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宋立、綦中明,““五陵少年”与“八旗子弟”探析”,《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陆勇,“八旗科举与满人中原文化认同”,《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张力均,“八旗蒙古人物的治边理念”,《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沈林,“从广州“满洲话”谈八旗“军话”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关系”,《满族研究》,2009年,02期。
阎海,“辽宁营口地区清代八旗驻防初探”,《博物馆研究》,2009年,01期。
周喜峰,“论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的驻防八旗”,《求是学刊》,2009年,06期。
苏奎俊,“满洲八旗驻防新疆体系之变迁”,《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南洪钧、吴俊杰,“旗人对八旗制度的思想态度变化”,《满族研究》,2009年,02期。
雷炳炎,“清初八旗勋臣追赠及其家族的封爵问题”,《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潘洪钢、郭福亮,“清初福州、广州八旗驻防的哗变事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黄治国,“清代开封八旗驻防初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冷纪平、郭晓婷,“清代子弟书的诞生同八旗子弟生活方式的关系”,《满族研究》,2009年,04期。
贾艳丽,“清末旗人军事改革与八旗生计”,《满族研究》,2009年,03期。
张静,“清绥远城八旗驻防体系探微”,《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年,03期。
刘金德,“三十年来八旗汉军研究综述”,《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裘真,“骁勇善战几人还——频繁征调的龙江八旗”,《学理论》,2009年,03期。
赵志忠,““八旗子弟”解读”,《满族研究》,2008年,02期。
海燕,“《八旗十论》——八旗研究之作”,《满族研究》,2008年,04期。
轩宗武,“《红楼梦》中披露出来的腐朽“八旗遗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张佳生、王明霞,“八旗制度对满族的文化整合”,《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2期。
耿敬、周曦,“八旗制度与满族共同体认同的建构”,《满族研究》,2008年,01期。
谭黎明、杨永旭,“从八旗家谱看满族的民族构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谭玉秀、崔婷婷,“从八旗谱牒看满族萨满教与祭祀的关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王镜轮,“建八旗立清朝”,《现代交际》,2008年,07期。
雷炳炎,“康熙时期八旗武官的选任及其特点”,《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李昌运、雷炳炎,“康熙时期八旗武官的选用途径及其特点”,《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雷炳炎,“康熙时期八旗武官选任探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05期。
赵阳、刘奇,“浅谈清朝军事战争中的八旗组织”,《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张力均,“浅析清代八旗蒙古汉文著作家的民本思想及其实践”,《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张杰,“清初锡伯人编入八旗考论——清代新满州研究之三”,《东北史地》,2008年,05期。
谢景芳,“清代八旗汉军的瓦解及其社会影响——兼论清代满汉融合过程的复杂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张殿典,“清代的“八旗”与汉语的“旗”及“族””,《满语研究》,2008年,01期。
顾松洁,“清代珲春八旗驻防初探”,《历史档案》,2008年,03期。
关溪莹、翟麦玲,“清代满族八旗兵驻防广州缘由探析”,《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3期。
李德新,“清末新政时期八旗军制改革述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定宜庄,“辛亥革命后的八旗驻防城:山东青州满城个案考察1911—2003”,《满族研究》,2008年,04期。
裘真,“云南远配嫩江梢——八旗制度与哈尔滨区域的汉军八旗”,《学理论》,2008年,17期。
“《八旗艺文编目》正式出版”,《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2期。
刘爱君,“《钦定八旗通志》述略”,《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5期。
苏亮,“阿敏、莽古尔泰事件与皇太极改造八旗”,《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韩狄,“八旗满洲“国初”东海女真佐领补正”,《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张锋,“八旗子弟的书画缘 清代关东名家书画展”,《收藏家》,2007年,04期。
任玉雪,“从八旗驻防到地方行政制度——以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嬗变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03期。
熊冰、肖雷,“从府兵制与八旗制的比较看我国古代武术的发展”,《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12期。
何建强,“动态的八旗制度与满洲民族共同体”,《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张佳生,“论八旗入关前民族人口的迁徙集结及其作用”,《满族研究》,2007年,03期。
衣长春,“论杭世骏策文案——兼论乾隆帝扩大八旗仕途政策”,《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8期。
唐云、松国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旗冰嬉的历史考证”,《满语研究》,2007年,01期。
孙喜林、何洪涛、刘炳友、张春娣、张庆红,“梅里斯八旗村土地利用线性规划模型的生态优化研究”,《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01期。
赵征,“浅谈大清国的八旗体制”,《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麻秀荣、那晓波,“清初八旗索伦编旗设佐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4期。
张力均,“清代八旗蒙古汉文著作家吏治思想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1期。
