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后,经过专家调研、论证,初步确定全国需要整理的清代档案约700-800万件,其中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中央档案550余万件,地方档案馆及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保存的清代档案100-200余万件,此外,还要从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外搜购若干珍贵的清代档案文献。
在这次大型清史的编纂中,国家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清代历史档案进行大规模整理,建国以来,开展如此规模的历史档案的整理和搜购工作还是少见的,必将进一步推动历史档案工作,特别是清代历史档用的准备工作。
在广泛听取了社科院、人大清史所的清史专家、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一史馆为清史纂修工程制定了《提供馆存档案整理规划》、《拟出版档案规划》、《全国各地档案馆清代档案目录资料收集工作计划要点(草案)》、《2003年提供整理档案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对档案的整理、修复、缩微、出版、及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方法及人员做了相应调整。
在工作步骤实施方面,一史馆作了具体规划。为保证修清史的时间进度,对档案整理工作必须提前安排和进行。虽然全部清史纂修工程计划&"年,但大量利用档案则在前几年,为给利用者尽可能地提供档案,一史馆在规划整理工作方面提出了“三阶段、一同步”的原则。“三阶段”主要是指档案整理时间上分三个阶段,前3-5年是工作的重点,后6-7年为补漏阶段,第8-10年是扫尾阶段。“一同步”是指整理档案的具体的工案工作的开展。
一、大量利用清代档案文献,加速了清代档案整理的步伐,推动了历史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发展
如果用长时段的眼光来看,清朝离我们并不十分遥远,因为清王朝的灭亡到现在才90多年。虽然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清代档案发生过损毁、散失的情况,但毕竟,清代档案作为一个整体,有2000余万件被保存下来,特别是清代的中央档案有1000多作方式,采取边整理、边著录、边修复、边拍照、边录入的一条龙形式同步进行,并同期提供利用。
档案的整理范围主要包括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题本奏本,外务部档案、清代六部及各有关行政衙门档案,还有宫中杂件、内务府部分档案、清代舆图等,全部约计550余万件,占一史馆馆馆藏总量的1/2。一史馆根据清史纂修课题的需要,对档案整理按照内容重要、课题先后,已做了初步规划,对哪个先整,哪个需要突出,做到心中有数。
在档案利用上,一史馆将为接待专家学者来馆利用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对于一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到档案馆利用的专家学者,一史馆还可以提供档案复印还原件或专题查询等服务。清代档案中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档案的整理和翻译也着手有计划地开展。另外,为配合清史资料的出版工作,他们还与清史编纂委员会积极配合,制定了一个系列的档案出版规划。"万件,70多个全宗,举凡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记录,清朝发生的所有大事几乎都可以在档案文献中找到证据,这也是清代档案为历史学家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戴逸教授曾多次著文,高度评价清代历史档案的价值,他说:“档案文书对于历史研究具有极为重大的价值,这是由于(明清)档案本身具有的丰富性、现实性、直接性等特点,所以它被认为是研究历史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离开了档案,就不可能进行深入的、严肃的历史研究。”
根据全国明清档案目录资料中心与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处的初步调研,目前全国各地方档案馆清代档案基本上都已整理著录完毕,现在正启动全国清代档案案卷级目录申报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500多万件清代档案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整理或清理。根据清史编纂需要,10年中,700-800万件的清代档案将得到整理,到时现存的重要的清代档案文献基本上将整理完毕,这可能相当于以前几十年来整理的所有清代档案文献的数量。为编纂清史服务,一史馆制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档案整理利用计划,各有关的地方档案馆的清代档案整理利用方案也会适时出台。为此,在清史编纂领导小组和清史编纂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和组织下,国家将拿出适当的经费支持。大型清史的编纂,为大规模清代历史档案的整理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时机,档案部门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调动档案界的力量,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历史档案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二、做好清代档案文献的开放利用工作,有利于扩大历史档案的社会影响,发挥历史档案的社会价值,体现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
1980年,党中央作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颁布,又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历史档案的原则。开放历史档案,为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服务,既是档案部门的职责,也是档案部门的义务,正如国家档案局为纂修大型清史在给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中指出的:“纂修《清史》是一项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工程,能为《清史》纂修工作作出我们的努力,对全国档案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光荣和神圣的,也是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清朝""余年的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被人称为“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正义与邪恶、救亡与启蒙、战争与阴谋、革命与改良、共和与专制等等,演出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活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于清代""年历史的复杂和云谲波诡,要客观、科学地反映这一段历史,必须有赖于清代历史档案的完全开放与利用。《清史稿》之所以为世人诟病,除了观点的错误外,清代档案未被发现和大量利用便是重要的一个原因。"世纪后半叶几次《清史》编纂工程提出动议,但最终未能启动,清代档案未能大规模整理和开放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清代档案整理完成后,将通过来馆利用、出版图书和光盘向利用者开放。今天,我们国家国力强盛,社会进步,也更加文明,大规模清代档案的整理和开放利用便是重要的证明。
三、做好档案文献的搜购、整理、利用工作,使清代档案更为完整、更为有序、更加有影响,清代档案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宝库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档案文献作为人类记忆功能的作用将日益突显。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它关注文献遗产,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人类记录进行抢救和保护,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史料》列入其中。为抢救、保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配合“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在中国的开展,国家档案局于2001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有48件组档案文献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清代档案。
清史工程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00万字的《清史》主体工程,另外一部分是规模庞大的档案文献工程,档案文献工程中又包括档案工程和诗文集、尺牍等其他文献工程。我们注意到,此次编纂清史,除了对大陆所藏清代档案进行大规模整理外,还要广泛从海外和台湾地区搜购有关的清代档案,作为整体的清代档案将更加完整和有序,更适宜于专家和社会利用。而清代档案以图书、光盘形式的出版和大规模的利用,将进一步扩大清代历史档案的社会影响和世界影响。对于后世而言,档案文献的抢救与整理,更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意义并不亚于《清史》的编纂。
保护历史档案,就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也是维护人类和世界的记忆。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2003年8月,中华文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