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高淑芬同志不幸病逝,突闻噩耗,真如晴天霹雳似的震惊了我们的头脑,她和我们在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组合作共事将近九年,在相互携手合作共事的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前不久还相互通话,议定新年元旦之际祝福问候,聚会畅述,怎么突然间就天人相隔,竟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就离我们而去了呢!老天也实在不公,怎么让这样一位几十年如一日,献身出版事业的资深出版专家刚年至七旬就赍志而没了呢?伴随哀痛与沉思,她那和蔼可亲、优雅端庄的音容笑貌,她一生的经历及其在清史纂修工作中勤勉工作、孜孜奉献、埋头书案、清理稿件的身影又在我们脑海浮现。
高淑芬1941年出生于白山黑水间的吉林省,196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后分配到西北边疆地区的青海人民出版社工作,从此献身于出版事业。说来她和清史有缘,那时,她就编辑了美国汉学家恒慕义主编的大型传记史书——《清代名人传略》及以研究边疆民族史著称的马汝珩、马大正合著的《厄鲁特蒙古史论集》等著述。后来调入北京,供职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所属中国藏学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西藏知识丛书》、《西藏山南基巧、乃东穷结社会历史调查》、《边疆史地资料丛刊西藏卷》等数十部图书,发表论文《一部科学全面揭示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的长卷--读〈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载《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等。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曾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提升为出版社的副总编辑。
2002年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启动之后,为编辑出版大量清代文献档案资料等各种图书,以为清史编纂工程服务,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出版组,鉴于高淑芬出身历史专业,又具有丰富的编辑出版工作经验,尤熟悉清代边疆民族史,因而被聘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组专家,此后她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清史工程出版工作中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为清史纂修工程的出版事业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特别是在清史纂修工程出版工作开展伊始,一切都处于草创阶段,高淑芬同志充分发挥自身出版专业知识,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组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以及各丛刊装帧标准、出版物质量验收标准等的草拟与制定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清史工程出版工作因此得以很快步入正常轨道,陆续出版了大量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图书。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质量高于一切,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十分重视图书出版质量,为此,2005年之后,出版组逐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严把图书编校质量这一环节,高淑芬同志又承担起统筹图书清样审读这一艰巨任务。她一方面利用自身在出版界的资源,聘请资深编辑帮助出版组审读清样;同时亲自整理每部书稿的审读材料,对审读专家所提问题进行整理、确认,并亲自起草给出版社的反馈意见。对于需要出版社重新编辑加工的稿件,由于会增加出版单位的工作量,高淑芬同志每次都亲自给责编打电话,耐心说明问题所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为切实提高清史工程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高淑芬同志每年都把一年来清样审读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并在邀请合作出版单位参加的出版座谈会上,就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问题做主题报告,一方面分门别类通报审稿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就编辑过程中如何避免类似问题提出建议。她每一次所作的主题报告,都受到与会的兄弟出版社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认为她不愧是资深出版专家。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她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实际效果。正是在高淑芬同志的努力下,一批不合格图书在印制前被及时发现,退回出版社进行再次加工,清史工程出版物的编辑质量因此有了大幅的提高。
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出版专家,高淑芬同志在工作中还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她不仅以自身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出版组年轻同志树立了表率,而且对年轻同志给予耐心的业务指导。在其帮助下,出版组年轻同志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在高淑芬同志于2011年辞去出版组工作之后,年轻同志已经能够独立承担清史工程出版物编辑质量验收工作。
尤其引起我们对高淑芬同志深切怀念的是她虽然是一位资深的出版专家,曾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又担任过藏学中心出版社的领导,但她却不显山,不露水,在工作中勤勉踏实,任劳任怨于大量实际具体的工作,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她一向待人谦和,关心同志,富有人情味儿,是编委会众多同志的知心大姐。她以令人信服的业务水平和谦和宽厚的待人之道,赢得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与清史纂修出版工程合作的兄弟出版单位的称道和尊敬。
作为兼具出版、史学两个领域专业知识的资深专家,高淑芬同志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出版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生命历程的最后八年,可谓是为清史纂修出版工作献身。目前,在清史出版工作中心工作的同事们,都为高淑芬同志的过早仙逝而哀伤不已,大家在痛哀之际,都决心学习她献身清史出版事业高贵品质,努力把清史出版工作做得更好,并以此作为对她的永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