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文献档案 > 档案利用

历史档案开放以来清代档案利用趋势分析

邹爱莲

清代档案主要是清朝各级政府机关在处理各种政务活动中形成的官方文书,也有相当部分是清朝皇帝在宫中的生活档案,在各地方档案馆、图书馆还保存有部分民间契约、家谱等。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大陆230余个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共保存有清代档案约2000多万件(册),其中1000多万件清朝中央级档案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余约1000万件保存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另有70余万件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和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些档案,内容涉及清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天文、地理、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清朝历史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挥这些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单位陆续将其向社会开放利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责保存明清及其以前时代历史档案的国家档案馆,也是最早开放利用档案的单位之一。还在上世纪30年代文献馆时期,就有少数历史研究单位到该馆查阅利用过清代档案。从1978年起,根据国家开放历史档案的要求,该馆全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利用。20余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档案查阅人员近12万人次,为读者提调档案上千万件,国内外读者共选用档案近35万件。虽然这个数字由于各年报告统计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有遗漏,数据不十分准确,但基本情况不会有大的出入。本文仅根据该馆1978年档案开放以来国内外利用人员构成、利用人数、利用内容的变化等统计,对清代档案的利用趋势谈几点看法。 

一、从利用人数变化看档案利用趋向 

首先我们看国外利用人数变化。据统计,我国对外开放第一年即1978年,只有一位法国利用者,此后国外利用人数逐年增加:1982年超过20人,1986年达到32人,1989年达到43人,1998年达到55人,2000年超过60人,虽然中间有时人数也略有减少,如1985年15人,1992年一度下降到13人,但总的趋势是稳中有增,平均每年都在40人左右。 

国内利用人数变化情况则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88年十年间,利用单位和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从1978年的116个单位5000多人次,到最多的1986、1987年,利用单位都增加到600个以上,利用人次则在7000人次左右,如1986年利用单位达677个,利用人次达7596。同时从1986年开始,该馆增加了咨询服务项目,有些委托代查的读者,人数统计还不在该数目之内。这个时期,是历史档案开放以来利用单位和人数最多的时期。 

2.第二阶段,1989-2003年,利用单位和人数逐渐下降。从1988年374个单位4372人次,到2003年仅有181个单位1723人次,最少的1996年只有115个单位,2001年只有1145人次,平均每天不到4人次,而2001年的国外利用单位达到48个,利用人次达到806人次,除寒暑假一些学生外,国内平时利用人数甚至没有国外多。 

3.第三阶段,从2004年开始,国内利用人数突然增加,全年利用单位达到416个,利用人次6548,2005年上半年仍呈上升趋势。 

分析以上情况,我认为第一个阶段人数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政策的原因。首先是1978年历史档案全面向社会开放,为利用者提供了契机。此前,虽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对社会开放利用,但对查阅人员和开放档案内容,都有一些限制,1978年后,历史档案向国内外、社会各单位、个人全面开放,利用渠道一下放宽,利用范围一下扩展。同时,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了方便读者,简化了利用手续,只要有一份介绍信或个人有效证明,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可以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从而为读者查阅档案提供了条件。其次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大环境,使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解放了思想,对明清历史研究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推动档案利用向新的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二是全国编修地方志、行业志的推动。从1979-1988年,各省、地、县和各行业、各部门为编修方志,曾有大量人员到档案馆查阅资料。最多的1985年,档案利用人员中,编修史志人员几乎占一半以上。 

而2004年利用档案人员的突然增加,则主要是因为国家启动的编修清史工程。大量的档案利用人员中,许多是承担清史修纂任务的专家、学者。 

1989年以后国内利用人员逐渐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有四点: 

1.受社会商业经济大潮的影响,有些人学风变得浮躁,难耐查阅档案坐冷板凳的寂寞。1989年前,常有一些知名学者到一史馆利用档案,并且有的一坐就是半年、一年。如山东大学历史系黄冕堂等几位教授为研究明清土地制度及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曾连续五、六年寒暑假到一史馆查阅档案,该馆所存清代户科题本中的几万件土地债务档,他们都曾经仔细了查阅一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的林永匡、孔祥吉、秦宝琦、周育民等教授,也都不仅多次到一史馆利用档案,而且利用时间都在三年以上。但1989年后,虽然也有不少学者到档案馆利用档案,其中不乏利用时间较长的人员,如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等,但总体来说学者人数还是大幅减少,且很少有利用时间超过两年以上者。只有不少写毕业论文的研究生、博士生利用了大量档案。如1997年在32个史学研究利用人员中,有13个是研究生、博士生; 1999年第二季度33个史学研究利用人员中,仅新疆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就有7位。 

2.现代化的发展,使社会进程不断提速,不容学者慢慢查档。随着教育、科研体制的改革,对历史研究人员的要求标准逐渐量化,每每规定多长时间内必须写出多少字的研究文章。但档案是单件的官方公文,不是知识的集合体,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必须用大量时间查阅,才能从沙里淘出金子。在这种矛盾下,许多学者只好选择不查档案而直接用文献进行研究。 

3.档案馆的基础工作有些还不能满足利用者快速查档要求。如许多档案还没著录到文件级,没有详细检索目录;多数档案还没有实现数字化,无法进行电子全文检索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读者查阅利用。 

