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档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原为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保存的一批档案精品运往台湾204箱。这些档案中,有宫中档、军机处档、内阁部院国史馆及清史馆档,共有四十余万件。 (一)宫中档案 运台的宫中档案主要为汉文朱批奏折。其中康熙朝汉文奏折二千九百八十六件,具奏人包括王文雄、王世臣、王以谦、王度昭、王景曾、王鸿绪、王应龙、王兰生、仇兆鳌、左世永、司九经、甘国壁、白潢、江琦、朱轼、李林盛、李煦、李发甲、李锡、李耀、杜呈泗、吴英、吴郡、宋荦、吕犹龙、佟国勃、何天培、范侣、范时崇、范时捷、周士元、金国正、施世纶、施世骠、胡作梅、俞化鹏、俞益谟、郎廷极、高其位、高其倬、孙文成、师懿德、马见伯、马进良、马焕、马际伯、徐元正、张文焕、张玉书、张自兴、张伯行、张谷贞、张连登、张浴贞、张曾谊、张朝午、张圣佐、张应诏、陈元龙、陈尚武、陈诜、曹寅、曹连生、曹、曹颐、梁鼐、康基田、陆有仁、麦良玺、鹿佑、黄国材、黄应缵、程汉鹏、杨宗人、杨宗义、杨长泰、杨琳、杨鲲、杨铸、路振扬、路振声、赵弘燥、赵良佐、管源忠、蕃育龙、刘汉业、刘殿衡、刘荫枢、阎光炜、穆和伦、谢瑛、魏廷珍、魏经国等人。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约二万二千三百七十五件。自1723年至1735年(雍正元年至十三年)。主要是各地藩臬、督抚、将军、提镇的奏折。其他如给事中、监察御史、八旗都统、各部院尚书、侍郎的奏折也不少。 乾隆朝汉文朱批奏折,有五万九千四百三十六件。其中有不少关于“十全武功”治理边疆的材料。 清代中后期各朝的汉文朱批奏折:嘉庆朝一万九千九百三十六件。道光朝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三件。咸丰朝一万七千零九十二件。同治朝一百七十六件。光绪朝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六件。宣统朝九十七件。光、宣两朝的奏折中,关于辛亥革命的材料,颇为丰富,如惠州之役,折中记载比较详细。 以上各朝的汉文朱批奏折,共计十五万三千二百一十五件。 运台的满文朱批奏折数量不多,总计二千五百七十件。其中康熙朝约八百余件。雍正朝约八百余件。乾隆朝约七十余件。道光朝约一百余件。咸丰朝约四百余件。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约四百余件。这些折件大部分是满蒙亲贵及边疆大吏的奏疏。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具奏人有和硕康亲王尚善、康亲王杰书、九门步军统领费扬古、奉天将军安珠瑚、皇太子允扔、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平北大将军马思喀、副都统阿南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主事保住、员外郎博什希、笔贴式合色、王府长吏马尼图、议政大臣苏努、杭州织造孙文成、福建巡抚觉罗满保、古北口总兵官觉罗保住、福建巡抚陈 、户部尚书赵申乔、上驷院郎中尚之逊、陕西布政使斡希布、直隶按察使全保、山西按察使何明、内务府衙门延禄,及李宾中、延世、阿喇衲、喇嘛金巴札木素、俄齐尔图车臣汗之孙噶尔丹多尔济、响导车克楚、协理旗务头等台吉多罗额驸阿喇卜滩、察罕台吉、丹津旺布、策妄诺尔布、鄂弥达、卢康、那尔苏、第巴、达赖汗等。