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纂修 > 新闻中心

孙家正在《清代诗文集汇编》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逸先生,各位专家学者: 

今天,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个座谈会,是为了庆祝《清代诗文集汇编》这部煌煌巨著的顺利出版。首先,我要向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此书整理、撰写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编辑、出版此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承,与我们民族所独有的优秀史学传统密不可分。历史是我们的根脉,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石。我国自古重视治史,并逐渐形成了“易代修史”的文化传统,这一绵延不断的优秀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异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清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当代中国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与我们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紧密相关。有清一代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汲取。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清史纂修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国力持续增强,文化日趋繁荣,清史研究不断深化,重修清史的时机已基本成熟。2002年,清史纂修工程启动。过去七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经过编委会和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辛勤工作与共同努力,清史纂修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档案文献资料对于修史意义重大,做好清史纂修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档案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利用工作。清代文献浩如烟海、十分丰富。几年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已整理各种文集、诗集、日记、笔记、谱牒等约8亿字,其中包括规模宏大、史料价值高、底本收藏分散、编辑校勘难度大而为学术界所瞩目的2800万字的《李鸿章全集》、1400万字的《梁启超全集》、850万字的《康有为全集》、100册的《清代稿抄本》、95册的《清代缙绅录集成》等。这些努力既为清史纂修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抢救和保存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整理出版《清代诗文集汇编》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古代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史料和文化信息,而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教育的发展,清代诗文的量越来越大,不仅涉及到诗词创作,诗论和词论的研究也是一个高峰。深入研究清代诗文,对于推动清史的研究,特别是文化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明朝以前历代诗文的整理和研究已较为全面和深入,而对清代诗文的整理和研究比较薄弱。据专家介绍,清人诗文著述现存近两万家,逾四万种,不仅数量庞大,且收藏分散,难以搜寻。同时,这些著述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兼备。随着纂修工作不断推进,学界长期盼望的《清代诗文集汇编》终于出版面世。 

戴逸先生多年来一直有系统整理清代诗文的心愿,《清代诗文集汇编》整理项目就是戴先生亲自提议发起的。五年来,在戴逸先生的精心指导下,在纪宝成校长和已故北京大学何芳川副校长的共同主持下,参加《清代诗文集汇编》项目的专家和同志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广征博搜、细大不捐,终于顺利完成整理工作。同时,出版单位高度重视,编辑工作细致严谨。《清代诗文集汇编》的出版凝聚了专家和同志们的心血,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清史纂修工程最大的文献整理项目,《清代诗文集汇编》最终精选在清代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相当影响和具有较高史料文献价值的清人诗文集四千余种,内含诗文五百多万首,其规模超过了收书3800种的《四库全书》,所收书籍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出版,有些抄本、稿本世间仅存,弥足珍贵。同时,所收图书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各方面展现和反映了近三百年的清朝历史,既可备修史采择,亦可供后人观摩、欣赏。诗在反映史实方面,当然不像史书那样精确,但从文学艺术是情感载体的角度来看,《清代诗文集汇编》堪称一部清代诗史,在对清代人情感和风俗的记录方面是其他史书所不能替代的,有其独特价值。 

我在学校时学习的是文学艺术,参加工作以后长期与文化艺术界有关系,其中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我在文化部工作,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同时,从清史纂修工作启动开始,我又在较长时间里担任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的组长,这个组长的职务实际上是一种由行政职务带来的服务性的兼职,但我把它看作我一生工作经历中最值得纪念的兼职。在此期间,与戴逸先生及清史专家学者多有接触,对清史研究和清史纂修工作有着特别的感情。离开文化部前,我曾对戴逸先生讲:“从工作的角度讲,我对纂修清史不再负责任了,但从情感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讲,我仍然会关心这件事情”。今天出席座谈会的很多专家学者都是我熟悉的老朋友,我们在这里重新见面感到十分亲切。几年来,戴逸先生、编委会以及广大专家学者为清史纂修付出了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也对清史纂修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对大家为清史纂修所做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古人说:“行百里而半九十”,现在,清史纂修工作已进入第八个年头。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戴逸先生主持下,有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集中精力,一丝不苟,一定能把清史纂修工作做好。 

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长留人间。它是我们精神的一种慰籍,是我们民族身份的一种凭证,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自信所在。我想借此机会,看望大家,也表达我作为中国文化爱好者的一种心情。大家一定会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春节将至,我向戴逸先生和诸位专家学者拜年。祝各位新春康泰,万事如意!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