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源在线

故宫珍本丛刊目录


《故宫珍本丛刊》介绍

书籍作者:故宫博物院

图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图书售价:85000.00元

出版时间:2001-06

《故宫珍本丛刊》是由故宫博物院和海南出版社十年联袂努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出的大型古籍图书,将于2000年6月至 2001年3月分四批陆续出版,全书共731册(均为16开,每册约400面),首批158册已于2000年6月30日如期出版。   

故宫所藏文物极其珍贵丰富,但人们通常见到的或知道的只有其中的珍宝、器具、瓷器、饰物、字画等,而故宫所藏的另一类文物—— 古籍图书,虽然同样珍贵丰富,外人却很难见到。此次从故宫所藏汗牛充栋的古籍中根据罕见与实用的标准精选出1100余种珍本图书和 1600余种清代南府与升平署剧本与档案,终使这些古籍珍品“昔日养在深宫,今朝走近民间”。   

本丛刊最大的特点,就像故宫的其他文物一样,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皇家特色,皇家气派。首先从内容上说,丛刊多是皇家特有的图书;其次从形式上说,故宫藏书刻印精美,装帧华贵,为民间少见。本丛刊影印时,正文用70克浅黄胶印书刊纸印刷,16开,每面分上下两栏,印原书四面;封面是软质的,采用故宫藏书所特有的九种龙纹图案,若干册另加硬质锦缎套盒。   

为了方便广大订购者能迅速对全书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对本丛刊的主要内容分十五类做一个最简明介绍。   

一、卷首;

二、唐音统签和全唐诗季振宜写本;

三、清代南府与升平署剧本与档案;

四、清代各衙门办事则例;

五、征战方略;

六、四库撤出书;

七、清代诸帝御制诗文集;

八、稀见方志;

九、河渠山水;

十、古迹等;

十一、中医药珍本;

十二、历书与算书;

十三、宫中术数;

十四、明清等朝诗文集珍本;

十五、少数民族语文图书。

目录故宫珍本丛刊 卷首 

《卷首》目录 

《故宫珍本丛刊》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一 

《故宫珍本丛刊》凡例 。。。。。。。。。。。。。。。。。。。。。。。。。。。。。。二 

杨新序《故宫珍本丛刊》 。。。。。。。。。。。。。。。。。。。。。。。。。。。。。四 

朱家潜序《故宫珍本丛刊》 。。。。。。。。。。。。。。。。。。。。。。。。。。。。六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及其古籍存藏概况 。。。。。。。。。。。。。。。。。。。。。。。。十五 

出版者后记 。。。。。。。。。。。。。。。。。。。。。。。。。。。。。。。。。。。二五 

《故宫珍本丛刊》分册总目录 

经部·易·书·第一至八册 。。。。。。。。。。。。。。。。。。。。。。。。。。。。三一 

经部·诗·礼·春秋·第九至十六册 。。。。。。。。。。。。。。。。。。。。。。。。三二 

经部·孝·五经总义·四书·乐·第十七至三一册 。。。。。。。。。。。。。。。。。。三三 

史部·四库撤出书·第三二至四○册 。。。。。。。。。。。。。。。。。。。。。。。。三四 

史部·编年·纪事本末·别史·第四一至五九册 。。。。。。。。。。。。。。。。。。。三五 

史部·诏令奏议·传记·时令·第六○至六二册 。。。。。。。。。。。。。。。。。。。三六 

史部·地理·河北府州县志·第六三至七六册 。。。。。。。。。。。。。。。。。。。。三七 

史部·地理·山西府州县志·第七七至七八册 。。。。。。。。。。。。。。。。。。。。三九 

史部·地理·陕西府州县志·第七九王八二册 。。。。。。。。。。。。。。。。。。。。三九 

史部·地理·甘肃宁夏府州县志·第八三至八四册 。。。。。。。。。。。。。。。。。。四○ 

史部·地理·山东府州县志·第八五至八六册 。。。。。。。。。。。。。。。。。。。。四一 

史部·地理·江苏府州县志·第八七至九一册 。。。。。。。。。。。。。。。。。。。。四一 

史部·地理·浙江府州县志·第九二至一○○册 。。。。。。。。。。。。。。。。。。。四二 

史部·地理·安徽府州县志·第一○一至一○八册 。。。。。。。。。。。。。。。。。。四二 

史部·地理·江西府州县志·第一○九至一一九册 。。。。。。。。。。。。。。。。。。四三 

史部·地理·福建府州县志·第一二○至一二三册 。。。。。。。。。。。。。。。。。。四四 

史部·地理·台湾府州县志·第一二四至一二五册 。。。。。。。。。。。。。。。。。。四五 

史部·地理·河南府州县志·第一二六至一三○册 。。。。。。。。。。。。。。。。。。四五 

史部·地理·湖北府州县志·第一三一至一四五册 。。。。。。。。。。。。。。。。。。四五 

史部·地理·湖南府州县志·第一四六至一六五册 。。。。。。。。。。。。。。。。。。四七 

史部·地理·广东府州县志·第一六六至一八八册 。。。。。。。。。。。。。。。。。。四九 

史部·地理·海南府州县志·第一八九至一九四册 。。。。。。。。。。。。。。。。。。五二 

史部·地理·广西府州县志·第一九五至二○四册 。。。。。。。。。。。。。。。。。。五三 

史部·地理·四川府州县志·第二○五至二二一册 。。。。。。。。。。。。。。。。。。五四 

史部·地理·贵州府州县志·第二二二至二二五册 。。。。。。。。。。。。。。。。。。五七 

史部·地理·云南府州县志·第二二六至二三二册 。。。。。。。。。。。。。。。。。。五八 

史部·地理·河渠·第二三三至二三九册 。。。。。。。。。。。。。。。。。。。。。。五九 

史部·地理·山水·第二四○至二六九册 。。。。。。。。。。。。。。。。。。。。。。六○ 

史部·地理·古迹·游记·外纪·第二七○至二七四册 。。。。。。。。。。。。。。。。六三 

史部·职官·第二七五至二七七册 。。。。。。。。。。。。。。。。。。。。。。。。。六四 

史部·政书·通制·第二七八王三一一册 。。。。。。。。。。。。。。。。。。。。。。六四 

史部·政书·典礼(仪制)·第三一二至三一六册 。。。。。。。。。。。。。。。。。。六六 

史部·政书·邦计·第三一七至三二三册 。。。。。。。。。。。。。。。。。。。。。。六六 

史部·政书·军政·第三二三至三三○册 。。。。。。。。。。。。。。。。。。。。。。六七 

史部·政书·法令·第三三一至三三八册 。。。。。。。。。。。。。。。。。。。。。。六七 

史部·政书·考工·第三三九至三四○册 。。。。。。。。。。。。。。。。。。。。。。六七 

史部·史评·第三四一册 。。。。。。。。。。。。。。。。。。。。。。。。。。。。。六八 

子部·四库撤出书·第三四二至三四三册 。。。。。。。。。。。。。。。。。。。。。。六八 

子部·儒家·第三四四至三五一册 。。。。。。。。。。。。。。。。。。。。。。。。。六八 

子部·兵家·第三五二至三六○册 。。。。。。。。。。。。。。。。。。。。。。。。。七○ 

子部·法家·农家·第三六一至三六三册 。。。。。。。。。。。。。。。。。。。。。。七○ 

子部·医家·第三六四至三八一册 。。。。。。。。。。。。。。。。。。。。。。。。。七一 

子部·天文算法·第三八二至四○四册 。。。。。。。。。。。。。。。。。。。。。。。七四 

子部·术数·数学·第四○五册 。。。。。。。。。。。。。。。。。。。。。。。。。。七五 

子部·术数·占候.第四○六至四○八册 。。。。。。。。。。。。。。。。。。。。。。七五 

子部·术数·相宅相墓·第四○九至四一四册 。。。。。。。。。。。。。。。。。。。。七六 

子部·术数·占卜·第四一五至四二一册 。。。。。。。。。。。。。。。。。。。。。。七七 

子部·术数·命书相书·第四二二至四二五册 。。。。。。。。。。。。。。。。。。。。七八 

子部·术数·阴阳五行·四二六至四三三册 。。。。。。。。。。。。。。。。。。。。。七八 

子部·艺术·书画·琴谱·篆刻·杂技第四三四至四六九册 。。。。。。。。。。。。。。八○ 

子部·谱录·第四七○至四七三册 。。。。。。。。。。。。。。。。。。。。。。。。。八一 

子部·杂家·第四七四至四八三册 。。。。。。。。。。。。。。。。。。。。。。。。。八二 

子部·类书·第四八四至五一六册 。。。。。。。。。。。。。。。。。。。。。。。。。八三 

子部·释家·第五一七至五二二册 。。。。。。。。。。。。。。。。。。。。。。。。。八五 

子部·道家·第五二三至五二五册 。。。。。。。。。。。。。。。。。。。。。。。。。八六 

集部·别集·明代诗文别集·第五二六至五四一册 。。。。。。。。。。。。。。。。。。八六 

集部·别集·清代御制诗文集·第五四二至五八三册 。。。。。。。。。。。。。。。。。八八 

集部·别集·清代诗文别集·第五八四至五九四册 。。。。。。。。。。。。。。。。。。八九 

集部·总集·元明诗文总集·第五九五至六二○册 。。。。。。。。。。。。。。。。。。九一 

集部·总集·清代诗文总集·第六二一至六五九册 。。。。。。。。。。。。。。。。。。九一 

    清代南府与升平署剧本与档案 

昆弋承应戏·第六六○至六六二册 。。。。。。。。。。。。。。。。。。。。。。。。。九二 

昆腔单出戏·第六六三至六六七册 。。。。。。。。。。。。。。。。。。。。。。。。。九五 

昆弋本戏·第六六八至六七○册 。。。。。。。。。。。。。。。。。。。。。。。。。。九九 

乱弹单出戏·第六七一至六七九册 。。。。。。。。。。。。。。。。。。。。。。。。。一○○ 

乱弹本戏·第六八○至六八四册 。。。。。。。。。。。。。。。。。。。。。。。。。。一○五 

秦腔戏·昆弋戏单角本·昆弋承应戏曲谱 

昆弋单出戏曲谱·第六八五至六八七册 。。。。。。。。。。。。。。。。。。。。。。。一○五 

昆弋本戏曲谱·清曲谱·第六八七至六八九册 。。。。。。。。。。。。。。。。。。。。一○九 

各种题纲·第六九○至六九四册 。。。。。。。。。。。。。。。。。。。。。。。。。。一一○ 

各种串头·第六九五册 。。。。。。。。。。。。。。。。。。。。。。。。。。。。。。一一六 

各种排场·第六九六册 。。。。。。。。。。。。。。。。。。。。。。。。。。。。。。一一六 

岔曲·大鼓·莲花落·秧歌·快书·子弟书·第六九七至六九九册 。。。。。。。。。。。一一七 

石韵书·第七○○至七○三册 。。。。。。。。。。。。。。。。。。。。。。。。。。。一二○ 

鼓词·第七○四至七一八册 。。。。。。。。。。。。。。。。。。。。。。。。。。。。一二一 

少数民族语文图书·第七一九至七三一册 。。。。。。。。。。。。。。。。。。。。。。一二一 

    故宫珍本图书书影等照片目录 

康熙皇帝读书像 。。。。。。。。。。。。。。。。。。。。。。。。。。。。。。。。。一 

康熙皇帝写字像 。。。。。。。。。。。。。。。。。。。。。。。。。。。。。。。。。二 

雍正皇帝读书像 。。。。。。。。。。。。。。。。。。。。。。。。。。。。。。。。。三 

乾隆皇帝像 。。。。。。。。。。。。。。。。。。。。。。。。。。。。。。。。。。。四 

皇朝礼器图式及其中皇帝织金朝衣前式 。。。。。。。。。。。。。。。。。。。。。。。五 

皇朝礼器图式中之皇帝织金朝衣后式 。。。。。。。。。。。。。。。。。。。。。。。。六 

周易本义 。。。。。。。。。。。。。。。。。。。。。。。。。。。。。。。。。。。。七 

御制说经文 。。。。。。。。。。。。。。。。。。。。。。。。。。。。。。。。。。。八 

律吕精义内外篇·律吕正义 。。。。。。。。。。。。。。。。。。。。。。。。。。。。九 

刊谬补缺切韵 。。。。。。。。。。。。。。。。。。。。。。。。。。。。。。。。。。一○ 

钦定清凉山志 。。。。。。。。。。。。。。。。。。。。。。。。。。。。。。。。。。十二 

皇清职贡图 。。。。。。。。。。。。。。。。。。。。。。。。。。。。。。。。。。。十三 

钦定吏部铨选则例·钦定户部鼓铸则例 。。。。。。。。。。。。。。。。。。。。。。。十四 

国朝宫史·国朝宫史续编 。。。。。。。。。。。。。。。。。。。。。。。。。。。。。十五 

钦定四车全书简明目录 。。。。。。。。。。。。。。。。。。。。。。。。。。。。。。十六 

读画录·大明仁孝皇后内训 。。。。。。。。。。。。。。。。。。。。。。。。。。。。十七 

御制资政要览及其蝴蝶装 。。。。。。。。。。。。。。。。。。。。。。。。。。。。。十八 

内政辑要·圣谕广训 。。。。。。。。。。。。。。。。。。。。。。。。。。。。。。。二○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二一 

御制日知苍说及其所钤「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两玺 。。。。。。。。。。。。。。。。二二 

太白阴经·万代流阵单刀谱 。。。。。。。。。。。。。。。。。。。。。。。。。。。。二四 

本车品汇精要·本草品汇精要续集·脉诀四言举要 。。。。。。。。。。。。。。。。。。二五 

增订马经·崇祯历书 。。。。。。。。。。。。。。。。。。。。。。。。。。。。。。。二六 

西洋新法历书·新法历书 。。。。。。。。。。。。。。。。。。。。。。。。。。。。。二七 

钦定天文正义 。。。。。。。。。。。。。。。。。。。。。。。。。。。。。。。。。。二八 

钦定仪象考成赤道星图 。。。。。。。。。。。。。。。。。。。。。。。。。。。。。。二九 

嘉量算经·同文算指通编 。。。。。。。。。。。。。。。。。。。。。。。。。。。。。三十 

几何原本·数表·度数表 。。。。。。。。。。。。。。。。。。。。。。。。。。。。。三一 

鲁班经匠家镜 。。。。。。。。。。。。。。。。。。。。。。。。。。。。。。。。。。三二 

草韵辨体 。。。。。。。。。。。。。。。。。。。。。。。。。。。。。。。。。。。。三四 

石渠宝笈·钦定秘殿珠林石宝笈续编·钦定秘殿珠 

林石渠宝笈三编 。。。。。。。。。。。。。。。。。。。。。。。。。。。。。。。。。三五 

《石渠宝笈》所钤「宁寿宫宝」 。。。。。。。。。。。。。。。。。。。。。。。。。。三七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所钤「御书房宝」 。。。。。。。。。。。。。。。。。。。。。。三八 

《钦定秘殿珠林续编》所钤「重华宫宝」 。。。。。。。。。。。。。。。。。。。。。。三九 

十百斋书画录 。。。。。。。。。。。。。。。。。。。。。。。。。。。。。。。。。。四○ 

闽省风土物产图 。。。。。。。。。。。。。。。。。。。。。。。。。。。。。。。。。四一 

博物典汇 。。。。。。。。。。。。。。。。。。。。。。。。。。。。。。。。。。。。四二 

分类字锦·贡事类异名 。。。。。。。。。。。。。。。。。。。。。。。。。。。。。。四三 

道德宝章·贡金太史集 。。。。。。。。。。。。。。。。。。。。。。。。。。。。。。四四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四五 

乐善堂文钞序之黑漆描金双龙戏珠提匣 。。。。。。。。。。。。。。。。。。。。。。。四六 

清高宗御制文集 。。。。。。。。。。。。。。。。。。。。。。。。。。。。。。。。。四七 

清高宗御制诗集 。。。。。。。。。。。。。。。。。。。。。。。。。。。。。。。。。四八 

唐音统签 。。。。。。。。。。。。。。。。。。。。。。。。。。。。。。。。。。。。四九 

全唐诗季振宜写本·御定全唐诗 。。。。。。。。。。。。。。。。。。。。。。。。。。五○ 

喜朝五位岁发四时·四海升平 。。。。。。。。。。。。。。。。。。。。。。。。。。。五一 

昭代箫韶 。。。。。。。。。。。。。。。。。。。。。。。。。。。。。。。。。。。。五二 

满蒙汉三体字书 。。。。。。。。。。。。。。。。。。。。。。。。。。。。。。。。。五三 

满蒙汉合璧教科书·满蒙文鉴 。。。。。。。。。。。。。。。。。。。。。。。。。。。五四 

钦定西域同文志·西洋药书 。。。。。。。。。。。。。。。。。。。。。。。。。。。。五五 

茄吹番部合奏乐章满洲蒙古汉文合谱 。。。。。。。。。。。。。。。。。。。。。。。。五六 

琴谱 。。。。。。。。。。。。。。。。。。。。。。。。。。。。。。。。。。。。。。五七 

赛红丝·玉支矶·八洞天·华夷译语 。。。。。。。。。。。。。。。。。。。。。。。。五八 

明古今通集库碑·武英殿修书处 。。。。。。。。。。。。。。。。。。。。。。。。。。五九 

昭仁殿「天禄琳琅」·文渊阁外景 。。。。。。。。。。。。。。。。。。。。。。。。。六○ 

三希堂内景·养心殿「宛委别藏」列架原状 。。。。。。。。。。。。。。。。。。。。。六一 

养心殿正殿内景·寿安宫善本书库 。。。。。。。。。。。。。。。。。。。。。。。。。六二 

寿安宫东廪书库长廊·寿安宫善本书库一角 。。。。。。。。。。。。。。。。。。。。。六三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阅览室内景·寿安宫书库新书架 。。。。。。。。。。。。。。。。。。六四 

P1《故宫珍本丛刊》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姓氏笔书为序 

史树青  李学勤  来新厦  徐苹芳  傅璇宗 

傅熹年  冀淑英  锺叔河  戴  逸  顾廷龙 

《故宫珍本丛刊》编辑委员会 

主编:朱家溍副  主编:杨  新  徐启宪 

编委:杨玉良  邵  天  齐秀梅  李国强  朱赛红  邢顺岭  向  斯 

《故宫珍本丛刊》出版委员会 

主任:洪寿祥  副主任:袁大川 

委员:李素国  刘文武  周  平  刘宏钧特约  彭  坚特约  李升召责任编辑兼书籍设计) 

P2《故宫珍本丛刊》凡例 

    一、本丛刊所收均为故宫博物院(北京)现藏,共一千一百余种珍本图书和约一千七百种清代南府与升平署剧本与档案,编印成本丛刊共七三一册;另增编卷首一册,内容为:凡例,本丛刊顾问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和出版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序古口,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及其古籍存藏概况,出版者后记,分册总目录,故宫藏部分珍本图书的书影等。 

    二、本丛刊各种图书的选收完全以罕见与实用为原则,而不以类求书追求各部类图书数量的平衡。 

    三、本丛刊所收各种图书均依《四库全书》划分部、类、属的原则进行分类,在类或属内原则上按其作者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有些类或属本丛刊无书,则任之。此外,本丛刊对三类图书进行了特殊安排:清代南府与升平署剧本与档案置于集部之尾;少数民族语文图书置于整个丛刊最后;《四库全书》撤出书共十种,分别置于史部和子部之首,而未与其它类图书相杂,且冠以「四库撤出书」类名。 

    四、本丛刊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即各府州县志)所收之书均按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分省或自治区编排;辖属现各直辖市之方志则分别置于与其地理上联系最紧密之一省内。 

    五、本丛刊采用电子计算器扫描制片新工艺,可存原貌。原书漫漶或缺失部分,均不补配,也多未加说明,个别情况在总目录或正文中有所交代。 

    六、本丛刊正文采用七十克略黄胶印书刊纸印刷;绝大部分每面分上下两栏,印原书四面。极少数原书开本太特殊或字太小者,本丛刊则采用了变通办法,或本丛刊一面仅印原书一面,或排成三栏,甚或采用特殊插页等,总之以不影响阅读为原则。 

七、本丛刊全部采用十六开本,成型尺寸为宽一八五毫米,高二六。毫米。本丛刊封面是软质的,P3每册均较薄(仅约四百面),每若干册均另加一硬质套盒(主要考虑内容的一致性与篇幅的大小确定一个套盒内所装图书的册数),每一套盒内均标明了该盒是装入本丛刊第几册至第几册的。 

    八、本丛刊每册书的书脊上或封面上均载明该册书内所收图书的书名;若某册书中所收古籍口凹种较多,书脊和封面上排不下全部书名,则选择其中一两种作代表,并标明该册书内所收古籍的种数;若某种书篇幅较大,本丛刊则将其分印成数册,每册书脊和封面上均载明「某某书第×册共×册」字样。本丛刊为每册(种)书均新编了该册(种)书的目录(总目录),全置于每册书末以便于读者检索。关于本丛刊书脊和封面书名用字以及新编目录和总目录的详细解释和说明,请参见《出版者后记》。每册书正文均从「一」开始计算页码。 

P4杨新序《故宫珍本丛刊》(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来的创造积累,图书典籍浩如烟海,记录着我们民族的历史脚步和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贡献,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随着岁月的侵蚀,无论竹帛还是纸张,图籍保存均不易,再加上水火天灾与战争劫难,更使之散失毁灭惨重。因此搜集收藏和整理复制前代图籍遗存,也是我国古老文化中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而担员起这一重要任务的,除了民间有志之士外,历代宫廷也是其主要角色。 

    宫廷搜藏和整理图书典籍,是为了夸耀文治,歌颂升平,而另一目的则在于控制思想,消灭异端。但是宫廷作为最高统治者,以无上的权力和雄厚的财力搜集收藏图书典籍,是任何私人无与相匹敌的。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拥有当时最为丰富完备的图书,并建有藏书楼。秦代的金匮、石室,汉代的兰台、东观,唐代的弘文馆,宋代的龙图阁,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宫廷藏书楼。清代在继承明代遗留下来的图书典籍的基础上,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广泛搜罗聚集,宫廷的藏书超过了以往朝代。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摊藻堂、武英殿,是其集中的藏书处。此外其它各殿及行宫、园林中也存放了不少图书,以备帝王们随时检阅。为了储藏卷帙繁缛的《四库全书》缮抄本,在紫禁城以外又相继建造了文源阁(圆明园)、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溯阁(沈阳故宫)、文汇合(扬州大观堂)、文宗阁(镇江金山寺)和文澜阁(杭州西湖行宫)。清代宫廷的藏书楼建造也是具有空前规模的。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一九二四年清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后,于一九二五年十月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内各处所储存的图书典籍基本上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了保护好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故宫博物院专门成立了图书馆,将宫内分散存放的图书,集中收藏于西路的寿P5安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避免皇室的珍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战火的毁灭,故宫博物院将一部分善本图书和珍贵文物、文献一起装箱,疏散到了大后方;一九四八年又被从南京转移到了台湾。五十年代初期,根据有关方面的指令,又有一部分图书被调整到北京图书馆等处并为其收藏。尽管经过这两次分散,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的清代皇室图书仍然数量可观。由于多年来没有全面地介绍过,所以外界对此知之甚少。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藏书,其中不少孤本、抄本为世所罕有;珍本如皇子启蒙读物、贵录、圣训、方略、戏曲、方志、御制诗文集等,亦人间少见。宫廷珍籍,刻印精美,校勘无误,装帧华贵,独具皇家特色。尤其是宋、元刻本、内府刻本、内廷抄本、明经厂本、清殿刻本、御笔写经、多色套印本等,都十分名贵,价重千金。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学术界提供研究史料,我们经过多年的蕴酿,并与海南出版社取得合作的共识,决定以原书影印的方式编辑出版这套《故宫珍本丛刊》,以院藏宫廷孤本、秘本为主,精取宫廷深藏珍贵史料,凡数千种二万余卷,使得数百年来这批宝贵的图书数据得以拂尘而出,充分发挥他对今天学术文化研究中的作用。我们自信,这是一件有功于学林的千秋大业。 

    在本套丛刊的选目和编辑体例确定的过程中,我们曾得到多位学者或亲临或书面指导,在此特别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感谢为本套丛书的出版和印制给予支持帮助和付出辛勤汗水的所有人们。 

P6朱家潜序《故宫珍本丛刊》(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故宫珍本丛刊》,是从故宫博物院(北京)藏书中选取一千一百余种珍本图书和一千七百余种清代南府与升平署剧本与档案,由海南出版社印行的一部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所属各种古籍的大型丛刊(丛书)。 

    刊行丛刊(丛书),始于宋代嘉泰元年(公元一二○一年)俞鼎孙俞经同编的《儒学警悟》,其中包括《石林燕语辨》《演繁露》《嫩真子录》《考古编》《扪虱新话》《萤雪丛说》等四十卷。晚于此部丛书的有宋代咸淳九年(公元一二七三年)左禹锡所辑《百川学海》,共收一百种一百七十七卷,所收有六朝至唐宋人著述。此部丛书以种数而论比前者扩大十倍。这两部宋代的丛书,是丛书形式的开创。但此时尚无丛书之名,至明代程荣等所辑《汉魏丛书》,锺人杰所辑《唐宋丛书》,才有丛书之名。清人钱竹汀曾说「荟蕞古人之书,并为一部,而以己意名之者」,就是指丛书而言。明清两代著名的丛书甚多,各有特点。当日的学者,以所藏罕见而有用之书,精选细校,汇集刊行问世,都是私家所为。祇有乾隆三十八年,皇帝命词臣汇辑《永乐大典》内散见各韵的古佚书,这纔是唯一的一次以宫中藏书,用辑佚的方法,恢复了一百三十八种已佚古书的原貌。先刻四种,后以木活字摆版印行,取名《聚珍版丛书》。 

    故宫博院物的藏书,是明清两代宫中遗留下来的。明太祖曾经说:「三皇五帝之书不尽传于世,故后世鲜知其行事。汉武帝购求遗书而六经始出,唐虞三代之治,始可得见,甚有功于后世。」(见《典故纪闻》)明成祖永乐四年,问阁中藏书,曾说:「士人家稍有余资皆欲积书,况于朝廷可缺乎?」遂命礼部尚书郑赐,遣通晓典籍之人,四出访求,不惜重金收购。又说:「凡人积金玉欲遗子孙,朕积书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P7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见前书)正统六年,文渊阁建成。少傅杨士奇等奏:「文渊阁见储书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中南京取来,向于左顺门外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旨移储于文渊阁东阁,臣等逐一点勘,编置字号,辑成《文渊阁书目》。请用『广运之宝』钤识,藏于文渊阁。」弘治五年,皇史岁建成,贵录、宝训诸书分贮于此(见《古今典籍聚散考》)。嘉靖十九年,文渊阁灾,其未毁于火之书籍移至阁东「古今通集库」(见前书)。以上永乐年间收购的书是宫中藏书的来源之一。 

    清代宫中藏书,除明代遗留下来的以外,康熙初年,以修《明史》降旨访书。康熙廿五年谕礼部寻求天下遗书,命各省出示晓谕,如得遗书酌价购买,汇送京师,亦可雇觅书手缮写进呈。藏书家有自愿进献者,交礼部汇缴(见《清圣祖实录》)。乾隆初年,亦降旨访书:「不拘刻本抄本,随时进呈,以广石渠天禄之储。」(见《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七年谕:「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今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历代流传旧书,内有阐明性学治法,关系世道人心者,自当首先购觅,至若发挥传注,考聂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实用者,亦应备为甄择。又如历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诗文专集,及近时沈潜经史,原本风雅,如顾楝高、陈祖范、任启运、沈德潜辈,亦各着成编,并非剿说巵言可比,均应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家藏者或官为装印,其有未经镌刊,祇系抄本存留者,不妨缮录副本,仍将原书给还。」(见《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以上是宫中藏书主要来源之二。其次,明清两朝奉敕编纂刻印的图书,是宫中藏书的当然来源。明内府刻书有一百多种,还不包括《洪武大藏》《永乐北藏》《正统道藏》三大藏经和编纂精写的《永乐大典》。清内府设武英殿修书处,其编纂刊行的书,达千种。这是宫中藏书来源之三。另外有臣工将自己著述.精写成书进呈御览。这些书是宫中藏书来源之四。从上述来源进入宫中,于是成为故宫博物院的藏书。今天拟从这些藏书中,选印一部大型丛刊。在取舍之间我们拟以罕见与实用为标准,而以具有皇家藏书特色与各部具备为范围,P8仍按经、史、子、集四部为序。现将选择范例介绍如下。 

    以罕见而言,当然首先选择别无第二的孤本,并且是有实用价值的,例如下列诸书: 

    明崇祯刻本《大乐嘉成》,清内府写本《律吕节要》,清乾隆内府朱墨写本《钦定乐律正俗》,明崇祯刻本《麟传统宗》,清康熙刻本《春秋程传补》,明万历刻本《古本大学释论》,清康熙陈诜刻本《四书述》,清抄本《五经座右录》,清乾隆内府写本《钦定石经考文提要举正》。以上经部。 