杜家骥、秦贤宝,“清代八旗学校中的外语教育”,《满族研究》,2007年,01期。
雷炳炎,“清代八旗异姓世爵世职教育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3期。
雷炳炎,“清代八旗异姓世爵世职群体教育述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潘洪钢,“清代驻防八旗与汉族通婚情况蠡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汪虹,“寻访八旗健锐营遗迹”,《紫禁城》,2007年,09期。
李典蓉,“由氏族到八旗——满族民族认同中的矛盾现象”,《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6期。
欧亚非,““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八旗子弟”现象说起”,《前线》,2006年,06期。
赵志强,“八旗满汉称谓解读”,《满语研究》,2006年,01期。
张其卓,“丹东八旗家谱中“随龙安家”的记载”,《满族研究》,2006年,04期。
赵文铎,“建国以来清代八旗土地制度研究综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赵艳玲,“康熙前期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八旗子弟的影响”,《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郭春芳,“康雍乾三朝八旗官兵赏恤制度”,《满族研究》,2006年,03期。
孙卫国,“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读欧立德教授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00期。
“清朝时期的蒙古八旗”,《西部资源》,2006年,02期。
谢春河,“清初瑷珲驻防八旗研究”,《满语研究》,2006年,01期。
谢慧君,“清初八旗军左右两翼王史事考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陈先蕾、陈力,“清代八旗科举进士科中试额数考”,《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张力均,“清代八旗蒙古汉化初探”,《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雷炳炎,“清代八旗世爵世职群体的入仕考察”,《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安沛君,“清代八旗制度对北京店铺形态的影响”,《古建园林技术》,2006年,01期。
潘洪钢,“清代驻防八旗与当地文化习俗的互相影响——兼谈驻防旗人的族群认同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潘洪钢,“清代驻防八旗与科举考试”,《江汉论坛》,2006年,06期。
徐建平,“清末直隶八旗改制研究”,《满族研究》,2006年,02期。
乌兰其木格,“试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的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孙静,“试论八旗汉军与满洲的差异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林希,“试论清代福州八旗驻防及其历史作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王月,“误说“八旗””,《咬文嚼字》,2006年,03期。
潘洪钢,“由客居到土著——清代驻防八旗的民族关系问题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1期。
乌兰其木格,“《钦定八旗通志》点校本勘误”,《清史研究》,2005年,01期。
苏钦,“关于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赵德贵,“两部《八旗通志》比较研究”,《满族研究》,2005年,03期。
马玉良、张浩,“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八旗兵的抗敌斗争”,《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3期。
赵维和,“满洲八旗《叶赫那拉氏族谱》研究”,《满族研究》,2005年,02期。
孙静,“欧立德著《满洲之道:八旗与晚期中华帝国的族群认同》”,《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孙静,“乾隆朝八旗汉军身份变化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清代八旗官兵红白事赏赐银两史料”,《历史档案》,2005年,01期。
潘洪钢,“清代驻防八旗的民族关系问题研究——从荆州旗、民的几次斗殴事件入手的探讨”,《江汉论坛》,2005年,02期。
特克寒,“热河驻防八旗史略”,《满族研究》,2005年,01期。
李自然,“试谈宁夏八旗驻防的特点”,《满族研究》,2005年,04期。
张佳生,“重读甲申——写在八旗入关360周年之际上”,《满族研究》,2005年,01期。
张佳生,“重读甲申——写在八旗入关360周年之际下”,《满族研究》,2005年,02期。
刘庆、魏鸿,“八旗军由盛转衰的历史教训”,《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任玉雪,“八旗牛录起源时间问题再探”,《满族研究》,2004年,01期。
严迪昌,“八旗诗史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黄一农,“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吴雪娟,“康熙年间黑龙江驻防八旗的创建”,《满语研究》,2004年,02期。
王清原,“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清代八旗诗文集目录”,《满族研究》,2004年,02期。
张佳生,“论八旗意识及产生条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6期。
刘鸿亮,“明清之际红夷大炮在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决战中的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徐凯,“尼堪姓氏与八旗满洲旗分佐领”,《中国史研究》,2004年,01期。
佟克力,“清代伊犁驻防八旗始末”,《西域研究》,2004年,03期。
李圣华,“严迪昌教授清代八旗诗词史研究述评”,《满族研究》,2004年,03期。
张玉兴,“《实录》不实的又一例证——对《关于清代八旗等某些表述问题的辨证》一文的补证”,《满族研究》,2003年,04期。
张迪,“八旗子弟书的内容与成就”,《满族研究》,2003年,01期。
张玉兴,“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八旗制度兴衰的一个历史见证”,《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李治亭,“古籍整理的新开拓——简评校点本《钦定八旗通志》”,《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3期。
“满族八旗”,《档案时空》,2003年,04期。
