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纂修 > 体裁体例 > 调研汇总

专家咨询意见摘要-5

体裁体例小组

序号:118

作者

马敏

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标题

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看法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2页,约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据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据回收问卷)

内容摘要:处理好传统与当代、衔接与发展的关系,重在当代,重在发展。目的是继承传统,教育今人,昭示来者。做到借二十四史之“形”,传20世纪史学精神之“神”。继承传统史学的优长而加以创新。应在采用传统纪传体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变异的发展,在体例上可考虑6部分:编年史(相当于纪)、志(约等于专史)、传、表、图、附录(如清史著述目录等)。应以编年史、志和传为新编清史的主体部分。使用简洁明快的白话文,不用文言文。因为清史是为今人、后人、社会撰写,应注重其时代性。文言史料可直接引用,不必译为白话文。

序号:119

作者

卞利

单位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与体例问题的思考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5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传统纪传体的整体框架下适当吸收传统史学的各种优点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应采用传统的纪传体,并在这种体裁的整体框架下,适当吸收传统史学体裁的各种优点,祛除纪传体本身局限,以体现出创新的精神和风格。应设5大部件:本纪(纪努尔哈赤至溥仪);志(含天文、历法等18种);图表(表基本保持《清史稿》篇幅不变,但外戚、公主等似可省略。建议增加图,将各种复杂叙述用图以代之,附加文字说明);传(细目不列,应以时代和人物性质,采类传、群传分别述之,不交叉出现);载记(建议保留):含南明、准噶尔、义和团等。每一篇目前设一简短《叙说》,在篇目之后设《后论》。采用纪事本末体入纪传体。对采用新名词取代传统名词应慎重。将无法容纳在本纪中的内容单独剔出,编成《大事年表》,置入图表篇目之下。文体宜用简易文言或最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清史》应是大部头的严肃学术精品,不是所谓的雅俗共赏之作。

序号:120

作者

方铁

单位

云南大学

标题

关于清史编撰体例的几点看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3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浅近的文言文

内容摘要:修撰清史,应以传统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同时辅以必要的改造和发展。不赞成在体例方面过多进行改造,内容上增加太多新的理论和相关分析。文体建议采用浅近文言文。一是与二十四史保持总体风格一致,二是文言文具有简洁、准确,在华人世界易被接受等特点。总字数以2000万字左右为宜。字数过多,一是可能导致内容细碎,影响对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二是篇幅浩大反而不易流传,也很难产生深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可考虑设立7个部件:纪年:相当于编年史,可取代本纪。通史:对清代历史总体性的阐述,尽量减少现代语言和术语的痕迹。专史:阐述有清一代各个领域的情形和取得的成就,是以横向为主的叙述,与通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图表:主要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反映清代复杂的地理、制度、世系等方面的情况。纪:主要是叙述清朝以外其他政权的情况。传记:对人物需要进行严格遴选。著述书目:志的容量不够,因此列为一个专门的部分。关于修撰清史施行方面的建议(略)。

序号:121

作者

李文海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标题

我们今天要纂修一部什么样的清史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9页,约13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编纂清史应本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做到科学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不必提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问题,以免束缚自己的手脚。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发扬学术民主,一是实行主编负责制。要尽量摈弃“大而全”,力争做到“少而精”。文体上采用简易文言弊多利少,还是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建议新编清史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综述:字数不宜过多,30万字即可,独立起来,就是面向社会的清史简明读本。编年:由本纪改造而来,每年平均2万字,600万字左右。典志:史与志有区别,典志应侧重于专门问题的横的描述。年表:将一些问题用表的形式加以反映。传记:控制在2千人以内。图录:图画与照片,现存实物也可制成图片,图文并茂。配套工程:《清史纪事本末》、《清代人名大辞典》。

序号:122

作者

冯尔康

单位

南开大学

标题

关于《清史》体裁以及编纂原则的几点思考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58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章节体为基础,吸收纪传体的某些分类原则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繁本2000万字以上,文白相间;简本200万字,语体文