    明刻本《中鉴录》,明万历廿八年刻本《夷齐志》,清朱格写本《大清国史宗室列传》,清朱格写本《钦定国史循吏传》,清国史馆抄本《怀庆守城日志》,清稿本《星轺日记》,清乾隆进呈抄本《琉球国志略》,清嘉庆朱格写本《续琉球国志略》,清康熙内府写本《平定三逆方略》,清乾隆内府朱格写本《钦定兰州纪略》,《钦定巴勒布纪略》,《钦定安南纪略》。尚有孤本府州县志及山水志七十二种,已选入。以上史部。 

    明见罔堂刻本《刘向新序旁注评林》,明宣德九年刻本《性理群书》,明成化四年日新书堂刻本八历代道学统宗渊源问对》,明万历十六年刻本《五伦图说》,明崇祯十七年刻本《讲学要语》,明万历世德堂刻本《二经旁注评林》,明万历刻本《洪阳先生老子注解》,明万历二十五年孙敬庵刻本《文始经释辞》,明金陵唐锦池刻本《新镌武经标题正义》,清康熙刻本《孙子汇征》,清康熙内府抄本《火攻挈要》,清康熙朱墨写进呈本《本草品汇精要》《续集》《脉诀四言举要》,明崇祯十一年吴门书林刻本《食物本草》,明万历周庭槐刻本《新刻种杏仙方》,清内府抄本《增订马经》,明崇祯刻本《崇祯历书》,明崇祯刻清顺治二年颁行本《西洋新法历书》,清顺治二年颁行本《新法历引》《历法西传》《七政台历》,清内府抄袖珍本《算七政交食凌犯法》,清内府抄本《天文步天歌》《黄赤道距度表用法》,清乾隆内府写本《钦定天文正义》,明万历四十二年李氏自刻本《同文算指前编通编》,清康熙内府精写本《御制对数阐微》,清康熙内府精写本《对数表》《八线对数表》《御制数表精详》《对数广运》《借根方算法》《借根方算法节要》,清顺治钦天监刻本《大清顺治七年七政经纬躔度时宪P9书》,明崇祯刻本《河洛理数》,清康熙内府精写本《御定六壬金口合占》,清康熙内府精写本《子平集要》,明汇贤斋刻本《新刻石函平砂玉尺经》《新镌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新镌京版工师雕断正式鲁班经匠家镜》《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清乾隆内府朱格写本《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之初编续编及清嘉庆内府朱格写本之三编,清钱谦益影宋刻本《金壶记》,清《四库全书》撤出本《书画记》,清初朱格写本《绘事杂录》,元至正三年刻本《冷斋夜话》,明万历廿二年钱塘汤沐刻本《新刊社塾启蒙礼教类吟》,清康熙二十九年刻本《天禄识余》,明成化十九年刻本《新编经证事类居官一览》,明刻本《六稽杂录》,明万历廿二年福建书林安正堂刘双松刻本《劝戒图说》,明万历四十年叶华金粟园自刻本《金粟头陀青连露》,明崇祯六年李长科自刻本《广仁品》,明万历十五年海虞书林翁氏刻本《经传类编》,明万历廿七年李潮刻本《新刻邵太史评释皋业古今摘粹玉圃珠渊》。以上子部。 

    清康熙刻本《唐音统签》,季振宜写本《全唐诗》,清初刻本《诗录》,明万历刻朱墨套印本《历科会解元脉》,明万历刻本《新刻重校订丁未科翰林馆课全编》,明万历刻本《新刻癸丑科翰林馆课》,明毛氏刻本《张梦泽先生评选四六灿花》,清内府写本《御选唐宋元明诗》,清康熙抄本《清暑偶录》,明刻本《国朝名公小简抄》,清雍正内府刻本《名教罪人》,清顾汝珍手写进呈本《圣驾南巡恭纪诗》,元刻本《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明内府写本《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明汪汝淳刻本《重刻徐幼文北郭集》,明刻本《懒仙竹林漫录》,明嘉靖刻本《甘泉先生文录》,明嘉靖刻本《赐号太和先生全集》,明万历刻清康熙年重修本《世经堂集》,明隆庆三年恽应明刻本《杨忠愍公集》,明崇祯刻本《定轩存稿》,明崇祯十年张安苞刻本《张宫谕集》,明万历李嵩自刻本《醒园文略》。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何氏万历集》,清顺治刻本《准敕草》,清抄本《春酒堂选稿》,清顺治刻本《注鹦初刻》,清抄本《坚蕉续稿》,清乾隆自写进呈本《沈归愚诗文稿》,清刻本《容斋诗集》,清康熙刻本《存诚堂诗集》,清康熙四十七P10年蔚州魏氏刻本《寒松堂全集》,清乾隆五十七年张氏松荫堂刻本《张文贞公集》,清乾隆六十年刻本《二希堂文集》,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松花庵诗集》,清稿本《山静居题画诗》,清嘉庆抄本《密梅花馆诗录》等等。最后是戏曲,故宫所藏戏本不同于通行案头读物的刊本,而是演出本,反映了清代三百年戏曲的盛衰情况。以上集部。 

    这只是全部丛书内容的一部分。 

    我们选入这些孤本书籍,不仅仅因为是孤本就无条件选入,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孤本书内容的价值。举例来说:如集部中的《唐音统签》,汇全唐三百年诗为一书:帝王诗七卷,初唐诗七十九卷,盛唐诗一百二十五卷,中唐诗三百四十一卷,晚唐诗二百一卷,余润六十四卷,三唐杂诗五十四卷,僧诗三十九卷,道士诗六卷,宫闱诗九卷,外夷诗一卷,乐章十卷,杂曲五卷,填词十卷,歌谣谚语四卷,谐谑四卷,谜、酒令一卷,题语、判语一卷,谶记一卷、占辞一卷、蒙求一卷,章咒四卷,偈颂二十四卷,仙诗三卷,神诗一卷,鬼诗二卷,梦诗一卷,物怪一卷,体凡一卷,法微三卷,评汇七卷,乐道四卷,诂笺九卷,谈丛五卷,集录四卷。共一千三十三卷,一百册,明胡震亨编。「震亨……才高博学,于书无所不读……中万历丁酉浙榜,名著海内……至于诗才清新,文笔古奥,以及收藏异书,考订精赅,人皆以为不可及。海虞毛氏所刊皆经编定。《唐音统签》十集囊括无遗,即后来号称博洽者,望公后尘,莫之敢抗。」(见《海盐县图经》)自有总集以来,但有选录之总集,而辑一代之诗共为一集,是从这部总集开始的。震亨为唐诗之学,竭一生之力,所以不仅搜罗赅备,细大不遗,其于讹传相沿而不察者,成为考订,以辟相沿之谬。此部《唐音统签》比《千顷堂书目》所载多一卷,比《明史艺文志》所载多九卷,且无文字漏误。 

在孤本书中,有一部精写本季振宜编《全唐诗》七百十七卷。季氏自序称,曾得钱牧斋的旧稿,篇P11帙残断已过半,踵事收拾而成。书成而未刊行。故宫所藏为当时进呈之本。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有康熙御制序云:「朕兹发内府所藏《全唐诗》,命词臣合《唐音统签》诸篇,参互校勘……」云云,即指季振宜所编《全唐诗》与胡震亨所编《唐音统签》两书。清代的《全唐诗》就是根据此二书编成的。 

    在选入的孤本书中再皋一例,说明它的价值。《崇祯历书》,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太仆寺卿李之藻,光禄寺卿李天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撰,共一百三十七卷。明崇祯二年(公元一六二七年)钦天监据大统历回回历推算日食,皆不准确。当时徐光启官礼部侍郎,以新法推算:五月初一日,顺天府日食二分有余,不及五刻。至时测验果然符合。于是礼部乃奏准开局修改历法。崇祯六年(公元一六三三年)徐光启奏历法修正完成。《崇祯历书》卷首云:「臣等以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盖大统历书籍绝少,而西法至为详备,且又近数十年间所定,其青于蓝寒于水者十倍前人。又皆随地异测,随时异用。故可为目前必验之法,又可为二百年不易之法,又可为二三百年后测审差数因而更改之法,又可令后之人循习晓畅,因而求进,当复更胜于今也……」云云。明代未及颁行。清顺治二年摄政王多尔衮令旨颁行新法。汤若望将《崇祯历书》稍有省约,损资刊行,改名《西洋新法历书》,共一百卷。至康熙十七年又刊行《新法历书》。卷首撰人名氏自徐光启以下皆仍旧,又增:「宜嗒喇督率,南怀仁立法,闵明我订,共三十一卷。」中国历法自徐光启改革后,沿用数百年,正如他所说:「又可令后之人循习晓畅,因而求进,当更胜于今也……」如果研究我国的历算史,上列三种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 

    清乾隆二十八年以后,采进大量图书,其中明代的文集,奏议,杂着等等书籍,凡有诋毁满洲的言论或语句者都列为禁毁书。故宫尚存有见于《禁毁书目》的书籍七十余种,多为世不经见之书。书虽稀见,但也不是都有参考价值,所以还是从书的内容决定是否入选。例如入选的禁书明黄道周着《博物典P12汇》,此书虽列为禁书,而纂修《皇清开国方略》却引用了《博物典汇》中不少资料。还有的书已录入《四库全书》并储藏于文渊阁,后因发现明人李清《诸史同异录》内的违碍之言未删除,又奉旨重新检查。于是将李清的《南北史合注》等三种,周亮工的《读画录》等五种,吴其贞的《书画记》,潘樫章的《国史考异》共十种撤出,并从《四库全书总目》中删除。这几种书都已选入我们的丛刊。 

    在故宫所藏孤本书中,例如: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王仁熙撰旧题唐吴彩鸾写本》,全书二十四幅,错叠装成一卷,古代称为「鱼鳞装」,见《宣和书谱》《中兴馆阁储藏书画录》《石渠宝笈》等书著录。这部书可谓珍贵已极,但因为已经有影印通行本出版流传,所以不再选入丛书。有一些书,例如明天启年刻本《武备志》,除故宫所藏之外,有其它三馆也藏有此书,但并无通行本流传,所以属于这类情况的,都尽可能选入。 

    还有一类书。例如明万历元年刻本,张居正辑《书经直解》;清康熙十九年内府刻本,库勒纳,叶方蔼等撰《日讲书经解义》。这两种书虽然较少见,但并非孤本,并且从经学家角度来看,这些书的参考价值并不高。但当时「经筵」「日讲」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就是皇帝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如果想知道皇帝怎样受教育,这类书就是他们的课本。我们还选入若干种明清两代皇帝的御制诗文集和亲王们的诗文集,也是同样目的,可以算特色之一吧! 

    这部丛刊中还选入清代各衙门办事则例和清代戏曲抄本,也是这部丛刊的特色。办事则例是如何具体执行国家事务的条文。有时根据几种办事则例来排比分析,可以更正某些非史实的误传。工程作法及匠作的制造则例,内容包括某工种所需工序、物料、作法、计算等最具体的史料,不仅研究历史、古建筑、各种工艺需要这种史料,而且一般读者也会觉得这类书有可读性和趣味性。 

故宫所藏清代戏曲抄本,过去只有极少数曾在陈列室展出或曾在刊物上发表,绝大部分没有和读者P13见过面。这些戏本,包括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即民间同样常演的戏)和清代乐部根据小说名著所编连台本戏以及乐部所编「月令承应戏」、「节令承应戏」、「承应宴戏」、「承应开场戏」、「承应寿戏」、「承应大戏」、「承应灯戏」等等。这些戏本的抄写年代最早有顺治年间教坊司时期遗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康熙至道光南府时期及道光七年以后升平署时期抄写的。这些戏的演出形式是昆腔和弋腔。根据档案记载,以嘉庆二十五年为例,经常上演的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中的单出戏:昆腔三百一十二出;弋腔五十九出;节令开场承应昆弋戏六十三出;承应大戏三十二部,每部若干本不等,每本十出昆腔居十之七、弋腔居十之三。每出戏有六种用途的本子:一、「安殿本」,恭楷精写,是专供皇帝和皇太后看的;二、「总本」,内容和「安殿本」相同,但非精写,专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三、「单头本」,是一出戏中某个角色的单词;四、「曲谱」,是一出戏中每个角色的歌唱、唱词,旁注有详细的音符和节奏;五、「排场」、「串头」,是一出戏的表演,包括「身段」、「武打」的指示和舞台调度,其中一部分还附有图解;六、「题纲」,是一出戏在演出时,张贴在后台墙上的一览表,上列着每一场某演员所扮的某角色出场入场的次序,专供舞台监督人员使用。还另有虽然也名为「题纲」,但不是某出戏的一览表,而是有档册性质,例如「穿戴题纲」,其中记载着当时经常上演的昆弋戏每个角色的穿戴扮相和道具器物,供管戏箱的人员使用。还有类似演戏日志性质的,也叫作「题纲」。 

    上述昆弋戏本之外,还有一部分「乱弹」戏本和「梆子腔」戏本。在南府时期和升平署初期,昆弋之外,偶尔演出「乱弹」,是泛指昆弋以外的「时剧」「吹腔」「梆子腔」「西皮二黄」等腔,这些都称为「乱弹」,又称为「侉腔」。据光绪三十四年升平署库存戏本目录的分类,有:「昆腔」类、「梆子」类、「乱弹」类。其中「乱弹」类有翠出戏三百六十出,连台本戏三十一部,全是「西皮二黄」,说明这个时期「乱弹」一词已专指西皮二黄,不再是泛指昆弋以外各种腔。升平署遗留的「西皮二黄」戏本和「梆P14子」戏本,都是光绪年间在陆续演出中建立的。「西皮二黄」戏在宫中上演场次日见增多,又经常传外班进内承应,所以必须援照以前「昆腔」「弋腔」演出制度建立戏本,据档案载:「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奉旨:着总管马得安、内学管领等,凡所传戏,俱着外班该角攒本,凡承应之日着该班安本。钦此。」升平署内设「写法处」,有「写字人」,是专做抄写工作的。「乱弹」戏在此期间也具备了安殿本、总本、单头本、串头排场本、题纲等一系列的戏本。 

    我们这次选入丛刊的标准是原件残破或汗染过甚至无法扫描缩印者和完全重复者不入选。单头本的词已见于总本,所以单头本也不入选。有的戏本虽然戏名相同,但有明确记载不同年代不同演员演出时已有所修改;还有的戏名虽然相同但已从昆腔本改成西皮二黄本,故事虽然未改,而词句已变,这些都不作为重复而入选。从选刊的昆腔、弋腔、西皮二黄、梆子等全部戏本可以很清楚地明了清代三百年民间和宫中戏曲舞台上陆续演过的戏,是一份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清代戏曲演出史料。 

    以上是这部丛刊中各类图书的皋例说明和选择标准。这一篇序言,也包括凡例在内,实际上是在选择这部丛刊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和所想到要说的话,也就是编者向读者写的一篇工作汇报。 

    P15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及其古籍存藏概况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朝而建立明朝,定都金陵(今南京)。明永乐四年开始建造北京宫殿衙署城垣,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同年自南京迁都北京。从此紫禁城便开始作为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和皇帝的居所,其历史长达五百余年之久。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中华民国。当时年仅六岁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但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规定的「清室优待条件」,第一条即:大清皇帝尊号仍存不废,暂居宫禁,所以溥仪仍居紫禁城的内廷部分,保和殿以南的外朝部分则由民国政府于一九一四年成立的古物陈列所使用。一九二四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功后,十一月四日,临时政府内阁会议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并决定将溥仪及其所属即日逐出宫外,派京师衔戍司令鹿锺麟、警察总监张璧员责执行,请教育文化界知名人士李煜瀛为国民代表共同办理此事。十一月五日,溥仪及其后妃、大臣、太监、宫女等五百余人被逐走。十一月七日,临时政府组成「清室善后委员会」,以李煜瀛为委员长,员责清理清官的公私财产并处理一切善后事宜。十二月二十二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召开点查预备会,决定开始点查清室物品,并按照组织条例成立图书、博物馆筹备会,皋易培基为筹备会主任,并开始筹备工作。一九二五年九月善后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故宫博物院,并于十月十日举行成立典礼。  

为了最概括地介绍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其所藏古籍(也涉及文物)的概况,也许可以大致分成三个时期叙述:南迁前;南迁至运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故宫博物院文物古籍南迁前概况。 

    P16故宫博物院于创立之初,除设临时董事会和理事会二个决策监察和执行机构外,尚设有古物馆、图书馆和秘书处三大职能机构。当时,图书馆下分设图书和文献二部,分别员责故宫图书和文献的清点以及管理工作,以庄蕴宽为馆长。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后,时局不靖,院方负责人更换频繁,先以卢永祥、庄蕴宽二人为院务维持员;七月,直系政府成立故宫保管委员会,皋清室旧臣赵尔巽、孙宝琦为正、副委员长;九月,直系政府解体,故宫保管委员会亦随之消失;十二月,由汪大燮、庄蕴宽等人发起,成立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以江瀚为会长,庄蕴宽、王宠惠为副会长。一九二七年九月,奉系安国车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取代维持会,以王士珍为委员长,改任傅增湘为图书馆馆长,下设图籍、掌故二部。一九二八年六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成功,故宫管理委员会也宣告结束。一九二九年三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李煜瀛为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易培基为院长,易因病不能到任,遂聘马衡、沈兼士等人为代表接管故宫博物院,并根据「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调整机构,将图书馆内的文献档案部门划分出来另立文献馆。从此,图书、古物和文献三大馆鼎足而立。其时,任陈垣为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为副馆长;五月,成立图书馆专门委员会,聘请社会名流、专家学者为专门委员,负责审订图书等学术事宜。图书馆下设编目、事务两科分掌馆务。正副馆长下有科长、科员、办事员和书记共二十七人,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逼华北,一九三二年故宫博物院改隶行政院,故宫理事会议定,将故宫的文物、图书、文献择优装箱以防不测。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以紫禁城内之外西路的寿安宫为馆址。据清官史载,寿安宫建于原咸安宫旧址之上。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为恭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特建寿安宫祝厘。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恭逢圣母七旬大庆,复重葺增新,此后这里便是历朝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等人称觞申祝的宫殿。初期,图书馆以寿安宫的外院束廪五间作为善本书库,西廉五间为办公室;寿安宫的内院之南为春P17禧殿,北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均改作书库。 

    一九二五年故宫图书馆成立之后,致力于清点整理故宫各处藏书。除文渊阁《四库全书》、《故今图书集成》和搞藻堂《四库全书苍要》保持原状不予更动外,其它散存各处的图书一律集中到寿安宫书库,依类编目庋藏。  一九二九年又收管了清史馆所藏清史稿及各种刻本、钞本书籍等九万二千多册;大高殿所藏杨氏观海堂书一六六七部,一五九○六册;方略馆藏书三七七部,一五四六六册;资政院藏书七四七部,四八三五册。一九三○年,奉命拨交中央图书馆满、汉文《清贵录》(自太祖迄文宗)各一部、《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共计一一九○一册。一九三一年,又收到文献馆移交善本、志书等一三六部,三一九六册。这时故宫藏书多达五十二万册有余,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存清代宫中秘籍最富的时期。据一九三四年所编《故宫善本书目》计,共存宋、元、明善本一○三二种,内有「天禄琳琅」书三一○种、「天禄琳琅」录外书五六二种、《宛委别藏》书一六○种,这是清代宫中遗书中的精华,然「天禄琳琅」书已丢失过半。据张允亮先生说:「以故『天禄琳琅』排架图所列及今日故宫所遗,皋无前编一帙也。后编凡宋版有御题者列为首部九种,今存二种;宋版二百二十四种,今存三十三种;影宋钞十种,今存二种;辽版、影钞各一种,今并存,实宋刻也;金版一种,今佚;元版一百二十种,今存六十二种;明版二百九十种,今存二百三种;明钞八种,今存七种。综计宋版佚者逾十之八,元版佚二之一,明版佚三之一。究观存书宋元赝者大半,则佚者或未足尽惜也。」 

    原清代宫中藏书的地方星罗棋布,除文渊阁、搞藻堂、昭仁殿、武英殿和内阁大库、皇史岁等九大书楼、书室外,还有帝后的居室及其常临之处,诸如各宫室、佛堂、书房乃至内库等,皆辟有书屋,列架陈设,有的地方储书多达数百种,万余册。自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的四年间,图书馆职员提取图书的地方有懋勤殿、干清宫、诩坤宫、重华宫、太极殿、养心殿、寿康宫、承干宫、寿皇殿、上书房、P18颐和轩、漱芳斋等多达四十余处。由于嘉庆以后宫内藏书典守不严,不仅列架杂乱,且为厚厚的尘土覆盖,有的虫蛀成纲,有的水渍后朽烂为饼状。从各宫室提取集中图书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散存各处的数十万册图书历经四个寒暑,不仅提取基本完毕,还经过除尘、整理和专门委员的严格审定,区分优劣,选出善本,择出残缺,依类送库建册编目。此皋实为对清代宫中藏书的一次大规模清理,全赖当时图书馆同人们的共同努力。 

    二、文物、图书装箱南迁、西运疏散、东归和运台。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华北告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图书受到严重威胁。为确保文物安全,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文物南移;经国民政府批准,将院藏文物、图书中的精品装箱南迁至上海。全部文物、图书共分五批,第一批南运是一九三三年二月九日,五批共历时四月,计有:图书馆一四一五箱,古物馆二六三一箱,文献馆三七七三箱,秘书处五六七二箱,古物陈列所五四一五箱,颐和园六四○箱,国子监十一箱,共计一九五五七箱。 

    关于图书南迁的具体情况是,一九三二年春,图书馆即将文渊阁《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全部装箱存入延禧宫库房。秋天,又将善本书库中的《宛委别藏》七八四册,宋元刻本钞本二。四七册,佛经库中宋元刻本及元写本佛经三三二册,观海堂书库中的宋元刻本、钞校本一○○一册,殿本书库中的蒋衡书十三经墨迹三○四册,武英殿聚珍版书、古香斋袖珍本十种共一七七九册,全部装箱存入延禧宫库房。一九三三年春,图书馆奉命将馆藏珍贵图书分为五批,随同其它文物一并运往上海。所有南迁图书共计一四一五箱,  一五七○○○多册。各箱冠以善、佛、殿、观、内、满、志、绝、大、甘、龙、藏、图、经、史、子、集、菁等二十一个字头和顺序号码,并列细目登记注册。所运的重要图籍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及其排架图、陈设图、架桶函卷考、总目、简明目录等共三P19六五三三册又四函;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一一一七八册及分架图一函;善本书二二五六四册,八宛委别藏》七八四册,方志一四二五六册,文渊阁《古今图书集成》五○二○册;皇极殿《古今图书集成》五○二○册;干清官《古今图书集成》五○一九册,清刻本高宗御译《大藏经》一○八函,藏文写本《龙藏经》一○八函,藏文写本《甘珠尔经》一○八函,观海堂藏书一五五○○册。此外,凡是宋元椠及元写本佛经、明写本佛经、乾隆石经及满蒙文刻本等,都尽量装箱南运至上海。 

    南迁文物到达上海后,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辞职。一九三三年七月,理事会决定由古物馆副馆长马衡任院长。马衡上任后,增设一名副院长,由徐鸿宝出任。马衡自兼古物馆馆长,委任著名学者袁同礼为图书馆馆长,沈兼士为文献馆馆长,俞同奎为总务处处长。马衡院长指令将上海文物全面点查,统一编号,把每一馆处的箱件以一个字代表,逐箱点查编号。马衡规定四个字「沪上寓公」,分别代表各馆处文物,即:沪代表古物馆,上代表图书馆,寓代表文献馆,公代表秘书处。 

    文物点查编号的同时,马衡院长在理事会上提议:在图书、书画和一应纸型文物上钤盖印章作为标记。合议由故宫博物院刻印钤盖,马院长同意;教育部刻有一方教育部点验之章,交由故宫监察委员会使用和保管。一九三五年六月六日至七月二十五日,选取部分珍品到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行中国艺术展。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开幕,次年三月七日结束,三月十九日装箱完毕,五月十七日回国。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故宫博物院皋行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将南京朝天宫划归故宫,作为故宫分院和文物仓库。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行政院决定将上海文物全部西运南京。十二月八日开始装运,分五批运完。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局势日趋紧张,奉行政院命令,将南京新库的全部南迁的图书、文物分为南、中、北三路向后方疏散:一批由湖南转运贵州;一批由汉口转运四P20川;一批由陕西转运四川。 

    第一批主要是参加伦敦艺展的珍品。第二批计有文物九○○○余箱,故宫的文物包括图书馆一一五八箱,古物馆六八七箱,文献馆一○八二箱,秘书处一一二八箱,古物陈列所四七三二箱,颐和园五二箱。第三批文物七二八六箱,故宫文物六六四一箱,包括图书馆二五二箱。 

    三批文物颠沛流离,饱经磨难,最后分贮三处:贵州安顺、四川乐山、四川峨眉山。图书珍籍南迁时总计一四一五箱,计疏散在乐山一一五八箱,峨眉山二五二箱,另有五箱留在南京。当时,南迁文物的一九五五○余箱之中,陷落南京来不及运出的有二九○○余箱,五箱图书虽然是最少的,却也弥极珍贵。日寇占领南京后,这二九○○余箱文物、图书被强行移存于中央研究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地质研究所等处。 

    故宫博物院在重庆设有总办事处,各处库房设有分办事处,员责文物、图书的安全保卫工作。 

    一九四四年冬,独山陷落,安顺文物抢运四川巴县石油沟飞仙岩。乐山分七个库房收藏文物:宋氏祠堂、三氏祠堂、赵氏祠堂、易氏祠堂、陈氏祠堂、梁氏祠堂、古佛寺。一九四二年春,撤古佛寺,文物藏于六个库房。一九四五年冬,决定将疏散文物全部集中于重庆南岸海棠溪向家坡:一九四六年一月,巴县处八。箱文物运到;一九四六年九月,峨眉山文物运到;一九四七年三月,乐山文物运到。一九四七年底又全部运到南京新库。 

    这批分散各处的西迁文物、图书东归后开箱检验,历时十年,竟没有什么损伤,数量也与南迁时相符。随同文物、图书转移的故宫博物院的同人们,在战火纷飞、食宿交通均十分困难纳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辞劳苦,尽心竭力,为保护这批珍贵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后人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九四八年冬,徐州一带战事紧张。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和故宫、中央两院理事:王杰、朱家P21骅、杭立武、傅斯年、李济、徐鸿宝等在翁理事长公馆商讨决定:将故宫、中央两院存南京文物,选取精华运往台湾。运台文物分三批进行。第一批是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离南京,二十七日抵达基隆,包括故宫文物:图书馆十八箱,古物馆二九五箱,文献馆七箱,总三二○箱。第二批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离南京,九日到达基隆,包括故宫文物:古物馆四九六箱,图书馆一一八四箱,总一六八○箱。第三批于同年一月二十九日离南京,二月二十二日到台,包括故宫文物:图书馆二二二箱,古物馆六四三箱;文献馆一九七箱,总九七二箱。 

    一九六五年,台湾行政院在台北士林外双溪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两院运台文物,院中设院长一人,副院长二人,下设古物组、图书组等。 

    南迁文物中,图书珍籍方面有一四一五箱,运到台湾的有二三二四箱,另有八一箱没有运到台湾,八一箱中,有十五箱是空的,内中图书已转装到安顺的八。箱文物中,并运到台湾。就是说,祇有六六箱南迁图书留在大陆。这六六箱都是藏经。 

    三、南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概况。 

    一九三三年图书南迁后,故宫图书馆的善本书库和殿本书库几乎无存,遂于六、七月间开始调整充实这两个库房。首先用重复书补充殿本书库;继之,又从普通书库择出明刻及钞本罕观之书,重建善本书库;继之,又重新整理子集重复书库和方志书库。总计图书馆留平及继续集中来的书籍,包括经、史、子、集、丛书、方志以及圣训、方略、佛经等,凡三三○○○○余册。 

    各宫殿图书提取基本完成之后,图书馆同人在专门委员会的指导下,致力于完成故宫藏书总目录的编辑出版和影印宋元善本图书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馆内藏书均已编成简目陆续出版,如:一九三一年编辑出版了《故宫方志目》,一九三二年出版了《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P22一九三三年出版了《满文书籍联合目录》和《南迁书籍清册》,一九三四年出版了《故宫善本书目》和《故宫普通书目》、《故宫丛书目录》、《故宫所藏殿本书目》,一九三八年出版了《故宫方志目续编》。这些目录书皆由专门委员张允亮、陶湘等具体担任编辑,馆长江瀚、袁同礼等分别题序,述其梗概。此外,还编辑了《志书内之艺文志目》、《佛经书目》、《明代诸藩刻本、闵氏、凌氏朱墨套印本书目》、《善本书目续编》等,未及刊行。这些目录书之内容,包括书名、卷册、作者姓名、时代和版本年代等项,不但揭示了宫中藏书的基本情况,也是社会学者们研读时的得力工具,至今仍有用处。 