4.近年来大量档案的公布出版,使部分利用者不用再到档案馆查阅。编辑出版档案史料,是档案部门主动为利用者服务的有效方法,几十年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史料160余种、1000余册,6亿多字。仅1995-2004年10年间,就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史料50余种、600余册,约4亿字。并且这些档案大都是系列的、平时利用率最高的档案。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档案快速公布出版的十年,正是利用者到档案馆人数减少的十年。 

从以上利用人员变化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今后档案公布出版量的增加和网络利用的发展,到档案馆直接查阅档案的人数可能还会减少,但在清史编修工程的近10年内,由于特殊情况需要,档案利用人员将会保持上升趋势。 

二、从利用人员构成看档案利用趋势 

清代档案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相对来说,利用清代档案的人群比较固定,但不论国内国外,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历史研究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单位。从历史档案开放以来,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利用的档案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国外利用者,以欧美学者和日本学者为多。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变化:历史档案刚刚开放利用的前几年,主要是欧美学者,而最近几年,日本学者大增,几乎占所有国外利用者的一半以上。如2003年,在36位国外利用人员中,日本学者就有20位。他们主要是各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生及少数历史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如2004年日本33位查阅档案人员中,除东京东洋文库的几位学者外,其余全是来自日本13所大学的教师、学生。并且让我们十分钦佩的是,在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日本学者中,大部分懂满文,这对他们利用清代档案带来极大方便,这是其他各国学者所不能比拟的。 

2.国内利用者相对来说人员构成较广,可以说来自全国各行各业。一般情况下,各大学及有关历史研究机构的人员占60%左右,编史修志人员占20%左右,举办展览陈列、恢复古建等人员占20%左右,其余为修家谱、进行文艺创作和查找特殊证明等人员。1989年前,编史修志人员一度达到40—50%,而最近几年,修家谱、查找个人证明等资料的人明显增多。这说明集体利用档案趋势在减小,个体利用档案人群在增加。 

从利用档案人员的构成,我们可以了解各个国家对清史研究的发展状态,特别从国内利用档案人员构成的变化,我们感到,清代档案的社会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清史研究正在从研究机构逐渐走向大众。 

三、从利用内容看档案利用趋势 

清代档案数量浩瀚,内容丰富,尚有许多未被开采的资源。1989以来,清代档案利用人员虽有所减少,但从利用档案内容来看,仍然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根据利用者查阅档案的目的和研究课题,大致可以看出以下趋势: 

国外学者对清代档案的利用范围和内容,主要涉及清朝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三个大的方面,并且研究利用趋势一直未有大的变化。在社会史研究利用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发展与社会关系问题、人口流动问题、农村与城市发展及结构变化问题、城市各阶层关系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内容;在政治史研究利用方面主要包括:清朝的法律制度、外交关系、民族统治及边疆治理政策、八旗制度、清末政治改革、农民反抗运动、清朝文书制度及政治权力运做方式等内容,最近几年,日本许多学者重点利用的是满文、蒙文档案中中蒙、中俄等北部、东北部关系和八旗制度等档案内容;在经济史方面主要包括:清朝财政收入及管理制度、雨雪情况及粮食价格、土地开垦及管理措施、工业布局及结构、民商官商皇商关系等内容。如2003年国外利用档案的学者共38人,其中研究清代外交关系的8人,研究边疆民族问题的5人,研究八旗制度的4人,研究财政货币政策的3人,研究法律问题的2人,研究民变教案问题的2人,研究陵寝宗教寺庙问题的3人,研究清宫廷活动的2人,其余研究交通、风俗、满语、戏曲等问题的各1人。 

但在国外学者利用档案中我们感到,国外学者对问题的研究比较细,他们在宏观利用档案时,非常注意从细微处研究问题。如研究粮食价格,他们先把所有粮价做成细表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法律问题,不仅从制度上、从个案研究,而且研究疯人、有智能障碍人犯罪问题。特别日本学者,查阅每类档案都要从源头上查清楚,如在利用前三朝满文实录时,他们发现有的地方有修改,并且修改处被贴上了字条,为搞清楚被字条遮盖的内容,曾有两位学者花几个星期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进行对照。 

2.国内学者查阅利用清代档案的内容和范围,总的来说涉及领域较广,包括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宗教等各个方面,但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不同阶段,也略有不同。 

1978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禁锢了多年的学术思想也空前活跃起来。国内学界对清代历史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农民起义、阶级斗争等问题,而是利用清代经济、文化、法律、宫廷生活等档案的学者大增;到1989年后,随全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关系、惩治吏治腐败等形势的发展,许多学者更进一步深入利用清代职官官制、经济贸易、社会风俗、婚姻家庭、外交关系等方面的档案,以期总结清代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而近几年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世界卫生防疫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先后有多家医疗卫生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查阅了清代医疗卫生、瘟疫救治等档案。 

综观上述国内外各界对清代档案的利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清代历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对清代档案的利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系统。而短时期内,读者到档案馆直接查阅档案,还将是档案部门最主要的利用方法。但要作好接待读者查阅利用工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