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史办综合处:《清史传记》样稿撰写研讨会与《清史图录》编写总则专家咨询会召开
清史办综合处:清史纂修中央级档案整理工作座谈会召开
清史纂修/档案利用/清代档案目录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清代重要档案目录提要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开放目录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目录
绍兴县档案馆编:《清代档案集萃》目录
赤峰市档案馆馆存清代历史档案目录
清史研究/专题研究
刘志琴:对近代文化史研究五十年的回顾
冯佐哲:真正扳倒和绅的应是嘉庆
张 研:今思《新史学》
张 研:从社会学角度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分析
刘 平:清代教门的神秘语言文化研究
李尚英:满族贵族崇尚武功的国策的变化
李尚英:天理教新探
黄爱平:论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哲学意蕴
成崇德:论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成崇德:论准噶尔政权
成崇德:清朝与中亚的“藩属”的关系
孙燕京:略论晚清北京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特点
清史研究/学者书林
郑天挺著述;商鸿逵著述
清史研究/史苑第二期
徐兆仁:《清代大战略研究》导论
郭松义:清代小农家庭规模的考察
秦宝琦: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的神权统治
赵云田:清朝对蒙古的儒学教育政策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及其变化
邹爱莲、韩永福、卢经:《清史稿》纂修始末研究
阚红柳: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明王朝的捍卫者史家群体为中心
黄爱平:纪昀与《四库全书》
王俊义:经学及晚清“经今、古文学分派说”之争议
中华文史/史书编纂
陈其泰:梁启超春秋战国史编纂的杰出成就
谢保成:史学与文献
陈 强:《史记》与中国文明
胡宝国:周一良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研究
王俊义:《东方大帝·序言》
中华文史/文化交流
沈 弘:中国究竟有多少“摇篮本”?
沈定平:评《意大利与中国》
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的“西化”、“反西化”潮流与广东画坛新旧之争
黎知明:走向全球伦理──从宗教界到世俗社会
余三乐:十七、十八世纪北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之探因
中华易网:易学与近代科学
德国之声:《中国热在德国:古今之异同》
中华文史/海外汉学
张西平:应重视对西方早期汉学的研究
常绍民:《白佐良:由外交官到汉学家》
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中译本序
中华文史/考古发掘
本网整理:《考古学简史》
本网整理:《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华文史/疆域沿革
王毓蔺:《侯仁之院士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贡献》
辛德勇:《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华文史/文化地理
荣新江等:隋唐长安研究文献目录稿
华林甫: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
中华文史/战争军事
王震中:《炎黄尧舜时期的战争:早期国家形成的机制之一》
胡星斗:论中国兵法谋略问题
中华文史/行政区划
辛德勇:《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本网整理:《湖北行政区划》
中华文史/古典文学
尚丽新:《乐府诗集》“误名”“误时”考
尚丽新:《乐府诗集》明清校本述评
中华文史/思想文化
叶 坦:论民族文化的发展特性与动力──兼及区域经济与民族振兴
呈 吉:《“文化遗产”应成为“第三国策”》
陳毓羆:《紅樓夢》與民間信仰──讀甲戌本札記
吴智和:明清社会生活史类目初稿
陈 爽:网络文史资料库概览
王 晓:道教医学的哲学思考
中华文史/农牧分界
王建革:游牧圈与游牧社会——以满铁资料为主的研究
韩茂莉:历史时期草原民族游牧方式初探
李根蟠:我国古代的农牧关系
中华文史/土地赋税
汪毅夫:明清乡约制度与闽台乡土社会
栾贵川:魏晋时期黄淮海地区户口与劳动力考述
谢 泳:一份关于中国农业史的历史文献
中华文史/宗族聚落
定宜庄等:《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序论
定宜庄等:《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目录及后记
中华文史/语言文字
刘浦江:二十世纪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目录
刘浦江:二十世纪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目录
中华文史/驯服动物
胡耀武等:家猪起源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国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历史和现状
萧爱民:"苏武牧羊"所反映的匈奴族养羊技术
中华文史/作物引进
李 华:清代乾隆年间番薯在山东传播的原因及其意义
张 箭: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史/泉货票政
李均民:张家山汉简与汉初货币
中华文史/生态环境
李根蟠、王小嘉: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周魁一:中国古代水利法规初探
周魁一:中国古代水资源税初探
周魁一等: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李志军:从《阴符经》贼盗思想看环境伦理观念
李 刚:道教生態倫理觀述要
王福昌:我国古代生态保护资料的新发现
专家介绍
郑天挺;商鸿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