内容摘要:古今史学功能的转换,在于由政治功能为主向社会文化功能为主的过渡。新编《清史》不再是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简单继承,而是建构总体史。新编清史的定位:时代理念下形成的资料充实的现代著作。不是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传统二十五史或《资治通鉴》“臣光曰”的写法,但比一般史学论著更加注意史料的容量,以充实的资料取胜。繁简两种产品形式及若干副产品:繁本重在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运用,文字量必须在2000万字以上;简本重说明,史论结合,文字为繁本的十分之一。繁本是母,简本是子。新编清史,用现代著述的体裁体例,同时吸收纪传体的某些分类原则,以利大量容纳历史资料,成就清代总体史的著作。繁本体裁要点:以章节体为基础,区分为编、章、节、目、子目、细目6个级别,并设检索性的附录(各种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编的设计:总论、大事记(大事编年)、制度史、事件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民俗史、文化史、人物传记、年表、图录、地图(正文中的插图与图录编、地图编并不相扰)。正名:《新清史》。突破点:清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外关系史、民族史与边疆史。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学术争论,作好学术规范;对已有研究成果予以应有的尊重。

序号:123

作者

林乾

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标题

《清史》的构架及其志书编纂

性质

总体构想,侧重志书

字数

打印稿16页,约16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清史》的读者定位应尽可能宽泛。要继承传统史学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资政取鉴的功能,将传统史学具有的教化功能转变为进行历史知识教育与历史情怀的滋养,让史学从神圣的殿堂走向大众,负载推动学术研究,为人文社会科学树立里程碑式的成果。《清史》构架包括5大部件:通论:阐述历史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即突出资政功能,控制在80万字以内;纲目:对史实正误要求很严格,兼具编年与纪事本末优点,控制在150万字以内;传记:一忌重复,二忌人物过多,应不低于2000人,在1000万字上下;图说:以图为主,以说为辅(有代史功能的才能收入,不包括以文字为主的配图、插图),收图1千幅,约165万字;典志:总字数600万字。新修清史不设表(理由略)。志书贵简要,正史之志书不能与专史志书混为一途。以《清史稿》为例,应删天文、灾异、时宪、礼、乐、舆服、艺文等7个志目。《清史》应设20志(理由略)。志书不宜设目过多,不应把志书理解为专史。

序号:124

作者

张羽新

单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标题

为清史编纂献言

性质

总体构想,兼及民族问题

字数

打印稿16页,约15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参照纪传体,吸收其他体裁及现代史学论著优点和长处,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历史定位:承前启后。定名《新(编)清史》,含间接承认《清史稿》列入正史的意义。指导思想:一体(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两翼(反对外来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三位一体。大体参照二十四史的纪传体,充分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以及现代史学论著(如章节体)的优点和长处,综合创新。正确处理史实与现实的关系,清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对民族地区常采用武力解决的方式,也有不少歧视少数民族的做法。对此类问题,以尊重现行政策,有利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为主要出发点,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深思妥虑进行处理。框架结构的设想:叙论(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分上下两篇);编年;事记(重大事件,注意克服历史偏见,如被旧史忽略的民族文化交流、边疆民族地区的事件);传记(估计在4千到5千人,以分类编写为宜,建议重点增加民族宗教人物);典志(主要应包括地理、民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法律、礼俗、中外关系等)。附录图表。

序号:125

作者

姜涛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工程的初步思考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7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中级成果为章节体的现代论著,高级成果尽量向二十四史靠拢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中级成果3000万字以上,高级成果不超过300万字

