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思想文化

对太平天国内讧的一点看法

方诗铭

一八五六年太平天国内讧,史料错综复杂,众说纷纭,我准备只就太平天国旨准颁行的《天父下凡诏书》(二),以及《李秀成自述》和新本《石达开自述》,此外仅引证了爱尔兰水手肯能提供的两小点资料,陈述我的一点看法。 

新本《石达开自述》收入同时人毛祥麟的《三略汇编》。此书未刊,稿本藏上海图书馆,请参看拙著《记新本〈石达开自述〉》。新本与骆秉章《奏稿》所附的《石达开自述》不同。关于天京悲剧的叙述,新本是这样的:“七年,达开自江南带人到湖北,听闻洪秀全们在金陵彼此疑忌。韦昌辉请洪秀全杀杨秀清,洪秀全本欲杀杨,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杨秀清为‘万岁’。韦昌辉愤气,把杨秀清杀了。洪秀全又欲杀韦昌辉。达开闻信,回南京与他们排解,因见事机不好,就到安徽。妻子都在南京城内,皆被韦昌辉所杀。达开回到南京,洪秀全把韦昌辉杀了,又疑心达开,有一并谋害之意,达开乃逃出南京。”且看《奏稿》本这一段:“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不但将“万岁”篡改为“伪号”,而且肆意删削,语意含糊不清,似乎内讧的主要负责人不是洪秀全,而是韦昌辉了。 

关于内讧,现存太平天国官方文书皆未提及。如此重大事件,官书中不加叙述,是不可能的,我认为,此事当载人太平天国国史《诏书》内。(太平天国官书《钦命记题记》所录取士程文,其题目有《东王升天节记》。原书虽佚,仅能于《能静居士日记》八中看到它的梗概,但可证太平天国官方于“东王升天”自必有记载,否则是难于命题为文的。)《李秀成自述》说:“东王威逼太过,……北、翼二人同心,一怨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一八五六年内讧时,李秀成不过是地官副丞相,属于中级将领,不可能了解事变的内幕,事后虽可能有所知晓,但在“为尊者讳”的思想指导下,他的叙述只能根据《诏书》(《李秀成自述》有的本于《诏书》,他自己是有所说明的)。石达开与李秀成的《自述》在叙述内江这一问题上,出入很大,其中最为显著、也是最为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在洪秀全身上。 

是谁的叙述正确,也就是说,是洪秀全,还是韦昌辉应作为这次内讧的主要负责人?为了证明石达开的《自述》正确,将分如下三点加以说明:  

(一)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洪秀全早露杀机。洪秀全从幼熟读《四书》、《五经》、《孝经》等儒家经典(见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接受了封建思想,他组织“拜上帝会”,发动起义,除体会到当时广大农民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外,还希望自己建立新朝,成为汉高祖、明太祖那样的人物。出身烧炭工人的杨秀清,尽管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一八五三年进入天京以后,也在向封建地主阶级转化,但是,“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故癸丑年间上下战功利,民心服”(见《李秀成自述》),与“僻处深宫”的洪秀全对比,在封建化的程度上,是大相径庭的。“东王令严,军民畏”,在洪秀全看来,是莫大的威胁,洪、杨之间的矛盾,在敌人方面也是早有觉察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两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更重要的,是洪秀全还是杨秀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官方公布的《天父下凡诏书》(二),透露了这个消息。太平天国共发布过两部《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是一八五一年在永安州所发,是审叛徒周锡能的。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正被围困在永安州,情势十分危急,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不但粉碎了敌人外攻内应的阴谋,并借此宣扬“天父无所不知,权能独一”,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和决心。但是,第二部《天父下凡诏书》就显得奇怪了。如果仅仅据《诏书》的内容来看,不过是让王姑石汀兰、杨长妹等在王府享福,下雨时幼主不得外出游玩,以免雨淋身湿,等等。这都是琐屑小事,不需要假借“天父下凡”,甚至要杖责洪秀全,更得不出杨秀清指责洪秀全“肚量狭隘”的结论,提出“君臣同德,上下一心”的要求。情况显然不是如此,其中当有不可告人之隐。最后,杨秀清更提出“自古以来,为君者常多恃其气性,不纳臣谏,往往以得力之忠臣,一旦误而怒杀之,致使国政多乖,悔之晚矣!”很明显,这是杨秀清在向洪秀全提出警告。字里行间,已经流露出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了。《诏书》(二)的公布,不是一件小事。一方面,洪秀全承认错误,宣布杨秀清是“骨鲠之臣”;另一方面,杨秀清确认洪秀全是“君”,“兄为君,弟为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显示的,是一次矛盾冲突的暂时缓和。这次由杨秀清出面,假托“天父下凡”,显然,冲突是由洪秀全挑起的,其中甚至包括有杀害杨秀清的企图。  

(二)洪秀全、韦昌辉联盟杀杨。太平天国的六王,最初,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政治力量:一为洪秀全、冯云山,一为杨秀清、萧朝贵,一为石达开、韦昌辉。冯云山、萧朝贵先后牺牲,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的矛盾也开始突出,洪秀全、韦昌辉则结成联盟。如《天父下凡诏书》(二)所说,韦昌辉在杨秀清“府殿前议事,尚有惊恐之心,不敢十分多言。”布列治门《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则称韦昌辉为洪秀全的“心腹盟弟”。《纪实》所据是爱尔兰水手肯能所谈,他曾居住天京,多采自天京人们公认的看法。对杨秀清,韦昌辉有“惊恐之心”;对洪秀全,则为其“心腹盟弟”,两种显然有别的态度,不正是在告诉人们韦昌辉属于洪党吗!因此,韦昌辉才敢于肆无忌惮地向洪秀全提出杀死杨秀清的要求,否则是很难理解的。一八五六年,太平天国大破清军江南大营,天京相对稳定。洪、韦认为时机已到,再露杀机,对杨秀清施加毒手。这次内讧也是洪秀全挑起来的。如果加杨秀清“万岁”称号,属于“逼封”,是由杨秀清挑起的话;那末,他必然会提高警惕,尽管洪、韦发动突然袭击,也不可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将他杀死。新本《石达开自述》揭出了历史真相,加封“万岁”是洪秀全主动的,一方面可以麻痹杨秀清,一方面又可以激怒韦昌辉,借韦昌辉之手,杀死杨秀清,然后再除掉韦昌辉。《李秀成自述》所叙述,是事后按照洪秀全意图伪造的历史。 

(三)石达开接近杨秀清,没有参与事变。《李秀成自述》说,石达开与韦昌辉一起,发动了内讧,这决不是历史事实。苏双碧同志的《石达开参与诛杨密议质疑》(《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已经指出,我完全同意。这里只补充一点,也是那个爱尔兰水手肯能所说,石达开是杨秀清的“朋友”(见英国柯文南译的《李秀成自述》),是没有参与这一场事变的。 

关于太平天国内讧,记载很多,我的看法是,石达开揭出了历史事实,李秀成所据当是被掩盖歪曲了的《诏书》。是否如此,殊不敢必,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1979814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