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学术界具有优良学术传统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勃勃生机,边疆史地研究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开展这一领域的学术探索。近20余年间,边疆史地学术领域不仅硕果累累,而且其学术内涵及外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这20年是中国边疆史地学科迅速发展的时代。
伴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在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3年边疆中心成立,至今已走过了20个春夏秋冬。这20年是不平凡的20年,是边疆中心蓬勃发展的20年,是与边疆史地学科建设共同成长的20年。在中国社科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经过边疆中心全体同志20年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科研实践,不仅极大地推进了边疆史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团队优势,始终保持了在国内外边疆史地学科的领先地位。可以说,边疆中心20年的发展历程,是边疆史地学科不断取得进步的缩影;而边疆史地学科取得的累累硕果,也正是边疆中心20年不懈努力的真实写照。
在边疆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边疆中心及边疆史地学科所经过的历程,从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科研成果等多个角度全面总结我们的工作,从而为21世纪中国边疆学的构筑、为社会科学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边疆中心成立之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1983年—1987年是边疆中心初创时期。在这一时期,边疆中心专、兼职人员共6位同志,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为本单位的初建和学科的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但是由于基本科研条件以及对这一学科的认识程度所限,这一时期的科研工作无法展开。
2、1987年—1994年是边疆中心学科框架奠基时期。1987年边疆中心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在认真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边疆中心明确了主要任务,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研改革开放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秀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组织和协调本单位及全国边疆史地领域的学术研究;为本学科的学术繁荣,为维护国家统一,为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确立了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优势,坚持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的方针,并确定了主要研究方向,即在基础研究方面以中国近代边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研究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为内容,重点研究中国近代边界变迁,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治边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边疆研究的历史遗产,充分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在应用研究方面,对当代中国边疆地区热点问题、重点问题进行对策性和预测性研究。由于确立了三大研究系列的学科发展方向,明确了边疆中心建设的目标,使边疆史地学科框架的雏形基本形成。在上述指导思想下,边疆中心的科研组织和科研实践进一步规范,学科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3、1994年—2002年是边疆中心学科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1994年中国社科院进行了学科调整,1996年“边疆史地”被列为我院重点扶持学科之一,同时边疆中心制定了“九·五”科研规划,从此不仅边疆中心科研实践取得重大进展,而且边疆史地的学科体系基本建立,边疆史地研究成为史学领域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学科门类。经过不断的科研实践,促使边疆史地学科有了新的飞跃,在不断拓宽基础研究的内涵的同时,加大了应用研究的力度,并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重大学术转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逐步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以近代边界问题为单一研究的范畴,而将其扩展为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为研究重点,促成了中国边疆史地基础研究的大发展;二是突破了边疆史地的研究范围,将中国边疆的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相结合,直面当代中国边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中国边疆学的建立是中国边疆史地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根在“九·五” 科研组织规划中,明确了新时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即本着为边疆研究学科建设服务、为中国边疆地区社会稳定服务的原则,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精品战略,出成果出人才;坚持面向社会、实施开放性科研工作方法,力争构筑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学科体系。
结合以上发展分期,我们就边疆中心20年来的科研工作进行以下综述。
一、 关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学术机构实现科研目标、创建学术思想和体系、完善学术机制、
形成人才队伍最为重要的途径。边疆中心历来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倡导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据统计,从1987年以来边疆中心科研人员先后有近百人次主持或参与了课题研究,累积承担各类课题54个。这些课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疆中心20年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具体课题情况如下:
1、 吕一燃主持《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国家“七·五”重点项目,立项时
间1987年,完成时间1994年。
2、 吕一燃主持《关于南沙群岛史地问题的综合研究》,院重点,立项时间1988
年,完成时间1990年。
3、 马大正主持《清代边疆政策研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时间1988年,
完成时间1990年。
4、 马大正主持《20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时间1990
年,完成时间1994年。
5、 牛平汉主持《清代政区沿革图集》,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时间1990年,
完成时间1994年。
6、 邢玉林主持《中国边疆学概论》,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时间1991年,完成时间1994年。
7、 马大正主持《中亚五国简史》,院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3年,完成时间1995年。
8、 吕一燃主持《帕米尔地区史》,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3年,完成时间1995年。
9、 林荣贵主持《中国古代疆域史》,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2年,完成时间1996年。
10、马大正主持《中国边疆研究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5年,完成时间1998年。
11、马大正主持《高句丽历史研究》,院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6年,完成时间1997年。
12、马大正主持《当代中国边疆系列调研》,院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6年,完成时间1999年。
13、刘为主持《清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院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时间1996年,完成时间1998年。
14、李国强主持《近百年来南沙群岛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6年,完成时间1999年。
15、马大正主持《中国边疆通史》,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时间1998年,完成时间2000年。
16、马大正主持《朝鲜半岛局势走向对东北边疆的影响》,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9年,完成时间2000年。
17、厉声主持《新疆反恐怖斗争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9年,完成时间2000年。
18、李国强主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89—1998年》,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9年,完成时间1999年。
