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文献档案 > 清史著述

《清代翰林院制度》序

王锺翰

众所周知,翰林院制度乃中国封建中、后期的一项重要制度。自唐代以降,历朝皆有因革损益,至明代趋于成熟。时至清代,翰林院制度因满族入主中原而更具特色。颇令人引以为憾者,乃近人对于此项制度之研究至今尚属空白,未有专著问世。顷者邸君永君之博士学位论文《清代翰林院制度》于此方面有释疑补阙之功。邸君不畏艰难,穷搜博采,上溯厥源,下明流别,几易寒暑,已脱初稿,而不自满假,仍拾遗补缀,于今又逾两载,为之增定删正,行将出版,实为可喜可庆之事也。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传统文化,重视作为文化载体的知识分子,其具体表现莫过于对一代士子群体的任用与登进。儒家鼻祖——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一直是整个社会为之奔逐之标的。历代君主为士子提供登进之阶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士子为封建君主提供人力和智力方面的支持,二者相互依存,姑且谓之“共生现象”亦无不可也。此现象一直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长期稳定的联系必然要靠制度之纽带加以维系。而对制度进行研究,便可发现历代封建社会发展的清晰脉络和内在规律。

社会发展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任何一项制度只能是在前人的既有基础上损益订正,而制度的时效性和适应性又决定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制度有着不同的内容。就某一专项制度而言,则是上述规律的具体体现。邸君在对清代翰林院制度的研究过程中,注重宏观与微观之结合,重点探讨中国封建时代政治与文化之关系,以及皇帝与知识群体之关系。同时,于有清一代满汉异质文化在制度层面之相互撞击、相互渗透最终趋于融合之过程亦颇用心力。既体现了此项制度的上下衔接、一脉相承,又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不同特色,加深了对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原因之所在的理解与认识。其选题精巧,史料宏富,取舍恰当,论证严谨,文笔流畅,堪称近年来年青学人著述中的上乘之作。今付梓在即,索序于我,以曾忝为导师,又何敢辞,爰述鄙见,草成兹篇,固未暇虑及序之不文也。

 

一九九九年五月王锺翰撰于中央民族大学私寓

 

 

资料来源:《清代翰林院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月版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