979年第1期
1  关于强子结构和胶子的哲学浅议 王鹏令 1-7
2  从逻辑方法上考察X_1=X——读马克思的《数学手稿》 宋祖良 8-12
3  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哲学思想问题 李申 13-20
4  速度·比例·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关系的探讨 朱嘉明 21- 26+7
5  关于苏联建国初期“新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 高铁生 27-32+36
6  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看资本主义国家高工资高消费的实质 李祖兴 33-36
7  对我国银行立法的意见 寇孟良 37-40
8  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有真正的法制吗 刘兆兴 41-44
9  从一九五七年对“干预生活”作品的批判谈起 杜元明 45-52
10  “借古讽今”小议 连燕堂 53-55
11  “迷惘的一代”初探 赵一凡 56-61+55
12  语言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 杨成凯 62-66+12
13  关于近三十年东北史地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简述 景爱 67-73
14  “靖难之役”前的燕王朱棣 商传 74-80
15  编后 本刊编辑部 81

学习与思考1981年第1期
1  发刊词  3
2  关于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邓力群 4-11
3  谈谈学习《资本论》 许涤新 12-15+11
4  青年马克思对封建专制理论的批判——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李鹏程,张昌东 16-20
5  从矛盾的转化有不同类型论及矛盾的转化范畴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位置 卢冀宁 21-27
6  社会系统工程和领导决策工作的科学化 梁吉贵 28-32+27
7  劳动生产率·社会就业·经济效果 郑海航 33-35
8  运用控制论方法研究经济体制的改革 沈水根 36-40
9  略论地方“保护”政策 陈佳贵,张厚义 41-43+52
10  跨国公司的股权形式及其变化 张蕴岭 44-48
11  现代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人权问题 信春鹰 49-52
12  言论、出版自由与新闻、出版立法 张宗厚 53-58
13  关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的设想 陈云生 59-64
14  简论向子諲及其《酒边词》 刘扬忠 65-70
15  论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 李尚英,王政尧 71-74
16  明朝万历年间松江的苛税杂役 任道斌 75-76
17  “阿穆尔”的由来 王鹏林 77-80

学习与思考1981年第2期
1  我国生产设备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刘溶沧 3-6
2  关于工业—科技结构的探讨 朱嘉明 7-11
3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现阶段的实现形式 于君 12-15+52
4  试论我国自给性农产品的“商品化” 马宇撑 16-20
5  论我国个人所有房屋的地位及其法律保护 寇孟良 21-24
6  我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对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 王鹏令 25-28
7  我国的封建糟粕与林彪、“四人帮”的思想渊源 姜国柱 29-33
8  儒法斗争是人治与法治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吗? 王景荣 34-37
9  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 罗益群 38-40
10  浑天说探源 周桂钿 41-44
11  宗教漫谈 朱越利 45-48
12  张士诚评价刍议 任崇岳 49-52
13  在美感探讨中的认识论问题 严昭柱 53-57
14  也谈文艺创作表现人性美的问题 汤学智 58-61
15  明净 和谐 朴素 自然——读吴伯箫的散文集《北极星》 齐天举 62-64+57
16  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 李松晨 65-67
17  说复义——中西诗学比较举隅 赵毅衡 68-73
18  “八病”后考 周流溪 74-78
19  现代汉语的同源宾语 阎立羽 79-80+78

学习与思考1981年第3期
1  试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 尚金锁 1-4
2  论战争中人和武器的辩证关系 路印林 5-11+4
3  应当重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 衍之 12-14
4  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伦理学研究的指导 陈瑛 15-17
5  关于效用论的学习札记 杨君昌 18-22
6  马克思是怎样使用最终产品概念的 郑新立 23-25+30
7  江南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张思平 26-30
8  论跨国公司的形成和性质 张蕴岭 31-34+17
9  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 柯兆利 35-38
10  黄老之治与黄老之学——试论黄老学始于汉初 栾保群 39-44
11  论金海陵王 曲英杰 45-49
12  康熙与永定河 商传 50-53+57
13  司马迁对“人”的态度 李少雍 54-57
14  试析《浮士德》的哲学思想 杨武能 58-62
15  莎士比亚笔下的金钱 黄梅 63-66
16  “最近点”及其应用——新闻(导语)时间要素初探 洪天国 67-71+62
17  未来学的发展与应用 秦麟征 72-76
18  存在主义的源流和概况 崔相录,郑祖泉 77-78+76
19  海外通讯 高宗泽 79-80

学习与思考1981年第4期
1  伟大的成就 灿烂的前途——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 瘳盖隆 1-18
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农民 李申 19-24
3  共产国际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黄修荣 25-29
4  对广州起义的初步研究 潘荣 30-31
5  谈谈我国经济的地域分工——研究斯密和俄林的地域分工理论的体会 孙祥剑 32-35+24
6  人民公社分配体制改革初探 文福垣 36-39
7  劳动生产率·生产效率·经济效果——答宫希魁同志 郑海航 40-43
8  确保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贵立义 44-47
9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林文肯 48-51
10  孤立的一个“单一是普遍”命题能达到具体认识吗? 宋祖良 52-57
11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再探讨 汪连兴 58-61+57
12  反理学的思想家颜元 姜广辉 62-65
13  三娘子在明代蒙汉关系中的作用 薄音湖 66-70
14  赵充国屯田及其收效 陈汉平 71-74
15  从我国史书的记载看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 沈才彬 75-80

学习与思考1981年第5期
1  鲁迅和瞿秋白——团结战斗的旗帜 王士菁 1-6
2  论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 杨义 7-9
3  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 李存光 10-11+9
4  海明威的伤痕 赵启光 12-16
5  剩余价值规律在当代 李达昌 17-20
6  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考察 钟阳胜 21-24
7  经济管理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 刘东文 25-27
8  确定城市工业发展方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丁敬平 28-32
9  关于我国银行利息问题的几点探讨 李茂生 33-36+20
10  论我国宪法中的立法体制问题 陈云生 37-41
11  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李茂管 42-46
12  论我国以事实为根据的量刑原则 敖俊德 47-49+54
13  洪武三十年《大明律》考 杨一凡 50-54
14  南宋陆学 崔大华 55-58
15  康德美论的哲学探讨 许明 59-63
16  卢梭和康德 顾伟铭 64-68
17  “短”是新闻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黄文福 69-73
18  语义场浅谈 陆尊梧 74-76+80
19  南北朝造象题记中的一些惯用词语 赵超 77-80

学习与思考1981年第6期
1  鲁迅小说对现实主义的新发展 刘纳 1-6
2  写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悲愤挽歌——鲁迅《哀范君三章》试析 秋疏 7-11
3  辛亥革命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 王树才 12-16
4  第一届国会初探 张亦工 17-21
5  简论王韬的办报思想 陈祖声 22-25
6  社会主义在不发达国家的胜利是帝国主义时代历史的必然 许建康 26-29
7  论社会主义法制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中的地位 刘兆兴 30-33
8  论资产阶级代表制度的产生 吴新平 34-37
9  外国宪法知识 贵立义 38
10  资产阶级民法中的合同自由 梁慧星 39-43
11  试论我国经济合同制度的特点、作用及法律责任 崔勤之 44-46
12  关于克孜尔壁画的研究——五至八世纪龟兹佛教和佛教艺术初探 丁明夷 47- 48
13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韦凤娟 49-54
14  《红楼梦》脂批中“一花一石如有意”的出处 胡文彬 54
15  顾炎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陈祖武 55-60+16
16  元朝蒙古贵族的庄田 罗贤佑 61-64
17  关于唃厮啰政权的几点考订 祝启源 65-67+73
18  《金瓶梅词话》特殊词语例释 白维国 68-73
19  为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培养人才 我院举行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74-76
20  读者来信 愿《学习与思考》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黑良杰 76-77
21  平实中立新意 深厚中求简洁 杨果 77
22  美国高等院校及有关机构来信  78
23  本刊1981年总目录  79-80

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1期
1  周恩来同志与中共旅欧支部 侯均初 1-5+20
2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介绍共产国际1923年11月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黄修荣 6-10
3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讲求实效——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问题 张力 11-15
4  关于促进企业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问题 周绍朋 16-20
5  略论正确处理农副原料产地和工业加工地区间的经济矛盾 刘文林 21-24
6  论战后发展中国家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武桂馥 25-31
7  如何看待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张健雄 32-37
8  关于“同一性”范畴的几个问题——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的笔记 时永松 38-41
9  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特征和几何学方法 洪汉鼎 42-48+41
10  伊斯兰教的起源和犹太教 周燮藩 49-54
11  《儒林外史》中的伦理思想问题 范宁 55-58
12  关于北朝乐府民歌 曹道衡 59-66
13  “以自然之为美”——李贽文艺思想评述 蒋志雄 67-71+54
14  帕利—劳德理论及其在《诗经》研究中的应用 周发祥 72-76
15  《史料学概论》序言 谢国桢 77-76
16  明代“鱼鳞图册”考源 刘敏 78-66
17  “以五十颂处”解释(读金文札记) 刘翔 79-80

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2期
1  关于财政本质的探讨——论剩余产品是财政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王绍飞 1-11
2  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分配形式——试论“大包干”的性质及其发展 张雨林,杨承训 12-18
3  谈谈“剪刀差”的形成 赵铁成 19-22
4  战后美国资本输出的基础和后果 沈骥如 23-25
5  略论我国一九五四年宪法的科学性 王德祥 26-30
6  社会主义法制与建设精神文明 信春鹰 31-33+30
7  美国反倾销法初探 高宗泽 34-39
8  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一个问题 蔡仪 40- 46
9  试论鲁迅后期的道德思想 陈子伶 47-51
10  威斯康辛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述评 胡文彬 52-57
11  列宁提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的思想渊源 李崇富 58-61+57
12  张载的哲学思想 姜国柱 62-64+80
13  逻辑学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宋祖良 65-68
14  对我国封建史学基本特点的初步认识 谢保成 69-73+11
15  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的职能及其变迁 谭德明 74-77
16  “真唯识量”探讨 罗炤 78-80

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3期
1  在研究生院一九八一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宦乡 1-6
2  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几个问题——重新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齐大卫 7-11
3  农业生产责任制要体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郑海天,张力 12-17
4  试论选择成本原则——发挥地区优势的理论依据 史清琪 18-22
5  成本管理和经济效益 宋廷明 23-28
6  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私人国外投资的调节 秦国翘 29-33
7  欧洲经济共同体内超国家调节的概念与实质 陶永谊 34-38+17
8  论国际投资领域的法律斗争 周晓林 39-44
9  现代宪法保障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陈云生 45-49
10  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贵立义 50-52
11  洛克立法思想评介 陈世荣 53-58
12  略述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 谭家健 59-64+72
13  永乐初年的苏松水利 李广廉 65-68+76
14  俄国十二月党人在西伯利亚的活动及其影响 王忠 69-72
15  沙俄与币制实业借款 刘蜀永 73-76
16  巴拉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间谍活动 单光鼐 77-80

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4期
1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是怎样教导我们学哲学的 温济泽 1-6
2  客观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光辉篇章——重读《论持久战》 王鹏令 7-10
3  生产力与社会主义革命 周元青 11-16
4  新宪法修改草案是我国民主立宪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王德祥 17-21
5  试论法律适用的概念 刘翠霄 22-25
6  谈谈资本主义国家所谓工人参与管理的法律制度 许振中 26-30+25
7  略述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 王至元 31-36+47
8  文学的使命和作家的责任——重温高尔基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述 刘保端 37-42
9  萨特的《间隔》和他的存在主义哲学 吴岳添 43-47
10  情感与对象——初评鲍山葵的美学思想 杨宗兰 48-53
11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别解 宋实 54-56
12  关于我国生产资料流通形式的探讨 秦毅 57-60
13  论稳定币值 林继肯 61-64+53
14  先秦儒家义利论述评 傅宗良 65-67+75
15  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成熟完备与长期延缓的辩证统一 梁滨久 68-72
16  利玛窦与中国 林金水 73-75
17  金代的“通检推排” 赵光远 76-78+80
18  美国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资料情况简介 蔡曙光 79-80

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5期
1  略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谢宏 1-4
2  我院向首届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颁发学位证书 同时举行一九八二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马光 4
3  列宁论无产阶级道德的基础和原则 郑祖泉 5-12
4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贺麟 13-18
5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再探讨 孟固 19-22+18
6  论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朱葵菊 23-26
7  章太炎的哲学思想 何成轩 27-30
8  论我国集体农业长期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必然性 詹武 31-36
9  试论当代国际贸易中的“平等互利”原则 高涤陈,孙祥剑 37-42
10  略论《资本论》的数学方法 吕亿环,李达昌 43-48
11  从邸报到现代新闻事业 温济泽 49-56
12  略论副刊在我国近现代报学和文学中的历史地位 冯竝 57-61
13  美国新闻自由浅析 景宪法 62-66
14  略论袾宏 郭朋 67-72
15  东汉碑刻与谶纬神学 吕宗力 73-74+30
16  论赵普 张其凡 75-76+79
17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初探 沈才彬 77-79
18  普那路亚婚等于群婚吗? 汪连兴 80

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6期
1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马洪同志在研究生院一九八二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5
2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是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董辅礽 6-9
3  关于文明问题的笔记 程鹏 10-17
4  论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特征 万峰 18-27
5  “只顾攀登莫问高”——纪念郭沫若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侯外庐 28-32
6  论郭沫若的历史小说 黄侯兴 33-40
7  郭沫若同志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 孙言诚 41-44+40
8  临川剧作的美学思想 蒋志雄 45-49
9  民族英雄问题浅议 罗仲辉 50-54
10  对义和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李尚英 55-59
11  《古兰经》的禁令、规定的研究 陈德成 60-65+59
12  我国工业的行业组织问题刍议 郑海航 66-69
13  试论社会主义银行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李茂生 70-73+69
14  论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中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 朱章国 74-78
15  本刊一九八二年总目录  79-80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1期
1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 桂世镛 1-9
2  关于技术改造的理论和实现问题的几点探讨 赵明 10-16
3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张永惠 17-23
4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胥学明 24-26
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战略意义 王正萍,李崇富 27-33
6  以弱御强 由弱变强 以强胜弱——学习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一点体会 林柏野 34-37
7  论感觉的相对性、绝对性及其它 姜汉斌 38-42
8  老子陷入唯心主义的失足之处 方尔加 43-45
9  鲁迅小说与鲁迅人格 杨义 46-52
10  老舍早期长篇小说的艺术特征 佟家桓 53-57
11  苏轼转变词风的几个问题 施议对 58-62
12  《清人文集别录》的两点失误 余愚 62
13  论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 靳枫毅 63-66
14  法律新闻的社会效能及其法律责任 张志业 67-71
15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71
16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李茂管 72-76
17  关于我国国籍法中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规定 陶正华 77-80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2期
1  我们的体会和设想 王正萍,谭德明,赵光远 1-4
2  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黎澍 3-4
3  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王若水 5-6
4  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和研究 苏绍智 6-7
5  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通俗化 徐敏 7-10
6  结合新现实 研究新思潮 吸收新知识 邢贲思 9-11
7  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夏甄陶 11-13
8  中国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肥沃园地 董辅礽 12-13
9  切实搞好马克思主要著作《资本论》的教学 田光 13-14
10  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整个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秦国翘 14-16
11  我们需要学到更多的马克思主义 王士菁 16-17
12  青年的面貌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王彦君 17-19
1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温济泽 19-20
14  重新学习马克思剩余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王绍飞,李茂生 21-27
15  读马列札记 诚言 27
16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再探讨 郭树清 28-33
17  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在新宪法中的体现和发展 陈云生 34-37
18  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 杨坚白 38-44
19  价格改革需要探讨的几个理论问题 王振之 45-52
20  美国政府是怎样干预对外贸易的 熊良福 53-57
21  邓拓——一代新闻工作者的楷模 王必胜 58-63
22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63
23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初探 王晨 64-69
24  庄子哲学的宗教性质 郭瑞祥 70-74
25  王船山对张横渠哲学思想的发展 姜国柱 75-80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3期
1  延安整风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作 温济泽,郑海天 1-10
2  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的历史发展 严昭柱 11-17
3  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一点探讨 汪水波 18-24
4  马克思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过程 张昌东 25-30
5  试论帝国主义垂死性的辩证法 荆南翔 31-36
6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36
7  亨利·柏格森的哲学 贺麟 37-42
8  新潮社 孟春 42
9  论怀疑 黄甫生 43-49
10  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略论我国新兴的技术市场 易之 50-55
11  王廷相关于“雪花儿”的学问 李树琦 55
12  我国农村必须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 王凤林 56-60
13  社会价格初论 宋廷明 61-68
14  “王朝”一说不合中国传统 怡和 68
15  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依据 李树直 69-74
16  关于战后日本修改宪法的几个问题 沈才彬 75-79
17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 刘勇 80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4期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 许涤新 1-5
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何建章 6-16
3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到《资本论》 陈东琪 17-21
4  我国农业投资的经济效果 刘天福 22-28
5  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科学预见的几个问题 胡乐云 29-35
6  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谢保成 36-42
7  “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方法论剖析 李崇富 43-49
8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 吴元梁 50-55
9  历史分期、文明和文明时代——对经典著作的引证和引伸小议 秋疏 56-57
10  服务劳动与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形成 尤来寅 58-61
11  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新趋势 张蕴岭 62-65
12  汉字的字数 梧 65
13  欧洲经济共同体内的超国家论剖析——兼与陶永谊同志商榷 魏家驹 66-70
14  对保护发明的几种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刘定华 71-76
15  论我国以法律为准绳的量刑原则 敖俊德 77-79
16  版权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蔡曙光 79-80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5期
1  加强重点建设和提高宏观经济效果 王积业 1-6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和“斯拉法体系” 沈华嵩 7-12
3  论垄断价格 刘吉瑞 13-17
4  “工业”概念小议 钱佳燮 18
5  论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主体和客体 夏甄陶 19-30
6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30
7  感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列宁关于感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周义澄 31-36
8  马克思论黑格尔从逻辑转向自然 宋祖良 37-40
9  鲁迅的报刊思想 黄侯兴 41-47
10  曹雪芹“补天”思想再探讨 程鹏 48-55
11  台籍志士丘逢甲和他的《岭云海日楼诗钞》 连燕堂 56-60
12  康熙统一台湾的历史作用 李尚英 61-68
13  萨曼王朝与中国的交往 马雍 69-75
14  我院举行八三届毕业暨八二届授予学位典礼  75
15  论北宋的冗官问题 刘笃才,杨一凡 76-80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6期
1  把研究生院办成坚强的马克思主义堡垒  1-2
2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新发展——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而作 杨瑞森 3-10
3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典范——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 张永惠 11-18
4  人口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刘铮 19-24
5  折旧基金的经济实质及其管理使用 何晓明 25-29
6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29
7  关于调整粮食征购基数的调查和设想 华生,郑亚南,蔡肪,顾秀林 30-33
8  南斯拉夫、苏联、匈牙利农业计划体制的改革 张泉欣 34-39
9  康德摧毁了上帝本体论的证明 杨一之 40-49
10  有关感性认识的几点质疑 杨宗兰 50-52
11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 崔大华 53-57
12  论王船山的思想倾向 谷方 58-64
13  清代海门厅建置在哪一年? 山海 64
14  中国新闻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概况 温济泽,赵玉明,谢骏 65-69
15  谈谈明清档案的价值及其利用 单士魁 70-72
16  日本现代辞典与当代语言学研究——简析日本现代国语辞典的特色 陆尊梧 73 -76
17  简述日本民族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靳薇 77-78
18  本刊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79-80

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1期
1  祝贺与期望 严济慈 1-2
2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董辅礽 3-10
3  正确认识和实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陶正华 11-16
4  坚持对立面的统一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 唐合俭 17-20
5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 何新 21-27
6  “人的本质丧失—复归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杨宗兰 28-33
7  对假说类型的探讨 邢新力 34-38
8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革命 陈德成 39-44
9  经济统计规律初探 李晓西 45-50
10  本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召开“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学术讨论会 张莉 50
11  孙冶方固定资产折旧理论的现实意义 冒天启 51-55
12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55
13  家庭农场在发达国家大量存在的原因 刘运梓,宋养琰 56-60
14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 邱树芳 61
15  用比较方法研究农业史 刘吉瑞 61
16  也谈经济思想史发展的特征——与陈东琪同志商榷 张晓鹏 62-63
17  “兼语式”存废之争 杨成凯 64-69
18  沈宠绥与明代北曲字音 李晋生 70-75
19  德国启蒙时期的戏剧发展 李永平 76-80

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2期
1  开展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研究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学术讨论会综述 姜汉斌 1-3
2  鲁迅的探索和追求——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 王士菁 4-11
3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问题 许启贤 12-16
4  热爱中国的著名科学家——李约瑟 邓俊秉 17-18
5  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小生产大批产生资本主义的论断 杨会春 19-23
6  流域经济学初探 张思平 24-27
7  欧洲经济共同体面临的困难和发展前景 沈骥如 28-33
8  论兰格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樊纲 34-40
9  《资本论》创作史的分期问题 顾海良,裴小革 41
10  经济史研究应破旧立新 小讯 41
11  现代资本主义滞胀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抬头 爻大生 42
12  数量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海冰 42
13  论茅盾作品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 吴承诚 43-49
14  关于宋诗的成就和特色 胡念贻 50-54
15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54
16  “经学”散札 邱汉生 55-60
17  东林党和张居正——兼论东林党的发端 王天有 61-66
18  论契丹军队的给养来源 赵光远,李锡厚 67-73
19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奴隶配婚制度 周星 74-78
20  地方疆域史研究的一个新成果——评介《明代奴儿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 裘瑧依 79-80

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3期
1  李约瑟博士的两封来信 李约瑟 1
2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实践 本院研究生到群众中开展咨询服务  2-7
3  简论物质的存在形式 王鹏令 8-13
4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13
5  析康德哲学中现象与物自体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涂敏 14-22
6  以数理逻辑解析《指物论》的一个尝试 李树琦 23-30
7  论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 秦惠彬 31-36
8  运输业的特殊性质及其作用——学习马克思关于运输业的论述 夏晓汛,何家成 37-42
9  对我国特区经济性质的探讨 许隆 43-47
10  试论产业间的人口转移 张健雄 48-52
11  日本农业家庭经营现代化的条件 裴长洪 53-58
12  评资本主义企业的“民主管理” 李芳斌 59-63
13  《魏书·大月氏传、小月氏传》史实辨考 余太山 64-69
14  元代江南地区的普通官田 孟繁清 70-76
15  《左传》情节与人物描写的形象性特征 郑君华 77-80
16  释“奸令” 求是 80

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4期
1  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许涤新 1-8
2  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占有”范畴的研究 王逸舟 9-14
3  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及其原因 张伯里 15-19
4  银行体系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师玉兴 20-25
5  经济体制的两种职能 邱树芳 26
6  古代印度并非统一的国家 王安琪 26-27
7  苏联东欧农业的新动向 王逸舟 27
8  任意构造“体系”,还是探求内在逻辑?——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究方法问题 吴国光 28-31
9  谈谈认识的两个层次 陈雨 32-34
10  经史杂考三则 求是 35-36
11  论戴震哲学中的“仁”“智”范畴 冒怀辛 37-41
12  皮亚杰的主体认识结构理论 崔之元 42-48
13  论《歧路灯》的创作失误 杨海中 49-52
14  析苏轼《水龙吟·咏杨花》 张莉 53-56
15  对新闻可读性的分析 何光先 57-61
16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妇女问题 万峰 62-71
17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71
18  欧洲城市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摘译) 齐德荣 72-73
19  清代台湾高山族社会的经济发展 周力农 74-79
20  《辛亥革命史》正误一则 袁鸿林 80

