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10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京召开第五次审改工作会议。清史办主任兼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卜键,编委会副主任马大正、朱诚如,编委会主任办公会成员李文海,清史办副主任马小林、顾春出席,编委会主体工程业务组审改专家参加会议。
马大正副主任总结近期审改工作情况。他指出,自去年10月第四次审改会以来,审改工作又取得一些进展,一些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针对抄袭和过度引用现象,编委会召开关于学术规范的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包含防抄袭功能的“清史编纂计算机辅助系统”也在抓紧落实。但总体来讲,审改工作在各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要继续倡导努力拼搏、只争朝夕的精神,树立良好的氛围和风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狠抓进度。今年三审工作将提上议事日程。一审是“改”,二审是“评”,三审重点则在于“通”和“合”。下一步要按照戴逸主任“分类审改,总体合成”的三审基本思路,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尤其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三审工作服务。
李文海在发言中指出,对审改工作的质量要求绝不能放松,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并把握学术前沿,对审改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针对目前修史状况,他提出建议,增聘一些学养深厚、精力充沛的退休专家来京修史,并认为这种定期全职的专家组织模式,可以有效地集中专家精力,保证管理到位,专家选择范围也能扩大至全国。
会上,编委会主体工程业务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组近期审改情况。有专家指出,清史编纂各项目均历时数年,这期间,由于修史过程中学界和专家的学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早期提交的一些合格稿件也还需要大力修改。因此可考虑集中力量、调整机构,设立总纂组来专门负责解决稿件统合等重要审改问题。专家们还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审改力量,进一步扩大审稿的范围和深度,对于涉及全书学术观点的全局性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
卜键常务副主任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审改工作启动一年多来,各组专家基本上能做到态度积极,掌控严格,颇有成效。下一步要根据当前修史的进程和实际,合理使用现有经费,及时调整人力结构和资源配置,向主体项目和审改需要倾斜。审改流程要简化实用,祛除繁复和文牍主义,各组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审改进度安排,不宜设定不顾质量的进度,也不能无限期向后拖延。要加快研发网络编纂审改平台,在三审之前先进行全稿技术性统合,解决或提示重复、歧异和缺漏之处,通过软件辅助提高审改效率。要加快制订针对不合格稿件和严重拖期的处罚条款,切实消灭稿件硬伤,以确保《清史》的纂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