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摘要所依据的是编委会迄今收到的143份专家咨询报告(含发言提纲、来信等)。其中多数咨询报告的作者参加了先后在北京、上海召开的学术座谈会。一些作者虽因故未及与会,也郑重地提出了自己的书面意见。有些作者非常热心,先后数次增补修订来稿。本摘要所据,一律以我们所收到的最后修订稿为准。
体裁体例工作小组
2003年6月15日
序号:001
作者 | 张仲礼 | 单位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标题 | 关于编纂清史的几点想法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3页,约14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可采用总述、总论和专编、专论等编、章、节式的体裁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40卷 |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必须内容全面、资料准确、观点鲜明、文字流畅,既具创新性,又具科学性,绝不能再有为封建主义服务的痕迹。我过去主编的几部著作曾采用总述、总论和专编、专论等编、章、节式的体裁,建议新修清史也应有总论或总述,可占2-3卷。专论或专编、专志可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农业、财政、城市建设、工商、金融、内外贸易、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军事、外交、民族、宗教、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占近20卷。人物传记仍保持传统,可占15卷左右。表和图可各占1卷。总共是40卷。人物传记部分,要切实纠正过去颂扬帝王将相情况,力求扩大各方面的人物。美国国会图书馆在1934-1942年间编纂的《清代名人传》(800多传记)值得我们参考。新修清史可考虑收集2000人以上,可按中文姓氏笔划或按人物性质分大类再以姓氏笔划排列。修史人员,除史学界学者外,应邀请各方面专家参加。资料工作要博览群书、严格考证筛选,首先要用第一手资料。 |
| | | | | |
序号:002
作者 | 朱金甫 | 单位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标题 | 关于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问题的管见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5页,约54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纪传体基础上批判、变通和革新,但不要突破纪传体框架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500-3000万字,精炼的书面白话文,也可用浅显文言文 |
内容摘要:此次所修的清史,其定位应是可与二十四史相连接的一代正史。明以前历代王朝都已有正史,《清史稿》不能算,故而现今政府才支持修纂大型清史而不兼及其他断代史。清代正史应能涵盖有清一代社会与自然的史实总汇,是这一时期历史信息的宝库,也是后人研究清史的重要依据和史料源泉,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史目的和要求,非纪传体裁、体例莫属。纪传体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在继承发扬的同时,也应加以批判、变通和革新。除“纪”必须彻底改造外,其他部分也应有所增废变通,但不可越过和突破纪传体的框架,否则就不成其为纪传体了。本纪可改称记或史事记,篇幅在450万字,占全书15-18%;表可占全书13-16%;志须作较大调整,但也不宜过细过碎或过偏,可设38个志,篇幅在1000万字,平均每志不超过25万字;传,既要有王公将相,也要有士农工商代表人物,可在1000-1200万字,如每一传记平均为2500字,则可有4000-4800人入传。图片可作为插图,不必专列。 |
| | | | | |
序号:003
作者 | 阎崇年 | 单位 | 北京社会科学院 |
标题 | 《清史》体例粗浅赘言 |
性质 | 关于体裁体例的补充意见 | 字数 | 打印稿2页,约33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体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百卷本,3000万字 |
内容摘要:国家纂修大型清史,既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世纪重大学术工程。史书体例,至关重要。白寿彝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吸取中国传统史学体裁之长,借鉴近代章节体之新,提出并运用综合体,可供纂修大型《清史》作参考。我赞成新编大型《清史》由纪、表、志、传、图、综等六大部件或板块组成。纪,主要是编年。表,对《清史稿》中的表加以损益。传,《钦定八旗通志》收录19406人,失之太多;《中国通史·清时期卷》和《近代前编》共收83人,似乎太少。至于图录和综论,具体如何设计,本文不作讨论。志,是新编大型《清史》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清史稿》有天文、灾异、时宪、地理、礼、乐、舆服、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艺文、邦交14志。我建议设立在二十四史中所没有的宫殿志、园林志、档案志、建筑志、京师志和民族志等。大型《清史》应做到“五精”:精修、精审、精校、精印、精装,真正成为高学术水准的传世之作。 |
| | | | | |
序号:004