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5期
1  我国经济建设成就的综合考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杨坚白,李学曾,杨圣明 1-9
2  马克思主义经济效果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张永惠 10-17
3  我国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农业技术经济学 刘天福 18-25
4  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姜汉斌 26-31
5  三十五年来的西方哲学史研究 宋祖良 32-36
6  解放后的藏族历史研究 祝启源 37-39
7  农村的历史性变革与文学的现实性任务 程鹏 40-46
8  建国以来文艺理论若干问题讨论简介 国斌 47-50
9  中国古典意象问题 党圣元 50
10  论我国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刘兆兴 51-55
11  论各级地方政府发布的文件 信春鹰 56-59
12  “过秦”与“恢汉” 冯友兰 60-64
13  汉学译名商榷 刘勇 64
14  墨子论稿 李泽厚 65-75
15  文史新考(二篇) 何新 76-80
16  补释二则 求是 80

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6期
1  中国古代科学的社会意义——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作学术讲演  1
2  我院举行一九八四学年开学典礼——梅益同志向全院师生提出殷切期望 张莉 2
3  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体会  3-7
4  性格对照的三种方式和它们在我国文学中的命运 刘再复 8-20
5  本院教学动态 许振中 20
6  经济规律体系和计划经济 宋养琰 21-29
7  我院校舍基建工程动工  29
8  列宁关于改造农民小生产的重要思想 李树直 30-35
9  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同层次诸因素的综合作用 王刚 36-40
10  关于斯拉法的“标准商品”(读书笔记) 崔丕胜 41-48
11  怎样认识决定帝国主义垂死性的内在矛盾——与荆南翔同志商榷 武桂馥 49- 52
12  试论我国专利法的特点 郑成思 53-56
13  我国专利权的相对独占性 卢松 57-60
14  对毛泽东关于农民战争历史作用评价的理解 王政尧 61-66
15  历史发展合力论浅探 吴廷嘉 67-70
16  康熙平定三藩及其善后措施 李尚英 71-78
17  先秦时期的生产力和土地制度 李文 78
18  本刊一九八四年总目录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1期
1  中国诗与中国画 钱锺书 1-13
2  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 李泽厚 14-21
3  从联想学说看思维的发展 刘正蕾,葛洪泽 21
4  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 张永惠,程鹏 22-29
5  从剩余产品分配看财政的起源 郑亚南 30-33
6  匈牙利经济改革的三次浪潮 邱树芳,刘吉瑞 34-41
7  应该统一理解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李林 42-46
8  论国际直接投资合同的适用法律问题 王晓晔 47-53
9  如何在美国进行商业诉讼 马守仁 53-57
10  俄国第一部历史悲剧——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康林 58-64
11  关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主题研究”的思考 李时人 64-66
12  试论王廷相的政治思想 葛荣晋 67-73
13  贾谊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 王生平 74-78
14  开展关于宗藩制度的研究 丁宁 79
15  文史新释(二则) 求是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2期
1  认识·预见·行动 严济慈 1-2
2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是新的时代和任务的迫切要求 马洪 3-5
3  我院举行一九八四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晓南 5
4  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 乌家培 6-12
5  跨学科研究的范型——试论系统工程的结构和功能 王兴成 13-22
6  “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  23-25
7  体制的涵义和改革的目的 胡乐云 26-30
8  论预付分配和余额分配 张少杰,曹勇 31-36
9  从偿还能力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 葛红 37-42
10  “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提法可以成立 鲁卫平 42
11  《资本论》第一章的演绎方法与黑格尔的逻辑三段式 杨援朝 43-46
12  《中国佛教思想史》序 郭朋 47-53
13  诸神的起源——中国上古神话新探·三皇考 何新 54-60
14  读《读孟尝君传》 聂绀弩 61
15  略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丁名楠 62-68
16  论清史分期问题 许曾重 69-76
17  封建制的停滞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缓慢 钟肇鹏 77-80
18  《辞海》求疵 刘勇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3期
1  中国传统和马克思主义 陈步 1-5
2  艺术的觉醒 高尔泰 6-13
3  鲁迅一伟大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战士 张恩和 14-23
4  文化演化及其研究方法 E.A.Hoebel,杨希枚 24-29
5  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郭树清 30-37
6  生态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金和辉,顾昕,张矢的 38-41
7  材料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 赵章声 42-45
8  试论社会主义宏观消费模型 顾海兵 46-50
9  南北经济合作的重要保证——普惠制 朱文英 51-58
10  对《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的比较研究 袁长春 59-63
11  西方社会法学初识 王献平 64-69
12  历代史官与修史机构 朱桂昌 70-74
13  北朝胡人土族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刘驰 75-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4期
1  宇宙的创生 方励之 1-4
2  爱因斯坦的社会责任感——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的思考 陈恒六 5-10
3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密切合作我院与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联席会议 张莉 10
4  知识化与日本的现代化 沈才彬 11-15
5  权利观念史论 周沂林 16-24
6  略论国际私法概念的发展 刘慧珊 25-34
7  论战斗力场 夏锦东 35-39
8  “占有”范畴再探讨 王逸舟 40-45
9  本院教学动态  45
10  试论生产价格理论形成中的利润形式 顾海良 46-51
11  系统动态学和经济计量学的比较研究 彭照平 52-56
12  货币量对经济的三大影响途径 李拉亚 56
13  首都研究生“城市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 张建华 57-59
14  远东慕尼黑阴谋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刘天纯 60-70
15  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首次尝试——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 王树才 71-76
16  收入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核心范畴 忠东 76
17  “森林”一词的起源及使用年代问题——兼与小关隆祺教授商榷 崔岚 77-79
18  文史新考(二则) 何新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5期
1  在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温济泽 1-3
2  瞿秋白同志在党史上的重大贡献 叶心瑜 4-11
3  瞿秋白学术讨论会综述 叶记 12-14
4  我院举行1985届毕业典礼 马光 14
5  一座“交换总体”的系统结构——试论《资本论》中广义交换的理论和方法 李勇锋 15-22
6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研究 樊纲 23-30
7  近几年来苏联经济理论的发展及其对体制改革的影响 杜海燕 31-36
8  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马恩列斯《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习札记 李崇富 37-41
9  中国近代哲学特点散论 曹锡仁 42-49
10  梁启超与时代 J.R.Levenson,刘伟 50-52
11  佛教“灵魂”理论浅探 江亦丽 53-58
12  关于屈原《天问》的几个问题 张德育 59-67
13  略论汉民族与汉民族语的形成 周双利,李民佑 68-74
14  自然语言理解中的“信息互补原理” 黄奕 75-79
15  本院各系简介(一)  78-79
16  我院部分校舍陆续竣工年内即可全部迁入新址 张清濂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6期
1  新产业论——科技革命对策的实践问题 沈骥如 1-10
2  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作用 巩文波 11-15
3  《史记》中对我国古代科技史的记载 公盾 16-22
4  论司马迁的义利观 朱枝富 22-28
5  时间空间观念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沈华嵩 29-33
6  印度早期佛教哲学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康绍邦 34-38
7  当代语言哲学与人类文化史的研究 杨希枚 39-45
8  西周时期的诸侯国青铜器 李学勤 46-51
9  魏征与《隋书》的鉴戒思想 谢保成 52-58
10  周一良教授来我院作“敦煌学”讲演  58
11  元代“投下”是农奴制组织吗? 罗贤佑 59-62
12  论天理教起义的性质和目的 李尚英 63-70
13  冯玉祥与牢阀集团 高敦复 71-77
14  本院各系简介(二)  78
15  本刊一九八五年总目录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1期
1  时代的要求 董辅礽 1-4
2  一个想法 唐弢 5-7
3  试飞、漫评、随想和期望——在《文学与时代》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何西来 8-15
4  作家的使命感:从屈原到鲁迅 王友琴 16-24
5  试论斯丹达尔文学创作中的“二十世纪意识”及其方法论意义 韦遨宇 25-32
6  《文学与时代》学术讨论会综述 陈晋 33-35
7  新时期巴金研究概观 李存光 36-43
8  一九八五年的文艺理论新潮 郭斌 44-47
9  论初级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忠东 48-55
10  论社会主义价格的形成基础 王海东 56-64
11  开放、改革与青少年——深圳和珠海特区青少年成长情况的调查报告 程鹏,曹锡仁 65-74
12  盘古图考 饶宗颐 75-76
13  读书札记(二则) 朱星,张承宗 77-80
14  本院各系简介(三)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2期
1  论自然的目的论 贺麟 1-7
2  斯宾诺莎主义的宗教方面 贺麟 6-9
3  弗雷格与意义的指示论 牟博 10-15
4  价格扭曲阻碍经济增长 沈思 15
5  对美学的一种理解 赵汀阳 16-20
6  我院教育考察团赴日本访问 赵光远 20
7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机制 张素芳 21-25
8  生产力系统“构造”解析 张德霖 26-31
9  环境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探讨 王海疆 32-39
10  试论对我国法律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运筹 刘笑君,林云 40-47
11  论我国刑法中的类推适用 刘翠霄 48-52
12  伟大转变的重要一步——马克思在新闻理论方面对黑格尔思想的清算 吴国光 53-58
13  新闻的社会调节功能 陆小华 59-64
14  《曲礼》中的古代官制及卜、祝之由尊而贱 顾颉刚 65-67
15  魏晋时期的神仙道教 胡孚琛 67-73
16  在和研究生一起学习的日子里——辩证唯物主义专业研究生指导笔记 赵凤岐 74-79
17  本院各系简介(四)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3期
1  努力培养未来的学术带头人 胡绳同志对我院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张清濂 1
2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 于光远 2-6
3  研究生治学漫谈 董辅礽 7-11
4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两大变动 刘国光 12-19
5  DIM方法简介 求索 19
6  自营企业主体论 张晓明 20-24
7  论“边际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 樊纲 25-32
8  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战争冲突的分析 王逸舟 32
9  从祝融之兴到熊绎建国的再考察 徐敏 33-46
10  论“八·一三”淞沪抗战 楼开炤 47-53
11  “营窟”新解 周星 54
12  浅论《庄子》中的自然科学思想 公孙广汉 55-64
13  东、西二值逻辑比较 葛洪泽 65-66
14  关于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比较研究 胡克红,郑斌,李勇锋 67-76
15  关于法是否阶级社会特有现象的争论 李茂管 77-79
16  本院各系简介(五)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4期
1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之五至十二) 于光远 1-8
2  我院召开系主任和硕士生导师联席会议 蒋松岩 8
3  谈谈学习哲学的一些方法问题 叶秀山 9-13
4  广义经济效益初探 张永惠 14-19
5  体制转换时期投资膨胀的行为分析 马建堂 20-24
6  对《资本论》第二卷若干论述的再认识 刘松柏 24-29
7  匈牙利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王逸舟 30-38
8  美的客体论 许明 39-47
9  “具象化的心象”——简析鲁迅《影的告别》和《墓碣文》 黄梓荣 48-51
10  论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边疆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许曾重 52-58
11  晋文公的大分封和晋国中期贵族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邹昌林 59-65
12  关于摊丁入地评价的几个问题 史志宏 66-73
13  都哇家族汗位继承权的确立——元武宗时代察合台汗国政治史研究 刘迎胜 74 -79
14  本院各系简介(六)  80-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5期
1  论鲁迅小说的理想主义——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 张恩和 1-9
2  鲁迅前期的思想、创作与阿尔志跋绥夫 汪晖 10-20
3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之十三至十八) 于光远 21-25
4  知性辩证法批判 吴国光 26-32
5  康德的“自我意识”论 郭小平 33-38
6  论直觉 郭顺 39-41
7  论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法律行为 李林 42-48
8  论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张建华 49-55
9  “企业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质疑 孙宪忠 56-59
10  战后日本整肃初探 沈才彬 60-67
11  英国放弃汉浔租界的历史背景 丁宁 66-73
12  俄国一八一二年反法战争的性质问题 李永昌 74-79
13  本院各系简介(七)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6期
1  论决策者的“外脑” 黄玉石 1-8
2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之十九至二十三) 于光远 9-13
3  日本研究生院教育考察纪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赴日考察团 14-19
4  紧缩政策与紧缩效应——记一次关于国民经济形势的讨论 马建堂 19
5  瓦尔特·欧肯的经济学方法论评介 左大培 20-26
6  对美国引进外资情况的考察 贺力平 27-32
7  实践具有三重结构 戴钢 33-40
8  功能解释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崔之元 41-44
9  关于宇宙创生于“无”的断想 肖巍 45-51
10  论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及其创作传统 崔子恩 52-57
11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关于《三国志演义》“虚”“实”问题的反思与新探 程鹏 58-66
12  略论契丹军队在中原“打草谷” 赵光远 67-71
13  论“八旗生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李尚英 72-77
14  本院各系简介(八)  78
15  本刊一九八六年总目录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1期
1  为了伟大中国文明的复兴——本院部分博士生学习六中全会决议笔谈  1-5
2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之二十四至三十) 于光远 6-11
3  我院1986年录取博士生30名今年计划招收硕士生200名 王忠光 11
4  所有制改革与经济运行机制改革 董辅礽 12-21
5  论指数化联动控制与投资风险三分制 李金早 22-29
6  共产主义个人所有制“新解” 忠东 29
7  租赁信用初探 陈有容 30-36
8  国家参与市场调节的必要性 孙春华 36
9  我国经济体制中的动力机制问题 朱争鸣 37-41
10  《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笔记 陈乐民 42-49
11  谈儒墨两种思维方式 蒙培元 50-58
12  中国金属文化史上的“红铜时期”问题 金正耀 59-66
13  对现代语言学流派的比较分析 王震民 67-73
14  我院召开少数民族研究生座谈会 许振中 73
15  系统科学方法论对新闻学研究的启示 戴小华 74-76
16  博而能约 体大思精——读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 陈福康 77-78
17  欣慰的纪念——我院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侧记 汪晖 79-80
18  本院各系简介(九)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2期
1  分享型国有制模式选择的困境 杜海燕 1-8
2  本院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 陈德成 8
3  对资产经营责任制的理论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所有制改革研究小组 9-17
4  论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 宋宁 18-24
5  论价值形式系统 沈华嵩 23-29
6  关于公有企业财产管理人制度的一个设想 左大培,邢国均 30-31
7  我院试行在职青年科研人员修读硕士学位课程  31
8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发展 沈耕,毛怡红 32-37
9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美学的观点” 金惠敏 38-43
10  当代西方美学的人类学转向 彭富春 44-48
11  我院评定一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新任副院长谢韬被任命为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48
12  汉英处所状语和时间状语的对比研究:原则和实例 周流溪 49-55
13  对母体文化的自卫与超越——论闻一多的文化发展观 吕维,徐葆耕 56-63
14  明代后期蒙汉互市及其社会影响 萧国亮 64-70
15  关于李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陈祖武 71-75
16  《文心雕龙》新释三则 冯春田 76-78
17  学术观点摘登 梁政,张承耀,林海 79-80
18  本院各系简介(十)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3期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背景 张岱年 1-3
2  经济信息是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逻辑原因 屠端华 4-10
3  货币动力学研究——宏观货币流通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李拉亚 11-14
4  对我国财政平衡方法的再认识 魏开武 15-17
5  智力时态开发的经济考察 张德霖 18-24
6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之三十一至三十四) 于光远 25-27
7  关于法的本质的思考——兼谈“更新法学理论”的几个问题 李林 28-35
8  论犯罪构成 王永昌 36-43
9  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 孙宪忠 44-50
10  反思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位置 韩水法 51-56
11  宇宙论研究方法对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夏光 56
12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学说 牟斌 57-62
13  海德格尔现象学思想初探 傅海健 63-68
14  建州女真奴隶制的发展状况 杨业进 69-73
15  古代王权最初的立足点:对外事务的私有化——古代马其顿王权剖析 朱建军 74-78
16  学术观点摘登 胡建新,陶竹安,刘永强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4期
1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赵复三 1-11
2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 安志敏 12-18
3  近代中国对中西文化的优选 朱宗震 19-23
4  日本的侵华政策和卢沟桥保卫战——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 刘天纯 24-33
5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之三十五至四十) 于光远 34-37
6  关于外向型农业的探讨 刘天福 38-42
7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合理性 陈其广 43-49
8  三门峡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赴三门峡市考察团 50-57
9  对果戈理晚期思想的再评价——评果戈理《与友人书信选》 杨海明 58-64
10  论李渔的小说观和通俗文学观 崔子恩 65-70
11  谈龙说凤 胡孚琛 71-77
12  黑格尔逻辑学新论 郭小平 78-79
13  消费者角度的市场形态分析 张承耀 79
14  现代商品经济特性 忠东 79-80
15  经济发展“双轨论” 杨开忠 80
16  本院今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工作结束共录取新生一百二十二名 李玉荣 11
17  我院举行学术讨论会和报告会——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 马光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5期
1  短论 民族的自尊、自信与进步 徐宗勉 1-2
2  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续完) 于光远 3-9
3  社会基本矛盾与经济体制改革 张永惠 10-16
4  论公有企业财产管理人制度——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一个设想 左大培,邢国均 17-21
5  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银行体系重组问题 谭岳衡,郑薇 22-26
6  列宁关于合作制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想 赵士刚 27-29
7  关于商品概念的思考 邓玉庄 29-30
8  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 李申 30-36
9  贺麟与新儒学 杨君游 37-42
10  禅宗前后期思想比较研究 赖永海 43-49
11  试论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 色音 50-56
12  实践唯物主义论札 郑一明 57-60
13  心灵的冲突:苦恼意识与分裂意识——为纪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180周年而作 高全喜 61-66
14  一切综合判断的最高原则——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节译 李洪武 67-68
15  本院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王贤知 69-70
16  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思想背景 张小青 71-79
17  关于城市土地有偿使用问题 夏光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6期
1  胡绳同志在本院一九八七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1-2
2  马尔库塞同海德格尔的争论 薛华 3-20
3  《哲学与现时代》学术讨论会综述  21-22
4  市场约束与企业行为 黄小祥 23-30
5  我院举行一九八七级开学典礼 邹昌林 30
6  关于我国目前市场结构的思考 王忠民 31-36
7  《孟子》经济思想研究 岑明 37-42
8  论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 孙建立 43-48
9  监察制度纵横谈 鲁卫平 49-54
10  国营企业租赁的法律特征 杜佐东 55-60
11  关于法学思维方式 董开军 60
12  震卦教与林清、李文成起义 李尚英 61-67
13  东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特点 乐峰 68-74
14  格标记的对比辨析及汉语的词格探讨 乔毅 75-78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一九八七年总目录  79-80
16  本院各系简介(十四)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1期
1  理论工作:课题与机会  1-2
2  论公有制经济中各种利益目标利益矛盾和经济行为 樊纲 3-12
3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问题 朱争鸣 13-20
4  试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公司的特征 黄速建 21-27
5  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十个课题 王逸舟 28-32
6  企业改革向何处去——企业体制改革问题座谈会纪要 李金早 33-36
7  本院毕业生杨顺安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刘介明 36
8  论郭象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刘金山 37-43
9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南斯拉夫 吴仕康 44-49
10  论费希特的行动观 谢维和 50-56
11  柏拉图的《美诺篇》与他的“回忆说” 吕祥 57-63
12  来自疯狂世界的启示——论鲁迅《狂人日记》 钱碧湘 64-74
13  词学宏观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简评 赵山林 75- 77
14  一部系统翔实的作家研究资料——评《巴金研究资料》(李存光编) 黎舟 78-79
15  小企业不是我国目前企业规模的发展方向 王忠民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2期
1  首次国共合作初期的瞿秋白和孙中山 陈铁健 1-7
2  论孙中山外交政策的演变 张光灿 8-15
3  侯外庐——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 黄宣民 16-23
4  侯外庐先生谈科研人才的培养 姜广辉 22-24
5  所有制改革的经验、理论和设想 郭树清 25-37
6  博士生笔谈会:对加快和深化改革的思考 杨开忠,肖炼,黄小祥,忠东,刘世锦,马建堂,王忠民,朱争鸣,姜近勇,左大培 38-49
7  美国股市暴跌及其国际影响——本院“世界经济形势研讨会”观点综述 姜近勇,郑保国 50-52
8  自由:通向人类希望之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辩证论的一点思考 范进 53 -59
9  《辩证理性批判》的主题及其时代意义 张博树 59-64
10  库恩科学社会学思想评析 孔祥 65-68
11  归纳逻辑:卡尔纳普的公理系统和我们的设想 陈炜,王雨田 69-76
12  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家观点评述 柴方国 77-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3期
1  股份制·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主义 忠东 1-13
2  对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华荣 12-16
3  论初级股份制 李金早 17-19
4  《乐记》美育思想刍议 苏志宏 20-24
5  主体性与美学问题 陈燕谷 25-31
6  存在·真理·诗意——海德格尔的美学观 彭富春 32-38
7  法律行为的几重透视 莫纪宏 37-44
8  宪法的实施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孙建立 45-50
9  弗洛伊德与当代西方政治学 刘军宁 51-55
10  论社会改革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刘天纯 56-64
11  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的比较研究 李尚英 65-74
12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是否应“独树一帜”? 黄乘矩 74-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4期
1  改革主线的反思与选择 姜近勇 1-12
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三三”结构体系 吕福新 13-19
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积累政策 马建堂 20-26
4  论金融改革“五化” 谭岳衡 27-34
5  价格形成的二重基础 房汉廷 34
6  艰难的选择——一个失重的理论家与多元论者的对话 许明 35-42
7  论两种平等观念 韩水法 43-49
8  论西方宗教学研究的主体、方法与目的 卓新平 50-55
9  “不懂数学者止步”——从古代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谈起 李树琦 56-57
10  对劳动者范畴的进一步考察 胡建新 57
11  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 崔子思 58-62
12  论临川戏剧的时空结构 程鹏,蒋志雄 63-71
13  影响与独创——《驿站长》和《外套》的比较 康林 72-78
14  关于湘军吉字中营——罗尔纲致徐敏 罗尔纲 79
15  关于马陵之战及其他——赵逵夫致徐敏 赵逵夫 79-80
16  《辞源》纠谬一则 杨毅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5期
1  编者的话  2
2  胡绳、刘国光、赵复三、钱钟书、汝信、唐弢同志为学报庆祝建院十周年特刊题词  3-8
3  回顾和希望——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建十周年 温济泽 2-6
4  通货膨胀的因果链和战略思考 张启人 7-16
5  价格体制改革设想 郭树清 17-22
6  关于按劳分配和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 李泽中 23-30
7  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与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杨坚白 31-39
8  我国农业发展向何处去——试论精细化农业 刘天福 40-46
9  清理封建文化 让儒教早日消亡——任继愈教授答问录 胡孚琛 47-56
10  论道教的生死观与传统思想 王明 57-59
11  孟子社会政治思想剖析 岑明 60-67
12  哲学的出路——读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笔记 马泽民 68-74
13  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 李学勤 75-78
14  从封闭式人口向开放式人口的转变——对我国人口迁移问题的分析 马侠 79- 87
15  我国宪法实施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王叔文 88-92+96
16  古代雅典的民主和工商业 廖学盛 93-96
17  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王绍飞 97-100
18  为庆祝建院十周年而公布一份答卷 叶秀山,吕祥 101-104
19  关于博士论文的一次师生对话 杨堃,周星 105-108+111
20  教学相长及其他 李方 109-111
21  对导师职责的体会 喻世长 1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6期
1  改革造成的接近格局——中国和匈牙利的若干比较 王逸舟 1-8
2  我院举行1988级开学典礼 张永惠 8
3  调整型变革及其观念障碍 张永惠 9-14
4  产业组织调整的历程、特征和目标模式 王忠民 15-23
5  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周期财政平衡理论 石新武 23-27
