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边疆学的建立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边疆史地研究作为重要的学术领域之一,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为史家和社会各界关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其重要标志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以往仅仅研究近代边界问题的狭窄范围,开始形成了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为研究重点的研究格局,促成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大发展;二是突破了史地研究的范围,将中国边疆历史与现状相结合,形成了成果众多、选题深化、贴近现实的特点。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遵循的最高政治原则。可以说上述指导思想和政治原则已成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者的共识,并贯彻于研究实践之中。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现状,促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要有新的定位:将中国边疆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客体,并对此进行历史的和现状的综合研究。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前景,应是中国边疆研究不但要追寻边疆历史发展的轨迹,还应探求边疆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为此应该着力做二件事:
(1)加强理论研究。中国边疆理论问题包括陆疆、海疆与边界的理论问题,通过中西理论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探索中国边疆历史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规律,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理论体系。
(2)进行中国边疆学的构筑。以下五个方面可作为构筑中国边疆学学科框架的思考要点:一是中国边疆研究应以中国边疆学来命名;二是中国边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但也包括自然科学的部分内容;三是中国边疆学要通过研究中国边疆的历史和现状,进而全面揭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探求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治国安邦之策;四是中国边疆学的内涵不仅应包括中国边疆的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军事、社会、文化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还应包括中国边疆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五是中国边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包括传统的历史学、地理学,还因为考古学、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学以及某些技术学科的介入,使中国边疆学不仅成为一门学科群体,而且又是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当然,中国边疆学学科框架的构筑以及内涵、外延、特点、功能、方法尚需进行缜密的思考、大胆的探索。它的构筑只有在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
二、“九五”科研规划实施后的边疆中心
由边疆中心制定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的边疆中心“九五”科研规划中,确定了“九五”期间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
(1)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为基础,开展中国古代疆域吏、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吏、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的综合性研究。
(2)开展当代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重点进行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中朝关系发展走向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影响和南海诸岛与北部湾等问题的对策性和预测性研究。
(3)开展中国边疆理论研究和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
通过科研实践,我们认为:这一规划是依据社会现实对中国边疆研究的需要、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我院已确定边疆史地研究为重点扶持学科的实际而制定的。它在相当的高度上浓缩了本学科研究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不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而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从总体上来看,“九五”规划中所确定的总体目标依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首先在基础研究上,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无疑是边疆中心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客体。由边疆中心科研人员承担的《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20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相继完成,为围绕三大研究系列继续深入地开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同时,从已经结项的情况来看,它们不仅填补了建国以来各自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而且以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将成为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中的优秀作品,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对推动全国边疆史地研究,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相信,三大研究系列作为边疆史地基础研究的主脉,将是当前乃至今后该领域研究中最主要的方向。
其次,在应用研究上,边疆中心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密切关注影响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尤其在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东北边疆地区问题、云南禁毒工作和南海诸岛主权问题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从应用研究本身的特性和所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而言,我们认为它不仅丰富了本学科的学术内涵,而且充分发挥了社科研究服务于现实社会的功能。由于在“九五”规划中我们科学地界定了应用研究的重点,并将其与基础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发展势头。