作者 | 刘存宽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标题 | 编纂清史须将其视为当时世界历史之一部分并充分利用外国档案文献 |
性质 | 侧重中外关系及外国文献 | 字数 | 手写稿10页,约3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基本赞成戴、李意见,主张新综合体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
内容摘要: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逐渐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政权,而前此4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军事技术及文化,将势力伸展到环球最僻远的角落,无孔不入,无远弗届,势不可当。要写好一部清史,必须将它看成当时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必须将其放在世界大势、大背景、大格局中来写。建议在“编年”中列入清代发生的世界重大事件。在“传记”中为对清代历史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人作传。在“通史”中,辟出一定篇幅总论清代的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专史”的外交史,既要按章节体写一简明扼要、系统全面的清代中外关系史,又要写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分别的两国关系史。已出版之国内清史著作,大多没有充分利用国外有关档案资料。建议特别注意外国文献档案资料的收集、编辑、翻译和出版,并建议将“清史著述书目”改为“清史书目”,下分“著述目录”及“资料目录”,并各有外国清史著述和资料目录的单独部分。 |
| | | | | |
序号:005
作者 | 黄宗汉 | 单位 | 人大历史系博士生(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局) |
标题 | 关于在清史编纂中设置《京师志》的建议 |
性质 | 就一个部件(京师志)提出设想 | 字数 | 打印稿2页,约1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
内容摘要:清史的编纂,最终会统一到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在体裁和体例上进行综合创新。清史部件的设置最后也只能由总编纂裁夺。我仅就部件中应设《京师志》提出一些想法。《京师志》综述清代268年以北京为京师如何发挥其首都的政治文化中心作用,这对现今首都建设或有可资借鉴之处,对实施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更有现实意义。可包括5个小部件:城史卷、园林卷、宫廷衙署卷、文化卷、市井坊巷卷,每卷平均10万字左右,总计50万字左右。 |
| | | | | |
序号:006
作者 | 邹逸麟 | 单位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标题 | 对戴逸先生《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几点补充意见》的意见 |
性质 | 就戴逸教授提出的问题作答 | 字数 | 打印稿2页,约17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传统纪传体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宜用浅近文言,否则文字太长 |
内容摘要:《天文志》为我国正史传统,不宜省略。《地理志》有关清一代疆域与政区之变化,万不能缺。现有资料完全可以编纂一部完备之地理志。编绘一部《清代地图》未尝不可能,但最详细之地图亦不能替代《地理志》,因不能见其分并析置之原由也。志为正史之精华,研究一代之政治、经济、社会尤为重要。清代社会后期与传统社会有所不同,《志》应增加类目。新编《清史河渠志》仍当以治水措施和工程为主,不当涉及流域水文等自然地理资料。《邦交志》宜分列与各国交往为妥。《列传》入选标准:凡卒于1644年以后,生于1911年以前,而于1911年以前历史有影响者均可入传。可用类传体例,然应采用中性名词,盖人一生变化多端,难以一词定论。南明、太平天国、准噶尔史事可专列《载记》,因其兴起即与清廷对立,自成系统。而吴三桂不同,其先降清后叛耳。捻军、白莲教并无政权形式,不宜载记。其史实进本纪,领袖人物立传。新编清史还是采用传统纪传体形式为宜。如用新式章节体,仅是形式改变,内容叙述还是离不开纪、志、表、传方法。然类目上可多有创新,尽量多用表、图,以省文字。文字宜用浅近文言,如今人写考证文章,不宜用白话文,否则文字太长。新编清史主要汇集大量史料,尽量体现真实史事,用史实讲话,故纪、传、志、表后不宜多加史论。 |
| | | | | |
序号:007
作者 | 赵云田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标题 | 关于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一些思考 |