19、马大正主持《新疆史鉴》,交办项目,立项时间1998年,完成时间2000年12月。
20、马大正主持《新疆稳定与宗教管理工作》,委托项目,立项时间1998年,完成时间1999年。
21、马大正主持《新疆稳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布局研究》,委托项目,立项时间1998年,完成时间1999年。
22、马大正主持《云南边疆地区境外毒情调研》,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9年,完成时间2000年6月。
23、厉声主持《中国东北历史与社会研究信息库》,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9年,完成时间2000年12月。
24、安京主持《〈海录〉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9年,完成时间2000年12月。
25、马大正主持《当代中国边疆系列调研(第4期)》,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0年,完成时间2001年6月。
26、李国强主持《论证南海主权的重要民间史料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0年,完成时间2001年8月。
27、万燕主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页制作》,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0年,完成时间2001年12月。
28、厉声主持《中国历代边事与边政》,院重大项目,立项时间2000年,完成时间2004年12月。
29、马大正主持《当代新疆治理研究》,院重大A类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9月,完成时间2004年12月。
30、李国强主持《云南广西社会稳定问题研究》,院重大B类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9月,完成时间2004年12月。
31、马大正主持《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院重大A类项目,2002年9月立项,计划完成时间2006年12月。按计划进行。
32、李方主持《中国三——九世纪高昌至西州政治制度研究》,院重大B类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9月,完成时间2004年12月。
33、马大正主持《西藏反分裂斗争研究》,院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7月,完成时间2002年12月。
34、马大正主持《新疆反分裂斗争研究》,院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7月,完成时间2002年12月。
35、房建昌主持《近代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及下游史地研究》,所重点项目,
立项时间1999年立项,完成时间2000年12月。
36、阿拉腾奥其尔主持《俄国对新疆的考察史略》,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1999年立项,完成时间2002年12月。
37、马大正主持《芬兰探险家马达汉日记翻译与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0年,完成时间2001年12月。
38、李国强主持《中越边境形势对广西社会稳定的影响》,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完成时间2002年4月。
39、李大龙主持《都护制度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完成时间2003年6月。
40、万燕主持《边疆研究数据库的设计与编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完成时间2002年6月。
41、吴楚克主持《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与边疆治理》,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完成时间2001年12月。
42、刘为主持《多尔衮的朝鲜政策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完成时间2002年6月。
43、孙宏年主持《民国时期治藏的有关问题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完成时间2003年6月。
44、马大正主持《新疆反分裂斗争社情调研——和田地区》,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10月,完成时间2003年6月。
45、厉声主持《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10月,完成时间2003年6月。
46、李国强主持《数字边疆信息化研究和建设(第1期)》,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10月,完成时间2003年10月。
47、许建英主持《近代英国与中国新疆》,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10月,完成时间2003年12月。
48、万燕主持《中国边疆研究信息库第三期》,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10月,完成时间2003年10月。
49、刘为主持《明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10月,完成时间2003年10月。
50、马大正主持《高句丽历史续论》,“东北工程”委托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8月,完成时间2003年6月。
51、厉声主持《东北三省历史档案概览》,“东北工程”委托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8月,完成时间2003年12月。
52、李国强主持《二战以后中朝、中越政治关系发展比较研究》,“东北工程”委托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8月,完成时间2004年6月。
53、李大龙主持《汉唐藩属研究》,“东北工程”委托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8月,完成时间2003年12月。
54、刘为主持《汉文古籍朝鲜史料整理》,“东北工程”委托项目,立项时间2002年8月,完成时间2003年12月。
以上课题已经完成的项目32个,占全部课题总数的59.3%;正在进行的项目20个,占总数的37%;因故撤项的项目2个,占总数的3.7%。这些课题中基础研究类项目有34个,占课题总数的63%;应用研究类项目(含数据库建设项目)有20个,占总数的37%。
上述课题的立项是依据边疆中心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遴选产生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时代感。尽管在立项课题中,尚有一些重大学术问题尚未开展,如封建时期藩属、属国、朝贡制度问题,古代中国对周边诸族、国的观念和近代的演变研究问题等,但在基础研究方面基本上含盖了所有重大选题、在应用研究方面基本上涉及到了当代边疆地区的所有热点问题,如中国疆域史、近代边界史、历代边政、边疆史地研究史等;当代中国边疆稳定战略、新疆反分裂斗争、西藏反分裂斗争、云南禁毒问题、南沙群岛问题等。
随着课题研究有序、广泛、深入的开展,随着课题的陆续完成和课题成果的不断面世,一方面为构筑中国边疆史地的学科框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边疆中心的科研人员通过科研实践,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一批科研能力较强、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方向明确的科研人员,活跃在本学科各个研究领域,不仅使边疆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大大加强,并且逐步形成了团队优势。
二、 关于科研成果——
从1983年以来,边疆中心科研人员勤奋工作、潜心科研,科研成果的数量
和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1996—2000年我院实施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就成果出版和发表而言,经过数年科研的积累,正处于收获的阶段,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成果已经或即将陆续面世。在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边疆研究史等方面形成具有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2002年“边疆史地”又被列入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之一,伴随着“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边疆中心的科研实践,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国内边疆史地领域的学术研究,从而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91年—2002年,边疆中心科研人员共出版专著22部,论文集4部,大型研究报告8部,资料集4部,工具书2部,译著1部,普及性读物2部,发表论文150余篇,研究报告200余篇,译文5篇,其他一般性文章20余篇。编制数据库13个,总计入库数据2万个条目,库容量已达150兆。在此期间,边疆中心主办的“边疆史地丛书”已出版专著50余种,“边疆史地资料丛刊”已出版资料集20余种,还出版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20期,计1440万字;出版《边疆调研》(原刊名《当代中国边疆调研》)计369期,约147万字。
