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文献档案 > 档案利用

努力挖掘和充分利用地方馆藏清代档案

朱诚如

21世纪重大文化工程——清史编纂工作已经启动。史书编纂的基础是档案文献资料。清朝的档案文献是第一手材料,是构筑清史大厦的根本。因此,从清史工程启动开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就十分重视档案文献的整理利用工作,并将其立为第一位的基础工程。

如果说二十世纪初即民国初年编纂《清史稿》有所失误的话,其重要的失误就是没有充分地利用清王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即清代的中央和地方档案。当然当时之所以没有充分利用档案资料自有各种原因。但今天,我们已完全具备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的条件,如果再不能充分加以利用,那就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了。

要想编写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清史,档案资料的充分利用是关键。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是其它史料代替不了的。它能直接反映历史的原貌、历史的真实。而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历史的原貌,正是我们编纂清史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根本真谛。

清王朝留下的档案汗牛充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的。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清朝的档案也有相当数量散失。但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1000多万件清代中央政府的和全国各地方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所保存的1000多万件地方档案,仍然是一惊人的数字,是我们这一次编纂清史最重要的资料库。清代档案保存在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情况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少量中央政府的档案,因为各种原因,散失到大陆各省市及台北等地;第二类就是清代地方省、府、县的档案。是反映清代地方省府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文书档案,这部分档案占地方档案的绝大部分。应该说第二类档案对于我们编纂清史也具有同样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地方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因为各种原因,收藏和保存的清代的中央政府档案数量不算多,如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保存着明代辽东残档、清代圣训和清代实录及其稿本、清代玉牒、满文老档、顺治年间档案。因为辽宁是清王朝祖宗肇兴发祥之地,盛京沈阳是清入关前的权力中心所在地,入关后仍把盛京作为留都,设有盛京五部。因此沈阳保存清代中央重要档案是顺理成章之事。此外如大连市图书馆,也收藏几千件清代中央档案,其中主要是总管内务府题本,各库的月折,以及少量的部员奏折、题本底稿、官员呈文、钱物清册、商人族谱、殿试试卷等。时间跨度从清朝入关初的顺治朝,直至清末的光绪朝,几乎贯穿整个清代。大连市从建市开始,很长时间一直是一个殖民城市。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最初的割地赔款中就有割让旅顺大连,后来三国干涉还辽,又落入沙俄手中,从1897年到1904年甲辰日俄战争爆发,沙俄占领旅顺大连长达7年。1905年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日本人又开始占领旅顺大连,一直到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解放大连,日本人前后统治大连长达40年。日本统治东北期间,曾经将东北三大图书馆即哈尔滨图书馆、奉天沈阳图书馆、大连图书馆馆藏进行调整。大连图书馆以中文古籍、英、俄、日文贵重图书以及东亚关系图书为主。这样日本人把从中国各地,主要是东北各地重要中文典籍、档案和英、俄、日文贵重图书以及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档案、图籍、调查资料都集中到大连图书馆。正是这座特殊经历的城市和特殊环境下建立的图书馆,使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档案典籍的收藏。再如江苏泰州市博物馆也保存有700多件清代档案,内容包括题本、朱批奏折和录副奏折、谕旨、奏销册、会殿试卷等。其中题本内容有吏治、纠参、刑法、河工、盐课、军务、钱粮、工矿等,奏折及录副奏折内容反映了乾隆时期部分内政、职官、商业情况,谕旨主要是关于祭祀和赈灾方面的。这部分清内阁大库档案于民国初年流出宫外,偶然被人从北京某城门楼下收废纸的小摊车上发现,买回后经过整理带回泰州,建国后,其友人将这部份档案捐给泰州博物馆,于是这部分中央政府的档案得以保存。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近代史所,也收藏了清代中央政府的档案70多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40多万件,主要是国史馆档、宫中档、军机处档、上谕档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史语所收藏31万件,主要是外交档案以及题本、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及上谕档等。流落台北的这部分档案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价值十分珍贵,是清朝中央档案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大量的朱批奏折及军机处档、内阁档案是研究清朝历史离不开的重要原始资料。