性质 | 详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7页,约12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创新的综合体裁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8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应把“继承——发展——创新”作为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选择时予以遵循的指导思想,大型清史应当鲜明地体现出时代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凝聚、阶级观点、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社会进步等特色。清史纂修应当采用把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体裁和现代章节体平等、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的创新的综合体裁。这种新综合体,既是二十四史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发扬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表现清朝历史事实和各方面的社会情状,又能总结清朝近三百年治乱兴衰经验教训和规律认识等。大型清史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400万字)、编年(400万字)、专述(代替志,文中列出21种,700万字)、表(300万字)、传(2000人,800万字)、纪(清前纪、南明纪、准噶尔纪、三藩纪、太平天国纪等,100万字)、图(舆图、画图、照片等,100万字)。大型清史的写作,不宜搞招标制,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实行聘任制。 |
| | | | | |
序号:008
作者 | 尹福庭 | 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标题 |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浅见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手写稿9页,约45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创新的综合体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既要继承我国修史的光荣传统,又要根据我们今天对历史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的新方法以及客观历史内容本身的变化,对我国传统的修史方法加以改造和创新。基于上述考虑,我建议新修清史可设置8个部件:序言、总论、编年、传记、志、图、表、载记。总论的基本内容是阐明新修清史的大纲,采用中国传统史书体裁是很难完成的,而章节体却比较适合。编年用以代替具有浓重封建色彩的中国传统史书中的“本纪”,可采用纲目体。传记的排序,应以读者检索方便为准。传记应与志的比例不相上下。二十四史所列的各种志,实包含了典章制度与各项专史,我设想新修清史的志,至少应包括天文、律历、食货、刑法、河渠、武备、地理、民族、灾荒、邦交、洋务、海关、科技、艺文……等。用志而不用专史之名,一是各部件体例比较协调,二是可以压缩篇幅。体例可不泥于一定。兵事用纪事本末体比较合适,邦交采用章节体比较方便。图与表除了需要立专卷者外,可分别收录到其他各卷中。载记用纪事本末体或章节体均可。 |
| | | | | |
序号:009
作者 | 张振鹍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标题 | 清史编纂刍议 |
性质 | 略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手写稿3页,约14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新综合体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1600-2000万字,规范的语体文 |
内容摘要:这部清史的编纂是一项国家工程,不是私人著述,因此不宜成为各撰稿人阐发其独有见解的学术专著,而应是反映有清一代社会整体状况的的史事全书。凡是《清史稿》内已有的正确有用的东西,本书都应无遗漏地吸取过来,还应吸收国内外清史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使此书成为一部最完整、完备、反映当代清史研究最高水平的断代史。在写法上应直述史实,不发议论或尽量少发议论。全书较《清史稿》增加一倍(达1600万字)至多增加一倍半(达2000万字)足矣。文字要精炼,要控制字数。用规范的语体文,也是从一个方面体现编写这部清史的时代精神。全书由综述(通史,地位相当于旧史“本纪”,)、志(或篇、专史,分门别类叙述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教育、学术、外交、科技、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状况及发展)、表(应争取增加一些统计表)、图(地图、照片等)、传等部分组成。可设“抗清、反清、革命篇”,叙述南明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等;外交(对外关系)篇既应包括与欧美日本各国的关系,也包括与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的关系,全篇以综述开头,然后分述与各国的双边关系。 |
| | | | | |
序号:010
作者 | 王思治 | 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标题 |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刍议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手写稿11页,约43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汲取其他史学纂修体裁之优点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