边疆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对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其成效性、针对性逐步加强,不仅提高了边疆中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树立了边疆中心良好的学术形象,而且极大地推进了自身的学术研究。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扩展、信息和资料来源也大大延伸,在密切跟踪国内学术界的前沿性研究的同时,对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及其趋势给予了必要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以来,边疆中心科研人员先后有21人次出访俄罗斯、蒙古、日本、德国、芬兰、以色列、越南、泰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同时,边疆中心也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芬兰、瑞典、以色列、墨西哥、日本、韩国、越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的包括学者、外交官员或新闻媒体之内的各界人士逾200人次。
1987年—2002年间边疆中心科研人员的主要科研成果见下表:
1987年——
1、 吕一燃《驳柳条边“国界”说》(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87年10月第1辑
2、 马大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几个问题》(论文),《西北史地》1987年
第3期
3、 马大正《伏尔加河畔土尔扈特汗国的建立及其与俄国的关系》(论文),《西北史地》1987年第4期
1988年——
1、 吕一燃、马大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几个问题》(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8年第1期
2、 马大正《深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之管见》(论文),《清史研究通讯》1988
年第3期
3、马大正《试论雍正谕土尔扈特汗敕书及出使土尔扈特的满蒙使团》(论
文),《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4、邢玉林《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及其立场》(译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报告》1988年第2辑
5、吕一燃《关于帕米尔地区的几个名称、范围和含义》(论文),《中国边疆
史地研究报告》1988年5月第2辑
6、 林荣贵《辽朝的政区双轨制及其对北部边疆的管辖》(论文),《中国边疆
史地研究导报》1988年第2期
7、 刘逖《中国古代传统治边思想初探》(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
1988年第3期
1989年——
1、 马大正、蔡家艺《卫拉特蒙古史入门》(专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 吕一燃《清末人民初的禁烟运动与俄国在中国边境的鸦片贸易》(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3期
3、 吕一燃《清代边疆名臣明谊传》(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4期
4、 吕一燃《阿勒坦诺尔乌梁海历任总管考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6期
5、 马大正《开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几点思考》(论文),《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3期
6、 马大正《650—820年唐蕃关系述论》(论文),《民族研究》1989年第6期
7、 马大正《略论雍正年间清政府两次派往俄国的使团》(论文),《外交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8、 马大正《清朝前期土尔扈特蒙古与祖国的联系》(论文),载《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论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9、 马大正《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6期
10、邢玉林《扩大边臣疆吏研究的视角》(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3期
11、林荣贵《辽朝开发北部边疆的经济战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5期
12、房建昌《西藏的回族及其清真寺考略——兼论伊斯兰教在西藏的传播及其影响》(论文),《西藏研究》(英文版)1989年第2期
13、房建昌《内蒙古多伦县的历史沿革、宗教及其外交史料》(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6期
14、邢玉林《清对喀尔喀蒙古采取的旗盟制统治的过程》(译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89年第4辑
15、厉声《中俄伊犁交涉研究概述》(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1期
16、李国强《中越陆路边界源流述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1期
17、李国强《南沙群岛的过去和现在》(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3期
1990年——
1、 马大正主编《中国古代边疆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3、 牛平汉主编《清代政区沿革综表》(专著),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
4、 马大正等编《新疆乡土志稿》(资料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5、 马大正主编《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资料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6、 马大正主编《新疆乡土志稿》(资料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7、 马大正主编《朝鲜史料汇辑·壬辰之战》(资料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8、 马大正《抓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两个重点》(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第5期
9、 吕一燃《中国历代王朝对帕米尔地区的管辖》(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0年6月第5辑
10、邢玉林《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社会功能》(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第3期
11、马大正《略论台湾学界对边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第6期
12、林荣贵《历代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的管辖》(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第2期
13、房建昌《中国与不丹的边界及不丹在西藏的飞地》(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0年第5辑
14、房建昌《西藏甘丹池巴世系》(论文),《中国藏学》1990年第2期
15、房建昌《清代西藏护法考》(论文),《思想战线》1990年第4期
16、房建昌《斯文赫定在西藏的活动》(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第3期
17、李国强《中国海疆的瑰宝》(论文),《百科知识》1990年第5期
18、李国强《略论明代中越边界》(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0年第5辑
1991年——
1、 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集》(论文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2、 吕一燃主编《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论文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
3、 马大正主编《清代新疆开发研究》(专著),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
4、 马大正等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专著),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
5、 马大正《漂流异域的民族》(专著),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
6、 吕一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
究》1991年第1期
7、 吕一燃《驳南沙群岛“无主土地”论》(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1年第3—4合辑
8、 吕一燃《宣统三年中俄齐齐哈尔界务谈判会议录》(资料整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1年第3—4合辑
9、 马大正《论当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几个问题》(论文),《中国边疆史地》1991年第1期
10、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和当前边界问题芻议》(论文),《思想战线》1991年第3期
11、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的研究》(论文),《清史研究》1991年第2期
12、马大正《西域研究的前瞻》(论文),《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
13、马大正《论噶尔丹的政治和军事活动》(论文),《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
