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参考
雍正朝的“维民所止”试题案(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国荣 责编: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发布时间:2020-11-30  点击量:1739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民间传说:雍正年间,在江西主持举人考试的主考官查嗣庭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这本来是儒家经典《大学》里的一句话,不料却被人告密,说他“心怀异志”,寓意是要砍雍正皇帝的脑袋。雍正帝拿来试题一推敲,“维”“止”二字合在一起,果然有去“雍正”之首的意思,顿时勃然大怒!于是查嗣庭被斩首处死。查嗣庭的“维民所止”试题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根据清宫档案来看个究竟。

一、 查嗣庭是否出过“维民所止”试题

查嗣庭是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雍正四年( 1726)丙午科乡试,时任礼部侍郎的查嗣庭被皇帝钦派江西为正主考。关于查嗣庭在江西主考期间出了“维民所止”试题的说法,较详的见于1917年出版的徐珂《清稗(bài)类钞》。该书记述说:查嗣庭出了“维民所止”之题,被人奏参“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遂因“大不敬”拿问治罪。

然而,《清稗类钞》毕竟属稗官野史,不足为凭,而清代记载有关此案的典藉,都没有提到过“维民所止”之事。如清人萧式的《永宪录》在记述该案时淡到,江西主考官查嗣庭“以命题讥讪”,“治大逆不道罪”。但在该书开列的诸多有“讥讪”之嫌的试题中,没有一个有“维民所止”四字。

最重要的是,在清廷机密档案《雍正朝起居注册》中,载有雍正四年九月二十六日给查嗣庭定罪的一道谕旨,在这道长谕中,雍正帝历数查嗣庭的桩桩罪行,却没有提“维民所止”这几个字。若查嗣庭果真出了“维民所止”试题,雍正帝怎会放过?若所谓的“维民所止” 试题是查嗣庭获罪的主要根据,雍正帝的治罪谕旨又怎会不提?应该说,雍正帝的这道上谕是最有力的证据。

二、 查嗣庭到底出的什么考题

查嗣庭没有出过“维民所止”这样的试题。但查嗣庭的案子,的确是因其所出试题而引发的。这里,我们透过《雍正朝起居注册》的记载,看看查嗣庭到底出的什么题?雍正帝认为查嗣庭所出的试题究竟有哪些毛病?

清代乡试,要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三题)和“五经”(每经各四题):第二场考论(一道)、判(五道)、表(一道);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在查嗣庭所出的试题中,雍正帝认为有问题的是下面几道:

其一,第一场“四书”第一道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雍正帝认为,“查嗣庭以此命题,显与国家取士之道相悖谬”,是对文武官员举荐人才政策的“有心讥诽”。

其二,第一场“四书”第三题:《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为路,为间不用则茅塞矣,今茅塞子之心矣》。雍正帝说,查嗣庭出这样的题目,“更不知其何所指,何所为也”。

其三,第一场《易经》第二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诗经》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帝把这两个题目联系起来,又是“正”字,又是“止”字,便认定查嗣庭是在攻击“雍正”这一年号。

其四,第二场表题一道:《以京察为谢表》。雍正帝说:实在不知查嗣庭意欲何为,难道是想让考生们代他称谢吗?

其五,第三场策题有一道是:《君犹腹心,臣犹股肱》。雍正帝说:古人把国君称为元首,把臣下称为股肱、腹心。查嗣庭的试题内“不称元首,是其不知有君上之尊矣”。

其六,第三场策题还有一道是:《勤始怠终,勉强自然》。雍正帝说:查嗣庭这是见内外大臣实心办事,与他志趣不符,而以此题蛊惑人心。

这些就是雍正帝对查嗣庭试题的逐题分析问罪。显然,在雍正帝开列的有问题的试题中,没有出现“维民所止一四字。可见,野史传闻中说查嗣庭出了“维民所止”试题,是与史实不相符合的。

三、 查嗣庭获罪的真正原因

那么,查嗣庭到底为什么被治罪?在科举时代,考官要从《四书》《五经》中摘取文句命题,按理说,不会有什么政治风险。但在清代因试题涉嫌谤讪或太偏太怪而考官被治罪的,也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像雍正帝这样善于联想,能透过题面文字而洞见出题者肺肝的,也实在少有。雍正帝似乎也觉得这样做难免有穿凿附会之撵,为此他说:查嗣庭的罪过,主要原因不是出题的事,朝廷之所以审办查嗣庭,是因为他有“种种实迹”。这里雍正帝指的是,抄家时发现了查嗣庭的两本日记,在那上面查嗣庭写了一些看似对皇帝不敬、对朝政不满的话。

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表面文章,试题也好,日记也罢,都只是雍正帝整治查嗣庭的借口,这一案件背后复杂的政治背景才是查嗣庭遭受灭顶之灾的真正原因。

据雍正帝后来讲,他早就看出查嗣庭有谋逆之心,根据就是查嗣庭长了一副“狼顾之相”。何谓“狼顾”?相面师说,有的人走路时反顾似狼,即头向后转一百八十度而身躯保持不动,这种人往往心术不正,怀有异志。雍正帝深信相面术,对此也小有心得,说查嗣庭长相不好,曾引起他的警觉,在于向群臣表白查嗣庭从来未被自己信任过。