除收藏部分中央政府档案外,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一些文化部门主要收藏了大量清朝地方档案,收藏总量也在千万件以上。中国是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地理环境差别悬殊。地方档案的保存,对于我们研究清朝对全国范围统治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如辽宁档案馆,不仅保存清代圣训、实录等稿本,特别是保存了入关前的重要档案“明代辽东察院山东备倭署”档和满文老档。清入关后,盛京是其祖宗肇兴发祥之地,不仅设盛京将军衙门、奉天府尹衙门,还设有盛京五部。所以其馆藏的“黑图档”、“盛京内务府档”是当时既重要又特殊的档案,是研究清王朝入关以后将其根据地盛京作为进退有据的陪都,实行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的统治办法的重要原始档案。其它各省地方档案,有的记载省级行政机构运转职能,如四川省档案馆的“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档案、河南省档案馆的“河南巡抚”和“河南布政使司”档案。有的记载县一级直到乡村一级行政机构建制以及乡村社会基本社会状况的档案。这些档案就全国范围来说,保存比较完整的并不多。如四川省档案馆保存的清代重庆府巴县档案,总量有11万多卷,时间跨度从乾隆元年1736至清末1911,内容涉及政务、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司法、外交等各个方面。无论从数量、时间、内容它都是清代我国地方县一级行政机构保存最完整的档案之一,对我们研究清代基层统治机构的设置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原始档案材料。在11万多卷的巴县档案中,司法档案占近10万卷,案卷内容包括司法体例总类、命案、地权、房屋、借贷、欺诈、家庭、妇女、商贸、斗殴、盗窃、租佃、赌博、烟泥、水道、工矿、宗教、契税、移关、其他。清代巴县司法文书形式多样,以民事、刑事诉讼状为主,有状纸、传票、签票、解票、堂讯记录、供状、判词、结状等,有巴县县署与四川省总督衙门、藩司、臬司、道府,以及其他州厅县来往公文;文种形式有札、谕、令、咨、通饬、布告,特别是案卷附件粘单等图录,有各类租契地约、租佃房屋土地文约、商约、银约、税单、田单、通行证、田界图、房屋地界、阴阳山图、簿、册、票卷行据,它们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丰富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内容,真实地展现了清帝国由盛世步入衰亡时期社会各级各类矛盾的发展变化,是研究四川巴县乃至清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司法案卷中的案例记载反映的有关巴县社会生活、生产水平实情,实际是清代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此外,四川省南充档案局馆所收藏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也为我们提供一个县级行政管理的完整记录,其价值是相当宝贵的。整个清朝南部县衙档案大部分是县衙所属吏、户、礼、兵、刑、工、盐等房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和处理的刑名诉讼案件,以及该县同上级、下级和平行衙门之间的一些往来公文。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四川省总督、川北兵备道、保宁府、南部县等机构设置、官吏任免、奖惩、禁革陋规、实行宪政;地理情形、风景名胜、土特物产、户情人口、赋役课税、日支月出、雨雪天晴、洪涝风雹、地震灾害、灾情赈济;地方风俗、乡规民约、家规宗规、忠孝节妇寿老、科举考试,开办近代学堂、医院;兵丁招募、防务、调动抚恤、奖赏惩处、筹措军饷、武闱乡试、团练保甲户籍、开设巡警消防、禁烟、镇压农民起义、反清反洋、抗捐抗厘暴动;司法律例章程、经济、命案、凶殴、赌博、强奸、盗窃、欺诈、家庭婚姻、继承、物权、租佃、借贷、契约等民刑诉讼;开采矿产盐井、兴修水利、引种外国农作物、城建交通、发行彩票、行会贸易;洋人游历、传教办学置产、教案等方面的档案,记录相当详细。整个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形成于顺治十三年至宣统三年即公元1657至1911之间,时间跨越长达255年,几乎涵盖了清代268年的历史。它是清代四川南部县历任正堂履行职责、执法行政的官方文书,是清王朝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县衙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同时,也辐射到周边区域的历史演变,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文化、教育、外交等在地方的缩影。此外,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的获鹿县清代档案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总量近2000卷,时间跨度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至清末1911年。其主要内容涉及该县部分行政村的户口钱粮、户契地契、税收征调、保甲告示。如有反映征收租银和工食粮发放的登记册,有反映民事司法案件的稿簿以及典房买地的契约,有反映生产等经济活动及户口册簿,亦有反映当时直隶及县衙所制发的各种条约、章程等。为我们研究清朝基层建置及基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档案史料。

