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民族的历史上,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这一百多年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随着东西方交通的发展及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蒙古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和场所之一,蒙古民族被卷入了世界性的大变动的潮流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料。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仅从收藏范围来说,不仅收藏在中国(包括台湾)和蒙古,还收藏在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瑞典等国一些图书馆、档案馆、科研机构及个人手中。从档案的文种来说,除了大量的蒙文、汉文档案之外,还有日文、俄文和英、法、德、拉丁、瑞典等文档案。对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蒙古近代史研究水平的提高。所以,向学术界系统介绍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着重介绍国内(不包括台湾地区)各主要档案馆收藏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情况及整理出版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汇编。至于在国外收藏及出版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情况将另文介绍。
一、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的馆藏情况
在国内,收藏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最多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蒙古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档案馆和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档案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档案馆均藏有与蒙古近代史有关的档案。此外,国内个别图书馆也收藏一定数量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这里,主要介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蒙古档案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主要盟市旗县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情况。
(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北京)收藏明清两朝中央机构和少数地方机构的档案。据1985年的统计,该馆共有74个全宗,1000多万件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清代档案占绝大多数。从时间上看,包括1607年到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于1912-1940年间形成的档案。从所属全宗看,有中央国家机构、管理皇族和宫廷事务机关、军事机构和地方机构的档案,也有个人全宗档案。从文字上看,绝大部分是汉文档案,一小部分是满文或满汉合璧档案,还有一小部分蒙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二次鸦片战争》(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981年)、《清代档案史料丛编》(1—12辑,中华书局,1978—1987年)、《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1—5编,中华书局,1980—1981年)等几十种档案史料汇编。这些已经整理出版的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蒙古近代史有关的资料。该馆从1981年起创办《历史档案》杂志,定期公布一些重要的专题档案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与蒙古近代史有关的档案分别收藏在各个全宗中,主要有内阁档案、军机处档案、宫中各处档案、八旗都统衙门档案、管理前锋护军等营事务大臣档案、京城巡防处档案、民政部档案、国史馆档案、理藩院(部)档案以及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等全宗。其中理藩院(部)档案是与蒙古近代史直接有关而且最集中的部分。
理藩院是清朝政府专门掌管蒙古、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理藩部。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理藩院档案被毁。现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理藩院(部)档案,绝大部分是从南京史料整理处(即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前身)接收的,另一部分属于该馆收藏的理藩院(部)的零散档案。这些档案形成于1873—1912年。