内容摘要:编纂清史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建设工程。新修清史应是一部具有当代最高学术水准的传世之作。编纂传世的清史,应包涵三方面:其一,“史以记事”,其主体部分应是记述宏观真实历史存在的方方面面,“述而不作”;其二,深入阐述有清一代268年演进、发展的轨迹;其三,具有工具书、保存重要史料、普及清史知识的功能。拟汲取纪传体的纪表志传大容量的优点,以述纷繁复杂清史的各方面,用章节体以明清史进程的大势,用纲目体以弥补编年体之不足,用纪事本末体以述重大历史事件之始末。要之,以纪传体为主(去本纪、列传之名),汲取其他史学纂修体裁之优点。全书分为六编:清史概要(重在述史以明“史识”,故以“著”见长)、事典编年(本纪改名)、人物传(列传改名),志(或专史)、表(以上重在叙述宏观史实,即“史以记事”故“述而不作”)、图典(重在表现图说清史)。此外,另设纪事本末以述重要历史事件,附于概要之后,或作为六编之附录。 |
| | | | | |
序号:011
作者 | 刁书仁 | 单位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标题 | 清史体裁应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而加以创新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5页,约8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而加以现代化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
内容摘要:我们今天重修清史,是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修一部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正史,以此作为旧史的终结。在体裁上别无选择,应沿用纪传体的基本框架。纪传体的缺点,一是其基本结构明显反映出封建等级制的特征,二是难以体现历史的发展规律。纂修大型清史体裁应以纪传体体裁为基本框架,加以改造与创新。可分为如下五部分:综述或总论(为全书总纲,旨在展现清代社会发展的脉络,总括清代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文字以40-50万字为宜)、纪(清史编年,由本纪演化而来,占全书十分之一)、列传(仍沿用旧名,应为清史的主体,占全书十分之四五)、志(沿用旧名,内容类似专门史,尤其要增大社会经济、文化学术、风俗等方面的容量),占全书的十分之五左右)、表与图谱(可合二而一,根据需要灵活确定)。 |
| | | | | |
序号:012
作者 | 李小树 | 单位 | |
标题 | 几点说明 |
性质 | 对调查问卷的几点说明 | 字数 | 打印稿6页,约33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关于体裁的选择。这应当是一种在吸取和保留作为传统优秀史著体裁——纪传体的精华的基础之上,根据时代及史学本身发展的需求而进行必要变革的带有“扬弃”性质的新的体裁。以纪传体为形式分阶段详尽记述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发展与变化,是自这一体裁创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史家耗尽心血而成就的一项千古不朽的“文化工程”。新修清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在学术上和文化上弥补这一工程因《清史稿》而留下的重大缺陷,使其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新史作为这一文化工程的组成部分,在体裁上应与组成这一整体工程的其他史著基本保存一致。赞成已有学者提到的几部分组成,即纪年、典志、图表、传记、载记。关于文体的选择。选择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是从保证新著本身的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对史学的要求两个方面考虑的。雅洁的现代书面语,在任何时代都是撰修史著在文字表述上的最高层次。关于字数的选择。我选择2000万字。二十四史总计4500多万字,新著虽然篇幅可以大一些,但字数太多,会形成篇幅上的失衡。应将新修清史视为记述清代历史的核心史著,而不是无所不包的大汇编。在中国史学发展的进程中,凡属非史料汇编性质的成熟的史著,鲜有篇幅大而质量又很高者。 |
| | | | | |
序号:013
作者 | 林家有 | 单位 | 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 |
标题 |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的一些意见 |
性质 | 略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3页,约25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盛世修史已成为我国史学发展的模式和定势。定位: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重大工程,是要为中国最后一个帝制王朝修一部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正史(清代中国的全史),为今人和后人提供史籍精品,为史学保存史料,为中华民族积累精神财富。在继承中创新,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没有继承,不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就不成其为与二十四史类似的中国正史;但不创新,就会失去时代性,也就很难反映新中国的史学水平和新时代中国史学界的智慧,以及为今人、后人服务的史学功能。新修清史的目的在于保存史料,为中华民族积累精神财富,因此其特色在于“全”,必须是全面的,或多方面的,应该包括地理、民族、人口、宗教、政治、军事、法律、社会经济、中外关系、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传媒与著述、重大事件、皇帝、大臣、督抚及各界重要人物,等等。从体裁上,新编清史应该是不新不旧、又新又旧,所谓旧是指形式上采用纪传体,所谓新是指纪、传的内容是新的,图、表等的内涵跟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也不同。赞成分为6个方面。“纪”写清代重大事件,不包括在志里面的内容。“志”的范围应扩大(举11种),“表”也应有所不同。“传”可将皇帝请下来与其他重要人物排在一起。文体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或用梁启超的半文半白。 |