14、林荣贵、李国强《南沙群岛史地问题的综合研究》(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15、邢玉林《扩大边臣疆吏研究的视角》(论文),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16、刘逖《论汉帝国北部边疆系统》(论文),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17、刘逖《论〈禹贡〉畿服制——中国最古的边疆学说试探》(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18、李国强《北宋与交趾间两峒边界争端探微》(论文),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19、范秀传《中国边疆史地古籍题解》(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
20、房建昌《对〈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及〈入藏纪行〉中若干史实之我见》(论文),《西藏研究》1991年第3期
21、房建昌《关于塔波噶举派的岗波寺〈藏游日记〉考》(论文),《民族研究》1991年第6期
22、房建昌《中尼边界洛敏汤考》(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1年第1—2期
1992年——
1、马大正等《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专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
2、邢玉林等《探险家斯文赫定》(专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
3、吕一燃主编《南海诸岛:历史、地理、主权》(论文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4、吕一燃《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领土与边界》(资料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
5、牛平汉《清代政区沿革综表》(工具书),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9月
6、吕一燃《清俄合作开发外蒙古金矿初探》(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4期
7、吕一燃《清政府管理帕米尔地区研究》(论文),《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
8、马大正《论禹贡学会的学术组织工作》(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
9、马大正《20世纪新疆考察述论》(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3期
10、马大正《论若松宽的清代蒙古历史与宗教研究》(论文),《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3期
11、林荣贵《辽代东北地区的经济开发》(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2期
12、邢玉林《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
13、邢玉林《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组建述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3期
14、邢玉林《新疆哈密王统领史》(译文),《民族译丛》1992年第5期
15、房建昌《西藏回族与清真寺研究的若干问题》(论文),《回族研究》1992年第2期
16、房建昌《中尼边界初探》(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2年第3—4期
17、房建昌《中锡边界研究》(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2年第1—2期
18、房建昌《藏北三十九族述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
19、李国强《民国政府与南沙群岛》(论文),《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6期
1993年——
1、 马大正、华立《古代中国的北部边疆》(专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2、 马大正《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阿拉腾奥其尔等《边疆与国防》(普及读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4、 马大正等《关于海南省海疆管理和南沙海域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3年第1—2期
5、 马大正《清末土尔扈特蒙古郡王帕勒塔述论》(论文),载《庆祝王钟翰先生80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6、 马大正《丝绸之路中国新疆段民族与考古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日文),载《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过去、现在、未来》,日本学术出版社1993年9月
7、 吕一燃《关于西域回回炮东传的研究》(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4期
8、 林荣贵等《唐平薛延陀与加强漠北的管辖》(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1期
9、 邢玉林《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述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
10、房建昌《清代西藏矿业史初探》(论文),《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
11、房建昌《清代西藏的行政区划与历史地图》(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
12、房建昌《蒙藏生钦活佛考》(论文),《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
13、房建昌《西藏黄金与盐业史》(论文),《西藏研究》1993年第3期
14、阿拉腾奥其尔《俄国远东历史研究概述》(论文),《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期
15、阿拉腾奥其尔《论十八世纪卫拉特人的大迁徙》(译文),《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1994年——
1、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专著),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
2、 厉声《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专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3、 牛平汉、吴元丰等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资料集),全国图书馆文献复制中心1994年
4、 马大正主编《西域考察与研究》(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5、 李国强、寇俊敏《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工具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6、 马大正等《清代蒙古的历史与宗教》(译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7、 吕一燃《俄国强占拉哈苏苏与中俄交涉》(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1期
8、 吕一燃《帕米尔的居民和清政府的管辖》(论文),载《清代的边疆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
9、 吕一燃《日商西泽吉次掠夺东沙群岛资源与中日交涉》(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3期
10、马大正《有清一代新疆考察述论》(论文),载《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马大正《清代西迁新疆之察哈尔蒙古的史料与历史》(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3期
12、邢玉林《喀尔喀蒙古王公》(译文),《民族译丛》1994年第2期
13、房建昌《明代西藏行政区划考》(论文),《历史地理》1994年第13辑
14、房建昌《西藏测绘史略》(论文),《西藏研究》1994年第1期
15、房建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特务入藏记》(论文),《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1期
16、阿拉腾奥其尔《国际会审法庭——19世纪下半叶调解俄中关系的新形式》(译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2期
17、阿拉腾奥其尔《斯文赫定的人文遗产》(译文),载《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1995年——
1、 林荣贵《辽朝经营与开发北疆》(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 厉声《中俄伊犁交涉》(专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3、 阿拉腾奥其尔《清代伊伊犁将军论稿》(专著),民族出版社1995年
4、 马大正《论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论文),载《中国边疆研究通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5、 邢玉林《关于中国边疆的若干问题》(论文),载《中国边疆研究通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6、 邢玉林《关东军在内蒙古的活动及蒙疆政权的形成》(译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4期
