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综览 > 论著索引
清史纂修论文索引 (2003--2008)
作者:孔祥文 刘 艳搜集、整理、编辑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5-21  点击量:420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一)期刊文章 

 

颜军:“从我国的治史传统看清史纂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6期,2001年。 

李文海:“我们今天要纂修一部什么样的清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6期,2001年。 

陈其泰:“关于纂修大型清史体裁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6期,2001年。 

牛润珍:“清史纂修与纪传体的改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6期,2001年。 

郭成康:“清史体裁宜沿用纪传体而有所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6期,2001年。 

王俊义:“开拓清史研究领域推动清史事业发展──戴逸教授学术传略”,《社会科学战线》03期,2001年。 

文青:“全国清史专家云集北京进言献策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史将有续篇——记全国‘清史修纂研讨会’”,《西域研究》02期,2001年。 

李梦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戴逸教授提出纂修《清史》此其时也”,《了望》08期,2001年。 

戴逸,李文海:“一代盛世  旷世巨典——关于大型清史的编纂”,《清史研究》03期,2001年。 

季羡林、任继愈、王忍之:“在《清史》编纂座谈会上的讲话”,《清史研究》03期,2001年。 

陈其泰:“关于纂修大型清史体裁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6期,2001年。 

陈其泰:“纂修大型清史宜采用新体”,《清史研究》01期,2002年。 

戴逸:“《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清史研究》01期,2002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清史》纂修领导小组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35期,2002年。 

邹爱莲:“清代的国史馆及其修史制度”,《史学集刊》04期,2002年。 

唐益年、李国荣、韩永福:“清代档案与清史修撰”,《清史研究》03期,2002年。 

王澈:“第十届清史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清宫史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历史档案》04期,2002年。 

秦国经、高换婷:“清朝修史与《清史稿》编纂研究”,《清史研究》03期,2002年。 

定宜庄:“美国学者有关清史与满族史研究的两部新著”,《中国史研究动态》05期,2002年。 

邹爱莲:“纂修清史工程与档案”,《历史档案》04期,2003年。 

“两岸学者清史纂修研讨会”在京举行”,《历史档案》04期,2003年。 

栾尚如:“大型清史修纂工程启动”,《中国档案》05期,2003年。 

刘学照:“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3年。 

王天泉:“故纸重光:清史纂修中的档案整理规划”,《中国档案》08期,2003年。 

朱诚如:“清史编纂中档案的整理和利用”,《故宫博物院院刊》05期,2003年。 

毛立平:“打造新世纪的标志性文化工程——访著名历史学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北京档案》02期,2003年。 

沈渭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3年。 

王大庆:““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综述”,《世界历史》06期,2003年。 

刘文鹏:“纂修大型清史传承中华文明”,《政策》07期,2003年。 

周溯源、李孝纯:“盛世修史  传承文明——访《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历史学家戴逸教授”,《求是》11期,2003年。 

钞晓鸿、郑振满:“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历史研究》03期,2003年。 

颜军、郑永华、董建中:“继承与创新:新修大型清史的体裁体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综述”,《清史研究》03期,2003年。 

张玉兴:“评《清史稿校注》”,《清史研究》01期,2003年。 

戴逸:“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座谈会上的讲话”,《清史研究》02期,2003年。 

李文海:“我们今天要纂修一部什么样的清史”,《清史研究》02期,2003年。 

邹爱莲:“《清史稿》体例的讨论与确立”,《清史研究》03期,2003年。 

来新夏:“关于编纂新《清史》的体裁体例问题”,《学术界》03期,2003年。 

刘潞、郭玉海:“清代画图与新修清史”,《清史研究》03期,2003年。 

杨小民:“盛世修史:三百年清史重新评说”,《中国档案》08期,2003年。 

陈桥驿:“我对清史编纂的管见”,《学术界》03期,2003年。 

施宣圆:““编纂《清史》,此其时也”——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访问记”,《学术界》03期,2003年。 

刘文鹏:“继承·改造·创新——京沪两地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综述”,《学术界》03期,2003年。 

李治亭:“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设想”,《史学集刊》03期,2003年。 

任万平:“第十届清史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02期,2003年。 

本刊编辑部:“中国·承德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承德召开”,《文物春秋》05期,2003年。 