| | | | | |
序号:014
作者 | 达力扎布 | 单位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
标题 | 《清史》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编写体例的一些想法 |
性质 | 侧重少数民族问题 | 字数 | 打印稿3页,约29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与章节体相结合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
内容摘要:从传统纪传体的角度看,《清史稿》没有完整地反映清代少数民族历史,更不要说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记载,新修清史在适当保留原有内容的同时,应更广泛地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新清史在采用纪传体和章节体结合的体例之下,主体部分应包括以下部件:概述、纪(大事年表)、志、传、表、图。在这种体裁之下,少数民族历史内容应通过设志和列传来更全面地加以反映。各民族的情况能合的尽可能合在一起叙述。可设民族、八旗、语言、宗教、风俗、生态环境、职官、服饰、建筑、交通、经济上(北方)、经济下(南方)艺文、医药、艺术、礼仪、家庭、地理、兵、饮食等志中的少数民族部分。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入列传,或设合传、类传,有些重要部落或事件设专传。 |
| | | | | |
序号:015
作者 | 白拉都格其 | 单位 |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 |
标题 | “旧瓶”装“新酒”刍议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3页,约44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传统纪传体基础上加以弥补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简练典雅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传统一代通史,就全面系统地记录史实、保存资料而言,以人物为中心并包含志、表的纪传体更具优点。章节体除现代性种种优点、优势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更多地贯穿、体现着著者、主编的主观意识即所谓观点,二是应为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体。关于文体,尽管各据理由,众说纷纭,但恐怕采用简练文雅的现代书面语是无从别择的必然。旧瓶的改造:弥补公认的纪传体本身的缺陷。总叙(综述、概述)和纪略,均应为纪、志、表、传本体的弥补性质,而不是纪传加章节的混合体。总叙可定位于十万字左右(简明的章节体),纪略的每篇应掌握在三五万字左右(类于纪事本末体)。新酒的酿造:增加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外交(外来侵略)、少数民族等方面内容,重点在志、表的类目,特别是增加能够体现“旷古巨变”即近代化内容的类目。(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略) |
| | | | | |
序号:016
作者 | 李根蟠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标题 | 《新编清史框架纲目表》及《对“新编清史框架纲目表”的说明》 |
性质 | 详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7页,约9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和章节体嫁接而成的新体例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框架纲目表》共列出总序、综纪(含通纪、世纪、事纪)、典志(含生态环境、疆域人口、民族宗教、经济财政、社会民俗、政法军事、文化科技、中外关系等典,典下再分若干志)、列传(含皇帝、贵族、名吏重臣、农民领袖、民族界、宗教界、华侨界、工商界、思想界、文艺界、科技界、改良派、革命派、外国人士等大类,类下再列出具体的传记)、表录(含大事年表、职官表、经济表、著述表、索引等项)等5个一级部件和30个二级部件以及若干三级部件。《说明》则强调:主张新修清史采取纪传体和章节体嫁接而成的新体例。其上部,其骨架,是改造了的纪传体;其下部,其肌肉,是改造了的章节体。设计新编清史撰写体例的前提是这本书的定位。与二十四史的衔接以及立足于新时代的创新,这两者是可以适当兼顾的,但基点应放在后者。我们现在对历史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封建时代的史学家,我们编写的清史,必然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正史的面貌。 |
