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是了解中国唐宋以降民俗、宗教、民间文学的重要文献。从形式上看,同唐代以来的俗讲、变文等佛教说唱形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现存宝卷以明清以来的刻本和抄本居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五花八门的民间教派的经卷、科仪书和其他道书,另一部分则侧重俗讲、说唱的传统,更加富于民间文学色彩。
最早对中国宝卷的研究者是19世纪的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早在1858年,伦敦宣教会的传教士艾约瑟就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中国学分会的会议上,宣读了研究中国民间秘密教派的论文。他收集到的《罗祖出世退番兵宝卷》,是学术史上第一次提到的宝卷。我国学者对宝卷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顾颉刚、郑振铎、周作人、向达等学者重视宝卷的收藏和研究。此后,日本和西方等国的学者都对中国的宝卷有所收藏。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整理现存宝卷的目录,我国学者傅惜华的《宝卷总录》、胡士莹的《弹词宝卷目》、李世瑜的《宝卷综录》,日本学者泽田瑞穗的《增补宝卷の研究》分别对宝卷的目录和谱系进行了考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宝卷的整理出现了一个高潮,《宝卷初集》(40册)、《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12册)相继影印出版。2000年,车锡伦先生长期对宝卷目录研究的总结性工具书《中国宝卷总目》问世,收录宝卷版本1585种。
(资料来源:本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