现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理藩院(部)档案696卷(即从南京史料整理处接受的部分),内容分为总类、典礼、蒙旗、回部、土司、喇嘛管理、寺庙管理、西藏等八类。其中与蒙古直接有关的是总类、典礼、蒙旗、喇嘛管理、寺庙管理等五类。
理藩院(部)档案总类内分政治、军事、外务、刑律、邮政、铁路商埠、本部组织、员司调补奖叙、管理蒙古三学、文书事务、廉俸、经费等;典礼类分体制、庆贺、丧祭、年班、洞礼经班、内廷唪经、宴赏等;蒙旗类分政务、筹备立宪、疆域户口、会盟祭海、比丁、台站卡伦、军务边卫、库伦独立、外事、教案、学堂、垦牧、公路铁路、邮电、实业商务、承袭爵衔、拣补官缺、奖惩、致祭、请封、婚姻子嗣、调查谱系表传、朝贡、刑律、刑罪案件等;喇嘛管理类分接署印信、度牒札付、告假、朝贡、奖赏、案件审讯、圆寂病故、掣定呼毕勒罕等;寺庙管理类分雍和宫事务学务、雍和宫班第学艺、雍和宫年例唪经、京城寺庙事务、各地寺庙事务等。
理藩院(部)档案内容涉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蒙古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宗教以及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是研究蒙古近代历史的最基本史料。
(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南京)收藏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历届中央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的档案。据1985年统计,该馆有756个全宗,140多万卷档案,排架长度达34000公尺。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根据其馆藏档案,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共244册,2190万字,内部油印)、《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预计3000万字,1979年起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统一格式出版,后改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和《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以及《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共70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等。这些整理出版的档案史料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蒙古近代史有关。该馆从1985年起创办《民国档案》杂志,定期公布一些重要的历史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与蒙古近代史有关的档案分别收藏在民国政府国务院、内务部、外交部、蒙藏院、督办边防事务处、热察绥巡阅使署和国民政府行政院、总统府、军事委员会、军委会调查统计局、蒙藏委员会以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中央调查统计局等部门的全宗内。其中蒙藏院档案和蒙藏委员会档案是与蒙古近代史直接有关而且最集中的部分。
1.蒙藏院档案
蒙藏院是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掌管蒙古、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北洋政府于1912年5月在内务部设立蒙藏事务处,9月改为蒙藏事务局,隶国务总理;1914年5月升格为蒙藏院,直到1928年6月为止。
蒙藏院档案共有941卷,时限为1912年5月—1928年6月为止,内容共分十大类。
法规类分本院规则、蒙藏规则、优待条例等;职员类;会计类;文书资料类;民治类分政策建议、治边大吏建制、蒙古地方制度、选举、疆理、比丁、词讼、教育等;边卫类分蒙古问题(库伦独立、外蒙古自治时期、外蒙古取消自治时期、中俄蒙会议时期、外蒙古人民革命时期)、西藏问题、新蒙边务问题、游历、治安兵备、台站驿递等;劝业类;封叙类分蒙回袭封、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外蒙古与科属、青海霍硕特、新疆各属、西北蒙回哈土司、铸发印信、王公俸银、奖惩等;宗教类分喇嘛管理、驻京呼图克图、各地喇嘛、西藏驻京堪布、第九世班禅来京、寺庙管理、宗教活动等;典礼类分仪制规则、宴赉、恤祭、年班、经班、觐见等。
2.蒙藏委员会档案
蒙藏委员会是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掌管蒙古、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成立于1929年2月,隶属于行政院。
蒙藏委员会档案共有4142卷,时限为1929年1月至1949年11月,另有绥境蒙政会驻京办事处、西藏驻京办事处、西藏驻平办事处、西藏驻康办事处、班禅驻京办事处等机构档案共123卷。蒙藏委员会档案内容分为总务、人事、会计、调查、蒙事、藏事等六大类。
总务类分法规、组织、会议、报告、建议、考察、教育、外交、文书、事务、逃亡等;人事类分为法规、会议、考绩、考试、奖励、训练、交接、任免、铨叙、动态等;会计类分法规、人事、经常费、旅费、招待费、文教费、宗教费、补助费、一般经费等;调查类分统计、调查、(蒙事、藏事)、资料(蒙事、藏事)、情报(反共、日寇在内蒙古活动、内蒙古自治、内蒙古人民自治、蒙古人民共和国、驻旗协赞专员联络情报)等;蒙事类分为法规、组织、会议、建议、社会、内政(土地、户口、经界、展觐)、保安、教育、司法、财经、交通、农矿水利、垦牧、宗教(寺庙管理、雍和宫、热河外八庙、五台山寺庙、喇嘛动态、章嘉、甘珠瓦尔、回教、祭事)、盟旗行政(额济纳旗、阿拉善旗、土默特旗、依克明安旗、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青海左右翼盟、新疆蒙古、甘肃散居蒙民)、各盟旗联合驻京办事处、绥境蒙政会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绥境蒙政会、察哈尔蒙旗特派员公署、蒙旗宣慰使署、张家口与杀虎口牧场等。
