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单士元这本《故宫史话》一书,在他老病故6周年之际出版了。其实本是父亲有生之年的工作之一,在今日却是完成他的遗作。那还得从上世纪的1962年说起。当年以史学家吴晗为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的《故宫史话》编写,邀请父亲单士元完成。由于书体所限,仅以故宫宫廷史话为主,介绍这座古建筑中的杰作。出版后反映很好并多次再版。之后,父亲一直想利用有关明清王朝皇城皇宫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档案文献史料,编写故宫建筑史话及北京皇城与紫禁城内容,以扩增原书中,全面介绍这座原明清两王朝皇宫。
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文革劫难”及其后的其他背景,父亲这一工作被迫搁置下来。一下子就过去近20个年头。恢复工作后又无暇顾及,能动笔了,高龄体弱精力不支又是拦路虎。但父亲一直是情有独钟,身体力行地做准备。从尘封箧中捡出旧稿请人抄誊,梦想在有生之年圆两大心愿,一是首部学术论文集,二是这本扩增的《故宫史话》。
学术论文集早于1997年就开始运作了。拟将70余年从事历史档案和古建筑两学科的工作与研究的部分文著出集成册。其目的他有明言,“窃思有辑史料皆为数百年间珍贵历史档案及有关文献,其中有照抄原档而加写提要;亦有用历史档案缀成文者。旧抄付梓,藉供史学古建同仁参考。”然而出版并非顺事。有以请父亲先交书号款者,对于一生安贫度日的他自然是件作难的事。二有以告之该书不赚钱以表示为难。其三将文著拟演绎戏说故事,为此父亲当仁不让,坚决不买账,另有钱款颇丰者前来以示成全者,多日后不了了之。无奈出版一事无果而终,暂缓不提。当时父亲单士元赋诗一首:
潦倒寒儒囊羞涩,侠义豪言愿助捐。
迟迟不见阿堵面,宛似海市蜃楼缘。
蕞尔么魔来戏我,要知真佛在眼前。
锲而不舍往前进,拨开云雾见青天。
写有附言曰,余本寒素,厕身士林。读书之暇,积札记盈尺,颇拟付之梨枣,惜无制版之资。号称侠义之人大言赞助,而口惠实不至。盖伪君子也。余知大千世界真君子多于伪者。继续走访灵山,必见真佛也。余翘首以待良缘。
1997年10月,父亲的《我在故宫七十年》首部论文集,终于在北京师范大学领导,同门学长启功先生,北师大出版社的大力帮助下出版了,并在10月16日举办了首发式。父亲学术论文集的出版真可谓梦想成真,如愿以偿。
对于扩增的《故宫史话》一书,父亲一直在加紧准备。1998年初,父亲的忘年交友、出版界的张世林先生正编辑《学林春秋》一书,其特点有二,一是撰写者均是八九十岁的学术界老年学人;其二是一生从事专业科目的研究。题目是《我与XXX》。当年父亲已90岁,在故宫工作70年,自然《我与故宫》是为约撰之一。父亲遇知音,谈约稿又说及《故宫史话》扩增出版事,一拍即合,世林先生对父亲说待《学林春秋》一书出版后马上着手进行。因当时我已在父亲身边服侍兼做文秘工作,故参与其中并在父亲指导下整理稿件。不料,1998年4月父亲连亲手写的《我与故宫》尚未结尾,就因病住进医院,月余后竟病故了,出书无从说起了。
今日,扩增新内容的《故宫史话》一书,终于出版了。从该书内容看,第一、二章是以他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任中国营造学社文献部编纂时,编写明代宫苑考,以及明清两代建筑大事年表等手稿内容中主要内容的简述。第三章是初窥故宫史迹杂抓选编。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基于父亲的原话。记得他老曾对我说,我在故宫工作已70年了,整理原皇宫的历史档案,又涉及故宫古建行当,在文博界里真是秃子改和尚,都是将就地干一辈子。现已老朽之年,可谓自叹文博白丁;问学无成杂抓一生;不堪回首。并将四句刻闲章一枚。故我取之杂抓两字。
我深知自己一无所知,更无学问可谈。对于父亲一生从事的历史档案与古建工作,我从未涉及。我仅仅是在他老年迈体弱的最后两年工作中,才有机会在父亲身边做文秘服侍性工作的后人,对我来说整理出版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幸运的是,在我整理父亲这本书稿,从始至终,得到他老生前老友任继愈、侯仁之、罗哲文、郑孝燮、张开济,以及已故去贾兰坡、朱家等老先生们答疑解惑的指导帮助。使之此书今日得以出版,特别要一提的是,我国著名古建学者、父亲的老友罗哲文为之题写书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老伯,数年前我知任老早已把书房作为眼疾病房,在高龄眼疾中,不但亲自校阅书稿还为书作序。在此对上述父辈师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同时,我还要感谢为该书付出辛勤工作的新世界出版社的领导,责编张世林等人员,使父亲单士元遗愿成为现实。我想九泉下的父亲若有知,一定是欣慰的。
尽管如此,因我能力有限,无才无学,必定在此书整理中,特别是专业学术内容上,还会有纰漏谬误。敬请父亲生前同仁好友,各界知我父亲者,若看到此书,望不吝赐教于我,在此单嘉筠求教诸师。
(资料来源:单士元《故宫史话》,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转载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 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