7、 房建昌《近代俄苏英美驻新疆领事考》(论文),《新疆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8、 房建昌《〈中国藏族部落〉补考》(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9、 李国强《中老边界历史形成探微》(论文),载《中国边疆学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阿拉腾奥其尔《清朝首任伊犁将军明瑞政绩述评》(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3期
11、阿拉腾奥其尔《布彦泰在新疆》(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4期
12、刘为《金三角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论文),《中国研究》1995年第2期
1996——
1、 马大正等《卫拉特蒙古简史(下册)》(专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2、 林荣贵等《契丹史指南》(专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3、 马大正《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
4、 马大正《略论当代中国边疆的稳定与发展》(论文),载《中国边疆研究通报》(第一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5、 房建昌《东北犹太人》(论文),《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6、 房建昌《满蒙开拓团在内蒙古》(论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期
7、 阿拉腾奥其尔《阿桂在新疆》(论文),《西域研究》1996年第2期
1997年——
1、 牛平汉《明代政区沿革综表》(专著),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
2、 邢玉林《少数民族的历史坐标》(论文),《吉林日报》1997年4月4日
3、 邢玉林译《乾隆三十年桑斋多尔济等人对俄走私贸易事件》(译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4、 林荣贵《北宋王朝的辖区设治与戍防》(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3期
5、 厉声《废止俄商在新疆贸易暂不纳税始末》(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3期
6、 房建昌《近代中印西段边界史略》(论文),《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
7、 房建昌《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研究机构和刊物》(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8、 房建昌《近代中印边界史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3期
9、 房建昌等《满蒙开拓团在兴安》(论文),《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
10、 毕奥南《耽罗隶元考述》(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1期
11、 毕奥南《哈丹乃颜事件与元丽关系》(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12、 乌兰《〈蒙古源流〉的版本流传及其研究》(论文),《蒙古学信息》1997年第1、2期
1998年——
1、 马大正等《20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马大正《清代边疆史研究初议》(论文),《清史研究》1998年第2期
3、 林荣贵《北宋与辽并立时期的疆域格局》(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3期
4、 厉声《乾隆年间新疆协饷拨解及相关问题》(论文),《清史研究》1998年第2期
8、 马大正、李国强《边疆稳定与禁毒斗争》(论文),载《中国边疆研究通报》(第二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安京《休屠、昆仑与〈山海经〉》(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1期
6、 乌兰《〈蒙古源流〉成书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论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7、 乌兰《17世纪蒙文史书若干地名考》(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4期
8、 毕奥男《元仁宗赐书高丽杂考》(论文),《文献》1998年第4辑
9、 房建昌《本世纪上半叶日本及台湾总督府在潮汕的活动》(论文),《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0、房建昌《日本侵藏秘史》(论文),《西藏研究》1998年第1期
11、房建昌《近代中印中段边界史初探》(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1期
12、房建昌《日本对海南岛的侵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3期
13、阿拉腾奥其尔等《清廷册封瓦里苏勒坦为哈萨克汗始末》(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3期
1999年——
1、安京《中国古代海疆史纲》(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2、牛平汉等《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汇编》(资料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3、马大正《中国边疆研究回顾与前瞻》(论文),《人民日报》1999年10月23日
4、马大正《从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到中国边疆学的构筑》(论文),《光明日报》1999年1月18日
5、林荣贵《五代十国的辖区设治与戍防》(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4期
6、厉声《哈萨克民族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论文),《西域考察与研究》(续)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
7、安京《试论先秦国家边界的形态》(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3期
8、房建昌《近代外国驻藏机构及其官员的活动》(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3期
9、房建昌《近代外国驻藏外事机构考》(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2期
2000年——
1、马大正等《中亚五国史纲》(专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2、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3、李大龙《唐朝与边疆民族使者往来研究》(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4、安京《中国古代海疆史话》(专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8月
5、阿拉腾奥其尔、闫芳《清代新疆军府制职官传略》(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6、马大正《中国的边疆与清王朝的边疆政策》(论文),载《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友谊出版社2000年4月
7、马大正《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论文),《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8、马大正《中国学者高句丽历史研究的百年历程》(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1期
9、厉声等《新疆维吾尔族种族与族源研究述评》(论文),载《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呼唤——海峡两岸宏扬中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10月
10、 厉声《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西北大开发中的民族社会问题研究》(论文),载《西北开发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11、 林荣贵《北宋与辽的边疆经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3期
12、 林荣贵《中华龙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论文),《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7月3日
13、 安京《试论中国古代海界问题》(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2期
14、 李大龙《使者与边疆民族管理体制》(论文),《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15、 李大龙《“用夏变夷”与刘敬的和亲政策》(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6、 李国强《解决南沙争议几个方案的解析》(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3期
17、 房建昌《从日文档案所反映的1927—1945年间朝鲜侨民在北平的状况》(论文),《北京档案史料》2000年第3期
18、 毕奥男《元朝疆域概述》(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4期
19、 刘为《清代中朝使臣往来》(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3期
20、 孙宏年《清代越南政治避难者问题初探》(论文),《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2期
21、 孙宏年《应山当清前期安南贡道必经之地》(论文),《历史地理》2000年第16期
