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史/科技发明
费多益:《基因是否道出了生命的本质》 费多益:《大科学的模式转换----从研究与开发“到开发与研究”》 中华文史/天咫偶闻 中华文史网:《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中华文史网:《清明节习俗》 中华文史/经济民生 傳允生:《去奢从简:从古代消费观溯源-----从孔子、老子消费思想说起》 中化文史/文化交流 郭延礼:《昔完明治维新史 吟到中华以外天》 中华文史/生态环境 韩茂莉:《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中华文史/古典文学 蒋 寅:《古典文学三“执”》 中华文史/思想文化 李华瑞:《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与南宋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 中华文史/民间社会 刘志琴:《中国妇女如何走出“三寸金莲”的千年缠足之情》 中华文史/历史地理 蓝建中:且看日本如何歪曲侵华历史 吴谷丰:纵容篡改历史必将自食其果 中华文史/学术资源 许大龄:清代的捐纳制度(一) 机构组织/传记组 传记组2004年工作小结 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2、3期目录 《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目录 专题研究/清史研究综述 冯尔康:清史研究与政治 研究刊物/史学月刊 《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目录 《史学月刊》2005年第3期目录 研究刊物/清史研究 《清史研究》2005年第1期目录 清史专题/太平天国 宾长初:试析太平天国官、文书中的“妖”——兼论太平天国领袖对革命对象的认识 陈志勇:简论宗教在太平天国的作用 高 路:论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的激发 郭大松: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只学西方宗教说辨白 郭汉民:太平天国与晚清政治 李 晋:太平天国考试制度述略 黎仁凯:论太平天国时期的知识分子 邱远猷:洪仁玕与中国法律近代化 石培华:论太平天国与美国的早期关系 唐增烈:冯云山与拜上帝会 檀江林:太平天国改造农村社会的尝试 金实秋:孙中山和毛泽东论太平天国 曾丽雅:论太平天国的多妻制 中华文史/礼制风俗 瞿林东:黄帝祭祀与历史文化认同 新闻中心 张思恩:天京事变与洪秀全的失误 清史专题/中外关系 黄 琦:如何看待中法战争的结局? 刘 为:朝鲜赴清朝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 董丛林:略论晚清的“出洋”与“开眼” 夏晓虹:黄遵宪与日本明治文化(之一) 夏晓虹:黄遵宪与日本明治文化(之二) 李一兵:清末国人对阿拉伯史地的记述 齐春风:评近代日本对华毒品走私活动 王立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 戚其章: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一) 戚其章: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二) 中华文史/语言文字 冯天瑜:中西日文化对接间汉字术语的厘定问题 清史专题/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刘志琴:口述史与中国史学的发展 朱佳木:增强全社会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促进地方志工作的持续发展 李小树:魏晋南北朝的民间授史活动 清史专题/经济史 钱 蓉:清朝学田的经营管理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民商 邓亦兵:对清代前期政府作用的几点看法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商业资本 邓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市镇 中华文史/文物考古 许 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 金正耀:中国铅同位素考古的发轫与首篇论文 专题研究/思想文化 王世光:清代“通经致用”观念的演变 卢毅:试论晚清学术对民国“整理国故运动”的影响 毕苑:寻求制度与文化的互释——读《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专题研究/人物研究 史革新: 陈寿祺与清嘉道年间闽省学风的演变 焦润明: 梁启超关于中国传统成文法的讨论 专题研究/近代化 乐秀祺:金陵制造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专题研究/政治史 张玉芬:嘉庆朝政述评上 张玉芬:嘉庆朝政述评下 张晨怡:清王朝消灭起义军及明朝残余势力 专题研究/前清史 张丹卉:论满族文化先驱—巴克什 中华文史/语言文字 张玉金:对近百年来汉字学研究的历史反思 龚 益:从汉字规范看社科术语规范问题 龚 益:汉语术语规范工作的历史沿革 李 申:“外来语”和“新造语” 王岩平、甄芳:“英语霸权时代的汉语命运”讨论综述 范圣宇:《红楼梦》译本中的特殊词汇问题 卢 毅:“国学”、“国故”、“国故学”—试析三词在清季民初的语义变迁和相互关联 中华文史/古典文学 张华娟:《聊斋志异》男性角色弱化现象析 张华娟:《太平广记》版本流传研究 张华娟:《太平广记》的分类问题 专题研究/边疆与区域 郝时远:边疆史地研究与民族问题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 张长利:16世纪至19世纪的中亚及有关该时期历史的穆斯林文献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清代牒谱 屈六生:清代玉牒 纂修缘起/清史著述 剪伯赞:《义和团》序言 马一虹:《长白丛书》三集之《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 专题研究/政治史 谢景芳: “三王”、续顺公所部“隶旗”考辨 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旗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