内容摘要:清史编纂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最后的定稿,还在于过程的本身。清史工程应有三级成果形式:一、作为基础成果的清史数据库。主要指原始档案、文献的数字化利用。人物数据库根据现有资料,有多少,录入多少,多多益善。这样的数据库应该是开放、互动式的,可以随时修订补充,以保证有关专家学者的及时利用。二、作为中级成果(中期成果)的通史、专史、人物传、图录、表册等,字数可在3千万-5千万字,甚至更多。由于清史工程不是平地而起,可考虑设立专业的评审委员会,尽快对各种已问世的现有成果进行认真的鉴定与评估,其中大量的应是各种专史的研究成果。都应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专史的写作,细分是必要的,但更应提倡综合性的论著。相关论著也可做成数据库,不断修订增补,以资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三、作为高级成果(最终成果)的中型著作,文字应是高度洗练的(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内容的表述应是经典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篇幅则应尽可能压缩,不超过300万字,在形式和篇幅上都向二十四史靠近。志的部分,可在相关专史的基础上提炼,每篇3-5万字不等。人物传一方面要精选,一方面在文字上也要压缩。图表也要精选。

序号:126

作者

谢宏维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

标题

清史宜采用“纪传为体,章节为用”的新综合体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15页,约24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左右,精炼、典雅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开来尤重于继往,创新应重于守成。体裁应是新综合体,采用的文体为精炼、典雅的现代书面语(现代汉语为主,含有若干文言成分)。对纪传体与章节体的审视(略)。新综合体的理论探索和编纂实践(略)。建议采用“纪传为体,章节为用”的新综合体。全书分为6大部分即6编:第一编,通史(或作总叙总述、综述、叙论等,计10章,规模在150万字左右);第二编,编年(或作纪、纪年,计11章,每章标以皇帝年号,600万字左右);第三编,专史(或作志、典志等,计19章,820万字左右);第四编,纪事(计26章,300万字左右);第五编,图表(一、图,计9章,图片3000幅,文字30万字左右;二、表,计46章,总字数400万字左右);第六编,传记(拟收3500人左右,拟分为17章,即17类,总字数在900万字左右)。

序号:127

作者

王晓秋

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标题

怎样把清史写成高水平传世之作——清史编纂定位标准与体裁体例刍议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6页,约2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现代汉语规范的书面白话文体

内容摘要:定位:一部高水平能传世的清史巨著。应尽量在科学性、学术性、系统性、启示性、知识性、资料性、工具性、可读性等8个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和要求。赞成将传统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体裁和现代章节体,以及图表、目录、索引等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进行一种体裁上的综合创新。初步设想分为10个部分:概说(或称综述、通史、纲要等,不宜叫序论、通论,以免误解成理论性著作),30-50万字;典志(或称专史),继承传统典志体裁,结合现代专史写法,不仅讲清典章制度本身,更要反映分析其沿革变化,还要写出其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分为大类(7典)和小类(40志左右)两个层次;编年(或称大事记,不宜称本纪),可按公元、朝代、年号纪年顺序排列,南明史等不必另立载纪,可适当插入世界大事记;传记(或称人物传,不一定叫列传),按人物生卒年代先后排列,凡从清初到清亡期间有重要事迹的中外人物均可收入,不用类传,总数在2千至3千名;表,可设30-40种表;图录(地图、图画、照片);目录索引;清史基本资料(最重要的史料文献原文);书目;衍生副产品。

序号:128

作者

李华兴

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清史体例刍议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10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为主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以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为主,适当地向简易文言倾斜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应源于二十四史又高于二十四史,既是对《清史稿》的弥补和修正,又是对二十四史的承继和发展。形式上是传统正史的改革,内容则是现代学术研究的结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真、求实、求精、求新,无愧于时代。清史体例构思:由通论、编年、纪、传、志、表6个部分及插图、附录构成。通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全书精华所在。编年:以清朝史事为主,兼及同时期世界重大史事(选取与中国历史有密切关联者)。纪;清帝本纪和南明、太平天国载纪。传:各个时期对清代历史有贡献、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志:类似专门史,除《清史稿》所列,还应包括工商实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宗教、民俗、少数民族,以及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历史内容。表:原有十表可作增删,各种报表、数据可插入相关典志。图像:可专册付印,或插入相关部分。附录:主要开列中外文献资料及征引书目举要。书尾,建议编制索引。(关于近期工作的建议三条,略)