阎崇年,“评校点本《八旗通志》”,《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阎崇年,“评校点本《钦定八旗通志》”,《满语研究》,2003年,01期。
杨永琴,“浅谈清代八旗”,《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4期。
麻秀荣、那晓波,“清代八旗索伦的骑射教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2期。
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营的问题”,《中国史研究》,2003年,04期。
铁达,“清绥远城驻防八旗史实纵览”,《内蒙古文物考古》,2003年,02期。
唐戈,“鄂伦春族的“部落”组织——兼谈满族八旗制度对鄂伦春族社会的影响”,《满语研究》,2002年,02期。
张玉兴,“关于清代八旗等某些表述问题的辨正”,《中国史研究》,2002年,02期。
刘小萌,“近年来日本的八旗问题研究综述”,《满族研究》,2002年,01期。
徐宏,“论清代八旗科举世家——嵩申家族”,《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定宜庄,“美国学者近年来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的研究简述”,《满族研究》,2002年,01期。
张杰,“清代八旗满蒙科举世家述论”,《满族研究》,2002年,01期。
丁厚泰、唐艳华,“试论清朝八旗军衰落的经济原因”,《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何文平,“晚清军事改革中的广州驻防八旗”,《历史档案》,2002年,03期。
鲁民,“忧“新八旗子弟””,《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29期。
崔蕴华,“子弟书中的“八旗子弟”形象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张炳旭,“简论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军事力量的形成及发展壮大”,《满族研究》,2001年,01期。
李凤琪,“抗击侵略者英勇悲壮的一幕──青州八旗兵赴镇江作战考略”,《满族研究》,2001年,03期。
李培礽、王海燕,“论清初八旗军队迅速衰落的原因”,《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白新良,“论清代八旗教育在乾隆时期的转变”,《南开学报》,2001年,04期。
云和义,“清朝察哈尔游牧八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原因的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年,05期。
李喜林,“清初八旗及旗王”,《兰台世界》,2001年,12期。
王景译,“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何荣伟、赵丽艳,“清代双城堡八旗的设置”,《兰台世界》,2001年,02期。
刘小萌、王禹浪,“山东青州北城满族村的考察报告——关于青州八旗驻防城的今昔”,《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4期。
毅夫,“是满洲八旗还是外藩蒙古”,《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关孝廉, “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一”,《历史档案》,2000年,04期。
关孝廉,“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二”,《历史档案》,2001年,01期。
关孝廉,“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三”,《历史档案》,2001年,02期。
关孝廉,“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四”,《历史档案》,2001年,03期。
关孝廉,“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五”,《历史档案》,2001年,04期。
赵德贵,“《钦定八旗通志》校点本出版”,《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2期。
燊甫,“《盛京八旗方位之谜》简介”,《历史档案》,2000年,01期。
徐凯,“八旗满洲旗分佐领内高丽姓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5期。
王景泽,“八旗与清初的军事胜利”,《北方文物》,2000年,01期。
陈爽,“岔曲与清代八旗文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王景泽,“清初八旗兵的战斗精神”,《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5期。
杜家骥,“清初汉军八旗都统考”,《历史档案》,2000年,04期。
韩光辉,“清代圆明园八旗驻防的设立及其户口演变与户口特征”,《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李自然,“试论乾隆朝东北禁边与八旗生计之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白新良,“顺康雍时期八旗教育述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蒙林,“绥远城八旗蒙古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6期。
佟佳江,“八旗蒙古在清朝的历史地位”,《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3期。
金陵生,“八旗诗人喜取亭字为字号”,《文学遗产》,1999年,05期。
李云霞,“从改旗和抬旗看八旗中民族成分的变化”,《满族研究》,1999年,03期。
冯云英,“清代八旗都统制简论”,《满族研究》,1999年,04期。
柳泽明、陶玉坤,“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民族的再编”,《蒙古学信息》,1999年,02期。
张建辉,“关于康熙对生息银两制的初步推广及其在八旗军队中的运用”,《清史研究》,1998年,03期。
王成云,“论《八旗艺文编目》的价值”,《满族研究》,1998年,04期。
佐海峰,“论八旗民族联军的特点”,《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鲁渝生,“论八旗中满洲、蒙古、汉军的关系”,《满族研究》,1998年,02期。
佟佳江,“清朝统治蒙古的体制——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内属蒙古”,《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杜家骥,“清入关前的议政处所及八旗亭”,《北方文物》,1998年,04期。
赵书,“健锐营八旗述往”,《满族研究》,1997年,02期。
刁书仁、车今顺,“略论清代东北八旗牧厂地的开放”,《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4期。