    此外,还影印了《善本书影初、续编》及天禄琳琅排架图、《天禄琳琅丛书十五种》以及其它善本书多种,参与编辑《故宫周刊》一━━五一○期中关于图书方面的内容。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图书馆的专家、学者针对清皇家藏书展开了研究工作,在版本学、目录学、分类学、校勘学以及清官藏书源流、殿本书史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上述一系列目录书的编辑出版就是在诸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是当时学术研究成果的体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专门委员陶湘先生充分利用故宫藏书,潜心研究殿本书,收获颇丰。他编辑出版的《清内府写本书目》、《殿本书目》、《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内府丛书目录》、《武英殿造辨处写刻刷印工价颜料纸张定例》及其撰写的《殿本书始末记》等,把对清代内府刻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还有专门委员张允亮所编《故宫善本书目》,至今仍为研究者参考。 

    一九四九年北京解放初期,故宫博物院的组织机构仍维持原有设置。一九五一年三月调整故宫机构,一改原来的三馆一处的设置,成立保管部、陈列部、群工部、档案馆、图书馆和办公室。从此以后,图书馆不对社会开放。一九五五年七月精简机构,图书馆改为图书数据室,降为科室级别,归陈列部领导,人员、任务锐减。一九九○年后,图书馆升为部处级,下设典阅、采编、复制三科,正副馆长P23下设正副科长、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等二十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图书馆在南迁之外藏书的基础上,除继续集中各宫殿藏书外,又陆续接收了不少图书,曾接收了国家文物局拨交的图书四。六六册,历史博物馆移交的原武英殿修书处所藏殿本书板片一一二四○七块,还有马衡、张允亮、侯宝璋、韩槐准、王冶秋等人捐赠图书共二万余册。一九七八年以前,以支持他馆之名,故宫图书馆先后将仅有的宋元善本、珍本和明清旧籍、清代殿板书中的「重复书」十五万余册拨交给北京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内蒙图书馆、沈阳故宫和湖北长江航运等十六个翠位。其中,一九五八年拨给北京图书馆宋元明善本书六九五一○册,河北图书馆二四五四八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二七五七部数万册,虽丰富了其它单位的收藏,却使故宫收藏锐减,更使清代皇家藏书再一次分散到全国各地。一九七八年以后,根据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选购一批国内外出版的重要的中外文图籍,如购入康熙年纂刊的《大清会典》一部以补馆藏善本之缺,台湾故宫博物院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以及康雍干三朝宫中档案、朱批奏折和其它史志、文集、丛书的影印本,并学术论著,大型文物图集等,使馆藏图书得以日益丰富。 

    故宫图书馆藏书现已超过五十万册,其中清代宫中旧籍约占五分之四,且仍不乏罕见稀有之本和独具特色、有价值的珍本和善本图书。一九七八年,故宫参加编纂全国古籍善本总目,根据总编委颁布的收录范围和划分善本的标准,请专家鉴别馆藏群书,精选善本,详注各书的版式特征、版本鉴定依据、书刻工姓名以及《四库全书细目》著录情况,编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者二六○○种,十万余册。这是故宫目前存藏古籍中的精华。 

一九八六年后始以基础工作为主,对原有各库存藏的古籍进行重新整理编目,登记注册,依类庋P24藏。一九八七年七月以后,在专家指导下对馆藏善本古籍进行了全面审定并编排目录。同时还初步整理了满蒙文书、佛经书、南府和升平署剧本与档案、馆藏医书、服饰图样、清宫照片、建筑烫样,复本书、方志以及旧藏日英等外文图书,择其优者充入善本书库,余皆编入普通书库。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馆藏图书卡片目录体系和分类体系,为揭示和检索馆藏提供了先决条件。 

    近年来,在调整和改善库房、阅览条件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首先是整修寿安宫左右延楼,外面油饰彩昼,所有门窗安装密封玻璃,改纸顶为灰顶,更换书架,力求做到能防火、防尘、防潮。二是重新调整库房布局,计有善本书库、普通旧籍书库、方志库、佛经库、满蒙文书库、重复书库、新书和外文书库、杂志书库及阅览室的辅助书库等。三是扩建阅览室,利用春禧殿后原有的房基建成一座大阅览室,又于寿安宫前院东廪辟报刊杂志阅览室和港、台、外国图书阅览室,为院内同仁提供了较好的研读环境。 

    P25出版者后记(二○○○年六月八日) 

    前面的序言和后面的总目录等部分主要从内容方面介绍了本丛刊的特点,下面将主要从书籍设计等形式方面的特点对本丛刊做一些说明。 

    现在书刊正文用纸不少人讲究要白尸其实,从纸张生产的角度来说,仅仅要求纸白并不是难事,多加点漂白剂就行了,但是,有藏书经验的人都知道,越白的纸,越容易变黄。为此,我社特地委托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最大的造纸企业━━金城造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为印刷本丛刊王文生产基本不加漂白剂而保持纸浆原本色的胶印书刊纸。此外,对纸张厚度也进行了特殊考虑,为了使纸张强度好,印刷效果好,我们采用了较厚的七十克重的纸张印刷正文。 

    本丛刊到底是采用硬封面还是采用软封面,每一册书到底多厚较适宜,也颇费了我们一番思考。厚厚的硬封面精装书插放在书架上显得豪华气派,且稳稳当当,这是软封面所不能相比的。但这种硬精装的书却有两个缺点。第一,厚厚的硬精装书阅读起来很费劲,祇能正襟危坐在书桌旁,双手按压在书上去阅读,而不像较薄的软封面的书,可以拿在手上,随便坐在哪儿都可以翻阅,甚至还可以躺着看。第二,硬精装书的硬封面四周比书芯要大一点,因此,竖插在书架上,书芯的下边并不能接触书架,因此,书芯的重量就全部要由书脊来承担,这样时间长了,书脊就必然会被拉松变形。有鉴于此,本丛刊采用了软封面且每册较薄的基本设计形式。所谓较薄,意思是说,目前已出版的类似大型影印古籍丛书,每册大约都在八百面以上,而本丛刊每册平均仅约四百面。顺便还说一句,同样份量的书,所分印的册数增加一倍,其编辑工作量和印装成本都是要增加不少的。 

为了克服较薄的软封面十六开的大本子书插放在书架上不稳当不气派的缺点,我社采取了另一改进P26措施,即每若干册配装一套盒,每盒具体装多少册,主要视内容的一致性来确定,平均每盒约厚十五厘米;套盒采用三毫米厚的热压成型灰板,外蒙裱锦缎。这样一来,就彻底克服了软封面且较薄的图书插放在书架上不稳当的缺点,同时,其豪华气派也绝对不会比硬封面逊色了。应当说明,这种软封面加硬套盒的装帧形式并不能算我社的发明,它不过是继承了我国过去较珍贵的线装书往往另加函套或书匣的传统做法的优点而已。 

    封面图案应当是现代书籍设计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我国传统纔装书封面大多是没有图案的,就是庞大的《四库全书》,也祇是采用了四种封面颜色,封面上同样没有图案。此外,已出版的几套大型影印古籍丛书,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以及台湾出版的《四库全书荟要》等,这些图书的封面上也没有什么图案。我们也曾委托一些专业封面设计人员设计过几个类似风格的样品,但大家看后普遍都觉得不甚满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社发现故宫藏书中有些书和函盒上绘有十分精美的图案,且以龙的图案居多。这是毫不奇怪的,我国皇帝是「龙」,所以故宫藏书中,如果有图案,也多是龙,因此,本丛刊要体现故宫特色,皇家气派,当然也应当首选龙的图案。之后根据这个思路设计了一个样品,送给有关专家看,都觉得不错,认为,既有故宫特色,皇家气派,又有现代气息。特别有趣的是,我社开始与故宫商谈出版本丛刊事宜,是在一九八八年,正式出书是二○○○年,按我国农历生肖纪年,恰恰都是龙年,且分别是上元第一和第二个龙年。不亦巧乎! 

    一套书,特别是一大套书,插放在书架上,要显得美观,最基本的要求,恐怕就是要做到整齐一致。书脊上的字和图案都要做到整齐一致,这个要求说起来简单,做到却不容易。 

    一般说来,书脊上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书名,本丛刊共有七百三十余册书,其中大多数每册内都不止包含一种古籍。这样,如果要将每册内的每种古籍名都列在书脊上,我们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字大P27小不一致,一册书祇包含一个品种的书脊可用较大号的字,包含多种古籍品种的书脊就祇能用较小号的字;二是如果都用同样大小的字,那就祇能都用较小的字。事实上,这两种做法都有人用过。但是,很明显,这两种做法都有弊端。前者书脊用字大小不一致,并排放在书架上看起来不整齐,不美观;后者则用字太小,放在书架上隔得稍远即看不清,失去了书脊上标书名的意义,同时也不醒目,也不美观。 

    因此,本丛刊没有采用以上两种做法,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新的处理办法,即全套丛刊的书脊设计形式,包括字体字号全部统一,并且尽可能选用较大号的字。如果某一册内包含几种古籍,其名称书脊上不能全部排下,那么,就在这几种古籍中挑选一两种作代表,将其书名印在书脊上,并在其后加上「等几种」字样。例如,本丛刊第二八七册中包含了《钦定户部鼓铸则例》、《钦定旗务则例》、《钦定户部军需则例》三种古籍,于是我们就选择了第一种古籍做代表,将书脊上的书名写成《钦定户部鼓铸则例等三种》(其中「等三种」字小一些)。 

    本丛刊采取了这种变通办法后,全套丛书书脊用字就完全统一了,放在书架上十分整齐一致,清楚美观。如果有人批评,这种做法是为了形式美观而牺牲了书脊上书名内容的完整性,那么我们则只能说,这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实在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好在每册书的屝页及其背面的版权页上,以及每册书正文后的新编目录上,均印有每册书内所包含的每种古籍之全部书名,不会影响查阅。 

    此外,我社还为每一册(种)书新编了目录,这些「新编目录」均置于每册书的正文之后,它们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一册书包含一种或几种古籍;二是几册书包含一种或几种古籍。下面分别说明。 

    第一种情况,如本丛刊第五七册包含了一种古籍《钦定安南纪略》,第五八册包含了《钦定新疆识略》、《戡靖教匪述编》、《江南北大营纪事本末》、《西宁军务节略》和《东方兵事纪略》共五种古籍,我社就将那一种书的每一卷在第五七册中的页码和那五种书及其每一卷在第五八册中的页码分别编制成P28「新编目录」,放在每册书的正文之后。 

    第二种情况,如本丛刊第五九五至六。八册共十四册仅包含一种古籍《唐音统签》,又如第三○一至三○三册共三册内包含了二种古籍,《钦定王公处分则例》和《钦定太常寺则例》(这多是由于其中一种古籍份量太少或太多不够或不止单独编成一册的缘故)。遇到这些情况,我社就先编制一「总目录」,载明那十四册书中的每一册所收的是那一种书的第几卷至第几卷,或载明那三册书中的每一册所收的是哪几种古籍的哪几卷至哪几卷;然后再编制每一册的目录,即载明每一册内所收该一种或几种书的每一卷在该册内的页码。在这些情况下,每一册书正文后的「新编目录」均有两项内容,这几册书的「总目录」和本册书的目录。 

    以上介绍了本丛刊在书籍设计等形式方面的一些特点,也是我社为出版本丛刊所做的部分工作,这些工作大多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我社在这里写下来希望有三个作用,一是向读者做一个汇报,二是向读者解释一下我社采取某些做法的原因或理由,三是向读者表明我社想尽一切努力为读者出好本丛刊的美好愿望。 

    本丛刊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回想我社最初与故宫博物院联系表示愿意出版本丛刊,当是在一九八八年,算来,至今已逾十二年矣。之所以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除了该丛刊的出版本身工程浩大的原因外,也因为遇到了种种困难,其中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真是不一而足。确实,与我国其它出版社相比,在很多方面我社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因此,我社要独立完成这么大一套丛书的出版任务,其大力、学力、财力、物力等诸多方面常常捉襟见肘是毫不奇怪的。惟我社始终认为这套丛刊的出版对宏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伟大的意义,值得我社排除万难去认真做好。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袁大川社长高度重视该丛刊的出版工作,从商定各个合同到选择用纸P29确定封面图案等等,事无巨细,均或微观参与,或宏观决策,无不积极支持,甚至兴趣盎然;尤其是在遇到某些困难时,还动员全社职工,献计献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毫无疑问,若没有全社上下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精神,我社单独完成这一浩大的出版工程是完全不可能的。 

    本丛刊能与广大读者见面,我社决不应忘记那些在困难中支持帮助过我社出版该丛刊的各有关单位和一切朋友。 

    首先应当感谢故宫博物院及其图书馆。海南出版社是我国地处偏远的一家年轻的出版社,故宫博物院最终将这一空前巨大的丛书的出版交由我社承担,这本身就是对我社的充分信任,我社也为能承担此项出版任务而感到荣聿。值得特别感谢的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不怕麻烦,例如,协助我方对原书进行计算器扫描是一项极麻烦细致的工作,因为这些珍贵古籍每次取出和收回都须认真清点登记,数量达十余万册之多,且不能发生差错。仅此一端,也足见此项工作工作量之大。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止是工作认真员责,其待人热情也给我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为我方派去扫描的工作人员提供食宿方便,更是使人十分感动。总之,没有故宫博物院及其图书馆对我社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没有他们真诚的合作精神,我社是不可能完成本丛刊的出版工作的。 

    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是本丛刊的承印厂。本丛刊的印装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它册数多,每套七百多册,但印数少,共仅印装数百套,且印装质量要求高,本丛刊这些特殊情况和要求均给本丛刊的印装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难,但他们全厂上下共同努力,均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本丛刊的印装任务。关于该厂的工作,有一件事是应当提到的。我社原本是准备采用传统拍照的工艺来影印本丛刊的,该厂知道后,认为有可能采用计算器扫描新工艺,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试验,不久便取得了成功。采用这种新工艺,不但提高了质量和速度,而且还降低了成本。当然,今天这一工艺已很普及了,但在九十年代初、P30中期,据我社所知,该厂还是首创。 

    前面已提到本丛刊正文用纸是由金城造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为我社生产的,确实,当我社请求该公司特地生产这种特殊要求的纸时,该公司听说是为了影印故宫珍本,便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并且给我社以很优惠的价格和付款条件。在当前我国到处弥漫着拜金主义的氛围下,该公司能以宏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为重,这种认识和行为确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还有不少单位或个人都支持帮助关心过本丛刊的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P31《故宫珍本丛刊》分册总目录 

经部 

  易 

第一册 

新刻官板周易本义四卷首一卷 

  宋朱熹撰 

  明书林新贤堂张闽岳刻本 

周易去疑十一卷首一卷 

  明舒弘诤撰蒋先庚增补 

  明蒋时机校刻本 

    第二册 

讲易手录六卷 

  明赵光大撰 

  明万历三十七年自刻本 

桂林点易丹十六卷 

  明顾懋樊撰 

  明崇祯三年施从谦等刻本 

    第三至四册 

周易疏义四卷 

明程汝继撰姚星吴订 

明崇祯八年姚氏刻本 

四圣一心录六卷 

明钱一本撰 

  清蔺雪堂刻本 

周易清言不分卷 

  题嵩泉老人撰 

  清抄本(有图) 

周易义例一卷启蒙附论一卷序卦杂卦 

  明义一卷 

  清李光地等纂修 

  清内府抄本(有图) 

易图解 

  清德沛撰 

  清乾隆元年内府抄本 

易玩八卷首一卷易观一卷 

  清包彬撰 

  清抄本 

    第五册 

御纂周易折中不分卷 

  清李光地等撰 

  清康熙内府朱墨抄本 

    第六册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 

清牛钮等撰 

清康熙二十二年内府刻本 

书 

    第七册 

禹贡指南四卷 

宋毛晃撰 

清乾隆三十八年武英殿聚珍本 

书经直解十三卷 

  明张居正撰 

  明万历元年经厂刻本 

    第八册 

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 

清库勒纳叶方蔼等撰 

P32清康熙十九年内府刻本 

洛书洪范解 

  清卿彬撰 

  清乾隆抄本 

无逸 

  不着撰者姓名 

  清嘉庆四年仁宗写本 

禹贡地名集说 

  清洪符孙撰 

  清同治史馆抄本 

  诗 

    第九册 

诗序集传阵一卷 

  宋朱熹撰 

  清内府抄本 

诗经朱翼三十卷卷首一卷 

  清孙承泽撰 

  清初刻本 

    第十册 

诗义翼朱八卷 

清李健辑 

清康熙三十五年永思堂刻本 

礼 

    第十一册 

礼经会元节要四卷 

  宋叶时撰夏惟宁选编 

  明刻本 

礼经约述二十九卷 

  明陈有元辑 

  明黄立极刻朱蓝套印本 

周礼正义六卷 

  清陶敬信撰 

  清乾隆陶敬信写本 

仪礼古文今文考一卷 

  清程际盛辑 

  清锄月种梅室抄 

檀弓辨诬三卷 

  清夏炘撰 

清同治进呈朱格写本 

第十二至十四册 

三礼通释二百三十卷目录一卷附三礼图五十卷 

  清林昌彝撰 

  清道光林氏朱格进呈抄本 

  春秋 

    第十五册 

春秋公羊谷梁传合纂二卷 

  明张榜编并评 

  明刻本 

春秋左传类对赋一卷 

  宋徐晋卿纂绿清高士奇补注 

  清康熙三千年高文恪公四部稿本 

春秋左传姓名同异考四卷 

  清高士奇辑注 

  清康熙三十年自刻本 

辚传统宗十三卷 

  明夏元彬撰 

  明崇祯刻本 

    第十六册 

春秋程传补二十卷 

P33清孙承泽补撰 

  清康熙九年刻本 

  孝 

御注孝经一卷 

  清世祖撰 

  清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 

御制孝经集注一卷 

  清世宗纂 

  清雍正五年内府刻本 

孝经解义四卷后录一卷或问一卷余论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内府抄本 

孝经讲义不分卷 

清宋育仁撰 

清光绪宋氏进呈写本 

五经总义 

    第十七册 

五经旁训共十九卷 

  元李恕撰 

  明万历十六年朱鸿谟陈文烛等刻本 

    第十八至二○册 

十三经解诂六十四卷 

  明陆深撰 

  明万历刻本 

    第二一册 

五经音义七卷 

  清陈潮撰 

  清道光自写本 

五经座右录不分卷 

  清高兆辑 

  清抄本 

御制说经文不分卷 

  清高宗撰 

  清乾隆六十年彭元瑞写本 

钦定石经考文提要举正四卷首一卷 

清和冲等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内府抄本 

钦定石经改正字样一卷 

清和坤等撰 

清乾隆六十年内府抄本 

陕拓十三经考异 

清励宗万校 

清乾隆十一年励宗万写本 

汉石经残字证异二卷 

清孔广牧撰 

清末抄本 

四书 

    第二二册 

古本大学释论五卷 

  明吴应宾撰 

  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四书述共十九卷 

  清陈托撰 

  清康熙自刻本 

制义窗稿不分卷 

  清王芑孙评 

  清嘉庆王氏手稿本 

  乐 

第二三册 

P34律吕新书二卷 

宋蔡元定撰 

清内府抄本 

律吕节要五卷附总图 

  不着撰人名氏 

  清内府抄本 

大乐嘉成一卷 

  明袁应兆撰 

  明崇祯六年王佐刻本 

乐经集注二卷 

  明张凤翔撰 

 明崇祯刻本 

徽言秘旨订不分卷附指授一卷 

  明严晔辑 

  清初听月楼刻本 

    第二四册 

律吕精义内篇十卷外篇十卷 

  明朱载堉撰 

  明万历二十四年自刻乐律全书本 

律吕纂要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初内府稿本 

    第二五至三○册 

御制律吕正义上编二卷下编二卷续编二卷 

  清允社等编 

  清雍正内府铜活字印本 

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一百二十卷目录一 

  卷补编六卷(有图) 

  清允禄张照等撰 

  清乾隆武英殿朱墨套印本 

    第三一册 

钦定乐律正俗 

  清永瑢等撰 

  清乾隆内府朱墨抄本 

律吕考略不分卷 

  清孔毓痒撰 

  清抄本 

律音汇考八卷 

  清邱之稑撰 

  清道光自写进呈本 

易律通解四卷 

  清沈光邦撰 

  清抄本 

乐律表微八卷 

  清胡彦升撰 

  清抄本 

史部 

四库撤出书 

    第三二至三九册 

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缺卷三十三至三十五和卷一百七十一 

  明李清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第四○册 

南唐书合订二十五卷 

  明李清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国史考异六卷 

清潘柽章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P35编年 

    第四一至四三册 

考信编七卷 

  明杜思撰 

  明万历七年刻本 

重刻详订世史类编四十五卷首一卷 

  明李纯卿草创王世贞会纂 

  明崇祯刻本清初重修本 

  纪事本末 

    第四四至四五册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存四十卷 

  清温达等纂 

  清康熙四十七年内府刻本 

    第四六册 

御制亲征朔漠纪略一卷 

  清圣祖撰 

  清康熙四十七年内府刻本 

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 

  清勒德洪张玉书纂 

  清康熙内府写本 

平台纪略一卷 

  清蓝鼎元王霖撰 

  清雍正元年刻本 

    第四七至五三册 

平定准噶尔方略一百七十一卷首一卷 

  清傅恒等摸 

  清乾隆三十一年殿本 

    第五四册 

钦定兰州纪略二十卷 

  清阿桂等纂 

  清乾隆内府朱格写本 

钦定巴勒布纪略二十六卷首一卷存二十二卷 

  无名氏撰 

  清乾隆内府朱格抄本 

    第五五至五六册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六十五卷首五卷 

  无名氏撰 

  清乾隆年内府朱格抄本 

    第五七册 

钦定安南纪略三十卷首一卷 

  无名氏撰 

  清乾隆内府朱格抄本 

    第五八册 

钦定新疆识略十二卷首一卷 

  清祝庆蕃等撰 

  清道光元年殿本 

戡靖教匪述编十二卷 

  石香村居士编 

  清道光六年刻本 

江南北大营纪事本末二卷 

  清杜文澜编 

  清同治八年铅印本 

西宁军务节略一卷 

  清奎顺撰 

  清光绪二十二年石印本 

东方兵事纪略六卷存五卷 

  清姚锡光撰 

  清光绪二十三年武昌刻本 

  别史 

第五九册 

P36思旧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 

清五桂楼刻本 

诏令奏议 

大义觉迷录四卷 

  清世宗撰 

  清雍正年内府刻本 

经略洪承畴奏对笔记二卷 

清洪承畴撰 

清刻本 

靳文襄公奏疏八卷 

  清靳辅撰 

  清刻本 

  传记 

    第六○册 

夷齐志六卷 

  明白瑜撰 

  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 

皇明名臣言行录新编三十四卷 

  明沈应魁撰 

  明嘉靖三十二年刊本 

明状元图考五卷 

  明顾鼎臣撰黄应澄绘图 

  明万历三十七年吴承恩刻本 

    第六一册 

大清国史宗室列传存三卷 

清国史馆撰 

清写朱格稿本 

姑苏名贤小纪二卷 

  明文震孟撰 

  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 

中鉴录七卷 

  明王畿撰 

  明刻本 

钦定国史大臣列传存十卷 

  无名氏撰 

  清朱丝格抄本 

钦定国史循吏传四卷 

  清国史馆撰 

  清光绪朱格抄本 

百美新咏图传四卷 

清颜希源编 

清嘉庆十年刻本 

    第六二册 

四书古人典林十二卷 

  清江永编 

  清道光七年同文堂刻本 

甲乙之际宫闺录十卷 

  清丁传靖撰 

  清白雪庵刻本 

怀庆守城日志一卷 

  清余福渭撰 

  清咸丰三年清史馆抄本 

星轺日记 

清薛春黎撰 

清咸丰十一年稿本 

历代女鉴四卷附补遗 

  清马太元辑 

  清石印本 

  时令 

P37御制题月令辑要二卷 

  清高宗撰 

  清乾隆内府写本 

  地理·都会郡县·河北 

    第六三册 

〔康熙〕平谷县志三卷 

  清任在陛修李柱明纂项景侍续修 

  清康熙六年刻雍正六年增刻本 

〔康熙〕良乡县志八卷 

  清杨嗣奇修见圣纂 

  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雍正〕密云县志六卷 

清薛天培修陈弘谟纂 

清雍正元年刻本 

〔乾隆〕束鹿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李文耀修张锺秀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第六四册 

〔康熙〕晋州志十卷 

清康如建纂修 

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乾隆〕新修高邑县志八卷 

清江启澄修林鸿瑛纂 

清乾隆四十三年抄本 

〔乾隆〕元氏县志八卷末一卷 

清王人雄纂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第六五册 

〔康熙〕乐城县志四卷 

清王■修贺应旌纂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康熙〕平山县志五卷 

清汤聘修秦有容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光绪〕平山县新编乡土志不分卷 

清方汝霖修田荫隆纂 

清光绪二十七年修抄本 

〔康熙〕西宁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张充国纂修 

清康熙五十一年刻本 

    第六六册 

〔乾隆〕怀安县志二十四卷 

清杨大昆修钱戢曾纂 

清乾隆六年刻本 

〔乾隆〕宣化县志三十卷 

清陈坦纂修 

清乾隆元年增刻本 

    第六七册 

〔康熙〕抚宁县志十二卷 

清赵端修徐廷珲等纂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乾隆〕束安县志二十二卷 

清李光昭修周琰纂 

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第六八册 

〔康熙〕大城县志八卷 

清张象灿修马恂等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康熙〕霸州志十卷 

清朱廷梅修李道成等纂 

清康熙十三年刻本 

〔康熙〕固安县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P38清郑善述纂修 

清康熙五十三年刻本 

    第六九册 

〔乾隆〕容城县志八卷 

清王克淳纂修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顺治〕蠡县续志四卷又续志一卷 

清祖建明纂修耿文岱续修 

清顺治八年刻康熙十九年续刻本 

〔光绪〕涿鹿县乡土志不分卷 

清不着纂修人 

清先绪二十九年后修抄本 

〔乾隆〕阜平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邹尚易纂修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乾隆〕广昌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赵由仁纂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第七○册 

〔顺治〕易水志三卷续志一卷 

清朱懋文纂修韩文煜续修 

清顺治二年刻康熙十九年续刻本 

〔乾隆〕满城县志十二卷 

清张焕原修贾永宗续修皮殿选再续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乾隆道光递增本 

    第七一册 

〔康熙〕东光县志八卷 

清白为玑纂修 

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 

〔嘉靖〕兴济县志二卷 

明萧蕃修郑孝等纂 

明嘉靖三十九年修一九四二年抄本 

〔雍正〕直隶深州志八卷 

清徐绶纂修 

清雍正十年刻本 

〔乾隆〕枣强县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单作哲纂修 

清乾隆十七年刻本 

    第七二册 

〔康熙〕武强县志八卷 

清冼国干修张星法纂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康熙〕武邑县志六卷 

清许维梃修东图南纂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雍正〕故城县志六卷 

清蔡维义修秦永清纂 

清雍正五年刻本 

    第七三至七四册 

〔康熙〕馆陶县志十二卷 

清赵知希纂修张兴宗增修 

清康熙十四年修光绪十九年刻本 

〔不详〕鸡泽县乡土志略不分卷 

不着纂修人 

民国四年抄本 

〔崇祯〕隆平县志九卷 

明陈所学纂修 

明崇祯二年刻康熙五十七年增刻本 

〔康熙〕任县志十二卷 

清季芷修谢元震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三十年增刻本 

〔康熙〕大名府志三十二卷 

清周邦彬修部焕元纂 

P39清康熙十一年刻本 

〔康熙〕新河县志十卷 

清王汝翰等纂修 

清康熙十八年刻本 

〔康熙〕清河县志十八卷 

清卢士杰纂修 

清康熙十七年刻乾隆增刻本 

    第七五册 

〔康熙〕广宗县志十二卷 

清吴存礼修乔承宠纂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乾隆〕平乡县志十二卷 

清杨乔纂修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康熙〕元城县志六卷首一卷 

清陈伟修郭景仪纂 

清康熙十五年刻本 

    第七六册 

〔乾隆〕邢台县志十八卷 

清刘蒸雯修李嵷纂 

清乾隆六年刻本 

〔乾隆〕南和县志十二卷 

清周章焕纂修 

清乾隆十四年刻抄本 

〔乾隆〕涞水县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主经纂修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山西 