2001年——
1、 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 李国强《关于中国海疆史地学术研究的思考》(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2期
3、 李方《西州诸县及敦煌县县署机构“司”(曹)探讨》(论文),载《敦煌文献论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4、 李方《唐西州参军职掌考证》(论文),载《民族史研究》第2辑,民族出版社2001年2月
5、 李方《唐西州政府机构的检点制度与值班制度》(论文),载《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6、 安京《北部湾与中国近代海界问题》(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2期
7、 安京《蒙古国早期的水军与水战》(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8、 房建昌《近代外国驻黑龙江领事机构考》(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
9、 阿拉腾奥其尔《新疆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2期
10、刘为《朝鲜赴清朝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
11、孙宏年《清代中越陆路边界桂粤段交涉述论(1644-1885)》(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2期
12、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中的藏族参政议员与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论文),《西藏研究》2001年第4期
2002年——
1、 李方《唐西州地方行政体制考论》(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 李大龙《唐朝和边疆民族使者往来研究》(专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3、 安京《〈海录〉校释》(古籍整理),商务印书馆2002年8月
4、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论文),载《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5、 马大正《关于边疆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1期
6、 马大正《新疆历史纵论》(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
7、 厉声《新疆历史上的短命分裂政权——“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覆灭》(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
8、 房建昌《英国秘密档案中记载的民国初年护理西藏办事长官陆兴祺——兼论印度华侨在维护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论文),《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9、 房建昌《日本兴亚院蒙疆联络部与蒙古善邻协会西北研究所始末及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论文),《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
10、 李方《试论唐西州都督府与西州政府的关系》(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
11、 李方《唐西州军政官吏的升迁》(论文),《敦煌吐鲁番研究》2002年第6卷
12、 毕奥南《元朝的军事戍防体系与版图维系》(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
13、 安京《对〈海录〉及其作者的新认识》(论文),《海交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4、 李大龙等《唐单于都护府的几个问题》(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
15、 李大龙《唐安东都护府的几个问题》(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3期
16、 许建英《试析清政府在帕米尔交涉中的对策》(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
17、 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与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
18、 孙宏年《清代中越宗藩关系下的边界交涉初探》(论文),载《面向21世界的中国东南亚学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
边疆中心科研人员的多项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反响,同时以较高的学术价值赢得多个奖项。如:
由边疆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第一批选题六种,1991至1993年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获黑龙江省第3届优秀图书编辑1等奖。此项奖事由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宣传部、黑龙江新闻出版局、黑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评出。
由吕一燃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领土边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于1994年获黑龙江省第4届优秀图书编辑三等奖。此项奖事由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宣传部、黑龙江新闻出版局、黑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评出。
由马大正等主编的《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于1995年获北方十五省优秀图书奖。此项奖事由北方十五省出版工作者联合会评出。
由范秀传主编的《中国边疆古籍题解》(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于1995年获北方十五省优秀图书奖。此项奖事由北方十五省出版工作者联合会评出。
牛平汉主编的《清代政区沿革综表》(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于1995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三等奖。此项奖事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评出。
吕一燃等撰写的《关于南沙群岛史地问题的综合研究》(研究报告),于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年至199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李国强撰写的《民国政府与南沙群岛》(论文,《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6期),199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马大正、阿拉腾奥其尔合著《卫拉特蒙古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一书1997年获新疆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而再度出版由边疆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精选本8种获黑龙江省优秀图书编辑一等奖。2000年9月再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本书是中国边疆研究的汇总创新之作,面世后赢得学术界的好评,有关书评不断见诸于报刊。
马大正、林荣贵参加撰写的《中国民族史纲要》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马大正著《漂落异域的民族——17-18世纪的土尔扈特》获1999年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历史类三等奖。
由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获中宣部2001年度“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还获得“郭沫若基金历史类三等奖”。
马大正、刘逖合著《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年)一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2000年荣获“1995—199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林荣贵撰写的《五代十国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论文),于2002年获得中国社科院第三届优秀成果三等奖。
此外,吕一燃等《关于南沙群岛史地问题的综合研究》(研究报告)、马大正等《情况通报》(研究报告)、吕一燃《阿勒坦诺尔乌梁海研究》(论文)、马大正等《飘流异域的民族》(专著)、牛平汉《清代政区沿革综表》(工具书)、林荣贵《从房山石经题记论辽朝选相任使的沿革》(论文)、邢玉林《康熙社会思想及哲学思想初探》(论文),于1994年获边疆中心1983至199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马大正等《新疆稳定与发展若干问题的评估与建议》(调研报告)、吕一燃主编《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李国强《民国政府与南沙群岛》(论文),于1996年获边疆中心1992至1994年度所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邢玉林《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论文)、马大正《有清一代新疆考察述论》(论文)、林荣贵《关于海南省海疆管理和南沙海域现状调查》(调研报告)、李国强、寇俊敏《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工具书),获所级优秀成果二等奖。奥其尔译《国际会审法庭——19世纪下半叶调解俄中关系的新形式》(译文),获所级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度边疆中心共有7项成果获得1995~1998年度所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它们是:马大正、刘逖合著《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专著)、厉声撰写的《新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林荣贵著《辽朝经营与开发北疆》(专著)、邢玉林撰写的《关于中国边疆的若干问题》(论文)、李国强撰写的《中老边界历史形成探微》(论文)、房建昌撰写的《近代中印西段边界》(论文)、吕一燃撰写的《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论文)。