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蒙古近代史的档案内容来看,涉及到20世纪上半叶蒙古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方面,不仅数量多,而且在空间范围上包括了内蒙古、外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蒙古族聚居地区。所以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最重要的宝库之一。
(三)内蒙古档案馆馆藏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3]
内蒙古档案馆是收藏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最多的档案馆。该馆共有283个全宗,317750卷,其中清代档案20个全宗,63258卷(册),而且大部分为近代的档案;民国时期档案(包括日伪政权档案)71个全宗,45968卷;革命历史档案6个全宗,1513卷,其余为建国后的档案。
内蒙古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清代后期、民国时期(包括日伪政权)及革命历史档案与蒙古近代史有关。这部分档案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涉及的文种很多,有蒙文、汉文、满文、藏文,还有日文、俄文、英文档案,涉及到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蒙古近代史的史料宝库。
内蒙古档案馆从80年代初开始根据馆藏档案,整理出版或内部编印了部分专题档案资料汇编,主要有《内蒙古民族团结革命史料选编》(1983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资料选编》(上、中册,1986、1987年)、《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档案史料选编》(1986年)、《内蒙古统战史档案资料选编》(1987年)、《内蒙古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88年)、《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资料选编》(1989年)、《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1997年)、《清末内蒙古垦务档案汇编》(1999年)、《中国档案精粹·内蒙古卷》(1999年)、《东蒙自治政府蒙文档案史料汇编》(1985年)、《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蒙文档案史料汇编》(1985年)、《成吉思汗八白室》(1998年)等蒙、汉文档案汇编。此外,内蒙古档案馆从1992年至1993年创办过《内蒙古档案史料》(季刊),共出六期,另有一期特刊,公布了与内蒙古近代史有关的几百件档案史料。该馆还与内蒙古档案局合办《内蒙古档案工作》(蒙、汉)、《内蒙古档案》等刊物,其中有时也公布一些档案史料。
内蒙古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中,蒙文档案数量在国内是最多的,而且也最有价值;绥远地区垦务档案和1937-1949年的绥远省政府档案等内容比较齐全;日伪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虽然内容不全,但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1.内蒙古档案馆蒙文历史档案
内蒙古档案馆馆藏蒙文历史档案共有17个全宗、69254卷、239885件,内有部分满文、汉文及少数藏文档案。主要有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科右后旗、喀喇沁左旗、喀喇沁右旗、喀喇沁中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茂明安旗、四子王旗、喀尔喀右翼旗、准格尔旗、杭锦旗、郡王旗、鄂托克旗、阿拉善旗、察哈尔都统衙门的档案。
内蒙古档案馆馆藏蒙文历史档案分两种类型,一类是档册档案,另一类是折件档案。前者是将文件装订成册,后者是折叠而成的单件档案。这些档案内容分为盟旗政务、财政经济、民政、军事、司法、宗教、民族事务与民族关系、文化教育、国家政务、外事等十大类,时间跨度为305年(1644—1949),其中大部分档案形成于近代(即清末及民国时期)。这些档案是研究蒙古近代历史的重要史料来源,有着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内蒙古档案馆已经将这些蒙文档案全部编制了目录,并对其中一部分编制了文件级目录,共99254条;还汉译了部分档案目录,编制了蒙汉文对照目录3737条,可供查阅。
2.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档案
内蒙古档案馆馆藏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档案共3161卷(排架长度13.69米),其中清代档案719卷,民国时期档案2442卷,档案所属年代为1644—1938年,95%为满文档案,涉及到近代呼伦贝尔地区的旗佐设置、官员任免、设立道府厅县、兵丁调遣、人口、民刑案件、建立学校、选送学生、市场贸易、盐务、寺庙、敖包祭祀、水陆交通以及布里亚特、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人迁居、调查材料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档案还有6271卷(排架长度12.35米)收藏在呼伦贝尔盟档案馆。这部分档案所属年代是1913—1932年,以蒙文档案为主,内容涉及人事任免调动、行政区划、边防驻军、民刑案件、户口及出入境管理、对外关系、农牧及税收、交通运输、文教、卫生防疫以及喇嘛寺庙等方面。