| | | | | |
序号:017
作者 | 姜守鹏 | 单位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
标题 | 我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意见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4页,约37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为框架,再加以补充、改造和发展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确定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指导思想应为“弘扬传统,与时俱进”。中国修史的优良传统主要有三:一为秉笔直书,二为不断创新,三为寻求便宜(便于后人查阅使用,有利于后人借鉴)。清代社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有着许多新的特点。反映这些时代特点的清史自身也必然有许多特点,因此还必须有所创新。写一部“清代通史”很有必要,但和全书其他部分比起来,总好像是另一部书,建议将其单独析出另修。可在清史另设“总论”(或总记、总述)部分,起到全书“纲”的作用。关于专史或志,倾向于仍然按志来设,最少应设下列各志(列举27种),特别是要增设“生产志”。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如其主要活动及影响发生清兵入关之后,应为其立传;清末牺牲烈士应为其立传;清末民初人物,如其主要活动和主要影响发生在民国,清史只记其在清代的活动事宜,而不必单独为其立传。清代皇帝及其子孙后裔共84409人,可将其子孙中受封世爵的1978人列表;清代皇女共94人,可全部列表。 |
| | | | | |
序号:018
作者 | 谢本书 | 单位 | 云南民族学院 |
标题 |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 |
性质 | 略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2页,约18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现代章节体为主,实行一种体裁综合创新方案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确定,时代性是基本的立脚点。新的清史既要与二十四史相衔接,更要立脚于现实,突出创新。赞成以现代章节体为主,实行一种体裁综合创新方案。其框架为:综论(或总论)、史(包括通史与专史,通史宏观论说清史之基本线索及重大事件,全面系统,高度概括;专史分门别类,叙说各专门史之发展。此两者应是新清史之骨干部分)、传(按人物设传,以时间先后为序,分类可考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外籍、其他等)、表(列表包括编年、世系、疆域与行政区划、经济统计、民族分类等)、图(地图、图籍。图片、照片应适当收入,还可分散一部分到相关内容之中)、纪(南明纪、太平天国纪、清史前纪、清史后纪)。著述目录、档案资料及其他资料介绍,列入附录之中。资料目录加最后之索引,可以成为附录专册。建议使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总字数以2000万字为宜。大型清史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但字数太多也不一定合适。1840年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将“救亡”与“振兴”作为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主线。 |
| | | | | |
序号:019
作者 | 来新夏 | 单位 | 南开大学图书馆 |
标题 | 关于编纂新《清史》的体裁体例问题 |
性质 | 详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7页,约98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通行语体文 |
内容摘要:新《清史》所写对象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历史,是历代封建王朝历史的组成部分。要保存整套正史类型的大体一致。体裁应采用纪传体,但时代不同,无法避免新事物的出现,所以赞成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可采用纪(可废本纪一体,但需另立一总纪,或称总论、综述、概述。自成体系的政权不宜立载纪,可改立别纪。三藩属叛乱,可入列传)、表(有所增删,还可在志中附表)、志(可使历史立体化,但难以尽述。新编志书在专志设立上多有创意,可引作他山之助)、图(左图右史是中国悠久传统,在史书中可有三类,即地图、器物图和艺术图)、列传(人物为史书之灵魂,清史所收人物应以卒年为准,且须是在清政权下生活者。排序以传主生年为序,以免祖孙父子倒次)五体。附录部分:增《清国语解》,对本史所涉及之清语给以解释;列入《纂修清史文献》、《纂修始末》及《凡例》等;编制索引。文体可采用通行语体文,但文字须避免拖沓,尽力做到要言不烦。新编清史不能超过二十四史的总和(2700余万字)。出注问题:送审稿一律加注,定稿则应全部取消。 |
| | | | | |
序号:020
作者 | 张越 | 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
标题 | 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意见 |
