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工作动态
清史图书馆新上架图书简介(3)
作者:文献信息处(清史图书馆) 责编: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发布时间:2021-06-16  点击量:353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清史图书馆新上架图书简介(3)

吾国与吾名

1

作者:胡阿祥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87

册数:1

简介:

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纵横一万里广袤空间的中国,古往今来,国号递更,名号众多,域外称谓繁杂。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民族、政治、语言、文字、心理、名称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全面、深入细密地探讨了中国历代国号、古今名号、域外称谓的形成过程、来源取义、使用情况与复杂影响,得出了美哉,变动不居而又蕴含深意的中国历代国号;伟哉,沿用不衰而又凝重气派的中国古今名号;妙哉,来源不一而又呈现特征的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的宏观认识。

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18401927

2

作者:赵少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月:201811

册数:1

简介:

本书以历史发展和学术史发展为基本线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1840—1927年间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的历史进程。由绪论、六个章节、结语组成。六个章节是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从纵向角度梳理了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的互动关系。根据时代特点和中西史学之间互动关系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概括出阶段性特点。每章又分别从时代背景、典型个案、西方史学反响、中国史学回应等方面展开,对各时期西方史学输入的内容、特点、反响,中西史学的互动关系做出系统的整理与评述。

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3

作者:赵晓阳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1

册数:1

简介:

《圣经》中译及其在华传播的语言文化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书从追求言文一致的圣经白话翻译实践、欧化白话的形成及结构特点、用罗马字母拼写汉字的各种尝试与努力,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等多个方面,展开对上述主题的探讨,其内容丰富、全面而系统,就其整体性把握与研究而言,在学术界尚属首次。书中对许多内容的呈现,都具有新鲜性;对不少具体问题的考察与分析,均具有探索性。作者对于圣经多种文本积累丰厚,尝试融合历史学、宗教学和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将在华基督教史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更为宽广的视域中,拓展出了一片学术的新天地。

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

4

作者:王一樵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月:201712

册数:1

简介:

一样的紫禁城,不一样的风景。本书描述明清时期那些我们常常在历史小说或宫廷戏剧中看到,却又相当陌生的宫中小人物的故事。作者花费心力阅读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明清两朝实录及清代养心殿造办处、军机处、内务府等机构一手档案资料,从中发掘那些并未被正史记录,同时也是在我们的宏大历史叙述中常被隐去的形形色色小人物:朝鲜贡女、交趾太监、少年工匠、真假白莲教徒、狐仙、紫禁城守门兵丁、驿递马夫、皇宫仆役、迫于生计进宫的太监和秀女等,让我们一同进入历史的生活场景,去体会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欢乐与辛酸,也让我们透过这些小人物,看见更为丰富的历史、社会、经济、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的图景。

关中祭祀系统兴衰与社会互动研究(1368-1949

5

作者:凌富亚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811

册数:1

简介:

本书在梳理明、清、民国时期关中祠庙分布及变迁的基础上,分别从政治局势、神灵职能、人口变迁、信仰转换等方面,对关中地区祭祀系统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关中地区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研究明清以降关中祭祀系统的变迁历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河山有誓: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生活世界

6

作者:冯贤亮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5

册数:1

简介:

本书所论述的明清之际,基本指晚明至清代康熙年间。这一时段,被海内外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浓墨重彩的王朝更替。当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都在发生着多方面的变革,并对那个时代掌握主流叙述的士人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弘治十八年成为状元的昆山人顾鼎臣的人生历程开始,以人物故事与活动为主线,对明末至康熙年间漫长的王朝更替进程中,那些内阁重臣、大乡绅、布衣、艺坛领袖、小秀才以及青楼杰出女性等人的命运遭际,予以重点勾画。

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

7

作者:倪玉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7

册数:1

简介:

本书汇集作者近20年来发表的经济史学术论文34篇,内容涉及漕运、盐政、关税、财政、灾害、量化经济史、人物与事件、思想文化和考证。这些文章从政治史视域研究清代财政,反思中西财政发展道路的异同;从计量史学的视域透视中国历史时期的GDP,比较中国与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分流;从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清代经济史,审视传统中国经济史数据的有效性。

创造近代中国的“世界知识”

8

作者:潘光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7

册数:1

简介:

在近代东亚世界里,有心知晓世事,探究世变由来,思考因应之道的士人,不知凡几。在他们具体身处的生活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前所未知的知识天地,乃至于新式传播媒介提供的讯息,好似广袤无涯,总可吸引有心好奇之士探其究竟,明其奥妙。他们就像是进入了一座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只要愿意信步直入,披卷展读,随意阅览,各色信息、思想与观念,斑斓眩目,应接不暇,迎面扑来,总可撼动挑拨观奇览胜者的心怀意念,汲引足可激荡多样思考想象的思想资源。他们共向同循的,乃是可以名曰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道路。

创榛辟莽:近代史研究所与史学发展

9

作者:赵庆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4

册数:1

简介:

