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清史纂修的开展,与之相辅相成的清代文献整理工作也全面启动,而《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简称《汇刊》),就是其中规模较大,收录较全的一种。
《汇刊》从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清人著述中精选出240余种,约计10000余卷、1亿5千万字,汇编成120册,影印出版。这是一部选择精审、内容丰富、利用方便的清史资料汇编本。
众所周知,《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所收录的书籍,上自先秦,下迄清代,几乎囊括了从古代到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全书虽然“包括古今”,取舍却十分严格。所有符合收录范围的书籍,都根据一定的标准分为著录、存目两类,凡列入著录范围的书籍,均完整地抄录下来收藏于各个藏书阁中,此即七阁《四库全书》。至于那些列入存目范围的书籍,则不再抄录,只将其书目提要录存于《四库全书总目》。相对于前代典籍而言,《四库全书》对清人著述的别择尤为慎重。不仅当时在世的学者著述一律不予收录,即便是对明末清初以来迄于乾隆以前的学者著述,也是斟酌再三,谨慎选择。因此,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清人著述,就作者而言,多为大家名家;从作品来看,也属上乘之作。而《汇刊》在此基础上,再加精选,于优中择优,可谓囊括清人著述之精华。以经部《易》类书籍为例,明末清初以来的重要学者和重要作品,如孙奇逢《读易大旨》、王夫之《周易稗疏》、钱澄之《田间易学》、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毛奇龄《仲氏易》和《春秋占筮书》、胡渭《易图明辨》、惠栋《周易述》、《易汉学》及《易例》等均予选入,集中展现了清代前期《易》学研究的成果。
作为一部专门汇集《四库全书》清史资料的丛书,《汇刊》不仅选择精审,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就传统的学术分类而言,《四库全书》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把全部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并于部下分类,类下再分子目。通过由部到类,再到子目的三级分类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包罗宏富、组织严密的庞大体系,全面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而《汇刊》精选的240余种清人著述,同样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并且其下的各个重要门类和主要子目,也大多包罗在内。如果从现在的学科划分来看,可以说,《汇刊》汇集了有关清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疆、民族、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资料。以文化为例,在学术思想方面,有胡渭《易图明辨》、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王夫之《诗经稗疏》、秦蕙田《五礼通考》、惠栋《九经古义》、黄宗羲《明儒学案》等诸多研究儒家经典以及学术流派的著述;在文字音韵方面,有顾炎武《诗本音》、江永《古韵标准》等专门探讨古代音韵的作品;在目录版本方面,有官修《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文津阁本)、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等专门书籍;在天文数学方面,有王锡阐《晓庵新法》、梅文鼎《历算全书》、官修《仪象考成》、《数理精蕴》等精研古代天算,乃至融会中西天文、数学知识的专门著作;在典制仪节方面,有《钦定大清会典》、《钦定皇朝礼器图式》、《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等各种官修典籍;在诗词文章方面,不仅有官修《皇清文颖》、《钦定四书文》、《钦定千叟宴诗》等总集类著述,更有吴伟业、施闰章、王士祯、汪琬、朱彝尊等诸多清代名家的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汇刊》依据文津阁本,不啻为《四库全书》存世各文本的相互比勘以及诸多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提供又一个极为重要的参照系,也将为方兴未艾的“四库学”研究锦上添花。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2月24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