性质 | 总体构想 | 字数 | 打印稿4页,约6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基础,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新型清史一方面要考虑继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有新的面貌。文体的不同,就是新面貌的一种反映。应该使用现代书面语,但要做到准确、凝练、生动。中国史学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二十四史。新清史在大的方面要有意强化与二十四史的承接关系,在具体方面则应淡化对《清史稿》的过分依赖。选择以纪传体为基础,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因素。志、传、表几个部分内容比较明确,唯有纪的部分因囿于封建王朝制度的特点而以皇帝为纲,在今天不必遵循,可做相应变通。志是最能反映被记载时代的特点和今人对当时历史认识的部分。疆域、人口、民族关系、外交、宗教、环境、灾荒、科技、民俗、移民等都可设相应的志。传的撰写不应求人物之全。载记似不宜太过详尽。图的类型,除地图外,建筑、器物、艺术、发明、发现、民俗等的图片、图解、图示均可使用。史书的体裁体例仅仅是形式,如制定得过于详细繁琐,反而是弊大于利。 |
| | | | | |
序号:021
作者 | 孙健 | 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
标题 | (致戴逸) |
性质 | 略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手写稿3页,约1000余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裁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简易文言 |
内容摘要:全史可分以下部分:序、本史(或称通史、主史)、分史(或称专史)、纪(首先是本纪,载记亦入其中)、表(皇帝、封爵重臣等)、典志(主要写典章制度、自然情况,如军事、政治、经济、法律、民族、艺文、礼乐、习俗、天文、地理、河流湖海、对外关系等)、传(人物列传)、附录(编年、著述书目以及其他栏目不适宜而又重要者均可列入此中)。具体回答戴逸教授提出的问题:应有天文志,但须摈弃迷信色彩。地理志有些可用图。邦交志、中西外交史,称谓都不太好,可用清代外交关系史。河渠志可改为河流湖海志,以水文为主。兵志可改为军事志。交通志可列入经济志中。皇子系表确实繁杂,可取掉表的格式,只按系,下面列出名字。列传人物,应以其在清一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重要性而定。明清之际人物,主要写清代时期,但应追述前朝的情况,陆皓东、袁世凯皆应立传。南明和太平天国写成载记,列入纪中;准噶尔和吴三桂只在史中记叙即可。职官表可简化后放于附录或典志中。(以下略) |
| | | | | |
序号:022
作者 | 于沛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
标题 | 2003年2月22日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
性质 | 编纂清史的科学性、世界性等问题 | 字数 | 打印稿5页,约46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不赞成用文言或浅易文言 |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强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从现实出发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不仅要开发自然的、物质的资源,而且要开发历史资源,纂修清史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时代精神的核心之一是民族精神。我们要修的清史,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清史。纂修清史不能仅仅停留在“考实性认识”的水平上。作为一个统一的工程,自始至终应有一明确的、统一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有完整的历史思想贯穿其中。编纂体裁体例的确定,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相反。对于二十四史不必看得过重,以至束缚我们的思想。当代中国学者纂修清史,体现的是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中国人民对清史的认识,其中离不开对当代中国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和展望。世界性首先是民族性,纂修清史时,没有必要考虑外国人是否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有7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语言既是符号系统,也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纂修清史用文言、浅易文言似欠妥,这不是单纯的表述形式问题。 |
| | | | | |
序号:023
作者 | 龙盛运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标题 | (致陈其泰) |