6  黑格尔论自然与互主体性——纪念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发表二百周年 薛华 28- 39
7  真理问题的现代走向 张静蓉 40-44
8  先秦和谐美探要 孙海涛 49-55
9  如何规定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 尹新黔 56-59
10  关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思考 陈德成 60-66
11  史前东夷族的历史地位 王震中 67-72
12  论清康雍乾时期的粮食流通政策 陈桦 73-78
13  本刊1988年总目录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1期
1  胡绳院长在本院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4
2  新年致读者  4
3  我国国有企业模式的演变 周叔莲 5-11
4  《资本论》研究要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研究服务 汪海波 12-18
5  承包制:体制特征和发展选择 刘世锦 19-27
6  关于物价工资改革的深层思考 黄小祥,刘世锦,陈实,姜近勇,马建堂,罗德明,王忠民,谭岳衡,吕福新 28-40
7  在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中深化改革——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马光,姜近勇 41-48
8  黑格尔逻辑学三题 郭小平 49-56
9  论卢卡奇的“历史”概念 张西平 57-62
10  清代封建国家干预商业经济的历史特点及后果 萧国亮 63-68
11  论东汉晚期“国身治同”的政治思想 金棹 69-74
12  论两大社会体系间的矛盾在80年代的新态势 郑羽,黄立茀 75-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2期
1  李泽厚教授谈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何以不深刻 博凡 1-4
2  鲍昌谈当前文学的趋向和问题 柯雁 4
3  文学的呼唤:神性归来——试析英雄性格的消泯与流氓意识的泛起 吴伯凡 5-14
4  关于中西古典文论中理性精神的比较 吴予敏 15-23
5  试析神话起源中的同和异 周均美 24-28
6  语言变异与文化变异 苏金智 29-34
7  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的宏观分析 陈嘉明 35-40
8  从伦理到心理——阳明心学的逻辑归宿 赵士林 41-47
9  仁道为用 天道为本——孔子避谈天道力倡仁道探原 周勤勤 48-52
10  阮籍嵇康的自然主义 刘金山 52-55
11  我国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 李拉亚 56-58
12  政府行为与通货膨胀 陈实 59-62
13  完善发展机制与反通货膨胀 朱争鸣 63-67
14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市场价格 殷克胜,刘立俭 68-76
15  对通货膨胀的理论探求 华荣 76-80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各系简介(十九)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3期
1  新型等价交换:一个新的乌托邦——经济学中的林子力现象研究 忠东 1-19
2  苏联和中国:历史回顾与改革比较 王逸舟 20-25
3  论建立促进出口的金融体系 王燕然 26-30
4  论审美转换 许明 31-37
5  笛卡尔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反思——兼论西方宗教观的发展 卓新平 37-44
6  分析哲学的分析——评日本学者永井成男对“分析”的理解 李树琦 45-49
7  论秦统一中国的战略 徐敏 50-59
8  禅宗心性论试析 蒙培元 60-67
9  满族萨满教信仰中的多重文化成分 刘小萌 68-74
10  改革战略的三种模式 宫常 75
11  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和平共处理论比较 文龙 75-76
12  清代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及性质 尚英 76
13  法国瑞士的研究生教育——本院研究生教育考察团考察报告摘要  77-80
14  本院各系简介(二十)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4期
1  启蒙的悲剧与悲剧的启蒙 林慧勇 1-6
2  对两代启蒙者的反思 何德功 7-12
3  “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化——本院纪念“五四”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李小红 12-13
4  文化概念的哲学透视 柯锦华 14-20
5  理性、民主与开放社会——卡尔·波普答客问 野月 21-26
6  牛津大学蒙特裴尔教授来院演讲座谈 吕祥 26
7  论社会主义的竞争市场体制 陈东琪 27-33
8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行为自发性 白景明,郑志晓 34-40
9  论欧洲共同体及其成员国的国际关系 沈骥如 40-44
10  完整意义上的“产品”概念 张承耀 44
11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思路 薛进军 45-50
12  论法律秩序及其评价原则 蒋兆康 51-55
13  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洪莉萍 56-61
14  室——父系大家族组织在春秋晚期的解体及小农的产生 牛克成 61-66
15  关于唐代史学地位的几个问题 谢保成 67-74
16  论西辽的政治制度 李锡厚 75-80
17  本院各系简介(二十一)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5期
1  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 张椿年 1-8
2  国家区域产业政策的基本规则 杨开忠 9-15
3  西方市场失败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李军 16-22
4  对企业改革总体模式的构想 张良卫 23-28
5  深化企业改革的可贵探索——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 宗寒 29- 31
6  视角的转换:对康德哲学的重新理解 范进 31-38
7  理性与“悟”——关于东西方哲学方法的一个比较研究 郭良 39-46
8  谈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薛华 47-50
9  两汉史学批评述论 赵俊 51-58
10  中国传统诗歌格律的美学价值 黄悦 59-65
11  经济改革中的宏观管理成本问题 忠民 65
12  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 康林 66-73
13  学习与思念——读商鸿逵师《明清史论著合集》 李尚英 74-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6期
1  本刊与院科研处邀集研究生座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端正学术研究方向 马光 9
2  关于投资活动的评价问题 李金早 10-12+21
3  论收入分配中的“双轨制” 王忠民 13-21
4  对改革战略的思考 张永惠 22-27
5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汪同三 28-34
6  法律评价的过程及其标准 莫纪宏 35-41
7  抉择与勃兴——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启示 黎建飞 42-46
8  我院党委组织全院师生职工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  46
9  论社会主义广告法的主要原则 许振中 47-51
10  我院今年录取博士生三十名  51
11  审美认识动力机制论 马德邻 52-59
12  试论顾宪成的理学思想 方尔加 60-65+72
13  清初中国与爪哇外交往来的历史教训 黄谷 66-72
14  史前的猎头和断头葬 陈星灿 73-78
15  本刊一九八九年总目录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第1期
1  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丁守和 1-10
2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纵横谈——本院师生学习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文件笔谈会 汪海波,王德章,刘世锦,姜近勇,张永惠,任建平,丁宝山,张谦,李军,李成勋 11-20
3  翟秋白的爱国思想、文化思想及其他 温济泽 21-25
4  我院开设《国情与现代化》新课 李安宏 25
5  社会主义范畴及其过渡时期理论的产生 陈为群 26-32
6  试论我国经济周期的确定及周期经济波动的原因 马建堂 33-39
7  中国的农耕结构及其历史变迁 孔泾源 40-46
8  《宋代经济思想研究》概要 叶坦 47-52
9  阐释学的蜕变与本体—目的论的建构——《文学阐释学》导论 张首映 53-62+80
10  论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及其浪漫精神 江怡 63-68
11  海德格尔:思想与传达 海健 69-73
12  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批评方法 秦弓 74-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第2期
1  启蒙与救亡——对五四运动史研究的一些思考 岑思 1-9
2  我院历史系五位老专家学术活动纪念会在历史研究所隆重举行 尚英 9
3  杨向奎教授论“基础科学” 李尚英 10-14
4  我院今年招收博士生六十一名  14
5  心理学的认识论基础 李洪武 15-24+41
6  对我国农业一再被挤出基础地位的几点反思 易之 25-29
7  关于大力加强农业的几个问题 刘天福 30-33
8  我国农业与非农业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顾海兵,刘彪 34-41
9  西方经济学家与政府经济决策 陈实 42-47
10  青年经济学者的困惑与出路 宫常 47
11  清代财政管理体制与收支结构 彭泽益 48-59
12  一七四零年前的清代人口 姜涛 60-64
13  伊斯兰教与经济发展 周燮藩 65-71
14  新闻传播中的抽象与具象问题初探 季燕京 72-76
15  关于《刘子》的作者问题 曹道衡 77-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第3期
1  关于重建所谓个人所有制的问题 李泽中 1-11
2  论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 王师勤 12-22
3  我国工业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倾向及其原因 江小涓 23-30
4  日本生产方式的结构和特征 熊谷智德,岳兆宏 31-34+42
5  谈谈翻译 贺麟 35-36
6  论魏晋玄学的自然主义 张海燕 37-42
7  对象建构:康德的现象学 陈嘉明 43-50
8  陆学艺教授谈农村形势和农民问题 小兀 50
9  评劳丹关于科学合理性的理论 施雁飞 51-57
10  魏晋南北朝史学批评述论 赵俊 58-66
11  明代钞关税收的变化与商品流通 林葳 67-73
12  十七世纪前期明清议和述评 张玉兴 74-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第4期
1  论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汪海波,刘立峰 1-7
2  论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 张启人 8-20
3  国民收入分配使用的若干理论问题 郭树清 21-31+69
4  消费基金膨胀分层控制论 罗德明 32-38
5  论投资的所有权问题 董开军 39-45
6  我国推行外贸代理制的有关法律问题 马社 46-51+75
7  《精神现象学》中的时间理论 高全喜 52-58
8  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当代辩证法 李怀君 59-69
9  《礼记》中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 王启发 70-75
10  论六朝“感兴说”与时代风尚 袁济喜 76-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第5期
1  在一九九○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胡绳 1-6
2  我院隆重举行本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山海 6
3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加强近代历史研究——我院“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座谈会”述要 筱虹 7-10+40
4  经济效率与经济潜在总供给 樊纲,张曙光 11-22
5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成长的关系 郭克莎 23-28
6  论经济动力系统 陈生军 29-32
7  论区域劳动力供求对我国工业布局的影响 刘志宇 33-40
8  试析国民收入“超分配”问题 石新武 41-44
9  恩格斯与共产主义世界观 吴仕康 45-52
10  莱布尼兹和他的广义计算思想 刘西瑞 53-58
11  论张惠言的《易》学理论 杨向奎 59-62
12  明与后金对辽沈地区的争夺述评——兼论毛文龙与毛家军 李尚英 63-69
13  “上帝”观念和太平天国 夏春涛 70-76
14  清朝前期的里甲与保甲 孙海泉 77-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第6期
1  关于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几个问题 刘国光 1-13
2  经济效益问题探析 张永惠 14-20
3  不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问题 庄志毅 21-27
4  刘易斯二元发展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樊明太 28-32
5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周星 33-42
6  伏羲女娲神话的文化意象——关于宗教与科学的起源和二者关系的演变 金棹 43-48
7  关于编辑学的体系和研究内容——编辑理论学习札记 马光 49-54+77
8  从二十六史看传统史学 王海晨 55-62
9  明代藏汉茶马贸易的历史考察 萧国亮 62-69
10  清代汉江流域的经济开发述评 任春明 70-77
11  本院举行1990级博士生开学典礼 胡绳同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邱宏 78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一九九○年总目录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1期
1  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关于人口、耕地与农业问题的研究 杨坚白 1-10
2  马宾谈我国改革与发展  10
3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均衡观 靳新中 11-13+30
4  对分工协作论的若干思考 左军 14-19
5  孙中山先生与中国近代化——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刘天纯 20-30
6  清代史学经世致用思潮的演变 暴鸿昌 31-38
7  论明代学术文化的发展 任道斌 39-45
8  孔子、《春秋》及《春秋》三传 浦伟忠 46-52
9  论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直接来源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侯才 53-60
10  析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评 宋祖良 61-69
11  关于制定我国经济特区基本法的几个问题 蒋兆康 70-77
12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评李泽中主编《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邓国春 78-79
13  张炯谈我国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柯雁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2期
1  论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张岱年 1-4
2  史密簋铭所记西周重要史实考 李学勤 5-9
3  宋代禅学的主流——宗杲的看话禅体系 魏道儒 10-17
4  论明代的督抚 刘秀生 18-25
5  满族肇兴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刘小萌 26-33
6  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分析和验证 殷克胜 34-41
7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变化与通货膨胀 罗德明 42-47
8  王梦奎谈我国经济形势与任务  47
9  生产资料短缺与价格双轨制 陈为群 48-54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和现实选择 刘品安 55-61
11  英国“运动派”的诗歌审美观形式观和本体观 傅浩 62-67
12  论新闻学的科学性 陆小华 68-73
13  新闻真实性的认识论内涵及其辩证本性 季燕京 74-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3期
1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李泽中 1-8
2  改革以来我国国民收入使用情况分析 郭树清 9-24
3  我国外向型经济应向北方倾斜 刘天福 25-28
4  《国民革命史》序 李新 29-30
5  从伊斯兰三大运动看伊斯兰教和近现代中东政治的关系 陈德成 31-39
6  论“佯谬小说”——新时期小说类型研究之一 林道立 40-47
7  从雅到俗——明代美学札记 赵士林 48-57
8  精神劳动与人类发展 霍福广 56-61
9  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语言的理解 江怡 62-70
10  颜回与颜氏之儒探析 陈寒鸣 69-73
11  论先秦义利论的理论地位 张国钧 74-80
12  我院13名毕业生受到国家级表彰 王清海,周勤勤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期
1  哲学与科学 杨向奎 1-6
2  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利科对解释学之推进 叶秀山 7-18
3  马克思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革命变革 柯锦华 19-23
4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作中心的重大转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 黄修荣 24-30
5  论西方思潮对五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秦弓 31-37
6  论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增长的机制 郭克莎 38-46
7  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开放战略的构想 李海舰 47-51
8  对国有资产隐形流失的透视 王忠民 52-57
9  先秦史学批评述论 赵俊 58-66
10  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商品经济结合理论讨论会 张永惠 66
11  南北朝经学异同与社会政治 吴先宁 67-70
12  《通鉴》影射变法问题辨榷 邬国义 71-78
13  我院受到国家级表彰的毕业校友事迹简介 王清海,周勤勤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5期
1  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 汪海波,李侃,彭明,杨天石,徐敏,廖元和,刘天纯,张恩和,田居俭,阮芳纪,杨友吾,吕英凡,李尚英,陈争平,栗建云 1-17
2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张椿年 18-26
3  我院举行199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张永惠 26
4  1911年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 杨天石 27-38
5  中国近代农民战争和民主革命 潘深波 39-42+51
6  人的社会性阶级性问题的历史反思——兼评“人性便是主体性” 亚平 43-51
7  略谈近代日本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移植 崔世广 52-56
8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思路 王晋勇 57-62
9  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研究 刘立峰 63-66
10  传统经济观念与现代化 叶坦 67-73
11  超经济分配的成因及对策 于海 74-78
12  祝贺一个专门鞭挞浪费的经济学新学科问世——评《节约经济学》一书 李成勋 79-80
13  本院1990届硕士生毕业论文选题(三)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6期
1  在本院一九九一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江流 1-7
2  民主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 徐崇温 8-20+78
3  九一八和一二八时期抗日运动——纪念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60周年 温济泽 21-30
4  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几点思考——兼评几种不同的观点 汪海波 31-42
5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施问题 杨坚白 43-47
6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结合的几个问题 张永惠 48-52
7  资产存量刚性与投资结构转换 丁军 53-57
8  对我国农村经济问题的几点看法 付伯昕 58-60
9  《黄帝内经》与炎黄文化 吕英凡 61-72
10  文学批评的移植问题——兼及“批评学”的建构 马光 73-78
11  本刊一九九一年总目录  79-80
12  本院1990届硕士生毕业论文选题(四)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1期
1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胡绳 1-3
2  要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 王正萍 4-8
3  论把竞争性国有企业推入市场 董辅礽 9-18
4  我院举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高级研讨班 许振中 18
5  中国古代经济分析论著述要 巫宝三 19-24
6  法国的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贺若先 25-32
7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李尚英 33-40
8  《汉书》的实录精神与正宗思想 许殿才 41-46
9  合法行为的定义及其意义 莫纪宏 47-53
10  论立法目的 黎建飞 54-61
11  颠倒等级与“先锋小说”的叙事策略 陈晓明 60-70
12  艺术作品的意义及其阐释 贾磊磊 71-77
13  克莱因谈1991年后的世界经济形势 徐海根 78-79
14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双向交流意向书  80
15  流通领域要遵循两种客观规律 张永惠 80
16  本院1991届博士生毕业论文选题(一)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2期
1  改革以来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动的实证分析 郭克莎,何东霞 1-10
2  中国产业组织的现状、目标和对策 陈文辉 11-15
3  商业规模: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陈乃道 16-22
4  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 杨友吾 23-28
5  “现象学”和“人文科学”——“人”在斗争中 叶秀山 29-40
6  财政形势与经济效益 张永惠 40
7  黑格尔的真理观与贺麟的见解 唐爱国 41-49
8  论科学认识主体的智能分层 邢东梅 50-56
9  商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及其主要形式 宋新潮 57-65
10  全祖望与清代学术 陈其泰 64-71
11  清代新疆的军府建置 赵云田 72-78
12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学术交流会观点综述 廖元和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3期
1  关于反对主观主义 胡绳 1-3
2  纪念延安整风运动五十周年 温济泽 4-8
3  我院博士生对加快改革开放的思考 钱津,陈文辉,马国强,张琦,李海舰,余明勤 9-14
4  科技进步和企业改革 周叔莲 15-22
5  财政赤字变动趋势及其对策 陈东琪 23-32
6  透视“青年卢卡奇热” 徐崇温 33-44
7  外因内化与内因外化的关系 刘宝三 45-49
8  墨子的理想国 徐敏 50-64
9  儒学在太平天国 王庆成 65-74
10  略论清茶门教的两个问题 栗建云 75-76
11  关于政治学方法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白钢,刘军宁 77-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  评石里克的“自然哲学” 杨向奎 1-5
2  笛卡尔拓展了认识论领域 葛力 6-15
3  尼采和当代解释学 吉·范托玛,周勤勤 16-20
4  论班固对司马迁的批评 施丁 21-28
5  论清末五大臣出洋考政的社会影响 罗华庆 29-35
6  对九十年代价格改革的设想 张大光 36-43
7  论企业运行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 吴敏一 44-48
8  论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及不公平幻觉 徐旭 49-56
9  近代上海与大连城市经济比较研究 沈毅 56-60
10  论强化宪法的权威和作用 王叔文 61-68
11  当前立法对担保物权基本种类的选择问题 董开军 69-76
12  论涉外民商案件的管辖权 洪莉萍 77-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5期
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 刘国光 1-9
2  论产权的含义、内容和内部关系 黄少安 10-13
3  毕节经济考察报告 钱津 14-18
4  秦孝公、惠文王时期铭文研究 李学勤 19-23
5  法国近代农业人口的迁移 许平 23-29
6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研究 王善忠 30-36
7  张力:《野草》艺术构成的美学透视 白建西 36-42
8  香港初期报业研究 谢骏 43-50
9  论美感反应中的语—图转换 许明 51-58
10  扬善抑恶的理性宗教学说——评康德的《纯粹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谢地坤 59 -65
11  反思与本文解释 孔明安 66-71
12  《墨子》的文本 E.W.麦德 72-75
13  历史研究与物质文明建设 陈瑜 76-77
14  历史研究与当代精神文明 阿米娜 78-79
15  历史研究与当代文化建设 玛依努尔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6期
1  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 畅谈社会主义新理论——本院师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座谈会”发言要点 浦山,汝信,杨圣明,侯忠云,李晓苹,高涤陈,朱绍文,吴家骏,王佐,付伯昕,王怀宁,李京文,刘瀚,刘俊海,刘克明,道布,朱谐汉,钱中文,陈德成,俞焕灿,唐源昌,王清海 1-2+4-23
2  论价值与价值观 张岱年 24-29
3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 霍福广 30-33
4  法律为什么有力量?——从知识和经验角度对法律内在力量的若干分析 刘瀚 34-39
5  人权与主权 徐崇温 40-52
6  深圳股市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张大光 53-58
7  我院将编写学术论著提要 杨燕 58
8  股份制中虚拟资本所有权与现实资本所有权分立原理初探 丁建中 59-64
9  郭沫若的人民本位观 黄宣民 65-69
10  重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立足于本世纪20年代思想文化的考察 谢保成 70-77
11  欢迎订阅工业经济界自己的刊物《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月刊)扩大订户  78
12  本刊一九九二年总目录  79-80
13  关于1993年评选学报优秀论文奖启事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1期
1  中介论——改革方法论 艾丰 1-11
2  心灵与境界——朱熹哲学再探讨 蒙培元 12-19
3  论萨满的神器 色音 20-26
4  论我国企业改革的难点和对策 吴家骏 27-37
5  关贸总协定与企业“入关”对策 李朴民 38-44
6  对农民就业稳定性与波动性的理论探讨 张琦 45-51
7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法律环境分析 杨志华 52-57
8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现实 刘发革 57
9  徐继畬和他的《瀛寰志略》 刘天纯 58-66
10  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内容、性质及相关问题 刘乐贤 67-74
11  蔡仪与美学 王善忠 75-80
12  关于1993年评选学报优秀论文奖启事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2期
1  知识产权若干问题辨析 郑成思 1-9
2  关于涉外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 吉达珠 10-14
3  市场体系培育中不能缺少劳动力市场 戴圆晨 14-16
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涵义 李炳炎 17-23
5  论企业集团的本质 陈文辉 24-29
6  统一性和多样性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赵凤岐 30-40
7  从西方哲学的命运看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意义 江怡 41-47
8  休谟问题探析 郭良 48-53
9  保卫中国同盟与中国“工合”运动的珍贵文献——读宋庆龄往来英文函札之一 杨天石 54-68
10  中国早期监察学说初探 姜建设 69-73
11  尼科罗·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探析 朱勤军 74-79
12  《北京人》与《樱桃园》的契合 杨中举 79-80
13  德国早期现代化失败的原因 尹明明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3期
1  公有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廖元和 1-10
2  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刘瀚,施嵘 11-17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业改革 贾履让 18-22
4  九十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 李海舰 23-33
5  关于自我走向的哲学思考 孟朝晖 33
6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管见 宋养琰 34-40
7  从明一条鞭法到清一条鞭法 袁良义 41-49
8  徽商与清代状元 宋元强 50-56
9  清代前期的荒政与吏治 李向军 57-62
10  儒道思想文化的合流——从《易经》到《易传》 王志跃 63-67
11  沈从文的创作与浪漫主义精神 王晶 67
12  伊斯兰“塔骚屋夫”探析 沙宗平 68-72
13  目的和手段是实践的环节——对黑格尔实践观的探讨 马树怀 73-79
14  新疆发展对外贸易的优越条件 阿曼古丽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4期
1  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郭克莎 1-13
2  关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几个问题 周叔莲 14-18
3  物理与哲学 杨向奎 19-24
4  阳明心学与佛老 王树人 25-36
5  论系统思想 刘文海 37-43
6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的问题 王士菁 44-52
7  董说《西游补》考述 徐江 53-57
8  谚语格言的社会学透视 李丽芳 58-62
9  论日本战后的经济政策 逄金玉 63-71
10  联合国的安全保障作用:批评与思考 王逸舟 72-77
11  把结构主义引入学习理论 刘西瑞 78
12  人类实践的时代特征 霍福广 78
13  美国现代化的特点 鲁运庚 79
14  《孙子》精髓论 杨新江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5期
1  在纪念顾颉刚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胡绳 1-3
2  对话的文学理论——误差、激活、融化与创新 钱中文 4-10
3  正统悖论 白钢 11-23
4  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王震中 23-31
5  行为、环境与经济体制功能 刘世锦 32-44
6  论市场价格制度 成小洲 45-50
7  我国农民问题的立体化对策 顾海兵 51-54
8  客体的系统性和人的主体性的统一 马树怀 54
9  试论外国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介入方式 郑秉文 55-60
10  论具体普遍性 陶富源 61-65
11  意识形态和科技社会的批判 程志民 66-71
12  试论日本政治与现代佛教 高洪 72-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6期
1  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形成道路 李景源 6-12
2  论加强宏观调控的意义、方式和手段 李京文 13-20
3  市场经济与公序良俗原则 梁慧星 21-31
4  试论日本近代金融体系的建立 郭予庆 32-37
5  论我国区域现代化 陆学艺,杨海波 38-50
6  鲁迅——民族魂 秦弓 50
7  关于第三产业超前增长的若干问题 侯忠云 51-57
8  墨子居鲁与早期百家争鸣 徐敏 58-71
9  清一条鞭法获得了成功 怡和 71
10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的开拓意义——纪念范文澜诞生100周年 陈其泰 72-7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1期
1  划时代的理论成果─—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赵凤岐 1-7
2  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初步体会 张岱年 8-11