郭汉民:“关于清史修纂的若干思考”,《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4期,2003年。 

李尚英:“清史编纂体裁琐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02期,2003年。 

戴逸:“编纂清史的缘起与编纂初想”,《社会科学战线》02期,2003年。 

“‘两岸学者清史纂修研讨会’在京举行”,《历史档案》04期,2003年。 

施宣圆:“戴逸与《清史》的 半世情缘”,《人民论坛》10期,2003年。 

马大正:“开局顺利  任务艰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半年工作述要”,《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03期,2003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更名及调整组成人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6期,2004年。 

戴逸:“‘中华文史网’发刊词”,《清史研究》02期,2004年。 

“《史苑》发刊词”,《清史研究》02期,2004年。 

“《史苑》发刊词”,《史苑》(创刊号)2004年。 

戴逸:“中西文化的抉择——在“清史编纂及编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史苑》(创刊号)2004年。 

“中华文史网”328开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02期,2004年。 

“中华文史网”328开通”,《清史研究》02期,2004年。 

“中华文史网”328开通”,《自然辩证法研究》05期,2004年。 

“中华文史网”开通”,《历史档案》03期,2004年。 

李国荣:“编纂清代档案  服务清史工程”,《历史档案》01期,2004年。 

郭美兰:““海峡两岸清史学术研讨会”在台湾举行”,《历史档案》01期,2004年。 

朱政惠:“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中国史研究动态》01期,2004年。 

朱政惠:“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中国史研究动态》02期,2004年。 

邹爱莲、韩永福、卢经:“‘清史稿’纂修始末研究”,《史苑》02期,2004年。 

阚红柳:“清初修史状况研究以明王朝的捍卫者史家群体为中心”,《史苑》02期,2004年。 

黄爱平:“纪昀与《四库全书》”,《史苑》02期,2004年。 

李典蓉:“清代内务府研究综述”,《史苑》02期,2004年。 

戴逸:“在清史传记试写样稿研讨会上的讲话”,《史苑》03期,2004年。 

武玉梅:“傅维麟《明史》体例评析”,《史苑》03期,2004年。 

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史苑》04期,2004年。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述评”,《史苑》04期,2004年。 

刘仲华:“《明史》纂修始末研究”,《史苑》05期,2004年。 

张艳玲:“三部《大清一统志》比较研究”,《史苑》05期,2004年。 

戴逸、王思治:“《‘施琅与海峡两岸’论文集》序”,《史苑》05期,2004年。 

何龄修:“关于洪承畴评价的一封信”,《史苑》05期,2004年。 

戴逸:“在清史传记人物名单讨论会上的讲话”,《史苑》06期,2004年。 

马大正:“开局顺利,任重道远清史纂修工程简介”,《史苑》06期,2004年。 

张泽咸:“六朝史学发展与民族史的崛兴”,《史苑》06期,2004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考异溯源:司马光《通鉴考异》的方法及其启迪”,《史苑》06期,2004年。 

刘志琴:“二十五史为何没有《风俗志》”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组:“《越缦堂日记》的版本及整理出版简介”,《史苑》06期,2004年。 

于沛:“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及其影响”,《史苑》06期,2004年。 

戴逸:“在清史通纪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史苑》07期,2004年。 

马大正:“世界视野与清史纂修工程在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的讲话”,《史苑》07期,2004年。 

赵云田:“《藩部封爵表》大纲编纂的体会” ,《史苑》07期,2004年。 

黄爱平:“试析《史通》的文献学成就”,《史苑》07期,2004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长编溯源:司马光长编法解析”,《史苑》07期,2004年。 

唐益年:“纂修清史工程与清代档案的整理”,《历史档案》02期,2004年。 

王天泉:“清代档案整理项目实行招标  毛福民要求档案部门当好清史纂修工程的资料库”,《中国档案》06期,2004年。 

陈其泰、郭成康:“《清史》纂修与历史编撰的创新”,《历史研究》05期,2004年。 

戴逸:“清史工程与修史人才”,《瞭望》12期,2004年。 

余明侠:“新修《清史》有关体例体裁等问题之管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4年。 

缪小咏:“借鉴清史编纂浅谈”,《江苏地方志》06期,2004年。 

张永江:“兰阳论清史——佛光大学第一届清史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02期,2004年。 

