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宽,四川南充人,1928年生。1946年入北京大学先修班,1947-1952年入北大法律系本科,后转政治学系,学国际关系史,1952年毕业。1952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研究生班,1955年毕业,同年去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1964年返京,在中央“近代史研究会”研究中苏边界史,1976年正式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从事中俄、中苏关系史及香港史研究,先后担任该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主任。曾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6卷本)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现为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华民国外交史》课题负责人、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顾问。
刘存宽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沙俄侵华史》(1-4卷),1978-199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主要撰稿人及定稿人之一,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十九世纪的香港》,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1994年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出版,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与余绳武共同主编,获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十世纪的香港》(合著)、《揭开港澳历史之谜》(合著);《租借新界:香港历史问题选评》(独著),1995年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香港史论丛》(独著),1998年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出版;《香港今昔》系列专栏文章,1997年4-6月深圳《金融早报》连载;《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4卷),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1993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课题负责人兼全书审订人。
刘存宽先后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内容涉及中俄、中苏关系史,香港史,中英关系史、澳门史和世界史。属于世界史范围所有的有《论罗斯福新政》(1964)、《血腥的征服》(1976)、《关于彼得大帝遗嘱的疑案》(1980)、《欧洲中心主义与世界史分期》(1980)等。有关中俄、中苏关系史的论文共有数十篇,其中反应较大或获得《新华文摘》、《中国历史年鉴》、《文摘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等报刊转载的有:《谁是黄河源的发现者?》、《中苏帕米尔争议的历史背景》、《<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一书序》、《国际外交史上的大骗局——论光绪中俄密约》、《关于帝俄租借旅大的几个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国对新疆的地理考察》、《17世纪清俄与喀尔喀蒙古关系述略》、《重新评价<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2004年《历史研究》杂志第4期刊载的刘存宽著《中俄关系与外蒙古自中国的分离》一文,获得广泛好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英文版2005年春季号予以转载。《中国学术年鉴,2004》将此文评为优秀论文,并选举刘存宽为“2004年度人物”。
刘存宽撰写并发表的有关港澳史及中英关系史的学术论文亦不下数十篇,其中包括:《19世纪下半叶的九龙中国海关及其有关交涉》、《1942年关于香港新界问题的中英交涉》、《英国重占香港与中英受降之争》、《英国强占香港岛与所谓“川鼻条约”》、《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骆克与香港新界》等。所著《关于收复香港的历史考察》一文,是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发表于《人民日报》的专文,受到国内及港澳报刊的广泛转载,被评为优秀文章并获得新闻奖。另一篇《关于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亦是应《人民日报》之约发表于澳门回归倒计时100天的专文,也受到广泛转载,并被评为优秀文章,获得新闻奖。
刘存宽曾为我国中俄关系史和香港史研究的资料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曾亲赴英国收集并带回大量有关香港史及鸦片战争史的英文档案。
刘存宽同志通晓英、俄、法文,粗会德文,有多种译著、译文面世,其中包括:《英国对华政策,1895-1902》(刘存宽、张俊义译),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莫洛托夫秘谈录》(刘存宽等译),199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斯大林与中国》(合译),200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回到天安门》(合译),2004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刘存宽业余喜好文学,已在各书刊发表散文二十余篇,在各书刊发表旧体诗词三百余首(阕)。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词集《望山书屋诗词》,获得普遍好评。
(本文由中华文史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