本书从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这一深具典型意义的史学机构切入,探讨十七年间(19491966)史学发展的具体状况。近代史所与延安史学机构一脉相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史学机构,在海内外有深广的影响力。本书着力挖掘相关史料,超越单纯的史学文本研究,重返当时的时空语境,梳理近代史所的渊源脉络,将学人之与其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呈现学人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实际作为,展示十七年间史学发展丰富与复杂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察其得失之所由。

从徽州到江南——明清徽商与区域社会研究

10

作者:王振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1

册数:1

简介:

明代中叶以来徽商之崛起,是中国经济史上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囊丰箧盈的盐商、典商、木商,以及本小利微的徽馆业商等,皆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闻名遐迩。徽商不仅在商业史上曾有过如日中天般的辉煌,而且,在文化上的建树亦灿若繁星,这对于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在无徽不成镇的江南,由于席丰履厚、移民持续不断、人群素质相对较高,徽商对于近数百年来江南区域形象之塑造,亦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为江南输送了大批人才,促成了财富之流动和严密的规范,造就了城镇和文化的繁荣。从徽商在江南的贸易、移徙和身份认同,以及与普通民众的社会互动等诸多侧面,可以清晰地把握江南区域社会之变迁。

帝国之裘——清朝的山珍、禁地以及自然边疆

11

作者:[]谢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关康

出版年月:20197

册数:1

简介:

作者利用了大量满蒙文献,在对东北和蒙古环境史的考察中发现了皇帝对于北部边疆的想象、进贡体系与自然环境的恶化、清朝的奢侈品贸易和消费等诸多因素复杂的互动关系,为我们理解清朝边疆历史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词语概念

12

作者:陈力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6

册数:1

简介:

本书第一编西学东渐再东渐着眼于19世纪英华字典以及《博物新编》《万国公法》和江南制造局的西学新书在日本的影响;第二编东学激起千层浪则看20世纪日本是如何影响中国的,通过分析梁启超《和文汉读法》、政治小说《雪中梅》以及《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问题,认识汉语欧化过程中的日语因素,以及辞典是如何应对日语新词的;第三编语词概念定尘埃则具体描述民主”“共和”“主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过程。

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13

作者:徐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3

册数:1

简介:

川边,特指今四川与云南、西藏、青海交界处的藏族地区,旧称康区,现大部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地。唐代以降,中央王朝开始在这一地区实行羁縻统治,元时设土司制。至晚清,形势一变,于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将其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统一管辖。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是在藩篱渐失、西南边患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在加强西南边防的战略总体格局中,思谋川边的整治,其对川边的认识随国际国内局势的变更而逐步深化。原先仅为区区川藏通道的川边在清中枢的总体谋划中愈发举足轻重,最终被抬至援藏基地的地位。在西藏设省不成的情形之下,清廷转而注重川边经营,以图固川保藏。正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晚清几位著名的封疆大吏鹿传霖、锡良、赵尔丰等人谋划并具体实施了在川边的改土归流、设治、筹建行省等经营活动,执行、推动并发展着晚清政府的川边策略。尤其是被委任为川滇边务大臣的赵尔丰为固边图藏、筹建行省,在川边实施新政,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开发工程,屯垦、开矿、通商、兴办实业,同时兴学、革俗,图谋川边的文明开化,便宜政治。

郭嵩焘与近代西方天文学

14

作者:庞雪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1

册数:1

简介:

本书以郭嵩焘日记为核心史料,援引同期使臣著述、西方报刊文献,从科学技术史视角深入考察他在出使英法期间有关近代西方天文学的探访活动,分析他对宇宙天文乃至科技文明的认识变化,揭示他从的角度指出的文化冲突疏解之法,为当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合道而行:明遗民的人生定位与价值追寻

15

作者:吴增礼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6

册数:1

简介:

明朝覆亡后,明遗民与清廷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较量,这既是明遗民与清廷的互动、磨合过程,也是明遗民坚定立场经受时间的消磨、冲淡过程。其间,明遗民虽有强烈的身份认同自觉,从身体和精神上坚持忠于故国旧君,且刻意塑造自我,但生活的困顿、精神的苦闷,逼迫他们不断探索其人生的合道而行。因此,在治生实践、社会交往方面,明遗民呈现多种样态;在面对的考量方面,他们更加惟重末路,重新构建在清朝生存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追寻新的自我人生定位和人生价值。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16

作者:章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2

册数:1

简介:

乃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所在,其中极为显著且影响至今的,无疑即是以分科为标识的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包括物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一系列今日统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近代学科知识体系,即逐渐为中国社会所接纳,并摈弃了以六艺为核心、以四科为基本框架的中学分类体系。影响所及,中国社会有关现实世界及社会理念合法性论证的基础,也渐次脱离传统中国的学术资源,转而采纳近代学科知识所提供的知识资源。故此,基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也自有其必要性。本书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并藉此把握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