秦宝琦:“新修《清史》与清代秘密会党”,《史苑》01期,2005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中国古代志书编纂的体例与功能”,《史苑》01期,2005年。 

陈其泰:“论何秋涛《朔方备乘》”,《史苑》01期,2005年。 

王俊义:“清初‘三大疑案’的由来与学术论争”,《史苑》01期,2005年。 

马大正:“国家清史纂修工程2004年度工作总结”,《史苑》01期,2005年。 

成崇德:“关于清史纂修现状的介绍—在中日学者清史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史苑》01期,2005年。 

陈祖武:“清代学术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史苑》01期,2005年。 

黄爱平:“采撷清史资料的精华--《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评介”,《史苑》01期,2005年。 

宁靖:“为清史编纂增一新史源之作—写在《清人笔记随录》面世之后”,《史苑》01期,2005年。 

阚红柳:“晚清士大夫中外视野的记录--《薛福成日记》评介”,《史苑》01期,2005年。 

于沛:“放眼世界 博采众长—清史《编译丛刊》出版成果评介”,《史苑》01期,2005年。 

李世愉:“新修《清史》与科举制”,《史苑》02期,2005年。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甲午战后是谁密保了袁世凯?” 《史苑》02期,2005年。 

刘蜀永:《中国内地学者的香港史研究》,《史苑》02期,2005年。 

王江、颜军:“大陆清史研究队伍现状调研报告”,《史苑》02期,2005年。 

戴逸:“在清史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评估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史苑》03期,2005年。 

赵云田:“怎样做好资料长编――以《藩部封爵表》为例的探讨”,《史苑》03期,2005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代善资料长编”,《史苑》03期,2005年。 

谢保成:“《资治通鉴》的纂集与特点”,《史苑》03期,2005年。 

朱诚如:“《清同光朝禀牍奏稿函札》序”,《史苑》03期,2005年。 

王江、颜军:“关于台港澳清史研究队伍的现状”,《史苑》03期,2005年。 

张玉兴:“关于《传记·顺治康熙朝卷》撰写的设想”,《史苑》04期,2005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清史·民族志》编纂凡例”,《史苑》04期,2005年。 

周魁一:“《灵渠(附相思录)》长编”,《史苑》04期,2005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组:“清代喀喇沁左旗王府档案调研报告”,《史苑》04期,2005年。 

戴逸:“贯穿清史的一条主线――新修《清史·通纪》内容要旨”,《史苑》05期,2005年。 

郑明:“清史纂修纪实(一)”,《史苑》05期,2005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邓世昌资料长编”,《史苑》05期,2005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清代以来地方志编纂问题述论”,《史苑》05期,2005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组:“甘肃省图书馆清代历史文献收藏情况的调查报告”,《史苑》05期,2005年。 

戴逸:“在《桐城派名家文集汇刊》项目组座谈会上的讲话”,《史苑》06期,2005年。 

刘凤云:“对康熙朝人物撰写的设想”,《史苑》06期,2005年。 

孔祥吉:“《记名档》与清人传记之撰写”,《史苑》06期,2005年。 

王俊义:“一部用日本机密档案研究晚清史的新著――《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论》读后”, 《史苑》06期,2005年。 

郑永华:“清代历史的缩影――《清代中南海档案》读后”,《史苑》06期,2005年。 

阚红柳:“发掘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清人笔记随录》读后”,《史苑》06期,2005年。 

张晨怡:“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的新收获――《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评述”, 

《史苑》06期,2005年。 

“周积明教授申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思想文化志》获准立项”,《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32期,2005年。 

周武:“用新史料讲新故事——韩书瑞教授访谈录”,《史林》06期,2005年。 

王记录:“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理机制”,《史学史研究》04期,2005年。 

“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简介”,《四川档案》04期,2005年。 

郭丽萍:“论龚自珍西北史地研究与清代官修西北书籍”,《晋阳学刊》02期,2005年。 

向阳生、罗晓东:“试论清史的基本特征”,《贵州社会科学》03期,2005年。 

郑明:“清史纂修纪实()”,《社会科学战线》05期,2005年。 

方汉奇:“《清史·报刊表》中的海外华文报刊”,《国际新闻界》05期,2005年。 

陈艳华,赵庆禹,陈莹:“《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有清一代著述目录之总结”,《图书情报工作》1期,2005年。 