3.内蒙古地区垦务档案
有关内蒙古各旗垦务档案在内蒙古档案馆收藏较多,有清末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行辕档案及民国时期绥远垦务总局、督办蒙旗垦务公所、内蒙古东部区垦务档案汇集、察哈尔垦务总局、赤峰经界局、热河垦务总局、巴林爱新荒务局等十个全宗。
(1)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行辕档案
该全宗共有536卷、24853件档案,汉文档案占95%以上,还有部分满文、蒙文档案,形成时间是1901—1911年,主要有垦务大臣与理藩院、绥远城将军、归化城副都统、察哈尔都统、乌伊两盟和土默特旗的往来文书及该行辕在放垦活动中形成的文书和奏稿抄件。其内容涉及官员任免奖惩、机构设置、放垦、赔教地案、押荒银征收、地商活动、河套水利、开设学堂、添设厅治、军备军务、垦务弹劾案等。
(2)督办蒙旗垦务公所档案
垦务公所档案共有256卷,其中清代档案只有2卷,有1813年至1915年间的各种地契和垦务公所办事细则、机构设置等;民国时期的档案有254卷,形成时间为1910至1916年,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人事任免、田赋条例、民欠岁租、经费开支、督办垦务情形、垦务调查、后山牧厂放垦、土地纠纷、垦地社情民情等。
(3)绥远垦务总局档案
绥远垦务总局档案共有4154卷,形成时间为1915—1940年,内容包括该局规章制度、人事管理、放垦征款、河套水利、县局设置和人事任免以及各旗县灾情等。
(4)察哈尔垦务总局档案
察哈尔垦务总局档案共有84卷,形成时间为1915年至1917年,内容涉及机构设置、人事任免、清查丈放蒙旗土地条例办法及计划、蒙旗教堂土地争讼等。
(5)内蒙古东部区垦务档案汇集
该全宗是内蒙古档案馆为编撰《内蒙古垦务志》征集的档案,反映了呼伦贝尔、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等盟各旗从清末到民国年间的垦务情况,共有177卷。内容包括北洋政府时期对蒙政策、办理新政、蒙情调查、王公封叙赏罚、王公会议记录及统计;开垦哲里木盟各旗和伊克明安旗、索伦八旗、布特哈以及昭乌达盟敖汉旗、阿鲁科尔沁旗土地档案;热河垦务总局档案、兴安屯垦档案;蒙地开垦办法、设立县局、蒙地升科、征收钱粮租税章程等;陶克陶胡、嘎达梅林及赤峰人民抗垦斗争档案等。
4.喀喇沁三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内蒙古档案馆馆藏内蒙古14个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其中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札萨克衙门档案数量多,且保存较为完整。
(1)喀喇沁左旗札萨克衙门档案
喀喇沁左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共有12621卷,其中清代档案10810卷(90%为蒙文,其余为汉文),民国时期档案1811卷(蒙汉文档案各占50%)。档案形成时间为1721年至1932年。内容包括官员任免、王公贵族世袭册封、兵丁防务、户籍清查、民刑案件、寺庙及喇嘛事务、旗仓收支、土地登记、牲畜统计、地契、家谱以及禁烟禁垦、建立学校、教育经费、驿站等方面。
(2)喀喇沁中旗札萨克衙门档案
喀喇沁中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全宗中清代档案38429卷(蒙文档案占97%,其余为汉文),民国时期档案3530卷(99%为蒙文档案,其余为汉文)。这些档案形成时间为1710—1934年。该全宗内容主要有官员任免、王公贵族袭爵晋升、兵丁兵器统计、户籍人口统计、灾情调查、民刑案件、寺庙及喇嘛事务、旗仓租税收入登记、土地开垦、地契、抗垦、商业、牲畜统计、保护山林、兴办学校以及拥护民国、宣慰蒙旗事宜等。
(3)喀喇沁右旗札萨克衙门档案
喀喇沁右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全宗全部为蒙文档案,其中清代档案574卷,民国时期档案2卷。该档案全宗形成时间为1737年至1931年,内容包括官员任免、调遣、年班、册封、兵丁马匹统计、木兰狩猎、灾情调查、民刑案件、旗仓田租收入有及赈灾、保护山林等。
(四)内蒙古主要盟旗档案馆馆藏蒙古近代历史档案[4]
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档案馆、包头市档案馆、赤峰市档案馆、呼伦贝尔盟档案馆、兴安盟档案馆、哲里木盟(今通辽市)档案馆、锡林郭勒盟档案馆、乌兰察布盟档案馆、伊克昭盟档案馆、巴彦淖尔盟档案馆以及土默特左旗、阿拉善左旗等55个旗县市区档案馆均收藏着数量不等的与蒙古近代历史有关的档案,其数量也相当可观。其中伊克昭盟档案馆、土默特左旗档案馆和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所藏的历史档案较多。
1.伊克昭盟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
伊克昭盟档案馆收藏伊克昭盟政府(67卷,1940—1949年)、杭锦旗(2798卷,1846—1949年)、鄂托克旗(130卷,1787—1944年)、乌审旗(16卷,1864—1951年)、达拉特旗(8卷,1852—1910年)、准格尔旗(81卷,1920—1949年)、郡王旗(15卷,1938—1948年)、札萨克旗(164卷,1914—1950年)等盟旗档案全宗,共3279卷。这些档案大都为蒙文档案,绝大部分形成于清末及民国年间,内容涉及伊盟各旗政治、军事、垦牧、民政、教育、宗教、成陵祭典以及人民革命斗争等方面。该馆还有绥远盐务分局、达拉特旗组训处、东胜县政府、桃力民办事处、国立伊盟中学等全宗,共计3460卷,形成于1894—1950年。内容涉及盐池征税产销、盐务工作以及民政、军事、财政税收、贸易、农牧水利、文教、卫生、禁烟禁赌等。
