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整理著录的档案范围 由于清代档案数量巨大,整理基础较差,要全部整理利用困难较大。初步统计一史馆约有550余万件是这次撰修清史必须查阅的,占馆藏档案总量的1/2左右。这也是这次应该突击整理著录的档案。 1、宫中朱批奏折 奏折是清代官员上报机密政务的重要文书,最早只限于少数皇帝的亲信官员使用,雍正朝开始,逐渐成为正式官文书。朱批奏折则是带有皇帝亲笔批示的奏折正本。一史馆现存汉文朱批奏折60万件,过去简单整理时,已将其分为内政、官制、军事、民族、外交、文教、农业、工业、商业等18类。其中8类曾做过较细整理,有文件级档案目录,其余10类约45万件要再进行整理著录编目。 2、录副奏折 录副奏折是在皇帝批示后,下发官员执行前由军机处抄录的朱批奏折的副本。其内容和朱批奏折等同重要。许多档案现在或有朱批无录副,或有录副无朱批,所以朱批录副从内容上可以互补,两者都必须查阅。一史馆所存汉文录副奏折共72万件,只做过初步整理,尚需逐件编目著录。 3、题本、奏本 题本是清代高级官员向皇帝报告例行公务的重要档案,奏本是报告私事的档案。这些档案记载了各级官员办理政务的情况,是反映清代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家庭变化等基本情况的重要史料,汉文题本共140万件。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其中只有刑科题本中的婚姻家庭类做了细目,其余120余万件都需整理、著录。 4、外务部档案 主要是清末外务部成立以后形成的档案,少数是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期间的档案,共11万件。档案反映了清末和54个国家外交往来的情况,内容十分重要。现在档案馆正在和北京大学合作整理。 5、吏部、户部—度支部、礼部、兵部—陆军部、刑—法部、工部、学部、民政部、邮传部、国史馆、八旗都统衙门、长芦盐运使司、税务处、会议政务处、农工商部等小全宗的档案共约150万件。其中约50万件是比较重要的档案,也是这次必须整理著录的档案。 6、各种档册 (1)起居注册(2)内阁黄册(3)上谕档(4)宫中档簿(5)晴雨录(6)剿捕档(7)电报档(8)寄信档(9)电寄档(10)随手档(11)奏销档(12)史书 这些档册都是按专题或按类别或按朝年分别记述皇帝谕旨、皇帝生活、某些重要政务的系列档案汇集,合计约4万余册200余万条(每册含几十件上百件同容不等)。其中只有上谕档、起居注已部分公布出版,其余均要逐件著录。 7、电报、照会及宫中、军机处、内务府等重要杂件20余万件。这些档案内容庞杂,但都十分重要,如有些重要条约、国书等都在杂件中。 8、舆地图 一史馆现存各种舆地图约8000余件,大都没有考证没有详细年代和作者,要编史利用,也需认真修复、整理、考证和拍照。 9、部分满、蒙文档案 一史馆现存满、蒙文档案约200余万件,需要翻译后才能利用,工作量较大。其中清前期的各种簿册,如满文老档、前三朝史书、蒙古堂档、秘书院档、密本档、秘书院蒙文档6000余册约24万余条,其他如满文录副奏折、满文朱批奏折、前三朝满文题本39万余件,另有黑龙江、宁古塔、阿拉楚克、珲春等都统衙门档,都是比较重要,必须翻译整理,尽量利用的。 10、内务府、宗人府部分档案 清代内务府是管理宫廷事务,为皇帝家族服务的机构。宗人府是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共有档案220余万件,宗人府档案40余万件,其中我们认为修史中应查阅的最少约有25万件。如奏案、来文、上传档、红本档、玉牒、星源集庆、户口册等。 合计以上需整理著录的档案共计550余万件。 二、整理著录缩拍时间计划和方式步骤 1、整理时间计划 为了保证修清史的时间进度,档案整理工作必须提前安排和进行。初拟整理时间集中在前3—5年,重点是前3年。后6—7年补漏,8—10年扫尾。具体计划是: (1)2004年前1—3个月完成计划安排、房子租借和设备配置、人员招聘等有关准备工作。4月开始大批投入人力整理、著录、修复、扫描、拍照。 (2)2004年4月—12月整理著录军机处档30万件,其他档案10万件,共40万件。 (3)2005年暂定整理录付奏折40万件,其他档案5—10万件,合计约45—50万件。 (4)2006年暂定整理朱批奏折档案40万件,其他小全宗5—10万件,合计约45—50万件。 (5)2007年暂定整理著录内阁档40万件,其他小全宗档案10万件,合计50万件。 (6)2008年暂定整理各种档簿约30万件,其他小全宗10万件,共40万件。 (7)2009年—2010年暂定每年整理各种档簿20万件。 2、方式及步骤 工作方式是边整理、边著录、边修复、边拍照、边录入和扫描,同期提供利用。试情况安排部分出版。利用方式可采取查原档、看胶片和在馆内网上查找等多种形式。对年纪较大行动不便,无法到档案馆查阅者,提供档案复印还原件查阅。 3、满文翻译工作另做规划。 (转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