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罗尔纲

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史

郭毅生

罗尔纲先生诞生于1901年,是本世纪的同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取得重大成果的社会科学家。他从事学术研究已60周年,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史研究方面,著作等身,凡30余部,达700万言,具有独到的造诣和见解;他爱护青年,诲人不倦,门墙桃李遍于燕北岭南,沛然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他的道德情操和品格,在学术界是众所钦仰的。罗尔纲的治学精神和他的品德修养,集中表现了老一辈专家、学者的风范,值得新一代人学习和发扬。

丰硕的学术成果 

罗尔纲青年时期就怀着对真理的渴求,开始了他社会科学研究的历程。从青春到耄耋之年,他孜孜不倦,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他不仅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卓越专家,而且在考据学、金石学、文字训诂、文学史、军事史各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6年大革命时期,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盘踞的上海,在10月份的《民国日报》上,先后刊登了《怎样集中革命力量?》、《农民运动的紧要》等几篇宣传革命的政治论文。谁也不曾想到,这是出自一个刚跨入上海大学的青年——罗尔纲的手笔。在此期间,他还以《石达开故居》为题,写下了缅怀先烈、诅咒反动统治、渴望中国“冲出红色的光芒”的热血诗篇。30年代初,罗尔纲写成了《太平天国广西起义史》。这部手稿被汪原放借给陈独秀看,当时陈独秀被关禁在南京,读了不少有关太平天国史的著作,却特别赏识罗尔纲这本尚未刊行的处女作。他写信给胡适,要求派罗尔纲去南京,和他合写一部太平天国史。胡适舍不得这个有才能的青年离开自己,没有答应。这两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对罗尔纲的特殊青睐,预示了一个信息:罗尔纲的史学才能行将脱颖而出。果然,1937年罗著《太平天国史纲》出版了。他在书中提出“太平天国的性质是贫农的革命”的崭新论断。他以朴素的阶级分析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实质性探讨,这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确乎是孤怀宏识,独具慧眼的。40年后,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在《剑桥晚清史》中高度评价说:“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现在仍然是最好的一部概论性著作。”在七·七事变前的数年间,他还写出了一批重要的考证论文,为太平天国史辨伪考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如《洪大全考》,考证洪大全并无其人,经过一番争辩,史学界信服了他所作的结论。又如《清朝统治阶级诬蔑太平军放火奸淫掳掠考谬》一文,更是一篇铮铮有声的名篇,它以充分的第一手资料为太平军作了昭雪。抗战时期,罗尔纲在后方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简陋的茅庐里研究近代军事史,在贫困威胁和敌机空袭下,撰著成《绿营兵志》、《湘军兵志》、《晚清兵制》(包括《淮军志》等六部)等书共百余万字。有的稿本散落海外,被争先刊印,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称罗尔纲是“中国军事历史家”,认为他这些著作“对充分了解晚清军事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本质极其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之时,罗尔纲已年近半百,但他却焕发出科学的青春。在党的领导和各级组织的关怀下,他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这把金钥匙去探索太平天国史中的奥秘。从他1957年修订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论集》(共七集)约150万字的著作中,可以鲜明地看出来,他在史学方法和道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和转变。他继承了乾嘉学派的优长却又突破了旧考据方法的局限性。因此,他的论文既考证详核,又能把握历史事件实质和规律性的变化。例如对李秀成的评价,他并不单看《李秀成自述》上的“白纸黑字”,还深入联系其一贯表现及其“足智多谋”、“外柔内刚”的特点,从而提出伪降说与“苦肉缓兵计”的学术看法。 

罗尔纲的著作,不仅以资料宏富、考证严谨而令人倾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他长期研究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和政策,不断打破陈说,包括推翻他自己早期的论断。他以80岁高龄,还执笔万言,写成《再论天朝田亩制度》发表。文中论证太平天国统治苏、浙地区时,“着佃交粮”是普遍的,而地主收租却是局部的。这个论点发前人之所未发,在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1986年春,罗尔纲经营40载,几度增删改定的150万字巨著——《太平天国史》交付排版了。这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我有幸拜读过他手稿的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公正评量它的科学价值。 