其中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关于平安准噶尔的奏折,福建浙江总督觉罗满保关于台湾朱一贵起事的奏折等,都是极珍贵的史料。雍正朝满文奏折的具摺者多是京内外文武大员,如各部的尚书、侍郎、各亲王、大学士、总督、将军、巡抚、都统、副都统等。其中延信、阿喇衲、年羹尧、常寿等人的奏折,史料价值较高。 运台的满、汉文朱批奏折,已陆续影印出版,公诸于世。 台北故宫博物陀所存的宫中档案,除奏折外,还有谕旨、御制诗文、各类档册及奏折的附单、片等。较重要的有1678年(康熙十七年三月十六日)颁给抚蛮灭寇将军广西巡抚傅弘烈的特谕。各大臣的贡单。康熙帝亲征准噶尔期间,厄鲁特一些头目如扎木素、达喇什、博洛特宰桑和硕齐、多尔济、察罕代、吴巴什、藏卜格隆、达什、齐奇尔宰桑、格垒沽英宰桑、满济等人的供词。雍正时的寄信谕旨、晴雨录、官员履历单、各省的雨水粮价单等,都是很珍贵的史料。 (二)军机处档案 军机处档案可分月折包与档册两大类。 月折包 军机处月折包中的录副奏折,共计十八万八千件。其中乾隆朝约四万七千余件。嘉庆朝六千七百余件。道光朝二万八千余件。咸丰朝六千三百余件。同治朝二万九千余件。光绪朝五万六千余件。宣统朝一万五千余件。月折包原分寻常折包与杂项折包二大类。寻常折包不分何事,按月归包。其中都是京内外文武大臣报告政务奏折的录副,反映清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杂项折包,按专案归档,如安南、缅甸、金川、黄教、林爽文等案件。月折包内除满、汉文字的文书外,尚有藏文、回文、尼泊尔文、苏禄文、俄文等各种语文的文书。 月折包中还夹有一些中央各部院衙门和直省督抚与军机处的来往文书,如片文、咨文、咨呈、知会、揭帖、禀文等。月折包还有一些重要的外交文书,如照会、国书、条约、地图等。乾隆时福康安致阮光平的照会、 罗国统摄主事郑昭的禀文、法国镌工柯升为雕刻铜版得胜图事的来函。清朝晚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各国公使的来往照会。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与美使杨约翰问答节略》。同治年间俄罗斯与总理衙门的照会、中俄界约等,这些都是极珍贵中外交涉材料。 档册。 (1)军机处档册依其性质,可分为目录、谕旨、专案、奏事、记事、电报等类。 目录类档册,有《随手登记档》、《发缮折件档》、《交事档》、《内折总目》等。其中《随手登记档》,即当时谕折摘由登记目录,是军机处档案的重要检索工具之一。所存的《随手登记档》,自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始,乾隆朝四册、嘉庆朝五十册、道光朝十五册、同治朝六十四册、光绪朝二十册。以上合计一百五十三册。《交发档》是军机处交内阁及各部院谕摺或物品的登记簿。仅有嘉庆朝的《交发档》四十九册。《发缮折件档》是发缮折件的记录。自1869年(同治八年八月)始,同治朝六册、光绪朝九十八册,共一百零四册。《交事档》是军机处交内阁、各部院谕折及物品的登记簿。有1801年(嘉庆六年)一册、1803年(嘉庆八年)二册、1812年(嘉庆十七年)一册,共四册。《内折总目》是记载京内各部院衙门及王公大臣的奏折及夹片的摘由登记簿。自1862年至1864年(同治元年至三年),共二册。 (2)谕旨类的档册,有明发上谕档、寄信上谕档、译汉上谕档及兼载各类谕旨的上谕档。 上谕档,记载通过内阁明发的上谕。其中,雍正朝一册、乾隆朝一百五十二册、嘉庆朝三百三十三册、道光朝八百册、咸丰朝三百一十八册、同治朝三百册、光绪朝九百四十八册、无朝年十二册。以上共计二千八百六十四册。 寄信上谕档分寄信档和寄档两种。