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汇编
《清史镜鉴》序
作者:戴逸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09  点击量:1027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其前期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甚有功绩。中叶以后,内外矛盾尖锐,外敌入侵,国内动荡,政治日益败坏,其失误和教训,实足发人深省。清亡距今不足百年,离我们时间最近,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影响较大。“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要根据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学习和研究历史,特别是离我们今天很近的清史。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弘扬文化、传承国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清史纂修,曾成立相关机构进行筹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史之事,几起几落,一直未能启动。2002年8月,中央领导做出纂修清史的重大决定,相继成立了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纂修工程,于焉肇始。 

清史纂修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还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是网罗奇闻异事,不是观赏陈迹古董,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和时代脉搏的跳动息息相关。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清代,它具有什么特点?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怎样的高度?清代众多的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清代很多扑朔迷离的事件真相如何?为什么古代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而到了清代却愈来愈落后?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清朝统治的268年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对其如何评价?如果没有外国的侵略,中国将会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的前途可能会是怎么样?这些都是此次清史纂修所要研究和揭示的重大问题。 

清史编纂工作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经过海内外专家们的鼎力合作和辛勤努力,目前已有大批阶段性研究成果相继产生。在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清史纂修的同时,为了更加全面、广泛、客观地反映纂修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时将其应用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清史纂修在资政、存史、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经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副组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同志提议,在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诸同志的努力下,于2006年7月开始编发《清史参考》。刊物集学史和资政于一体,兼顾资料性和时政性,择要刊登在清史纂修中形成的部分科研成果。内容大致涉及典章制度、名人史事、轶闻掌故、档案文献、学术争鸣、资料考证等,力求如实反映三百年清朝历史的真实面貌,给读者以较丰富、较切实之清史知识。 

历史是已经逝去了的人和事的记录,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人有反思往事的感情,有寻根问先的愿望,有从自身的经验教训中学习的天赋。人类在不断前进,但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前进的。这就形成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形成了历史、现实、未来之间相通的无穷无尽的长链。现实深深植根于历史之中并通向遥远的未来。历史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在过去的远景中认识自己,并为未来的创新指点方向。历史学虽然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快速而直接地取得实用效益,但它的功能是长期的、巨大的。人类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将会在现实和未来中迷失方向。历史学是传承文明、陶冶心灵、提高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需,也是了解社会、掌握国情、管理和建设国家、进行战略决策所必需。 

《清史参考》创刊后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办刊两年来,共有50余位专家在《清史参考》刊发文章。《清史参考》的作者,大多为清史纂修工作的项目承担者,或是清史编纂委员会的骨干专家,都学有所长,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所载文章不仅有很强的学术性,篇幅短小,还多富深刻的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风格朴实、文字流畅,可读性强。应该说,对于现阶段社会上流行的种种“戏说”清史的文艺作品,能够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用真实的历史史实来教育青年,教育大众。这本身也是历史学家们理应担负的一种社会责任。 

近日,欣闻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将《清史参考》结集出版,以扩大清史纂修的社会影响,使刊物资政、存史、育人之价值泽及社会、服务学界、繁荣文化,心喜之余,略缀数语,以为序言。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