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纂修 > 新闻中心

李洪峰同志在《清史参考》青年学者组稿会上的讲话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四日)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先讲几句,作为会议的引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最近,蔡武同志和我多次就清史纂修工作交换意见,我们共同感到,《清史参考》有改进和提高的必要。我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第一点,小刊物要做大文章。《清史参考》创刊时间不长,也不能说是个大刊物,是个内部的小刊物,但是我们这个小刊物的读者面是高层次的,所以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把《清史参考》办成展示清史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办成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阵地,办成培养、锻炼青年史学人才的重要课堂,也应该成为清史纂修工程的重要辅助和补充。因此我们应当把《清史参考》当成一个事业来办,使它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第二点,在抓好重要选题、重大题材上下功夫。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268年的历史,经历了兴起、兴盛和衰亡的过程。历史档案、文献保存得最完整、最健全,我们说《清史参考》有改进提高的必要,有办好的可能,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条件。要办好这个刊物,有很多因素,关键的是抓重要选题、重大题材,我们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动脑筋、做文章。 

1.              重要人物。清代有许多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各个方面的杰出人物,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比如龚自珍、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等,包括像和珅这样的人物,他为什么会出现?从中可以悟出什么样的道理? 

2.              重要的典章制度。有一种说法,清朝是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所以是封建制度最完备的时期之一。典章制度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3.              重要思想。清代有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家,他们有很多很好的思想理论,如魏源、王夫之等等。 

4.              重大事件。清朝兴盛衰亡,各个时期都有很多重大事件。如康熙时的雅克萨战争,最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帝平准、雍正帝改土归流;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等等,可写的内容非常多。 

以上四个方面是可以很好研究的,每一个方向、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列出若干选题。每个题目一出来,人们都会感兴趣。“以史为鉴、资政育人”要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来思考。昨天我看到大正同志最近写的《新疆的军府制度》,这个就是重大题材,它不是只在新疆工作的同志感兴趣,各级党政领导都感兴趣。所以,要在抓重要选题、重大题材上下功夫。 

第三点,要有好的文风。现在文风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篇好的文章,它应该至少具备五种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二是知识的力量,三是事实的力量,四是逻辑的力量,五是语言、文采的力量。好文章、不管大文章、小文章,仔细分析起来,基本上这几个方面都要有。毛主席讲文风,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句话。一是“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事实要准确、观点要准确、立论要准确;鲜明就是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不要含糊;生动就是要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毛主席还讲了一句话:“摆事实、讲道理”。这虽然不是讲写文章的道理,但是千古文章都是要摆事实、讲道理的。事实要摆好,道理要讲透,事实和道理有机结合,才是好文章,所以写文章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要树立好的文风。就写史来说,史实和史论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史记》、《资治通鉴》没有“太史公曰”、“臣光曰”,就将大为减色。 

《清史参考》的文风,可以举三篇文章为例。一是吴晗先生的《论修清史》, 1500字的文章,大家看看里面有多大的含量,有多少信息、有多少知识、有多少真知灼见,现在有些人写文章,1500字引言还没完。二是文海同志的《疲是居官大病》,三是大正同志的《新疆的军府制度》,希望大家很好地学习借鉴。 

解决文风问题,必须解决学风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学者治学,读书的功夫不到。我们应该下功夫读一点东西。我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史坛千秋两司马,文章万古一毛公。”《史记》、《资治通鉴》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司马迁、司马光功夫深得很、大得很。我们青年学者要解决好的文风,先要有好的学风,要下读书的功夫。我们是搞清史的,通史也要读一点。毛主席《资治通鉴》读了17遍,二十四史读过4遍。学风不搞好,文章的功力上不去,这个是基本道理。我衷心希望青年史学人才要下一点苦功夫。要写好文章,先要读好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因果关系。我们每天都停留在风风火火的状态,文章是很难写好的。特别是治史,“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以后才知道这个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哪一方面不到都不行,但首先是读书的功夫要到。 

第四点,我想谈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编辑部的力量要加强。编辑部至少要增加到3个人,将来也可以搞个编委会,把握好大的方针原则。 

二是要联系一批重要作者,北京的、外地的,也包括在座的各位。 

三是适当时机刊物容量要扩充。现在是一篇一发,也可以两篇三篇一发。刊物的内容以清史为主,但也可以考虑有必要延伸。 

四是适当扩大赠阅范围。 

总之,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刊物越办越好。今天的会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希望这个会议能够成为一个里程碑,引导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多写好文章。文章不见得长,长短根据内容需要,重要的是要有的放矢,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谢谢大家!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