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全史》为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历史学科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经费完成,并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91年,作为“清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出版发行的。该书共分10卷。其项目负责人为王戎笙,其他各卷采取分卷主编负责制。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第1卷,由李洵与薛虹主编,撰稿人也是他们二位。该卷阐述的是清朝入关前的那段历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清朝前史”。 其中主要是阐述清朝势力是如何形成的,其组成成分是怎样的;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又是怎样的。特别是它为什么从小变大,由弱转强的本身机制与环境机遇是什么因素促使的;以及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等诸方面的政策与制度,是如何影响着入关后清朝267年的历史的。该卷共有五章,分别为:“满族的先世”、“女真的统一和金国的建立”、“金国努尔哈赤时期在辽东的统治”、“金国在皇太极时期的发展”和“入关前夕清朝势力的形成”等。
第2卷,由王戎笙主编,撰稿人有王戎笙、刘子扬、吴伯娅、陈祖武、何龄修、赵云田、顾诚、秦晖、郭松义、徐明德、黄谷、赫治清和薛瑞禄等。该卷主要阐述了17世纪中叶前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东来,给中国历史发展造成了严重后果。清朝入关后的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清朝统一全国,以及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等。该卷共有六章,分别为:“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抗清民族运动的兴衰与南明的覆亡”、“清初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及各项政策”、“清初的统一大业”、“清初的政治制度”、“中外关系”和“清初的思想文化”等。
第3卷,由郭松义主编,撰稿人有冯佐哲、许曾重、陈金陵、陈祖武、郭松义、袁森波和韩恒煜等。该卷阐述康熙朝平定三藩战争的胜利结束和台湾回归大陆,中国统一,标志着清朝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康熙帝为了巩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出发,如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巩固统治,使其长治久安。该卷共有九章,分别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康熙的经济政策及其成效”、“统一漠北与青海”、“ 清朝驱准保藏的斗争”、“康熙中后期的中外关系”、“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及租佃关系”、“康熙后期的储位问题和吏治废弛”、“各地的抗租抗粮斗争和武装反清”和“康熙中叶以后的学术文化”等。
第4卷,由王戎笙主编,撰稿人有王戎笙、白新良、任春明、杨珍、李世愉、李新达、张捷夫、赵云田和郭松义等。该卷主要阐述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与巩固的过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情况,以及中央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统治措施,进一步促进了统一等。该卷共分五章,分别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统治阶级的日趋腐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统一”、“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概况”等。
第5卷,由韦庆远和叶显恩主编,撰稿人有韦庆远、郑开颂、叶显恩、刘志伟、李克毅、陈支平、陈春声、吴奇衍、杨国祯、罗一星、黄启臣、章文钦、谭式玫与戴和等。该卷主要阐述雍正、乾隆统治时期(1723——1795年)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特点。该卷共分五章,分别为:“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劳动产品”、“商品交换的形式与内容”、“对外贸易与对外关系”、“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基层社会组织与乡绅”等。
第6卷,由喻松青和张小林主编,撰稿人有史建云、刘存宽、张丽、张研、张小林、陈祖武、秦宝琦和喻松青等。该卷主要阐述嘉庆、道光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概况。从道光十九年(1839年)开始,英国与其他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相继先后入侵中国,与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而激起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反抗的历史。该卷共分六章,分别为:“嘉道时期政治概况和统治的衰弱”、“经济状况和商业资本的发展”、“ 嘉道时期的基层社会”、“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外贸易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清中叶的学术文化”等。
第7卷,由龙盛运主编,撰稿人有龙盛运、朱东安、李长莉、茅海建、姜涛和夏春涛等。该卷主要阐述从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三年(1840——1874年)间的政治史。这期间中国不但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和蹂躏,而且还爆发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革命高潮,促使中国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卷共分五章,分别为:“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与各地各族反清起义”、“咸丰朝的危局和湘淮军集团的崛起”、“同治朝的内政与外交”、“道咸同三朝的思想和文化”等。
第8卷,由宓汝成主编,撰稿人有刘克祥、房建昌、张照东、宓汝成和戴一峰等。该卷主要阐述从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三年(1840——1874年)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演变动态的概况。该卷共分六章,分别是:“国土开发和社会矛盾的激化”、“通国被迫开放和特权让许”、“财政制度的演变”、“太平天国的理想社会和财政政策措施”、“战乱后的废墟和给予封建秩序的冲击”和“清政府‘自图振兴’国策的经济实践”等。
第9卷,由徐彻和董守义主编,撰稿人有马东玉、冯年臻、任郁馥、李书源、宝成关、徐彻和董守义等。该卷主要阐述从光绪元年至宣统三年(1875——1912年)间清朝的政治、思想、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的轨迹最终阶段的概况。该卷共分七章,分别是:“光绪前期政局”、“边疆规复与开发”、“从唇亡齿寒到瓜分危机”、“政体改革一波三折”、“光宣军事制度的变革”、“光宣思想文化的流变”和“清帝国的崩溃”等。
第10卷,由刘克祥主编,撰稿人有孔泾源、冯丽君、刘克祥、陈争平、贺耀敏与虞和平等。该卷主要阐述光绪、宣统年间(即1675——1911年,共37年)的经济史。该卷共分八章,分别是:“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各族人民大起义失败后封建生产关系的延续和变化”、“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势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微弱增长”、“手工业的局部发展和解体趋势”、“我国在华投资的扩张和中外贸易”、“资本主义新式企业的发生发展”、“国内商业和城乡市场”与“清末的金融和财政”等。
(资料来源:作者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