此外,边疆中心有多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好信息奖。
上述主要成果及获奖成果既有宏观性研究,也有微观性研究;既由基础性研究,也有应用性研究;既有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对史实的考论,它们集中反映了边疆中心20年以来学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在培植中国边疆史地学科当中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
首先在基础研究上,边疆中心科研人员围绕所承担的《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20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以及其他研究项目而相继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持续开展以三大研究系列为中心内容的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良好局面。同时,有多项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各自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而且以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成为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中的优秀作品,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对推动全国边疆史地研究,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在应用研究上,边疆中心科研人员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密切关注影响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尤其在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东北边疆地区问题、云南禁毒工作和南海诸岛主权问题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这些科研成果既有动态反映,又有情况分析;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对策建议,使应用研究政策性与时效性、对策性和预测性兼备。从应用研究本身的特性和所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言,它们不仅丰富了边疆史地学科的学术内涵,而且充分发挥了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于现实社会的功能。
第三,就中国边疆理论研究和边疆学理论开展的研究,无论从当前社会发展而言,还是从学科建设与发展而言,均具有重大意义。前者包括陆疆、海疆与边界的理论问题,通过中西理论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探索中国边疆历史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展规律。后者侧重基础理论,包括概念与范畴、学科性质和任务、体系的功能等等,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边疆学理论体系。加强理论研究,既是学科发展必需的,而且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均有指导性作用。
三、 主要学术活动——
举办学术活动,是促进科研、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边疆中心成立
至今主办或联合主办了多次大型学术会议,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有:
1988年10月22—26日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主办了“第一届中国边疆史地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首次以“中国边疆史地”为主题召开的大型学术会议。来自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之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与会代表围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对象和功能、研究现状和前瞻,近代边界问题以及历代边疆政策和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
1992年10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20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专著5部、译著1部、资料2部、论文39篇。这些会议论著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20世纪西域考察,西域历史,西域历史地理,西域考古,西域民族史,西域文化艺术,文献考证及目录资料,历史人物等。评估20世纪以来西域考察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果是本次会议的宗旨之一。与会专家认为20世纪的新疆考察是一个继承、开创和深化的过程,促进考察深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纪20年代后现代考古学、民族学研究方法的引进和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转变,以及从个人游历性考察向群体性科学考察的过渡。此次会议涉及的领域多,内容覆盖面广,反映了中外学者对拓宽西域研究的重视;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更加重视史论结合,力求文物与资料相互印证、逻辑与实证相统一;多数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表明中外学者更加重视西域研究的社会功用。
1999年8月,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人民出版社“天之涯”书社、新疆考古文物研究所在乌鲁木齐市联合举办了“世纪之交新疆历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同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克由木·巴吾东同志等出席了开幕式。研讨会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新疆历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展望;二是新疆历史和考古的个案研究。专家、学者们在回顾新疆历史和考古学术研究的百年历程时,认为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多理论上的突破,如关于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关于民族起源和民族融合的问题、关于宗教问题、关于民族政策问题等等。百年研究已经基本勾画出了新疆自原始社会至今的历史概貌,对自古以来新疆各民族历史的概况、各民族的起源、经济的发展、宗教的演变等问题上均有了深入的研究。而考古发掘研究促进了对新疆地区原始社会的面貌、新疆古代民族的种属和族属、古代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疆地区各种宗教的演变等问题的新的认识。与会代表认为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是今后深入开展新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而研究领域急需深化和拓宽,移民史、人口史、探察史、绿洲变迁史等都应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1999年9月,与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了“第二届中国边疆史地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以及象山的近40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31篇学术论文。会议主要议题有三:一是中国陆疆的个案研究,二是中国海疆的个案研究,三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议讨论内容广泛,包括中国边疆学的构筑,边疆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边疆治理和边疆管理体制,古代至近代的边疆开发,当代边疆民族社会调查与历史档案资料开发利用等。