腾绍箴,“论宁夏八旗驻防解体与民族文化融合”,《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滕绍箴,“论清代宁夏八旗驻防及其历史贡献”,《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韩大梅,“清代八旗子弟的家庭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刘潞,“清代皇后册立与八旗大姓氏族”,《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01期。
赵琦,“试论后金时期蒙古八旗的形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杜家骥,“天命后期八旗旗主考析”,《史学集刊》,1997年,02期。
奕纬,“《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评介”,《历史档案》,1996年,03期。
张璋,“八旗有才女 西林一枝花──记清代满族女文学家顾太清”,《文学遗产》,1996年,03期。
赵殿坤,“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北方文物》,1996年,02期。
张佳生,“论八旗文学之分期”,《满族研究》,1996年,02期。
韩大梅,“清代八旗子弟的学校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张虹,“清末奉天八旗女工传习所兴办始末及其评价”,《满族研究》,1996年,02期。
张杰,“清前期满洲八旗对东北开发的历史贡献”,《满族研究》,1996年,03期。
杜家骥,“顺治朝八旗统领关系变化考察”,《南开学报》,1996年,05期。
叶世雄,“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广州市八旗二马路小学构建“愉快教育模式”的启示”,《教育导刊》,1996年,12期。
严爱景,“有关八旗生计措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赵毅、王景泽,““革命排满”与八旗社会”,《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1期。
张佳生,“八旗入关对满族作家文学发展的影响”,《民族文学研究》,1995年,02期。
姚念慈,“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张永江,“论清代八旗蒙古子弟的普通学校教育”,《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麻秀荣、麻晓燕、那晓波,“清代八旗索伦的旗学教育”,《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03期。
王火,“清代八旗中的高丽人——兼谈高丽人姓名的民俗特征”,《民间文学论坛》,1995年,03期。
王火,“清代八旗中高丽人名字的语言和民俗特征”,《满族研究》,1995年,02期。
王景泽,“清末黑龙江八旗之变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01期。
王景泽,“试论八旗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地位”,《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02期。
刁书仁,“试论清末东北八旗体制的变化”,《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蒙林,“绥远城驻防八旗源流考”,《满族研究》,1995年,02期。
申自强,“透过历史折光的审美启悟——评乔英豪的长篇历史小说《八旗丽人》”,《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陈一容,“奕譞与晚清八旗陆军近代化尝试述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求实,“《八旗子弟》反应强烈”,《民族团结》,1994年,06期。
吕小鲜,“道光初筹议八旗生计史料”,《历史档案》,1994年,02期。
范丽,“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满族研究》,1994年,01期。
佟佳江,“清代八旗制度消亡时间新议”,《民族研究》,1994年,05期。
张杰,“清前期吉林黑龙江的八旗官学”,《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2期。
赵明,“入关前八旗兵丁的经济负担”,《历史教学》,1994年,11期。
蒙林,“绥远城八旗源流考述”,《前沿》,1994年,01期。
蒙林,“绥远城驻防八旗考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4年,05期。
赵书,“圆明园八旗营房述略”,《满族研究》,1994年,04期。
徐凯,“中韩文化交流的新成果─—评任桂淳《清朝八旗驻防兴衰史》”,《清史研究》,1994年,01期。
唐群,“八旗蒙古科举小史”,《中国民族》,1993年,12期。
陈佳华,“八旗制度概述”,《北方文物》,1993年,02期。
曹丽娟,“汉军八旗祭祀歌舞辨析——兼论满、汉民族间文化的融合”,《满族研究》,1993年,01期。
宋国强、冯守忱,“牛录八旗创制之管见”,《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王天平,“清代八旗制度”,《辽宁档案》,1993年,05期。
刁书仁,“试论东北八旗兵丁在生产中的地位”,《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5期。
董振、金丕刚,“小八旗村养鸡致富的作法”,《中国畜牧杂志》,1993年,03期。
肖来荃、徐方平,“辛亥革命与荆州驻防八旗”,《江汉论坛》,1993年,12期。
程大力,“由《红楼梦》看清朝八旗贵族的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文史》,1993年,04期。
孟昭信,“八旗初创期旗制考略”,《史学集刊》,1992年,04期。
金克木,“八旗女儿心”,《读书》,1992年,11期。
陆玉华,“八旗驻防促进了汉满文化交流”,《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田志和,“论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兴衰”,《满族研究》,1992年,02期。
王革生,“清代东北八旗庄园“庄头””,《清史研究》,1992年,03期。
刁书仁,“清代延珲地区驻防八旗略论”,《东疆学刊》,1992年,04期。
潘洪钢,“辛亥革命与荆州驻防八旗”,《满族研究》,1992年,02期。
王彬,“八旗的基层组织——牛录”,《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谢景芳,“八旗汉军的名称及含义沿革考释”,《北方文物》,1991年,03期。
陈锋,“八旗饷制与八旗的盛衰”,《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赵秉忠、白新良,“关于乾隆时期八旗政策的考察”,《史学月刊》,1991年,02期。
张佳生,“论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及形成原因”,《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孟昭信,“满汉两族文化交融的真实写照——读《清代八旗子弟》”,《史学集刊》,1991年,02期。
王贵文,“浅析八旗抚恤制度”,《满族研究》,1991年,03期。
杜家骥,“清代八旗制度中的“抬旗””,《史学集刊》,1991年,04期。
定宜庄,“清代北部边疆八旗驻防概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02期。
丁进军,“清末部分八旗副都统履历上”,《历史档案》,1991年,01期。