    第七七册 

〔万历〕怀仁县志二卷 

  明杨守介纂修 

  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清顺治四年重刻本 

〔乾隆〕乐平县志八卷 

清李早荣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刻本 

〔康熙〕武乡县志六卷 

清高珙纂修 

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第七八册 

〔康熙〕沁水县志十卷 

清赵凤诏纂修 

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乾隆〕荣河县志十四卷 

清杨令琢纂修 

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 

〔康熙〕汾西县志八卷 

清蒋鸣龙纂修 

清康熙十三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陕西 

    第七九册 

〔乾隆〕三水县志十二卷 

清朱廷模等修孙星衍纂 

清乾隆五十年刻本 

〔乾隆〕大荔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贺云鸿纂修 

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 

〔康熙〕山阳县初志五卷 

清秦凝奎修梁亭等纂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第八○至八一册 

P40〔嘉庆〕山阳县志十二卷 

清何树滋纂修黄辉增补 

清嘉庆元年刻十三年增刻本 

〔乾隆〕凤翔府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达灵阿修周方炯等纂 

清乾隆三十一年刻道光元年补刻本 

〔乾隆〕怀远县志三卷 

清苏其照纂修 

清乾隆十二年刻本 

    第八二册 

〔乾隆〕绥德州直隶州志八卷 

清吴忠诰修李继嚼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乾隆〕清涧县续志八卷 

清吴其琰纂修 

清乾隆十七年刻本 

〔万历〕重修宁羌州志七卷 

  明卢大谟修杨君堂等纂 

  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 

〔雍正〕略阳县志二卷 

清范防纂修 

清雍正九年刻本 

〔乾隆〕汉阴县志八卷 

清郝敬修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刻本 

〔康熙〕石泉县志不分卷 

清潘瑞奇修张峻迹纂 

清抄本 

地理·都会郡县·甘肃 

    第八三册 

〔康熙〕安定县志八卷 

清张尔介纂修 

清康熙十九年刻本 

〔乾隆〕通渭县志十卷 

清何大璋修张志达纂 

清乾隆二十六年修抄本 

〔康熙〕宁州志五卷 

清晋显卿修王星麟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康熙〕镇原县志二卷 

清钱志彤修张述辕纂 

清康熙五十四年刻本 

〔康熙〕清水县志十二卷 

清刘俊声修张桂芳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乾隆〕礼县志略十九卷首一卷 

清方嘉发修康正邦补 

清乾隆十七年修二十一年刻本 

    第八四册 

〔乾隆〕徽县志不分卷 

清佚名修 

清乾隆抄本 

〔康熙〕文县志八卷 

清江景瑞纂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刻本 

〔乾隆〕续修文县志不分卷 

清孙严修何浑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乾隆〕敦煌县志不分卷 

清佚名修 

清乾隆抄本 

  P41地理·都会郡县·宁夏 

〔万历〕朔方新志五卷 

明杨应聘等纂修 

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清康熙十五年增补本 

地理·都会郡县·山东 

    第八五册 

〔乾隆〕德平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钱大琴纂修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乾隆〕掖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张思勉修于始瞻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二十六年增刻本 

    第八六册 

〔康熙〕宁津县志稿八卷 

  明余镗修王良贵纂清程裕昌续纂 

  清康熙十三年增修本 

〔光绪〕堂邑县乡土志十五卷 

清佚名修 

清光绪年抄本 

〔康熙〕朝城县志十卷 

清祖植桐修赵昶纂 

清康熙十二年抄本 

〔道光〕冠县志十卷 

清梁永康修赵锡书纂 

清抄本 

地理·都会郡县·江苏 

    第八七册 

〔雍正〕江浦县志八卷 

清项维正纂修 

清雍正四年刻乾隆重修本 

〔乾隆〕六合县志六卷 

清廖抡升修戴祖启纂 

清乾隆五十年刻本 

  第八八至九○册 

〔乾隆〕溧水县志十六卷 

清凌世御修方性存等纂 

清乾隆四十二年刻本 

〔乾隆〕高淳县志二十五卷 

清朱绍文纂修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乾隆〕武追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清潘恂等修虞鸣球等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康熙〕宿迁县志九卷 

明喻文伟始纂清胡宗鼎纂修 

明万历三年刻清康熙二十二年增刻本 

〔乾隆〕阜宁县志八卷 

清冯观民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修二十九年增修抄本 

〔光绪〕东台县志稿四卷 

清王璋纂 

清光绪十七年修抄本 

    第九一册 

〔康熙〕泰兴县志四卷 

清钱见龙等纂修 

清康熙二十七年刻乾隆补刻本 

〔乾隆〕沛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李棠修田实发纂 

P42清乾隆五年刻本 

〔乾隆〕邳州志十卷 

清邬承显修吴从信纂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浙江 

    第九二至九四册 

〔康熙〕余杭县志八卷 

清张思齐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康熙〕于潜县志八卷 

清赵之珩修章国佐等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乾隆〕建德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王宾修应德广等纂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乾隆〕淳安县志十六卷 

清刘世宁修方楘如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康熙〕分水县志六卷 

清李檠修王六吉等纂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康熙〕新城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张瓒修张戬等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第九五至九六册 

〔嘉庆〕嘉兴县志三十六卷首二卷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 

清嘉庆六年刻本 

    第九七册 

〔万历〕兰溪县志七卷 

  明程子鏊纂修清刘芳喆等续修 

  明万历三十四年刻清康熙十一年续刻本 

〔康熙〕云和县志五卷 

清林汪远修柳之元等纂 

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雍正〕常山县志十二卷 

清孔毓玑纂修 

清雍正元年刻本 

    第九八册 

〔乾隆〕续青田县志六卷存五卷 

清吴楚椿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刻本 

〔乾隆〕缙云县志八卷 

清令狐亦岱修沈鹿鸣纂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嘉庆〕庆元县志十二卷 

清关学优修吴元栋纂 

清嘉庆六年刻本 

    第九九至一○○册 

〔乾隆〕松阳县志十二卷 

清曹立身修潘茂才纂 

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 

〔乾隆〕武康县志八卷 

清刘守成修高植等纂 

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乾隆〕安吉州志十六卷 

清刘蓟植严彭年纂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安徽 

第一○一至一○二册 

P43〔乾隆〕含山县志十六卷 

清梁栋修唐焊纂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嘉庆〕庐江县志十五卷首一卷 

清魏绍源等修储嘉珩纂 

清嘉庆八年刻本 

〔乾隆〕潜山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李载阳修游端友纂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第一○三至一○五册 

〔乾隆〕亳州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郑交泰修王云万纂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雍正〕巢县志二十二卷 

清邹理纂修 

清雍正八年刻本 

〔康熙〕全椒县志十八卷 

清蓝学鉴等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二十三年补刻本 

〔嘉庆〕南陵县志十六卷 

清徐心田纂修 

清嘉庆十三年刻本 

〔乾隆〕阜阳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潘世仁修王麟征纂 

清乾隆二十年刻本 

  第一○六至一○八册 

〔乾隆〕颍上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许晋修胡其焕等纂 

清乾隆十八年刻本 

〔康熙〕宿州志十二卷 

清董鸿图修潘仁樾纂 

清康熙五十七年刻本 

〔乾隆〕旌德县志十卷 

清李瑾等修叶长扬纂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乾隆〕绩溪县志十卷 

清较陈锡修赵继序等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乾隆〕贵池县志续编八卷 

清谢锡伯修汪廷霖纂 

清乾隆十年刻本 

〔乾隆〕束流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蒋绶修汪思迥等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江西 

    第一○九册 

〔乾隆〕武宁县志三十卷 

清梁鸣冈纂修 

清乾隆四十七年刻本 

〔乾隆〕上饶县志十三卷 

清程肇丰纂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第一一○册 

〔乾隆〕玉山县志十三卷首一卷 

清连柱修李宝福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乾隆〕弋阳县志十三卷首一卷 

清左方海纂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乾隆〕铅山县志十三卷首一卷 

清阳浩然纂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P44第一一一至一一二册 

〔乾隆〕广丰县志十三卷 

清胡光祖纂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干熙〕余千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乾隆〕清江县志三十二卷 

清邓廷辑修熊为霖纂 

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 

    第一一三册 

〔乾隆〕金溪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杨文灏修杭世馨等纂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康熙〕宜黄县志八卷 

清尤稚章修欧阳斗照等纂 

清康熙五年刻十九年增修本 

    第一一四至一一五册 

〔乾隆〕建昌府志六十四卷 

清孟照修黄佑等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乾隆〕南城县志十卷 

  清范安治修梅廷对等纂 

  清乾隆十七年刻本 

  第一一六至一一七册 

〔乾隆〕龙泉县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杜一鸿修周埙纂 

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乾隆〕雩都县志十四卷跋一卷 

  清卢振先原本高泽叙续修艮彩续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瑞金县志八卷 

清郭灿修黄天策等纂 

清乾隆十八年刻本 

    第一一八至一一九册 

〔乾隆〕龙南县志二十六卷 

清永禄修廖运芳等纂 

清乾隆十七年刻本 

〔乾隆〕石城县志八卷 

清杨柘年修黄鹤雯纂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乾隆〕南康县志十九卷 

清邓兰修陈之兰纂 

清乾隆十八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福建 

    第一二○至一二一册 

〔乾隆〕顺昌县志十卷 

清陈镁修吕天芹等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乾隆〕屏南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沈钟纂修 

清乾隆六年刻十七年增补本 

〔光绪〕屏南县志十卷 

清江若干修黄学波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抄本 

〔乾隆〕长汀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陈朝羲纂修 

清乾隆四十七年刻本 

〔乾隆〕上杭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顾人骥等修沈成国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第一二二至一二三册 

P45〔乾隆〕永定县志八卷首一卷(缺卷七) 

清伍烽修王见川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乾隆〕尤溪县志八卷 

清焦长发修王家奋纂 

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 

〔乾隆〕建宁县志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韩琮修方乃霞等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台湾 

    第一二四册 

〔乾隆〕重修台湾县志十五卷首一卷 

清鲁鼎梅修王必昌纂 

清乾隆十七年刻本 

    第一二五册 

〔乾隆〕重修凤山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王瑛曾纂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河南 

    第一二六至一二七册 

〔乾隆〕洧川县志八卷 

清孙和相等修何之其纂邓正琮重修 

清乾隆二十年刻本 

〔乾隆〕仪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纪黄中等修宋宣纂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乾隆〕中牟县志十一卷首一卷 

清孙和相修王廷宣纂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第一二八册 

〔康熙〕开州志十卷首一卷 

清孙柴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康熙〕长垣县志八卷 

  明张文炫原本清宋琮王元烜增修 

  明万历三十年刻清康熙增补本 

    第一二九至一三○册 

〔康熙〕夏邑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尚崇霓修关鳞如纂 

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乾隆〕扶沟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七十一修郝廷柯等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乾隆〕太康县志八卷 

清武昌国修胡彦升等纂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乾隆〕伊阳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李章堉修张施仁等纂 

  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湖北 

  第一三一册 

〔康熙〕孝感县志二十四卷 

清梁凤翔修李湘等纂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嘉庆十六年增刻本 

    第一三二至一三三册 

〔康熙〕黄陂县志十五卷 

清杨廷蕴纂修 

清康熙五年刻本 

〔康熙〕德安安陆郡县志二十卷 

P46清高翱等修沈会霖纂 

清康熙五年刻本 

〔康熙〕松滋县志二十四卷 

清陈麟修丁楚琮纂 

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乾隆〕黄冈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王凤仪修胡绍鼎等纂工正常续修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顺治〕远安县志八卷 

  清安可愿修曾宗孔纂 

  清顺治十八年刻本 

    第一三四至一三六册 

〔乾隆〕当阳县志九卷首一卷 

清黄仁修童峦纂 

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康熙〕巴东县志四卷 

清齐祖望纂修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鹤峰州志二卷 

清毛峻德纂修 

清乾隆六年刻本 

〔乾隆〕薪水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邵应龙纂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抄本 

〔乾隆〕蕲水县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举修徐养忠纂 

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乾隆〕黄梅县志十二卷 

清薛乘时修沈元寅纂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第一三七册 

〔乾隆〕广济县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虞学灏纂修 

清乾隆十七年刻五十四年重修本 

    第一三八册 

〔乾隆〕广济县志十二卷 

清黄恺修陈诗纂 

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乾隆〕英山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张海修姚之琅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第一三九至一四○册 

〔康熙〕咸宁县志十二卷 

清何廷韬修王禹锡纂 

清康熙六年刻本 

〔康熙〕通城县志九卷 

清盛治纂修丁克扬增修 

清顺治九年刻康熙十一年增刻本 

〔乾隆〕重修蒲圻县志十五卷 

清王云翔修李曰瑚纂 

清乾隆四年刻本 

〔康熙〕监利县志十卷 

清郭徽祚纂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刻本 

  第一四一至一四二册 

〔乾隆〕石首县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王维屏修徐佑彦纂 

清乾隆六十年刻嘉庆增修本 

〔康熙〕潜江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刘焕修朱载震纂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乾隆〕枝江县志十卷 

P47清王世爵修锺彝纂 

清乾隆五年刻本 

〔乾隆〕长阳县志六卷 

清李拔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修抄本 

〔乾隆〕归州志不分卷 

清曹熙衡原本曾维道增修 

清乾隆五十五年修抄本 

    第一四三至一四五册 

〔嘉庆〕恩施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张家械修朱寅赞纂 

清嘉庆十三年刻本 

〔康熙〕宜城县志八卷 

清胡永庆修关宁等纂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嘉庆〕建始县志二卷 

清佚名修 

清嘉庆十七年增修抄本 

〔乾隆〕来凤县志十二卷 

  清林翼池修蒲又洪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康熙〕均州志四卷志补一卷(存卷一至卷四) 

  清党居易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二十八年续修本 

〔嘉庆〕竹山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范继昌修张士旦纂 

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乾隆〕郧西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张道南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刻本 

〔嘉庆〕郧西县续志五卷首一卷 

清孔继干纂修 

清嘉庆十年刻本 

〔乾隆〕枣阳县志二十四卷 

清甘定遇修熊天章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修抄本 

〔乾隆〕东湖县志三十卷续一卷首一卷 

清林有席修严思浚纂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湖南 

    第一四六至一四七册 

〔乾隆〕长沙县续志十二卷 

清李大本修周宣武纂 

清乾隆十二年刻本 

〔乾隆〕湘阴县志三十二卷 

清陈锺理修杨茂论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抄本 

〔雍正〕浏阳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陈梦文修方暨谟纂 

清雍正十一年刻本 

〔康熙〕茶陵州志二十三卷 

清赵国宣修彭康纂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乾隆〕湘乡县志六卷 

清张天如修谢天锦纂 

清乾隆十二年刻本 

    第一四八至一四九册 

〔乾隆〕郴州总志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仲玩等修何全吉纂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乾隆〕兴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P48清罗绅修张九镡等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第一五○册 

〔乾隆〕桂东县志十二卷 

清洪钟等修黄体德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乾隆〕桂阳县志十三卷 

清凌鱼等修朱有斐等纂 

清乾隆二十年刻嘉庆七年增刻本 

  第一五一册 

〔乾隆〕宜章县志十三卷 

清杨文植等修杨河等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康熙〕临武县志十六卷 

清张声远修邹章周纂 

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第一五二册 

〔乾隆〕桂阳州志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张宏遂修卢世昌等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第一五三册 

〔乾隆〕嘉禾县志二十六卷 

清高大成修李光甲纂 

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康熙〕耒阳县志八卷 

清张应星纂修徐德泰增修 

清康熙六十年刻雍正乾隆增修本 

    第一五四至一五五册 

〔乾隆〕衡山县志十四卷 

清德贵纂修锺光序续修 

清乾隆三十九年续刻本 

〔康熙〕零陵县志十四卷 

清王元弼修黄佳色等纂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乾隆增修本 

〔乾隆〕宁远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清锺人文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第一五六册 

〔康熙〕蓝山县志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涵修刘世臣纂 

清康熙五十四年抄本 

〔雍正〕江华县志十一卷 

清郑鼎勋修蒋琛纂 

清雍正七年刻本 

    第一五七至一五八册 

〔康熙〕永明县志十四卷 

清周鹤修王缵纂 

清康熙四十八年刻本 

〔乾隆〕东安县志八卷 

清吴德润修毛世卿等纂 

清乾隆十七年刻四十二年重修本 

〔乾隆〕邵阳县志四十二卷首一卷 

清萧聚昆修邝永锴纂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第一五九册 

〔乾隆〕武冈州志十卷 

清席芬修周思仁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绥宁县志二十卷 

清程际泰修幸超士纂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第一六○册 

〔乾隆〕新化县志二十七卷 

P49清梁栋修杨振铎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乾隆〕会同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于文骏修梁嘉瑜纂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第一六一至一六二册 

〔乾隆〕靖州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吕宣曾修张开东纂 

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乾隆〕芷江县志十二卷 

清闵从隆纂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第一六三册 

〔乾隆〕永顺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黄德基修关天申纂 

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乾隆〕泸溪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顾奎光修李涌纂 

清乾隆二十年刻本 

    第二八四册 

〔乾隆〕凤凰厅志二十三卷 

清潘曙修杨盛芳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抄本 

〔康熙〕石门县志三卷 

清张霖纂修许湄续修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益阳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高自位等修曾璋等纂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第二六五册 

〔康熙〕龙阳县志四卷 

清蔡荫修陈一揆纂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乾隆〕宁乡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李杰超修王文清纂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广东 

    第一六六至一六七册 

〔康熙〕花县志四卷 

清于水名修黄士龙等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四十九年续刻本 

〔雍正〕长宁县志十卷 

清李绍膺修谢仲玩纂 

清雍正九年修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乾隆〕增城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管一清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雍正〕从化县新志五卷 

清郭遇熙纂修蔡廷镳等续修 

清雍正八年续修本 

〔康熙〕龙门县志十二卷 

  清王佐修乐安成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第一六八册 

〔乾隆〕番禺县志二十卷末一卷 

清任果等修檀萃等纂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第一六九册 

〔康熙〕仁化县志二卷 

清李梦鸾纂修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乾隆〕南雄府志十九卷 

  P50清梁宏勋等修蔡必升等纂 

  清乾隆十八年刻本 

    第一七○至一七一册 

〔乾隆〕保昌县志十四卷 

清陈志仪纂修 

清乾隆十八年刻本 

〔乾隆〕翁源县志八卷 

清杨楚枝修郭正嘉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乾隆〕清远县志十四卷 

清陈哲纂修 

清乾隆三年刻本 

〔乾隆〕阳山县志二十二卷 

清万光谦纂修 

清乾隆十二年刻本 

〔乾隆〕连州志十二卷 

清杨楚枝修吴光纂 

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第一七二至一七四册 

〔乾隆〕河源县志十五卷 

清陈张翼修尹报逵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乾隆〕和平县志八卷 

  清曹鹏翊等修朱超玫等纂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乾隆〕龙川县志十二卷 

清书圄修杨廷钊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康熙〕永安县次志十七卷 

清张进■纂修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雍正〕东莞县志十四卷首三卷 

清周天成修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元年重修本 

〔乾隆〕嘉应州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王之正等纂修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第一七五册 

〔乾隆〕重修镇平县志六卷 

清潘承焯等修吴作哲纂 

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乾隆〕丰顺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葛曙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康熙〕长乐县志八卷 

清孙蕙修孔元体等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第一七六册 

〔乾隆〕新宁县志四卷 

清王篙修陈份纂 

清嘉庆九年补刻本 

〔康熙〕饶平县志二十四卷 

清刘扦等纂修 

清康熙二十六年抄本 

    第一七七册 

〔康熙〕潮阳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臧患祖纂修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康熙〕三水县志十五卷首一卷 

清郑玟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刻本 

    第一七八至一八○册 

〔雍正〕惠来县志十八卷 

P51清张冶美纂修 

清雍正九年刻本 

〔乾隆〕香山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慕煜修李卓揆纂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乾隆〕新会县志十三卷首一卷 

  清王植纂修 

  清乾隆六年刻本 

〔康熙〕高明县志十八卷首一卷 

清于学修黄之璧纂 

清康熙二十九年刻本 

〔乾隆〕鹤山县志十二卷 

清刘继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第一八一至一八二册 

〔乾隆〕恩平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曾萼纂修 

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乾隆〕高州府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王概纂修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康熙〕茂名县志四卷 

清钱以皑纂修 

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乾隆〕化州志十卷 

清杨芬纂修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第一八三册 

〔乾隆〕阳春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山修吕伊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康熙〕电白县志八卷 

  清相斗南修郭指南续修苏懋德增补 

  清顺治十七年刻康熙十二年增修本 

〔雍正〕吴川县志十卷 

清盛熙祚等纂修 

清雍正九年刻本 

    第一八四册 

〔乾隆〕吴川县志十卷 

清沈峻纂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康熙〕徐闻县志四卷 

清孙挹纂修 

清康熙三十七年刻本 

〔康熙〕海康县志三卷 

清郑俊修宋绍启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康熙〕遂溪县志四卷 

清宋国用修洪澧洙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第一八五至一八六册 

〔乾隆〕怀集县志十卷 

清顾旭明修唐廷梁纂 

清乾隆二十年刻本 

〔乾隆〕广宁县志十卷 

  清李本洁修梁乔垛纂 

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乾隆〕新兴县志三十卷 

清刘芳纂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乾隆〕东安县志四卷 

清庄人中纂修 

清乾隆六年刻本 

P52〔康熙〕西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李玉鋐修金光绶纂 

清康熙五十七年刻本 

    第一八七册 

〔乾隆〕德庆州志十八卷 

清宋锦等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天启〕封川县志二十二卷续志二卷 

  明方尚祖纂修胡璇续修 

明天启二年修清康熙二十四年续修本 

    第一八八册 

〔康熙〕开建县志十卷 

清邵龙元纂修 

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乾隆〕始兴县志十六卷 

清郑炳修凌元驹纂 

清乾隆二十年刻本 

〔雍正〕连平州志十卷 

清卢廷俊修颜希圣等纂 

清雍正八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海南 

    第一八九至一九一册 

〔乾隆〕琼州府志十卷 

清萧应植修陈景埙纂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乾隆〕琼山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杨宗秉纂修 

清乾隆十二年刻本 

〔康熙〕文昌县志十卷 

清马日炳纂修 

清康熙五十七年刻本 

    第一九二册 

〔乾隆〕定安县志四卷 

清张文豹等纂修董兴祚增修 

清乾隆三十年刻五十三年增刻本 

〔乾隆〕会同县志十卷 

清于煌纂修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康熙〕乐会县志四卷 

清程秉健纂修 

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 

    第一九三册 

〔康熙〕澄迈县志十卷 

清高魁标纂修 

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康熙〕儋州志三卷 

清韩佑纂修 

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康熙〕陵水县志不分卷 

清高首标纂修潘廷侯订补 

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第一九四册 

〔乾隆〕崖州志十卷 

清李如柏修黄德厚纂 

清乾隆二十年刻本 

〔乾隆〕陵水县志十卷附补遗 

清瞿云魁纂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康熙〕昌化县志五卷 

清方岱等纂修 

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P53地理·都会郡县·广西 

    第一九五册 

〔康熙〕上林县志二卷 

清张邵振纂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 

〔雍正〕太平府志五十卷 

清甘汝耒纂修 

清雍正四年刻乾隆三年增修本 

    第一九六册 

〔康熙〕左州志二卷 

清李铨纂修 

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乾隆〕庆远府志十卷 

清李文琰修何天祥纂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第一九七册 

〔乾隆〕柳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 

清王锦修吴光升纂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第一九八册 

〔乾隆〕象州志四卷 

清李宏胥修蒋日莱纂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嘉庆〕武宣县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高攀桂修梁士彦纂 

清嘉庆十三年刻本 

〔雍正〕灵川县志四卷 

清郑釆宣等修崔达纂杨德麟续修 

清雍正三年刻乾隆二十九年续修本 

〔康熙〕灌阳县志十卷 

清单此藩修蒋学元等纂 

清康熙四十七年刻本 

    第一九九至二○○ 

〔康熙〕平乐县志八卷 

清黄大成纂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 

〔雍正〕平乐府志二十卷 

清胡醇仁纂修 

清雍正四年刻本 

〔嘉庆〕永安州志十八卷首一卷 

清李圻纂修 

清嘉度十八年刻本 

    第二○一册 

〔乾隆〕梧州府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吴九龄修史鸣皋纂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第二○二至二○三册 

〔乾隆〕富川县志十二卷 

清叶承立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岑溪县志四卷 

清何梦瑶纂修刘廷栋续纂 

清乾隆九年刻本 

〔乾隆〕兴业县志四卷 

清王巡泰纂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乾隆〕桂平县志四卷附补遗 

清吴志绾修黄国显纂 

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乾隆〕北流县志四卷 

清张允观纂修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P54〔雍正〕钦州志十四卷 

清董绍美修吴邦瑗纂 

清雍正元年刻本 

〔乾隆〕灵山县志十二卷 

清黄元基纂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第二○四册 

〔乾隆〕廉州府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周硕勋修王家宪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四川 

    第二○五册 

〔乾隆〕郫县志书十卷 

清李馨纂修 

清乾隆十六年刻二十七年增修本 

〔康熙〕新津县志一卷 

清伦可大修熊占祥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乾隆〕蒲江县志四卷 

清纪曾荫修黎攀柱等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乾隆〕大邑县志四卷 

清宋载纂修 

清乾隆二十年刻本 

〔雍正〕江油县志二卷 

清彭队纂修瞿缉曾续修 

清乾隆二十六年续修本 

    第二○六册 

〔乾隆〕彰明志略十卷 

清陈谋纂修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乾隆〕盐亭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董梦曾纂修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乾隆〕射洪县志八卷 

清张松孙修沈诗杜等纂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乾隆〕蓬溪县志八卷 

清张松孙修谢泰宸纂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第二○七册 

〔乾隆〕中江县志十二卷 

清张松孙修陈景韩纂 

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 

〔乾隆〕安县志四卷 

清张仲芳纂修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乾隆〕石泉县志四卷 

清姜炳璋纂修 

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第二○八册 

〔乾隆〕乐至县志八卷 

清张松孙修雷懋德等纂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乾隆〕安岳县志八卷 

清张松孙修朱纫兰纂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乾隆〕荣县志四卷附补遗 

清黄大本纂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二十八年增修本 

    第二○九册 

〔乾隆〕资阳县志十六卷 

  P55清张德源纂修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乾隆〕富顺县志二十卷 

清熊葵向修周士诚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第二一○册 

〔乾隆〕隆昌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黄文理纂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康熙〕南溪县志二卷 

清王大骐纂修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乾隆〕直隶泸州志八卷 

清夏诏新纂修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第二一一册 

〔乾隆〕合江县志八卷 

清叶体仁修朱维辟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康熙〕叙永厅志二卷 

  清宋敏学修袁斯恭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康熙〕长宁县志二卷 

清宗让修宋肆樟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康熙〕兴文县志一卷 

清宗让纂修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乾隆〕兴文县志一卷 

清佚名修 

清乾隆六十年修抄本 

〔乾隆〕高县志十卷 

清李鸿楷纂修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第二一二至二一三册 

〔乾隆〕珙县志十五卷首一卷 

清王聿修纂修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康熙〕叙州府庆符县志二卷 

清丁林声修王之熊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乾隆五十六年抄本 

〔康熙〕筠连县志四卷 

清丁林声纂修 

清康熙二十五年修抄本 

〔康熙〕洪雅县志二十五卷续十二卷 

清吴一蜚纂修部世棻续 

清嘉庆十八年抄本光绪十年刻本 

〔乾隆〕丹棱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李光泗修彭遵泗纂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乾隆〕青神县志十一卷 

清王承燨纂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第二一四册 

〔康熙〕眉州属志五卷 

  清张漠修汪■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 

〔乾隆〕彭山县志七卷 

清张凤翥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犍为县志九卷 

清宋锦修李拔纂 

  P56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第二一五至二一六册 

〔乾隆〕峨眉县志十二卷 

清文曙修张弘映纂 

清乾隆五年刻本 

〔乾隆〕大足县志十一卷 

清李德纂修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乾隆〕合州志八卷 

清宋锦修刘桐纂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乾隆〕江津县志二十一卷附补遗 

清曾受一修王家驹纂 

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乾隆〕璧山县志二卷 

清黄在中修夏琏纂 

清乾隆二年刻本 

〔乾隆〕荣昌县志四卷首二卷 

清许元基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刻二十九年增刻本 

〔乾隆〕涪州志十二卷 

清多泽厚修陈于宣纂 

清乾隆五十年刻本 

    第二一七至二一八册 

〔乾隆〕酉阳州志四卷 

清邵陆纂修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康熙〕彭水县志四卷 

清陶文彬纂 

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乾隆〕南川县志不分卷 

清陆手琛纂修 

清乾隆十三年刻抄本 

〔乾隆〕夔州府志十卷 

清崔邑俊修杨崇等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乾隆〕万县志四卷 

清刘高培修赵志本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乾隆〕开县志不分卷 

清胡邦盛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乾隆〕大宁县志四卷 

清阎源清修焦懋熙纂 

清乾隆十一年修抄本 

〔康熙〕巫山县志不分卷 

清佚名修 

清康熙五十四年刻抄本 

    第二一九册 

〔乾隆〕云阳县志四卷 

清刘士缙等修嵇坊等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乾隆〕梁山县志不分卷 

清王庆熙纂修 

清乾隆二十年抄本 

〔乾隆〕苍溪县志四卷 

清丁映奎纂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乾隆〕广安州志十三卷 

  清陆良瑜修邓时敏纂 

  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 

〔乾隆〕岳池县志八卷首一卷 

清黄克显纂修 

  P57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第二二○册 

〔乾隆〕新宁县志四卷 

清窦容邃修吴师瑗纂周金绅续增 

清乾隆十八年刻二十四年增刻本 

〔乾隆〕邻水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陈觐光修杨尔式等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大竹县志十卷 