性质 | 略论总体构想 | 字数 | 手写稿4页,约12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采各种体裁之长,避各家之短,自成一体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建议将本纪改为通纪(占全书1/10,即300万字),采用变通的章节体的写法,新加编年的大事记(100万字),其大事有延续数年者,可按纪事本末写法,在其发生或终结年月日概述其全貌。全书不要过3000万字,但最少也要2000万字。传:督抚尚书原则均应立传,官位虽不及但有贡献、有特点也可立传,如循吏、干员等。可新加学人、艺林,商人名称可另考虑。志:天文志如不能较多超过清史稿,可暂缺。兵志应包括八旗、绿营、勇营、新建海陆军。应立华侨志、金融志、实业志等。表:可将皇子、公主、外戚三表合并为皇室一表。大学士等表均应保留补充,新加内外战争中的钦差大臣表。与清政府进行武装对抗的政权,没有必要单列载纪,可在通纪中详述。同意清史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表述。简易文言文现在和将来的读者看不大懂,且现在参与修史诸公绝大部分写不了,少数能写者能否达到行文流畅文笔精炼的程度,似也无绝对把握。与其将来骑虎难下,不如一开始就采用精炼的白话文。建议近代史研究工作者改变角度,对1840年后的清史进行深入研究,为民族文化的壮举出一点力。 |
| | | | | |
序号:024
作者 | 支运亭 | 单位 | 沈阳故宫博物院 |
标题 | 关于大型清史编纂体例、文体的几点思考 |
性质 | 总体构想,并侧重论述清前史 | 字数 | 打印稿7页,约47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章节体为主,综合其他体裁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
内容摘要:纪传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已经消失。纪传体写作的重心,是紧紧围绕帝王的政务活动,纪是皇帝的活动概况,传是为帝王服务、为政权服务的各类人物纪要,志是这个政权赖以构成的各项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代之而起的是观察历史的新角度和新的写作方法。90多年来的史学实践也是中国史学传统的一部分,不可不继承,更不能在此基础上倒退。清史稿倒是与二十四史衔接更为紧密,此次重修清史不能囿于重修清史稿的束缚。建议以章节体为主干,综合其他体裁。文体以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为主。为弥补章节体通史在保存和超越资料方面的不足,可另设编年、传记、志书、图表等类,作为辅助项目,服务于主体部分。满族在1644年入关之前,就已建立了国家,要在新修大清史中给予清前史足够的地位。沈阳故宫已成立“清前史研究中心”,期待着能为大清史的编纂工作做出贡献。(附: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及沈阳故宫的相关研究成果) |
| | | | | |
序号:025
作者 | 朱东安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标题 | 关于《清史》编写体裁的一点思考 |
性质 | 综论,侧重若干问题的辨析 | 字数 | 打印稿2页,约3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章节体通史为主体,辅以专史、传、表、图等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反对用文言 |
内容摘要:同意采用以章节体通史为主体(取代本纪而作为全书的纲),辅以专史、传、表、图的体裁,还可以再加上大事记、词典等。不同意采用纪传体,更反对用文言书写,因为这样做政治上不合成例,学术上与现代史学脱节,且与作者、读者均有不便。纪传体给具体操作带来的麻烦以及在处理重大问题上的无能为力,主要在晚清部分。《清史》应是清代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纪传体正史已随着帝制的终结而终结,用不着为了一个清王朝先让它活一回,用完后再让它死去。晚清咸同光宣四朝,即使咸丰帝、那拉太后和摄政王载沣,也都不是中国社会的主宰。如何真实地反映各方政治势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揭示这一段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非易事。若按纪传体寓褒贬的基本规则,不仅要为洪秀全立本纪,更要为帝国主义立太上皇本纪,才能说明清皇的洋奴名分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性质。故至今无人用这一体裁写近代通史。 |
| | | | | |
序号:026
作者 | 经君健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标题 | 读《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几点补充意见》 |
性质 | 回答戴逸教授提出的20个问题 | 字数 | 打印稿6页,约5000字 |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
内容摘要:(原文对多数问题作答且有所合并,现按载纪、志、传、表等归类如下)载纪:新清史中,不仅太平天国应给以足够篇幅,多次农民起义也应有所反映,影响大者,以载纪详述,其余可考虑列表,建议立《农民起义志》。志:天文志、乐志专业性强,不一定入新清史正文,可另刊。地理志以文字为主,辅以地图,并附表。府以下地图不必新绘。衣食住行融入食货志(改为经济志),另立风俗志。礼志、舆服志保留,且须更加丰富。艺文志可精选若干著作撰写提要,可另出《清代论著存目》。书目分类法可另议。外交志分列各国可能更方便些,近似外交专史似无大碍。河渠志不仅要有水文状况及水利设施,且应有管理机构。交通志仅列铁路、轮船、电报、邮政是可以的(当时新式交通、通讯只有这些项目)。工厂、矿山应入工业志,银行与票号列金融志(均属经济志)。传:可以某一方式为序,附以多种形式的索引。明清、清民之际人物凡在清代有重大影响者都应立传,其在明代或民国的活动可简略些。表:职官表可另刊。新史在篇首篇末附以简论是必要的,可给读者以提要,也是反映编者观点的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