需要说明的是,伊盟准格尔、郡王、鄂托克、杭锦等四旗札萨克衙门的相当一部分档案收藏在内蒙古档案馆。其中准格尔旗档案130卷(1739—1947年,清代100卷,民国时期30卷)、郡王旗档案1952卷(1828—1949年,清代1020卷,民国时期932卷)、鄂托克旗档案313卷(1743—1949年,清代102卷,民国时期211卷)、杭锦旗档案10卷(1745—1947年,清代7卷,民国时期3卷),共计2693卷。
2.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
土默特左旗档案馆有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衙门、土默特特别旗政府、归绥县政府、萨拉齐县政府等历史档案全宗,共21731卷,其中副都统衙门及土默特旗政府档案保存完整,可以反映出土默特地区二百多年的历史面貌。副都统衙门档案共16198卷,形成于1728—1911年,65%以上为满文档案。该全宗中涉及到近代的内容有回民起义、反洋教、人事任免、土地整理、放垦抗垦、勘界、保护森林、开发煤矿、开办学堂、地丁钱粮、民刑案件、外人游历、教案以及有关喇嘛寺庙等。土默特特别旗公署档案共有3522卷,形成于1912—1949年,内容包括旗政府法规条例、人事任免、禁烟禁毒、经费收支、民刑案件、喇嘛、矿产户口调查、警察、军队及教育等方面。
3.阿拉善左旗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
阿拉善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衙门全宗(2458卷,1685—1911年)、民国时期阿拉善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全宗(4226卷,1912—1949年),共计6774卷。这些档案绝大部分为蒙文,而且大部分形成于清末及民国时期,涉及阿拉善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事及宗教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阿拉善旗近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在内蒙古档案馆有28卷(1719—1931年),大部分为蒙文档案,内容涉及该旗官员承袭、征调兵丁军马、民刑案件、畜牧业调查、人丁户口统计、寺庙喇嘛、盐业税收及禁止开垦开矿等方面。
二、正式出版的部分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汇编
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收藏着如此众多的有关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是我们研究蒙古近代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档案的逐步开放和各种编史修志的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相继收集、整理出版了一部分历史档案资料汇编。有关蒙古近代史的档案资料,除一些专题档案资料汇编相继整理出版之外,在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专题档案资料汇编中也有与蒙古近代史相关的内容。下面介绍几部已经出版的几部有关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汇编。
(一)《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资料汇编》
金峰主编的《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资料汇编》(蒙文)共六辑,1989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汇编收录的史料绝大多数是蒙文历史档案,有个别满文档案(均译成蒙文),有呼和浩特地区寺庙及个人所收藏的历史档案和活佛传记,日本学者江实编的《巴彦塔拉盟史料集成》(蒙文照抄,满文译成蒙文),土右旗地方志办收藏的有关土地,交通方面的蒙文文献以及蒙文碑铭等,共计120万字。所收资料为16世纪80年代到民国末年的各种历史文献,其中大部分是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资料。
第一辑为“行政建置”,包括归化城土默特都统衙门、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绥远城将军所辖盟旗、绥远城将军衙门、归绥道衙门以及有关衙门会审事项等内容;第二辑为“土地问题”,包括土地所有制、草场所有权的变化、蒙古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人民革命运动等内容;第三辑为“阶级关系”,包括封建等级、阶级关系的变迁、蒙古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以及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等内容;第四辑为“社会经济”,包括生产建设、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财政收支、寺庙经济、自然灾害等内容;第五辑为“诉讼案件”,包括盗窃案件、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有关召庙所属权的控告等内容;第六辑为“宗教与文化”,包括教育与文物、召庙、活佛传、活佛们的一生、喇嘛禁令及戒律等内容。