第三,中国边疆理论研究和边疆学理论研究,无论从当前社会发展而言,还是从学科建设与发展而言,均具有重大意义。前者包括陆疆、海疆与边界的理论问题,通过中西理论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探索中国边疆历史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展规律。后者侧重基础理论,包括概念与范畴、学科性质和任务、体系的功能等等,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边疆学理论体系。加强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必需的,而且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均有指导性作用。从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的高度出发,我们认为中国边疆学面临新的定位,即:将中国边疆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中国边疆作为—个完整的研究客体,并对此进行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还应指出,目前边疆史地研究的内涵正在扩大和深化,由于现实生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要求学者正视并回答,因此历史上的难点问题和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边疆史地研究正在向边疆研究过渡,当代边疆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始于90年代的边疆中心对当代中国边疆稳定问题的研究不仅符合于这种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以自己的研究实践推动了边疆研究中应用研究的启动和发展。
边疆研究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同步发展,为人们更好认识边疆史地研究在边疆研究中的地位和边疆研究的科学内涵,从而激发人们对构筑中国边疆学的思考,提供可贵的科研实践。
三、 边疆中心十年的事业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边疆中心10年来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可归结为:一个出发点、二个服务、三个坚持。
一个出发点:为21世纪完成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总目标努力;
二个服务:为边疆研究学科建设服务,为中国边疆稳定服务;
三个坚持: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精品战略,出成果出人才;坚持面向社会,实施开放性科研工作方法。
边疆中心10年事业发展的目标将紧紧围绕铁映院长提出的,关于“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所,培养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推出一批对国家重大决策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的跨世纪发展目标为努力方向,努力将边疆中心办成为研究中国边疆的权威性学术中心。
(二)科研任务和课题
(1)重点研究领域
从学科而言,历史学仍将是边疆中心最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但应将中国边疆作为一个整体探索,运用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整合的方法来进行中国边疆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综合研究。
从边疆地域而言,在开展中国边疆历史和现状综合研究的同时,新疆、西南、东北和海疆将成为重点研究地区。
(2)重点研究课题
在边疆中心现有研究积累和可预见达到的研究实力的论证和预测基础上,以下18个方面,应成为未来10年内完成和出版的重点研究课题:
中国边疆学通论、中国边疆通史(多卷本)、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中国边疆探察史系列、中国封建社会藩属研究系列、中国历代的边事与边政研究、中国边疆治理史系列、20世纪下半叶周边诸国与中国边疆省区关系简史系列、中国海疆论纲、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当代中国边疆稳定问题研究、新疆史鉴、新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云南禁毒战略研究、南沙主权与当代国际政治、新疆与西藏稳定战略比较研究、朝鲜半岛形势发展与东北边疆稳定研究。
(三)学科建设
未来10年边疆研究学科建设拟分三步走:
第一步,边疆中心研究工作重点拟从“九五”规划确定的以基础研究为主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过渡。
这是因为:
(1)边疆学科建设的需要。中国边疆研究的内涵决定了历史与现实本来就密不可分,加之我们已明确提出了中国边疆学的构筑目标。
(2)现实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边疆稳定是当前中国社会政治的热点,如何维护中国边疆的稳定是跨世纪的重大战略课题。
(3)经过近10年的研究实践,边疆中心在当代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上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在一些领域中,特别在新疆稳定问题研究上,已在国内据有领先地位。
在今后3年至10年内,除完成《中国边疆通史》(多卷本)、《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吏》、《新疆史鉴》外,还将视条件逐步开展《中国边疆学通论》、《中国封建时期藩属研究》、《中国历代的边患与边政》、《中国边疆探察吏》等项目的研究。对于基础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后3—10年内陆续开展诸如黑瞎子岛问题、唐努乌梁海问题、南沙群岛问题、钓鱼列屿问题、中朝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以及高句丽历史、渤海历史等方面研究,同时深化历代边疆政策的研究。
同时下大力气进行资料建设,在完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中国边疆目录的基础上,有计划进行相关档案的汉译汇辑工作,同时建设具有权威性的中国边疆研究信息库。
应用研究中抓住当代边疆社会稳定研究不放,在继续保持新疆社会稳定研究上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开拓新领域,做好东北地区、云南和南沙群岛现状问题研究。
第二步,将边疆史列入一级学科历史学之下的专门史,作为二级学科,这一工作需要得到院科研局的协力才能完成。
第三步,完成中国边疆学的学科构筑,使中国边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列入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之林,这一步的实施不仅需要中国社科院的支持,还要得到国家的承认。
(四)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开放性科研工作方法的实践
加大改革力度,将边疆中心办成精兵简政,有活力的开放性研究中心。我们将继续坚持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要求和一人多岗的工作安排原则,行政后勤工作努力做到规范化、社会化。
1.对内:精兵简政
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争取在3—5年内将相关研究方向的人才配齐,形成梯队、分口把关。
2.对外:面向社会
(1)办好丛书(《边疆史地丛书》)和刊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使之成为边疆研究者的共同园地;
(2)在试办云南科研工作站和东北科研工作站基础上,创造条件再筹建新疆、广西科研工作站;
(3)充分发挥挂靠边疆中心的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文化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的功能,推动研究工作的良性发展;
(4)不定期组织小型专题学术座谈会,将已与院办公厅合办近10年的“当代中国边疆稳定战略研究”座谈会坚持下去,并使之更有成效;
(5)组织国内学者对重大课题进行共同研究,建立并实施“客座研究员”制度。
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建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以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以整合历代学术资源和全国学术力量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科研实践,终于迎来了边疆研究第三次高潮。在即将步入新的千年之际,我们将努力用一种更为恢宏的文化视野来挖掘和整理先辈边疆治理的遗产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努力尝试通过维护统一多民族中国整体国家利益来观察当代中国边疆稳定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还将针对边疆研究跨学科的特点,整合众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创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中国边疆学而努力!
(资料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中华文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