清陈士林纂修 

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 

〔乾隆〕保宁府南江县备造新编志书清册 

  清佚名修 

  清乾隆抄本 

〔乾隆〕巴州志略不分卷 

清陈毓鸾纂修 

清乾隆五十二年修抄本 

    第二二一册 

〔康熙〕芦山县志二卷 

  清杨廷琚等修竹全仁等纂 

  清康熙六十年刻乾隆十年补刻本 

〔乾隆〕冕宁县志清册不分卷 

清阳丽中编 

清乾隆六十年修抄本 

〔乾隆〕茂州志八卷艺文二卷 

清丁映奎纂修 

清乾隆五十九年抄本 

〔乾隆〕保县志八卷 

清陈克绳纂修 

清乾隆十三年修抄本 

地理·都会郡县·贵州 

    第二二二册 

〔康熙〕湄潭县志三卷 

清杨玉柱纂修 

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 

〔乾隆〕玉屏县志十卷首一卷 

清赵沁修田榕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乾隆〕石阡府志八卷 

清罗文思纂修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第二二三册 

〔乾隆〕南笼府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李其昌纂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乾隆〕普安州志二十六卷 

清王粤麟修曹维祺等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乾隆〕毕节县志八卷 

清董朱英修路元升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乾隆〕黔西州志八卷首一卷 

清冯光宿纂修 

清乾隆九年修抄本 

    第二二四至二二五册 

〔嘉庆〕黔西州志八卷 

清刘永安修徐文璧纂 

清嘉庆八年刻本 

〔乾隆〕平远州志十六卷 

清李云龙修刘再向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P58〔乾隆〕镇远府志二十八卷 

清蔡宗建修龚传伸纂 

  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乾隆〕开泰县志四卷 

  清郝大成修王师泰纂 

清乾隆十七年刻本 

〔乾隆〕独山州志十卷 

清刘岱修艾茂等纂 

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 

地理·都会郡县·云南 

    第二二六册 

〔乾隆〕晋宁州志二十八卷 

清毛嶅朱阳纂修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雍正〕呈贡县志四卷 

清朱若功修戴天赐等纂 

清雍正三年刻本 

〔乾隆〕续编路南州志四卷 

清史进爵修郭廷选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康熙〕嵩明州志八卷 

清汪照修任洵等纂 

清康熙五十九年刻本 

    第二二七册 

〔康熙〕寻甸州志八卷 

清李月枝纂修 

清康熙五十九年刻本 

〔乾隆〕沾益州志四卷 

清王秉韬纂修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乾隆〕宜良县志四卷 

清王诵芬纂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乾隆〕续修河西县志四卷 

清董枢纂修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第二二八册 

〔嘉庆〕阿迷州志十三卷 

清张大鼎纂修 

清嘉庆元年刻本 

〔乾隆〕白盐井志四卷 

清郭存庄纂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乾隆〕新兴州志十卷 

清任中宜原本徐正恩续纂 

清乾隆十五年增刻本 

    第二二九至二三○册 

〔乾隆〕永北府志二十八卷 

清陈奇典修刘健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乾隆〕弥勒州志二十七卷首一卷 

清秦仁等修伍士玠纂 

清乾隆四年刻本 

〔康熙〕南安州志六卷 

清张伦至纂修 

清康熙四十八年刻本 

〔乾隆〕蒙自县志六卷 

清李焜纂修 

清乾隆五十六年刻本 

〔乾隆〕大理府志三十卷首一卷 

清博天祥等修黄元治等纂 

清乾隆十一年补刻本 

   P59第二三一册 

〔乾隆〕赵州志四卷 

清程近仁修赵淳等纂 

清乾隆元年刻本 

〔康熙〕蒙化府志六卷首一卷 

清蒋旭修陈金珏纂 

清康熙三十七年刻本 

    第二三二册 

〔乾隆〕续修蒙化直隶厅志六卷首一卷 

清刘皑等修吴蒲等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康熙〕鹤庆府志二十六卷 

清佟镇修李倬云等纂 

清康熙五十三年刻本 

〔乾隆〕云南县志四卷 

清李世保修张圣功等纂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地理·河渠 

    第二三三册 

木龙书不分卷附黄大王事迹全志 

  清李晒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河防论四种不分卷 

  清不着撰人 

  清末抄本 

北河续纪七卷附余一卷 

  清阎廷谟撰 

  清顺治九年刻本 

治河方略十卷首一卷 

清靳辅等撰 

清嘉庆四年刻本 

    第二三四册 

水道提纲二十八卷(缺卷一至卷三) 

  清齐召南撰 

  清乾隆刻本 

山东运河备览十二卷 

  清陆耀等撰 

  清乾隆四十年刻本 

    第二三五册 

海塘新志稿六卷 

  清琅歼撰 

  清乾隆五十六年进呈抄本 

海塘擥要十二卷首一卷 

  清杨荣撰 

  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第二三六册 

两浙海塘通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喀尔吉善等撰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江苏海塘新志八卷 

  清李庆云撰 

  清光绪十六年刻本 

    第二三七至二三九册 

永定河志十九卷首一卷 

  清陈琮撰 

  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呈抄本 

永定河志三十二卷附治河摘要一卷 

  清李逢亨等撰 

  清嘉庆刻本 

直隶河渠志一卷 

  清陈仪撰 

  清乾隆进呈抄本 

P60吴中开江书三种五卷 

  清顾士琏等辑 

  清康熙七年刻本 

沧浪小志二卷 

  清宋荦撰 

  清光绪十年刻本 

  地理·山水 

    第二四○册 

金山龙游禅寺志略四卷 

清释行海撰 

清康熙二十年刻本 

凤凰山圣果寺志一卷 

清释超干撰 

清抄本 

续刻麻姑山丹霞洞天志十七卷 

  明左宗郢辑清何天爵续 

  清康熙五十七年邱时彬刻本 

重刊麻姑山志十二卷附补遗一卷 

清黄家驹撰 

清同治五年刻本 

    第二四一至二四二册 

刻名山诸胜一览记十六卷 

  明慎蒙辑 

  明万历四年自刻本 

湖山便览十二卷 

  清翟灏翟瀚辑 

  清光绪元年槐荫堂刻本 

上方山志五卷首一卷 

  清释自如撰 

  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第二四三册 

盘山志十卷附补遗四卷 

  清释智朴撰王士禛朱彝尊校订 

  清康熙四十年刻本 

盘山志十六卷首五卷 

  清蒋溥撰 

  清乾隆二十年武英殿刻本 

    第二四四至二四六册 

畿辅安澜志五十六卷 

  清王履泰撰 

  清嘉庆十二年内府抄本 

    第二四七册 

焦山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名芳撰 

清刻本 

焦山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吴云撰 

  清同治四年刻本 

焦山续志八卷 

清陈任旸辑 

清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第二四八册 

清凉山志十卷 

  明释镇澄撰 

  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清顺治十八年增修本 

清凉山新志十卷 

  清喇嘛老藏丹巴撰 

  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 

钦定清凉山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不着撰人 

  清乾隆内府刻本 

P61第二四九至二五○册 

平山志四卷附晴空阁集四卷丽杲禅师语录六卷 

  清释丽杲撰 

  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泰山述记十卷 

  清宋思仁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泰山志二十卷 

  清金棨撰 

  清嘉庆十三年刻本 

泰山道里记一卷 

  清聂故撰 

  清道光六年雨山堂刻本 

    第二五一至二五二册 

颜山杂记四卷 

  清孙廷铨撰 

  清康熙刻本 

广雁荡山志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曾唯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摄山志八卷首一卷 

  清陈毅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齐山岩洞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陈蔚续辑 

清嘉庆十年刻本 

    第二五三册 

嵩书二十二卷缺卷十七 

  明傅梅撰 

  明万历四十年自刻本 

    第二五四册 

说嵩三十二卷例目一卷 

  清景日昣撰 

  清康熙六十年岳生堂刻本 

    第二五五至二五七册 

华山书六卷 

清黄昌寿撰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华岳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姚远翱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华岳志八卷首二卷 

  清李榕撰 

  清光绪九年刻本 

陕西南山谷口考一卷 

  清毛凤枝撰 

  清同治七年刻本 

崆岣山志二巷 

清张伯魁撰 

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乌石山志九卷首一卷 

  清刘永松郭柏苍撰 

  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明州阿育王寺志十卷续六卷 

  明郭予章撰清释畹荃续 

  明万历四十七年刻清乾隆续刻本 

南海普陀山志十五卷 

  清朱瑾陈璇等辑 

  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 

    第二五八册 

黄山志定本七卷首一卷 

  清闵麟嗣撰 

P62清康熙十八年刻本 

    第二五九册 

天台山全志十八卷 

  明张联元辑 

  清康熙六十年刻本 

石钟山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成谋丁义方撰 

清光绪九年刻本 

    第二六○册 

续修龙虎山志六卷 

  元元明善撰明张国祥续修 

  清内府抄本 

庐山小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蔡瀛撰 

  清道光四年嫏环别馆刻本 

南岳志八卷 

  清高自位撰 

  清乾隆十八年开云楼刻本 

    第二六一册 

鼓山志十四卷 

  清黄任撰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大岳太和山纪略八卷 

  清王概等撰 

  清乾隆九年刻本 

    第二六二册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董天工编 

  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九嶷山志四卷 

  清吴绳祖撰 

  清嘉庆元年刻本 

    第二六三册 

罗浮山志会编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宋广业编 

清广州海幢寺刻本 

虎丘山志十卷首一卷 

  清顾湄撰 

  清康熙四十一年怀嵩堂刻本 

虎丘缀英志略二卷首一卷 

  清释佛海撰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第二六四至二六五册 

西湖志四十八卷 

  清李卫傅玉露撰 

  清雍正十三年刻本 

    第二六六册 

南湖图志一卷续志一卷 

  清梅启照编 

  清光绪浙江官书局刻本 

扬州北湖小志六卷首一卷 

  清焦循撰 

  清嘉庆十三年刻本 

练湖志十卷首一卷 

  清黎世序撰 

  清嘉庆十五年刻本 

莫愁湖志六卷首一卷 

  清马士图撰 

  清光绪八年刻本 

慧山记四卷续编三卷首一卷 

  明邵宝撰清邵涵初续 

  清同治七年刻本 

第二六七册 

P63穹窿山志六卷 

  清向球撰 

  清康熙年刻本 

齐云山志五卷 

  明鲁点撰 

  明万历二十七年刻本 

    第二六八册 

峨眉山志十八卷首一卷附补遗一卷 

  清蒋超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 

黄鹄山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胡凤丹撰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第二六九册 

金山志十卷 

清卢见曾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雅雨堂刻本 

具区志十六卷 

  清翁澍撰 

  清康熙二十八年刻本 

京口山水志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杨柴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赵氏刻本 

  地理·古迹 

    第二七○至二七一册 

金陵选胜十二卷 

  明孙应岳辑 

  明天启二年刻本 

邓尉圣恩寺志十八卷 

  明周永年撰 

  明崇祯十七年刻清初增刻本 

灵隐寺志八卷 

  清孙治原撰徐增重修 

  清康熙十一年刻本 

二楼小志四卷二楼纪略四卷 

清程元愈辑汪越沈廷璐补辑佟赋伟撰纪略 

清康熙五十九年刻本 

昌瑞统志八卷首一卷 

清布兰泰等撰 

清乾隆六年内府抄本 

龙井见闻绿十卷首广卷末一卷附宋龙井僧元净外传二卷 

  清汪孟鋗辑 

  清乾隆二十七年自抄进呈本 

琼岛桃源不分卷 

  清不着撰者 

  清宣统来年抄本 

  地理·游记 

    第二七二册 

南游记一卷 

  清孙文定撰 

  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度陇记四卷 

  清董醇撰 

  清咸丰刻本 

台海使槎录八卷 

  清黄叔璥撰 

  清光绪五年刻本 

萍蓬类稿四卷 

  清陈克劬撰 

P64清光绪十九年刻本 

东游日记不分卷 

  清蒋黼撰 

  清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秦蜀旅行记不分卷 

  臧卓撰 

  兰格抄本 

  地理·外纪 

    第二七三册 

使琉球杂录五卷 

  清汪楫撰 

  清康熙进呈抄本 

中山沿革志二卷 

  清汪楫撰 

  清康熙抄本 

琉球国志略十六卷首一卷 

  清周煌撰 

  清乾隆进呈抄本 

皇清职贡图九卷 

清门庆安徐溥等绘靖本谊等录 

  清嘉庆十年武英殿增刻本 

    第二七四册 

续琉球国志略五卷首一卷 

  清齐鲲费锡章辑 

  清嘉庆五年进呈抄本 

英轺日记十二卷 

  清载振撰 

  清光绪二十八年内府抄本 

瀛环志略十卷 

  清徐继畲辑 

  清道光三十年刻本 

东藩事略二卷 

  清丁立钧撰 

  清光绪内府抄本 

  职官 

    第二七五至二七七册 

钦定国子监志八十二卷首二卷 

清李宗防等修 

清道光十六年官刻本 

政书·通制 

    第二七八至二七九册 

钦定宗人府则例十六卷 

清宗人府纂 

清嘉庆七年内府抄本 

钦定宗人府则例三十一卷首一卷 

  清世铎等纂 

  清光绪十四年内府抄本 

    第二八○册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四卷 

  清不着纂修人名姓 

  清嘉庆二十五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四卷 

  清不着纂修人名姓 

  清光绪十年武英殿刻本 

    第二八一册 

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四十七卷钦定吏部铨选满官则例不分卷钦定吏部铨选汉宫则例三卷钦定满洲品级考二卷钦定汉品级考五卷 

P65清吏部纂 

  清雍正十三年内府刻本 

    第二八二至二八三册 

钦定吏部则例铨选满官品级考蒙古品级考四卷铨选汉宫品级考四卷铨选满官五卷铨选汉宫八卷处分则例四七卷 

清阿桂等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刻本 

    第二八四至二八六册 

钦定户部则例一百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于敏中等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刻本 

    第二八七册 

钦定户部鼓铸则例十卷 

清傅恒等修 

清乾隆三十一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旗务则例十二卷 

清傅恒等修 

清乾隆三十四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户部军需则例九卷续纂一卷兵部军需则例五卷工部军需则例一卷 

清阿桂等修 

清乾隆五十三年武英殿刻本 

    第二八八至二九二册 

钦定礼部则例一百九十四卷 

清德保等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礼部则例二百二卷 

  清特登额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官刻本 

    第二九三册 

督捕则例二卷 

清徐本等修 

清乾隆八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军器则例按十六省分述 

  清阿桂等修 

  清乾隆五十六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军器则例三十二卷 

清董诰等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官刻本 

    第二九四至二九八册 

钦定工部则例一百四十二卷 

清曹振镛等纂 

清嘉庆二十年刻本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一百三十六卷钦定工部保固则例四卷 

  清曹振鳙等纂 

  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钦定工部则例一百十六卷首一卷 

  清文煜等纂 

  清光绪十年刻本 

    第二九九至三○○册 

钦定理藩院则例六十三卷通例二卷原奏一卷官衔一卷总目二卷 

  清托津等纂 

  清道光二十二年官刻本 

    第三○一至三○三册 

钦定王公处分则例不分卷 

  清理藩院纂 

  清咸丰六年官刻本 

钦定太常寺则例一百十四卷另辑六卷首一卷 

P66清观保保等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武英殿刻本 

    第三○四至三○五册 

光禄寺则例八十四卷首一卷 

清德成等修 

清乾隆四十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宗室觉罗律例二卷附二卷 

清世铎等纂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第三○六至三一○册 

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四卷续纂二卷 

  清内务府编 

  清道光二十年武英殿续刻本 

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五十七卷 

清文璧等纂 

清咸丰内府抄本 

    第三一一册 

总管内务府会计司现行则例四卷 

  清内务府编 

  清同治元年内府抄本 

总管内务府续纂南苑现行则例二卷 

清内务府编 

清道光内府抄本 

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三卷 

  清内务府编 

  清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 

  政书·典礼(仪制) 

皇明谧纪汇编二十五卷 

  明郭良翰编 

  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 

祀事孔明一卷 

  明袁应兆撰 

  明崇祯五年刻本 

    第三一二至三一四册 

国朝宫史三十六卷 

清于敏中等纂 

清乾隆内府抄本 

国朝宫史续编一百卷 

清庆桂等纂 

清嘉庆内府抄本 

    第三一五至三一六册 

钦定台规四十卷 

  清松筠纂 

  清道光七年官刻本 

钦定台规四十二卷肯一卷 

清延煦等纂 

清光绪十六年官刻本 

政书·邦计 

    第三一七至三一八册 

浙海钞关征收税银则例不分卷 

  清佚名修 

  清雍正二年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刻本 

九卿议定物料价值四卷 

  清迈柱等纂 

  清乾隆元年武英殿刻本 

漕运则例二十卷 

  清户部修 

  清乾隆内府抄本 

第三一九至三二一册 

P67钦定户部漕运全书九十二卷首一卷 

  清潘世恩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官刻本 

    第三二二册 

户部海运新案十卷 

  清户部修 

  清道光内府抄本 

海运续案六卷 

  清户部修 

清咸丰二年进呈抄本 

政书·军政 

    第三二三至三二九册 

钦定中枢政考三十一卷钦定八旗则例十二卷 

  清鄂尔泰等修 

  清乾隆七年武英杀刻本 

钦定中枢政考七十二卷 

清明亮等修 

清道光五年刻本 

钦定中枢政考续纂四卷 

清景善等修 

清道光十二年官刻本 

    第三三○册 

金吾事例十一卷 

清载铨等修 

清咸丰元年官刻本 

福州驻防志十六卷 

清新柱等纂 

清乾隆进呈抄本 

政书·法令 

    第三三一至三三二册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 

  清刘统勋等纂 

  清乾隆三十三年武英殿刻本 

    第三三三册 

钦定大清现行刑律三十六卷首一卷附禁烟条例一卷秋审条款一卷 

  清奕劻等编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第三三四至三三五册 

三流道里表不分卷 

  清徐本等纂 

  清乾隆八年武英殿刻本 

蒙古律例十二卷 

  清理藩院纂 

  清乾隆三十一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学政全书八一六卷首一卷 

  清恭阿拉等修 

  清嘉庆十七年武英殿刻本 

    第三三六至三三八册 

钦定科场条例六十卷续增一卷首一卷 

  清杜受田等修 

  清咸丰二年刻五年续刻本 

钦定武场条例十六卷 

清景清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官刻本 

政书·考工 

    第三三九至三四○册 

工程做法七十四卷附工部简明做法一卷 

P68清允礼等纂 

  清雍正十二年内府刻本 

内庭工程做法八卷附工部简明做法一卷 

  清不着纂修人名姓 

  清乾隆六年武英殿刻本 

乘舆仪仗做法二卷 

  清工部纂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史评 

    第三四一册 

评鉴阐要十二卷 

  清刘统勋等撰 

  清乾隆三十六年殿本 

治平宝鉴二十卷存十三卷 

  清张之万等撰 

  清同治元年南书房抄本 

子部 

  四库撤出书 

    第三四二册 

印人传三卷 

  清周亮工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读画录四卷 

  清周亮工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书影十卷 

  清周亮工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闽小纪四卷 

  清周亮工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同书四卷存卷二和卷四 

  清周亮工辑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第三四三册 

历代不知姓名录八卷 

  明李清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书画记六卷 

清吴其贞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 

儒家 

    第三四四册 

童蒙训三卷 

  宋吕本中撰 

  清内府抄本 

性理群书十四卷 

  宋熊节撰熊刚大集明吴讷补注 

  明宣德九年刻本 

圣学心法四卷 

  明成祖撰 

  清嘉庆内府朱丝栏抄本 

大明仁孝皇后内训一卷 

  明仁孝皇后内撰 

  明永乐三年经厂刻本 

鳌峰书院学约不分卷 

清蔡世远撰 

清康熙五十年正谊堂刻本 

第三四五册 

P69历代道学统宗渊源问对十二卷 

  明黎温撰 

  明成化四年刘孟坚日新书堂刻本 

御制女训一卷 

  明兴献皇后蒋氏撰 

  明嘉靖九年经厂刻本 

性理三解七卷 

  明韩邦奇撰 

  明嘉靖十九年樊得仁刻本 

五伦图说五卷 

  明万国钦撰 

  明万历十六年刻本 

养正图解 

  明焦竑着丁云鹏绘 

  清光绪二十一年武英殿刊本 

    第三四六至三四七册 

詹氏性理小辨六十四卷 

  明詹景凤撰 

  明万历刻本 

    第三四八册 

刘向新序旁注评林十卷 

  明黄从诫撰 

  明见冈堂刻本 

讲学要语四卷 

  明王之晋辑 

  明崇祯十七年刻本 

御制资政要览三卷 

  清福临撰 

  清顺治十二年内府刻本 

内政辑要不分卷 

  清福临辑注 

  清顺治十二年内府刻本 

范行恒言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顺治十二年内府刻本 

劝学文一卷 

  清福临撰 

  清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 

讲筵恭纪一卷 

  清王熙曹本荣辑 

  清顺治十六年内府刻本 

    第三四九册 

性理大中二十八卷首广卷 

  清应■谦编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第三五○册 

五子近思绿十四卷 

  清汪佑编 

  清康熙三一二年汪可追校刻本 

小学纂注六卷 

  清高愈撰 

  清乾隆十三年尹会一刻本 

圣谕广训一卷 

  清玄烽撰胤禛广训 

  清雍正二年内府刻本 

不可不录不分卷附受戒仪式 

  清姚庭若编殷遂庵李清溪考订 

  清雍正五年王柱刻本 

钦定执中成宪八卷 

  清世宗编 

  清乾隆元年武英殿刻本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一卷 

  清世宗编 

  P70清雍正八年内府刻本 

    第三五一册 

日知荟说四卷 

  清弘历撰 

  清乾隆元年内府刻本 

理学翠成十六卷 

清潘乙震撰 

清朱格写进呈本 

兵家 

    第三五二册 

新镌武经标题正义八卷增附马步射法棍法占法一卷 

  周孙武等撰明赵光裕注释 

  明金陵唐锦池刻本 

太白阴经十卷 

  唐李筌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馆进呈抄校本 

经武渊源内编六卷外编六卷 

  明李材编 

  明万历十五年刻本 

孙子参同三卷 

  明李贽辑 

  明万卷楼刻本 

    第三五三至三五八册 

武备志二百四十卷 

  明茅元仪辑 

  明天启元年刻本 

    第三五九至三六○册 

兵镜吴子十三篇纲目二十卷 

  明吴惟顺吴鸣球编 

  明末刻本 

火攻挈要三卷图一卷 

  德汤若望授明焦勖纂 

  清康熙内府抄本 

孙子汇征八卷 

  清郑端撰 

  清康熙抄本 

万代流传单刀谱不分卷 

清于武等撰 

清雍正内府抄本 

战守新法不分卷 

清袁祖礼撰 

清光绪二十年自写进呈本 

沧尘子手臂录四卷 

  清吴殳撰 

附峨嵋枪法一卷 

  清释普恩立法程真如达意 

梦绿堂枪法一卷 

  清释洪转撰 

程冲斗十六枪势一卷 

  清程冲斗撰清吴殳辑 

  右四种清光绪抄本 

  法家 

    第三六一至三六二册 

驳案新编三十二卷 

  清全士潮等辑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第三六三册 

驳案续编七卷 

  不着编者名氏 

  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 

  P71农家 

重订增补陶朱公致富全书四卷 

  明陈继儒撰 

  清康熙经伦堂刻本 

钦定授衣广训二卷 

  清董诰等奉敕撰 

  清嘉庆十三年武英殿刻本 

捕蝗要诀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同治八年崇文书局刻本 

广蚕桑说辑补二卷 

  清沈炼撰 

  清光绪三年刻本 

养蚕新法一卷 

  泰西巴士德撰拔维晏译 

  清光绪二十八年浙江书局刻本 

筑圩图说一卷 

  清孙峻撰 

  清未刻本 

  医家 

    第三六四册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 

  宋陈师友编日本橘亲显等校正 

增广太平和剂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日本橘亲显等校正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南总论三卷 

增广太平和剂局方诸药石炮制总论 

  宋许洪编日本橘亲显等校正 

  右四种清雍正十年日本官刻本 

内外伤辨三卷 

  金李杲撰 

  明万历刻本 

脾胃论三卷 

  金李杲撰明吴中珩吴勉学校 

  明万历刻本 

医学发明一卷 

  全李杲撰吴勉学校 

  明万历刻本 

  第三六五册 

伤寒医鉴不分卷附心镜别录集 

  元马宗素撰 

  明万历刻本 

保婴全书十卷 

  明薛铬撰 

  明万历刻本 

种杏仙方四卷 

  明龚廷贤辑 

  明万历周庭槐刻本 

  第三六六册 

食物本草二十二卷卷首附救荒 

  佥李杲编明李时珍参订 

  明崇祯十一年吴门书林刻本 

  第三六七册 

普门医品四十八卷 

  明王化贞编 

  明崇祯元年王氏原刻本 

  第三六八册 

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八卷人镜经附录二卷 

  明钱雷撰 

P72锺奇氏附录人镜经二卷 

  明张俊英撰 

  右二种明崇祯十三年自刻本 

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四卷 

  题卢国秦越人述明张世贤注 

  明刻本 

图注脉诀辨真四卷附方一卷 

  晋王叔和撰明张世贤注 

  明刻本 

医要集览九种九卷 

  明不着撰者名氏 

  明经厂刻本 

    第三六九至三七○册 

御制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首一卷 

  明刘文泰徐镇等撰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十卷 

  清王道纯江兆元撰 

脉诀四言皋要二卷 

  宋崔嘉彦撰清王道纯续撰并注辑 

  右三种清康熙四十年进呈写本 

    第三七一册 

增订马经二十八卷 

  明俞彦撰清夫名增订 

  清内府抄本 

仙传痘疹奇书三卷 

  明高如山纂清高尧臣辑 

  清刻本 

太医院增补医方快捷方式二卷增补青囊药 

  性赋二卷 

  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烽参 

  清刻本 

    第三七二册 

名医类编不分卷 

  清刘泽芳撰程应旄编周之芑校 

  清顺治十四年刻本 

医学启蒙汇编六卷 

  清翟良撰 

  清康熙五年文盛堂刻本 

    第三七三册 

金匮要略直解三卷附玉函经三卷 

  清程林注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三合集二卷 

  明张继科撰 

  清康熙三十八年细草堂刻本 

医学阶梯二卷 

  清张叡撰 

  清康熙四十三年来树轩刻本 

    第三七四册 

修事指南 

  清张叡撰 

  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仙拈集四卷 

清李文炳纂 

清乾隆同德堂刻本 

回生集二卷续集二卷 

  清陈杰辑 

  清乾隆五十四年乐天堂刻本 

集古良方十二卷 

  清江进辑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瑞堂刻本 

    第三七五册 

内府药方四卷 

  P73不着撰人名氏 

  清乾隆内府精抄本 

敬修堂药说不分卷附敬修堂二集不分卷 

  清钱澍田撰 

  清嘉庆九年广东钱氏刻本 

古方汇精四卷附编一卷 

  清爱虚老人传 

  清嘉庆九年京江尊仁堂刻本 

齐氏医案崇正辨讹六卷 

清齐秉慧纂 

清嘉庆十一年齐氏家刻本 

    第三七六册 

医书汇参辑成二十四卷 

  清蔡宗玉辑 

  清嘉庆十二年文奎堂刻本 

    第三七七至三七八册 

调疾饮食辨六卷卷末一卷 

  清章穆撰 

  清道光三年经同堂刻本 

信睑方 

  清卢荫长编 

  清道光三年刻本 

医学(书)类腋十卷 

  清曹光熙辑 

  清道光五年敬艺堂刻本 

    第三七九册 

集验简易良方四卷 

  清德丰辑 

  清道光七年乐只堂刻本 

素问释义十卷 

  清张琦撰 

  清道光十年张氏刻本 

医方择要二卷续二卷 

  清文样编汪廷楷等辑 

  清道光九年刻本 

简便验方二卷 

  清胡其重辑 

  清道光二十二年重刻本 

痘症慢惊合编二卷 

  清庄一夔撰 

  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第三八○册 

神农本草经赞三卷附月令七十二候赞 

  魏吴普等述经清叶志诜撰赞 

  清道光三十年粤东抚暑刻本 

伤寒撮要四卷 

  清王梦祖编辑并注 

  清咸丰元午瑞鹤堂刻本 

五种经验方一卷附咽喉脉证通论一卷 

  清叶廷芳辑 

  清咸丰三年汉阳叶氏重刻本 

绛囊撮要五卷附辟瘟集祥香及种子刍言 

  清云川道人撰叶廷芳撰 

  清咸丰三年重刻本 

妇婴新说不分卷 

  英合信氏清管茂材同撰 

  清咸丰八年刻本 

种痘万全要法一卷 

  清陈复正原辑宣松亭摘录 

  清抄本 

治疟疾方不分卷 

  P74不着撰人名氏 

  清抄本 

    第三八一册 

运气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内府抄本 

药性分类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抄本 

卫生汇录不分卷 

  清不着撰人名氏 

  清抄本 

勉学堂针灸集成四卷附考证周身穴法歌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刻本 

  天文算法·推步 

    第三八二册 

崇祯历书(存二种二十卷) 