考察查嗣庭获罪的真相,应将该案放入雍正初年朝廷政治斗争的大环境下来审视。雍正帝执政初期,惊天大案接连不断,分析起来可归为两大类:一是整治对雍正帝继承皇位不满的亲兄弟,如被斥为猪、狗的同胞兄弟阿其那、塞思黑;二是铲除由于权重而日渐跋扈以致威胁皇权的重臣,如年羹尧、隆科多。雍正帝在处理这些案子时,一律加上“朋党”的罪名,往往是打击一片,整倒一群。查嗣庭便属于隆科多的“朋党”。

雍正帝为稳固帝位,打击“朋党”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就在雍正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命将查嗣庭革职拿问时,雍正帝对群臣说:“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降科多曾经荐举。”这样说,就把为什么要罗织查嗣庭文字之罪的原因点破了。原来,隆科多是雍正帝要打击朋党集团的一个主要目标。在隆科多的党羽中首先清算一个知名度很高的逆党查嗣庭,才可以先声夺人,为最后解决隆党作舆论准备。

隆科多的姐姐,就是雍正帝的嫡母孝懿皇后。当年,雍正帝能够登上皇帝宝座,隆科多功劳最大。据载,当康熙帝死去之时,京城九门关闭,形势险恶异常,隆科多当时任京师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卫戍司令,没有他的鼎力保驾,雍正帝很难坐上金銮殿,相传,康熙帝弥留之际,承旨传位的大臣只有隆科多一人,康熙帝既已死无对证,帝位传给谁,只能是隆科多一语定乾坤。雍正帝后来指责隆科多“贪诈负恩,揽权树党,擅作威福”。但外间却传,正是因为隆科多知道雍正帝继位的老底,才被杀人灭口的。

而查嗣庭试题案,正是雍正帝要大兴隆科多之狱的整个政治斗争棋局中蓄意要下的一步,是除掉隆科多朋党的一个突破口。

四、 查嗣庭全案的审查清理

查嗣庭既然己被雍正帝列入隆科多的朋党范围之内,他的厄运必将随着清算隆科多集团而来临。雍正三、四年,是大规模整治年羹尧、隆科多两大朋党的关键时期,查嗣庭也就在这时以试题为导火索受到追究审查。

相传,查嗣庭为人做事都十分谨慎缜密。他的书法极精,朝野闻名,但从不轻易示人,更谈不到有什么大部头作品刊刻流传。因此,要从文字著述中来找他“心蓄异志”是相当困难的。但话又说回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机会终于来了!

雍正四年九月乡试完毕,雍正帝着重查看江西乡试录,反复推敲,终于发现查嗣庭所出的试题“悖谬乖张”“有意咒诅”,认为有文章可做,但又觉得只靠试题问罪不足以服众。雍正帝推想,查嗣庭平日不可能没有文字,于是下令抄家,果然发现了细字密写的两本日记,以及请托营求、科场关节等方面的书札文字。雍正帝看后拍案而起,立即召见内阁大学士、九卿等朝中重臣并翰林、詹事、科道诸官,向他们宣布查嗣庭所出试题悖逆怨望、所写日记对康熙朝政大肆毁谤,以及谄附隆科多、夤(yín,攀附)缘请托等罪状,谕令将查嗣庭革职拿问,交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严审定拟。

在雍正帝看来,试题不过是给查嗣庭治罪的由头,而白纸黑字的日记,才是足以令人信服而有分量的罪证,所以雍正称之为“种种悖逆实迹”。按雍正帝的说法,查嗣庭的罪状,除了试题有“心怀怨望,讥刺时事”的意思之外,主要是日记中有几处“大不敬”。譬如,日记中在述说康熙帝“升遐”(皇帝去世的讳语)一事之后数行,便有查嗣庭本人“腹泄大发”的内容;在记述雍正年间几次重要朝会活动的地方,查嗣庭同时写有“狂风大作”等灾异天象。有了这么一大堆属于十恶不赦的“大不敬”之罪,查嗣庭也就被打入了大牢。

紧接着,对查嗣庭一案的全面审查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可是,案子还没有结,在雍正五年的四月间,查嗣庭本人及其长子查克上,已是先后死在刑部的大狱之中。

查嗣庭的案子,是雍正帝亲手制造的;查嗣庭的罪名,也是雍正帝钦定的。查嗣庭的定罪,最终是“大逆不道”,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康熙朝政“立心造谤,肆行怨诽”;二是对雍正帝“妄悖不敬,怨讪诅咒”:三是“夤缘贪黩,私通关节”。雍正五年五月初七日,雍正帝颁布结案谕旨:查嗣庭戮尸枭示。对已死在狱中的查嗣庭虽然不能活着正法,但仍要将一具僵尸砍头戳烂。查嗣庭成为雍正王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作者简介:

李国荣,男,1961年生,辽宁建平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历史档案》杂志社社长,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官史研究会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会评审专家,全国档案专家领军人才。主要著作有《清朝十大科场案》《实说雍正》《帝王与佛教》等14部,担任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科场案》项目主持人,电视纪录片《清宫秘档》总撰稿、《故宫》清宫档案总顾问。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