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纂修 > 体裁体例 > 名家研讨

关于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一些思考

赵云田

经中央批准的大型清史纂修工程已经启动,以戴逸老师为首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也已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工作。为了使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日前公布了《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调研大纲》,广泛征求意见。这里,我就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选择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等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选择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优良的修史传统,一部二十四史集中反映了这种优良传统。进入近代以后,在西方史学著作的影响下,我国的修史工作开始了新阶段,章节体史书的出现就是这种新阶段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修史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体裁上的创新是这种进展的表现之一。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在这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把“与时俱进”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上述几方面的情况,我认为,应当把“继承──发展──创新”作为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选择时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 

首先,关于继承问题。这里包含两方面意思,正如戴逸、李文海老师所说,“清史的编纂既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修史的传统,应该和已有的二十六史相衔接,吸收已有史书的优点”。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我们现在要修的大型清史,是继承了我国历史上为前代修史的传统。本来,民国年间修的《清史稿》是应当完成这一任务的,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问题,它未能完成这一任务,所以这一工作只好今天由我们来做。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今天修的大型清史,要吸收已有史书的优点,既包括已有的二十六史,也包括近代以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所有史书。 

其次,关于发展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与时俱进”问题。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修史也应当有发展的观点。一方面既要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保持好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社会的变化,人类的进步,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调研大纲》所载附件一“历代正史编撰例目的演变”,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历代正史在修撰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所以,我们今天编纂大型清史,在指导思想中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再次,关于创新问题。这和发展问题有密切关系。只有坚持发展,才能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创新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是在21世纪之初来编纂大型清史的。从20世纪后半叶起,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都出现了许多新发明,新创造,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引发了人们的新思考,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站在新世纪今天的高度,回顾历史,许多问题都有了全新的解释。社会的进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人们观念的改变也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处在21世纪之初的史学工作者的我们,由于感受到了新的时代精神,无论是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都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想指导修史工作。 

依据“继承──发展──创新”的修史指导思想,我们所修的大型清史应当鲜明地体现出时代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凝聚、阶级观点、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社会进步等特色。 

所谓时代精神,这里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新修的大型清史,要体现出修史者所处时代的特色。除了我们上面已经说过的创新内容外,还应当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国家民族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已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关注,是人们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尺度。我们应当把这种认识也用于对历史的观察中。二是要反映出清朝所处的时代的特点,在注意这种时代特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和我们现实生活中感受的内容相关的那些东西,也就是说要在清史编纂中凸现我们现实生活中关注的那些内容。 

所谓国家统一,主要是要强调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凸现这方面的内容。在编纂大型清史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清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给以充分肯定,又要对西方列强破坏我国统一的侵略行为给以充分的揭露,对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妥协软弱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所谓民族凝聚,主要是针对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而言。在清代,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已经基本形成,民族分布格局也已基本确定。从总的方面说,清朝实行的是民族压迫政策,所以我们不能说那时候清朝实行了民族团结政策。但是,清政府的一些措施,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一些措施,客观上起到了民族凝聚的作用。清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时各民族的凝聚。这些内容,以往有的史书注意不够,我们应当给以充分关注。 

所谓阶级观点,也就是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清代前期是封建社会,清代后期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剥削,清代发生了规模不等形式各异的阶级斗争和民族反抗斗争。对于这些,我们应当给以极大的关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分析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原因,这些反抗的合理性,也要看到大规模阶级和民族冲突给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以往有的史书这方面有所偏颇,不敢谈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我们应当注意分析,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作用,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所起的进步作用,或是反动作用。分析所以能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大历史活动中,注重对人的素质的探究。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人的活动环境的研究,尤其是乡村社区、城市社区以及经济社区、精神社区的研究。加强对宗教群体、行业组织、秘密社会组织的研究。历史的发展,终究是各式各样人活动的结果。编纂大型清史,注重人的活动和作用,既可以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可以使所修清史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强调加强对清代各种法律法规典章制度的研究,重视这些典章制度在清朝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清朝是封建专制的,但是,这种封建专制是建立在有关机构的设置上,有关典章制度的建立上的。比如说,清朝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典章制度,相对说来就比较完备,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现在的我们仍然有一定的启示。以往有些清史著作对清朝的依法治国的内容和作用有所忽视,我们在编纂大型清史过程中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所谓社会进步,就是强调在大型清史编纂过程中,我们应以社会进步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作为肯定或否定人物、事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益于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等等,都可以看作是社会进步的内涵。在清朝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派别、阶级、群体、组织,以及大大小小的事件,各式各样的政策和措施,对这一切是肯定还是否定,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为标准。清末新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史学界所否定,现在则基本上给以肯定,这其中的变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确定了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后,我们应当从现实社会的发展中汲取智慧,受到启发,回顾历史,以突出大型清史的时代特色。当然,上面所谈的几点,仍然是很不全面的,也可能有不当之处,这里只是想突出大型清史的时代特色而已。 