寄信档,乾隆朝四十八册、嘉庆朝二十九册、道光朝一册,以上共计七十八册。 廷寄档,嘉庆朝二十一册、道光朝一百三十册、咸丰朝四十册、同治朝九十四册、光绪朝三十四册,以上共计三百一十九册。 剿捕廷寄档,道光朝十一册、咸丰朝一百三十五册、同治朝一百九十册。 (3)专案类的档册可分三类:一类是清廷用兵邻国整理边界的档册,如倾甸档》、《安南档》、《廓尔喀档》等;一类是剿办宗教及镇压捻军、太平军等农民起义的档册,如《东案档》(抄录有关王伦教案的档册)、《东案口供档》、《林案供词档》、《剿捕档》等。《剿捕档》自1796年(嘉庆元年)至1874年(同治十三年),共三百三十八册。其中有剿捕教匪档、折片档、川陕楚善后事宜档、剿办教匪南山清档等;再一类是平定少数民族的档册,如《金川档》、《苗匪档》、《剿灭逆番档》、《剿捕逆回档》等。 (4)奏事类档册主要有《议复档》、《月折档》等。《仪复档》是军机处汇抄奉旨议奏事件的档册。自乾隆至光绪,共六十五册。奏折档包括译汉奏折、议覆奏折等。自1736年(乾隆元年)至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共六百九十九册。 《月折档》,是军机处将发下已奉朱批或未朱批的臣工奏折,逐日抄录,按月分装成册,以便存案备查,是为《月折档》。《月折档》自道光至光绪,共一千四百三十五册。 (5)记事类档册,有《密记档》,为记录京内外大员缘革获罪,奉旨自行议罪或代奏议罪罚俸银两事件,共四册。《早事档》为汇抄早期时各部院衙门具奏或代奏事件的摘由簿。自1909年至1911年(宣统元年至三年),共有十本。《交片档》记载军机处以片文送交各部院衙门的查照事件。仅有嘉庆朝的《交片档》四册。 《引见档》为记载各部院带领引见人员的档册。自同治至光绪,共六十五册。《五台围档》主要记载皇帝驻跸临幸各地赏赐有关人员银两及物品清单。仅有1811年(嘉庆十六年)的一册。《谒陵谕旨》是皇帝谒陵期间派员管理佩带各处印钥等谕旨的记录簿,仅有嘉庆年间的一册。《大员子弟档》为记载关于大员子弟的名单及交片的档册,仅有嘉庆时期的三册。《永远存记档》为军机大臣奉旨存记的档册,仅有1815年(嘉庆二十年)的档册一本。《应放副都统人员簿》为军机处奉旨存记应放副都统人员的记事簿,仅有1909年、1910年、1911年(宣统元、二、三年)的档册三本。 (6)文移电报类档册,有方略馆为纂修方略及纪略抄录来往文书的档册,如乾隆朝《平定准噶尔文移档》、嘉庆朝《文移档》。清末电报类档册有《电寄档》、《收电档》、《发电档》及各省电稿等。其中《电寄档》自1909年至1911年(宣统元年至三年),每年春夏秋冬各一册。记载军机大臣奉旨电寄事件。收发电档中,《收电档》自1909年至1911年(宣统元年至三年),共四十二册。 《发电档》自1909年至1911年(宣统元年至三年),共十七册。各省电稿,包括四川省电稿四册、东三省电稿八册、云南省电稿四册及热河电稿一册。电报类档册中,有很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珍贵史料。 (三)内阁档案 1.内阁承宣的文书。 内阁承宣的文书,有诏书、敕书、诰命等。如多尔衮母子撤出庙享诏书一件、崇庆太后加徽号诏二件、册谥孝慎皇后诏一件、安成庄惠后加徽号诏一件、宣宗遗诏三件、宣宗配享圜丘诏四件、孝慎成皇后升柑太庙诏一件、孝和睿皇后升柑太庙诏一件、孝敬皇后人祀奉先殿诏三件、文宗遗诏四件、文宗加尊谥庙号诏一件、穆宗即位诏一件、孝静成皇后升太庙诏一件、慈安慈禧加徽号诏二件、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合柑太庙诏五件、慈安慈禧皇太后加徽号诏十件、穆宗亲政诏五件、册封阿鲁特氏为后诏一件、载湉入承大统诏二件。 2.