3  论投资启动向消费启动的转变 闻潜 10-17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 吴家骏 18-21
5  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温小郑 22-28
6  二元经济中劳力利用的理论探讨─—评刘易斯同舒尔茨的一场著名论战 牛仁亮 28-32
7  论关贸总协定中的价格规定及其对策 蒋三庚,黄晓兰 33-38
8  日本个人投资者逃离股市现象透析 康焕军 39-45
9  鲁迅研究的展望 林非 46-50
10  唐代的士风演变与时代迁易 董乃斌,程蔷 51-56
11  觉醒者的生命之光─—论五四文学的文体特征 秦弓 57-63
12  中国知识产权法:特点、优点与缺点 郑成思 64-74
13  私权侵蚀公权──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杜润平 75-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2期
1  古代希腊原子论的“原子”与“空无”观念 叶秀山 1-8
2  混沌学与真理论 陈中立 9-19
3  儒道互补:义利论比较 张国钧 20-25
4  中国:社会变革与儒学的演变 黄宣民 26-30
5  清代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分类考察 郭松义 30-37
6  日本战后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蒋松岩 38-42
7  真正按照商品经营规律来经营货币资金──阵痛中的银行业的出路何在? 洪涛 43-47
8  唐代小说与社会史研究 肖马 47
9  论企业多种经营战略 王公义 48-55
10  少爷与使女之恋 秦弓 55
11  关于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的分期问题 汪海波 56-65
12  科技进步基本概念探讨 蔡永生 66-72
13  对我国三本宏观经济论著的比较研究 杨斯迈 73-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3期
1  再论时间与空间 杨向奎 1-8
2  论孔子的孝道 徐敏 9-14
3  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中国考古文物之美》序 苏秉琦 15-16
4  《梁书》、《陈书》的编纂得失 赵俊 17-24
5  元朝斡脱政策探考 修晓波 25-34
6  对我国股份制企业集团产权管理的思考 李朴民 35-42
7  市场经济中政府角色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顾海兵 43-47
8  试论“铙歌”的演变 曹道衡 48-51
9  古代文论中“重德轻文”传统刍议 邵一 52-59
10  阿以冲突的历史根源、演变与发展趋势 王京烈 60-67
11  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中国视角 王逸舟 68-72
12  人类心理法则与经济行为 李向阳 73-78
13  与博士生交谈随记 刘瀚 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4期
1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宏观审视 方克立 1-6
2  费希特《伦理学体系》述论 梁志学 6-14
3  清代学术思想特色简论 王俊义,黄爱平 15-20
4  中国近代婚姻与家庭结构 姜涛 20-28
5  论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杨圣明,郝梅瑞 29-37
6  劳动力的区际流动 周民良 38-44
7  福格尔和诺斯:学术探索及理论创新 左建龙 45-51
8  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中的知识产权若干问题 郑成思 52-59
9  国家赔偿范围探讨 杨临萍 60-67
10  空白与未定性:审美感性生成的中介 金元浦 68-75
11  弗罗斯特:工业时代的田园诗人 彭予,马丽娅 75-78
12  《巴金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述要 米书文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5期
1  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及其“大成智慧学” 钱学敏 1-10
2  论建立中国式的综合商贸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十连锁经营体系十综合商社的功能 贾履让,颜波,洪涛 10-14
3  论地区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郭克莎 15-22
4  经济转轨过程中消费热点的研究 罗仲伟,王国成 23-28
5  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与选择 凌晓东 29-37
6  如何解决国有银行历史遗留的贷款包袱 洪涛 37
7  论民族与民族主义 李少军 38-44
8  论日本市场中的柔性保护屏障 孙世春 44-48
9  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影响 付伯昕 49-54
10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反托拉斯立法运动 韩毅 55-61
11  市场经济与文艺观念的变革 张来民 62-68
12  论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和交换价值 吴元 69-75
13  简论《聊斋志异》的商业思想 戎耀文,梁靖云 74-76
14  历史考据学的三重证 杨向奎 77-78
15  以热心肠坐冷板凳─—谈治学精神 杜书瀛 78-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6期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40周年 王叔文 1- 8
2  论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 李步云 9-16
3  商标的理解与创作 许振中 17-21
4  红楼梦:天书与人书的诗意融合 杨义 22-32
5  新时期“意识流文学”研究概观 周启超 33-38
6  论经学的历史发展 崔大华 39-47
7  德国理性主义的“理性自我” 陈嘉明 48-54
8  语言与交往 范进 55-59
9  明清更迭与天地会的酝酿 陈祖武 60-64
10  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江秀平 64-68
11  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对宰相制度的影响 于振波 69-7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1期
1  关于数理逻辑中的悖论问题 杨向奎 1-4
2  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 张振鹍 4-10
3  股东大会的地位及其运营的法理 王保树 11-20
4  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中的商业标示保护 郑成思 21-29
5  20世纪民法学思潮回顾 梁慧星 29-38
6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恢复、发展工业的基本经验 汪海波 39-47
7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 蔡永生 48-56
8  论企业发展战略与组织结构问题 王公义 56-63
9  投机与市场价格波动 药建英 64-67
10  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的勃兴 康林 68-74
11  俞樾与日本文人 德田武 74-75
12  振兴中华之路 李新 76-79
13  《闻一多先生年谱长编》序 耿云志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2期
1  ‘95中国期货市场展望──部分专家在“’95中国期货市场展望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要点  1
2  中国需要发展期货市场 查辅  1
3  应大力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研究 于光远 1-2
4  中国期货市场的前景与发展 杜岩 2-3
5  促使中国期货市场向规范化发展 李茂生 3
6  如何防止期货市场的自然萎缩? 陶  3-4
7  应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对待期货市场 吴硕 4-5
8  国债期货是期货市场的组成部分 袁东 5
9  要形成一套期货从业人员的遴选和约束机制 杨光平 5-6
10  要加强期货立法 文海兴 6
11  论第五个现代化──流通现代化 杨圣明,王诚庆 7-14
12  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黄恒学 15-18
13  从Mythos到Logos 叶秀山 19-30
14  德里达的文字学理论 尚杰 29-35
15  鄂伦春人的萨满观 赵光远 36-39
16  儒学与《周易》──马王堆帛书研究的视角 邢文 40-44
17  1952-199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谢立中 45-53
18  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许平 54-59
19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李晓虹 60-65
20  鲁迅、巴金、曹禺家庭文学比较论 王兆胜 66-70
21  走出政治阴影的台港鲁迅研究 袁良骏 71-77
22  评汪海波著《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49.10-1957) 柳力锋 78-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3期
1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应用与演变 黄绍湘 1-9
2  黑人运动与美国政治 李世安 10-15
3  日本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房汉廷 16-23
4  以史为鉴──一份日本皇室要求对侵华战争进行反省的历史文书 王树才 24-26
5  从《天人三策》到《春秋繁露》──兼论董仲舒与“黄老之学” 张国华 27-35
6  关于乾嘉学派的成因及派别划分之商榷 王俊义 36-41
7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逻辑与趋向 方克立,李翔海 42-50
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陈佳贵 51-57
9  从世界大视角看国有企业的发展 王金存 58-66
10  租值消散与市场价格 奕颢 66
11  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方略 郝梅瑞 67-71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两大基本原则 李晓苹 71-73
13  《颜钧集》序 李学勤 74-75
14  明代平民儒者颜钧及其思想特色──新版《颜钧集》前言 黄宣民 75-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  论二次大战中中国战场的几个问题 沈永兴 1-13
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略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倾向及根源 刘天纯 13-22
3
论《周易》的整体思维特征 王树人,喻柏林 23-32
4  理性与宗教的冲突及调和——西方哲学家对人的理解的一个困境 杨廷久 32-36
5  关于《唐故招圣寺大德慧坚禅师碑》的补充说明 杨曾文 37-43
6  民间宗教救世思想的演变 马西沙 44-50
7  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 吕铁 51-57
8  台湾产业的升级与大陆经济的发展 沈毅 58-65
9  关于农村综合配套的第三步改革——赴山东淄博市农村考察的调查报告 温铁军,马力,洪蹲 64-69
10  从《目连救母》看中外文化交流 周均美 70-72
11  海外华人文化片论 余景凤 73-80
12  我院设立“金时光奖学金”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5期
1  国学与时代精神  1
2  国学与时代 张岱年 1-3
3  我观“国学热” 邓绍基 3-5
4  改革、革命与“激进主义” 耿云志 6-8
5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生成──兼论“天人合一”的扬弃 王生平 8-11
6  论文学艺术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张炯 11-17
7  对社会主义研究中若干热点问题的探讨 徐崇温 18-29
8  领导工作规律研究 张清濂 29-36
9  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李京文 37-43
10  树立正确的产权观 吴家骏 44-47
11  WTO体制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刘力 47-54
12  豪尔绍尼博弈论述评 黄韬,易宪容 53-57
13  论唐代的和籴和雇 唐任伍 58-63
14  《辽史》与辽史研究 李锡厚 63-73
15  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 张海鹏 74-78
16  新的开拓新的观点──读《隋唐五代史学》 肖马 78-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6期
1  开辟真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陈中立 1-10
2  知识学的创立与辩证法的复兴 郭大为 11-16
3  莱布尼兹温和的认识论思想 葛力 17-25
4  苏、陈译本《惨世界》与近代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 杨天石 26-33
5  中日民间伦理与近代化之比较——对19世纪中叶上海和长崎社会风尚的考察 李长莉 34-39
6  墨家的亲士和修身思想 徐敏 40-50
7  从经导到俗讲——中古释门声业述略 张弓 51-60
8  论国有产权制度改革 郭克莎 61-68
9  产权制度中的效率与公平 李果 69-73
10  本刊一九九五年总目录  79-80
11  一部朴实、真诚的著作——读温济泽同志的《征鸿片羽集》 郑海天 74-76
12  《天地会起源研究》序 何龄修 77-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1期
1  中国的财政政策:迄今并未偏紧,近期需要偏松 李茂生,柏冬秀 1-7
2  利用利率机制控制投资规模 侯本旗 8-13
3  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关键: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 吴勤学 12- 18
4  论知识产权的概念 郑成思 19-29
5  我国建立隐名合伙制度的可行性初探 陆国庆,邢炜军 30-34
6  第一届中韩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启明大学举行 山海 34
7  论国有独资公司的几个法律问题 文学国 35-41
8  苏联垮台的真实原因和我们应汲取的教训 喻权域 42-53
9  前苏联双重主权冲突与地方民族主义 张建华 54-59
10  陆机的思想及其诗歌 曹道衡 60-66
11  论《儒林外史》的前期批评 孙丽华 67-72
12  香港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 谢骏 73-78
13  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耿云志 79-80
14  谈写读书笔记 叶秀山 80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金融立法与金融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2期
1  关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黄振奇 1-7
2  有关财政支出的几个问题 李丽凤 8-11
3  中国粮食供需的区域平衡与对策 周民良 12-17
4  对哲学及其当代任务的一种审视——兼评恩格斯哲学观的现代性 侯才 18-24
5  认识与语言的对应结构 李树琦 25-31
6  孔子的人道精神与社会正义 李东俊 32-37
7  论黄老思想对《谷梁传》的影响 浦卫忠 38-41
8  《伦理学体系》首次翻译出版  41
9  《史记索隐》注“太史令”有问题 施丁 42-49
10  论钱谦益对明末清初学术演变的推动、影响及其评价 王俊义 48-57
11  “布衣天子”朱元璋的政治思想 陈寒鸣 58-65
12  文学阅读中主体思维的分裂与融合 金元浦 66-71
13  市场经济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蔡曙光,吴天 72-77
14  中国河南福源集团改革与发展模式研讨会在京举行  77
15  千古文化 一代大典——评《中华道教大辞典》 牟钟鉴 78
16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大胆求证——读《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 房汉廷 79-80
17  《中国史稿》第七册出版  80
18  本院1994届博士生毕业论文选题(二)  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3期
1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 赵吉惠 1-6
2  国学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 李存山 6-8
3  还是应该坚持历史主义 丁守和 8-10
4  史学:民族生命力的闪耀 陈其泰 10-12
5  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纪性难题 徐崇温 13-27
6  新市场论 杨圣明 28-41
7  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李志军 41-46
8  关于我国现阶段国有经济的比重问题──兼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历史发展 汪海波 47-53
9  亚太崛起的特点、成因及发展前景 魏燕慎 54-60
10  东北亚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韩镇涉 60-64
11  中国古代的监察官 修晓波 65-72
12  中国古代“钦差”研究 赵秀玲 73-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  我对《纲要》中一个重要观点的看法 刘国光 1-2
2  通过宏观经济调控促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戴园晨 2-3
3  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周叔莲 3-4
4  “九·五”三要点 张卓元 4-5
5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与思路 王珏 5-6
6  必须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王建 7-8
7  计划控制指标与实绩之间的关系 陈东奇 8-9
8  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是转变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 陈佳贵 9-10
9  珍惜资本与利用劳动 樊纲 10-11
10  “九五”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及展望 韩俊 11-13
11  深化体制改革 推动“两个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 李绍光 13-14
12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迈向对外开放新阶段 刘力 14
1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孙耀唯 15
14  提高教育的战略地位 陈昕 15-16
15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的几点想法 张椿年 16-17
16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长远的规划 陈筠泉 17-18
17  《四库大辞典》出版  18
18  人生境界论——自然空间与理性空间 杨向奎 19-23
19  意义与心灵的本质 靳连营 23-29
20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杨曾文 30-36
21  金元全真道后弘期掌教研究 程越 37-45
22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 王家福,陈晓,刘静 46-54
23  论消费者权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侯利宏 55-60
24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家界学术交流中心落成  60
25  民事调解之保留与完善 邓胜文 61-63
26  日本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 逄金玉 64-71
27  田中政府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俞焕灿 72-79
28  本院1994届博士生毕业论文选题(三)  80
29  《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二十一世纪的展望》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刘岳兵 82
30  ACADEMIC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5期
1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方克立 1-7
2  阴阳论──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之一 周桂钿 8-13
3  FDI与中国外贸制度改革 裴长洪 14-20
4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曹建海,崔民选,聂常虹 21-28
5  法律经济学及其理论创新 易宪容 29-36
6  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真谛 张海鹏 37-42
7  明末女真社会氏族制度的瓦解 刘小萌 43-53
8  说“义”──史学批评范畴研究 赵俊 54-62
9  对实现两个“转变”的十点思考 宋养琰 63-68
10  公平的历史发展与现阶段中国的公平 杨海波 69-74
11  研究生文摘  75-77
12  重建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和框架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袁斌 78
13  探寻发展动向──《1995─1996年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评介 周勤勤 7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6期
1  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及其他 苏双碧 2-11
2  法的整体与部分 李步云 12-19
3  关于规制证券内幕交易法律制度的研究 陈晓 20-25
4  略论中国总供求政策的理论基础 郭克莎 26-33
5  我国市场机制培育中的信息与激励问题 王国成 34-41
6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杜语 41-44
7  西方思想对近代埃及社会的影响 曲洪 45-50
8  古代学者论作品修改 马光 51-56
9  高校图书馆与市场经济新探 商志蓉,叶坦 56-62
10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 陈良伟 63-72
11  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的若干设想  73
12  技术素质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73-74
13  建构新型的中国银企关系  74
14  亚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模式和途径  75
15  徐继的欧美观  75
16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成果——《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评介 吴锐 76-80
17  东方在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崛起——奈斯比特新著《亚洲大趋势》评述 雁声 81-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传统思想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林甘泉 3- 10
2  元代商税初探 陈高华 10-18
3  社会结构新探 霍福广 19-26
4  儒教、儒学和儒者 李申 26-33
5  康德的“自由”、“物自体”及其他 叶秀山 34-38
6  中国综合商社组建与发展途径探讨 贾履让,颜波 39-50
7  实施产权交易型战略是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 李树直 51-57
8  1996年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李晓东 58-63
9  《文选》的编者及编纂年代考论 傅刚 64-68
10  论林语堂的生命悲剧意识 王兆胜 69-7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2期
1  农村小康建设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陈吉元 2-6
2  论合作社经济 王贵宸 6-11
3  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困难及对策 甘德安 12-18
4  抑制物价上涨的几点思考 唐现杰 18-22
5  论张岱年的文化观—“综合创新”论 刘鄂培 23-28
6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思维方式 陈中立 29-39
7  论“是” 黄裕生 40-48
8  作为现代性终结和后现代性开端的存在哲学——一种视觉理论 程志民 49-54
9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涉外保护 郑成思 55-61
10  司法概念的现代诠释 杨一平,俞静尧 62-70
11  关于国有批发商业代理制的思考 陈春宝,杨德林 71-74
12  开发传统智慧丰富现代智慧—读《传统智慧再发现》 牟钟鉴 75-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3期
1  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和马克思主义 徐崇温 2-10
2  粮食购销市场化:价格安定机制与目标补贴制度 韩俊,陈劲松 10-14
3  关于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难点的几点想法 马建堂,刘海泉 15-17
4  市场经济与自由观的三维结构 朱有志,高绍君 18-23
5  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党国印 24-28
6  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和金融作用 朴起舜 29-31
7  读胡适先生的两篇著作 杨向奎 32-38
8  后现代思潮与神学回应 卓新平 39-46
9  公司控制权与机构投资者 张舫 47-54
10  略论《燕行录》与清代戏剧文化 王政尧 55-62
11  二十世纪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之回顾 王俊义 62-69
12  一本《钱南园传》,半部乾隆朝政治史──读朱桂昌教授《钱南园传》札记 李尚英 70-74
13  杨圣明教授谈中国对外经贸问题 卢圣亮 75-78
14  研究生文摘  79-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4期
1  坚持正确方向 提高办刊质量 方克立 4-5
2  百年树人 百期耕耘  5
3  乘风破浪 勇敢向前 温济泽 6
4  走科技兴刊之路 杨友吾 6-8
5  贯彻“双百”方针办好刊物 王焕宇 8
6  也谈学与思 徐敏 8-10
7  努力开拓《学报》工作的新局面 汪海波 10-11
8  几点希望 杨圣明 11-12
9  继续以社科杂志精品的面目迎接新世纪 李茂生 12
10  百“期”竿头 更进一步 郑海天 13-14
11  在新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李彦冬 14
12  纪念和祝愿 李学勤 14-15
13  寄语社会科学青年学者 李京文 15-16
14  衷心的祝贺 张椿年 16-17
15  祝愿学报在今后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徐崇温 17
16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邓绍基 18
17  博采众长 多出精品 王俊义 18-19
18  继续反映多学科高品位的研究成果 吴云贵 19-20
19  一泓海水杯中泻 郑成思 20-21
20  探索 争鸣 求是 张蕴岭 21
21  祝贺与期望 李景源 21
22  学与思的畅想 卓新平 22
23  发扬特色 继往开来 陈其泰 22-23
24  再展宏图 明天似锦 陈德成 23-24
25  社会科学的一个窗口 修晓波 24
26  为新世纪鸣放 李晓西 25
27  年青学者的学术园地 党国印 25
28  站立在学术的旗帜之下 和春雷 25-26
29  中国大陆经济制度之变迁——1978年以来 陈东琪,秦海 27-43
30  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重要问题 汪海波 44-50
31  企业生命——析企业养生的理论基础 陈陈,赵睿 51-61
32  吴敬琏教授谈国企改革 罗钢 61
33  关于政府如何管理流动劳动力的思考 蔡日 62-68
34  象思学论纲 王树人,喻柏林 69-78
35  儒家文化与东亚社会发展 徐远和 79-88
36  庄子的人格理论与现代中国人格建构 李道湘 88-95
37  孔子先世考辨 徐敏 96-104
38  乾嘉汉学家的经学思维方式及其政治意义 陈寒鸣,杨菊芹 105-112
39  《曾侯致英夷威妥玛》的发现和考证 王庆成 113-1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5期
1  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命运  2-9
2  居民的储蓄——投资行为分析 李茂生,柏冬秀 10-19
3  中国商品市场:问题、前景与建议 聂常虹 20-25
4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家成长之路 甘德安,吕凌 26-32
5  毛泽东早年哲学、美学观念辩析 钱竞 33-42
6  菡萏照人——漫谈当今现代诗的纯化问题 杨匡汉 43-47
7  论《三言》、《二拍》的通俗文学品性 孙丽华 48-53
8  从中韩现代化过程看儒学的得失 周勤勤 54-60
9  试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性因素 王琳 60-64
10  记一代著作精华——试论正史艺文志的发展方向 赵明奇 65-72
11  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 李春凌 73-77
12  研究生文摘  78-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6期
1  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本院教师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笔谈  2-12
2  精心教育 严格管理 培养一流的社科英才——在1997年开学典礼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方克立 12-16
3  香港回归的法律基础 胡鸿烈 17-19
4  一国两制 任重而道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讲演 叶国华 20-24
5  改革的目标与路径——改革目标的规范标准与实证标准 温小郑 25-30
6  日本战后的外资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卢圣亮 31-38
7  未来的理论物理学—量子与熵——二进位的数学表达式 杨向奎 39-42
8  归纳:休谟的问题和后人的解决 周晓亮 43-51
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唐晓群 52-57
10  人类中心主义与天人合一 詹宇国 58-61
11  西方世界中的伊斯兰教 约翰·埃斯波西托 62-64
12  论《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刘仁树 65-71
13  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 刘扬忠 72-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继承 张允熠 2-15
2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体会 汪海波 16-22
3  象思学论纲(之二) 王树人,喻柏林 23-31
4  论义利之辨与天人合一 成中英 32-36
5  《商君书》与汉代尊儒——兼论商鞅及其学派与儒学的冲突 李存山 36-41
6  科举制历史作用刍议 张显清 42-46
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数量评价问题探讨 吕铁,徐寿波 47-53
8  信息高速公路与中国未来发展 吴刚 54-60
9  流通理论研究的新视角——略论社会化大流通的累积效应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陈文玲 61-66
10  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李相文 66-74
11  英国公司法中有关少数股东的救济对策 史晨霞 75-77
12  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 尹明明 78-80
13  本院1996届硕士生毕业论文选题(一)  80-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  国企改革的途径与方法——本院导师与研究生笔谈  1-19
2  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和资产重组 张卓元 20-24
3  中唐的天人关系论 赵俊 25-32
4  《仪礼通论》初探 李春伶 33-43
5  帝王名号的历史考察 林存阳 44-52
6  李颙与清初山林儒学 杨菊芹 52-56
7  弘扬理性 增进文明——费希特历史哲学简评 梁志学 57-66
8  慧能嗣法“偈”辨析 胡京国 67-72
9  行政法的根本理念与制度 陈贵民 73-75
10  综合国力的提高与其语言的国际化 吴瑞玲 76-77
11  研究生文摘  78-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3期
1  论解放思想的实质是变革思维方式——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 陈中立 2-10
2  稳健型宏观经济政策与周期波动——再论“稳中求进” 陈东琪 9-16
3  论产权投资 韩峰 17-22
4  当代美国的若干发展动向 徐崇温 23-32
5  明治时期日本企业家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与日本式经营 周见 33+35+37+39-40+ 34+36
6  简论知识产权的评估 郑成思 41-49
7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人的出资义务与责任分析 张开平 50-57
8  寒山诗的流传与研究 钱学烈 57-60
9  为文之魂——“文以载道”的当代意义 马光 61-67
10  回忆傅孟真、董彦堂两先生——并论语言哲学问题 杨向奎 68-73
11  略评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与实践——《胡适传记作品集》序 耿云志 74-80