丁进军,“清末部分八旗副都统履历下”,《历史档案》,1991年,02期。
王景泽,“西方的冲击与八旗军的改造”,《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02期。
潘洪钢,“辛亥革命与驻防八旗”,《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傅朗云,“一部介绍东北亚诸族族史的谱书——读《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1期。
史继忠,““八旗”封建领主制剖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赵德贵,“《四库全书》著录《八旗通志》考疑”,《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03期。
张永江,“八旗蒙古与清代的武科及翻译科考试”,《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年,01期。
刁书仁,“略论八旗土地制度形成的条件”,《北方文物》,1990年,02期。
韦庆远,“论“八旗生计””,《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5期。
韦庆远,“论“八旗生计”续”,《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6期。
傅朗云,“乾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03期。
张永江,“清代八旗蒙古官学”,《民族研究》,1990年,06期。
王锺翰,“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上”,《民族研究》,1990年,03期。
王钟翰,“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下〕”,《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王景泽,“神机营──晚清八旗军事近代化的尝试”,《求是学刊》,1990年,03期。
细谷良夫、陈佳华、刘世哲,“《八旗通志·旗分志》的编纂及其背景——雍正朝佐领改革之一”,《民族译丛》,1989年,02期。
姜书阁,“《养吉斋丛录》所述八旗制度之误”,《满族研究》,1989年,01期。
傅克东,“八旗满洲的祭神礼俗”,《满族研究》,1989年,03期。
张永江,“八旗蒙古科举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9年,04期。
潘景隆,“吉林八旗军的兴衰”,《历史档案》,1989年,03期。
叶志如,“嘉庆年间整顿八旗官学史料”,《历史档案》,1989年,03期。
郞秀華,“清代八旗甲冑”,《紫禁城》,1989年,02期。
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杨晓、曲铁华,“清代的八旗官学”,《民族教育研究》,1989年,01期。
丁进军,“清末部分八旗都统履历”,《历史档案》,1989年,04期。
吴兴尧,“试论八旗制度的盛衰与旗地的兴废”,《学习与探索》,1989年,03期。
张佳生,“袁枚与八旗诗人——兼谈满汉诗歌的关系”,《满族研究》,1989年,04期。
孙丽萍,“八旗兵同太平军作战述略”,《晋阳学刊》,1988年,01期。
宋国强、姜相顺,“八旗旗色变化考”,《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5期。
张佳生,“八旗诗论五评”,《满族研究》,1988年,01期。
乌廷玉,“八旗土地制度的形成和奉天省旗地的发展”,《北方文物》,1988年,02期。
陈生玺,“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建立的过程”,《史学月刊》,1988年,06期。
“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历史档案》,1988年,04期。
王贵文,“清代八旗官员的荫子制度”,《满族研究》,1988年,03期。
布尼阿林,“热河八旗驻防简述”,《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谢景芳,“八旗汉军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3期。
刘小萌,“八旗户籍中的旗下人诸名称考释”,《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3期。
张佳生,“八旗文论五评”,《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6期。
马协弟,“八旗制度下的满族”,《满族研究》,1987年,02期。
刘小萌,“关于清代八旗中“开户人”的身分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2期。
马力,“满洲八旗中的各民族”,《满族研究》,1987年,03期。
杜家骥,“清代八旗领属问题考察”,《民族研究》,1987年,05期。
韩光辉,“清代北京八旗人口的演变”,《人口与经济》,1987年,02期。
赵书,“清代对八旗营房中旗人的束缚”,《满族研究》,1987年,04期。
王希隆,“清代新疆的驻防八旗与“旗屯””,《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贺海,“清季北京鼓曲与八旗子弟”,《紫禁城》,1987年,03期。
张国昌,“威远攻坚资火器——八旗枪炮漫话”,《满族研究》,1987年,02期。
吴克尧,“锡伯族编入满洲八旗简述”,《黑龙江民族丛刊》,1987年,02期。
赵德贵,““八旗通志”点校琐谈”,《中国民族》,1986年,05期。
孟宪刚,“八旗旗主考实”,《满族研究》,1986年,02期。
傅克东,“八旗水师事略”,《满族研究》,1986年,01期。
郑昌淦,“简评《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04期。
李尚英,“论“八旗生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06期。
马协弟,“浅论清代驻防八旗”,《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3期。
谢景芳,“清初八旗汉军的地位和作用──兼论清初政权性质”,《求是学刊》,1986年,03期。
郭成康,“清初蒙古八旗考释”,《民族研究》,1986年,03期。
李瑛,“清末奉天省的八旗农业讲习所和满蒙文讲习所”,《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尚志儒、赵丛苍,“陕西凤翔八旗屯西沟道秦墓发掘简报”,《文博》,1986年,03期。
姜相顺,“试解满洲八旗创制之谜——甲喇、固山考释”,《满族研究》,1986年,01期。
陈佳华,“八旗兵饷试析”,《民族研究》,1985年,05期。
徐恒晋,“八旗都统在清朝政治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满族研究》,1985年,02期。
张书才,“八旗满洲”,《文献》,1985年,04期。
李乔,“八旗生计问题述略”,《历史档案》,1985年,01期。
赵德贵,“从点校《八旗通志》谈到古籍整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年,01期。
马协弟,“驻防八旗浅探”,《满族研究》,1985年,02期。
李鸿彬、郭成康,“八旗建立年代考异”,《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1期。
陈佳华,“八旗制度研究述略”,《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5期。