帝王言动国家庶政的当时记载。 《起居注》为记载帝王言动的档册。现存文献馆的《起居注》有满文本与汉文本两种,共三千七百零一册。康熙朝的《起居注》,满文本多于汉文本。自1690年至1703年(康熙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共一百七十四册。1711年至1713年(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共三十七册。康熙朝共有《起居注》册二百一十一册。雍正朝《起居注》,自1730年至1735年(雍正八年迄十三年),共一百三十七册。乾隆朝《起居注》有九百五十七册。另有汉文《起居注》草本二百四十四册。嘉庆朝《起居注》二百二十六册。道光朝《起居注》六百零六册。咸丰朝《起居注》二百七十二册。同治朝《起居注》三百二十二册。光绪朝《起居注》七百二十六册。 《史书》。《史书》为红本的摘要,以备修史之用。现存有吏科《史书》:道光十七、十九、二十二、三十等年。咸丰八、九、十等年。户科《史书》:乾隆四、六、二十等年。礼科《史书》:乾隆二十、五十三等年。兵科《史书》:乾隆十九、二十年,嘉庆六、二十五、道光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咸丰六、七、八、九十等年。刑科《史书》:乾隆二十年二至十二月。工科《史书》:乾隆二十年七、八、十等月。 3、修书籍 实录、圣训。 文献馆所存清代实录自太祖朝始,以汉文本为主,满文本次之,蒙文本较少。太祖朝实录,汉文本三十八册、满文本三册。太宗朝实录,汉文本二百七十三册、满文本七册。世祖朝实录,汉文本一百三十九册,满文本四十七册。圣祖朝实录,汉文本一百九十七册、满文本八十一册。世宗朝实录,汉文本一百五十册、满文本三十九册、蒙文本三册。高宗朝实录,汉文本一千四百一十六册、满文本五百零六册、蒙文本三十册。仁宗朝实录,汉文本三百五十册、满文本一百一十八册。宣宗朝实录,汉文本三百六十七册、满文本一百三十册。文宗朝实录,汉文本二十八册、满文本二百五十五册。穆宗朝实录,汉文本一百六十七册。另有《宣统政纪》汉文稿本共六十七册。 台北故宫所存清朝诸帝的圣训有:清太祖高皇帝圣训,卷一至五,共二册。清太宗文皇帝圣训,卷一至六,共四册。清世祖章皇帝圣训,卷一至六,共二册。清太宗文皇帝圣训,卷一至六,共六册。清圣祖仁皇帝圣训,卷四十六至六十,共十五册。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二一七至二二八,共十二册。 台北故宫所存清代会典,有1732年(雍正十年)内府刊《大清会典》二百五十卷。乾隆时内府刊《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1813年(嘉庆十八年)内府刊《钦定大清会典图》一百三十二卷、《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九百二十卷。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内府刊《钦定大清会典》八十卷。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内府石印本《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卷首一卷、《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一千二百二十卷、《钦定大清会典图》二百七十卷、卷首一卷。另存有《大清会典》兵部稿本,及为修会典而征集的文书档案材料。如江南江宁等处承宣布政司造送户、兵等的户口、关税、俸饷、漕运、蠲恤、武选司例案等项清册。 