这套文献汇编虽然名为《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资料汇编》,但所收文献不只限于呼和浩特及土默特地区,还包括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各旗,即清代绥远城将军所辖的各盟旗范围,内容相当广泛,是研究清代及民国时期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第一手史料。
(二)《鄂尔多斯人民独贵龙运动资料汇编》
《鄂尔多斯人民独贵龙运动资料汇编》(上)由义都合西格、宝音、道荣嘎编,1981年由《鄂尔多斯史稿》编审委员会编印出版,约25万字。
这是一部蒙文历史档案资料汇编,共收录107件档案,内容分为反洋教侵略、反对出卖牧场、反对察克都尔色楞(乌审旗札萨克)的运动、人民革命运动等,还收录了有关独贵龙的诗歌和齐木道尔吉写的乌审旗独贵龙运动的调查报告。所收历史档案的形成时间均为清末及民国时期,而且以乌审旗的历史档案为主。这部资料汇编是研究伊盟地区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以及司法制度方面的重要资料。
(三)《成吉思汗八白室》
《成吉思汗八白室》一书由内蒙古档案馆、内蒙古古籍办、伊盟档案馆、伊盟古籍办组成的编辑整理小组主持,由内蒙古档案馆宝音、旺其格二人整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共112万字。
该书是一部有关成吉思汗八白室的蒙文历史档案汇编,其档案主要来自内蒙古档案馆、伊克昭盟档案馆,个别是从阿拉善左旗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集的。此处,还有从二十多种蒙文文献中抄录的有关内容。
共收录了一千多件蒙文历史档案,涉及到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到1950年有关成吉思汗八白室的祭典、达尔扈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绝大部分档案形成于近代(1840—1949年)。这些档案不仅是研究成吉思汗八白室沿革、礼俗和达尔扈特人生产生活历史的珍贵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是研究近代伊盟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有价值的史料。所收档案均按形成年代排列,有详细目录,并附有不同年代的八白室和“苏力德”以及档案原件等共15幅照片。
(四)《清末内蒙古垦务档案汇编》
内蒙古档案馆编的《清末内蒙古垦务档案汇编》(绥远、察哈尔部分)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共计120万字。
该汇编收录了从内蒙古档案馆馆藏垦务档案中选编的1779件汉文档案,全部采用影印的方式予以公布。这些档案形成于1902年至1911年,按地区分为绥远、察哈尔两部分。绥远地区的档案内容分为垦务大臣综合类,垦务大臣行辕机构,综合开垦类,西盟垦务总局机构、人事、综合开垦类,乌兰察布盟开垦,清理土默特地亩,绥远城八旗牧场开垦,杀虎口驿站地开垦,赔教款及赔教地,经费开支,西路垦务公司,抗垦,垦务弹劾案,河套水利,添厅设治,开设学堂及拨留学田,军事,其它事项等共18类;察哈尔部分档案内容为综合类,察哈尔左翼四旗及张家口、独石口、多伦三厅的开垦,东路垦务公司,抗垦等8类。各类档案中垦务大臣奏折及朱批在前,其它类的在后,均以文件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并加了编者的注释。
这部档案汇编较全面反映了清末内蒙古西部(绥远、察哈尔)蒙旗土地放垦、添厅设治过程以及该地区社会变化的情况,是研究近代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变迁,特别是土地制度、土地放垦、蒙汉民族关系方面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汇编对档案原件采取全部影印方式,更增加了它的文献使用价值。
(五)《蒙荒案卷》
《蒙荒案卷》一书由张文喜等整理,1990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是李澍田主编的大型东北地方史料丛书《长白丛书》之第四集之一种。全书共计38万多字。
该书收录了清末放垦蒙地时期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三旗(即札萨克图旗、图什亚图旗、镇国公旗)的垦务档案共计592件。书中还附录了《督办赴氵兆南新城齐齐哈尔沿途日记》。
该书第一部分为《办理札萨克图蒙荒案卷》,所收档案以奏办札萨克图蒙荒行局与盛京将军增祺之间的呈报、札饬文以及札萨克图郡王乌泰、札萨克图旗(即科尔沁右翼前旗)间的公文为主,共计421件,形成时间为1902年二月至1904年四月。这部分档案主要收藏在氵兆南市档案馆和东北师大图书馆。
该书第二部分为《办理札萨克镇国公蒙荒案卷》,所收档案为办理札萨克镇国公蒙荒行局与盛京将军、增祺、赵尔巽之间的呈报、札饬、批示、密函以及该行局与奉天省财政局、驻省总局、洮南府、镇国公旗(即科尔沁右翼后旗)、郭尔罗斯前旗、铁岭县之间往来公文等,共计136件,形成时间为1904年至1905年。这些档案收藏在大安县档案馆、氵兆南市档案馆和大连图书馆以及东北师大图书馆。
该书第三部分为《办理图什业图蒙荒案卷》,所收档案为1906年奏办图什业图蒙荒行局与盛京将军赵尔巽间的呈报、札饬、批文以及与洮南府、镇国公旗之间的公文等,共计35件。这部分档案收藏在洮南市档案馆和大连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东北师大图书馆。
该书所收这三部分档案资料的内容涉及到清末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三旗(包括今辽宁省西北部、吉林省西部及黑龙江省两南部)的政治、经济、历史沿革、建制、放垦、设治和人物、交通、山川、地貌、民俗、文化以及中俄关系、旗县关系、民族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该地区历史的重要第一手资料。