12  企业制度创新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 甘德安 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4期
1  论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 刘溶沧,夏杰长 2-11
2  区域经济与民族振兴 叶坦 12-20
3  论金融体制改革与银企关系重构 沈忠文,谭汉哲 19-23
4  市场经济就是企业家经济 甘德安 24-31
5  马克思与东方社会发展之“可能” 谢菏生 32-39
6  老年哲学——老年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杨友吾 40-46
7  互动中的宗教与人类社会——关于宗教现象的思考 吴云贵 46-52
8  伊朗、中东和后冷战时代 马哈茂德·萨瑞奥嘎哈拉姆,曲红 53-56
9  元朝断事官考 刘晓 57-64
10  程敏政与弘治己未会试“鬻题”案探析 陈寒鸣 65-70
11  略论贞观年间法制的几个特点 李春凌 71-74
12  中国封建社会究竟长不长?——重读周谷城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的史学论文有感 孙汝 75-76
13  一本《和珅评传》,另半部乾隆朝政治史——读冯佐哲先生《和评传》 李尚英 77-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5期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周叔莲 3-14
2  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学 李茂生 15-24
3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李京文 25-28
4  论关税改革的地位与作用 杨圣明,黄胜强 29-35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及其思想渊源和经验依据 徐崇温 36-45
6  论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李步云 46-50
7  论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 王保树 51-63
8  古今中外 有分有合  64-74
9  《公孙龙子》的逻辑正名思想 陈筠泉 74-77
10  诗魂之象(之一)——兼评唐诗《春江花月夜》 王树人,喻柏林 78-86
11  由蔡侯墓青铜器看“初吉”和“吉日” 李学勤 87-90
12  马可波罗所记阿合马事件中的Cenchu Vanchu 蔡美彪 91-95
13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读《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 陈高华 96-104
14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 陈祖武 105-112
15  从中外戏剧文化差异引出的断想 邓绍基 113-118
16  李白的明月意象思维 杨义 119-1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6期
1  不负党中央重托 办好一流研究生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二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滕藤 2-4
2  为把我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二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方克立 5-9
3  裼袭礼与“礼不下庶人”解 杨向奎 10+19
4  从《左传》看中国古代城邦的政治体制 林甘泉 20+29
5  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 施丁 30-37
6  国有企业长期变动态势的个案研究 冷兆松 38-42
7  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几点认识 王征,李珉 43-47
8  沿海城市经济研究的力作——读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 肖马 48-49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札记 吕静 50-53
10  析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论”  54-62
11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批评——“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张婷婷 63-71
12  中西早期文论关于文学起源的主导学说比较研究 郑敏 72-7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  论“礼尚往来” 杨向奎 2-4
2  熨平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 陈东琪,王冬梅 5-15
3  中小企业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建设与县级经济体制改革 李果 16-23
4  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启示与对策 阎质杰 24-34
5  中国经济转型期(1436~1935)的金融特点 刘秀生 35-37
6  章太炎与近代史学 陈其泰 38-47
7  宋代私有田宅的亲邻权利 李锡厚 47-55
8  论明代大礼议中的革新思想 田澍 56-63
9  明代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特征——《王艮与泰州学派》序 黄宣民 64-66
10  21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序言 张岱年 6 -68
1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王生平 69-76
12  展现中国哲学思想精华的力作——读《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姜国柱 77- 79
13  研究生文摘  80-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2期
1  二十一世纪,能否淡化东化与西化之争? 方克立 2-8
2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研究 史忠良,吴家骏,吴照云,吴志军,王云平 9-16
3  试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7-24
4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 姚介厚 25-31
5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发展与柳宗元、刘禹锡论自然与人的关系 刘鄂培,竺士敏 32- 39
6  良知与理性——论日本社会派文学 李德纯 40-48
7  唐代译场的儒臣参译 张弓 49-55
8  一部发人深思的新作——评周发祥先生的《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 蒋春红 56
9  西体中用——谭嗣同的文化观 章启辉 57-64
10  秦汉时期的“文法吏” 于振波 65-71
11  让科学理论指导美国史研究——解读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中引录的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历史规律的论述 黄绍湘 72-79
12  研究生文摘  80-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 徐崇温 1-6
2  国外投资银行的起源和发展研究 李茂生,李剑铭 7-16
3  知识经济与企业战略设计 郝梅瑞 17-21
4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罗肇鸿 22-30
5  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对日本的考察 王永生 31-38
6  公共责任与行政伦理 江秀平 39-43
7  上市公司收购的关系人之法律分析 胡滨 44-51
8  论西汉时期的义利思想 张跃 52-56
9  盛世名臣傅恒述论 李海鸿 57-66
10  本刊开辟“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科学”专栏  67
11  百年沧桑话美学 聂振斌 68-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  未来世界与文学定位 张炯 2-6
2  澳门的文化价值与建设运作 杨匡汉 7-10
3  香港经济现状与前瞻 吕辛 11-14
4  市场经济社会理论模型初探 杨桂华 15-18
5  信息革命与世界信息化 李晓东 19-25
6  邓小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杨春风 26-28
7  中国与东方周边国家哲学的双向交流及其影响 黄心川 29-35
8  后发型现代化——对发展理论的反思 赵一红 36-41
9  顾炎武的公私观 周可真 42-49
10  明清辨伪学的成立及古书辨伪之成就 杨绪敏 50-57
11  关于“康乾盛世”的历史分期问题 李尚英 58-67
12  当代文化民族主义浪潮浅析 牟薇 68-75
13  学为积薪 后来居上——《乾嘉考据学研究》序 王俊义 76-77
14  中国经济学家在思考什么?——读刘国光教授新著《中国经济走向》的感想 陈东琪 78-80
15  研究生文摘  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5期
1  迎接澳门更美好的明天 李慎明 1-4
2  关于明代葡萄牙人入居澳门问题 万明 5-14
3  反思与突破:未来税制变迁的几点思索 马珺 14
4  农业发展与贫困的缓解 刘文璞 15-25
5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 甘德安 26-30
6  股份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途径 彭声扬 31-34
7  对21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郑成思 35-43
8  论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史晨霞 44-52
9  二十世纪中国民法学回顾 薛虹 53-62
10  “奇”从何来?——白先勇小说艺术 袁良骏 63-70
11  《天下第一清官——清代廉臣张伯行》出版  70
12  唐宋名篇与现代中国 马光 71-77
13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归化”与“保留” 李和庆 78-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6期
1  再论时间与空间 杨向奎 1-8
2  文化冲突、文化整合与中国现代化 邹东涛 9-18
3  论我国外贸中介组织创新 杨圣明,赵瑾 19-27
4  混合性国有资产初探 张广伟,刘先声 28-31
5  论闻一多的《庄子》研究——谨以此文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 苏志宏 32-38
6  老舍:笑与泪 秦弓 39-43
7  曲折与巨变——百年文学理论回顾 钱中文 44-59
8  论中东民族主义 陈德成 60-66
9  晚唐思想界三杰 赵俊 67-74
10  礼的属性与意义 王启发 75-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  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刘溶沧 1-9+77
2  国有企业改革的四点反思及对策 常丽 10-14+77
3  转型过程中市场秩序建设的思考 吕凌 15-20+77
4  后发优势的实现与后起国家政府的作用──以中国电信业发展与体制改革为例 王鸥 21-27+77
5  百年中国文学的深刻嬗变 张炯 28-34+77
6  《孤儿闯天下》出版  34
7  关于散文、游记和杂文的思考 林非 35-43+77-78
8  《隋书》的记事载言和人物描写 李少雍,蒋先伟 44-53+78
9  《新市场价格学》出版  53
10  李贺集版本校勘琐议 张剑 54-57+78
11  《城市经济学》出版  57
12  香港职业教育面面观 何浩堃 58-66+78
13  第三届中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启明大学举行  66
14  发展澳门教育促进澳门繁荣──浅论澳门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赵燕 67- 70+78
15  《满族的社会与生活》出版  70
16  老院长留下的宝贵财富──读温济泽弥留之际完成的《自述》 郑海天,马光,李尚英 71-74+78
17  深入阐发史学传统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评《史学与民族精神》 郭强 75-76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出版 盛时山 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  产权明晰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陈佳贵 1-4+79
2  当代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 李京文,李军 5-11+79
3  面对“群星殒落”的思考 宋养琰,吕林 12-17+79
4  反映论与现时代 陈中立 18-27+79
5  从马克思的自然观看20世纪有关物理学理论的哲学解释 费多益 28-32+79
6  试论李大钊思想的转折与连续 张小平 33-38+79-80
7  清代婚姻关系的变化与特点 郭松义 39-49+80
8  也谈《清室优待条件》问题——兼评溥仪充当日本帝国主义傀儡的原因 王树才,刘敬忠 50-57+80
9  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现实启示——兼论历史主体人物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 王海晨 58-64+80
10  关于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晋保平 65-70+80
11  中国社科院博士、硕士论文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中高居榜首 述唐 70
12  我院图书馆网络建设及其未来发展 周军兰 71-74
13  全国首届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综述 述唐 75-76
14  研究生文摘  77-7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  20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 周叔莲 1-11+78
2  加入WTO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李茂生 12-20+78
3  企业兼并与市场结构问题浅析 武一 21-23+78
4  经济学家不要成为古董——《通货紧缩论》“序” 陈东琪 24-25
5  《中国儒教史》出版  25
6  马克思的历史地位——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 靳辉明 26-29+78
7  我的宇宙观 周桂钿 29-35+78-79
8  《中国财政理论前沿》出版 朱小惠 35
9  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与儒学 刘岳兵 36-45+79
10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礼学思想 林存阳 46-52+79
11  《杨向奎学术文选》出版  52
12  选举模式与制度选择——中国农村村民自治选举评估 赵寿星 53-58+79-80
13  “吃食堂”与语法转喻 任鹰 59-67+80
14  多元一体文化概论 牟岱 68-73+80
15  两岸研究生“人文与科技对话”研讨会纪要 侯样祥 74-76
16  我院隆重举行合作培养日本问题研究博士生项目实施十周年庆祝会 邵筱琴 7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  “兼和”——张岱年先生哲学思想的精髓 刘鄂培 1-10
2  龚自珍与晚清思想解放 王俊义 11-20
3  《清儒学术拾零》出版 曹江红 20
4  宗白华中西空间意识比较论述评 张慧 21-26
5  《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出版  26
6  外贸体制建设的时代特征 杨圣明,宋少华 27-32
7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出版 郭朝先 32
8  投资银行的声誉与IPO定价偏低关系的实证研究 田嘉,占卫华 33-36
9  把实现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赵勇 37-40
10  《四库禁毁书研究》出版  40
11  十六国北朝时期黄淮海地区户口与劳动力考述 栾贵川 41-49
12  论法起源的论证基础 刘平 50-56
13  略论民事立法的完善 王明远 57-63
14  《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出版  63
15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 孟祥娟,胡平 64-70
16  英美法系不容否认代理制度研究 徐海燕 71-77
17  《中国礼文化》出版  77
18  推陈出新的《中国近代史教程》 肖马 78-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5期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区别 徐崇温 1-8+78
2  国有经济不能一退了之 何建章 9-15+78
3  “十五”规划与中国经济未来 张卓元 16-24+78
4  《可持续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出版  24
5  公共财政与政府的公共责任 江秀平 25-29+78-79
6  中国宏观经济阶段性通货紧缩的表现、成因及抑制途径 陈四汝 30-37+78
7  《中国乡里制度》出版  37
8  论《说文解字》——并论汉字之功能 杨向奎 38-44+79
9  编辑素质与当代社会 马光 45-52+79
10  市场消费与文化提升——论香港新派武侠小说 赵稀方 53-59+79
11  《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发行  59
12  数字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蔡曙光 60-66+79-80
13  《周易》思想体系探微 姜国柱 67-72+80
14  戴震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 陈寒鸣 73-77+8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6期
1  国家科技体制与研究生教育 晋保平 1-8+78
2  解放思想,黄金万两 观念更新,万两黄金——西部地区要切实抓住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邹东涛 8-14+79
3  论知识经济中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集聚的新变化 车维汉 15-19+78-79
4  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恩格斯的自然观 费多益 20-26+79
5  论顾炎武的“教化”思想 周可真 27-32+79
6  古“礼”字新论 吴十洲 33-40+79
7  韩非子与史学批评 赵俊 41-49+79
8  再谈陈下之战 施丁 50-54+79-80
9  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牟薇 55-62+80
10  改革与发展——俄国现代化研究札记 鲁运庚,尹明明 63-69+80
11  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 张梦阳 70-73
12  《清代学术文化史论》出版  73
13  “前人种树,后人得实”——读《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丛书 叶知 74-7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  新千年感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张岱年 3
2  社会科学的作用 任继愈 3-5
3  总结20世纪,探索21世纪 陈之骅 5-6
4  中国人民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李京文 6-7
5  迎接新的世纪 培养一流人才 邓绍基 7-8
6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罗肇鸿 8-9
7  实现法治 振兴中华 刘瀚 9-10
8  中华振兴 哲学先导 靳辉明 10-11
9  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中华复兴 郑新立 11
10  经济全球化情势下的中华文化走向 方克立 12-24+105-107
1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法制 刘海年 25-37+107
12  经济伦理视野下的全球化 王锐生 38-42+107
13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李京文 43-48+107-108
14  书讯  48
15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马胜杰 49-53+108
16  《叶秀山文集》出版 王文 53
17  买壳上市、接管威胁与上市公司亏损 朱筠笙 54-58+108
18  对企业使用国有土地管理问题的思考 张广伟 59-60+108
19  文学低俗化潮流和对鲁迅文学精神的呼唤 袁良骏 61-67+108-109
20  论20世纪中国书话散文 王兆胜 68-76+109
21  《追寻中国精神丛书》出版  76
22  《博士文萃》(1998—1999年)出版 雷艺 76
23  日伪统治时期的华北农村合作社 王士花 77-88+109
24  《中东政治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探索》出版  88
25  清代民间“关戏”的不断发展 王政尧 89-94+109
26  读《明季滇黔佛教考》 何龄修 95-102
27  《近代的初曙》出版  102
28  现代性:文学理论重建的基石——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读后 姚文放 103-105
29  《清代科举制度考辨》出版  10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  哲学社会科学:把“创新”写在新世纪的旗帜上——在学报创刊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词 邹东涛 3-8
2  《西北开发报告》出版 郭朝先 8
3  繁荣学术 勇于创新——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创刊二十周年  9- 26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创刊二十周年纪念会隆重举行  27-29
5  《明清史论集》出版  29
6  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周叔莲,王伟光 30-39+110
7  试析迈入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发展趋势 王怀宁 40-49+110
8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兼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吴元迈 50-56+110
9  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陷阱? 刘力 57-63+110
10  雍正对曾静、吕留良案的“出奇料理”与吕留良研究——兼论文字狱对清代思想文化发展之影响 王俊义 64-75+111
11  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喜雷 76-85+111
12  《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出版 张艳玲 85
13  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江秀平 86- 93+111
14  邹东涛教授著《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荣获优秀论文特等奖  93
15  东亚地区政府作用形成的社会结构 赵一红 94-104+111
16  关于我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探讨 张良胤 105-108+111-1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  关于民主理论的几个问题 李铁映 1-11
2  以创新精神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晓峰 11
3  论西部大开发的资金保障战略 刘溶沧,马珺 12-18
4  信息化发展理论与分析方法及我国信息化水平测算 李晓东 19-29
5  实心实学的现代社会价值 葛荣晋 30-34
6  知识,还是境界?——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总结” 蒙培元 35-41
7  评张国光《“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 罗文起 42-48
8  《左传》中的婚姻家庭生活 浦卫忠 48-59
9  论外资国民待遇 林长远 60-68
10  债转股刍议 高航,张严方 69-74
11  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当代意义 陈定家 75-81
12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辨析 周晓燕 82-87
13  引资西进:渠道、问题及对策 阙紫康 88-93
14  国民党“改组派”称呼来源略考 田守业 93-97
15  韩国政府是如何推动IT产业发展的 李孝全 97-10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  杨义教授  0
2  “三个代表” 民族希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笔谈 任继愈,李慎明,朱佳木,汝信,邹东涛,张椿年,吕英凡,黄修荣,许振中 3-11+110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徐崇温 12-19+110
4  瞻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 任继愈 19-23+110
5  论中华文化的第三次融合 朱邦复 24-27+111
6  中国农业形势及农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陈吉元 28-34+110
7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出版 文成 34
8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分析 李海舰,刘建廷 35-41+110-111
9  汉魏古诗之“气象”——举例评析汉魏古诗对人生真谛的体悟 王树人 42-47+ 111
10  经济法和行政法的角色分工和互动作用 谢增毅 47-57+111
11  清代康雍乾三帝的统治思想与文化选择 黄爱平 58-66+111
12  《中国经济通史》已出版三卷 姜宏 66
13  民间资本在近代社会转型期的作用 沈毅 67-70+111
14  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 梁维和 71-75+ 111-112
15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及其激励分析 钟瑛 76-82+112
16  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 宋德社 83-88+112
17  科尔曼法人行动理论述评 张缨 89-94+112
18  《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出版  94
19  试述杨向奎教授的学术贡献 李尚英 95-108+112
20  周叔莲教授 王伟光 113
21  邹东涛教授荣获“中国图书奖” 述堂 1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5期
1  致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李铁映 3-4
2  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开幕辞 方克立 4-8
3  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京召开 江之源 8
4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与中国 董光璧 9-14+108-109
5  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姚介厚 15-28+109
6  伊斯兰教法与伊斯兰复兴 吴云贵 29-36+109
7  弘扬法治文明 建设法治国家——学习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几点体会 刘瀚 37-45+ 109
8  司法衡平技术探究 侯淑雯 45-51+109
9  试谈唐叔虞始封的年代问题 杨朝明 52-56+109
10  元朝对色目商人的管理 修晓波 57-65+110
11  试论林爽文起义后清廷的善后措施 刘新慧 66-75+109-110
12  论电视文化(之一)——电视文化对社会的深刻变革 马光 76-86+110
13  松本清张论——兼评日本推理小说 李德纯 87-94+110
14  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秩序建立的影响 吕凌 95-100+110
15  运用资本市场 推进国企债务重组 唐晓群 101-107+1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  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 成中英 3-9+110
2  有关“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的再反思 刘述先 10-14+110
3  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与生态发展——中国伦理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 樊浩 15-23+110
4  中国哲学与21世纪文明走向——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综述 杨庆中 24- 26
5  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意义、趋势与任务 李京文 27-34+110
6  《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出版  34
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学的重建 李茂生 35-46+110-111
8  《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创新》出版 肖马 46
9  关于教育经济的几个问题 李雨虹 47-55+111
10  礼器的古典哲学话题研究 吴十洲 56-65+111
11  荀子与史学批评 赵俊 66-74+111
12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出版  74
13  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学“神话”:非母语写作及其意义 姚申 75-82+111-112
14  《八方风雨——袁良骏学术随笔选集》出版 纪念 82
15  论欧洲一体化中的欧盟文化政策 牟薇 83-87+112
16  论中国小康生活实现的特点与走向 李大雁 88-94+112
17  再论国企“人力资本投资贫乏症” 兰邦华 95-99+112
18  城中村:村落终结的最后一环 蓝宇蕴 100-105+112
19  《多维视野中的美育》出版  105
20  一部全面反映党的创建历史的独具匠心之作——读黄修荣《横空出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清思 106-109
21  刘海年教授  113
22  刘国光教授  1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徐崇温 3-12+109-110
2  书讯  12-53+67-97+105-108
3  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西部的投资软环境 邹东涛 13-17
4  技术壁垒:中国“入世”面临的新挑战 杨圣明,赵瑾,高文书 18-28+110
5  产权理论历史发展、两种研究定位及对《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之质疑 曹钢 29-40+110
6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人力资本投资选择 汪洋 41-43+110
7  环境行政诉讼与环境侵害的排除 王明远 44-53+110-111
8  论检察权的定位 赵扬,孟祥娟 54-60+111
9  教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60
10  从沈家本到孙中山——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变革 张生 61-67+111
11  元代道教与神仙道化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 杜海军 68-73+111
12  乡土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 范海玲 74-78+111
13  还原与贯通——杨义的学术创造与文化姿态 季进 79-84+111
14  精神损害概念探析 孙美兰 85-92+112
15  是商卜辞,还是周卜辞?——关于周原H:11四片字甲的性质 常耀华 93-97+112
16  黄宗羲与《明史·道学传》的废置 曹江红 98-103+112
17  对我国西部开发的超前探索——评邹东涛的《什么粘住了西部腾飞的翅膀》 魏后凯 104-105
18  本刊二○○一年总目录  106-108
19  罗肇鸿教授  113
20  徐崇温教授  1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并购新浪潮 罗肇鸿 3-11+109-110
2  论金融创新风险的监管 苑德军 12-18+110
3  试论东亚地区福利国家的“国家中心主义”特征 郑秉文,史寒冰 19-28+110
4  从“入世”及法学研究角度看中国两部法的修改 郑成思 29-35+110
5  反倾销:中国要走出泥泞,紧握盾牌 赵维田 36-41+110
6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及其影响 张小平 42-51+110-111
7  科学合理性评价的主体相关性 费多益 52-58+111
8  九一八事变时期日本的对华新政策 臧运祜 59-66+111
9  国民军在南口大战前与苏联的关系 刘敬忠,王树才 67-75+111
10  东汉时期的灾异与朝政 谢仲礼 76-80+111
11  试析乾隆朝官宦、士人风气之嬗变──以和珅为中心 冯佐哲 81-87+111-112
12  中国体制外资本市场分析 彭兴韵 88-95+112
13  美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管理职能分析 席涛 96-101+112
14  周厉王三十七年奔彘说献疑 王泽文 102-105+112
15  中德美术交流中的几点感受 李世隆 106-108
16  方克立教授  113
17  武寅教授  1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  中国证券市场的世纪性难题如何解决?——三论国有股流通问题 李茂生 3-12+109
2  利率政策的投资效应分析 赵尚梅 13-21+110
3  论文学理论及其未来 张炯 22-28+110
4  《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  28
5  鲁迅与“侠”文化 袁良骏 29-33+110
6  民主政治即法治政治简论 刘瀚 34-40+110
7  论国家审计之界定 李季泽 41-48+110
8  奠立分析理性: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的哲学与逻辑思想 姚介厚 49-57+110-111
9  《易图考》出版  57
10  论“象思维”的机理 王前 58-63+111
11  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 杨平 64-70+111