  明徐光启等修辑 

  明崇祯刻本 

    第三八三至三八七册 

西洋新法历书一百卷(存二十九种九十三卷) 

明徐光启等辑 

明崇祯刻清顺治二年颁行本 

第三八八册 

大清顺治七年岁次庚寅新法七政经纬宿度五星优见一卷 

  清钦天监编 

  清顺治七年钦夭监刻本 

黄赤道距度表用法一卷交食表日躔表二卷 

  清钦天监宜塔喇等订 

  清康熙内府朱格精抄袖珍本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不分卷 

  清钦天监宜塔喇等订 

  清康熙内府抄袖珍本 

七政台历八卷 

  清钦天监订正 

  清康熙十二年龚氏刻本 

    第三八九至三九七册 

御制律历渊源一百卷 

  清允祉允禄等纂 

  清雍正二年内府刻本 

    第三九八至三九九册 

天学会通一卷 

清薛凤祚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朱格抄本 

天经或问前集四卷(存卷四) 

  清游艺撰 

  清乾隆四库全书朱格抄本 

钦定天文正义八十卷 

  清不着撰者 

  清乾隆内府抄本 

天文步天歌一卷 

  清不着撰者名氏 

  清内府抄本 

    第四○○册 

钦定仪象考成三十卷首二卷 

清允禄等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武英殿刻本 

  P75天文算法·算书 

    第四○一册 

古周髀算经圆方勾股图解 

  汉赵君卿注明朱载堉图解 

  明万历朱氏自刻本 

嘉量算经三卷问答一卷(有图) 

  明朱载堉撰夫名批 

  明万历三十八年自刻本 

同文算指前编二卷通编八卷 

  意利玛窦授明李之藻演 

  明万历四十二年李氏自刻本 

对数广运一卷 

  清玄烨撰 

  清康熙内府朱墨精抄本 

御制数表精详一卷 

  清玄烽撰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第四○二册 

御制对数阐微十卷 

  清玄烽撰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对数表一卷八线对数表一卷 

  清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内府朱墨精抄本 

三三等数图一卷 

  清不着撰者名氏 

  清内府抄本 

    第四○三册 

算海说详九卷 

清李长茂撰 

清康熙元年刻本 

算法纂要总纲二卷数表二卷数表用法一卷比例规解一卷测量仪器用法一卷地平线离地球面表一卷 

清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第四○四册 

借根方算法八卷节要二卷 

  清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内府写本 

数表一卷 

清不着撰者 

清康熙内府刻套印本 

术数·数学 

  第四○五册 

河洛理数七卷 

  宋陈摔撰邵雍述 

  明崇祯刻本 

范衍十卷 

  明钱一本撰 

  明万历刻清康熙四十三年重修本 

广象彻微初集二卷附指南缄说 

  清马真撰 

  清道光八年刻本 

  术数·占候 

    第四○六至四○八册 

管窥辑要八十卷 

  清黄鼎撰 

  清顺治九年黄氏刻本 

  P76术数·相宅相墓 

    第四○九册 

水龙经五卷续水龙经四卷阳宅二卷阴宅二卷 

  题晋郭璞着明刘基阅 

  清康熙抄本 

地理四弹子十卷 

  南唐何令通等撰明刘伯温基序注 

  清聚锦堂刻本 

雪心赋直解四卷附地理碎事一卷 

  唐卜则巍明田希玉辑 

  清顺治十八年刻本 

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筴扒砂经四卷补遗一卷 

  宋廖禹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 

    第四一○册 

入地眼全书十卷 

  灾释静道撰 

  清道光六年文星堂刻本 

新刻石函平砂玉尺经全书真机五卷后集五卷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注 

附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朴葬经一卷 

  明吴征删定郑谥注 

新镌京版工师雕斯正式鲁班经匠家镜三卷附源流 

  明午荣汇编周言校正章严集 

选择纪全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明胡文焕校 

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右五种明汇贤斋刻本 

    第四一一册 

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 

  明徐善继徐善述撰 

明隆庆三年刻万历十一年梅墅石渠阁补刻 

    第四一二册 

地理参赞玄机倦婆集十二卷 

  明张呜凤编 

  明世德堂写刻本 

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四卷 

  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 

  清康熙宏德堂刻本 

    第四二二册 

地理正宗臆解三卷指迷篇臆解二卷 

  明萧智深撰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地理黑囊经不分卷 

  明范越风撰 

  清初抄本 

青囊心印二卷续编一卷附天王经四卷 

  清王宗臣撰 

  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地学二卷 

  清沈镐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第四一四册 

阳宅大成共十五卷(宅谱指要四卷宅P77谱迩言二卷选时四卷修方五卷) 

清魏青江撰 

清嘉庆刻本 

阳宅指南篇一卷分房变气论宅法一卷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术数·占卜 

    第四一五册 

梅花易数五卷 

  宋邵雍撰 

  清德聚堂刻本 

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不分卷附灵棋经 

  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 

  清康熙袖珍抄本 

官板大六壬神课金口诀七卷 

  明适摘子撰 

  清金陵经正堂写刻本 

邵子易数六卷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 

  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 

大六壬课经集四卷 

  清郭载■辑 

  清初五云斋刻本 

    第四一六册 

增删卜易十二卷 

  清野鹤老人传李文辉增删 

  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 

卜筮正宗十四卷 

  清王维德撰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第四一七册 

御定六壬直指二卷御定六壬直指析义六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第四一八册 

御定六壬直指三卷附钤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写本 

御定六壬金口合占六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御定卜筮精蕴三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第四一九册 

六壬经纬六卷 

  清毛志道撰 

  清雍正刻本 

六壬粹言六卷首一卷 

  清刘赤江编 

  清道光六年品莲堂刻本 

六壬类聚四卷 

  清纪大奎撰 

  清杨照藜校刊本 

    第四二○册 

太乙数统宗大全四十卷 

  清李自明编 

  清集福堂刻本 

    第四二一册 

订正选择神煞起例二例二卷 

  P78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抄本 

六壬际斯二卷 

清叶悔亭辑 

清经纶堂刻本 

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一卷 

  原题鬼谷子撰 

  清道光十年三让堂刻本 

火珠林一卷 

  原题麻衣道者撰 

  清道光四年百二汉镜斋刻本 

奇门卜筮不分卷 

  清不着撰人名氏 

  清内府精抄本 

四季开门四卷 

清不着撰人名氏 

清内府精抄本 

术数·命书相书 

    第四二二册 

新刊合并官板音义评注渊海子平五卷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 

  清光绪九年京都大成堂刻本 

神相全编十二卷首一卷 

  宋陈摔撰明袁忠彻订 

  清道光五年经国堂刻本 

子平集要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第四二三册 

御定五星精义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抄道光增补本 

星平集腋统宗四卷 

清廖瀛海撰 

清道光十二年经文堂刻本 

神相汇编四卷续集一卷 

  清高鼎玉辑 

  清道光二十三年修竹吾庐刻本 

子平管见集解二卷 

清雷呜夏撰 

清同治五年六吉堂刻本 

    第四二四至四二五册 

新刊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人相编五卷 

  清陆位崇编 

  清光绪八年京都文兴堂刻本 

神相水镜集四卷 

  清范棘撰 

  清聚盛堂刻本 

太极数二十四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内府抄本 

精考演禽三世相法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未经国堂刻本 

  术数·阴阳五行 

    第四二六册 

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十二卷 

  原题汉诸葛武侯撰 

  清刻本 

P79大统皇历经世三卷 

  明胡献忠撰 

  明莱竹堂刻本 

奇门遁甲金镜宝鉴十六卷 

  题明刘伯温辑 

  清抄本? 

    第四二七册 

奇门遁甲秘籍大全二十三卷附金函玉镜图六卷 

  题明刘伯温编 

  清抄本 

    第四二八册 

阴阳五要奇书一集郭氏元经十卷二集璇玑经三集阳明按索五卷首一卷四集佐元直指九卷首一卷五集三白宝海三卷附八宅明镜二卷 

一集晋郭璞着二集晋赵载着三集明陈复心着四集明刘伯温着五集元幕讲禅师着明江孟隆辑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董氏诹吉新书二卷 

  明董潜撰 

  清光绪二年二酉斋刻本 

董公选要览一卷 

  明董潜撰 

  清光绪二十四年浙江官书局刻本 

    第四二九册 

奇门遁甲十卷 

  不着撰人名氏后六卷题九天玄女纂 

  明抄本 

奇门遁甲全局阳遁九局阴遁九局 

  不着撰人名氏 

  明抄本 

奇门遁甲备览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顺治抄本 

遁甲奇门捷要不分卷 

  清杨憬南编 

  清康熙刻本 

    第四三○册 

御定奇门真诠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朱墨精抄本 

    第四三一至四三二册 

御定奇门宝鉴六卷附阴遁九局阳遁九局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第四三三册 

奇门阴遁九局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精抄本 

奇门阳遁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康熙精抄本 

许真君万全玉匣记二卷 

  清许真撰 

  清光绪十七年刘诚印写刻本 

钦定修造吉方立成不分卷 

  清敬征编 

  清光绪九年武英殿写刻本 

选择书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P80清光绪内府朱墨抄本 

董氏讽吉新书续编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末刻本 

艺术·书画 

    第四三四册 

金壶记三卷 

  宋释适之撰 

  清钱谦益降云楼影宋刻本 

草韵辨体五卷车诀百韵歌一卷后韵草诀歌一卷草诀续韵歌一卷 

  明郭谌辑 

  明万历十二年内府刻本 

黄氏昼谱八种八卷 

  明黄凤池辑 

  明华亭陈氏集雅斋刻本 

    第四三五至四三六册 

秘殿珠林二十四卷 

  清张照等撰 

  清乾隆九年内府朱格抄本 

钦定秘殿珠林续编八卷 

  清王杰阮元等编 

  清乾隆五十八年内府朱格抄本 

钦定秘殿珠林三编十九卷 

清英和等编 

清嘉庆二十年内府朱格抄本 

    第四三七至四三九册 

石渠宝笈三十六卷总目四卷附十卷 

清张照等撰 

清乾隆内府朱格抄本 

    第四四○至四四九册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八十五卷目次三卷 

  清王杰等撰 

  清乾隆末年内府朱格抄嘉庆增补本 

    第四五○至四六○册 

钦定石渠宝笈三编一百五十六卷总目十卷 

  清英和等编 

  清嘉庆内府朱格抄本 

    第四六一至四六二册 

十百斋书画录二十二卷 

  清金瑗撰 

  清乾隆兰格抄本 

  第四六三册 

国朝画识十七卷 

清冯金伯辑 

清乾隆五十六年刻本 

胡氏书画三种共八卷 

  清胡敬辑 

  清嘉庆二十一年仁和胡氏刻本 

历代画像传 

  清丁善长撰 

  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第四六四册 

绘事杂录不分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清初朱格抄本 

清宫旧藏历代法书名画总目 

  不着撰者 

  清抄本 

  艺术·琴谱 

  P81第四六五册 

琴史六卷 

  宋朱长文撰 

  清就闲堂刻本 

乐仙琴谱正音六卷 

  明汪俊庆辑 

  明天启三年刻本 

琴学心声谐谱不分卷 

  清庄臻凤撰 

  清康熙五年刻本 

五知斋琴谱八卷 

清周鲁封汇纂 

清乾隆十一年怀德堂刻本 

    第四六六册 

自远堂琴谱十二卷 

  清吴灶辑 

  清嘉庆七年李氏刻本 

  艺术·篆刻 

    第四六七册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编顾从德校 

  明万历三年顾从德刻本 

秦汉印范五卷 

  明潘云杰编 

  明万历三十五年钤印本 

广堪斋印谱二卷 

  清毕泷辑 

  清嘉庆元年刻本 

宝薮不分卷 

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乾嘉道咸同五朝各一册 

  艺术·杂技 

    第四六八册 

橘中秘四卷 

  明陈海朱晋桢辑 

  清江左书林刻本 

官于谱三卷 

清陶式玉辑 

清康熙三十三年惠直堂刻本 

居易堂围棋谱六卷首一卷掷升官图谱茶谱象棋棋势谱象棋谱名花谱不分卷 

清洗赋汇选 

清康熙五十五年居易堂刻本 

    第四六九册 

弈理指归图三卷 

  清施定庵钱长泽绘图 

  清乾隆四十一年笙雅堂刻本 

韬略元机八卷 

清陈希夷撰 

清嘉庆六年刻本 

桃花泉弈谱二卷 

  清范世勋撰 

  清乾隆三千年味经堂刻本 

  谱录 

    第四七○册 

考古图十卷 

  宋吕大临撰 

  明泊如斋刻本 

素园石谱四卷 

  P82明林有麟辑 

  明万历四十一年自刻本 

琴苑二卷茶董二卷酒颠二卷 

  明夏树芳辑 

  明刻本 

清闻录十二卷 

  明黄中行辑 

  清康熙抄本 

    第四七一至四七二册 

二如亭群芳谱三十卷分类首十卷 

  明王象晋撰 

  明崇祯毛晋汲古阁刻本 

    第四七三册 

新制诸器图说 

  明王征撰 

  清道光十年刻本 

文房肆考图说八卷 

清唐秉钧撰 

清乾隆四十三年唐氏竹映山庄刻本 

阳羡名陶录二卷 

  清吴鹰缀辑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墨缘小录 

清潘曾莹辑 

清咸丰七年刻聚珍本 

御制六方砚铭拓摹不分卷 

  清高宗撰 

  清拓本 

粤璞一卷 

  清金熙方撰 

  清抄本 

秘传花镜六卷 

清陈溪子辑 

清康熙二十七年文会堂刻本 

古玉图考不分卷 

  清吴大激辑 

  清光绪十五年仪征吴氏刻本 

  杂家 

    第四七四册 

冷斋夜话十卷 

  宋释惠洪撰 

  元至正三年刻本 

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二十卷 

  明仁孝皇后徐氏撰 

  明永乐五年内府刻本 

    第四七五册 

新编经证事类居官一览五卷 

  明陈诘辑 

  明成化十九年陈易刻本 

新刻艺圃球琅集注四卷 

  明蒋以忠蒋以化撰林大桂集注 

  明万历十五年张可久刻本 

六稽杂录六卷 

  明马如麟辑 

  明刻本 

    第四七六册 

蓬窗日录八卷 

  明陈全之撰 

  明万历十九年刻本 

劝戒图说四卷 

  明邹迪光辑 

  明万历二十二年福建书林安正堂刘P83双松刻本 

新刊社塾启蒙礼教类吟六卷 

  明柳应龙撰 

  明万历二十二年钱唐汤沐刻本 

    第四七七册 

从先维俗议五卷 

  明管志道撰 

  明万历三十年刻本 

    第四七八册 

杨氏塾训六卷 

  明杨兆坊撰 

  明万历三十三年李右谏刻本 

欧余漫录十卷欧余附录一卷 

  明闵元衢撰 

  明万历三十四年刻本 

金粟头陀青莲露六笺六卷 

  明叶华撰 

  明万历四十年叶华金粟园自刻本 

    第四七九册 

读书考定三十卷 

  明程良孺撰 

  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第四八○册 

广仁品十八卷 

  明李长科等辑 

  明崇祯六年自刻本 

    第四八一至四八二册 

事物考辨六十三卷 

  清周象明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周德宣抄本 

    第四八三册 

天禄识余十卷 

清高士奇辑 

清康熙二十九年自刻本 

读书堂西征随笔 

  清汪景祺撰 

  清雍正二年胤棋批稿本 

学仕遗规四卷补四卷 

清陈宏谋辑 

清光绪五年刻本 

类书 

    第四八四册 

岁华纪丽四卷 

  唐韩鄂撰 

  清康熙三十年高士奇校刻本 

谢华启秀八卷 

  明杨慎清高士奇校 

  清康熙三十年高士奇刻本 

新镌重订古今类腴十八卷 

  明王世懋辑 

  明崇祯十二年徐同春静怀居刻本 

    第四八五至四八七册 

新刻重校增补圆机诗学活法全书二十四卷 

  明王世贞增补校正 

  明万历年唐谦刻本 

新刊校正增补圆机诗韵活法全书十四卷 

  明王世贞增补校正 

  明万历年唐谦刻本 

异物汇苑五卷存四卷 

  明王世贞辑 

  P84明刻本 

黔类十八卷 

  明郭子章辑 

  明刻本 

类选苑诗秀句十二卷 

  明顾起伦辑 

  明万历十三年刻本 

    第四八八至四八九册 

尚古类氏集十二卷 

  明王文翰纂 

  明隆庆罗田刻本 

经淳类编四卷 

  明徐待扬辑 

  明万历十五年海虞书林翁氏刻本 

    第四九○册 

疆识略四十卷 

  明吴楚材辑 

  明万历十七年自刻本 

    第四九一册 

新刻邵太史评释举业古今摘粹玉圃珠渊十卷 

  明邵景尧辑 

  明万历二十七年李潮刻本 

新刻大千生鉴圣贤年谱万寿全书六卷 

  明刘维诏辑聂文麟考正 

  明万历刻本 

锲旁注事类捷录十五卷 

  明邓志谟撰 

明万历三十一年书林萃庆堂余彰德刻本 

    第四九二至五○○册 

学海君道部二百四十二卷目录八卷 

  明饶伸辑 

  明万历三十六年刻本 

    第五○一册 

新镌雅俗通用珠玑薮八卷 

  题明西湖散人辑 

  明程王玉刻本 

诸子纲目类编八卷附昭代子快一卷 

  明李元珍辑 

  明聚奎楼刻朱墨套印本 

    第五○二册 

群书类编故事二十四卷 

  明王莹辑 

  清抄本 

红豆邮杂录六卷 

  题明钱正春辑 

  清抄本 

    第五○三册 

博物典汇二十卷 

  明黄道周撰 

  明崇祯八年刻本 

    第五○四册 

编年考十卷 

  清沈球辑 

  清康熙十一年怀德堂刻本 

兰雪堂古事苑定本十二卷 

  清邓志谟编 

  清康熙兰雪堂刻本 

    第五○五册 

类珠三十卷 

  清周士彪辑 

  清康熙朱墨抄本 

P85篆联分辑不分卷 

清袁励准辑 

清袁氏自写进呈本 

佩文诗韵五卷 

  清蔡升元等辑 

  清康熙内府刻袖珍本 

佩文诗韵删注五卷 

  清蔡升元等辑 

  清康熙内府刻袖珍本 

    第五○六至五一一册 

分类字锦六十四卷 

清何焯等辑 

清康熙六十一年内府刻本 

    第五一二至五一四册 

古锦囊九十八卷目录四函 

  清福申辑 

  清抄本 

    第五一五册 

明代选屑六卷 

  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抄本 

类苑俪语二卷附御选对联巧对酒律 

  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内府抄本 

事类异名八卷 

  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内府朱墨抄本 

类苑菁华八卷 

  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内府抄本 

    第五二八册 

吉字韵编十四卷 

不着撰者名氏 

清康熙抄本 

释家 

    第五一七册 

宋文宪公护法录十卷 

  明宋濂撰株宏辑 

  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 

归元直指集二卷 

  明释一元撰 

  明嘉靖三十二年刻本 

    第五一八册 

紫柏老人集二十九卷首一卷 

  明释真可撰德清阅订 

  明崇祯四年刻本 

    第五一九册 

圆通妙智大觉禅师语录二十卷 

  清释实力实慧编 

  清雍正五年内府刻本 

五宗救十卷 

  明释弘忍撰 

  明崇祯十年刻本 

    第五二○册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宗通八卷 

  明释妙登撰 

  明崇祯十五年刻本 

    第五二一至五二二册 

御选语录十九卷 

  清世宗选 

  清雍正十一年内府刻本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 

  P86清世宗绿 

  清雍正十二年内府刻本 

教乘法数摘要十二卷 

  清世宗撰 

  清雍正十三年内府刻本 

  道家 

    第五二三册 

关尹子文始真经九卷附出世纪一卷 

  宋陈显微注 

  明万历二十七年汪廷讷环翠堂刻本 

列子冲虚真经二卷 

  周列御寇撰 

  明崇德书院刻本 

道德宝章不分卷 

  宋葛长庚撰 

  清内府重刻元赵孟俯写刻本 

洪阳先生老子注解二卷 

  明张位撰 

  明万历刻本 

文始经释辞九卷 

  明王一清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孙敬庵刻本 

二经旁注评林七卷 

题明石钨山房主人撰明方虚名撰 

明万历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 

    第五二四册 

道言外中二种二卷 

  题晋许真君撰 

  明刻本 

太上道藏三洞法宝诸品经忏诰咒十卷 

  明王一元等刻本 

御注太上感应篇一卷 

  清世祖撰 

  清顺治十二年内府刻本 

    第五二五册 

御注道德经二卷 

  清世祖撰 

  清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 

参同契金堤大义四卷 

清许桂林撰 

清史馆抄本 

清微黄箓大斋科仪十二卷 

  清娄近垣辑 

  清乾隆十五年弘昼朱墨套印本 

梵音斗科二卷 

  清娄近垣辑 

  清乾隆刻四色套印本 

集部 

  别集 

    第五二六册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四卷存二卷 

  明成祖撰 

  明内府写本 

重刻徐幼文北郭集六卷 

  明徐贲撰 

  明汪汝淳刻本 

钤山堂集四十卷 

  明严嵩撰 

  明钞本 

第五二七至五二八册 

P87甘泉先生文录二十一卷 

  明周孚先编 

  明嘉靖刻本 

杨忠愍公集六卷 

  明杨继盛撰 

  明隆庆三年恽应明刻本 

叶进卿苍霞车十五卷 

  明叶向高撰 

  明刻本 

许正吾集二十八卷 

  明许言诗撰 

  明万历十六年张斗重刻本 

    第五二九册 

金太史集九卷 

  明金正希撰 

  清刻本 

曹勋大诗草五卷 

  明曹勋撰 

  清初刻本 

    第五三○册 

赐号太和先生全集四卷 

  明邵元节撰 

  明嘉靖十八年刻本 

懒仙竹林漫录三卷 

  明朱奠培撰 

  明刻本 

张宫谕酌春堂集十卷首一卷 

  明张以诚撰 

  明崇祯十年张安苞刻本 

    第五三一至五三二册 

含春堂稿不分卷恩纪诗集七卷 

  明朱佑杭撰 

  明嘉靖五年司礼监重刻本 

戒庵文集二十卷 

  明靳贵撰蔡羽编 

  明嘉靖十九年刻本 

山堂萃稿十六卷山堂续稿四卷读书札记八卷读书续记一卷附答朋友书略一卷 

明徐问撰 

明嘉靖刻崇祯重修本 

艾熙亭先生终太山人集十卷 

  明艾穆撰 

  明万历四十七年刻本 

    第五三三册 

李卓吾先生批选赵文肃公文集二卷 

  明赵贞吉撰 

  明刻本 

吕文懿公全集十二卷 

  明吕原撰王洪编辑 

  明刻本 

    第五三四册 

醒园文略二十卷集咏一卷疏草一卷 

  明李嵩撰 

  明万历四十六年自刻本 

观复庵绮集十二卷缜集四卷续集四卷 

  明吴奕撰 

  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 

    第五三五至五三六册 

喻氏疏议诗文稿八卷 

  明喻安性撰 

  明崇祯刻本 

定轩存稿 

  P88明陈于廷撰 

  明崇祯刻本 

芳洲文集十卷诗集一卷 

  明陈循撰 

芳洲先生年谱 

  明王翔撰 

附录一卷 

  陈以跃撰 

  右三种明万历二十五年陈以跃刻本 

    第五三七至五三八册 

何氏万历集三十卷 

  明何乔远撰 

  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两洲集十卷 

  明吴时行撰 

  明崇祯月华阁刻本 

    第五三九至五四○册 

世经堂集二十六卷 

  明徐阶撰 

  明刻清康熙二十年徐栓重修本 

眭东荪先生集十六卷 

  明眭石撰 

  明崇祯刻本 

    第五四一册 

小辨斋偶存八卷事定录三卷 

  明顾允成等撰 

  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澹然斋小草六卷 

  明张维枢撰 

  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第五四二至五四七册 

万寿诗一卷 

  清世祖撰 

  清顺治十三年刻本 

清圣祖御制诗初集十卷二集十卷三集八卷 

  清圣祖撰 

  清康熙四十二年殿本 

清圣祖御制文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 

  清圣祖撰 

  清康熙五十年雍正十年殿本 

    第五四八册 

清世宗御制文三十卷附交辉园遗稿一卷 

  清世宗撰 

  清乾隆三年殿本 

    第五四九册 

乐善堂全集四十卷序二卷目录四卷跋一卷 

  清高宗撰 

  清乾隆二年殿本 

    第五五○至五六八册 

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卷五集一百卷余集二十卷 

清高宗撰 

清乾隆十四年二十四年四十八年六十年嘉庆五年殿本 

    第五六九至五七○册 

清高宗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三集十六卷余集二卷 

  清高宗撰 

  P89清乾隆二十九年五十一年六十年嘉庆五年殿本 

    第五七一至五七七册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六十四卷三集六十四卷余集六卷 

  清仁宗撰 

  清嘉庆八年十六年二十四年殿本 

    第五七八至五七九册 

味余书室全集定本四十卷随笔二卷 

  清仁宗撰 

  清嘉庆五年殿本 

    第五八○至五八一册 

清仁宗御制文初集十卷二集十四卷余集二卷 

  清仁宗撰 

  清嘉庆千年道光殿本 

养正书屋全集定本四十卷 

  清宣宗撰 

  清道光二年杀本 

    第五八二册 

清宣宗御制诗初集二十四卷余集十二卷目录二卷 

  清宣宗撰 

  清咸丰殿本 

    第五八三册 

清宣宗御制文初集十卷余集六卷 

  清宣宗撰 

  清道光咸丰殿本 

清文宗御制诗集八卷文集二卷 

  清文宗撰 

  清同治殿本 

清穆宗御制诗集六卷文集十卷 

  清穆宗撰 

  清光绪殿本 

清德宗御制诗集不分卷 

  清德宗撰 

  清内府抄本 

清德宗御制文集不分卷 

  清德宗撰 

  清内府抄本 

    第五八四至五八五册 

九思堂诗稿八卷 

  清奕环撰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九思堂诗稿续编十三卷 

  清奕环撰 

  清光绪刻本 

朴庵四稿 

  清奕环撰 

  清光绪刻本 

窗课存稿二卷 

  清奕环撰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退潜别墅存稿二卷 

  清奕环撰 

  清刻本 

萃锦唫八卷 

  清奕欣撰 

  清光绪十一年刻本 

    第五八六册 

准勅草 

  清李芳莎撰 

  清顺治刻本 

P90郝兰石集十八卷 

  清郝壁撰 

  清顺治吴芷刻本 

    第五八七册 

笠翁一家言文集四卷诗集八卷 

  清李渔撰 

  清康熙书林翼圣堂刻本 

存诚堂诗集二十二卷附应制诗四卷 

  清张英撰 

  清康熙刻本 

注鹦初刻一卷 

  清蒋超撰 

  清顺治七年刻本 

沈归愚诗文稿 

  清沈德潜撰 

  清乾隆自写进呈本 

    第五八八册 

寒松堂全集十二卷 

  清魏象枢撰 

清康熙四十七年魏氏刻本 

第五八九册 

宙亭诗集二十八卷 

  清释纪荫撰 

  清康熙三十七年刻本 

张文贞公集十二卷 

清张玉书撰 

清乾隆五十七年丹徒张氏松荫堂刻本 

    第五九○册 

益戒堂文钞二卷 

  清揆叙撰 

  清谦牧堂刻本 

抱经斋诗集十四卷文集五十一卷存十五卷 

  清徐嘉炎撰 

  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容斋诗集十四卷 

清李天馥撰 

清刊本 

春酒堂选稿 

  清周容撰 

  清抄本 

    第五九一册 

山静居题昼诗不分卷 

  清方熏撰 

  清乾隆稿本 

坚蕉续稿不分卷 

  清徐骏撰 

  清抄本 

松花庵诗集十一卷 

  清吴镇撰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第五九二册 

二希堂文集十一卷首一卷 

  清蔡世速撰汪由敦等编 

  清乾隆六十年刻本 

密梅花馆诗录二卷 

  清焦廷琥撰 

  清嘉庆抄本 

圣驾南巡恭纪诗 

  清顾汝珍等撰 

  清乾隆自写进呈本 

石园诗集十五卷 

  P91清李元鼎撰 

  清刻本 

    第五九三至五九四册 

陶文毅公全集三十卷首一卷 

  清陶澍撰 

  清道光八年淮北士民公刻本 

政学录初稿八卷 

  清陆言辑 

清道光十三年无锡邹鸣鹤刻本 

总集 

    第五九五至六○八册 

唐音统签一○三三卷 

  明胡震亨辑 

  清康熙刻本(有钞配) 

