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隆重举行建所五十周年庆祝会,予亦被邀参加,别无长物以献,又岂可无一言以应命?爰撰短什,聊附编末,以就正于大家。
我家乡地处湘南,古有南蛮之称,文风不盛,故而发蒙较迟。就傅自十龄始,即诵《论、孟》,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挟太山以超北海,我不能,是诚不能也”等等,咿呀学语,不知所云,略识得几个汉字而已。稍长,从唐子玉师读《诗经》与《左传》,一年内默写毕。又逾年,予十三龄,从同乡拔贡夏凤喈师习《尚书 ? 禹贡》,未卒读而值里中匪患,为逃命而散馆。十四龄,趋往离家五六里之遥的应水之畔,入应滨学社。学社乃由席宝田幼弟所创办(宝田字研芗,《清史稿》有传,因捕获洪秀全之弟洪仁玕有功于清,赐黄马褂,卒赐太子少保,世称席少保)。我从梦禅师游,同窗学友约四十人。
应滨学社教育方式可谓半新半旧。学习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用半文半白的话语讲解,开始讲《礼记 ? 檀弓》,继而讲《曲礼》、《学记》。由浅入深,便于学子理解掌握。再如习汉代许叔重(许慎字)之《说文解字》,先读清末人王箓友(筠)之《文字蒙求》,易于入门也。古文课教材,则选用曾国藩(涤生)纂修的《经史百家杂钞》,而不采用袁萬(了凡)编纂的《古文辞类纂》。该《杂钞》挑选名篇如《太史公自序》、《说文解字序》、《前出师表》、《陈情表》、《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篇,均为千古相传之名作巨制,作为范文,百读不厌也。梦禅师对作文亦十分讲究方法技巧,尤其强调为文要文从字顺,简明扼要,若行云流水,提笔即不可止,气势磅礴,叹为观止矣!
课余之暇,梦禅师亦允我等浏览《聊斋志异》一类闲书,偶尔亦为我等讲解一两段,对四、六骈体句法剖析入微,有声有色,闻者莫不为之陶醉。师平时于课外历史读物,提倡披阅乾隆《御批通鉴辑览》,使我等略知历史上著名人物与重要史实而已。
讲到一般读书方法,梦禅师在前人提倡“四勤”之外,又多加一个“勤”字,即“五官并用”方法。“五官”指耳、目、口、鼻、身。所谓“耳”,即要聆听业师、前人所授知识与道理;所谓“目”,即要亲眼目睹文章和书本知识,即所谓“手披目验也”;所谓“口” , 即要开口讲话,引申言之就是要向师长或友人请教,也就是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也;所谓“鼻”,即要“嗅”出本文或本书的好坏和真假,以及“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之各种问题。所谓“身”,即要“身体力行”,不仅要能倒背如流,夸夸其谈,且要脚踏实地,学以致用也。
我年幼时,便对前人之“一暴十寒”印象深刻,懂得学习而无恒心,自无成就可言之道理。然又不自量力,偶有浅见谫识,辄欣然命管,缀撰短什长篇,笔耕不辍,现在回想起来,多有贻笑学者与时人之愧也。而又感念太史公既遍游名山大川,仍云“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翰也不才,却景仰二千多年前的史圣司马迁并仿效之,亦曾游历大江南北,欧美东瀛;并以史为业,把管至今。人到老年,愈加怀旧,虽终身未曾离学府一步,但因天资鲁钝,竞无大成就可言。所欣慰者,历年及门诸弟子,大都学有所成,其中不少位已成知名清史满族史研究专家,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卓有成就。目睹诸君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卓越贡献,我内心感到由衷高兴。衷心希望他们赶上并尽快超越其师,使清史满族史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取得更多的成果、更大的进步。
贵所乃中国史学第一重镇,五十年来硕果累累,世人刮目,颂扬之词于今不赘。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欲研究中国历史,绝不可仅研究汉族历史,而是要重视和研究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因中国历史是由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而成,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万难区分。史家同仁任重道远,望共勉之。
二零零四年十月 王锺翰谨识
时年九十有一
(转自中国社科院网站,http://www.cass.net.cn) < 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