陈佳华,“八旗制度研究述略续”,《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6期。
吴元丰、赵志强,“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旗编入满洲八旗始末”,《民族研究》,1984年,05期。
傅克东,“八旗户籍制度初探”,《民族研究》,1983年,06期。
吕光天,“清代布特哈打牲鄂温克人的八旗结构”,《民族研究》,1983年,03期。
陈一石,“清代成都驻防八旗再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郑玉英,“试论清初八旗蒙古问题”,《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安双成,“顺康雍三朝八旗丁额浅析”,《历史档案》,1983年,02期。
虹娓,“我校进行《八旗通志》的校点工作”,《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03期。
郭太风,“八旗绿营俸饷制度初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杨学琛,“从《红楼梦》看清代的八旗王公贵族”,《红楼梦学刊》,1982年,04期。
李鸿彬、郭成康,“清入关前八旗主旗贝勒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1期。
郑川水,“辛亥革命与八旗制度的崩溃——略论辛亥革命对满族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李鸿彬、郭成康,“也谈八旗旗纛”,《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01期。
陈佳华、傅克东,“八旗汉军考略”,《民族研究》,1981年,05期。
陈佳华、傅克东,“八旗建立前满洲牛录和人口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孟昭信,“从档案资料看清代八旗奴仆”,《历史档案》,1981年,02期。
白新良,“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左右翼小考”,《历史档案》,1981年,04期。
陈一石,“清代成都满蒙族驻防八旗概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秦国经,“清代的八旗制度”,《历史教学》,1981年,04期。
周远廉,“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6期。
冯天瑜、周积明,“八旗的盛衰”,《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傅克东、陈佳华,“八旗制度中的满蒙汉关系”,《民族研究》,1980年,06期。
杨余练,“简论清代康熙时期的“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王革生,“清代八旗的旗帜”,《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6期。
边继皋,““牛录”——“八旗””,《历史教学》,1965年,08期。
郑天挺,“清代的八旗兵和綠營兵”,《历史教学》,1955年,01期。
论文:
张旭:《雍正朝广东驻防八旗兵丁打抢平籴厂事件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专门史,肖瑞玲,2009年。
佟红梅:《清代八旗蒙古武举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教育学原理,王风雷,2009年。
暴景升著:《清代东北地区的八旗统制与州县设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历史学,2008年。
刘薇著:《论清代驻防八旗教育与科举考试》,辽宁大学,硕士,中国古代史,张杰指导,2008年。
范传南:《乾隆朝八旗汉军出旗述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中国古代史,谢景芳,2008年。
程平生:《清代京师八旗官学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中国古代史,萧正洪,2008年。
刘文波:《从署理制度看清代皇权对驻防八旗的控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专门史,肖瑞玲,2007年。
顾松洁:《清代珲春八旗驻防初探》,中央民族大学,硕士,专门史,赵令志,2007年。
刘荆:《太平天国运动对八旗的冲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中国古代史,王景泽,2006年。
李德新:《清末新政与八旗社会》,东北师范大学,硕士,中国古代史,王景泽,2006年。
戴克良:《清前期盛京八旗王公贵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专门史,刘厚生,2004年。
沈一民著:《清初八旗文人群体研究》,南开大学,硕士,中国古代史,清史,2003年。
王景泽著:《清朝开国时期八旗作用研究》,东北师师范大学,博士,中国古代史,李洵赵毅教授指导,1997年。
姚念慈著:《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博士,中国民族史,王钟翰教授指导,1991年。
图书:
赵书、常利、民崔墨卿主编:《八旗子弟传闻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
胡长青著:《八旗汗王·努尔哈赤》,新星出版社,2008年。
张佳生著:《八旗十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杜家骥著:《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刘小萌著:《清代八旗子弟》,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张力均著:《清代八旗蒙古汉文著作家政治思想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
唐远德主编:《八旗满州他塔喇氏宗谱:《唐氏宗谱》第三次编修》,2006年。
恩华篡辑、点校、关纪新整理:《八旗艺文编目》,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
雷炳炎著:《清代八旗世爵世职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雷炳炎著:《清代八旗世爵世职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钦定八旗则例乾隆朝》,蝠池书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清张大昌辑:《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3年。
定宜庄著:《清代八旗驻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
清弘昼等编:《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海出版社,2002年。
