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概况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形成于顺治十三年至宣统三年即公元1657年至1911年之间,时间跨越长达255年,几乎涵盖了清代268年的历史。它是清代四川南部县历任正堂履行职责、执法行政的官方文书。是清王朝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县衙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同时,也辐射到周边区域的历史演变,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文化、教育、外交等在地方的缩影。 清朝南部县衙档案大部分是县衙所属吏、户、礼、兵、刑、工、盐等房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和处理的刑名诉讼案件,以及该县同上级、下级和平行衙门之间的一些往来公文。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四川省总督、川北兵备道、保宁府、南部县等机构设置、官吏任免、奖惩、禁革陋规、实行宪政;地理情形、风景名胜、土特物产、户籍人口、赋役课税、日食月食、雨雪天晴、洪涝风雹地震灾害、灾情赈济;地方风俗、乡规民约、家规宗规、忠孝节妇寿老、科举考试、开办近代学堂、医院;兵丁招募、防务、调动抚恤、奖赏惩处、筹措军饷、武闱乡试、团练保甲户籍、开设巡警消防、禁烟、镇压农民起义、反清反洋、抗捐抗厘暴动;司法律例章程、经济、命案、凶殴、赌博、强奸、盗窃、欺诈、家庭婚姻、继承、物权、租佃、借贷、契约等民刑诉讼;开采矿产盐井、兴修水利、引种外国农作物、城建交通、发行彩票、行会贸易;洋人游历、传教办学置产、教案等方面的档案。 二、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的发现、整理过程 1960年四川省档案局发出在全省范围内对旧政权机关档案材料进行调查的通知后,中共南充地委档案科根据省档案局的指示于1960年10月23日抽出人员奔赴各县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南部县公安局保存着一部分清朝时期的档案。当时这些档案成捆的包裹着,被杂乱地堆放在屋角,全部未经整理。1965年初,南部县档案馆将这批档案经过初步整理编目造册,于1965年6月移交南充地委档案科,从此,这批清朝档案就在南充专区档案馆现南充市档案馆安家了。但由于当时保管条件简陋,虽然档案进行了初步整理,装订造册,却无法向外提供利用,只能原封不动地搁置起来。 1984年10月,南充地区档案馆新库房建成,在搬迁前夕,局馆领导觉得这部分档案搬到新库房既影响美观,也无法向外开放利用。于是,对这些档案进行整理又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经抽查,发现这部分档案大多受潮发霉,粘连成坨,纸张缺损,字迹褪色,蛀洞斑斑,与废纸已没有多少差别了。若不及时进行抢救,这部分宝贵资料就会毁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局馆领导决定立即对这部分档案进行抢救性整理。于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请来了熟悉历史、懂文言文的退休老教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制作了专用的卷皮、卷盒。在整理过程中,对这部分档案先按/顷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代分排,每代内再按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盐房七房排列。通过三年时间的辛勤工作,终于将清朝南部县衙档案全部整理出来,共有17882卷,装盒1873盒,编制目录23本。从而变废为宝,为研究和了解清朝县级基层政权历史留下了宝贵财富。 三、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的开发利用情况 由于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直到1988年才比较系统地抢救整理出来,且长期以来不为外界所知,加之南充市档案馆自身又缺乏历史研究方面的人才,因此,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档案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认可。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文献整理工作起步较晚,1997年,南充市档案馆编研科的工作人员用了两年时间整理编辑了《清代中晚期南部县衙档案史料选编,》,选择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分为文化、教育、卫生、财政、金融、商贸业、工业、交通、邮电、农、林、水、牧、渔等专题,共4册,30万字,因经费紧缺,一直没有出版。 外界的利用也是开始于1997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杨兴梅经多方了解,知道南充市档案馆保存有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来查阅相关档案后,撰写硕士论文《近代四川缠足与反缠足运动》。2000年,杨兴梅又在查阅档案后,撰写了博士论文《思想与社会: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竞争》,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曾因此研究成果赴台湾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以来,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徐跃、邓常春、查晓英、周海峰等相继利用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撰写毕业论文,论文内容涉及近代四川教案研究、晚清学务在地方的运作等。今年,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副教授赵娓妮相继来到南充市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其撰写博士论文《晚清民初四川州县民事诉讼的实践》、《晚清四川州县刑事诉讼研究》收集素材。 南部县县衙清代档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档案学界、历史学界、文物界引起巨大反响。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庭湘、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天宏、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龙显昭、巴蜀书社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慕名前来一睹清代南部县衙档案“芳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史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志田于2003年1月6日亲临南充市档案馆考察后指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进一步整理、开发,并与高校合作,利用其人才优势,将档案中极具价值的东西开发出来,在提高南充知名度的同时,从而也体现档案自身的价值。200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清史研究所教授陈桦、人文学院教授张研来我馆考察清代南部县衙档案。2003年10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教授也到我馆就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纳入清史编纂系统工程进行实地考察。今年2月,美国学者、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副领事何溯源先生携夫人原明日香女士,慕名专程来到南充市档案馆,考察“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当打开这些古老的历史文献时,何先生惊叹不已,他认为这部分档案在研究清代历史方面具有特别重大、典型的意义,极具多方面的综合开发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表示,将向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汇报,并进一步向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介绍,和南充市档案馆合作开发这部分珍贵的人类遗产。 前来考察的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时间跨越长达255年,几乎涵盖了清代268年的历史,而且每个朝代都有数量不等的档案,没有断代,吏、户、礼、兵、刑、工、盐七房的档案数量均衡,可以说,清代南部县衙所形成的档案大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由于现在全国各地保存下来的清代档案数量较少,尤其是有关县级基层政权的更为稀少,有如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这样完整系统,确实更为罕见,因此,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对研究清朝历史,尤其是县级政权的运作模式等问题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且这部分档案不仅对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有用,还可以为现代农业、手工业、建筑、医药、教育、气象、水利等领域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总之,该部分档案涉及的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是史学家、文学家、法学家、剧作家以及各方面的人土研究清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刑名讼案难得的第一手史料。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我国现存清代档案中时间最早、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地方政权历史档案,是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地方文献宝库,是镶嵌在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不可低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大意义。 在2003年10月10日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召开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按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标准对全国各地申报的100余件组档案文献资料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和认真的审定,我馆申报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正式通过评定,人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局供稿 (文章来源: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调研报告》二,本文为中华文史网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