该书还附录了吴笈孙等人于1908年四月十三日至五月二十七日奉命查办札萨克图郡王乌泰借俄债案时顺道调查蒙旗情形的《督办赴洮南新城齐齐哈尔沿途日记》(原件手稿藏上海市图书馆)。这一史料对了解当时当地蒙旗社会状况也很有价值。
(六)《民族问题文献汇编》
《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一书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共126万字。
该汇编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政府以及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有关我国民族问题的文献资料集,其档案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央档案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方面收集的,共有一千多件。参加编辑的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中央档案馆、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六个单位。
该汇编把所收录文献资料分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四个时期,每一时期的正文为中共中央及各级党组织有关民族问题的决议、指示和来往文件以及一些领导人的指示、讲话等;每一时期正文后又以“参阅资料”为题,收录了一些报刊、书籍上发表的有关民族问题的文章和个别文件。正文和参阅资料均以时间先后排列。
该书是收录中国共产党有关民族问题资料最多的一部档案文献汇编,其中多一半的文献涉及到蒙古民族和内蒙古地区。所以说,该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主要资料依据,而且也是研究蒙古近代史的重要史料。
(七)《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一书由内蒙古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全书共23万字。
该选编由内蒙古档案馆馆藏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1945.10—1947.5)成立前后的相关档案及报刊资料汇编而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有关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档案;二、《晋察冀日报》、《内蒙自治报》等报刊的相关资料;三、编者撰写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概述》、《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大事记》。全书共收历史档案106件、档案附件9份,并以文件形成时间顺序编排,并加了编者的部分注释。这部档案史料选编是研究战后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产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史料。
有关蒙古近代史的历史档案资料,除了以上介绍的几部档案汇编之外,还出版了《清末蒙古史地资料荟萃》(其中《三多库伦奏稿》为档案资料)、《清代青海蒙古族档案史料辑编》、《额济纳旧土扈特旗札萨克塔旺嘉布郡王文电集》(蒙文)、《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14)、《黑龙江少数民族档案选编》等数种。另外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沙俄侵华史、日本侵华史以及一些地区史、专门史的资料汇编中,程度不同地收录、公布了相当多的有关蒙古近代史的档案,如《筹办夷务始末》、《清季外交史料》和《近代史资料》(总第88号)等等。
历史档案是历史的重要记录,记载着纷纭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记载着各种典章制度和各种重要人物、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以及各种政制兴革、内政外交、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档案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所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都十分重视利用档案史料。但就目前状况而言,与蒙古近代史有关的档案资料在各个档案馆中收藏的数量很多,然而在蒙古近代史研究中这些档案的利用率却很低。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理出版可供人们方便利用的档案史料较少,另外也有档案管理部门的各种限制以及科研人员缺乏相应的经费等原因。这就使得史料价值极高的大量历史档案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综观蒙古近代历史档案,具有数量多、收藏地多、文种多、整理出版少的特点。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这种“三多一少”的现状,严重影响着该学科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所以说,为了使蒙古近代史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应通力合作,下大力量,采取不同形式,系统地收集、整理、出版历史档案资料是当务之急。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