4.内阁日行公事档册。 内阁为典掌纶音重地。凡记载纶音分为三种:每日发科本章,满汉票签处当值中书摘记事由,详录圣旨为一册,叫《丝纶簿》;特降谕旨别为一册,叫《上谕簿》;中外臣工奏折,奉旨允行,及交部议覆者别为一册,叫《外纪簿》。文献馆现存《丝纶簿》有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各朝档册二百一十六本。《外记簿》自嘉庆至光绪各朝,共五百九十九册。《上谕簿》有雍正朝一册、嘉庆朝六册。其他各朝数量也很少。 内阁的记事档册,还有《题奏档》、《奏事档》、《军机档》等。《题奏档》记载题本及奏本事件。《军机档》是汉票签处登录的军机处交下来的谕旨、折件。 5.旧满洲档。 文献馆所藏旧满洲档共四十册。其中太祖朝二十册、太宗朝二十册。它是满洲人关以前用无圈点老满文及有圈点新满文记录史事的档册。清人关后,旧满洲档由盛京移至北京。乾隆时命重抄二份。重抄的本子有两种:一种是依照当时通行的新满文缮写并加签注的重抄本;一种是仿照无圈点老满文的字体抄录而删其重复的重抄本。重抄本一存北京大内,一存盛京。台北故宫现存的四十本旧满洲档,是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陆续发现的。 其中有的用无圈点老满文书写,有的用有圈点新满文书写的。有的用高丽纸,有的用明代旧公文纸。它是研究清人关以前历史和满洲文字发展变化的极珍贵的原始材料。 (四)史馆档案 文献馆所存史馆档案,一是清朝国史馆为修国史所形成的档册稿本;一是民国初年清史馆因修清史所形成的档稿。国史馆与清史馆所修史书,都沿用传统的体例,分纪、志、表、传等类。 1.满、汉文本纪 文献馆现藏国史馆黄绫本的满、汉文本纪,包含自清太祖以迄穆宗的各朝本纪。清德宗本纪仅有存稿本。清史馆纂修的本纪,存有太祖、太宗、世祖、圣祖、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十一朝的本纪。 2.志书。 文献馆所存各类志书,有: (1)天文志,如清史稿天文志、清史馆编的天文志稿本、清史天文志等。 (2)灾异志,如清史稿灾异志、灾异志第二次底稿等。 (3)时宪志,如清史稿时宪志、时宪志稿、五星凌犯时宪书、五星相距时宪书、七政经纬躔度时宪历。 (4)地理志,有清史稿地理志、皇朝地理志稿本、皇朝地理志、清史馆编地理志初稿、清史馆修地理志原稿、钞本纂修地理志长编资料以及云南、贵州、新疆、福建、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甘肃、陕西、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理志。 (5)礼志,有清史稿礼志、吉礼事迹、嘉礼事迹、军礼事迹、宾礼事迹、凶礼事迹抄件、凶礼事迹、世宗宪皇帝丧仪。 (6)乐志,有清史稿乐志、乐志、乐章、乐舞、乐典等。 (7)舆服志,有清史稿舆服志、舆服志、卤簿、舆服志事迹、皇朝舆服志、帝后冠。 (8)仪卫志,有仪卫志、仪卫制事迹。 (9)选举志,有选举志、清史稿选举志、选举志事迹、选举志门类及事迹。 (10)职官志,有职官志、职官志事迹、修正职官志、清史稿职官志、皇朝官志、皇朝职官志等。 (11)食货志,有食货志总目、户口、田制、屯垦、屯垦类纂、屯垦事迹,屯垦签本、积贮、积贮事迹、仓储、清史食货志仓库、盐法、盐法签档、盐法事迹、茶马、茶马事迹、清史食货志茶法、钱法、钱法志稿、钱法事迹、银元、圜法、圜法京局鼓铸、矿产、役法、赋役、赋役事迹、赋役签档、赋役稿本、漕运、漕运事迹、征榷、征榷会计、关税、关税事迹、海关、厘税、禄秩、纂禄秩志事迹、禄志、公主宗室外藩俸、世爵、职俸、赏俸、京饷、各省兵饷、京官养廉、外官养廉、署官养廉、京官俸银、外官俸银、京官公费、外官公费、出使养廉、征饷、兵饷事迹、纂修食货志定本凡例、纂修食货志各类签档。 (12)河渠志,有清史稿河渠志、皇朝河渠志、黄河、黄河案牍、河水、淮河、各省运河事迹、南运河、北运河、江苏运河、山东运河、运河、黄淮运河、江苏下河、漳河、漳河事迹、子牙河、滹沱河、直省水利、各省江防、湖广江防、江苏江西江防、水利、海塘、江苏海塘、浙江海塘、河渠志事迹、河渠志略稿、河渠签本。 (13)兵志,有清史稿兵志、兵志、皇朝兵志、建置事迹册、马政、兵志马政签本、马政签本、兵志马政事迹、兵志训练、兵志训练签本、兵志训练事迹、皇朝兵志军器、兵志军器事迹、皇朝兵志选补、兵志选补事迹等。 (14)刑法志,有清史稿刑法志、刑法志、皇朝刑法志、刑法志事迹、刑法条目、刑志事迹等。 (15)艺文志,有清史稿艺文志、清史馆稿本艺文志、长编、清史艺文志等。 (16)邦交志,有美利坚、美国邦交志、美国邦交志长编、英吉利、日斯巴尼亚、法兰西、义大里、义大利国邦交志长编、比利时、比利时国邦交志长编、荷兰国、荷兰国邦交志长编、瑞典、挪威、俄罗斯、墨西哥、墨西哥志长编、秘鲁国、秘鲁邦交志长编、巴西国、巴西国邦交志长编、日本、水陆通商口岸、外债表,万国禁烟会、万国保和会等。 (17)交通志,有船政、电政、邮政、路政、铁路、电报、清史稿交通志。 (18)国语志,有满文对照字书或译文九十九册。 3.年表 文献馆所存国史馆及清史馆的表稿,有文职大臣年表、武职大臣年表、皇子世表、外戚表、公主表、诸臣封爵世表、恩封宗室王公表、宗室王公功绩表、外藩蒙古回部表、藩部世表、交聘年表、建州表、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表、满忠义表、汉忠义表、疆臣年表。在文职大臣年表中,又分内阁大臣年表、各部院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年表、直省总督年表、直省巡抚年表、大学士年表。武职大臣年表,分领侍卫内大臣年表、侍卫处、銮仪卫大臣表、前锋步军统领表、直省总兵表、直省提督表、八旗护军都统表、直省驻防将军都统表、八旗满洲都统副都统表、八旗汉军都统副都统表、八旗蒙古都统副都统表、满洲管旗大臣年表。 4.列传稿与传包 文献馆所藏清代国史馆纂修的列传可分两大类:一类为乾隆以来陆续进呈的朱丝栏本;一类为传包内所存的各种稿本。朱丝栏写本的列传有亲王列传、宗室列传、大清国史宗室列传、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钦定外藩回部王公表传、钦定续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传、钦定续纂外藩蒙古王公传、国史忠义传、国史忠义传正编、国史忠义传次编、国史忠义传续编、清史满蒙汉忠义传、钦定国史忠义列传、大清国史功臣列传、大清国史大臣列传、清史满汉大臣传、清史大臣列传、清史大臣列传续编、国史大臣列传正编、国史大臣列传次编、国史大臣列传续编、钦定国史大臣列传正编、钦定国史大臣列传次编、钦定国史大臣列传续编、清史儒林传、清史文苑传、清史循吏传、清史贰臣传甲编、清史贰臣传乙编、钦定国史贰臣表传、清史逆臣传、钦定国史逆臣传、昭忠祠列传续篇等,合计一千六百余册,约六千余人。 清代国史馆的传包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史馆纂修的各种列传原稿,有初辑本、重缮本、校订本、增辑本及定稿等;一是国史馆为纂修列传所咨取的各种传记资料。国史馆所立列传,有宗室传、大臣传、儒林传、孝友传、学行传、文苑传、循吏传、名宦传、隐逸传、忠义传等。传包中,除传稿外,还保存了当时为纂修列传而征集来、或摘抄的各种传记材料,如事迹册、事实清册、讣闻、哀启、行状、行述、咨文、履历片、出身清单、奏折、片文、祭文、年谱、文集、政绩折等。 