12  关于扬州学派的几个问题 王俊义 71-79+111
13  袁枚反正宗传统的早期启蒙思想 陈寒鸣 79-88+111
14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宏观经济效应 樊卫东,高莉 89-93+112
15  应当预见规则与违约损失赔偿 文学国 94-99+112
16  试论宋初“三先生”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杨朝亮 100-106+112
17  《文学原理——创作论》修订再版 华光 106
18  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中国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研究》序 陈东琪 107-10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  钱中文教授  2
2  如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价值论”课题组 2-10 +109
3  书讯  10
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 邹东涛 11-19+109
5  试述杨向奎先生的治学方法 清思 19
6  购买力平价方法浅析 李京文,龚飞鸿是 20-27+109
7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出版  27
8  《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出版  27
9  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兼论列维纳斯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意义 叶秀山 28-35+109 -110
10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出版  35
11  《清代翰林院制度》出版  35
12  说、听、写之中西论说——兼评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王树人 36-41+110
13  中国古代礼法分立的历史进程及其意义 王启发,罗莉 42-50+110
14  北朝的再嫁、后娶与妾妓 谢宝富 51-55+110
15  梨洲史学再探讨 张文涛 56-62+110-111
16  “泰戈尔热”——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之一 秦弓 63-71+111
17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 余乔乔 72-75+111
18  科学地认识转轨中的就业问题 蔡昉 76-83+111
19  需要层次维度分析 温小郑 84-85+111-112
20  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与民主的相容性 赵保庆 86-92+112
21  中国消费者政策的发展方向 张严方 93-97+112
22  密尔的选举权思想 肖太福 98-101+112
23  环境变化与企业管理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评介 陈佳贵 102-103
24  清代观念文化史的奠基之作——读《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 李尚英 104-106
25  谈“风雨故人来” 述堂 107
26  郑新立教授  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  邓绍基教授  2
2  加入WTO和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周叔莲,谢智勇 2-8+110
3  加入WTO和人权两公约对中国法治的影响 刘海年 9-16+110
4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出版  16
5  论宪政的价值基础 白钢 林广华  17-26+110
6  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版  26
7  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论争的再认识 邓绍基 27-34+110
8  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 杨义 34-45+110-111
9  对“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历谱的两次考验 李学勤 46-48+111
10  黑城元代站赤登记簿初探 陈高华 49-56+111
11  近代中国镇、集的发展和变迁 宾长初 57-63+111
12  五十年代市场与政府配置资源作用的消长 江秀平 64-72+111
13  荀子与《中庸》 梁涛 73-78+111
14  《世界新闻传播史》出版  78
15  王夫之对传统《中庸》观的重新定位 章启辉 79-84+111-112
16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托洛茨基与布哈林方案评析 蒲国良 85-89+112
17  论勃列日涅夫主政苏联18年的历史特征 郭春生 90-95+112
18  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揖芬集》出版  95
19  社会流动性与可持续社会主义 刘欣 96-98+112
20  方以智集大成思想初探 周勤勤 99-104+112
21  谈“澶渊之盟” 芮忠汉 105-106
22  “谣钟”小考 李若晖 107
23  做编辑和做学问——《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序 郑海天 10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6期
1  李存光教授  2
2  如何认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徐崇温 2-9+107
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价值问题 杨圣明 10-18+107
4  宪法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李步云 19-25+107
5  传统的儒、佛、道三教观 李申 26-28+107
6  从口述传说到历史编纂——中国史学起源问题之三 谢保成 29-34+107-108
7  陈寅恪治“民族文化之史”的出色成果 陈其泰 35-42+108
8  南宋广南的钞盐法 林日举 43-48+108
9  试论清代的流人社会 张永江 49-55+108
10  钱玄同早年经学思想述论 刘贵福 56-60+108-109
11  电视广告之社会功能分析——论电视文化之二 马光 61-66+109
12  唯美而畸恋的梦幻世界——三岛由纪夫论之一 李德纯 67-71+109
13  非言语语的交际功能 刘明阁 72-74+109
14  有限理性与外汇投机的市场效应 余维彬,刘华 75-77+109
15  试论我国消法中的几种赔偿 翁建敏 78-80+109
16  近代国际货物买卖货款收付新方式:国际保理 张广伟 81-85+110
17  试析麦加商道状况与伊斯兰教兴起诸问题 王林聪 86-92+110
18  试析春秋战国之际史官群体的演变分化 丁波 93-96+110
19  关于辽宁省海城市东三道村的调查报告 时红秀,李增刚,吕芳,高程 97-103
20  我与巴金研究 李存光 104
21  山西高平、长治炎帝文化琐议 李尚英 10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增刊
1  马克思公有制内涵新解 王建均 2-6
2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发展与理论创新 李瑞琴 7-9
3  西部大开发的地缘政治意义 李小华 10-11
4  论我国中部地区崛起——以江西省为例 刘谟炎 12-15
5  浅谈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高莉,高晨峰 16-17
6  三农问题:路在何方? 吕芳,蔡礼强 18-20
7  欠资与惩罚——政府是如何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 刘晓峰 21-23
8  关于资产重组的理论研究综述 黄莉 24-25
9  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尹灼 26-29
10  供需下的股价决定及特性分析 董直庆 30-34
11  论美国司法部诉微软公司垄断案在产业经济学上的意义 马祥祐 35-39
12  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博弈分析 陈黎琴 40-42
13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 庞大鹏 42-44
14  传统与超越: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后发优势理论 侯高岚 45-48
15  对提前归还个人住房贷款收取违约金的探讨 史旭,王淳 49-50
16  从加州电力危机看放松政府管制 俞艳春,沈可挺 51-54
17  黑网吧成因及政府管制分析 刘春江 55-57
18  政府开发援助在日本对中东政策转变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朱凤岚 58-60
19  黎巴嫩真主党的缘起及发展 王宇洁 61-63
20  女真民族习惯法考述 芮素平 64-68
21  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性质再评议 刘成伟 69-72
22  也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犯强奸罪、奸淫幼女罪——兼评《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 曾明生 73-76
23  《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不同宗教背景之考察 姚兴富 77-82
24  宋代禅门自律型制度伦理管窥——以《禅苑清规》为视点 黄奎 83-86
25  论广告的道德负面影响及其规范 崔斌箴 87-90
26  横竖烂漫尽显才情——稼轩词的用典特色 郝青云 91-95
27  郭应祥仕履考 王福美 96-97
28  略谈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关于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读书札记 杨耐 98-100
29  敦煌文书中的王梵志诗研究述评 李君伟 101-103
30  清初翰林院沿革考略 王云松 104-106
31  清初法国对葡萄牙“保教权”的挑战 周萍萍 107-1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  党圣元教授  2
2  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的体会 邹东涛 2-7
3  李尚英著《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 述堂 7
4  中国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主阶层产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演变 陆学艺 8-14+109
5  2001年:“十五”计划开局良好的一年 汪海波 15-25+109
6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 方克立 26-33+109
7  关于中国礼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邹昌林 34-39+109
8  中国源文化的现代解读——读《中国礼文化》 王飚 40-42
9  世纪回眸——关于《克鲁泡特金在中国》 李存光 43-46+109-110
10  金岳霖的教育思想 刘培育 47-55+110
11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估标准的几点意见 陈力丹 56-60+110
12  拉美和东亚的外资管理比较 江时学 60-65+110
13  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力 刘地久 66-72+110
14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宋书其,付坤峰,王爱君 73-75+110-111
15  杜甫诗歌举隅——格律体古典诗歌语言结构意义的自明显现 金华 76-78+111
16  震古烁今的历史回响——王夫之诗学再评价 章澄 79-81+111
17  邹昌林著《中国礼文化》出版 述堂 81
18  卜卫等著《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出版 工时 81
19  中国三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政策的发展 张炳玉 82-85+111
20  林存阳著《清初三礼学》出版 述堂 85
21  当代中国的韩国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郑成宏 86-90+111
22  王敬瑞著《芝麻官悟语》出版 清思 90
23  美国政府管制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制度演变——从总统行政命令到国会立法 席涛 91-96+112
24  康林著《<普希金诗选>导读》出版 述堂 96
25  汉语担心-认识情态词“怕”“看”“别”的语法化 高增霞 97-102+112
26  从隐晦走向昌明:章学诚的价值定位嬗变 陈志扬 103-107+112
27  王逸舟教授  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  金吾伦教授  2
2  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领域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张卓元 3-9
3  关于公有财产代管人制度的设计过程 左大培 10-13+109
4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市场信息安全与信用制度的前提 郑成思 14-21+109
5  略论汉魏北朝时期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 张泽咸 22-33+109
6  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兼论思想方法诸问题 周桂钿 33-38+109-110
7  司马迁经济思想四题 施丁 39-44+110
8  一部新旧史学兴替史——谈《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 王迎喜 45-46
9  清史编纂体裁琐议 李尚英 47
10  知识生成论 金吾伦 48-54+110
11  钱穆的历史文化构成论及其中西历史文化比较观——对钱穆历史文化哲学的一个审视 徐国利 55-61+110
12  柏拉图的理念 赵广明 62-67+110-111
13  尼采生命观论析 姜赞东 68-72+111
14  论中国报纸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沈兴耕 73-79+111
15  读者心理研究 谢骏 80-84+111
16  网络、数字、图书馆资源互补初探 蔡曙光 85-89+111-112
17  对经济伦理的一种解说 王建均 90-95+112
18  论“三言”爱情悲剧作品的悲剧意识 刘鹤岩 96-99+112
19  论河南运台甲骨——兼评《河南运台古物·甲骨文专集》 李立新 100-107+112
20  靳辉明教授  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  刘培育教授  2
2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是中共十六大的灵魂 徐崇温 3-7+109
3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论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赵智奎 7-11+109
4  网络文化挑战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王宇航 12-14
5  与时俱进,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宋美红 15-16
6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我国的对策 李连仲 17-24+109
7  杨向奎等著《百年学案》出版 尚英 24
8  李寿松等编著《全杜诗新释》出版 清思 24
9  入世后中国要高度重视应对国际反倾销 林江 25-27+109-110
10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李晓西,董念清 28-34+109
11  狭义虚拟企业的内涵 张承耀 34-37+110
12  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依绍华 38-41+110
13  货币政策与国债收益率曲线 纪志宏 42-46+110
14  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953~2001) 郭春丽,林莉 46-49+110
15  上市公司的R&D与信息不对称 买忆媛,聂鸣 50-52+110
16  《文化蓝皮书——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 纪洁 52
17  环境规制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贾晓蕾 53-56
18  公共政策:政府体制的函数——评《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度报告 黄宗问 57-58
19  日本军事大国法制化——“有事三法案”是日本“战争国家法” 刘天纯 59-66 +111
20  日本政府干预经济述论 王键 67-73+111
21  战后初期日本联合国外交历史评析 杨仁火 74-77+111
22  试析当前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失衡倾向 丁大炜 78-81+111
23  法德轴心轨迹探析 吴玉红 82-84+111-112
24  “新剑仙派”武侠小说家金庸 袁良骏 85-90+112
25  从几则佚文看先秦诸子的言辞观及其趋同倾向 徐正英 91-95+112
26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3年卷》出版 纪洁 95
27  论新闻记者的拒证特权 于海涌 96-99+112
28  公开审判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崔英楠,刘风景 100-107+112
29  杨曾文教授  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  辛德勇教授  2
2  与时俱进与当代中国——谈党的十六大的创新意义 王天玺 3-8
3  试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思维 陈中立 9-16+110
4  中国经济将克服“非典”影响继续快速增长 李京文 17-18
5  从复杂系统观点看“非典” 金吾伦 18-19
6  “非典”危机呼唤行政体制改革 白钢 20
7  “非典”随想 陈之骅 21
8  善待自然,对话自然 钱中文 22-23
9  “非典”与非传统安全 王逸舟 23-25
10  抗击“非典”斗争随想录 沈骥如 25-27
11  “非典”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蔡昉,王美艳 27-29
12  我们如何应对“下一次危机” 李培林 29-31
13  寻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关于“非典”的一点思考 刘作翔 31-33
14  如何引导恐慌的舆论走向理性 陈立丹 33-34
1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宋晓梧 35-40+110
16  社保基金投资的金融工具创新 胡继晔 41-44+110
17  关心弱势群体 实现共同富裕 黄蔚,陈春洁,马莉 45-50+110
18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张汉亚 51-58+111
19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历程、障碍与环境建设 赵尚梅 59-63+111
20  当代中国公益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 谢宝富 64-69+111
21  重新认识环保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战略价值 吴有家 70-73
22  德里达拒绝历史吗? 陈晓明 74-79+111
23  易卜生热——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之二 秦弓 80-89+111-112
24  钱澄之的经世易学 汪学群 90-96
25  李塨礼学思想探析 林存阳 97-100+112
26  商号出资的可能性及相关法律问题 张舫,马煜 101-104+112
27  论对外资国有化的补偿标准 陈丽华 105-108+112
28  黄速建教授  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  沈骥如教授  2
2  后期维特根斯坦论逻辑和数学的基础 江怡 3-8+110
3  福柯的疯癫史 吴奇 9-11+110
4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辩证理解 张小平 12-15+110
5  自由、公正的选举与权利实践 王雅琴 16-21+110
6  从官僚政治到宪政民主——中国传统政治的特点与其现代转型 崔建民 22-25+ 110
7  固定汇率制度可维持与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 余维彬 26-29+110
8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微观考察——中国的金融发展与企业改变 范德胜 29-33 +110-111
9  政策分类的新思路与西部开发的政策供给 王维平,赵斌 34-36+111
10  中国建筑业企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对策 李进峰 37-41+111
11  汉晋唐时期农业综论 张泽咸 42-50+111
12  汉魏士人隐逸观 胡秋银 50-54+111
13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商人法律地位 吕铁贞 55-58+111-112
14  关于帕米尔交涉的几个问题 许建英 59-66+112
15  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与地方化——伯克制度及新疆伊斯兰文化与内地的相异 周泓 67-70+112
16  列宁与苏维埃民主的最初形态 蒲国良 71-75+112
17  勃列日涅夫时期农民阶级的政治立场——农民在苏联剧变中政治态度的历史考察 郭春生,孙绍斌 76-81+112
18  社会流动:理想类型与国际经验 龚维斌 82-86+112
19  劳动制度变迁与苏南农村经济发展 陈阿江 87-92+112
20  抱残守缺的“武士道”说教——三岛由纪夫论之二 李德纯 93-96
21  复仇的意象 石贵生 97-100
22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启示 曾昭斌 101-105
23  试论高校道德教育的过程 连淑芳 106-108
24  郑海航教授  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  论金岳霖1949年后的思想变化 刘培育 3-7
2  不可“根除”的形而上学需求——兼评金惠敏的《意志与超越》 程恭让 8-10
3  方以智“均”、“易”哲学关系探析 周勤勤 11-17+109
4  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 郑成思 18-21+109
5  国家权力视野中的人权保护 沈国琴,鲁保宁 22-26+109
6  电子工业的现代化问题 王延中,孙玉琴 27-37+109-110
7  MBO与市场环境 张良悦 38-41+110
8  对国企改制中MBO现象的思考——江苏国企改制MBO实证分析 唐晓群 42-46+ 110
9  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贾海基,黄余送 47-50
10  对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张广伟 50-53+110
11  贞操带亚文化 陈力丹 54-61+110-111
12  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宗教”释意问题 邹昌林 62-68
13  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 姚兴富 69-72+111
14  试评学术界关于伊斯兰教与民主关系的争论 王林聪 73-77+111
15  试论敦煌话本小说的情节艺术 王昊 78-83+111
16  《读诗记》及其权属与影响 杜海军 83-86+111-112
17  李存光整理《巴金〈佚简新编〉》出版 马光 86
18  《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伦理矛盾——巴金、鲁迅比较论之三 邵宁宁 87-91+112
19  李存光编著《百年巴金》出版 马光 91
20  甲午战后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述论(1896~1911) 王双印 92-96+112
21  1924~1927年邹鲁与蒋介石关系探微 罗敏 97-104+112
22  本刊二○○三年总目录  105-107
23  信春鹰教授  2
24  王希恩教授  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  郑秉文教授  2
2  让文本自己说话——《纯粹哲学丛书》读后 王树人(老树) 4-6
3  突破一点,引申两线,开拓局面——六十述学 周桂钿 6-10+139
4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发展 徐崇温 11-15+139
5  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 李瑞琴 16-20+139
6  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论传承和实践要求 申小翠 21-26+139 -140
7  DC型积累制社保基金的优势与投资策略——美国“TSP模式”的启示与我国社保基金入市路径选择 郑秉文 27-40+140
8  2002年:中国经济凸显稳步上升的一年 汪海波 41-50+140
9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争论——市场角度的分析 谢培秀 51-55+140
10  论价值——兼评晏智杰、卫兴华二教授关于价值的争论 张金良,袁念涵 55-60 +140-141
11  论中国传统司法权的构造 沈国琴 61-66+141
12  论法的溯及力的几个问题 郭曰君 67-71+141
13  消费的社会结构意义——早期社会学家的消费思想 赵卫华 72-76+141
14  身份社会的“终结”——对中国人权建设的一种社会学思考 熊春文 77-80+141 -142
15  麦克萨里改革与关贸总协定 姜南 81-85+142
16  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 迟岚 86-89+142
17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的“失序”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一 力之 90-95+142
18  沈氏文学世家的家学传承及其文化指向——关于文学世家的家族文化特征的探讨 李真瑜 96-98+142-143
19  张云璈生平与著述 王书才 99-101+143
20  新文化的几个“现代性”困惑 皇甫晓涛 101-105+143
21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回头” 高增霞 106-111+143
22  丹曲、谢建华著《甘肃藏族史》出版 述堂 111
23  制约“V_双+N_双”优先理解方式的因素 李晋霞 112-119+143
24  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 于振波 120-125+143
25  考古学文化的理论与方法 张全民 126-131+144
26  考古学的科学化与大众化 郭妍利 132-135+144
27  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揭晓 元辛 136
28  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获奖作品及作者简介  136-138
29  江怡教授  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  成思危教授  3
2  尊重规律 不懈努力 造就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陈佳贵 4-5+140
3  图百年大计 走创新之路 武寅 5-6+140
4  关于培养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体会和建议 蔡昉 6-7+140
5  学习中央三号文件关注人才问题 邢广程 7-8+140
6  哲学社会科学猴年新春的三个愿望 李培林 8-9+140
7  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造就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刘迎秋 9-10+140
8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推进文学理论创新 党圣元 11-140
9  贯彻中央精神 繁荣法学研究 李步云 11-12+140
10  实施理论创新工程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金吾伦 12-13+140
11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沈骥如 13-14+140
12  实践·融合·创新 时红秀 14-140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李京文 15-19+140
14  中国经济崛起的全球意义 刘力 20-25+140
15  浅论“虚拟经济” 刘琦斌 26-28+141
16  收入分配与经济结构调整 汪同三 29-32+141
17  对我国收入分配研究的若干思考——兼评陈宗胜《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 李晓西,金三林 33-38+141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司法制度建设及启示 宋四辈 39-45+141
19  论德意志邦联的性质 蒋劲松 46-52+141
20  波普尔的科学观之于中国 费多益 53-57+141
21  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成长——试评反思儒学的两种致思路向 林存光 58-63+141
22  政党与政治稳定 吕芳 64-69+142
23  精英民主理论的简单谱系 聂露 70-75+142
24  论中世纪西欧思想观念中人相对于神的地位的演变 赵文洪 76-81+142
25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宗教观 单纯 82-90+142
26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初探 黄奎 91-96+142
27  元和体名义辨析 陈才智 97-109+142-143
28  略论老舍作品的民族文化气质 马国栋 109-113+143
29  先秦的审美心境论 汪霏霏 114-143
30  意象与意境——“咸通十哲”诗歌意象论 张彩霞 115-119+143
31  《幸福》中“寒冷”意象解析 范岭梅 120-123+143
32  论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也谈思想方法问题 杨生民 124-128+143
33  公羊学派“大一统”理论与洪承畴评价 李尚英 129-131+143-144
34  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理念透析 柴俊青 132-136+144
35  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刘鹤岩 137-139+144
36  蔡昉教授  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  改革优惠:从附着于土地转向附着于产业——以T市开发区为例 郝书辰,李军杰 4-7+140
2  基层政府负债的原因考察——以对四川、辽宁若干基层财政负债状况的调查为例 时红秀 8-12+140
3  论单一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多元化转型 邹蓝 13-20+140
4  城镇化的另一个路径:以寿光农业产业化为例 曹文明,吕颖慧,焦方增 20-25 +140
5  日元与日本国际贸易 余维彬 26-31+141
6  日本金融脆弱性及其原因剖析 刘华 32-35+141
7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迭动因、形式及二级市场反映实证研究 蒋荣健,姜巍,商国发 36-41+141
8  货币局制度及其基本运行特征 周丽霞 41-45+141
9  论平等原则的程序化 万利平 46-51+141
10  试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 李放 52-55+142
11  中国近代的法律危机与法律变革 曹全来 56-59+142
12  论“民族建设” 王希恩 60-67+142
13  现代族群意识与后现代族群关怀 周泓 68-77+142
14  “反身性”多元内涵的哲学发生及其内在张力 肖瑛 78-83+142
15  资本的两种发展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吴海山 84-88+143
16  略论社会主义道德国力建设 刘创 89-93+143
17  略论敦煌话本小说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 王昊 94-97+143
18  张淮深题材系列作品研究 吴格言 98-104+143
19  霜叶红于二月花——论杜牧诗歌色彩词的运用 胡珊 105-107+143
20  神话传说与历史意识——三谈中国史学起源 谢保成 108-115+143-144
21  商代的巫与史官 丁波 116-120+144
22  论戊戌政变后王照在日本谋救光绪帝的活动 周敏之 121-126+144
23  朱执信与新文化运动 张顺昌 127-130+144
24  谭嗣同与近代精神视域的建立 张重岗 131-134+144
2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政策再认识 李铁强 135-139+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  李克穆教授  2
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点和意义 景天魁 4-8+141
3  管制理论的发展演变分析 席涛 9-14+141
4  论经济增长中的跳跃发展规律 毛健 15-19+141
5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企业的投资和经济增长 范德胜 20-24+141
6  财富、价值、资本——关于资本及其二重性问题 杨圣明,高文书 25-32+141
7  产业组织的网络范式及实证分析 韩建军,郭克莎 33-38+141
8  创业板市场上市审核基准比较研究 胡滨,曹顺明 39-43+141-142
9  美国教育管理的法律基础 王柱国 44-49+142
10  WTO是否实现了公平贸易? 田丰,张美荣 50-55+142
11  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家利益观 秦治来,苗红妮 56-59+142
12  非洲国家与我国台湾地区间贸易状况浅析及内地对策 智宇琛 60-63+142
13  我国社会流动机制:变迁与问题 龚维斌 64-69+142-143
14  “规则”与“场所”:市场演化的社会学视角 邓万春 70-74+143
15  突厥语诸族历史上的部落控制 郭宏珍 75-80+143
16  国际都市人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继焦 81-89+143
17  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理论范畴的历史分析和考察 赵智奎 90-102+143
18  《汉书·艺文志》之“小说”的由来和观念实质 卢世华,石昌渝 103-108+143
19  蒋劲松著《中国全国人大》出版  108
20  明代《花间集》接受史论 范松义,刘扬忠 109-113+143-144
21  五四时间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秦弓 114-118+144
22  何谓“后现代”?——来自福柯《规训与惩罚》的解释 郝庆军 119-122+144
23  对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本体观关系的历史考察 刘卫,徐国利 123-129+144