序号:129

作者

余明侠

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重修大型《清史》有关体例体裁等问题之管见

性质

综论,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打印稿6页,约6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但需有所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500万字,简易明快之文言文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如欲踵接正史,则于体裁体例方面应仍采纪传体,但需有所创新。若采取章节体或综合体,自可成功撰写另一《清史》名著,但难以列于正史之林。应坚持唯物史观,以客观公正态度叙事记人。对影响近代发展较为重要之人物,可录其力图使国家富强以御外侮之史实,而不作评骘。可于《列传》中增设《留学生列传》。可于卷首前列一《概述》或《综述》,或将其一分为三,分置卷首、卷中、卷末亦可。以简易明快之文言文叙事状物。初稿可暂定3千万字左右,修改后,以保持于2500万字左右为当。应列《天文志》,甚盼新史能跻入历代正史之林。地理志可附若干地图,但不能全部代之以地图。可增设洋务志一目。艺文志可参酌王绍曾之书,择其要者补入,次要者可列表以明之。邦交志可适当增补,易名为《中西外交志》。河渠志述清代治水之绩。兵志在文字上力求言简而意赅,可辅之以表解。《皇子表》只求谱系清楚即可。列传可撷取前史列传之优点,保留类传、群传之体裁。可立《革命党人列传》。袁世凯、徐世昌等不宜再收入列传,似可立《清末出仕民国诸臣年表》。南明、太平天国可立载纪。

序号:130

作者

李致忠

单位

国家图书馆

标题

(致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小组)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7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半文半白

内容摘要:赞成大体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的意见。纪传体的纪、传、表、志几乎可以包罗万象,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体裁。二十四史虽都是纪传体,但每一种对其以前的正史史书来说都有改进、改良或改造。这回编清史,也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改进、改良、改造的办法。清代的天文志非但不能没,似乎更需要写。但可以写与以往不同的内容。艺文志可以改成要籍志。地理志也可以写新内容。文体比较难以解决。用语体文,会很冗长;用文言文,文字比较精炼,但现在有几个人能写?所以主张用半文半白,既比较简练,也比较容易实现。

序号:131

作者

魏良弢

单位

南京大学

标题

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四点建议

性质

侧重边疆民族华侨等问题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1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清代的中国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及中国疆界的基本确定。二是中国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为此建议:一、在《清史》中设立民族志。56个民族都要入志,一个民族都不能漏掉,以体现中华文明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基本历史事实。二、边疆研究很重要。边疆志可不设立,在地理志的边疆各省区内,分别用专节阐述边疆沿革。清朝的边疆政策及其实践内容丰富,很重要,应立边政志。三、赞成为准噶尔及叶尔羌汗国立载纪。清朝史臣对西域不甚了了,修《明史》时竟将叶尔羌“忽略”了,深望这次修《清史》把它补入“正史”,以彰显历史之公正。四、应为移居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民立志,对其杰出代表并应立传。建议为华裔华侨合立一志,名为“华侨华裔志”。

序号:132

作者

王锺翰

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标题

(回信)

性质

(直接在问卷上作答)

字数

71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400万字,浅近可读之文言

内容摘要:该书的定位与应该实现的目标:简明而具有可读性纂修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如何保证质量:先由分纂最后由总纂通改该书的规模(初步定为3000万字是否合适):以300-400万字为合适该书体裁(传统纪传体、现代章节体、或分别以这两种体裁为主要框架,加以改造、补充而形成另外一种体裁):仍以纪传体为主该书文体(浅易文言或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浅近可读之文言您认为应该提出或强调的其他问题:以满族为主体的清史,尤应注意蒙、藏、维、苗、壮各族

序号:133

作者

谢放

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建议

性质

简论,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据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据问卷)