赵德贵等编:《八旗通志初集人物传索引.第十二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支运亭主编:《八旗制度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八册,封爵表世职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二册,兵制志职官志氏族志土田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九册,世职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六册,忠义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七册,遁吏传孝义传列女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三册,典礼志学校志选举志营建志艺文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十册,八旗大臣年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十一册,八旗大臣年表八旗大臣题名》,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四册,宗室王公传大臣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五册,大臣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一册,天章勅谕旗分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赵德贵等编:《钦定八旗通志人物志索引.第十二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1年。
清呂熾等纂:《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天津圖書館,2001年。
清鄂尔泰、涂天祖等纂修:《八旗通志初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1年。
清佚名辑:《清内府八旗列传档案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
赵令志著:《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九册,上谕八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凤民著:《盛京八旗方位之谜》,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希元总纂:《荆州驻防八旗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长善主纂:《驻粤八旗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刘小萌著:《八旗子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姚念慈著:《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
韩任桂淳著:《清朝八旗驻防兴衰史》,三联书店,1993年。
清托津等奉敕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八旗都统》,文海出版社,1992年。
滕绍箴著:《清代八旗贤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龚泽华著:《八旗子弟》,海燕出版社,1991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大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连文史资料.第八辑,八旗源流》,[编者],1991年。
清张大昌辑:《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南京图书馆,1990年。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部整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沈书社,1989年。
马清福著:《八旗诗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
滕绍箴著:《清代八旗子弟》,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年。
马甫生等标校:《八旗文经》,辽沈书社,1988年。
阙名撰:《查办八旗事务表》,文海出版社,1987年。
英林编纂、殷登额制图:《清乾隆年间锡伯营八旗和伊犁城池分布图》,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名委员会,1987年。
《八旗列传档案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年。
清鄂尔泰修:《八旗通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杨学琛、周运廉著:《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汪兆镛纂:《岭南画征略》,明文书局,1985年。
清施淑仪撰:《清代闺诗人征略》,明文书局,1985年。
清乾隆五十一年敕撰:《钦定八旗通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编续编,户政赋役、屯垦、八旗生计、农政》,文海出版社,1972年。
张大昌著:《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文海出版社,1971年。
清铁保等纂修:《钦定八旗通志》,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
恩華輯:《八旗藝文編目》,恩華,1941年。
恩華輯:《八旗藝文編目》,不详,1941年。
愛仁纂修:《重修京口八旗志》,不详,1927年。
愛仁輯:《重修京口八旗志藝文志》,不详,1927年。
李放纂錄清:《八旗畫錄》,義州李放湘硯齋,1918年。
震鈞編:《八旂人著述存目》,掃葉山房,1917年。
震鈞撰:《八旗詩媛小傳》,掃葉山房,1917年。
《奉直八旗旅魯同齒錄》,鴻文印書館,1917年。
《八旗佐領下戶口冊(1912-1949)》,不详,1912年。
《雜抄八旗女子詩三種(1912-1949)》,不详,1912年。
清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編:《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現行章程》,不详,1911年。
清王夢熊編:《八旗奉直宦豫同鄉錄》,XXX,1909年。
《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丙午年圖畫範本》,不详,1906年。
清盛昱編:《八旗文經》,不详,1902年。
清盛昱編:《八旗文經:五十六卷》,不详,1902年。
清盛昱輯:《八旗文經》,盛氏,1901年。
清希元等修、清恩澤等纂:《荊州駐防八旗志》,荊州軍署,1883年。
清德馨編:《八旗奉直會館章程》,不详,1881年。
《楚省八旗奉直同官錄》,1879年。
《八旗拔貢同年錄(1875-1908)》,XXX,1875年。
《廣西桂林省八旗奉直會館記(1875-1908)》,不详,1875年。
清張大昌輯:《杭州八旗駐防營志略(1875-1908)》,浙江書局,1875年。
清鐘瑞等修、清春元纂:《京口八旗志1875-1908》,不详,1875年。
《八旗奉直同鄉齒錄》,清同治,1872年。
清慶保纂:《廣州駐防事宜(1851-1911)》,不详,1851年。
金梁撰:《擬設京外八旗生計會演說(1851-1949)》,不详,1851年。
