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作·评论 > 史学著述
《悠远的书香——富厚堂藏书楼研究》出版
富厚堂藏书楼研究
作者:刘金元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6  点击量:1332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2013-11-12 15-53-20_0064

《悠远的书香——富厚堂藏书楼研究》,刘金元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对富厚堂藏书楼的主人、馆藏及其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考察、考证,阐述了该藏书楼主人利用馆藏实行藏读结合的耕读文化思想,分析了该藏书楼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社会影响,并对富厚堂藏书楼的特色文化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富厚堂地处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是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的故居。这里曾经书香芬芳,其精华集中在宅内藏书楼。我国本多有藏书楼,但是,曾国藩不但是名臣和湘军统帅,更是一位儒家,这决定了富厚堂藏书楼较之近代诸多私家藏书楼,既有相似的功能,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这里曾经保存有30余万册的各种书籍资料,有曾国藩及其兄弟、后裔的手稿,有太平天国史料,有王船山遗书底稿,有大量珍贵史料与文物。尤其收集保存的科技书籍与外文书籍,开启了中国近代私家馆藏中西结合的历史。其集图书、档案与文献于一体,有涉天涯如近邻、逮远古如今日之功能。
    富厚堂藏书楼的管理井井有条。藏书楼第一代主人曾国藩,千方百计丰富家中藏书,任何时候均将书楼的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强调书楼“不得伤湿伤虫”。在曾国藩去世后及其后裔相继离开富厚堂的70年多年时间里,富厚堂藏书楼一直有专人管理。其间除曾氏家人的管理外,还先后有过7位外姓管理者,他们与曾氏家族没有亲缘关系,书楼却一尘不染,书籍也编目有序。尤其最后一位管理者王席珍(女),能运用英语知识管理藏书,为了书楼她又终身未育。这是富厚堂藏书楼及其馆藏在民国动荡时期能得以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
    富厚堂藏书楼按家庭主要成员分设书斋,不分男女均可拥有,馆藏特色各异。新中国成立后,富厚堂被国家整体接收,馆藏成为当地图书文博事业的重要基础,给后世留下了一笔重大的文化财富。富厚堂藏书楼因此成为了中国近代私藏转公藏的优秀典型。
      富厚堂主人以家庭馆藏为依托,实行藏读结合,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首先是富厚堂第一代主人曾国藩极大丰富家庭馆藏,并以此为依托在家举办私塾,提出了“八宝”(书、蔬、鱼、猪、考、早、扫、宝)与“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治家思想。同时在家书中表达“不愿子孙当官,但愿代代有秀才”的愿望。他还经常告诫家人:不能因为他的职位高而懒惰、骄傲,而要勤奋学习,俭朴持家,和善为人,不要丢掉耕读本色。他告诉儿纪泽“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莫作代代作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这些成为了曾氏家族治家育人的根本理念。富厚堂第二代主人郭筠(曾国藩二儿媳)在其丈夫曾纪鸿早逝(33岁)后,携5个儿女居富厚堂亲自督教。她以曾国藩家书为指导思想,以家庭馆藏为教学内容,既注重国学,又积极开设外文与科技课程,并亲自作《分灯课子图》,提出了“家风守遗训,闾里奉良规”的家规。在富厚堂这种耕读书香背景下,曾氏家族人员从小受到良好熏陶,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曾国藩五兄弟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晚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在科技、文博、教育、医药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学术成果,有的成为我国学界先驱。富厚堂因此成为近代罕见的书香门第。
    富厚堂的书香越出围墙,产生至今仍可感受到的深远影响。近代双峰名人唐群英、葛健豪、秋瑾等,与富厚堂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不同程度受到过富厚堂书香的影响;富厚堂的书香推动了当地文化、文博、教育事业建设的发展。在富厚堂书香的熏陶下,当地的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尤其乡镇档案工作成为全国的领头雁。富厚堂书香与社会教育相交融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中包括长沙明德学堂在曾氏祠堂的办学,曾国藩兄弟对当地晚清、民国时教育的支助,富厚堂私塾演变成当今知名学校;富厚堂书香影响了湖南人才群体的形成,其中包括对晚清湘军将领群的形成与影响,曾国藩对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富厚堂书香的形成与人才培养理念,对当今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影响很大。近年诸多学人争相来富厚堂体验,借鉴其书香育人之道,不少团体组织纷纷在此开展各种文化、道德教育活动。这些均充分说明,富厚堂书香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并与西方文化相交融,结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近年来,富厚堂的书香文化得到了一些开发,当地的文化、旅游、经济也因此产生了良好效益。但从整体看,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还很不够,富厚堂的书香文化研究及其文化资源的挖掘前景还很大。此著旨在对其发挥出来的社会文化作用和影响予以肯定与阐释,为进一步梳理和研究富厚堂书香文化及开发富厚堂文化资源提供借鉴。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中国私家藏书综述
第二节  富厚堂藏书楼的研究状况及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动机、宗旨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富厚堂及其藏书楼综述
第一节 书楼主人曾国藩
第二节 富厚堂的由来
第三节 藏书楼的修筑及其书斋

 


第三章曾国藩重视耕读文化的思想理念
第一节   重视各种文书材料的收集与保存
第二节   视耕读文化为治家要务
第三节  思想成因及社会背景


第四章曾国藩藏书的主要活动与举措
第一节   立足京师
第二节   购书天下
第三节   组织专门力量

 


第五章富厚堂藏书楼的主要书目及其研究价值

第一节  曾国藩亲笔著录的书目
第二节  曾国藩后裔所作书目
第三节   《公记书目》及政府对馆藏的接收
第四节  富厚堂馆藏的主要去向

 


第六章富厚堂的主要史料及其研究价值

第一节  曾氏部分家族成员的主要手稿
第二节  太平天国史料
第三节  《船山遗书》底稿
第四节  其他史料、实物

 

 

第七章富厚堂藏书楼的管理

第一节  曾氏家族成员的亲自督管
第二节  工友们对藏书的精心管理
第三节  独特的管理模式及其社会意义
第四节  书楼各时期的安全保护状况

 


第八章藏读结合及其社会文化教育影响
第一节 藏读结合育后代
第二节 曾氏家族人才群及其社会影响
第三节  书香浸润诸多名人
第四节  文墨成为当地文化教育重要基础
第五节  富厚堂藏书楼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开发

 


附录
附录1采访王席珍的录音材料
附录2公记书目
附录3归朴斋混合书目
附录4艺芳馆藏书目录
附录5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