除了上述比较有代表性省县清代档案外,从全国范围来看,几个大的省级博物馆,如东北三省的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以及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比较集中地收藏清代地方政务、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方面等各方面的档案。此外,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保存一批清代民族宗教以及中俄通商档案,还有一些契约文稿;青海省档案馆保存一些清代地方厅府档案,记载当地行政设置、户口钱粮、刑治赈灾、乡规民约等;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保存大批盟旗的满蒙文档等,内容涉及王公世袭、寺庙喇嘛、边界争端等等;甘肃省档案馆保存清代地方档案竟达15万件之多,内容涉及甘肃总督衙门和布政使司许多重要档案,甚至包括陕西、青海、宁夏周边地区重要历史档案。也有一些专司的档案,如关税档案,就集中在只有海关的广东、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档案馆。还有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档案,如太平天国档案集中在江浙档案馆,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档案集中在辽宁省档案馆和大连图书馆。还有些特殊档案,比如盛宣怀的档案10余万件保存在上海图书馆,清朝古建筑方面的“样式雷”珍贵档案保存在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总之,分藏全国各省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地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一些文化机构的清朝地方档案是我们研究清王朝地方统治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纂修大型清史档案资料的重要的来源。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传承代代相传,从未中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丰富的历史典籍,宝贵的文献档案,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重视。正是依靠这些丰富的典籍档案,连辍几千年有声有色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大系。档案文献是中华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特别是大量地方档案,是研究各地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中华民族是众多民族所组成,分布在全国广阔无垠的地域,是构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部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正是中华民族色彩斑斓历史的重要特点。因此利用各地档案馆所挖掘出的地方档案,并利用这些档案为编纂历史服务,是一件十分重大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目前编纂清史这一当代标志性的文化工程,党和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有责任为这一千秋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先中央后地方的原则意见,地方档案的整理和利用工作也即将启动,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犹豫,要积极支持这项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造福于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整理和利用地方馆藏档案是一个全国一盘棋的大举措,需要统一步调,统一规范,协作行动,因此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建国50多年来,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在整理和利用清代档案文献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这是我们开展工作极为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工作的不平衡,特别是有些地方馆因为经费、人力等原因,整理工作基础比较弱,可以通过这次整理,把馆藏档案进行一次认真地清理,也是一件有价值的工作。事实上,这一次国家修史,除了要修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清史而外,也想借这历史机遇,推动档案文献整理工作,这也是这一次重大文化举措的另一个重要成果。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决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遗产成为废纸,堆在库房里,最终成为千古遗憾。至于整理工作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是目录整理;第二步是档案整理分类;第三步筛选重要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出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组为了推动这一工作,已经根据需要,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希望各地方馆积极配合和支持。档案是祖宗遗产,是国家的文化财富,它不属于任何个人,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事实上档案的整理和利用,本身也是一种交流,中央和地方档案的交流,地方省与省、省与县的交流。以东北三省所藏清代地方档案为例,清代东北地方档案有许多内容互相关联、互相交叉,不互相交流,光靠自己一个馆的馆藏,许多历史线索、历史真相很难完整地表述清楚。因此,即使地方馆藏档案的整理和利用也不能关起门来各自为阵,互相保密。中华民族自周秦以来所形成的大一统国家,几千年的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交流为我们今天推动全国各地馆藏清代档案整理和利用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这一造福后代的文化伟业。

(文章来源:《史苑》第1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