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名楠,1917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民主革命时期曾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其前半生极富传奇色彩。1938年10月至1945年9月,丁名楠先后在西南联大地质学系、历史系,清华大学昆明研究院学习。1945年10月,跟随其舅父、国民党爱国元老陈仪参加从日军手中接收台湾和台湾光复后的重建工作,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助理秘书。1946年2月至1947年3月任台南县曾文区区长。他在台湾期间的特殊经历及对祖国统一所做贡献,正可成为当今批驳李登辉鼓吹“两国论”,企图分裂祖国阴谋的有力佐证。
全国解放前夕,为配合解放大军战略行动,丁名楠不顾个人安危,协助时任国民党政府浙江省主席的舅父陈仪策动驻守松沪杭的蒋军汤恩伯部起义,曾冒死到上海送信给汤恩伯,劝其弃暗投明。但由于汤恩伯告密,使策反失败,陈仪本人后遭逮捕和杀害,丁名楠也被通缉,险遭不测。作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丁名楠以其舍生忘死、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丁名楠投身祖国文化建设事业。他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1950年8月他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此后一直致力于义和团运动和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道德文章,堪为后世学人风范。他主持撰写的《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二卷,突破了旧中国外交史研究的旧体系和旧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述近百年历史,揭示帝国主义侵华真相和历史规律,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几代史学工作者案头必备之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也将该书第一卷奉为经典。
50年代,丁名楠曾兼任近代史所图书资料室主任,为收藏和丰富近代史所独特的图书资料及图书馆建设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亲自抓采购工作,不遗余力地征集、收购私人藏书和联络各方赠书。像近代史所图书馆收藏的上海鸿英图书馆藏书、大连满铁资料,黄炎培日记及英、美、德等国外交文献汇编等珍贵书刊资料,都是丁名楠担任图书室主任期间费尽心血征集而来的。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图书馆与好的学者参与管理有关,丁名楠则正是这样一个好的学者和图书管理者。正如追思会上一些老学者所说,近代史所图书馆能有如今的规模,丁名楠功不可没。
丁名楠为人朴实直爽,爱憎分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台南任职期间,适逢台湾爆发“2·28”起义。为保护当地群众不受国民党军警戕害,丁名楠挺身而出,撕开胸襟,直面枪口,高声怒喝:敢开枪者朝这里打其铮铮铁骨、凛凛正气,令军警为之胆寒。他一生淡泊名利,不务空谈。入党之后,几十年如一日,克己奉公,勤劳治学。他只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看待,从不在人面前摆专家名人的架子。他谦逊和蔼,虚怀若谷,待人如春风怡人。他热心于研究生教育工作,既严格要求,又满腔热忱,平易近人,诲人不倦,不愧为一代学人之楷模。
据《中国通史》主编蔡美彪先生回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生前曾给予丁名楠一个字的评价:“方”。端正方直可以说是丁名楠一生真实的写照。斯人已殁,生者何为?唯有扬英名于后学,法遗风于万一!
(文章来源:中国社科院网站) < 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