24  徐国利著《钱穆史学思想研究》出版  129
25  南朝时期学术走向及其意义 王启发 130-140+144
26  杨一凡教授  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  陈佳贵教授  2
2  农村人口基本健康保障指标的政策含义 朱玲 4-12+141
3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以河南省淇县、开封县为例 李军杰 13-20
4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陈育琴 21-25+141
5  中国面临贸易摩擦之根源探析 唐宇 25-31+141
6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剖析 梁蓓 32-36+141
7  北京高校文科学报学会工作会议在我院召开  36
8  在华(大陆)韩资企业的经营环境调查研究 徐永仁 37-40
9  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郑成思,朱谢群 41-49+142
10  中国物权法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孟勤国 50-56
11  改革基本法:走向新生之路——德国宪法学研究热点综述 崔英楠 57-63+142
12  刘天纯等著《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出版  63
13  论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马英娟 64-70+142
14  简说张岱年天人合一观 于奇智 71-75+142
15  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论方克立教授对综合创新文化观的阐扬与发展 于惠玲 76-82+143
16  韦伯儒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理论解析 于铭松 83-86+143
17  《坛经》伦理思想初析 李福兰 87-91+143
18  艺术与生活:并未合一——在中山大学文学院与研究生谈电信技术王国时代的艺术问题 杜书瀛 92-97+143
19  赵智奎著《精神文明建设论》出版  97
20  看似多余的章节——试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维莱特》 刘卫红 98-103+ 143
21  论阿多诺作品的形式特征 张静静 104-108+143
22  从《莱丽与麦吉侬》看东方伊斯兰文学中的“仿造现象” 阿布都外力·克力木 109-113+143-144
23  简析徐霞客缘何两上鸡足山 冯佐哲 114-119+144
24  灵岩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范例 徐杰舜 120-124+144
25  木兰会与木兰信仰的背后——关于湖北省红安县华家河镇木兰会的调查报告 杨耐 125-130+144
26  从《史记》看汉武帝独尊儒术——兼复杨生民 周桂钿 131-133+144
27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虚与实——论汉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最初确立 余治平 133- 140+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  陆学艺教授  2
2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李茂生 4-10+140
3  博弈结构、“无交易”命题与科斯定理——关于交易成本的一个笔记 丁利 11-17 +140
4  政府收费的博弈分析 王进杰,宋泓明 18-21+140
5  论公司债券的起源与发展 安义宽 22-26+140
6  论完善保险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林 江 27-30+140-141
7  刑法司法解释应遵循的原则研究 周其华 31-37+141
8  生命权和生存权概念辨析 赵雪纲,王雅琴 38-43+141
9  《2003—2004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 洁 43
10  略论日本争夺能源之战——剖析日本对外扩张的新动向 刘天纯 44-52+141
11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出版 洁 52
12  日本立宪思想对中国立宪制的影响 肖传国 53-58+141-142
13  大众传媒技术与个体感知的嬗变——麦克卢汉相关思想评述 梁 虹 59-63+142
14  斯图亚特·霍尔的传媒理论研究 李媛媛 64-67+142
15  虚拟的网络社区 现实的公共领域——浅谈强国论坛对公共领域的重构或转型 王君平 68-74+142
16  走进巴金的大世界——巴金百年诞辰学术著作述评 曾绍义 75-79
17  《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前景》出版 洁 79
18  关于儒释道相互关系的思考 邸永君 80-82+142
19  神圣的思考——《宗教哲学》评读 魏 琪 83-84
20  儒学官德与政治文明 姜国柱 85-91+142-143
21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出版 述堂 91
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王 如 92-96+143
23  孙中山的思想遗产及其意义 耿云志 97-102+143
24  论鲁迅与钱玄同的晚年分歧 刘贵福 103-108+143
25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政党发展 陈新明 109-113+143
26  苏格兰议会设立的意义 刘 杰 114-117+144
27  利比亚与美国外交关系述论 王林聪 118-124+144
28  浅谈图书馆与文化变迁 越 宁 125-128+144
29  论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周勤勤 129-133+144
3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二○○四年总目录  134-139
31  陈高华教授  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  叶秀山教授  2
2  论统筹城乡发展——兼及消灭城乡差别的条件 汪海波 4-11+141
3  中、韩农村经济改革经验:比较与选择 刘迎秋,郭庆方 12-16+141
4  新型工业化的量度指标探索 赵国鸿,郭睿 17-22+141
5  关于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王晓红 23-26+141
6  基础设施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魏青山,王任飞 27-33+141
7  对我国频遭反倾销的思考 张广伟 34
8  论公司法上的经营判断规则 胡滨,曹顺明 35-40+141-142
9  论我国政府采购立法及其完善 郑云瑞 40-46+142
10  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分析 颜运秋,李大伟 47-52+142
11  反宪法规则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之由来:理论与实践 陈云生 53-62+142
12  论法学院的知识对象与知识目标——对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回应 翁开心 63-70+142
13  《诗经》时序主题的文化内涵及原型价值 韩高年 71-74+142
14  从骈俪倾向谈范晔《后汉书》的序、论 程方勇 75-79+142
15  再谈“‘五四’文学革命”与“两个翅膀论” 袁良骏 80-84+142-143
16  以非时代主流人物身份叙述大时代主流人物——关于左翼作家确立群体主体性原因的考察 郭艳 85-88+143
17  深刻、形象、曲折:鲁迅的杂文观 具文奎 89-92+143
18  邹东涛著《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出版 田清旺 92
19  女人的亲情与男人的畏惧——贾平凹早期性爱小说性爱心理分析 皇甫风平 93 -98+143
20  象思维视野下的《齐物论》 王树人 99-108+143
21  略论礼乐文明与王道政治 李军靖 108-111+143-144
22  初唐时期的江淮漕运 张荣强 112-117+144
23  明代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与名宦祠 赵克生 118-123+144
24  陈东琪教授主编《中国经学史纲(1900-2000)》出版 前言 123
25  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 耿丽华 124-129+144
26  俄国苏维埃民主体制嬗变探源 蒲国良 130-134+144
27  论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停滞局面形成中的个人责任 郭春生 135-140+144
28  郑成思教授  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2-145
2  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与反思 易宪容 4-9+141
3  只有自主创新才是立国之本——论“比较优势”和“全球化”不可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源泉问题 高梁 10-14+141
4  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透析 袁秀明 15-18+141
5  新自由主义与拉丁美洲的私有化 陈平,苏振兴 19-23+141
6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 许新 24-30+141-142
7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与德国政党 李林,崔英楠 31-38+142
8  美国总统的行政协定权——兼论美国国会在外交协议中的作用 吕芳 38-45+142
9  欧共体合并控制法的新发展——评欧共体部长理事会关于控制企业合并的第139/2004号条例 曹虹 46-50+142
10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与孔子《论语》问答模式研究 肖锋 51-56+142
11  康德的文化立场与审美维度 张政文 57-60+142
12  《琴操》撰者考辨 马萌 61-66+142-143
13  宗朱融陆 兼容百家——元代著名作家虞集学术思想初探 姬沈育 67-70+143
14  “五四”时期的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翻译 秦弓 71-85+143
15  彭祖考略 汪燕岗 86-90+143
16  道家的“虚静”说与审美创造自由心态论 詹艾斌 91-96+143
17  汪学群著《清初易学》出版 孔定芳 96
18  中国文身习俗研究概述 王晓东 97-102+143
19  世界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张顺洪 103-109+144
20  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与合理性危机——兼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张晓峰,吕艳君 110-116+144
21  新社会因素——未来社会的曙光 隋成竹,宁德业 117-122+144
22  “新苏格兰”新在何处? 刘杰 123-127+144
23  冷兆松著《国有企业改革新论》出版  127
24  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规模透析 朱凤岚 128-134+144
25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政策的调整 姜南 135-140+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2-145
2  股票定价理论及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 程翼,魏春燕 4-9+141
3  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朱波,赵锦辉 10-17+141
4  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储蓄和经济增长 范德胜 18-22+141
5  投资组合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及在中国的应用 唐欲静 23-29+141
6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本土化考验与对策 刘旌 30-34+141
7  产权配置过程中的公正与效率——来自科斯定理缺陷的启示 吴玲,刘志国 35- 37+141-142
8  入股技术的法律界定 吴椒军,朱双庆 38-43+142
9  中国新闻传媒准入制度初探 景朝阳 44-51+142
10  和平改良与暴力革命的内在冲突——从两位政治学家对法国大革命的深层反思进行解读 蔡礼强 51-56+142
11  略论南宋中兴词的“词史”特质 王福美 57-61+142
12  元代僧诗现象平议 邓绍基 62-67+142
13  现代性视野下的“断头”形象——鲁迅小说中的“断头”形象解读 石天强 68- 71+142-143
14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考察经典马列主义新闻和传播观点 陈力丹 72-78+143
15  斯诺、韦尔斯为报道红色中国所付出的代价 谢骏 79-83+143
16  陈云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新探——从欠发达版块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王杰 84- 90+143
17  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价值目标 钟君 91-94+143
18  解决迪昂问题:三种新方法论的探索 胡志强 95-99+143
19  佛教哲学三论 单纯 100-104+143-144
20  宗教哲学:认识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左维远 105-106
21  商代边境的“小臣” 韩江苏 107-111+144
22  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尹春洁,常耀华 112-115
23  太子晋的成年礼 罗家湘 116-120+144
24  明遗民的身份认同及其符号世界 孔定芳 121-128+144
25  浅析近期墨西哥移民对墨美关系的影响 李阳 129-135+144
26  关于教育法治化的若干思考 杨凤英,王劲松 136-140+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2-145
2  新“两权分离”论——农地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分析与政策建议 解安 4-9+141
3  企业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模式探讨——贵州省毕节地区“万头黄牛繁育基地”案例的启示 吴云云,王鹏 10-12+141
4  转型经济的股权激励 鲁照旺 13-18+141
5  政府采购制度的经济影响分析 韩霞 19-23+141
6  正相关:社会责任与企业收益 吴彬,宋宝莉 24-28+141
7  社会权力与和谐社会 江平 29-36+141
8  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规制 文学国 37-43+142
9  概念与特征:监狱行刑社会化探析——以观念与制度递演为主线 王嘉,陆而启 44-49+142
10  试论纪实文学作品情节的可保护性 姚洪军 50-55+142
11  从明清公案小说看小说模式的发展演变 孙丽华 56-61+142
12  也谈《水浒传》成书时间之内证——与张培锋先生商榷 王颖 62-67+142
13  处所动词、处所介词和未完成体标记——体标记“在”和“着”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 高增霞 68-73+142-143
14  动词“吃”论元结构扩张的汉韩对比研究 姜先周 74-78+143
15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讨论民俗 王晓丽 79-90+143
16  五德终始学说中的水德与秦汉政治 王绍东,张玉祥 91-96+143
17  宋代邸报的“禁区”及其官员与邸报之关系 游彪 97-103+143
18  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方法 徐国利 104-111+143
19  晚清时期涉外减免税制探析 吕铁贞 112-117+144
20  1923年中国商标法交涉过程中的中外商会 贾中福 118-123+144
21  孙中山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认识的演进 王双印 124-129+144
22  主旋律与变奏曲: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与营造周边环境相关性分析 陈新明 130 -135+144
23  美国政府官员的制约机制及其启示 郭红霞 136-140+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200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2
2  中亚的“颜色革命”与布什的输出民主战略 徐崇温 4-8+141
3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指数研究(2001-2003) 高明华 9-14+141
4  重叠共识:全球视角的中国之路 苏延芳 15-20+141
5  书讯  20-30+109
6  金融结构扭曲与国有银行脆弱性 陈华 21-24+136-141
7  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主要经济影响研究 杨越 25-30+141-142
8  北京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战略思考 徐菊凤 31-35+142
9  跨入近代的门槛——民初中国商人的趋向和特点 乔兆红 36-40+142
10  从“重养轻教”到“救人救彻”——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福利观念的演化 董根明 41-45+142
11  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新时期图书馆社会职能发挥的必由之路 蔡曙光 46-50+142
12  人权的宪法保障——从中国的人权入宪谈起 崔皓旭 51-56+142
13  街道办事处与委托执法 杨斐 57-61+142-143
14  所有权定义分析——对两种所有权定义方式之反思 金启洲 62-70+143
15  中国神话的特性之新诠释 叶舒宪 71-77+143
16  柳宗元创作主体自得说 翟鹏玉 78-84+143
17  “房子”:人类生存的一种文化隐喻——关于当代文学中“居住”的文本解读 邓玉环 85-89+143
18  董仲舒论祭祀——兼论儒家论天的宗教性 周桂钿 90-93+143
19  方以智“∴说”解析 周勤勤 94-102+143-144
20  中国古代国家宗教与天下太平思想 邹昌林 103-109+144
21  《史通》理论体系的结构和逻辑 赵俊 110-118+144
22  试论《吕氏春秋》的君道思想 崔存明 119-124+144
23  来稿摘登  124-140
24  道家文化与创新智慧的培养 李明珠 125-129+144
25  再论法史学的功能——从法学教学改革谈起 强昌文 130-135+144
26  免费港澳游的秘密(外一篇:“水煮”紫荆花) 张承耀 136-13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宄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2+147
2  史学理论建设三题 朱佳木 6-11+143
3  日本军国主义与强权政治 武寅 12-19+143
4  警惕不良贷款监管陷入数字误区 丘山 19
5  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社会视野中的教区 柴彬 20-26+143
6  中国政党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赵俊 26
7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 贾康 27-32+143
8  福泽谕吉和丸山真男的亚洲观 周勤勤 32
9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 贠杰 33-37+143
10  “一边倒”不是健康的外交战略 赵俊 37
11  监管制度创新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 欧阳日辉 38-44+144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目标探讨 陈其广 45-48+144
13  中国象科学初探 刘长林 49-56+144
14  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性 陈中立 57-65+144
15  “实践出真知”新论 徐其清 66-69+144
16  巴哈伊信仰的世界主义 蔡德贵 70-76+144-145
17  “凯拉姆”和伊斯兰教义学 贾建平 77-83+145
18  成吉思汗祭奠的萨满教根基 乌云格日勒 84-90+145
19  一人公司制度难点问题研究 刘俊海 91-97+145
20  法律:规则、体系及其逻辑 朱继萍 98-103+145-146
21  反思百年文论——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问题 杜书瀛 104-113+146
22  生存困境中的自我调适——试论沈周恭顺、圆通的生活特征及相关问题 徐楠 114-119+146
23  从《独立评论》看胡适抗日时评特点 沈毅 120-126+146
24  金融学科理论创新要重视中青年的作用 丘山 126
25  企业家能力评测:一个定性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贺小刚 127-132+146
26  礼学与宗教学研究的融通——邹昌林新著《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研究》的学术新视野 吴树勤 133-136+146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总目录  137-14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  用发展的观点推进马克思主文理论创新 刘迎秋  5-9
2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 赵俊  9
3  “十五”期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运行趋势分析 汪海波  10-17
4  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路径选择 傅振邦  17-23
5  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制度供给偏差及其修正 谢朝斌  24-30
6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吴元梁  31-39
7  现代企业分配权结构发生新变化 丘山  39
8  程朱的“格君心之非"思想 李存山  40-49
9  利用和管理服务FDI要讲策略 丘山  49
10  意识、经验和世界——康德和胡塞尔论人类经验的限度 张昌盛  50-56
11  被占领时期日本联合国政策的形成 杨仁火  57-63
12  后周废寺汰僧数量考 张箭  64-70
13  论虚拟资本 杨圣明 高文书  71-74
14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ECM模型的分析 张奇  75-79
15  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 林钟高 韩立军  80-84
16  民国民法典的编订:政府与法律家的合作 张生 李彤  85-90
17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立法的未来走向 张严方  91-97
18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中的司法理性 陈云生  98-104
19  成文法的局限性及其弥补 高航  105-109
20  关于元杂剧版本探究 邓绍基  110-115
21  文学理论:“跨文化”抑或“跨文学”?——关于文学理论的境况态势与发育路向的反思 周启超  116-123
22  孤岛时期的《申报·自由谈》编辑思想研究 王灿发  124-128
23  信息过载与媒介素养教育 郭志法  129-133
24  报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刘年辉  134-138
25  再谈“大师” 周桂钿  139-140
26  “祛魅"与“再生"——道家道德权威的现代性启示 周勤勤  140
27  读《李绂与<陆子学谱>》 李尚英  141-143
28  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赵俊  143
29  理性的直觉与直觉的理性 周勤勤  144
30  《金岳霖解读<穆勒名学>》出版 马光  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  刘树成教授  146
2  刘奔教授  145
3  2006: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郑京平  5-8
4  德国民法中的请求权与支配权是不同的概念 赵俊  8
5  主要国家利率政策和汇率走势分析 王宇  9-15
6  合理形态的辩证法——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示 李德顺  16-20
7  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 黄裕生  21-29
8  世界未来五百强:新商务概念与儒商传统 董光璧  30-33
9  生态文明:技术与能源维度的初步解读 包庆德 王金柱  34-39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契合 常守柱 侯治水  40-44
1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岳福斌  45-51
12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财务困境预测及征兆分析——来自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吕峻  52-58
13  新农村建设:差异与共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李飞  59-66
14  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丘山  66
15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王昉  67-74
16  关于法哲学的几个问题 李步云  75-81
17  司法审查中的行政紧急权力——以美国“钢铁公司占领案”为例 郭殊  82-88
18  自然法隐退了吗?——反思法律-政治中的普遍正义空间 翁开心  89-95
19  周代的封国是否城邦——兼与希腊古典城邦的比较 蒋重跃  96-101
20  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侯中军  102-107
21  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方法 秦弓  108-113
22  网络文学特征简论 顾宁  114-118
23  亚里士多德的货币伦理观 周勤勤  118
24  《二十四诗品》作者考 马茂军 张海沙  119-125
25  试论古代文学研究中计量方法的应用 唐磊  126-132
26  语言与民族识别问题 周庆生  133-136
27  多郎麦西莱甫研究——维吾尔族历史与文化特质的一个缩影 姑丽娜尔·吾甫力  137-144
28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思想库发展战略的转变 赵俊  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  陶文钊教授  2
2  论适合科学发展观的财富概念 裴小革  5-10
3  人力资本要素贡献与企业制度创新 蒋满霖  11-15
4  关于企业国际化问题的探讨 王晓红 姜荣春  16-21
5  与其说“写什么”,不如说“怎么写”——关于哲学文体的改造 尚杰  22-27
6  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及其生态伦理 张运松  28-32
7  《老子》中隐存的人学结构探析 刘歆立  33-38
8  唐君毅先生的船山学研究——读《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方红姣  39-44
9  蒙文通对六经皆史说的批评及其经史观的时代意义 蔡方鹿  44-49
10  论张学良个人档案的史料价值 杨晓虹  50-54
11  干部培训要创新求实效 周勤勤  54
12  北魏道武帝引文人参政问题考实 戴卫红  55-60
13  从“悖逆凶徒”到“千古一帝”——“李世民之谜”的心理分析 宋斐  61-67
14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 邢增杰  68-73
15  中国特色“法治民主”道路 张利华  74-79
16  当代德国政党法治化研究 崔英楠  80-87
17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原动力论 张昆仑  88-93
18  虚假广告侵权应二元归责 赵俊  93
19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与世界两极化 张爱武  94-98
20  文科博士生“开题难”解析 纪洁  98
21  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 冯涛  99-103
22  文学知识的制度化与精英秩序的建立 黎湘萍  104-109
23  长篇小说的长度 刘为钦 杨家英  110-114
24  论郭沫若文化身份的嬗变——从《女神》到《屈原》 魏红珊  115-120
25  夏洛蒂创作道路的转变 刘卫红  121-125
26  戴叔伦若干诗作辨伪补正 王佃启  126-129
27  拟话本:从凌濛初到李渔 杨琳  130-135
28  以矿难为例论舆论对各种灾难的预警功能 李异平  136-140
29  试论经济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同经济学的基本关系 王忠武  141-144
30  李存山教授  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  加快发展铁路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李连仲  5-10
2  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组织变革 张康之  11-18
3  “上帝死了,道还在!”——论精神危机和道思的魅力及其现代意义 王树人  19- 27
4  儒家道德主义和平思想解析 司德坤 张网成  28-34
5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申小翠  35-41
6  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 陆学艺  42-48
7  农户借贷约束与供求缺口弥补路径分析 谢玉梅  49-52
8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论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包心鉴  53-60
9  提高治党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曾勇明 刘靖北  61-66
10  党内和谐关系问题的思考 黄明哲  66-71
11  《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背景与创新 黎建飞  72-78
12  刑法视域中的羁押探究 石经海  79-84
13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张秋航  85-88
14  我国构建社会平等的条件已经具备 周勤勤  88
15  无效宣告程序中外观设计法律问题研究 孟祥娟  89-94
16  论继承契约 樊丽君 邓画文  95-100
17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政府推动制度变迁 黄晓鹏  101-105
18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王威 徐颖  106-110
19  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李秉祥 黄泉川  111-114
20  论清官——读史札记 王春瑜  115-117
21  严复玳瑁书镇四箴铭是伪作 邬国义  118-122
22  唤起知识分子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丘山  122
23  文艺学本体论的建构与解构 张婷婷  123-130
24  民国时期政府方言政策概述 黄晓蕾  131-135
25  中国学位论文管理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赵嘉朱  136-141
26  中国改革时代的主题:经济体制创新——读邹东涛著《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 田清旺  142-144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146+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委会工作会议剪影  146+145
2  认真总结 深入探讨 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办得更好  5-8
3  “价值转形问题”的博特凯维兹模型分析——“博特凯维兹误解”的产生 白暴力  9-15
4  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研究:凡登定律的一个视角 王忠  16-20
5  市场机制缺位下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权衡 黄莉  21-24
6  阴阳的认识论意义 刘长林  25-32
7  成玄英“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解 强昱  33-38
8  马克思的健康人格思想初探 王江松 邵慧萍  39-46
9  法律的合法性危机及哈贝马斯的法政治学理论——解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吉达珠  47-53
10  伊斯兰世界女权主义及妇女运动 吕耀军  54-60
11  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张新光  61-66
12  基础设施建设:福利、信息和风险 王雅龄  67-72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趋势与中国对策 赵楠  73-77
14  论干股 王新红  78-83
15  互联网:法律文本的新载体 刘风景 龚斌  84-88
16  论保证人的抗辩权 张平华 景朝阳  89-96
17  公司章程修改的法律限制 董慧凝  97-102
18  从自然王国走向艺术王国——读杜威美学 高建平  103-109
19  “一个独特的存在”——论宗白华比较诗学的独特魅力 欧阳文风  110-114
20  真德秀学术思想及其价值指向 夏静  115-119
21  汉语字词与英语语词理据比较 任华梨  120-124
22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学科构成——兼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困境 肖瑛  125-130
23  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 李丹娜 任维平  131-133
24  论信息能力与信息资源利用率 蔡曙光  134-140
25  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就业的对策 周勤勤  140
26  象思维与原创性——王树人近著《回归原创之思》评介 李安泽  141-143
27  构建节约型社会要采用有效手段 丘山  144
28  高绩效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的动态要匹配 丘山  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146+145
2  费孝通与“和而不同”文化观 方克立  5-9
3  坚持依法治税 加强法制工作 丘山  9
4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以青海为例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探析 梁代生  10-15