清壽富撰:《與八旗諸君子陳說時局大勢啟(1851-1911)》,不详,1851年。
不详:《雜抄八旗人文(1851-1949)》,抄本,1851年。
清穆克德起輯:《國朝八旗封爵考》,XXX,1849年。
清明亮等修、清納蘇泰等纂:《欽定中樞政考》,不详,1825年。
清額騰額纂修:《葉赫那蘭氏八旗族譜》,不详,1823年。
清鄂爾泰等纂、清成額輯:《八旗滿洲氏族通譜(1821-1850)》,不详,1821年。
清伯麟等修、慶源等纂:《欽定兵部處分則例(1821-1850)》,不详,1821年。
撰佚名:《八旗箴》,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1808年。
清尹繼善等修、清觀光等纂:《欽定八旗則例》,武英殿,1774年。
清弘晝、清馬齊監修、清鄂爾泰等總裁、清塗天相等纂:《八旗通志初集》,武英殿,1739年。
清鄂尔泰、涂天相等纂修:《八旗通志初集(1736-1795)》,武英殿,1736年。
《八旗则例(1736-1795)》,不详,1736年。
清阿桂等纂:《欽定八旗氏族通譜輯要(1736-1795)》,武英殿,1736年。
清福隆安等修、清百慶等纂:《欽定八旗則例(1736-1795)》,武英殿,1736年。
清允祿等編:《清雍正上諭八旗》,內府,1731年。
《八旂掌故(1644-1911)》,不详,1644年。
《八旗俸米指掌1644-1911》,不详,1644年。
《八旗俸銀(1644-1911)》,不详,1644年。
清鄂爾泰等纂、清費莫氏輯:《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費莫氏](1644-1911)》,XXX,1644年。
《八旗詩集序集成(1644-1911)》,XXX,1644年。
《八旗歎十聲(1644-1911)》,XXX,1644年。
《八旗憲政會章程(1644-1911)》,不详,1644年。
清阿桂、清和珅編:《欽定八旗滿蒙氏族通譜(1644-1911)》,不详,1644年。
清佚名編:《欽定八旗通志藝文志(1644-1911)》,不详,1644年。
清允禮等撰:《上諭八旗(1644-1911)》,不详,1644年。
《真八旗樂(1644-1911)》,不详,1644年。
清佚名編:《八旗俸米指掌》,不详,
清佚名編:《八旗爵秩俸祿考》,
《八旗滿洲都統副都統年表(1644-1911)》,XXX,
清法式善撰:《八旗詩話(1644-1911)》,XXX,
《八旗營房查收清冊》,不详,
《八旗总图(清光绪年间)》,XXX,
清張大昌輯:《杭州八旗駐防營志略撰述志》,不详,
《荊州駐防八旗志藝文志》,不详,
会议论文:
郗鹏:《清代八旗官学教学活动及管理述评》,编辑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09年。
齐红深:《清代的八旗科举》,编辑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09年。
魏远征:《晚清八旗女词人——顾太清》,山东近代文学学会,“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2004年。
魏远征:《晚清八旗女词人——顾太清》,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山东青岛,2004年。
赵艳敏:《浅析八旗官学的教学》,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建都8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03年。
支运亭:《在国际八旗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杜家骥:《清初八旗的排列次序及相关问题考察》,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周远廉:《八旗制度和“八旗生计”》,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兰书臣:《八旗兵制的动员之制——从《告天讨明“七大恨”》到《平定三藩告示》的历史演进》,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阎崇年、郗志群:《京师八旗都统衙门建置沿革及遗址考察》,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王艳春:《八旗满洲萨满祭祀所用神幔探微——从沈阳故宫清宁宫所悬神幔谈起》,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徐凯、常越男:《蒙古氏族与八旗满洲旗分佐领》,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赵德贵:《清前期蒙古旗分佐领研究——从《钦定八旗通志》说起》,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达力扎布:《清代八旗察哈尔考》,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徐丹俍、张爱群:《北京国际八旗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柯娇燕、常书红:《八旗汉军的起源与内涵新见》,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吴玉清、王绪芬:《八旗制度研究论著索引》,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张玉兴:《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八旗制度兴衰的一个历史见证》,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陈捷先:《论《八旗通志》》,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阎崇年:《国际八旗学术研讨会开幕辞》,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朱明德:《在国际八旗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陈丽华:《在国际八旗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2002年。
杜家骥:《清入关后的八旗奴仆提要》,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1999年。
赵德贵:《两部《八旗通志》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1999年。
黄巧巧:《李放与《八旗画录》》,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1999年。
赵琦:《明末清初的哈喇慎与蒙古八旗》,1997年。
刘德鸿:《乾隆时满族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八旗生计”》,1996年。
细谷良夫:《清朝八旗制度的“gūsa”和“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国际满学研讨会”,中国北京,1992年。
李燕光:《清代的八旗汉军》,1992年。
任桂淳、韩振乾:《清朝八旗驻防财政的考察》,1992年。
安双成:《顺治朝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1992年。
姜纬堂:《论《八旗方位全图》》,1992年。
张永江:《八旗蒙古任官初探》,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