2001年10月,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了“西南、西北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和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会议三个主要主题是:西南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分组讨论时,每个小组各以一条丝绸之路为主,兼及与其它丝路的比较。从论文题目看,关于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学术论文较多,表明学者们的关注程度和研究日渐深入。而在西南丝绸之路的研究上,也有多篇论文涉及,数量虽不及前者,但在选题和立论方面依然使人耳目一新。此次会议上学者们颇多具有创新意义宏论,对推动学术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002年3月24—26日,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在陕西省西安市联合主办“西北边疆民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来自北京、四川、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江苏、陕西等8个省区,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出版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共举行5场大会,有35人作大会发言,并进行了讨论。此次会议以西北边疆民族的历史与现状、西部大开发与西北边疆民族、中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亚局势的变化及其对西北民族地区的影响为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2002年7月10—15日,与吉林省社科院联合在吉林省长春、通化两市主办“第二届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暨高句丽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是“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组织的第一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旨在动员东北史地研究专家和研究机构,就“东北工程”涉及的学术理论问题和重大研究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以推动“东北工程”各项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中国社科院院秘书长秦其明、吉林省省长全哲洙、辽宁省副省长赵新良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东北三省以及北京、云南、浙江等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70篇。与会代表围绕“东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及“高句丽问题”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此外,1996年5月在吉林省通化市召开的“高句丽史学术研讨会”、1999年7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东北民族与疆域学术研讨会”、2000年8月与西北民族学院等单位在兰州联合主办的“2000’丝绸之路与西北少数民族国际学术讨论会”、2001年6月与吉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东北疆域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会” 以及从1996年至2003年与我院办公厅连续9年召开的10次“当代中国边疆问题座谈会”等各类学术活动,均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边疆中心成立后,不断开拓科研组织的新途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除上述学术会议外,其他主要学术活动还有:
1、依据本学科研究的实际,经报请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批准,1996年10月、1999年7月、2002年7月先后与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新疆社科院分别联合组建了“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云南工作站”、“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东北工作站”和“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新疆工作站”,这一新的科研工作模式,有利于扩大与边疆地区学术机构和学者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各类课题研究。两个工作站建立以后,在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2、2000年10月,经中国社科院批准,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边疆中心,以中国社科院各相关研究所为依托,就新疆社会发展与稳定问题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目前该中心已经启动若干研究项目,部分科研成果已经面世。该中心的成立在国内外均产生较大反响。
3、1998年4月,经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批准,组建了“中国历史文化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边疆中心,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建立中国历史文化的信息平台,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通过接受中国历史文化信息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目前该中心按照拟定的计划,完成了若干专栏的设计和软件、数据库的编制和建设,部分专栏如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等已经连接到我院网站,由于其具有显著的学术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引起各界关注。
上述科研活动,从不同侧面促进了中国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扩大了边疆史地的学科影响力和辐射面。
作为历史学领域的一门边缘学科,中国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因而也成为史学领域科研实践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中国边疆史地学已经凸现出向中国边疆学发展的学术趋势。首先,中国边疆学的基本内涵有了重大突破。其次,通过对中国疆域形成、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态的研究,深刻揭示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三,通过对中国边疆经略史的研究,总结历代治理边疆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从而为当代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坚实基础。
边疆中心成长的20年,为推动这一学科的再度勃兴起到了中坚作用。同时在新的条件下,赋予这一学科新的内涵、新的外延,促使中国边疆史地的学科体系趋于完善,学科框架日渐成熟,从而使这一学科更加显现出其勃勃的生命力。
就边疆史地学术领域而言,有待进行和深入开展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无论从史学研究本身以及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言,抑或现实社会的要求而言,集中的问题包括: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的框架问题、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中国历代边疆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界务问题专题研究、近现代周边诸国及其与中国边疆地区关系研究、中国海疆问题研究、中国历代边疆探察史研究、当代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战略研究等等。
从总的方面来看,在新的世纪,边疆史地学术研究将以良好的态势持续发展,学科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这一估计是基于以下三点认识:
首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良史学传统,特别是20世纪最后20年边疆史
地学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思路、新方法的不断出新,研究的层面,以及研究者的视角将向更深入、更广大的方向发展。
其次,随着研究的深入,边疆史地学术研究上的难点问题层出不穷,以往研
究中被忽视和或者研究不够深入的大量理论问题日益成为本学科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课题,他们虽然是基础性的,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这些问题为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也凸现出边疆史地学科的发展潜力。
再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为边疆史地学科注入了新
的活力,实践表明,这正是该学科不断走向繁荣的正确途径。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新要求,尤其是边疆史地研究领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研究者必须直面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无论是传统的史学研究,还是具有时代特点的现实问题研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把两者融为一体进行贯通性研究,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的重大问题,既是社会科学研究功能的体现,也是本学科不断蓬勃向上的必由之路。
经过研究者的勤奋努力,我们可以相信在新的世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将
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意义的学术成果,从而极大地推动中国边疆学的学科进步和学术繁荣。
(资料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