成功的奥秘所在 

700万字的著作,在多难而动荡的中国,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罗尔纲之所以取得成功,这要从他治学的坚毅精神和他对科学的乐而忘返的态度中去探寻奥秘。 

罗老从青年时期起就养成一种做学问的坚毅品格。他曾总结说:“我研究太平天国史,首先是做辨伪、考信的工作。做这种工作,必须忍耐、小心、一丝不苟,必须打破砂锅纹(问)到底。这些习惯,应该说是我一生工作的基本功。”他这种功夫从两件事可以得到充分说明,一是校点艺风堂金石拓本,一是整理太平天国资料: 

1934年罗尔纲到北京大学考古室工作,任务是校点整理艺风堂金石拓本万余件。他每天从早到晚完成6件。这是一种寂寞寒窗的苦差,需要耐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他一直于下去,直到芦沟桥事变。胡适后来在罗著《师门五年记》的序文中特别指出:他这种“不苟且”的科学精神,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不苟且”精神的另一个表现是不急功近利,“甘心坐冷板凳”。罗尔纲从1950年开始,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南京进行太平天国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他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南京图书馆的各处书库去摸底搜寻,把七十多万册书按其编类,逐排逐架、每册每页地翻阅查找,终于搜集整理出1200万字的太平天国资料,使许多被蛛网尘封的孤本秘笈,得以重见光明,公之于世。正是由于他亲自带头入库,坚持十年不懈的沙里淘金,才给新中国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史无前例”那些年,学术成了政治的奴仆,写文章要紧跟“精神”,好象小贩赶集市一样,今天卖这种鲜货,明天换别种布头。然而罗尔纲却以他科学专家的执著,不为所动。他研究《李秀成自述》,坚持49年,先后出版了五种笺证注释。他为了鉴定《李秀成自述原稿》是否是李秀成的亲笔,特地走访请教于书法专家丁云青。他又研究宋明以来的书家著作,运用“书家八法”的理论,把《李秀成自述原稿》与《李秀成谕李昭寿书》两个文件的相同字制成照片,挂在墙上对比研究。他还创造性地把两个文件中相同笔画提析出来,对运笔和写法作比较。最后判明,两个文件皆出于同一人的手笔,从而证明《李秀成自述》原稿是李秀成的真迹。他这种锲而不舍的学风,檐滴石穿的精神,是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最可宝贵的;而那些赶浪潮、见异思迁的人却永远不会叩开真理之门。 

当今可爱的青年人有一种开创的锐气,但往往又觉得,如果象老一辈科学家那样在寂寞中孜孜不倦,似乎又太艰苦,太缺乏乐趣。其实,这种疑虑是多余的。我们可以用“乐在其中”四个字,来概括科学生涯的情趣。罗尔纲鉴定《李秀成自述原稿》,要一点一画地剪贴下来,朝朝暮暮地在字前凝神伫立,进行观察对比,未尝不苦。但当他有所发现,解开症结时,那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高兴,远不是娱乐所能代替的。孔夫子读《易经》,至苇编三绝,可谓苦矣!但他却“废寝忘食,乐而忘忧”可见书中自有他的乐园。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史,也是有他的乐园的。抗战时的昆明,在敌机的轰炸下,罗尔纲提着破旧书箱,在防空洞黯淡的缕光下撰写和阅读。别人以为苦,他却因为完成《绿营兵制》获得最大的乐。在四川李庄的屋檐下,罗尔纲忍饥寒耐酷暑,完成了《晚清兵制》六种书,辛苦也给他带来成功的喜悦。在十年浩劫的炼狱般的生活中,罗尔纲已年近七十。当他挨完批斗,回家摘下黑牌时,一种出于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使他马上投进了书的海洋。书中有他的自由王国,太平天国史中有他的乐园。他忘掉窗外“横扫一切”的喧嚣,象蜜蜂一样在这乐园里翱翔。在随之而来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讨伐下,许多人被迫放弃科学研究,罗尔纲却以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静继续钻研着。他的学术成果就是在如此多难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地猎取到的。其精神,其价值,谁能不感到万分珍贵! 