二、体裁选择的建议和设计方案 

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调研大纲》中,对我们要修的大型清史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或应该实现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多种设计,对人们考虑这一问题有很大启示。我认为,我们所要编纂的大型清史,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档案、实录、方志、政书、文集、笔记、日记、外人记述等资料,既继承优秀的中国史学传统,又吸收世界先进的史学思想和方法,全面准确地揭示清朝建立、发展、兴盛、衰落和灭亡的过程,以及有清一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各种人物的活动等,既能为今人提供全面、准确的清史知识和丰富深刻个历史借鉴,又能增强人们对复杂历史现象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二十四史之后专述清朝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各方面情况的专史。 

为了遵循上述的基本原则和应当实现的主要目标,我认为清史纂修应当采用把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等体裁和现代章节体平等、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的一部创新的综合体裁。这种新的综合体裁,既是二十四史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发扬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表现清朝历史事实和各方面的社会情状,又能总结清朝近三百年治乱兴衰经验教训和规律认识等。 

综合《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调研大纲》中所提供的材料,再结合大型清史应当包括的内容考虑,我认为我们将要编纂的大型清史,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编年;专述;表;传;纪;图。现将各部分具体构想详述于后。 

概述 

采用经过改造的章节体概述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中外关系等对全局有影响的大事,显示清朝演进的线索和特点等。约400万字。为了避免给人造成书中有书的感觉,我建议,这部分在撰写时,不用编(篇)、章、节,只用一、二、(一)、(二)等序号。具体设计如下: 

一.清朝建立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44──1683年) 

(一)清朝的建立 

1定鼎燕京  2规制初建及有关政策  3农民军、南明政权的抗清与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  4加强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  

(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1康熙帝亲政  2康熙帝的统一 (包括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等)  

二.走向盛世(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三十九年·1684──1774年) 

(一)康熙朝奠定盛世基业 

1巩固内政的措施(包括抑制朋党、奖廉惩贪、建立密折制度等)  2 频繁出巡  3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包括统一漠北与青海、驱准保藏的斗争)  4 康熙朝晚期政局 (包括吏治废弛、储位之争等)  

(二)雍正帝励精图治 

1 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包括巩固皇权的措施,如清除年羹尧等集团、剥夺诸王和旗主权力、进一步推行密折制度等,建立军机处,惩贪官、查亏空) 2进一步统一边疆地区(包括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对准噶尔的战争、驻藏大臣的设立、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等) 

(三)乾隆盛世 

1 乾隆朝前期政局(包括乾隆初政的举措,如加强对宗室贵族权臣的控制、整顿八旗军政、政权机构和各项制度的完备等)  2 频繁出巡  3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包括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平定珠尔墨特之乱和西藏行政体制改革、平定金川、平定苗疆等) 

三.盛世时期的经济、文化与社会 

(一)经济 

1 疆域及生态环境(包括各种灾害)  2 经济制度(土地所有制和赋税制度,如赋役制度中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地等) 3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包括各种措施和发展情况,如农业中的垦荒、治河与水利措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恢复、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手工业发展中所受到的束缚和破坏,商业城市的兴起和繁荣等) 

(二)文化 

1 文化政策(包括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大兴文字狱,教育和科举制度等)  2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潮 (包括清初的主要思想家及其成就,乾嘉考据学,乾嘉时期的主要思想家,今文经学的复兴,经世思潮的崛起等) 3宗教与伦理  4史学  5文学艺术(文学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杂剧、传奇等,艺术包括绘画、书法、篆刻、音乐、舞蹈、杂技、戏剧等) 6科学技术 (包括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农艺、医学、天文历算、地理学、武器制造、建筑等) 7藏书楼 