李红:“清史纂修工作进展状况与出版成果评介”,《大学出版》03期,2005年。 

戴逸:“贯穿清史的一条主线——新修《清史·通纪》内容要旨”,《社会科学战线》05期,2005年。 

李治亭:“给清史以准确的历史定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5年。 

唐金华:“国家清史工程子项目《清代图像人物数据库》的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期,2005年。 

张新、王晓春:“一宗县衙档案  半部清史写照——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掠影”,《中国档案》02期,2005年。 

冯尔康:“清史研究与政治”,《史学月刊》03期,2005年。 

浦树柔:“十年之功修《清史》”,《瞭望》01期,2006年。 

田晓光:“一部对于修编清史颇有参考价值的著作——读馆藏珍贵手稿《路德文集》”,《陕西档案》01期,2006年。 

王江、颜军:“台港澳地区清史研究力量情况调研报告”,《中国史研究动态》04期,2006年。 

戴逸:“第三届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的致辞”,《历史档案》01期,2006年。 

邹爱莲:“档案整理利用在清史纂修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科学战线》03期,2006年。 

方汉奇:“《清史·报刊表》中有关古代报纸的几个问题”,《国际新闻界》06期,2006年。 

何瑜:“纂修《清史·史表》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战线》01期,2006年。 

李治亭:“新修《清史》传记撰写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战线》05期,2006年。 

刘若芳:“明清档案为清史纂修工程服务”,《历史档案》04期,2006年。 

吴利薇:“清史纂修工程与清史图录数据库建设”,《图书馆学刊》04期,2006年。 

李尚英:“清史纂修缘起与现状述略”,《炎黄文化研究》05辑,2006年。 

邹爱莲、韩永福、卢经:“《清史稿》纂修始末研究”,《清史研究》1期,2007年。 

翟艳芳:“勾勒清史经纬: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述略——参加清史纂修工程《档案·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有感”,《图书馆界》3期,2007年。 

王记录:“清代官方修史活动与民族问题”,《甘肃社会科学》04期,2007年。 

张会超:“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的思考”,《档案管理》04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组”,《社会科学战线》03期,2007年。 

翟艳芳:“满铁远东文库——西方人眼中的清朝映像”,《图书馆杂志》12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简介”,《社会科学战线》06期,2007年。 

王记录:“论清代史馆修史、幕府修史及私家修史的互动”,《史学史研究》02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组”,《社会科学战线》03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丛刊》首批图书出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06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简介”,《社会科学战线》06期,2007年。 

邹爱莲、胡忠良:“抢救文化遗产,服务清史编纂与研究——国家清史工程档案立项的内容价值与特色”,《社会科学战线》03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简介”,《社会科学战线》06期,2007年。 

夏春涛:“《清史·通纪》第六卷的主要写作思路及内容——兼从清史工程论太平天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7年。 

沙敏:“探河穷源  剥蕉至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清史专家何龄修”,《北京档案》,04期,2007年。 

方汉奇:“《清史·报刊表》中有关古代报纸的几个问题”,《历史档案》02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组”,《社会科学战线》03期,2007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丛刊》首批图书出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06期,2007年。 

卞孝萱:“解读卞宝第致雨生手札——与《清实录》、《清史稿》印证”,《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7年。 

赵珍:“生态环境史研究与《清史·生态环境志》编纂”,《社会科学战线》03期,2007年。 

冯尔康:“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7年。 

翟艳芳:“勾勒清史经纬: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述略——参加清史纂修工程《档案·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有感”,《图书馆界》03期,2007年。 

章开沅:“从清史编纂看太平天国”,《清史研究》01期,2007年。 

浦树柔:“浮躁之世编纂传世《清史》”,《瞭望》14期,2007年。 

胡忠良:“契机、实践与思考——国家清史工程清代档案整理主题实践活动及其启示”,《中国档案》07期,2007年。 

沈渭滨:“清史纂修与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对《清史·通记》纂修的几点意见”,《探索与争鸣》02期,2007年。 