真理是谦虚的、更是坚强的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去认识真理。真理的长河是无穷尽的,而认识是有局限的,所以科学家是谦虚的;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容歪曲的,因此真正的科学家更是坚强的和勇敢的。这里,我们看看罗尔纲的风格吧! 

罗尔纲在50年代就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一级研究员,国际知名的学者。但他毫无矜骄之气,平易得象个小学生。他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最深,但却最虚心。他虚怀若谷的态度,出自对科学真理的高度诚实。他诚恳地写道:“做科学研究是一条艰苦的路程,是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的。在研究过程中,是免不了常会有错误发生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勇于承认错误,欣然去改正错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学术上严于自我解剖,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许多中青年作者与他商榷的文章,往往是经他推荐出去发表的。这种高尚风格,在史学界早已传为佳话。前年,徐川—著文与他商榷太平天国科举考试始自何时的问题。他读过该文后,十分赞同,便写文章订正自己旧说的疏误。他把文章寄给《安徽史学》,并附了一封给编辑部的长函,真挚地请求学术界以他为“的”,开展批评。不久《光明日报》与《文汇报》相继以《在百家争鸣中提倡一种好风气》为题,发表专论,赞扬罗老这种“以我为的”、虚心求教、修正错误的精神,并且指出:如果学术界的同志都能如此,百家争鸣必将出现崭新的局面。 

罗尔纲在真理面前是谦虚的,为了坚持真理,他又是勇敢的。在本世纪20年代,罗尔纲以一个热血青年,在上海参加了反对军阀孙传芳的斗争,后来又陆续写文章宣传反帝反封建。1937年,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出版,胡适看了后,对书中“贫农革命”的观点十分不满,把他叫去严厉申饬,斥之为“时髦”,指之为“毛病”。胡适与他是多年师生关系,情谊很深。但这次学生却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不听老师的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罗尔纲的表现,体现了亚理斯多德这句名言。人们不能忘记“文革”前夕有一场雷电交加的批判李秀成“叛徒”的狂风暴雨。那时报刊上的讨伐文章铺天盖地,独有罗尔纲坚持自己的论点。他奋笔写成长达8万字的文章(报纸只刊登了约一万字),为自己的学术观点辩护。他明知在那“突出政治”的年月,这样做是会招来灾难的,但他却决不屈服于风暴的压力。  服从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罗尔纲做到了这一点,这是科学家的骄傲! 

还应该在这里特别提出的,是罗尔纲对中青年的扶掖培养,给我国造就了一批中年的专家教授和人数众多的太平天国史研究队伍。数十年间,他为此倾注了满腔热忱,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之所以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这不仅因为罗老自己勇攀高峰,取得世所钦服的卓越成果,还在于他培养提携了一代新人。许多人虽然没有直接听过他的课,但他却通过书信和学术交谈培养了许多学生。他给中青年写信或审改文章,非常热忱和认真,而且不惜放弃自己手边正忙着赶写的著作。近年出版的几位中年专家的太平天国专著,不仅得到罗老的指点和帮助,有的还经他逐章逐节地修改定稿。他这种赤心热肠,使人感动非常。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人才在今天郁郁葱葱,茂然成林,如果没有罗尔纲的精心栽培护养,是不可能达到的。 

罗尔纲是个诚笃谦逊的人,他从不宣扬自己。但他的治学精神和道德风范,却为众所尊仰,十分值得宣传和效法的。为了祝贺罗老学术研究60周年,1986年在南京、南宁等地,很多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学术庆祝活动。在北京等地先后编撰了纪念论文专集多种,其中《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史》业已出版。在这部40余万言的专集中,较全面地论述了罗尔纲的学术与品德。人们可以从罗老的佳言美德中,吸取到可贵的教益与启迪。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1987年5月29日,中华文史网整理。)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