(三)社会 

1  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特权等级、庶民等级、贱民等级等,宗教群体、行业组织、秘密社会组织、习俗类社会组织等)  2  城乡社区 (如农村社区的行政管理保甲法、里甲法,集镇社区的经济活动等) 3 民族(包括各民族的分布及一般情况)  4  社会调控和社会保障系统(包括政权调控、规范调控、社会激励机制、社会疏导、社会越轨行为的防治、社会弊病的防治,备荒救荒机构、社会慈善机构、意外伤害的救助等) 5 物质文化生活(包括服饰、饮食、宅居、交通、习俗风尚等)   

(四)人口迁移和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1 人口迁移  2 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盛世时期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对外关系 

(一)人民的反抗斗争(包括农民、奴婢、城镇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反抗斗争,大规模农民起义)    

(二)对外关系(包括和周边国家如朝鲜、琉球、安南、暹罗的关系,和日本的关系,和俄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等) 

五.清朝统治由盛转衰(乾隆三十九年至道光二十年·1774──1840年) 

 (一)乾隆朝中后期的统治 

1 乾隆朝中后期政局 (包括极力加强专制统治和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如吏治和军队败坏)  2 《钦定西藏章程》的订立  3 对外关系(包括对安南和廓尔喀的战争,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等) 

(二)嘉庆朝统治的衰危 

1嘉庆朝政局  2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3对外关系(包括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和欧洲国家英国的关系等) 

(三)道光朝前期统治的进一步衰危 

1道光朝前期政局 (包括积弊已深的腐败政治,如捐纳泛滥、官吏贪污成风、政务废弛、军队衰败) 2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包括平定张格尔、玉素普之乱等)  3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包括鸦片输入所造成的危害,清政府的查禁措施,虎门销烟,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四)人民的反抗斗争(包括山东王伦起义、陕甘回民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西南地区苗民起义、川楚陕白莲教起义等) 

六.清朝统治由衰落至灭亡(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1840──1911年) 

(一)道光朝后期的内忧外患 

1第一次鸦片战争(包括战争的过程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及其影响)  2道光帝图谋振兴的措施  3人民的反抗斗争 (包括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孕育) 

(二)咸丰朝风雨飘摇 

1咸丰帝即位及施政措施  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包括金田起义和向南京进军、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和太平天国各项政策制度、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继续斗争和洪仁干的《资政新篇》等) 3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包括捻军起义、贵州苗民起义等) 4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措施(包括举办团练等)  5第二次鸦片战争 (包括战争过程和《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的签定) 6咸丰朝后期的统治 

(三)同治朝统治的暂时稳定 

1同治初年的政局(包括辛酉北京政变和太后垂帘听政)  2清政府和列强的“合作”  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4捻军和各地人民起义的失败  5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同治帝亲政  6边疆地区的危机 (包括俄国对我国西北地区的侵略,阿古柏入侵新疆,美国和日本图谋侵占台湾) 7各地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四)光宣政局和清朝灭亡 

1光绪朝前期政局(包括慈禧皇太后独裁)  2边疆地区的规复(包括新疆和台湾建省)  3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 (包括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危机) 4光绪朝后期政局 (包括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签订,慈禧新政和预备立宪等) 5辛亥革命爆发和清朝灭亡(包括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工人、农民的反抗斗争,铁路国有政策和四省保路风潮,武昌起义,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等)  6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 

七.晚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与社会 

(一)经济 

1经济管理机构的变化  2工商税收和捐纳  3货币  4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上包括清末农业的进步和技术农作物的推广,手工业包括外国商品侵略和国内战争对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手工业生产组织的变化,商业包括晚清政府的商业政策和兴商措施、商业发展和结构变化等) 5资本主义新式企业的发生发展 (包括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6太平天国经济(经济制度包括圣库制度、土地政策、商业政策、货币等)  7中外贸易和列强对华投资的扩张(包括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等) 

(二)文化 

1文化政策的调整和教育考试制度的变革 (包括新学堂的设立、管理机构的变化、考试制度的改革、留学活动的展开等) 2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包括陈天华的《警世钟》,邹容的《革命军》) 4太平天国的思想和文化(包括上帝教和太平天国的各项文化措施)  5资产阶级新道德的提倡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6史学(包括传统史学的新发展和资产阶级史学的兴起等)  7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包括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8图书馆和近代文化传播业 (除图书馆外,还包括近代报刊的创办、近代出版机构的发展、近代博物馆业的确立,话剧、电影等)  

(三)社会 

1新阶级的产生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社会阶层的变动  3政治类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类社会组织) 4农村行政管理系统的调整  5城市社区的变化  6集镇社区的兴衰  7政权调控的变化 (包括晚清新式军队的产生) 8物质文化生活(包括太平天国服饰,西方物质文化和习俗的传入等) 

