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6年于巴黎出版的《中国近事报道》是法国传教士李明来华期间写给国内要人的通信汇编。该书共收录十四封书信。首版为两卷本,出版获得巨大成功,短短四年间法文重版五次,并有英文、意六利文及德文译本。然而,1700年巴黎索尔邦神学院的一纸禁令竟将其尘封了近三个世纪,直至1990年再版。
全书按书信分章节,共十四封信。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做了详尽的报道。在信件排列上,作者并未对收信人的地位高低给以太多的重视,而是根据信中谈论的材料的顺序来安排。第一封信介绍暹罗今泰国—北京之行,是对如何来到中华帝国做个交诗;第二封信谈的是皇帝召见及京师情况;第三、四封信介绍中国城市、房屋建筑、气候、土地、运河、水道及物产;然后,进而言及中国人的国民特性、习惯、优缺点、语言、文字、道德及中国人的才智:后面几封信谈的则是更深层的问题,如政府和政治、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在中国的立定和发展。
直到18世纪中叶,法国耶稣会士还是远东见闻几乎独一无二的介绍者。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是集体创作,并且都是由一个出版者兼新闻检查官杜赫德神父编辑成册的,而他本人却从未到过中国。而《中国近事报道》却是李明神父对中国的全面报道,他的风趣、他特有的毫有妥协、文笔的幽默和自然流畅都未经过任何文学上的包装。该书的真实性是它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而借助这本书,欧洲人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上仅有的文明人,从而使欧洲人信念的支柱发生了动摇,直接有损于欧洲中心论,这是该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中国近事报道》虽然被禁,却没有被人们遗忘,三个世纪中,它不断被人们引用,它不仅在当时对西方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了解早期西方汉学发展所走过的道路都会有很大帮助,这是我们克服巨大的困难将此书译成中文的动力和初衷。
二、本书根据1990年法国菲布斯出版社的新版本翻译。由于《中国近事报道》写于三个多世纪前,世事变迁巨大,三百年前的人物、事件已不为今人所熟知,连有些地理名称也已有复存在或已变更,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吐布尔·布热尔在本书再版时加了许多注释以方便读者。对作者李明的原注解再版时则加上“作者自注”四字以示区别。
考虑到中国读者阅读时的方便,译者又加了一些注解,诸如地理名称、古今度量衡的换算等,为保存作者三十世纪前写作时的习惯用法,译者仅在某量词第一次出现时加注说明。译者所加的注解,在注文末注有“译者注”字样。
三、由于本书1990年法文版再版时“保留中国各字和中国字在初始版本中出现的注音”,以及“某些技术词依然采用旧有的拼法”,译者虽尽极大努力,但对个别词仍未能找到对应的中文或译文,只得存疑,敬请读者原谅。
四、译文由三人合作:郭强——法文版序、作者的话、第一至第八封信;龙云——第九至第十一封信;李伟——第十二至第十四封信。全书由郭强校订。
五、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中华书局的陈诤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莫爱萍教授的热心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
2002年初夏,于北京
(资料来源: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中国近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