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修缘起/清史著述
李华川:考狄《十七、十八世纪西人在华所刻中文书目录》跋 王 彬:《清代禁书总述》出版说明 《清代禁书总述》凡例及总目 王 笛:罗威廉著《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戴 逸:《清代人物传稿》序言 《清代国家机关考略》目 录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叙 例 刘子扬:《 清 代 地 方 官 制 考 》前言 《 清 代 地 方 官 制 考 》目 录 文献整理/调查研究 曹江红:《日知录》纂修考 钱茂伟:《姚江书院志略》的编刊与史料价值 王宏斌:《防海新论》与同光之际海防大讨论 孔祥吉:难得一见的百日维新史料——读唐(火亘)稿本《留庵日钞》 孔祥吉:读书与考证——以陈宝箴保荐康有为免试特科事为例 中华文史/经济民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
中华文史/古典文学
詹福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 张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及运用 许建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思考 钱志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衡估与思考:从生命的角度研究古典文学 葛晓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衡估与思考:回眸时的沉想 于景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衡估与思考:素质和修养 黄卓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衡估与思考:问题与期待 刘扬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衡估与思考:研究者要重视理论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衡估与思考: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品格 林大志:中国古代文学与21世纪中国文化笔谈——古典文学研究: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翼 王焕然:中国古代文学与21世纪中国文化笔谈:关注当代文化建设 清理古代文学遗产 王先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沛然、春寰:中国古代文学中心南北移位通览 裴登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飞翔形象 逸轩:中国古典文学宏观研究讨论会综述 彭君华:中国古典文学文献的特殊体式——“纪事” 李炳海:“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笔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整合刍议 〔苏〕波·勒·里夫金:中国古典文学中人物的文学肖像的符号学特点 郑传寅: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兼评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经济决定论” 《光明日报》:专家认为应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贯通研究
专题研究/政治史 蔡克骄:再论清初的“复明运动” 刘敏:试论明清时期户籍制度的变化 专题研究/人物研究 孔祥吉:最早上书倡议实行拼音文字的林辂存 档案利用/档案研究 孔祥吉:外务省档案与晚清史研究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清代政书 专家座谈《清通鉴》 专题研究/清史研究综述 程霖:20世纪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专题研究/政治史 刘敏:论清代棚民的户籍问题 专题研究/近代史研究五十年 郑成林:商会与近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新闻中心 “中日学者清史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 成崇德:关于清史纂修现状的介绍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 葛 涛:中国谱牒学的新发展——新时期以来年谱出版略述 清史专题/ 思想文化 林存阳:孙诒让与《周礼正义》 清史专题/ 人物研究 孔祥吉:甲午战争中的吴大澂 吴民贵:慈禧太后与义和团——兼与丁名楠先生商榷 清史专题/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瞿林东:白寿彝先生和20世纪中国史学 吴汉全:李大钊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陈 新:我们为什么要叙述历史 邬国义:新史学思潮经世功能的再考察 刘 馨:何炳松史学思想析论 清史专题/中外关系 胡连成: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往事——1872年马里亚老士号事件研究 清史专题/义和团运动 赵矢元:孙中山与义和团运动 吴克明:义和团运动和俄国的武装干涉 丁名楠:义和团运动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清史研究专题/社会史 定宜庄、胡鸿保:清代内务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 清史研究专题/人物研究 李景屏:西巡五台与顺治生死之谜 饶怀民:黄兴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清史研究专题/ 政治史 王云松:清初翰林沿革考略(续) 清史研究专题/近代化 赵建民:吴汝纶赴日考察与中国学制近代化 清史研究专题/ 中外关系 邵灵侠:文化碰撞: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德文化交流 吴伯娅:乾隆年间的朝鲜使者及其访华日记 清史研究专题/港澳台研究 吴伯娅:施琅对清朝统一台湾的贡献 清史研究专题/清史研究综述 向阳生:试论清史的基本特征 清史研究专题/ 中国近代史研究五十年 沟口雄三:俯瞰中国近代的新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