编年 

以清朝皇帝纪年顺序,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段落,扼要记述清代史事,以代替二十四史中的本纪。可以参考已经出版的《清史编年》、《清通鉴》等书,但要挖掘新的资料,根据修大型清史的要求,确定内容。特别要注意繁简得当。这部分约400万字。    

专述 

代替过去纪传体中的“志”。可分天文、历法、地理、民族、经济、军事、法律、职官、宗教、外交、礼俗、学术、艺术、科技、教育、交通、音乐、灾害、舆服、河渠、著述等。每种20万字左右,总计700万字。 

表 

这方面可以参考《清史稿》中的表,以及萧一山《清代通史》中的表,几十年来陆续出版的有关清代的各种表,如清代职官年表等,酌量增减。外交约章表、学者著述表、大学士年表、军机大臣年表、部院大臣年表、疆臣年表等最好包括。这方面著述可300万字。 

传 

即人物传。《清史稿》中人物传有4900余人。《清史列传》中人物传有3000余人。  《清代人物传稿》有1500余人。此外,《满汉名臣传》中也收有人物几千人。我们所要修的大型清史,人物传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正如戴逸、李文海老师所说,这是大型清史的主体部分,篇幅最多。人物传展现了清代各种人物的活动,会使清代历史有声有色,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们怎样创造历史,怎样推动历史前进,是借鉴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最直接的材料。我同意《清代人物传稿》中的分法,大型清史中的人物传,应包括皇帝、宗室成员、官员、农民军领袖、民族宗教和华侨界著名人物、经济家、外交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著名医生、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重要人物、长期在中国活动的各种外国人等。在编写人物传时,还是把人物分一下类好,同类中,以时间发展为序,这样可以方便读者,便于读者查找人物。《清史稿》中的“列女传”,我建议经过筛选后,再增加新的内容,改为“妇女传”。这部分应选2000人,计800万字。 

     关于明清之际的人物,新修清史应如何确立断限,以为取舍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在清代仍然活动的人物,就在清史中立传。比如南明的人物,在清史人物传中应当有传。即使有些人物在明史中已经立传了,我们新修的大型清史中,应当根据我们确立的原则,有他们的传。只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明史中有传了,新修清史中的传,可以略明详清,详述他们在清代的活动。 

     关于陈天华、邹容、秋瑾等人,这些反清的革命烈士,他们牺牲于清末,未生活至民国,我们新修的大型清史中,应当有他们的传。他们的传归于何类,可以再考虑。比如,革命家,反清义士等。 

    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在清朝与民国均声名显赫,怎样为他们立传?我觉得,新修大型清史中也应当有他们的传,只是可以写到清亡为止。如果没有他们的传,有些事情说不清。比如清末新政,如果有徐世昌的传,就可以加深人们对清末新政的理解。清末民初的人物,可以立传。写到清朝灭亡为止。 

纪 

我认为这部分应包括“清前纪”、“南明纪”、“准噶尔纪”、“三藩纪”、“太平天国纪”等。这样立纪,便于人们深入理解清朝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尽管这些纪所反映内容性质不同。总计约100万字。 

图 

应包括清朝不同时期的疆域图、政区图等,配以文字说明。有重大影响的画图、照片等,也可选入,要有文字说明。这部分可考虑有100万字。 

三、纂修清史宜采用何种文体 

纂修大型清史宜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这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有利于读者阅读。简易文言文难写,也难读,既不符合群众观点,也不符合时代要求。 

四、关于大型清史写作程序的一点考虑 

    现在,编纂大型清史的工作已经启动,有关方面的调研工作也已进行,还远远没有到达写作的阶段。不过,在这里谈一些有关写作程序问题,也许不为无益。我主张在大型清史写作大纲确定后,写作工作程序应为:第一,聘请有关领域的一流专家经过讨论写出规定稿件;第二,聘请有关领域的一流专家进行讨论审读,审议是否合乎要求,不合要求者或组织原撰稿人,或组织新人,重新撰写;第三,合乎要求的稿件,交由50人左右的一流清史专家进行再编写,从内容、形式、语言把关,定稿。这50人左右的专家,最后向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负责。也就是说,我们编纂的大型清史,根据学术工作的特点,不搞招标制,而是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聘任制。附以必要的经济手段。 



    (资料来源:中华文史网提供,本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