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关捷
《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序一
作者:黎树斌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30  点击量:289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今见到关捷教授的《东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书稿,这是他几十年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今将出版,特嘱作序,虽感难于胜任,又无法推却,只能略谈一些感想。 

  东北亚地区幅员广阔,一般认为其地理概念,包括中国(历史上专指中国东北)、日本、朝鲜半岛、蒙古,以及俄罗斯(历史上专指远东地区)。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了。这个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东北亚地区比中原地区落后几个时代,在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还未来得及发明文字就进人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特别是东北亚大陆地区,由于有与中原地区的地缘优势,早在原始时代就引进了汉字。例如商周时代,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金文已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和使用,甚至远及贝加尔湖地区。 

  中原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儒学、道学和佛学在东北亚的传播,对东北亚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各国友好往来,文化交流二千多年。中原文化与东北亚文化相融合,主要还是中原文化不断改造东北亚地区落后文化。 

  与此同时,中原文化还促进了东北亚社会制度的变异,即所谓社会制度的变异,是指由原始公社制,到奴隶占有制,再到封建制。 

  东北亚地区在中原先进文化,特别是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影响下,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步人文明时代,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相继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地区又先后确立了封建制。其政治体制,无论是奴隶制的,还是封建制的,都类似中原地区的君主制。当然,在东北亚社会制度的变异过程中,由于各地的经济、政治和历史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其政治制度都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历史巨轮滚滚向前,曾几何时探险家、冒险家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里不断引起欧美国家的关注。它们以各种名义公开的或秘密的进入这里,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有的带来文化,有的带来灾难,致使这一地区(俄罗斯除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稍微留心一下历史的人,都会发现,19世纪中期,位于东北亚的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都遭到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由于中国、日本和朝鲜三国经济发展程度和阶级力量配置的差别,以及对于这种危机反映的应变能力不同,致使这些国家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政治体制。位于远东的俄国西伯利亚地区,虽然没有外患的干扰,但由于内部农奴制的危机,也导致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19世纪60年代,在资本主义制度于欧美最终确立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和俄国的政体分别由封建幕藩体制和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日俄两国分别进行了一些违害其他东北亚国家利益活动。尤其中国、朝鲜长期处于封建君主制统治下,各方面比较落后。惟日本明治改革后,确定宪法体制,形成大陆政策,抛出“脱亚入欧”,走上争霸东亚的道路。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先后出兵我国台湾,进犯朝鲜,占据琉球;挑起甲午战争,霸占台湾;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发动甲辰日俄战争,强租旅大;镇压“义兵运动”,吞并朝鲜;制造九一八事变,炮制伪满洲国;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一系列反历史、反人类行为,给东北亚地区造成极大灾难。在世界正义国家支持下,中国、朝鲜、蒙古等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东北亚国家获得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北亚各国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东北亚地区的三个核心国家——中、日、韩三国开始推进“东北亚地区合作体”的趋势形成。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标志着东北亚地区的新历史开端,这是历史的必然。三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区域外各国和地区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很多共同点。若能团结起来,定能在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为了东北亚的未来,三国应该成为东北亚合作的坚实基础。三国应该求同存疑,对争议问题,全力通过协商解决,以求真正团结。特别要警惕别有用心的国家或个人从中挑拨,造成互相伤害。南北朝鲜肩负着国家统一、民族经济统一的历史使命;中朝两国拥有传统友好关系且经济联系密切;日本既是发达国家,也是ODA最大投资国,而蒙古、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仍临着开发课题。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正以积极的运作,与各国建立伙伴、互利关系,尽力为东北亚的安定、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关捷教授在各篇文章里多所涉及。 

  文化篇,中日文化交流的文章,不仅考察了黄遵宪对日本先进性的称赞,也痛斥并反对日本的侵略性;对甲午战争前后中日间书籍互译的考察,认为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良好作用。近几年我校兴起二宫尊德报德思想研究,关教授出席了大连、上海、京都等地举行的每次学术研讨会,撰写的文章,既有论述二宫尊德报德思想的古为今用,二宫尊德与儒家思想的关系的文章,也有论述报德思想与中国农村改革关系的论文。 

  战争篇,分为甲午中日战争、甲辰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三部分,计27篇论文,既有对甲午、抗日两次战争中各民族英雄人物事迹的阐释,也有对重大原则争议问题的商榷,对违背史实、否定历史的谬论加以辩驳,还有对史实的考证与厘正,使其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尤其是对1931-1945年,少数民族在东北14年抗战中阶段性之研究;各少数民族奋勇作战所体现的群众性、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坚定性论述,以及东北抗日将领指挥作战艺术的深入研究,既专精,又创新,是十分有价值的。 

  时政篇,主要围绕中日两国历史认识、文化交流进行研评,探讨了“政冷经热”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所推行的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应持之方针;特别对 “东亚共同体”之渊源,鸠山由纪夫倡导之“东亚共同体”实质的考察,提出了中国应对的若干措施,颇有见地。 

  评论篇,是对出版之较重要的历史资料集(如甲午随军作战日记、日藏甲午战争秘录)或重要历史文化方面专著(《吉林通史》、《日伪时期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研究》、日本学者《日本军国主义的过去与现在》等)做出实事求是的评论,既充分肯定成就、创新之处,也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以便作者有机会改进。 

  因为关教授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第一个民间中日关系研究团体——东北地区中日关史研究会倡导者,迄今研究会已创建30余年,成就蜚然。我们从他撰写的回忆录《团结奋斗,共襄盛举——写于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建立30年》中可以了解建会虽然艰难,却始终坚持学术研讨,学术创作之大方向,因而学会所编和个人著述在国内出版几百部,文章几千篇,日本出版几十部,难怪学会领导机构不断调整,至今学公仍保持着青春活力。 

  愿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东北亚的历史、现实经济状况,有助于瞻望东北亚的前景。 

  是为序。 

  黎树斌    

  中共大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2011年7月1日 

                          

  (资料来源:关捷著《东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