史馆档中,还有长编档册。长编档册是国史馆为纂辑列传而汇抄的档簿,包括长编总档与长编总册二类。总档是国史馆长编处咨取内阁、军机处的上谕、外纪、丝纶、廷寄、月折等档案,分别摘叙事由汇钞成编。长编总册是总档的目录,即人名索引。文献馆现存的长编档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朝档册,约有三千多册。 文献馆所存清史稿列传,包括后妃、诸王、大臣、循吏、儒林、文苑、忠义、遗逸、艺术、畴人、烈女、土司、藩部、属国、宰辅、疆臣、儒学、孝友、隐逸、卓行、医术、货殖、叛臣、叛逆、四王等稿本。 文献馆所所存的清代档案,三十多年来,经过文献馆的同行们艰苦努力的工作,现已基本整理就绪,编有目录卡片及各种索引,以供学者检索,同时还先后编辑出版了《袁世凯奏折》、《年羹尧奏折专辑》三册、《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二十六册、《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九册、《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等史料。 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藏的明清档案 (一)史语所所藏明清档案之由来 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现存的明清档案约三十一万多件。这部分档案原藏内阁大库。1909年(宣统元年)大库屋坏,将所藏档案移存于文学殿两庑。那时大学士管学部事务张之洞奏请以大库所藏书籍,设学部图书馆藏之,即今日之北京图书馆。其余档案概以“旧档无用”,奏请焚毁。当时学部参事罗振玉被派赴内阁接收书籍,见到奏准被焚之物,都是宝贵的史料,无是请张之洞奏罢焚毁之举,将所有档卷运归学部,藏于国子监南学和学部大堂后楼两处。民国初年,这部分档案由教育部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管理,并移于端门门洞中存放。1921年,历史博物馆因经费困难,除拣出一部分较整齐的外,将其余档案装入八千麻袋计十五万斤,以四千元的价钱卖给同懋增纸店。同懋增纸店准备作造纸原料,正运往定兴、唐山两地时,被罗振玉访知。罗氏以三倍价钱将原物买回,并招聘十余人进行了检理,终因财力的限制而不得不中止。后来罗振玉又以一万六千元的价钱,将这部分档案卖给收藏家李盛铎。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以一万八千元的价钱,将这部分档案从李氏手中购回。当时档案重量只有十二万斤,这中间损失了三万斤。史语所购回这批档案后,即组织二十多人进行了整理。1932年将全部档案整理上架。同时,成立一个明清史料编辑委员会,曾编印《史料丛书》一种和《明清史料》四本。1935年由于日寇侵华,平津危急,史语所将这部分档案择要装一百箱,运往长沙。以后又迁存于昆明、李庄和南京。1949年运往台湾。史语所在南港定居后,由李光涛继续进行《明清史料》的编辑刊印工作。1981年史语所又决定通盘整理所存档案,逐步影印出版。 (二)史语所所藏明清档案的内容 史语所购存的明清档案,内容十分丰富。有关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按档案的种类,可分如下几大类: 1.内阁收存的各项档案。 (1)制、诏、诰、敕等。 诏书有各帝登极诏、大赦诏、加上徽号尊谥诏,同治、光绪帝亲政诏以及遗诏、哀诏等。诰有昭圣太皇太后遗诰、仁寿皇太后遗诰等。