内容摘要:戴先生提出的8个部分中,通史与专史内容难免部分重复,通史可否采纪事本末体,主要写历史事件。专史可采白寿彝《中国通史》典志体例。新修清史不可能也不必与二十六史相衔接,过多考虑衔接问题难免受束缚而影响创新。应注重在“史实重建”上下工夫。文体用现代书面语可能更有操作性。新修清史应设经济志,包括农业、商业、工业、交通、金融等部分,还考虑设财政志。可不再列皇子世表,但可在各帝和重要皇室人物传记中附一家庭、家族简表。非皇室的其他重要人物也可考虑附一家庭、家族简表。列传可采取以出生年代排序,但附一以姓氏笔画为序的检索表。可不考虑人物分类。钱实甫《清代职官表》不可能全部纳入新修清史,但可在《职官志》相关条目下附一前后任职者人名简表。对著述的分类,仍按当时的经史子集,新学之书,可另立西书、新书类。

序号:134

作者

欧阳跃峰

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体裁体例的调研报告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指导思想: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为今人提供全面、准确的清史知识和丰富的历史借鉴。越客观,越简明,越是有利于风格的统一。大体应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所谓改造和补充,一是剔除封建糟粕,二是增加近代社会的新内容,同时也容许省略一些因资料等原因无法撰写的部分。新编清史应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文言是应该废弃的文体。文言简易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成了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初步设想可分为纪事(按朝代分,11篇,代替本纪、纪年、通史)、传记(近代一些人具有多重身份,以不分类较为简便)、志(19种)、表(列举11种)、图(地图、名画、重要历史场景、名人、实物照片等)5部分。在纪传体中设通史、专史很不协调。取消本纪,将封建帝王纳入传记,是为了避免把人分为等级。不必设载纪。部分志表名称可改,文体的风格应力求一致。各部分篇首篇末以不附议论为好。纂修清史的成果应分为四个层次:正史(传世之作,要力求精炼),史料(最好能建专门网站,以便利用),通史和专史(章节体,不必纳入正史之中),专题文章(在专门刊物上发表或结集出版)。

序号:135

作者

解光宇

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意见汇报

性质

简论,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打印稿2页,约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对于编纂原则和实现的主要目标更赞赏“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面向现实和未来,充分利用档案文献,提供清史知识和借鉴”及“全面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与重点创新相结合”等3条。关于框架设计:通史、编年、纪、志、表、传(传为史之实,不可省也)、图、专门史(含南明、太平天国、准噶尔、吴三桂)、清史专题(含重大事件,内容详尽,可加评析),计9个部件。天文志应录其遗存,否则日后将彻底亡佚。地理志可以地图代之。外交可合而为一《清代外交史》,属专门史。河渠志以水文情况为主,水利设施为辅。类传、群传体裁较好。明清之际、清季民初之人物视其对清影响大小而定。艺文志保持传统的经史子集,西学东渐后可新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现代接轨。人物传需分类。新史可于篇首或篇末附以简短议论,署修史者个人名。

序号:136

作者

郭汉民

单位

湘潭大学

标题

关于清史修纂的若干思考

性质

总体构想,侧重列传类目

字数

打印稿7页,约9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清史不应修成一部个人学术专著,不应修成教科书,也不应修成17世纪中叶-20世纪初年的中国史,应当修成一部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记载有清一代的王朝正史,超过《清史稿》的水平而接续二十四史。纂修清朝正史应采用纪传体,由概论(或综论、叙论,大纲要领,50万字)、本纪(尊重历史事实,而非崇尚君主专制,入关前及入民国后可另写前纪、后纪,并作南明、太平天国载纪)、表(晚清新人新事,列入表中则传记可省,增9种表)、志(应多设专门史志,不仅记载朝章国典,且力图反映时化变迁,可附相应的图、表、照片,列举20种志)、和传五大部件构成。清史列传类目设置,可继承《后妃》、《王公》、《大臣》(含《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卿侍》、《督抚将军》、《驻外公使》)、《循吏》等,舍弃《孝义》、《孝行》《贰臣》、《逆臣》等,并将《儒林》《文苑》、《艺术》、《畴人》等并改为《学林》,创设“志士”、“实业”、“外人”、“民变”等新类目。

