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史/典章制度
《秦代犯法与惩处》
中华文史/军事政治
陶玉亮:《春秋战阵补说》
中华文史/经学纵横
张 涛:《谈谈汉代《谷梁》学一度兴盛的原因》
中华文史/宗族聚落
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中华文史/思想文化
徐亦亭:《蚩尤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狩猎者》
徐亦亭:《炎帝是沿江河拓展农耕的汉族先民首领》
费多益:《观念层面的文化之于科学及形态》
中华文史/民间社会
佚 名:《北京地名历史演变的语言学考察》
中华文史/天咫偶闻
佚 名:《会试》
佚 名:《殿试》
佚 名:《乡试》
佚 名:《院试》
研究刊物/历史档案
《历史档案》1984年目录
机构组织/档案组
档案组2004年工作小结
机构组织/编译组
编译组2004年工作小结
《编译丛刊》第三批译著诚征译者通知
清史《编译丛刊》译者和译著申请表
机构组织/出版组
出版组2004年工作小结
机构组织/文献组
文献组2004年工作小结
机构组织/图书资料中心
图书资料中心2004年工作小结
专题研究/经济史
赵 珍: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社会生态
专题研究/人物研究
高辛萍:单士厘与《癸卯旅行记》
研究刊物/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目录
《历史研究》2004年第3、4期目录
新闻中心
《编译丛刊》第三批译著诚征译者通知
清史《编译丛刊》译者和译著申请表
清史专题/史学理论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徐泰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张亦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规范问题
清史专题/清末新政
迟云飞:预备立宪与清末政潮
迟云飞:清季主张立宪的官员对宪政的体认
张连起:论清末国策转移的背景和目的
郑大华: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
清史专题/洋务运动
姜 进:历史研究的非线性化及其方法论问题——对近年来洋务运动史研究的一个检讨
清史专题/太平天国
张德顺:太平天国晚期与士绅群体冲突的剖析
清史专题/社会史
徐永志:清末民初婚姻变化初探
郑也夫:西学东渐与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
清史专题/辛亥革命
张艳国、刘俊峰:简论辛亥首义文化
清史专题/思想文化
王政尧:清初实学思潮与晚清戏剧文化的改革
新闻中心
图录组:图录组召开海外清史图片征集专家咨询会
专题研究/思想文化
王世光:学术与政治之间——论戴震对程朱理欲观的批评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
史革新:晚清陆王心学复苏的若干考察
张艳:略论“同治中兴”清政府书院重建政策
武才娃:清初儒道德思想发微
武才娃:论陆世仪的经世理学
焦润明:略论梁启超的法治政府思想
专题研究/人物研究
张立真:晚清西部改革家丁宝桢
专题研究/水利灾害
林汀水:明清福建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
专题研究/经济史
申学锋:晚清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微
清史专题/港澳台专题
徐松巍:19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时代精神
吴伯娅:施琅对清朝统一台湾的贡献
钟安西 赵一顺:台湾史研究的历史脉络
张海鹏:关于台湾史研究中“国家认同”与台湾史主体性问题的思考
清史专题/中外关系
吴伯娅:乾隆年间的朝鲜使者及其访华日记
吴伯娅:从新出版的清代档案看天主教传华史
郑宗育 易文君:论洋务运动与德国
李细珠:辛亥时期留日学生的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
关勋夏 万安中:试论日俄战争前俄日对中国的争霸
李伟:反洋教斗争与中西文化冲突
李德志:凯觎、鸦片、炮舰——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华侵掠的三个历史阶段
欧阳跃峰:晚清中日文化交流概论
清史专题/水利灾害
陶世龙:“圣人出黄河清”解析
清史专题/社会史
李 俊:论清朝京控及其社会背景
清史专题/经济史
邓亦兵: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清史专题/政治史
刘子扬:清初散札割辫案
徐 凯:明清之际社会变革浅析
杜家骥:顺治朝八旗统领关系变化考察
清史专题/清史研究综述
邢玉林:1989-1998年中国古代疆域理论问题研究综述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
神田信夫著、拉力扎布译:关于日本遗存的《清三朝实录》来历
文献整理/调查研究
胡思庸、郑永福:《川鼻草约》考略
清史专题/边疆与区域
步 平:让中国边疆学具有更强的时代感
周伟洲:世纪之交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清史研究/学者书林
罗文起:罗尔纲年表
本网编辑部:《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史》目录
汤志钧:汤志钧自传
本网编辑部:汤志钧主要著述目录
清史纂修/档案利用
汤志钧:谈档案和报刊
冯尔康:我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华文史/古典文学
张华娟:《太平广记》成书背景研究
张华娟:《聊斋志异》的诗化语言
张华娟:蒲松龄与《聊斋自志》
中华文史/语言文字
严 修:《马氏文通》出版年代考
元 丁:《字汇》的作者是谁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张伯江: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
江 桥:满文“君”、“臣”、“人”类词汇初释
专家介绍
本网编辑部:汤志钧介绍(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