    第六○九册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二十卷 

  宋周弼选元释圆至注 

  元刻本清何煌袁漱六批校 

唐帝后诗七卷附诸国诗二卷 

  不着编者名氏 

  清康熙内府钞本 

历朝应制诗选十卷唐应试诗三卷 

  明吴汶吴英辑 

  明吴门文汇堂刻本 

历科会解元脉(施太史鉴定皇明会元脉)不分卷 

  明施凤来编 

  明万历四十七年朱墨刻本 

    第六一○至六一七册 

新镌八代文钞百家小集不分卷 

  明李宾编 

  明万历刻本 

    第六一八册 

诗录九卷 

  明王辰辑 

  清初刻本 

    第六一九册 

重校订丁未科翰林馆课全编八卷 

  明不着编选人名氏 

明万历三十七年金陵唐振吾广庆堂刻本 

新刻癸丑科翰林馆课四卷 

  明顾秉谦编 

明万历四十三年金陵唐振吾广庆堂刻本 

第六二○册 

张梦泽先生评选四六灿花十二卷 

  明毛应翔诠释 

  明毛氏刻本 

国朝名公小简抄四卷 

  明万玉堂主人编 

  明末刻本 

    第六二一至六三二册 

全唐诗七一七卷 

清季振宜编 

清康熙十二年自写本 

    第六三三至六三五册 

御选唐宋元明诗不分卷附唐宋词一卷 

  清圣祖选 

  清康熙内府精钞本 

宋元诗会一百卷 

  清陈焯编选 

  P92清康熙二十二年程仕刻本 

    第六三六至六四○册 

唐诗韵汇一百八十卷谱三卷 

  清施瑞敬编 

  清康熙刻本 

    第六四一册 

宋金元诗永二十卷补遗二卷 

  清吴绮选 

  清康熙十七年刻本 

    第六四二至六四三册 

七体汇抄不分卷 

  不着编者名氏 

  清内府钞本 

清暑偶录二集七卷 

  不着编者名氏 

  清康熙墨格钞本 

    第六四四至六四五册 

历代诗发四十二卷 

  清范大士评选 

  清康熙三十八年虚白山房刻本 

名教罪人 

  清徐元梦等编 

  清雍正四年内府朱墨套印本 

    第六四六至六五○册 

皇清文颖一百卷首二十四卷目录六卷 

  清张廷玉等编 

  清乾隆十二年武英殿刻本 

    第六五一至六五九册 

皇清文颖续编一百八卷首五十六卷目录十卷 

  清董诰等编 

  清嘉庆十五年武英殿刻本 

  清代南府与升平署剧本与档案 

说明:每种戏曲下注「南府」者为顺康雍干嘉南府时代抄本,下注「升平署」者为道咸同光宣升平署时代抄本;有些戏曲名称相同,但或版本不同,或内容不同,均不重复。 

昆弋月令承应戏 

    第六六○册 

喜朝五位岁发四时四册南府 

文氏家庆一册南府 

束皇布令敛福锡民二册南府 

圣母巡行群仙赴会二册南府 

六祖讲经长沙求子二册南府 

灵符济世一册南府 

奉敕除妖祛邪应节一册南府 

正则成仙渔家言乐一册南府 

七襄报章仕女乞巧一册南府 

佛旨渡魔魔王答佛二册南府 

迓福迎祥三册升平署 

丹桂飘香霓裳献舞一册升平署 

九华品菊众美飞霞二册南府 

江州送酒东篱啸傲一册南府 

花甲天开鸿禧甲水一册升平署 

太仆陈仪金吾勘箭一册南府 

玉女献盆金仙奏乐一册南府 

仙翁放鹤洛阳赠丹一册南府 

蒙正祭龟一册南府 

太和报最司命锡禧一册南府 

P93金庭奏事锡福通明一册升平署 

如愿迎新一册南府 

藏勾家庆瑞应三星一册南府 

贾岛祭诗一册南府 

升平除岁彩炬祈年一册南府 

千春燕喜百花献寿一册南府 

赏灯玩月喜元霄一册升平署 

  昆弋承应宴戏 

膺受多福万福攸同三册升平署 

开筵称庆贺节诙谐一册升平署 

紫姑占福一册升平署 

景星协庆灯月交辉二册升平署 

万花向荣御苑献瑞二册升平署 

海不扬波太平王会一册升平署 

青半独驾环中九九一册升平署 

慈容衍庆蝠献瓶开三册升平署 

柳营会饮王马归朝一册升平署 

红丝协吉璧月呈祥二册升平署 

天香庆节一册升平署 

昆弋开场承应戏 

福禄寿五册升平署 

万福云集三册升平署 

万福集庆一册升平署 

万福攸同一册升平署 

万寿长春二册升平署 

万花争艳一册升平署 

万民感仰一册升平署 

万载同春一册升平署 

福寿双喜二册升平署 

三元百福一册升平署 

五福五代一册升平署 

一门五福一册升平署 

天源福辏一册升平署 

天宫祝福一册升平署 

遣仙布福一册升平署 

百福骈臻一册升平署 

年年康泰一册升平署 

寿山呈瑞二册升平署 

寿山福海一册升平署 

祥征仁寿一册升平署 

芝眉介寿一册升平署 

喜溢寰区一册升平署 

喜洽祥和一册升平署 

吉曜承欢一册升平署 

升平集庆一册升平署 

皇宫钖庆一册升平署 

富贵长春一册升平署 

祝福呈祥一册升平署 

恭祝无疆一册升平署 

太平祥瑞一册升平署 

山灵瑞应一册升平署 

平安如意一册升平署 

永庆遐龄一册升平署 

南极增辉一册升平署 

丰乐秋登一册南府 

万象春辉一册南府 

    第六六一册 

仙子效灵一册升平署 

勾芒展敬一册升平署 

万福移徙群星拱护一册升平署 

P94神芝异卉斗芳妍一册升平署 

甲子图一册升平署 

比寿图一册升平署 

八仙庆寿一册升平署 

长生祝寿一册升平署 

蟠桃上寿一册升平署 

南极增寿一册升平署 

祥芝迎寿一册升平署 

灵仙祝寿一册升平署 

灵山称庆一册升平署 

添筹称庆一册升平署 

螽斯衍庆一册升平署 

群仙庆贺一册升平署 

万寿同春一册升平署 

庆寿万年一册升平署 

乐寿长生一册升平署 

寿祝万年一册南府 

寿益京垓二册升平署 

云笼北阙一册南府 

七曜会东垣一册南府 

日月迎祥人天普庆一册南府 

福禄寿灯三册升平署 

三阳开泰灯一册升平署 

万福万寿灯一册升平署 

万代喜庆灯一册南府 

万年如意灯一册升平署 

上元承应大舞灯曲一册南府 

双福寿一册升平署 

会蟾宫一册南府 

万年甲子一册南府 

万国嵩呼二册南府 

万寿祥开二同升平署 

万寿长生二册升平署 

四海升平二册南府 

四海安澜一册南府 

四海清宁一册南府 

河清海宴一册南府 

兰殿呈祥尧天雅奏二册升平署 

福寿征祥一册升平署 

太平有象万寿无疆一册南府 

韶护九成二册南府升平署各一册 

    第六六二册 

百子呈祥一册南府 

春台叶庆一册南府 

神天叶庆一册南府 

瓜瓞绵长一册南府 

福禄天长一册南府 

福寿延年一册南府 

五凤朝天一册南府 

丰绞谷宝一册南府 

升平雅颂一册南府 

九如歌颂乐奏大罗天一册南府 

箕畴五福二册南府 

虞庭集福二册升平署 

罗汉渡海一册南府 

地涌金莲一册南府 

式围受禄一册南府 

圣寿升平一册南府 

衍庆长生一册南府 

行围得瑞一册南府 

八方向化一册南府 

寰宇咸宁一册南府 

瑶林香世界一册南府 

P95虹桥现大海一册南府 

八佾舞虞庭二册南府 

清平见喜和合呈祥一册南府 

古佛朝天老人呈技一册南府 

  昆腔单出戏 

    第六六三册 

三代一册南府 

十串一册南府 

胖姑一册南府 

女乍一册升平署 

乍冰一册升平署 

南浦一册升平署 

坠马一册升平署 

赏荷一册南府 

思乡一册南府 

扫松一册升平署 

参相一册升平署 

男祭一册升平署 

女祭一册升平署 

女舟一册升平署 

出猎一册升平署 

回猎一册升平署 

封相二册升平署 

议剑一册升平署 

献剑一册升平署 

起布问探一册升平署 

追信二册升平署 

十面一册南府 

吃茶一册升平署 

打虎一册升平署 

挑帘一册南府 

显魂杀嫂一册升平署 

肃苑一册升平署 

冥判一册升平署 

拾画叫画一册升平署 

扫花一册升平署 

打番一册升平署 

仙圆一册升平署 

投渊一册升平署 

车地一册升平署 

亭会一册升平署 

卖花一册南府 

琴挑一册南府 

偷诗一册升平署 

觅花一册升平署 

乔醋一册升平署 

庵会一册升平署 

醉圆一册升平署 

惠明一册升平署 

刘唐一册升平署 

借茶一册南府 

三气一册南府 

小逼一册升平署 

翳桑一册南府 

斗纲一册南府 

付孤盗孤一册南府 

鬼辩一册南府 

北渡一册南府 

祝发一册南府 

南渡一册升平署 

追舟一册升平署 

闹救一册升平署 

P96功宴一册南府 

投水一册升平署 

奸遁一册南府 

青门一册升平署 

赠钗一册升平署 

罢宴一册升平署 

题曲一册升平署 

楼会一册升平署 

打妓一册升平署 

玩媵一册升平署 

错梦一册升平署 

赠马一册南府 

送杯一册升平署 

祭姬一册升平署 

恶梦一册升平署 

独占一册升平署 

送京一册升平署 

五台一册升平署 

盗库一册升平署 

端阳一册升平署 

神谕一册升平署 

问路闯界一册升平署 

藏舟一册升平署 

盗令一册升平署 

假颠一册升平署 

    第六六四册 

思债一册升平署 

鹊桥密誓二册升平署 

侦报一册升平署 

闻铃一册升平署 

井遇一册升平署 

水战一册南府 

赶斋一册升平署 

扇坟一册升平署 

遥祭一册升平署 

赐带哭城一册升平署 

打童一册升平署 

卖菜一册升平署 

梦榜一册升平署 

磨斧一册南府 

踢球一册升平署 

北醉隶一册升平署 

三元记一册升平署 

十字坡一册升平署 

快活林一册升平署 

娱蚣岭一册升平署 

通天犀二册南府 

永团圆一册南府 

建洪图一册南府 

全福庆一册南府 

祥麟现一册南府 

红罗山一册南府 

鸡宝山一册南府 

中条山一册南府 

青石山一册南府 

七盘山一册升平署 

红梅山一册升平署 

长叶林一册南府 

千金闸一册南府 

锁阳关一册南府 

风云会一册升平署 

棋盘会一册升平署 

心田福一册升平署 

P97桃花岭一册升平署 

夫央天一册升平署 

腾龙寺一册升平署 

定太平一册升平署 

雅观楼一册升平署 

闹昆阳一册升平署 

麒麟阁一册升平署 

战西凉一册升平署 

乌盆记一册升平署 

珍珠配一册升平署 

拐磨子一册升平署 

下河南一册升平署 

    第六六五册 

番偷诗一册南府 

鸿门撇斗二册升平署 

蒋干盗书一册升平署 

关公训子一册升平署 

徐母击曹一册升平署 

徐庶见母一册升平署 

勘向吉平一册升平署 

六出祁山一册南府 

描容行程一册升平署 

踏月窥醉一册升平署 

杜宝劝农一册升平署 

还乡团圆一册升平署 

夏驿赠书一册升平署 

姑嫂走雪一册升平署 

怀德别女一同升平署 

争功请罪一同升平署 

卸甲封王一册升平署 

对刀步战一册升平署 

罗成托梦一册升平署 

顶仙布阵一册升平署 

败阵回关一册升平署 

观音临凡大悲救难一册升平署 

遣子赴任一册升平署 

宫花报喜一册升平署 

山伯访友一册升平署 

召灯荣归一册升平署 

尼姑思凡一册升平署 

天嗔佛圆一册升平署 

说亲回话一册升平署 

敬德耕田一册升平署 

正德投庄周元成亲一册南府 

战池福寿一册升平署 

渔樵乐业一册升平署 

歇店认亲一册升平署 

殷氏祭江一册升平署 

老僧点化一册升平署 

君臣奕棋一册升平署 

过平顶山一册升平署 

玉面怀春一册升平署 

八戒成亲一册升平署 

罗卜济贫一册升平署 

罗卜行路二册升平署 

上路魔障一册升平署 

阴德济贫一册升平署 

乔氏毁容一册升平署 

打砖巧遇一册升平署 

打枣二册升平署 

冒名剪径一册南府 

牛犊上寿一册升平署 

员剑东游一册升平署 

P98倒打杠子一册升平署 

红门寺二册升平署 

阴告一册升平署 

廊会一册升平署 

王允赐环一册升平署 

花报一册升平署 

畋阵回关一册升平署 

娘子军一册升平署 

盘夫一册升平署 

三怕一册升平署 

庆成一册升平署 

    第六六六册 

太平福一册升平署 

武文华一册升平署 

扫秦一册升平署 

后亲一册升平署 

李靖斗法一册升平署 

起布一册升平署 

庆安澜一册升平署 

访贤继子一册升平署 

小天宫一册升平署 

辞阁一册升平署 

罗成托梦一册升平署 

联姻失钗一册升平署 

青石山一册升平署 

秋江一册升平署 

金山寺一册升平署 

刺虎一册升平署 

前后借一册升平署 

火云洞一册升平署 

雪塘一册升平署 

琵琶洞二册升平署 

假颠一册升平署 

貂蝉拜月一册升平署 

夺锦标一册升平署 

认子一册升平署 

干元山一册升平署 

梳妆跪池一册升平署 

醉打山门一册升平署 

四面观音一册升平署 

定情赐盒一册升平署 

盘丝洞一册升平署 

进美采莲一册升平署 

顶灯变羊一册升平署 

镜光阵二册升平署 

昭君一册升平署 

夜探遭危一册升平署 

斗法奇门一册升平署 

白鹿村一册升平署 

疑谶一册升平署 

    第六六七册 

献俘圆亲一册升平署 

页荆一册升平署 

黑水潭一册升平署 

见娘一册升平署 

双女下山一册升平署 

聘请洞苗一册升平署 

泄机遇仙一册升平署 

报信解围一册升平署 

招亲换将一册升平署 

法术偷营一册升平署 

战滁州一册升平署 

班师回朝一册升平署 

P99计取定远一册升平署 

对阵换将一册升平署 

速报幻相一册升平署 

梳妆掷戟一册升平署 

亲征遭陷一册升平署 

玉面怀春一册升平署 

落草劫粮一册升平署 

父子全忠一册升平署 

问探分兵一册升平署 

圆会一册升平署 

醉归一册升平署 

班师奏凯一册升平署 

访鼠测字一册升平署 

设计分兵一册升平署 

打樱桃一册升平署 

谒师一册升平署 

天水关一册升平署 

王道捉妖一册南府 

下海投文一册升平署 

探亲想骂一册升平署 

  昆弋奉戏 

    第六六八册 

伏虎韬六册升平署 

混元盒四册升平署 

阐道除邪三册升平署 

四奇缘五册升平署 

如意珠一册升平署 

默麒麟二册升平署 

梅花簪二册南府 

英烈传一册升平署 

青莲渡一册升平署 

昭代箫韶二册升平署 

    第六六九册 

双珠球六册升平署 

胭脂雪一册升平署 

金残岭一册南府 

定升平一册南府 

双冠诰一册升平署 

螭虎钏一册南府 

双合印一册升平署 

西游记一册升平署 

鱼篮记二册升平署 

神虎报二册升平署 

云摩山一册升平署 

建业升平一册升平署 

天香庆节二册升平署 

双钉记二册南府 

金貂记一册南府 

绒花记一册升平署 

蝴蝶梦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册 

搜山打车二册升平署 

茶叙问病二册升平署 

失街亭一册升平署 

看状二册升平署 

瑶台二册升平署 

佛会二册南府升平署 

西川图一册升平署 

福(疑为剧名简称)一册升平署 

入(疑为剧名简称)一册升平署 

钦斩四恶一册升平署 

P100木寨招亲二册升平署 

争劫仁美一册升平署 

景收岳胜一册升平署 

不臣陷主一册升平署 

群英被困一册升平署 

设计救贤一册升平署 

教场比武一册升平署 

大破辽兵一册升平署 

椿岩揭榜一册升平署 

素真报信一册升平署 

玉娥斗法一册升平署 

得图探阵一册升平署 

金莲一册升平署 

玻镜光阵一册升平署 

议求援兵(此为第一出名)一册升平署 

忠义传(香莲帕)十九册南府 

  乱弹单出戏 

    第六七一册 

夜战二册升平署 

骂曹四册升平署 

卖马二册升平署 

击掌二册升平署 

跑坡一册升平署 

战山一册升平署 

闯山二册南府 

观星一册升平署 

查关一册升平署 

访普一册升平署 

祭塔二册升平署 

戏凤一册升平署 

打嵩二册升平署 

上路一册升平署 

魔障一册升平署 

六殿二册升平署 

渭水河一册升平署 

清河桥一册升平署 

鱼肠剑一册升平署 

五雷阵二册升平署 

五门板二册升平署 

取洛阳一册升平署 

太行山一册升平署 

群英会二册升平署 

柴桑口一册升平署 

让城都一册升平署 

凤鸣关一册升平署 

南阳关二册升平署 

断密涧一册升平署 

紫金锁一册升平署 

乾坤带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二册 

乾坤带一册升平署 

虹霓关一册升平署 

胭脂虎二册升平署 

浣花溪一册升平署 

宝莲灯二册升平署 

穆柯寨二册升平署 

破洪州二册升平署 

洪洋洞二册升平署 

岳家庄一册升平署 

玉玲珑一册升平署 

翠屏山二册升平署 

状元谱二册升平署 

P101战太平二册升平署 

御林郡二册升平署 

一捧雪二册升平署 

拾玉镯二册升平署 

天赐金一册升平署 

德胜图一册升平署 

金锁阵二册升平署 

双摇会一册升平署 

连环阵一册升平署 

孝廉报二册升平署 

绿林坡一册升平署 

绒花记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三册 

战濮阳二册升平署 

长板坡一册升平署 

反西凉二册升平署 

阳乎关一册升平署 

战号亭一册升平署 

盗魂铃二册升平署 

摇钱树二册升平署 

四杰村二册南府 

花蝴蝶二册升平署 

双包案二册升平署 

二龙山二册升平署 

丁甲山二册升平署 

红桃山二册升平署 

朱仙镇一册升平署 

白水滩二册升平署 

采石矶二册升平署 

取金陵二册升平署 

霸王庄二册升平署 

河闻府一册升平署 

淮安府二册升平署 

八蜡庙二册升平署 

殷家堡一册升平署 

画春园二册升平署 

临潼斗宝一册升平署 

樊城昭关一册升平署 

失街亭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四册 

雄信全忠一册南府 

大战高丽一册升平署 

敬德闯朝一册升平署 

置田妆疯一册升平署 

窦老送子一册升平署 

花亭射妖一册升平署 

夷狄来朝一册升平署 

五台会兄一册升平署 

马房释放一册升平署 

遇龙封官二册升平署 

打差算粮一册升平署 

审头刺汤二册升平署 

孝义节二册升平署 

紫霞宫一册升平署 

白门楼一册升平署 

背凳一册升平署 

甘露寺一册升平署 

绣鞋记一册升平署 

宇宙锋六册升平署 

马上缘一册升平署 

战宛城一册升平署 

斩窦娥一册升平署 

董家山一册升平署 

P102昔珠配一册升平署 

青石山一册升平署 

雌雄镖一册升平署 

武家坡一册升平署 

虹霓开一册升平署 

飞虎山一册升平署 

举鼎观画一册升平署 

南天门走雪一册升平署 

定军山二册升平署 

牧羊圈一册升平署 

伐东吴二册升平署 

探窑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五册 

朱痧痣一册升平署 

八大锤一册升平署 

千秋岭二册升平署 

凤凰台一册升平署 

快活林一册升平署 

天齐庙一册升平署 

战蒲关一册升平署 

黄鹤楼一册升平署 

红鸾喜一册升平署 

王堂春二册升平署 

秋胡戏妻三册升平署 

连升三级二册升平署 

竹林记一册升平署 

召鬼夜审一册升平署 

战北原二册升平署 

彩楼配一册升平署 

祭江一册升平署 

打樱桃一册升平署 

回龙阁一册升平署 

闹江一册升平署 

因果报一册升平署 

十美图一册升平署 

摩天岭一册升早署 

打面缸一册升平署 

阴果报一册升平署 

恶虎村一册升平署 

摘缨会一册升平署 

黄金台一册升平署 

清河桥一册升平署 

庆顶珠一册升平署 

五花洞一册升平署 

寄子一册升平署 

取帅印一册升平署 

挡谅一册升平署 

龙喜镇一册升平署 

锁五龙一册升平署 

顶砖一册升平署 

樊城昭关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六册 

蟠桃会二册升平署 

盗菁一册升平署 

高乎关一册升平署 

白良关一册升平署 

取荣(荣)阳一册升平署 

射雁一册升平署 

落园三册升平署 

武挡山一册升平署 

青峰岭一册升平署 

打孟一册升平署 

独木关一册升平署 

P103米注山一册升平署 

起解一册升平署 

十字楼一册升平署 

辕门射戟一册升平署 

斩郑恩一册升平署 

战城都一册升平署 

英雄义一册升平署 

卧虎山一册升平署 

登台笑客一册升平署 

湘江会二册升平署 

莲花湖一册升平署 

断密涧一册升平署 

绿林坡一册升平署 

福荣山一册升平署 

罗四虎一册升平署 

太行山一册升平署 

双沙河一册升平署 

砺鹰山一册升平署 

佳梦开一册升平署 

打刀一册升平署 

牧虎关一册升平署 

盘河战一册升平署 

池水驿一册升平署 

除三害一册升平署 

母子会一册升平署 

烈火旗一册升平署 

铁公鸡一册升平署 

未央宫一册升平署 

蔡家庄一册升平署 

谢冠一册升平署 

火焰驹一册升平署 

万佛衣一册升平署 

芦花河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七册 

美人计一册升平署 

游寺一册升平署 

加官进禄一册升平署 

淤泥河一册升平署 

取洛阳一册升平署 

咨文典刑一册升平署 

撇赃挂号一册升平署 

普求山一册升平署 

上天台一册升平署 

双盗印一册升平署 

飞波岛一册升平署 

反延安一册升平署 

溪黄庄一册升平署 

延安阐一册升平署 

狐狸缘一册升平署 

昊天关一册升平署 

恶虎庄一册升平署 

铡美案一册升平署 

临江会一册升平署 

风云会一册升平署 

打焦二册升平署 

双官诰一册升平署 

金沙滩一册升平署 

探营一册升平署 

玉杯记一册升平署 

会审摘印一册升平署 

大神州一册升平署 

绑子上殿一册升平署 

殷家堡一册升平署 

P104马安山一册升平署 

送面一册升平署 

宫门带一册升平署 

十字坡一册升平署 

拦江一册升平署 

大保国一册升平署 

赶三关一册升平署 

百花山一册升平署 

贾家楼一册升平署 

瓦口阙一册升平署 

赐祭还阳一册升平署 

朋王庙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八册 

打金枝一册升平署 

入府一册升平署 

阴阳争辩一册升平署 

刺字一册升平署 

审七长亭一册升平署 

乌龙院一册升平署 

暗探阴山一册升平署 

金马门一册升平署 

胭脂雪一册升平署 

摇会一册升平署 

游殿一册升平署 

打沙锅一册升平署 

朝金顶一册升平署 

别宫一册升平署 

书帕记二册升平署 

定风岭一册升平署 

一匹布一册升平署 

狮驼岭一册升平署 

牛头山一册升平署 

探亲一册升平署 

胡迪谤阎一册升平署 

赐环一册升平署 

长寿星一册升平署 

双观星一册升平署 

凤鸣关一册升平署 

延安府一册升平署 

计荆州一册升平署 

跪池一册升平署 

日月图一册升平署 

回朝一册升平署 

开茶馆一册升平署 

跑坡一册升平署 

无底洞一册升平署 

琵琶洞一册升平署 

    第六七九册 

合凤裙一册升平署 

普天同乐二册升平署 

剑峰山二册升平署 

龙潭镇一册升平署 

万里封侯一册升平署 

小磨房一册升平署 

海潮珠一册升平署 

还魂放告一册升平署 

洛阳桥一册升平署 

流沙河一册升平署 

五台山一册升平署 

御碑亭一册升平署 

平顶山一册升平署 

七星灯一册升平署 

神州擂一册升平署 

P105虎斗一册升平署 

小显一册升平署 

夜会一册升平署 

下南唐一册升平署 

金水桥一册升平署 

审刺一册升平署 

搜孤救孤一册升平署 

头进宫一册升平署 

三侠聚一同升平署 

摔琴一册升平署 

三进士一册升平署 

结扭喊冤一册升平署 

孝感天一册升平署 

也是斋一册升平署 

荣归一册升平署 

送亲演礼一册升平署 

满春园一册升平署 

借云一册升平署 

扫雪一册升平署 

华容道一册升平署 

八扯一册升平署 

行路寻子一册升平署 

捉放一册升平署 

汉阳院一册升平署 

盗书一册升平署 

太君辞朝一册升平署 

龙门山一册升平署 

九龙杯一册升平署 

泗洲城二册升平署 

  乱弹本戏 

第六八○至六八一册 

柳林写状一册升平署 

取南郡四册升平署 

合欢图四册升平署 

绿牡丹一册升平署 

凤台关一册升平署 

雁门关二册升平署 

九龙峪二册升平署 

铁旗阵十六册升平署 

铁莲花二册升平署 

普天乐十三册升平署 

花田错二册升平署 

得意缘三册升平署 

再生缘二册升平署 

胭脂褶四册升平署 

    第六八二册 

五彩舆四册升平署 

松雪缘四册升平署 

十五贯四册升平署 

    第六八三至六八四册 

义勇傅六册升平署 

双铃记一册升平署 

锋剑春秋四册升平署 

十粒金丹四册升平署 

昭代箫韶第一至五册第二一至二十九册升平署 

  秦腔戏 

  第六八五册 

龙马姻缘二册升平署 

谢冠二册升平署 

紫霞宫一册升平署 

P106忠顺图一册升平署 

抱烙柱一册升平署 

日月图一册升平署 

蝴蝶梦一册升平署 

  昆弋戏单角本 

夺锦标三三册升平署 

莲花洞二二册升平署 

陈塘关二三册升平署 

  昆弋月令承应戏曲谱 

圣母巡行二册升平署 

干春燕喜百花献寿一册升平署 

迓福迎祥二册升平署 

太仆陈仪一册升平署 

春园撷秀香陌寻芳一册升平署 

柳外乞巧绛节传辞一册升平署 

  昆弋承应宴戏曲谱 

万花向荣御苑献瑞二册升平署 

昆弋开场承应戏曲谱 

万福云集一册升平署 

万寿长春一册升平署 

万花争艳一册升平署 

福寿征祥一册升平署 

遣仙一册升平署 

喜溢寰区三册升平署 

喜洽祥和二册升平署 

星云景庆一册升平署 

皇宫铬庆一册升平署 

南极呈祥一册升平署 

南极增辉二册升平署 

瑞毂丰登一册升平署 

宝祚绵长一册升平署 

灵山称庆一册升平署 

灵仙祝寿一册升平署 

长生祝寿一册升平署 

万寿长生一册升平署 

老佛西来祝圣寿一册升平署 

三寿作朋献紫觞一册升平署 

七曜会五云龙一册升平署 

福禄寿灯一册升平署 

  昆弋承应大戏曲谱 

万寿祥开一册升平署 

福寿延年一册升平署 

福寿同天一册升平署 

承干介寿一州升平署 

神天叶庆一册升平署 

春台叶庆一册升平署 

升平雅颂一册升平署 

天保九如一册升平署 

虞庭集福三册升平署 

行围得瑞二册升平署 

地涌金莲一册升平署 

兰殿呈祥一册升平署 

士林歌乐社二册升平署 

瑶林香世界一册升平署 

  昆腔单出戏曲谱 

认子一册升平署 

P107走雨一册升平署 

扯伞三册升平署 

拜月一册升平署 

前拆二册升平署 

开眼一册升平署 

见娘一册升平署 

女祭一册升平署 

    第六八六册 

训女一册升平署 

剪卖发一册升平署 

廊会一册升平署 

刺字一册升平署 

秦本一册升平署 

演舞一册升平署 