序号:137

作者

王卫平

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略说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5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框架的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所谓纪传体经历了因时而异、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过程,新综合体既以纪传体为框架,亦可作如是观。新修清史宜采用纪传体,并不意味着必然排斥现代章节体。是否允许在清史著作中加以适当评论,关乎编史义例。“隔代修史,当代修志”。方志与史书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史体先纵后横,志体正好相反。如新修清史不允评论,则所撰非史,而成“清朝通志”,恐非此次撰修初衷。允许史书评论,并非轻下断语,乱贴标签,而是在忠实于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客观评论。评论可在文中(特别是“通论”部分),也可在文后,采取“论赞”形式。“论赞”不应被看作赘语,而应是画龙点睛之笔。人物列传,倾向于从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即对历史影响的重要性角度决定取舍。立传方式可灵活把握:可采用个人列传(独传)、多人合传等方式,亦可分成人物传、传略、人物表等不同体裁,分别对待。排序可采用最通常的办法,即按人物的生年。对跨越朝代的人物,应主要述其在清朝的事迹,其在明代或民国事迹可采用略写的方式。

序号:138

作者

陈绛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标题

在继承中创新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4页,约37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易代修史传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新修清史定位:历代封建皇朝正史的最后一部,作为二十四史之殿;与《清史稿》并存的一部新的清史。体裁基本上采取传统纪传体,以与匹配衔接,但应强调根据时代特点加以改造和发展。文字建议采取现代规范的书面语。不仅由于白话文较诸文言文为读者所熟悉,更由于其已取代文言文长期作为书面语的统治地位,建国以来已被规定为政府文件和报章刊物所通用的书面语。本纪自应采用,庙号(及宣统年号)仍予保留。但以“大事记”新酒装入“本纪”旧瓶。志是横断面的剖析,不宜写成专门史,或用专门史代替。志目或可沿用《清史稿》,而充实以科学的内容和今天研究的成果,或更改旧目,或另行增添新志。志的设置,应能反映清代历史的时代特点。表最需重大改造。列传比重似可略减,写作应据事实,不加褒贬文字。可采用今天不同界别的分类法(慈禧归政治家类或妇女类,似大可斟酌)。新编清史应注意用世界眼光看中国历史的发展,重视下层社会或大众生活的历史,加强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应用现代印刷技术附载图片。

序号:139

作者

牛润珍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标题

正史编纂传统与《清史》体例琐议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5页,约6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文言文

内容摘要:撰史首先要立法,创制凡例。编纂《清史》要完整记载有清一代的历史,体例时限的当否主要体现在“纪传”方面。断代为史涉及上下两代历史的交叉与衔接问题,古代正史的断限为清史提供了示例。注重书法义例,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传统与特点。这一史学传统对于大型《清史》的修纂仍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新的书法规范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体现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国家意志以及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再造的历史大势。建议召开专门会议就此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关于清史体例的建议:纪:可设13纪,包括清纪11,南明纪1,太平天国纪1。立“纪”须有4个条件(略)。志:修史之难,莫过于志。二级设目,以简驭繁,纲目缕析,一代典志尽被囊括且有整体感。类目的设置,应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列举12典,志目略)。天文志,不可摈弃。地理志,既要有文字,也要有图。艺文志应全面搜集,然后商定取舍标准。列传,难在取舍,可先作清理,作一大型人名索引,然后确立取舍保证。

序号:140

作者

钱宗范

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对清史修纂的几点想法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2页,约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以纪传体为主。既然是为清代编清史,以代替《清史稿》,当然遵循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以维护中国史学的传统。但可作一些变化,如增加纪事本末体以记载重大事件的始末,增加编年体以以记载大事记,但只能是纪传体中的一部分,分量不能多。当前不是怕什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给否定,而是要肃清“左”的影响,正确评价帝王将相的作用,多反映过去讲得很少的社会生活、习俗、科技、思想的问题。对帝王将相的评价也要纠正“左”的观点。康熙抗击沙俄侵略,其事业远比戚继光抗倭更大,为什么当了皇帝就不能算民族英雄?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留下诗歌最多的第一诗人,为什么现在出版的很多传记都不写他对诗文字画的贡献?文字狱过去否定太多,但杀的人不过几百人,只等于朱元璋、洪秀全所杀几十万人的百分之一。如果文字狱破坏了文化了,为什么反清一生的黄宗羲晚年要拥护康熙,为什么现在图书馆留存的清代人著作比明代多十倍以上?编清史首先要对清代和满族有一正确的定位。