5  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 景天魁  16-22
6  关于服务外包问题 杨圣明  23-28
7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冲突及制度选择 高明华 刘金玲  29-35
8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需求与服务策略研究 张兴杰 罗天莹 张开云  36-42
9  整体开发三峡黄金旅游带的路径探讨 王孝德 唐元 谢德体  43-48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思想价值 刘焕明  49-54
11  马克思的实践人学价值内涵 马毅  55-60
12  “渔父”形象的文化意义 李明珠  61-66
13  德里达的幽灵学与解构的马克思主义 李西祥  67-72
14  马克思的廉价政府理论 赵学增  73-79
15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结构和机理 田银华 唐利如  80-85
16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陈保启 李为人  86-90
17  传统文论诠释中的视界融合问题 党圣元  91-100
18  《红楼梦》作者新探 傅波 钟长山  101-106
19  《汉纪》史论中的历史思考 许殿才 靳宝  107-112
20  晚清社会思潮与陈独秀启蒙思想的形成 董根明  113-118
21  论拍卖师的注意义务 龚赛红  119-124
22  从社区归属感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单菁菁  125-131
23  从灌输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应用能力转换——研究生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张波  132-136
24  读《钱中文文集》 欧阳灿灿  137-139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原则 周勤勤  139
26  我国银行引入外资问题应引起关注 丘山  140
27  与俄罗斯人交往要尊重其风俗习惯 周勤勤  140
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度总目录  141-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147+145
2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与党的先锋作用 吴恩远  5-14
3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文化选择的第二次飞跃 张静 周三胜  15-22
4  创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实现形式 周勤勤  22
5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实证检验 张琦 徐璋勇  23-29
6  集群式发展:“十一五”提升西部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思考 马建会  30-34
7  中国相对贫困农户脱贫机制及其政策选择 郭庆方  35-39
8  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因素分析 窦尔翔 李洪涛 李昕旸  40-45
9  网络效应、反盗版及其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启示 李晓华  46-51
10  劳资平衡的法律规制 薛社  51
11  加强管理哲学研究——兼论部门哲学研究是哲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周可真  52- 57
12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思维路径分析 史少博  57-63
13  一种理性主义对另一种理性主义的批判——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价值系统”观的哲学基础 肖娅曼  64-70
14  《老子》美学思想的三个本原要素 孙振玉  71-75
15  《剑侠传》和《续剑侠传》 袁良骏  76-81
16  老舍笔下的英国人形象——以《四世同堂》为中心 马晓冬  82-88
17  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 栾成显  89-96
18  论工业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 韩毅  97-103
19  电脑应如何介入法官审判过程 薛社  103
20  “欧洲中心论”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构建问题初探 李义中  104-110
21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成因述评 车维汉  111-117
22  物权请求权中的过错因素 刘文杰  118-123
23  破产重整机构选任模式的比较研究 张世君  124-127
24  “城中村”:断裂社会的连接带——基于西安市“郝家村”的个案研究 权小娟 王宏波  128-132
25  论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 高和荣  133-137
26  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宋新伟  138-144
27  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14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工时  146+145
2  文学研究中国化的历史选择 跃进  5-12
3  五四时期反对派的挑战对于新文学的意义 秦弓  13-20
4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与时俱进的集大成文化 周勤勤  20
5  情节的构成 刘为钦 周晶本  21-27
6  商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赵俊  27
7  窃窃私语的“镶嵌本文”——莫言小说的民间品性 李刚 石兴泽  28-33
8  《吕氏春秋》传播意识探索 王启才  34-39
9  “中”与“均”——方以智变易中求调和思想探讨 周勤勤  40-47
10  论伍非百的别名谓思想 王向清 余维发  48-52
11  张岱年“新唯物论”哲学初探 杜运辉  53-59
12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伦理” 包庆德  59-67
13  人类自由的伦理道路及其依归——兼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张运松  68-74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执政能力 李延平  75-77
15  经典美学的危机与大众美学的崛起 傅守祥  78-83
16  监管与经济激励:中国行政法学面临的新课题 马英娟  84-89
17  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与外来农业户籍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缺失 张霞  90- 97
18  波兰地方政府融资发展过程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张陆伟  98-103
19  论产学研联盟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孟祥娟 石宾  104-109
20  中美证券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比较研究 杨峰  110-114
21  透视“欧盟汽车责任保险指令”对受害人的保护——五次阶段性发展及其启示 李青武  115-120
22  领导干部品德测评的意义 周勤勤  120
23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 吴滨 李为人  121-128
24  论我国与东南亚能源合作的几个问题 杨海  129-134
25  消费文化理论与创意产业的勃兴 曹海峰  135-138
26  论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起源——以康有为与戊戌变法为中心的再考察 蔡礼强  139-144
27  我国应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赵俊  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工时  146+145
2  两个经典宏观经济关系在中国的检验 汤铎铎  5-13
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的外部关系初探 薛源  14-18
4  试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禁止制度 周昀  19-26
5  论平行统一辩证法 扎拉嘎  27-33
6  论“恻隐”与“同情”——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 黄玉顺  33-40
7  道德教育个性化的当代解读 吴爱武 侯惠勤  41-45
8  众善相争 德性为上——亚里士多德“德性至上论”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的复活 朱耀平  46-51
9  朱熹的策数修炼法 周勤勤  51
10  论弗洛伊德思想的启蒙价值 单纯  52-58
11  克尔凯郭尔的世界 尚杰  59-64
12  康德通向自由的两条道路——海德格尔1930年弗莱堡讲座分析 孙冠臣  65-71
13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周勤勤  71
14  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政治学分析 栗志刚 刘彤  72-77
15  东亚区域意识的现代意义 赵俊  77
16  任务型组织的组织活动思路 张康之 李圣鑫  78-83
17  反垄断法中的杠杆作用是否存在? 赵俊  83
18  我国信息化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旷野 欧阳武  84-89
19  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修订《建筑法》 李进峰  90-93
20  “文学经典”解读 莫聿  94-101
21  重视加强教育法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 周勤勤  101
22  吴梅村是《红楼梦》原创作者吗? 朱洪  102-108
23  《中庸》对“中”、“大”的融合 周勤勤  108
24  萨都剌诗歌辨伪管窥 段海蓉  109-113
25  中国新文学作家视野中的台湾文学 李晨  114-120
26  班固之“实录”论 施丁  121-125
27  中国古代制度管理典籍的源流大势 赵俊  126-133
28  国际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赵俊  133
29  方法论:传播学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比较分析 梅琼林  134-140
30  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艺术 周勤勤  140
31  叩问媒介时代文学的终极命运——兼评金惠敏著《媒介的后果》 陈奇佳  141- 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谱 工时  147+145
2  自然垄断企业改革:政府规制和公司治理的融合 高明华 王延明  5-10
3  韩国新农村运动经验及其借鉴 解安  11-16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调查的进展 陈婴婴  17-25
5  被动选择还是主动选择——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健芳 张培富  25-30
6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 谢骏  31-38
7  悖论维度的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 王习胜  39-45
8  对专名意义的一种柏拉图式的解读 蒉益民  45-51
9  汇率变动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山东省胶东调查 曾寅初 彭超  52-58
10  浅析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内生增长 王永中  59-65
11  建立有效的办学绩效责任监管体制 周勤勤  65
12  劳动、演化与企业理论——从马克思的方法论说起 许光伟  66-72
13  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 工时  72
14  论中国的宪法、宪政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 陈云生  73-80
15  中国事业单位泛商化的法律分析 景朝阳  80-85
16  民事诉讼构造的价值决定 李海炅  86-92
17  中西“保险”之词源 赵俊  92
18  论保险经纪人的注意义务 龚赛红  93-99
19  欧洲中世纪自由与法治理念的生成 赵俊  99
20  论“声情(声气)”——唐诗研究中的一个盲点 刘方喜  100-105
21  论王羲之的创作美学思想 王澍  106-109
22  宋代蕃官管理法的特点 赵俊  109
23  从汉语借词看汉族文化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110-116
24  汉武帝与《汉武大帝》 周桂钿  117-123
25  加拿大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异同略论 韩家炳  124-129
26  短信引发的四大伦理失范问题 周勤勤  129
27  多媒体教学与高校“教师口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蒋宗霞  130-133
28  加强人事决策工作中的监督 周勤勤  133
29  全球化与国外政党政治的发展 崔英楠  134-138
30  欧共体法影响下的法国行政法的新发展 王敬波  139-144
31  试论中俄印三国关系发展走向 赵俊  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  解读中国发展之谜 景天魁  5-12
2  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分析 武小欣  13-19
3  职业经理人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 周勤勤  19
4  我国居民医疗资源利用状况的不平等 牟俊霖  20-27
5  社会系统的矛盾与和谐 闵家胤  28-32
6  构建和谐社会合力论 沈阳  33-38
7  论图书馆的和谐文化构建功能 王秀芬 包庆德  39-43
8  人的命运掌握在人手中——论恩斯特·布洛赫的战斗的乐观主义 梦海  44-51
9  韩非的利民思想 周勤勤  51
10  意义的历史及其回溯——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解读 孔明安  52-57
11  方东美比较哲学思想探析 李安泽  58-64
12  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魏剑锋  65-70
13  农户与集群:高阳纺织业形态及其演变 赵志龙  71-76
14  公共性为“自我”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王维国  77-82
15  关于设立司法官地区回避制度的思考 陈文兴  83-88
16  纪实文学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 姚洪军  89-94
17  消费·赛博客·解域化——自然与文化问题的新语境 金惠敏  95-102
18  应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马光  102
19  生命哲学阐释与文学文本 邵子华  103-108
20  扬雄赋论中文体自觉意识的形成 马光  108
21  试析当前跨文化传播中力量的博弈 姜飞  109-114
22  舒婷与翟永明诗歌意蕴比较 马光  114
23  清代《左传》经学与科举制度 罗军凤  115-121
24  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 周勤勤  121
25  《红楼梦》作者不是吴梅村——与《〈红楼梦〉作者新探》一文作者商榷 李延年 刘佳  122-128
26  《通纪》历史叙事的特点与成就 钱茂伟  129-134
27  康乾盛世成因蠡析——兼论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 陈涴  135-140
28  事功出于心性 周勤勤  140
29  古巴蜀土著语与四川方言的形成 马光  140
3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各系简介(一)  141-144
31  余永定教授 工时  145
32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校友的一封信  146
33  陈祖武教授 工时  14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  苏振兴教授 工时  147
2  李崇富教授 工时  145
3  欢迎投稿和刊登广告 本刊编辑部  146
4  中国的横向政府竞争:问题与对策 刘剑雄  5-11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 周勤勤  11
6  非正规就业现象其积极意义 姚宇  12-18
7  加强慈善立法和对慈善公益机构的监督 周勤勤  18
8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最新研究进展 汪增群 束庆年  19-24
9  论历史研究中一些哲学问题——历史研究与想像力 王树人  25-30
10  冲突升级对干预机制的内在要求 张网成  31-37
11  尼采哲学的意义生存模式 马毅  38-42
12  从《中国文化要义》看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 陆卫明 赵晓宇  43-48
13  国学教育的内容与施教原则 周勤勤  48
14  晚清上海的厘金制度与地方社会——以咸丰朝为背景 徐毅  49-54
15  竞争权的性质 赵俊  54
16  1855年黄河改道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 张海防  55-61
17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东“保教权”之争 赵俊  61
18  法律行为解释与解释规则 常鹏翱  62-67
19  基金会理事的法律地位 赵俊  67
20  论公司法强制性规范与公司章程自由 董慧凝  68-74
21  西周时期的洛邑建都 赵俊  74
22  鲜卑妇女较高社会地位及其缘由 庄华峰  75-81
23  发挥我国慈善事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应有价值 马光  81
24  论文学艺术历史书写中的双向互动关系 高建平  82-88
25  孔安国及其孔臧的生卒与学术 孙少华  89-95
26  和谐社会需要全国各民族共同努力构建 马光  95
27  是“修辞”,还是“表达” 杨家英  96-99
28  简论汉语国际化 高增霞  100-104
29  试论欧阳修词与诗之关系 叶帮义  105-110
30  史学研究学风和治史方法论 朱大渭  111-116
31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 许殿才 靳宝  117-121
32  74年前《申报》国货质量讨论评析 沈毅  121-126
33  公仆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才有的意识 周勤勤  126
34  论诠释学对现代中西比较史学的影响 王成军  127-132
35  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质量解析—案例分析 张波  133-138
3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各系简介(二)  139-140
3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总目录  141-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  试析价格指数及其与经济冷热的关系 汪海波  5-12
2  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 蔡昉  13-18
3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邓小平理论阶段——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哲学思考 扎拉嘎  19-23
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 裴小革  24-28
5  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及其中国化 徐策  29-33
6  早期希腊文明思想的萌发 姚介厚  34-42
7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经济秩序伦理 姚燕  43-49
8  对我国遗产旅游研究的建议 周勤勤  49
9  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参与——和谐农村建构的政治基础 武玉坤 邹静琴  50-55
10  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 周勤勤  55
11  论先秦儒家性命思想的演进 张炳尉  56-61
12  论魏晋南北朝大乘佛教对妇女精神风貌的影响 张勇  62-67
13  中美棉花及其制品贸易的环境影响分析 赵行姝  68-73
14  如何对逆境中的公共政策制定进行风险管理 周勤勤  73
15  公平问题和权利的平等保护 刘作翔  74-80
16  法律隐喻的形成与功能——以法律移植为素材 刘风景  81-85
17  中国古代法律服务的形态及特点 张志越  86-90
18  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立法支持 陈俊  91-95
19  亚洲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及借鉴 郑文明  96-101
20  《论语》“父子相为隐”之“隐”考 赵俊  101
21  从破产法视角解读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赵俊  101
22  论《流言》 袁良骏  102-108
23  艺术对真理与幸福的承诺——马尔库塞艺术观初探 丁国旗  109-114
24  唐宋诗词窗意象的语义解析 陈昌宁  115-120
25  论麦克卢汉媒介论预言的开创性贡献 顾宁  121-127
26  我院与北润集团举行设立“北润助学金”签字仪式  127
27  试论荀子人性论的两重性 石洪波 徐庆丰  128-132
28  进化史观与古文道统的同一——吴汝纶与严复思想考索 董根明  133-139
2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部、系简介(三)  140-144
30  程恩富教授  145
31  欢迎投稿和刊登广告 本刊编辑部  146
32  王家福教授 工时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  乡镇财政与财力分析——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财政运行状况调查 胡家勇 叶海燕 蒋招华 裴小革 陈健 肖建忠 石淑华 张立君 潘学胜 陈鼎  5-10
2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相关人员收入分配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李晓西 张琦 董念清 王诺 张坤 李尔博王  11-17
3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在我院设立冠名奖学金 刘强  17
4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杨宝国  18-22
5  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关系之再考察——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的一种解读 李西祥  23-27
6  尼采的力量意志释义 王江松  28-33
7  浅析山片蟠桃的实学思想 李晓东  34-39
8  音乐应弘扬“扬善抑恶”功能 陈榕 周勤勤  39
9  《周易》对抑制“科技异化”的启示 史少博  40-45
10  美国三权分立只局限于内部制约 丁社教 张艳香 周勤勤  45
11  好微眇之言 持无穷之辩——公孙龙学说及其在当代语言学—美学的意义 尚杰  46-51
12  寻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间的均衡 于长革  52-55
13  “海归”创业融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杨海  56-61
14  备兑权证避险策略研究 颜阳 李敏强  62-68
15  宪法为什么是重要的?——基于西方“二元政治”的立宪主义原理的解读 陈云生  69-74
16  农民权利的宪法保护 崔皓旭 赵承寿  75-78
17  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人民调解与公力救济的比较分析 宋明  79-84
18  关于死亡赔偿金性质的思考 李碧峰 赵俊  84
19  建立系统性公司治理模式——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指导 刘新民  85-89
20  近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演变 岳宗福  90-94
21  著作利益的分享与强制许可使用制度 梁志文 赵俊  94
22  陕北农村女客和男户土地征用补偿款纠纷之法社会学分析 陈晓峰  95-101
23  《列女颂》创作的文体背景及其价值——兼及《列女颂》作者考辨 陈丽平  102- 107
24  太平天国不想接管清朝的全部领土 葛天 赵俊  107
25  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关系考论 杨晓斌  108-112
26  曾懿与晚清“疾病的隐喻” 杨彬彬  113-118
27  鲁迅对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的评价问题 秦弓  119-124
28  空间的意义:救亡语境下的方言与新诗 颜同林  125-130
29  从《东西均》“药”喻看方以智“集大成”思想的特质 程曦  131-137
30  清末民初外交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 杨红林 高艳萍  137-141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部、系简介(四)  142-144
32  田雪原教授 工时  145
3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三十周年院庆公告(第一号)  146
34  江蓝生教授 工时  14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  论当代民族凝聚力的基本问题 吴冬梅 李斌雄  5-10
2  试论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途径 崔建民  11-15
3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研究——以内蒙古东乌旗、青海省海晏县和广西省西林县为例 白文飞  16-22
4  财产性收入的法律确认与保护 何平  22
5  城郊结合部地区主动型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学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高井村为例 徐汉国 张海鹏 张贵友 何辉  23-28
6  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的个性与制度的关系 刘秀华  29-33
7  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徐海燕  34-38
8  科技发展与人性进化 张超中  39-43
9  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的特色 杨荣国  43
10  注生我经:论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生活渊源——孟子“论世知人”思想阐释 黄玉顺  44-49
11  老子和谐社会思想评析 周勤勤  50-54
12  卡西尔与海德格尔的达沃斯之辩 孙冠臣  55-60
13  基于制度环境的中美煤炭企业绩效比较研究 方虹 王红霞  61-66
14  乡城流动工人性别职业隔离问题研究 王震  67-71
15  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明治维新的另一种诠释 车维汉  72-79
16  中国职务犯罪行为的经济学理性分析——基于300个贪污贿赂案例的考察 郝银飞 孙健  80-85
17  反腐公约的预防机制与我国反腐的新课题 石经海  86-90
18  新闻自由与媒体规制 简海燕  91-96
19  对保护不可克减的权利的一些思考 王祯军  97-101
20  论社会保障权的价值 郭曰君  102-106
21  伦理学范畴内“责任”的内涵特点 刘颖  106
22  “和而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王轶楠  107-111
23  从“异在”到“异态”:生活诗学的伦理维度 张公善 徐岱  112-116
24  情节与真实 王增宝  117-121
25  现代斯拉夫文论——文学理论跨文化的一个案例 周启超  122-128
26  郑樵的学术贡献与创新 李郁清  129-134
27  民国时期东北自建铁路实践及意义 王海晨  135-140
28  一部学术佳作的若干失误——评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 邬国义  141-144
29  近代家法族规的民间法效用 艾晶  144
30  张海鹏教授 马光  145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三十周年院庆公告(第二号)  146
32  史金波教授 马光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  耿云志教授 马光  147
2  各地校友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校友联谊组织 刘强  146
3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 李剑林  5-9
4  影视媒介对地方文化的传播 毛攀云  9
5  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孙守纪 黄晓鹏  10-14
6  全真道教之文化底蕴初探——王重阳诗魂育全真评析 王树人(老树)  15-23
7  “子为父隐”新议 周桂钿  24-28
8  “仅”言“甚多”义之始末 时昌桂  28
9  胡宏对王安石经说及《周礼》的批评 蔡方鹿  29-34
10  市场社会中的美德诉求——亚当·斯密美德理论读解 费尚军  35-40
11  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朱冠楠 吴磊  40
12  模糊悖论研究 王习胜  41-45
13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思路的再探索 何国华  46-50
14  证券投资基金的公司治理功能研究 郭光磊  51-56
15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模式的形成 李江波  57-61
16  试论人权保障一般优先 曾明生  62-66
17  裁判合理性理论研究 蔡琳  67-71
18  非传统商标注册的困惑与释解——以单一颜色商标为例 夏扬  72-76
19  魏晋士人人格选择的焦虑 杨柳  77-81
20  刘禹锡晚年的心态及诗歌创作 赵建梅  82-86
21  唐宋八大家选本在明清時期的衍生和流行 付琼  87-91
22  论明清之际的时事剧 董云龙  91
23  西厢记故事演进的多元文化解读 郝青云 王清学  92-97
24  “传奇”与《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分类 王颖  98-102
25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陇中社火 李建宗  102
26  拥有情境的例化及其汉语实现 张秀松  103-107
27  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 吴早生  108-112
28  危境或机遇:时代呼唤“大史学” 赵俊  113-119
29  桓温与东晋史学 金仁义 许殿才  120-124
30  明代中后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观的变化 张邦建  125-130
31  当前国际分工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 王晓红  131-135
32  美国移民政策改革与2008年大选 姬虹  135-139
33  试论汉学对中江兆民政治思想的影响 唐永亮  140-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  为老师服务 为学生服务 为校友服务——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黄晓勇 文学国 彭杉  5-9
2  建设和发展好研究生院——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 文学国 彭杉  10-16
3  对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 李丽丽  16
4  母校和我 武寅  17-18
5  办学重在育人 徐敏  18-19
6  而立之年 迎来新机遇新发展 李进峰  19-20
7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汪海波  20-21
8  三十年感怀 李彦冬  21-22
9  如愿以偿的欣慰 郑海天  22-23
10  让梦想从这里起飞 郑广琯  23-24
11  关于国际刑法概念的若干思考 尹晓静  24
12  扩大市场准入 学会依法监管 稳步有序开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需要的政策、机制与工作措施 章建刚  25-30
13  基于DEA分析框架下我国报业市场绩效研究 刘强 刘璇 张网成  31-35
14  方东美对道家哲学的现代诠释 李安泽  36-40
15  简论孔德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杨深  41-46
16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孙业成  47-51
17  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比较研究 孔明安  52-56
18  我国房价上涨与住房需求增长的因果关系探讨 吴锦华  57-61
19  美国创业投资行业区域集聚特征与集聚效应 胡海峰  62-66
20  信用与人类社会 石新中  67-72
21  法律与社会的博弈 杨圣坤  72
22  论民法上的过错——以过失程度及其判断标准为核心 龚赛红  73-79
23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法院的角色 张德瑞  79-83
24  晚清法律移植与张之洞监狱改良 高艳  84-88
25  近代上海教育的历史性贡献 罗国辉  88
26  苏联农村变革与集体农庄法 陈婉玲  89-94
27  古文批评中的“奇”范畴索论 郭守运  95-100
28  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语言与表述问题 刘大先  101-105
29  冯梦龙与井原西鹤笔下两个少女形象的比较 孙丽华  106-110
30  解读鲁迅小说《铸剑》的狂欢化诗学 毕文君  111-115
31  鲁迅与章太炎:跨世纪的文化对话 顾庆 顾琅川  116-120
32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介词研究 王琴  121-126
33  中原文明建构“西部”观念的文化分析 叶舒宪  127-132
34  《大明会典》的社会影响 原瑞琴  133-137
35  旧学邃密 新知深沉——朱大渭学术成就评析 孔毅  138-144
36  对我国反垄断法中经营者集中规制的思考和建议 于琳方  144
37  刘迎秋教授 马光  145
38  黄晓勇教授 马光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6期(待补)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