访圣一册升平署 

当巾二册升平署 

闽塾一册升平署 

劝农一册升平署 

梦怕一册升平署 

卖子一册升平署 

付弧盗孤三册升平署 

观画一册升平署 

莲花塘一册升平署 

弹词二册升平署 

河梁会一册升平署 

南无常住一切佛一册升平署 

水调歌头一册升平署 

仙圆一册升平署 

艳阳楼一册升平署 

贵妃醉酒一册升平署 

测字一册升平署 

思凡一册升平署 

拜将一册升平署 

红梅山一册升平署 

陈塘关一册升平署 

雅观楼二册升平署 

安命歌一册升平署 

瑶台一册升平署 

佳期一册升平署 

车地一册升平署 

五方康阜二册升平署 

绒花记一册升平署 

一门忠烈一册升平署 

喜遇一册升平署 

防告一册升平署 

阴告一册升平署 

访素一册升平署 

亭会一册升平署 

舒财罗梦二册升平署 

前诱一册升平署 

冥感一册南府 

吃雪一册南府 

牧羊一册南府 

大逼一册南府 

盗绡一册升平署 

醉圆二册升平署 

写本二册南府 

劝降一册南府 

奸遁一册南府 

楼会一册南府 

演官一册升平署 

湖楼一册升平署 

独占一册升平署 

P108遇虎一册升平署 

三溪一册升平署 

激良一册升平署 

扯本一册南府 

监放一册升平署 

痴诉点香一册南府 

藏舟一册升平署 

相梁刺梁一册南府 

嫁妹一册升平署 

告贷一册升平署 

读书一册升平署 

送京一册升平署 

观山一册升平署 

下山二册升平署 

刺虎二册升平署 

假颠一册升平署 

茶坊一册升平署 

幸恩一册南府 

断桥一册南府 

捉奸一册南府 

登程一册南府 

入府一册南府 

私奠一册南府 

画眉一册升平署 

拾金一册升平署 

火云洞一册南府 

西游火云洞妖二册南府 

满床笏一册南府 

临潼山一册南府 

临阳阐一册南府 

战洛阳一册升平署 

瓦冈寨二册南府升平署各一册 

虹霓开一册升平署 

泗水关一册升平署 

赚潼阐一册升平署 

麒麟阁二册南府 

天门一册升平署 

界牌关一册升平署 

跳判官一册南府 

桃花山一册升平署 

平顶山二册升平署 

前金山一册升平署 

七盘山一册升平署 

青石山一册南府 

单刀会二册升平署 

鸳鸯楼一册升平署 

风云会一册升平署 

  第六八七册 

浔阳江一册升平署 

桃花岭一册升平署 

宝珠寺一册升平署 

龙虎玉二册升平署 

镜光阵一册升平署 

巧奇缘一册升平署 

凤阳关一册升平署 

借刀记二册南府升平署各一册 

金山丰二册升平署 

定湘江一册升平署 

通天犀一册升平署 

战西凉一册升平署 

娘子军二册南府升平署各一册 

夺秋魁一册升平署 

渔樵乐业一册升平署 

P109状元印一册升平署 

小妹子二册南府升平署各二册 

一匹布一册升平署 

香雪姻缘一册升平署 

大报子一册升平署 

回营打围一册升平署 

康衢击壤一册升平署 

破金砂阵一册南府 

渔家乐一册升平署 

寻夫剠股一册升平署 

御园救驾一册升平署 

日抢三关一册升平署 

问探分兵一册升平署 

果报招亲一册升平署 

妙本法术一册升平署 

计取定远一册升平署 

针钱算命一册升平署 

刘氏辱尼一册升平署 

上寿巧说一册升平署 

倒打杠子一册升平署 

打皂分家一册升平署 

昆弋本戏曲谱 

青莲渡一册升平署 

闹花灯一册升平署 

承运图一册升平署 

女中魁一册升平署 

双合印一册升平署 

绒花记一册升平署 

神虎报一册升平署 

梅王配一册升平署 

胭脂雪二册升平署 

太平福一册升平署 

粉妆楼三册升平署 

铁旗阵六册南府 

前逼一册南府 

双凤衫一册升平署 

  第六八八册 

昭代箫韶四二册南府 

昭代箫韶五八册升平署 

    第六八九册 

西异传十九册升平署 

西游十二册升平署 

忠义传四册南府 

香莲帕二册升平署 

鼎峙春秋十四册升平署 

天香庆节四册升平署 

访贤继子一册升平署 

  清曲谱 

御制水仙子一册升平署 

玉殿云开四册升平署 

吉祥歌蜂蝶闹一册升平署 

短拍一册升平署 

朱奴儿一册升平署 

山坡羊二册升平署 

六么令一册升平署 

五马江儿水一册升平署 

一江风一册升平署 

清江引一册升平署 

梧桐树一册升平署 

落梅花一册升平署 

好事近一册升平署 

P110七个小套一册升平署 

八小套一册升平署 

万象清平二册升平署 

寿比南山一册升平署 

太平锣鼓一册升平署 

加舆锣鼓一册升平署 

绿水青山四册升平署 

皇太后皇后专用乐章一册升平署 

  各种题纲 

  第六九○册 

现用开团场题网一册升平署 

新小杂戏题纲一册升平署 

现用新派杂戏题纲一册升平署 

昆腔杂戏题纲一册升平署 

昆弋腔开团场杂戏题纲一册升平署 

昆腔弋腔杂戏题纲一册升平署 

外派昆腔题网一册升平署 

外派弋腔题纲一册升平署 

外学昆弋题纲一册升平署 

新派弋腔杂戏题网一册升平署 

乱弹题纲四册升平署 

新乱弹题网一册升平署 

文戏题纲二册升平署 

穿戴题纲二册升平署 

昆弋单折戏题网一册升平署 

五位迎年七肇献岁二册升平署 

喜朝五位岁发四时五册升平署 

文氏家庆二册升平署 

早春朝贺对雪题诗二册升平署 

千春燕喜百花献寿五册升平署 

灵符济世三册升平署 

六祖讲经长沙求子六册升平署 

佛旨渡魔魔王答佛六册升平署 

粱苑延宾兔园作赋三册升平署 

银河鹊渡二册升平署 

七襄报章仕女乞巧五册升平署 

九华品菊众美飞霞三册升平署 

霓裳献舞一册升平署 

丹桂飘香九册升平署 

迓福迎祥六册升平署 

寻诗拾画一册升平署 

花甲天开鸿禧甲水九册升平署 

玉女献盆金仙奏乐二册升平署 

太仆陈仪金吾勘箭五册升平署 

谢庭咏絮二册升平署 

仙翁放鹤洛阳赠丹二册升平署 

瀛洲佳话一册升平署 

邻女分光野人献曝一册升平署 

升平除岁彩炬祈年四册升平署 

如愿迎新十一册升平署 

贾岛祭诗三册升平署 

南山归妹四册升平署 

膺受多福二册升平署 

德门欢宴一册升平署 

万福攸同一册升平署 

    第六九一册 

福寿绵长一册升平署 

行围得瑞一册升平署 

四海升平一册升平署 

人如愿一册升平署 

祯祥集庆一册升平署 

寿益千春一册升平署 

P111承干介寿一册升平署 

万象春辉一册升平署 

衍庆长生一册升平署 

三阳开泰一册升平署 

太平王会一册升平署 

八方向化一册升平署 

天保九如一册升平署 

草木衔恩一册升平署 

丰绥谷宝一册升平署 

绥丰协庆一册升平署 

芝层介寿一册升平署 

锁阳关一册升平署 

淤泥河一册升平署 

下河东六册升平署 

迷魂岭一册升平署 

金兰会一册升平署 

黑水国一册升平署 

梅花簪三册升平署 

斗金瓶四册升平署 

赐袍带一册升平署 

双凤衫一册升平署 

云摩山一册升平署 

百鸟阵二册升平署 

奇双会七册升平署 

双合印六册升平署 

胭脂云七册升平署 

神虎报六册升平署 

珍珠配七册升平署 

楚汉传三册升平署 

西异传二九册升平署 

升仙传一册升平署 

兴唐外史五册升平署 

忠义传二三册升平署 

乎南降二册升平署 

  第六九二册 

鼎峙春秋四七册升平署 

森罗彰报一册升平署 

昭代萧韶七五册升平署 

铁旗阵四七册升平署 

    第六九三册 

五虎平西一册升平署 

阐道除邪十册升平署 

升平宝筏十三册升平署 

天香厦节六册升平署 

甘露寺三册升平署 

一捧雪三册升平署 

娘子军四册升平署 

浣纱记三册升平署 

滚钉板(又名未央天)五册升平署 

采石矶三册升平署 

白水滩二册升平署 

玉玲珑三册升平署 

万里封侯二册升平署 

三岔品三册升平署 

温凉盏六册升平署 

背娃进府三册升平署 

一匹布一册升平署 

摇会一册升平署 

春风查阐一册升平署 

把总上任一册升平署 

尼姑庵二册升平署 

罗四虎二册升平署 

泗州城二册升平署 

P112太平桥一册升平署 

夜战马超一册升平署 

青峰寨一册升平署 

赶三关一册升平署 

江东桥二册升平署 

窦儿墩一册升平署 

翠屏山一册升平署 

绿牡丹二册升平署 

武挡山二册升平署 

演火棍二册升平署 

忠孝全二册升平署 

庆顶珠二册升平署 

铁龙山二册升平署 

蔡家庄二册升平署 

战城都二册升平署 

红鸾喜二册升平署 

群英会二册升平署 

定军山二册升平署 

岳家庄三册升平署 

取荣(荣)阳二册升平署 

镇潭州二册升平署 

白良关一册升平署 

三进士一册升平署 

清官册二册升平署 

兴隆会一册升平署 

烈火旗二册升平署 

阳平关二册升平署 

清河桥二册升平署 

金锁阵二册升平署 

盘河战二册升平署 

连环阵二册升平署 

朱仙镇二册升平署 

昊天关二册升平署 

凤凰山二册升平署 

天水关二册升平署 

穆柯寨二册升平署 

乌盆记三册升平署 

蟠桃会二册升平署 

五雷阵二册升平署 

破洪州一册升平署 

瓦口关一册升平署 

取金陵一册升平署 

普天乐四册升平署 

战濮阳一册升平署 

牧丰圈一册升平署 

贪欢报一册升平署 

锋剑春秋一册升平署 

小五义七册升平署 

神州擂二册升平署 

    第六九四册 

战滁州一册升平署 

飞虎山一册升平署 

南阳关一册升平署 

四郎探母一册升平署 

绝缨会一册升平署 

洪阳洞一册升平署 

临潼会一册升平署 

黑风帕一册升平署 

美人计一册升平署 

万花楼二册升平署 

米注山摘印一册升平署 

回阁政位一册升平署 

德胜图二册升平署 

P113圣寿升平一册升平署 

夷狄来朝一册升平署 

二龙山二页升平署 

天雷报一页升平署 

从道排贤一页升平署 

泄机遇仙一页升平署 

果报招亲一页升平署 

设计分兵一页升平署 

速报幻相一册升平署 

报信解围一页升平署 

聘请洞苗一页升平署 

双女下山一页升平署 

败阵回关一页升平署 

探关归降一页升平署 

妙奉法术一页升平署 

斗法奇门一页升平署 

法术偷营一页升平署 

盗镜归宋一页升平署 

玻镜光阵一页升平署 

对阵换将一页升平署 

问探分兵一页升平署 

计取定远一页升平署 

父子全忠一页升平署 

亲征遭陷一页升平署 

班师回朝一页升平署 

献俘圆亲一页升平署 

冒名诧夫一页升平署 

班师遭贬一页升平署 

招亲换将一页升平署 

御园救驾一页升平署 

飞铙法术一页升平署 

日抢三关一页升平署 

夜探遭危一页升平署 

落草劫粮一页升平署 

战紫金关一页升平署 

玻鱼鳞关一页升平署 

班师奏凯一页升平署 

世雄被擒二页升平署 

洛阳大宴一页升平署 

女三战二页升平署 

战池福寿一页升平署 

三义灭寇二页升平署 

三国一页升平署 

访贤继子一页升平署 

罗成托梦一页升平署 

罗成降唐一页升平署 

李靖斗法一页升平署 

福禄台大戏题纲一页升平署 

斩翠通一页升平署 

战洛阳一页升平署 

彩楼配一页升平署 

天安会一页升平署 

金水桥二页升平署 

桑园会一页升平署 

打金枝一页升平署 

状元谱一页升平署 

天雷报二页升平署 

能仁寺一页升平署 

美龙镇一页升平署 

樊江关一页升平署 

铁弓缘一页升平署 

百花山三页升平署 

九莲灯一页升平署 

P114芦花荡一页升平署 

娱蚣岭一页升平署 

龙潭镇一页升平署 

音峰寨一页升平署 

雅观楼一页升平署 

捉放二页升平署 

骂曹一页升平署 

打嵩一页升平署 

群英会一页升平署 

黄鹤楼一页升平署 

凤鸣关一页升平署 

搜孤救孤一页升平署 

万寿无疆一页升平署 

天官赐福一页升平署 

审头刺汤一页升平署 

法场换子一页升平署 

昊天关二页升平署 

赵家楼二页升平署 

嘉兴府三页升平署 

青石山三页升平署 

泗洲城三页升平署 

借赵云一页升平署 

英雄义一页升平署 

艳阳楼一页升平署 

红鸾喜一页升平署 

假金牌一页升平署 

天齐庙一页升平署 

打龙袍二页升平署 

钓金龟二页升平署 

滑油山一页升平署 

拿谢虎一页升平署 

五花洞二页升平署 

白水滩二页升平署 

红桃山二页升平署 

金钱豹二页升平署 

蟠桃会二页升平署 

巴骆合一页升平署 

铜钢阵一页升平署 

四进士九页升平署 

金沙滩三页升平署 

鹊桥遇害一页升平署 

极乐院一页升平署 

临潼斗宝一页升平署 

樊江关一页升平署 

狮骆岭一页升平署 

落马湖一页升平署 

莲花塘一页升平署 

流沙河一页升平署 

错中错一页升平署 

牧虎关一页升平署 

探阴山一页升平署 

孝感天一页升平署 

因果报一页升平署 

六殿二页升平署 

三元百福一页升平署 

彩楼配一页升平署 

朱砂痣一页升平署 

二进宫一页升平署 

挡亮一页升平署 

教子一页升平署 

探窑一页升平署 

武家坡一页升平署 

取南郡一页升平署 

P115十面一页升平署 

合欢图四页升平署 

伍奉题一页升平署 

衣田错二页升平署 

昭代箫韶一页升平署 

十粒金丹二页升平署 

撤赃挂号一页升平署 

结扭喊冤一页升平署 

咨文典刑二页升平署 

还魂故告一页升平署 

失街亭一页升平署 

头本题扛一页升平署 

莲花洞一页升平署 

无底洞一页升平署 

定风岭一页升平署 

奇冤报一页升平署 

淮安府一页升平署 

琵琶洞一页升平署 

福荣山一页升平署 

佛门点元一页升平署 

五雷阵一页升平署 

火云洞一页升平署 

瓦口关一页升平署 

山空银一页升平署 

雁门关十五页升平署 

普天乐十七页升平署 

锁拿释放二页升平署 

红梅山一页升平署 

取金陵一页升平署 

锋剑春秋三页升平署 

收丹法场一页升平署 

春秋配一页升平署 

回龙隅一页升平署 

芭蕉扇二页升平署 

梅玉配四页升平署 

铁旗阵四页升平署 

覆旨锄判一页升平署 

会审摘印一页升平署 

十万金一页升平署 

得意缘八页升平署 

会审摘印一页升平署 

召鬼夜审二页升平署 

阐道除邪三页升平署 

四美图一页升平署 

二龙山一页升平署 

赐祭还阳一页升平署 

四面观音一页升平署 

朝今顶一页升平署 

三岔口一页升平署 

双包案一页升平署 

广太庄一页升平署 

赶三关一页升平署 

蔡进寿一页升平署 

上和寿一页升平署 

上福魔见四豹子一页升平署 

百花山会阵一页升平署 

佛旨度魔一页升平署 

佛国祝寿一页升平署 

仪(疑为剧名简称)一页升平署 

全本锄判官场面目录五页升平署 

钱塘县十美图等三十二种戏总题纲一册升平署 

蝴蝶梦一页升平署 

P116各种串头 

    第六九五册 

万年长春富贵灯一册升平署 

福寿延年一册升平署 

百子呈祥五册升平署 

虞庭集福二册升平署 

升平雅颂一册升平署 

万国嵩呼一册升平署 

河清海宴一册升平署 

青石山四册升平署 

灌女传三册升平署 

千金闸三册升平署 

定天山三册升平署 

七盘山二册升平署 

棋盘会二册升平署 

临潼山一册升平署 

桃花山一册升平署 

兴隆会一册升平署 

沂水岭一册升平署 

夺秋魁一册升平署 

金山寺一册升平署 

天门关一册升平署 

心田福一册升平署 

温泉会一册升平署 

桃花岭一册升平署 

鱼篮记一册升平署 

百鸟阵二册升平署 

朝贡一册升平署 

大战高丽一册升平署 

鸡宝山一册升平署 

射红灯二册升平署 

天香庆节一册升平署 

鼎峙春秋一册升平署 

升平宝筏五册升平署 

忠义传六册升平署 

昭代箫韶十四册升平署 

王娥斗法一册升平署 

计取濮阳一册升平署 

岳家庄一册升平署 

阳乎关一册升平署 

德胜图一册升平署 

贾家楼一册升平署 

麒麟阁一册升平署 

滕龙寺一册升平署 

战池福寿一册升平署 

万寿祥开一册升平署 

四海升平一册升平署 

战西凉一册升平署 

    第六九六册 

铁旗阵二九册升平署 

  各种排场 

九华品菊一册升平署 

千春燕喜一册升平署 

瑶林香世界一册升平署 

慈容衍庆一册升平署 

螽斯衍庆一册升平署 

百福骈臻二册升平署 

五福五代一册升平署 

平安如意一册升平署 

寿山呈瑞一册升平署 

吉曜承欢一册升平署 

P117福寿征祥一册升平署 

祥征仁寿一册升平署 

喜溢寰区一册升平署 

喜洽祥和一册升平署 

南极增辉一册升平署 

皇宫锡庆一册升平署 

三元百福一册升平署 

会蟾宫一册升平署 

福寿绵长一册升平署 

万寿长春一册升平署 

双福寿一册升平署 

万象春辉一册升平署 

福寿延年一册升平署 

洞仙庆贺二册升平署 

万寿长生一册升平署 

灵仙祝寿一册升平署 

乐寿长生一册升平署 

百子呈祥三册升平署 

箕畴五福三册升平署 

寿山福海一册升平署 

祥芝应瑞二册升平署 

神天叶庆二册升平署 

日月迎祥一册升平署 

群仙庆贺一册升平署 

春台叶庆一册升平署 

升平雅颂一册升平署 

罗汉渡海一册升平署 

宝塔庄严一册升平署 

清平见喜一册升平署 

老人呈技一册升平署 

兰殿呈祥一册升平署 

圣寿升平一册升平署 

福禄寿一册升平署 

八佾一册升平署 

五虎棍一册升平署 

福禄寿橙三册升平署 

万年如意灯五册升平署 

万年长春富贵灯七册升平署 

大舞灯二册升平署 

鱼篮记一册升平署 

未央天(滚钉板)一册升平署 

  岔  曲 

    第六九七册 

爱莲说一册升平署 

陋室铭二册升平署 

兰串序二册升平署 

滕王阙一册升平署 

醉翁亭三册升平署 

归去来辞二册升平署 

赤壁赋一册升平署 

后赤壁赋一册升平署 

桃花源记二册升平署 

岳防楼记三册升平署 

黄冈竹楼记一册升平署 

黄州竹楼记一册升平署 

春夜宴桃李园序二册升平署 

太液晴波一册升平署 

琼岛春阴一册升平署 

王泉垂虹一册升平署 

蓟门烟树一册升平署 

西山晴雪一册升平署 

P118庐沟晓月一册升平署 

金台夕照一册升平署 

苏堤春晓一册升平署 

双峰插云一册升平署 

柳浪闻莺一册升平署 

花港观鱼一册升平署 

曲院风荷一册升平署 

平湖秋月一册升平署 

南屏晓钟一册升平署 

三潭印月一册升平署 

雷峰西照一册升平署 

断桥残雪一册升平署 

九旦云松一册升平署 

灵石樵歌一册升平署 

孤山霁雪一册升平署 

北关夜市一册升平署 

潇湘夜雨一册升平署 

洞庭秋月一册升平署 

渔村夕照一册升平署 

抠守晚钟一册升平署 

远浦归帆一册升平署 

江天暮雪一册升平署 

避暑一册升平署 

新秋一册升平署 

酒家一册升平署 

樵夫一册升平署 

山景一册升平署 

渔家乐三册升平署 

闲居乐一册升平署 

溪居乐一册升平署 

读书乐一册升平署 

渔乐清溪一册升平署 

踏雪访贤一册升平署 

灞桥风雪一册升平署 

竹林七贤一册升平署 

梳妆窥影一册升平署 

喜雨纳凉四册升平署 

夜月游湖一册升平署 

焚香弹琴一册升平署 

渔樵问答一册升平署 

琴棋书画一册升平署 

万寿无疆二册升平署 

富贵寿考一册升平署 

九如天保一册升平署 

奇门溯源一册升平署 

日中为市一册升平署 

西厢记一册升平署 

采菊东篱下一册升平署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册升平署 

奇门阴遁起例一册升平署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红一册升平署 

山居乐一册升平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册升平署 

  大  鼓 

果报嫁一册升平署 

节令词二册升平署 

春字小段一册升平署 

花名小段一册升平署 

半字小段一册升平署 

二十四节气古人名一册升平署 

P119一至十小段一册升平署 

新字小段一册升平署 

丑角曲代哏四册升平署 

禄寿曲丑曲四册升平署 

莲花落 

游寺五册升平署 

鹊桥密誓六册升平署 

王二姐思夫一册升平署 

  秧  歌 

十佛赞秧歌曲一册升平署 

水漫佥山寺三册升平署 

五圣朝天三册升平署 

庄子扇填四册升平署 

  快  书 

借东风四册升平署 

长板坡三册升平署 

草船借箭三册升平署 

子弟书 

刺虎一册升平署 

咤美一册升平署 

阳告一册升平署 

离魂一册升平署 

活捉一册升平署 

夜奔二册升平署 

谤阎(卷上下)二册升平署 

闻铃一册升平署 

骂朗一册升平署 

长亭一册升平署 

拷红五册升平署 

刺汤一册升平署 

救主一册升平署 

盘盒一册升平署 

露泪缘四册升平署 

    第六九八册 

廊会一册升平署 

五娘行路一册升平署 

状元祭塔一册升平署 

八仙度寿三册升平署 

木兰从军一册升平署 

宁武关五册升平署 

雷峰塔上下卷二册升平署 

东吴记三册升平署 

百花亭一册升平署 

蝴蝶梦一册升平署 

望儿楼三册升平署 

穷鬼叹一册升平署 

双官诰一册升平署 

连环记一册升平署 

凤仪亭一册升平署 

柬吴招亲一册升平署 

白帝城二册升平署 

斩窦娥一册升平署 

翠刀会一册升平署 

桃花岸一册升平署 

女儿经一册升平署 

疯僧扫秦四册升平署 

    第六九九册 

千金全德八册升平署 

P120秦氏忆子一册升平署 

五娘哭墓一册升平署 

凤姐送行一册升平署 

品茶拢翠庵一册升平署 

三宣牙牌令一册升平署 

醉卧怡红院一册升平署 

两宴大观园一册升平署 

秦雪梅吊孝一册升平署 

孟姜女哭城一册升平署 

孟子见梁惠王一册升平署 

齐人有一妻一妾一册一册升平署 

门神灶君诉功一册升平署 

百花名一册升平署 

二入荣府四册升平署 

八郎探母二册升平署 

醉打山门一册升平署 

马上联姻一册升平署 

红娘寄柬一册升平署 

慧娘鬼辩一册升平署 

薛姣观画一册升斗署 

党人碑一册升平署 

杨妃叙阁一册升平署 

游园寻梦一册升平署 

子胥救孤一册升平署 

钟馗嫁妹一册升平署 

雪艳刺汤一册升平署 

杨妃醉酒一册升平署 

鹊桥密誓一册升平署 

沉香亭一册升平署 

一顾倾城一册升平署 

双玉听琴一册升平署 

挂帛上坟一册升平署 

五娘吃糠一册升平署 

老侍卫叹一册升平署 

少侍卫叹一册升平署 

女侍卫叹一册升平署 

侍卫论一册升平署 

时迁盗甲一册升平署 

商郎回煞一册升平署 

沉百宝箱一册升平署 

徐母训子一册升平署 

春香闹学一册升平署 

遣晴雯一册升平署 

伤春葬花一册升平署 

黛玉悲秋一册升平署 

晴雯撕扇一册升平署 

晴雯贵恨一册升平署 

探雯换袄一册升平署 

宝钗产玉一册升平署 

宝钗代绣一册升平署 

过继巧姐一册升平署 

  石韵书 

    第七○○册 

三侠五义前套六四册升平署 

    第七○一册 

三侠五义后套六四册升平署 

    第七○二册 

钞本包公案十二册升平署 

    第七○三册 

精忠风波亭十二册升平署 

青石山七册升平署 

俞伯牙摔琴二册升平署 

P121通天河一册升平署 

全奉琼林夏一册升平署 

鼓  词 

    第七○四至七○六册 

新编绘图三国志三二册升平署 

    第七○七册 

抄本西汉演义四册升平署 

抄本东汉演义四册升平署 

    第七○八至七一○册 

绘图秦琼访友大闹太原府初集七册升平署 

绘图秦琼访友大闹太原府二集八册升平署 

绘图秦琼访友大闹太原府三集八册升平署 

绘图秦琼访友大闹太原府四集八册升平署 

    第七一一册 

绘图征东鼓词全传六册升平署 

绣像大西唐四册升平署 

    第七一二册 

绘图秦英征西四册升平署 

抄本绿牡丹六册升平署 

    第七一三册 

绣像说唱粉妆楼鼓词全传八册升平署 

    第七一四册 

绘图反唐鈇词全陴四册升平署 

绣像十二寡妇征西四册升平署 

绣像杨家将鼓词四册升平署 

    第七一五册至七一六册 

绣像天门阵二十册升平署 

    第七一七册 

绘图杨文广征南四册升平署 

钞本呼家将仅存三十册升平署 

    第七一八册 

钞本宋史奇书十二册升平署 

少数民族语文图书 

    第七一九至七二一册 

清文语汇书十二卷 

  清不着编者名氏 

  清内府抄本 

御制满蒙文鐾二十一卷 

  清康熙五十六年勅撰 

  清抄本 

清文启蒙四卷(满汉合璧) 

  清午格撰 

  清雍正八年刻本 

    第七二二至七二三册 

满蒙汉三体字书(满蒙汉对照) 

  清初写本 

一学三贯清文鉴(满汉合璧) 

  清屯图撰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同文韵统五卷 

清元禄等编 

清乾隆十五年殿本 

钦定清语二卷(满汉合璧) 

  清阿恩哈佛德家刻本 

    第七二四至七二五册 

单清语联清语(满汉合璧) 

清内府抄本 

P122蒙文指要(满汉合璧) 

  清塞尚阿编 

  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满蒙汉合璧字书 

  清光绪内府写本 

    第七二六至七二七册 

内政辑要(满文) 

  清世祖撰 

  清顺治年刻本 

中式满蒙举人题名(满汉合璧) 

  清顺治十二年殿本 

太宗大破明师于松山之战书事(满汉合璧) 

  清圣祖撰 

  清刻本 

宁寿宫万寿记载(满文) 

  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圣谕广训(满汉合璧) 

  清圣祖撰 

  清雍正二年刻本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满汉合璧) 

  清圣祖述世宗编 

  清雍正八年内府抄本 

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满蒙汉藏托忒维合璧) 

清博恒等撰 

清乾隆十五年殿本 

素书(满文) 

  清达海译 

  清顺治精写本 

西洋药书(满文) 

  清康熙内府精写本 

  第七二八至七二九册 

王叔和脉诀(满文) 

  清抄本 

庆隆舞乐章满漠合谱集十种乐章 

  约成书于乾隆末年 

  清泥金精写本 

笳吹番部合奏乐章满蒙汉合谱集七种乐章 

  约成书于乾隆末年 

  清泥金精写本 

梧冈琴谱(满汉合璧) 

  清抄本 

琴谱(满汉合璧) 

  清抄本 

赛红丝(满文) 

  清抄本 

连城璧(满文) 

  清抄本 

    第七三○至七三一册 

归莲梦(满文) 

  清抄本 

八洞天(满文) 

  清抄本 

王支矶(满文) 

  清抄本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