序号:141

作者

史继忠

单位

原贵州文史研究馆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3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多体结合,中西合璧,根据“清史”或“清史丛书”设计两套方案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应在以下几方面胜过《清史稿》:应突出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真实写出中国封建制度极盛而衰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同时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艰难步履;要充分反映清代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要站在21世纪的高度去反观历史,对若干重大问题重新认识。兼取各体之长进行综合创新势在必行。多体结合、中西合璧或可是一条创新之路,它既是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反映新旧变革的时代特征,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精神。大的框架不离纪传、编年、纪事本末诸体,而表现方式则行章节体。文体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不宜古语今声、半文半白。本纪可演变为编年。“传”体必须要有,通过人物的活动才能生动地展现历史。图似可不必单列以利图文并茂,表则应简明扼要以备查阅。“丛书”与“清史”两种体例都可行,但框架设计和纲目拟定各有不同。“丛书”包罗万象,灵活自由,可以章节体为主,通史、专史都可纳入。若作为清史重修,则宜向纪传体靠拢,本纪变纪年,或可取梁启超载纪之体,传记、图、表不变。志仍为志,不必改称专史。

序号:142

作者

吴承明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标题

附言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近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章节体为框架,吸收传统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二千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划时代的史学巨著在于代表时代精神(主要是历史观),就本书言,不发生“定位”问题,二十四史的那个位让给《清史稿》好了。以剑桥欧洲近代史为例,一百年来三次重修(含方坦纳),因历史观的演进,各成一划时代的巨著,各定各位。体裁可以旧瓶装新酒,但本书既与旧二十四史脱钩,无此必要。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科学化,由叙述史变为分析史,但近年来又有恢复叙述趋向,因由线性分析(因果关系)转入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最适于整体史观。大体以章节体为框架,吸收传统体裁。其中人物传必不可少。惟不宜以志代替专史,专史有专史的任务,所据理论和方法各异;正史可吸收专史的结论,但不宜包括专史。需要考证或计算的东西作附录,如人口和人口行为史,国土和建置史,民族和民族迁移史,宏观经济(垦田、总产值、国际收支)史等。此外,配备解释图,地图,历年表、统计表,事件、文物、人物照片等。文体,简易文言较好,以求简洁,并求文彩。我很钦佩我师孟森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文笔,可惜自己做不到。规格不宜过大,二千万字已是可查不可通读,要作好索引。

序号:143

作者

启功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标题

启功先生口述

性质

综论

字数

手写稿1页,约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规模小于清史稿,文言文。如称《新清史》,可用现代汉语。

内容摘要:清史不好写,尤其我不好写。清初是很有朝气的,也有很好的政策,如利用汉臣。明朝没人干事。清前期之所以好是赶上明后期政治太坏,皇帝本身更管不了事。清后期出现了新问题,不像明末农民起义,而是外国侵略,又是明朝所没有遇到的。这是写清史很重要的一点。孙中山说中国曾亡两次国,一次元,一次清。这样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结果给日本找到侵略借口,成立伪满政府,又成立了伪蒙疆政府,说这些地方不是中国地方。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个问题要解决好。编写方法方面,对历史事件要思考准确。特别应避免纪传体史实的重见,减少重复。重大事件应确定以谁为主,然后以之为纲来写。如与太平军相关事件,湘军应以二曾为主,淮军以李鸿章。清史稿即史实重复太多,如五个将领都参加攻太平军,结果五篇传都重复记这件事。写史应抓住主线。规模应比清史稿小,因清史稿没有必要写的人太多。体裁应与二十四史相同,语言也应相同,用文言文。如称《新清史》,可用现代汉语。

资料来源:清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