郑明:“清史纂修纪实()”,《社会科学战线》05期,2007年。 

夏明方:“十八世纪中国的“思想现代性”——“中国中心观”主导下的清史研究反思之二”,《清史研究》03期,2007年。 

叶柏川:“俄罗斯清史研究概述”,《清史研究》04期,2007年。 

徐凤先:“《清史·天文历法志》项目研究进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3期,2007年。 

赵少峰:“金梁与《清史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期,2007年。 

韩琦:“《清史·科学技术志》项目研究进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3期,2007年。 

李尚英:《清史纂修与中华传统文化》,王天有、徐凯主编:《纪念许大龄教授诞辰85周年学术论文集》,2007年。 

王记录:“清代史馆制度的演变及其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史学史研究》02期,2008年。 

王记录:“清代官方史学与西学——兼谈西学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影响程度”,《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8年。 

王记录:“清代史馆制度的特点”,《史学月刊》12期,2008年。 

杜泽逊:“史志目录编纂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04期,2008年。 

戴逸:“在清代经济宏观趋势与总体评价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清史研究》03期,2008年。 

罗明:“哲人永在”,《清史研究》03期,2008年。 

崔军伟:“清国史本纪史事探源”,《兰台世界》16期,2008年。 

牛润珍、张慧:“《大清一统志》纂修考述”,《清史研究》01期,2008年。 

戴逸:“接续历史文化  打造传世之作——就《清史》纂修答河北学刊主编提问”,《河北学刊》03期,2008年。 

钟里满、耿左车、李军:“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清史研究》04期,2008年。 

华林甫:“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清史研究》02期,2008年。 

熊月之:“《清史·西学志》纂修的一点心得——晚清逻辑学译介的问题”,《清史研究》01期,2008年。 

本刊特约记者:“清史人生——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百年潮》01期,2008年。 

程远芬:“传统索引编制的学术性及其在新时期的意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索引》编纂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山东教育学院学报》01期,2008年。 

华林甫:“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清史研究》03期,2008年。 

定宜庄:“由美国的“新清史”研究引发的感想”,《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8年。 

郝秉键:“《清史·史表》编纂概要”,《清史研究》02期,2008年。 

杜泽逊:“国家清史项目《清人著述总目》之由来”,《山东图书馆季刊》02期,2008年。 

潘振平:“清史传记编写的几个问题”,《清史研究》03期,2008年。 

杨珍:“改革开放三十年清史研究回顾与思考”,《河北学刊》06期,2008年。 

暴景升:“清史编纂、故宫学与清史研究——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述评”,《故宫博物院院刊》01期,2008年。 

刘海峰:“当代的《清史》纂修”,《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10期,2008年。 

刘方玲:“得国之正到承统之正:清史中的正统论”,《求索》09期,2008年。 

卫周安、董建中:“新清史”,《清史研究》01期,2008年。 

迟云飞:““勤苦乐迷”,毕生精力献清史——戴逸先生访谈录”,《中国文化研究》03期,2008年。 

刁书仁:“新修《清史》人物传记太祖朝实录史料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1期,2008年。 

周积明:“关于《清史·思潮志》撰写的思考与实践”,《清史研究》01期,2008年。 

阚红柳:“整修《清史》与国史馆“定本清史”评析”,《江淮论坛》01期,2008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社会科学战线》01期,2009年。 

戴逸:“关于清史审改工作的意见”,《清史研究》01期,2009年。 

卞修跃:“《清史·图录》编纂概述”,《清史研究》01期,2009年。

戴逸:光绪之死,《清史研究》 03期,2008年。

 

(二)报纸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朱浒:“百年以来的清史纂修”,《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李梦超:“呼之欲出话清史”,《人民日报》2001年。 

沈刚:“专家呼吁:修纂清史正当其时”,《中国艺术报》2001年。 

陈桦、成崇德:“《清史》编纂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艺术报》2001年。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王道成、秦宝琦:“易代修史与二十四史、《清史稿》”,《中国艺术报》,2001年。 