委任官员的敕谕较多。还有一些殿试金榜。 (2)题、奏、表、笺及启本、副本、揭帖、史书、录书、塘报等。 题本数量较多,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以乾隆朝最多,嘉道次之。奏折较少,仅存有乾隆朝朱批福康安奏折数件。启本有两种,一是清初王大臣巡抚进呈摄政王的文件,但不久即行停止,现存有百余件;二是康熙平定三藩时,所在用兵各省文武官员进呈领兵贝勒的启本,亦有百余件。此外,还有各衙门来往的咨文及揭帖。史书、录书、塘报也不少。表笺为庆贺文书,除朝鲜贺表外,计有贺本三千多件、贺表及副表七十多捆。 (3)黄册及其他随本进呈并缴存之件。 各部院衙门、督抚等随本进呈的黄册,有各处钱粮报销册,如在京各部院衙门支领户部银物册、各省奏销钱粮册、钱粮文盘册、漕运交兑册、各仓收放米豆册、坐粮厅岁报纸通漕白册、盐课奏销册、各户关一年汇报册,这些奏销册,都由户科察核。官兵饷俸册、朋桩奏销册、驿站奏销册、由兵科察核。赃赎银谷册,由刑科察核。工程奏销册,工关一年汇报册,由工科察核。 报销册之外,还有事册、文册,如吏部有三年考成的京察册、大计册;兵部有邮符、火牌奏销册,及五年考察的军政册;礼部有坛庙祀册;刑部有各省招册、汇奏命盗案册、题驳咨驳事件册;给事中有条奏事件册;各部院衙门及各省有已未完结、已未逾限册,等等。以上黄册计有两千余本。 随本进呈的,还有河工工程图、乡会试题名录、试录、闱墨、钦天临时宪书式,以及各种官员名单、缺单、履历单、祭祀单等。 (4)朝贡诸国表章。 史语所有朝鲜、琉球、越南、南掌、逻罗、苏禄、缅甸七国的表章。 此外,史语所还存有乾隆时廓尔喀人贡移会数件。顺治年间译进荷兰国表文,及致平南、靖南两王文书各一件。乾隆时礼部为西洋波尔都噶尔亚(葡萄牙)国王遣使献表奏本一件。 2.内阁本身的各项档案 内阁设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处、饭银库、副本库、批本处等机构,以分别办理内阁各项庶务。史语所现存有典籍北厅档册,如册封庆贵妃等事宜档、门片领付档、日记档、行移档等。典籍南厅的档案,有收文档、日记档、移会档、用印档、行移档及各处咨文、咨呈、移会、移付等。稽察房的档案较多,如各部院的移会。档册有收文档、发钞档、发钞清册、流水档、各部院投文档、不人事件档、应人事件档、已完事件档、未完事件档、注销清册等。满、蒙、汉三房、满、汉票签处及批本处等机构的档案较少。 3.修书各馆的档案。 修书各馆的档案可分两种:一是修书各馆本身的档案,如实录馆、会典馆、国史馆、明史馆等。为修书而形成的档册文稿等;一是为修书而征集来的档案。史语所保存的四千余件明档,就是清初为修明史而征集来的。 4.试题、试卷及其相关之档案。 现存内阁档案中,有殿试卷、大小金榜、三传折、状元谢恩折、乡试、会试、殿试题名录、试录,还有翻译乡会试卷、四译馆、俄罗斯馆试卷等。 5.沈阳旧档。 史语所保存的沈阳旧档,有天命、丙寅年老满文诰命。天聪、崇德年间的奏疏表笺,如1628年(天聪二年八月)未具名奏疏册、1629年(天聪三年十二月)敕谕巡抚白养粹稿、天聪年间高鸿中、厢红旗备御祝世胤、马光远、署遵化巡抚马思恭、潘家口归顺游击金有光、正红旗固山备御藏国祚等人的奏本。还有天聪时致大明帝书、致明列公书、袁崇焕来书、毛二龙来书、清初三朝实录稿本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历史文件。(秦国经) (文章来源: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调研报告》二,本文为中华文史网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