扬帆、王戎笙、王家范:“今天如何修清史”,《文汇报》2002年。 

“百年以来目录编纂之盛事 有清一代文献括存之大业”,《中华读书报》2002年。 

戴逸:“乖谬百出的《清史稿》 ”,《光明日报》2002年。 

扬帆:“也谈清史纂修”,《光明日报》2002年。 

“创新史书体裁 体现时代精神”,《光明日报》2003年。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有争议”,《社会科学报》2003年。 

李梦超:“戴逸的清史情结”,《人民日报》2003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编纂一部全面真实的清史”,《人民政协报》2003年。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有争议”,《社会科学报》2003年。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胡逢祥:“《清史》编篡体例应取综合体为好”,《社会科学报》2003年。 

陈祖武:“做好《清史》纂修工作的几点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夏春涛:“虚无的历史与历史的虚无”,《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记者尹鸿祝:“努力做好清史编纂工作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民日报》2003年。 

阎崇年:“清史研究的宝贵资料”,《光明日报》2003年。 

本报记者,清源:““清史编纂工程”今年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石磬:“新修清史应在体裁体例上进行综合创新”,《人民日报》2003年。 

刘文鹏:“今天为什么要纂修大型清史”,《中华读书报》2003年。 

王思治:“清史研究的“一种清史观””,《中华读书报》2003年。 

 “创新史书体裁 体现时代精神”,《光明日报》2003年。 

柴丽:“在纂修清史工程中档案部门要先行一步”,《中国档案报》2004年。 

谌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光明日报》2004年。 

“加强史料积累 推进清史研究”,《光明日报》2005年。 

刘海:“府城阆中名垂“清史””,《南充日报》2005年。 

杨珍执笔:“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定宜庄:“清史满族史研究的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雨翔:“清史纂修工程开局顺利”,《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舒晋瑜:“清史研究中的一个坐标”,《中华读书报》2005年。 

“加强史料积累 推进清史研究”,《光明日报》2005年。 

本报记者王丽敏采写:“清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者”,《抚顺日报》2005年。 

班若川:“煌煌巨著传承中华文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刘莎莎、王俊:““敬畏历史感悟智慧””,《深圳特区报》2006年。 

东学:“清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本报记者刘蓓蓓:“让中华民族史书黄钟大吕长鸣”,《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本报记者郭晓虹:“清史纂修及出版稳步推进”,《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戴逸:“序清史编纂工程”,《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董明庆:“历史的细节真相”,《中华新闻报》2006年。 

记者黄小驹:“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全面提高清史编纂质量”,《中国文化报》2006年。 

本报记者刘庆传:“新修清史取得三项进展”,《新华日报》2006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邢永福:“坚持发展与改革  为国家纂修清史提供档案服务”,《中国档案报》2006年。 

本报记者却咏梅:“清史典志纂修完成立项工作”,《中国教育报》2006年。 

计亚男、本报记者王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盛事”,《光明日报》2006年。 

谌强:“清史典志纂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光明日报》2006年。 

高山:“清史史表纂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光明日报》2006年。 

李强:“国家级清史图录首批五册出版”,《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欣文:“清史纂修图录项目全面启动”,《中国文化报》2007年。 

陈香:“新修大清史率先尝试图录”,《中华读书报》2007年。 

贾学颖:“政府采购助力清史纂修”,《中国财经报》2007年。 

石利锋、周晓梅:“承德避暑山庄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承德日报》2007年。 

朱诚如:“图录:清史编纂的体制革新”,《北京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郭晓虹:“清史纂修工程5年结606果”,《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本报记者王坤宁:“清史全景呼之欲出”,《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本报记者周波:“《清史》未编完“西南王”走了”,《成都日报》2007年。 

记者陈香:“国家清史编纂增至66608册”,《中华读书报》2007年。 

欣文:“国家清史纂修工作进展顺利”,《中国文化报》2008年。 

欣文:“清史纂修注重文献整理”,《中国文化报》2008年。 

“扬州在长三角有文化优势””,《扬州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杨帆:“历史传承需大众力量”,《苏州日报》2008年。 

宾长初:“关注清史研究域外史料”,《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戴逸:“清史纂修与时代脉动息息相关”,《光明日报》2008年。 

戴逸:“《清史镜鉴》序”,《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清史镜鉴》序”,《中国文化报》2008年。 

记者陈彬斌,“开门修史  古为今用”,《中国文化报》2008年。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