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戴逸
第十八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纪实
作者:戴逸 责编:

来源:戴逸:《语冰集》  发布时间:2017-12-12  点击量:118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国际历史学会是全世界历史学家的组织,有56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每五年举行一次大会。1995年8月27日至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第十八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中国是在1985年申请并被批准为国际历史学会成员国的。1980年,国际历史学会在布加勒斯特举行大会,夏鼐等四位中国历史学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接着我国就筹备申请入会。1985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第十六届大会,我国由刘大年同志率团参加,这次大会批准中国为成员国。199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大会,刘大年团长因事未能出席,由金冲及同志代理团长,率团参加。199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大会,由我任团长,率    298团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忍之同志担任代表团顾问,代表团成员有金冲及、齐世荣、张椿年、耿云志、朱寰、王敦书、陶文钊、刘鲁民、彭坤元、杨少俊、刘明翰、耿升、沈志华、端木美等共24人,这是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代表团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学术讨论,和各国历史学家交流、对话、交朋友。二是申请在北京举办2000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第十八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正式代表1673人,列席400余人,共2000余人。大会讨论的议题分重大课题、专门课题、圆桌会议、国际史学会附属和直属机构会议四个层次,同时进行。重大课题有三个:一、民族、人民、国家;二、妇女、男人及其历史变迁;三、移民聚居地产生的原因、形态与意义。专门课题16个,有政权、自由与历史、小说、传说、老年人与幼年人研究、战争与文化等。圆桌会议课题有36个,如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本世纪初的工人运动,中世纪欧洲和拜占庭等。一眼可以看出:这些议题都是重要题目,为当今世界注视的焦点。三个重大课题都有其历史背景,如民族、人民、国家是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地的民族冲突,如阿拉伯、以色列的冲突,波黑问题,印度、巴基斯坦的冲突,把历史学家的眼光吸引到了这里,故而讨论十分热烈。每个主题都有若干篇文章,每人发言限15分钟,然后提问题,进行评论。8天之内举行大小会议80次,题目广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气氛友好而活跃,学术空气浓厚。中国代表团提供了13篇论文,有戴逸《中国近代移民的规律》、陶文钊《唐人街:华人移民海外的一种特殊现象》等。中国的学者参加了各种会议,并在会议上积极发言,既学习了许多新知识新方法,也使外国学者听    299到了中国学术界的声音,扩大了中国的学术影响。讨论一般比较友好,各抒己见,相互尊重,但在少数场合,也有人发表攻击中国的言论,我国学者进行了义正辞严的驳斥。

这次大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在北京召开2000年第十九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申请。这是1993年第五届中国史学界代表大会上的建议,得到中国社科院的同意,报请外交部、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史学会提出申请,北京市市长李其炎签发邀请信。我们认为:这是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好机会,也是介绍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推动我国史学更快进步的重大举措。这次申办的国家有五个,包括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挪威的奥斯陆和中国的北京。投票的结果,挪威的奥斯陆被选为召开2000年第十九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城市。

我们的申办虽然没有成功,但这是我国历史学界走向世界,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次重大努力。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北京举办2000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作了可行性论证,准备了各种材料,和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进行商讨。8月27日的国际历史科学会员大会上,戴逸代表中国历史学界作了申办报告。29日,中国代表团举行招待会,气氛热烈,参加的人数是各申办国招待会中最多的,一共来了250人。在投票的会议上,中国两位历史学家陶文钊和端木美分别用英文和法文发表演说,博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许多历史学家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很感兴趣。很多学者对中国鼓励、支持,如俄国的齐赫文斯基、英国的柏克、美国的贝伦特、西班牙的卢安诺等。

中国这次申办没有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历史学    300界的欧洲中心主义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国际历史学会有56个有投票权的成员国,欧洲44个、亚洲6个、非洲2个、拉美3个、澳洲1个,亚、非、拉美、澳洲国家一共只有12个,还加上40个专业委员会的主席也有投票权,这些主席全部是欧洲人。因此,国际历史学会共有投票人96位,其中84位是欧洲人,历届大会都在欧洲召开,只有一次在美国,一次在加拿大。这些投票人宁愿选择在自己家门口开会而不愿意跑到遥远的地方去,或者说,他们不相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能够把会议办好。前国际历史学会主席英国的柏克教授1995年10月2日在给我国历史学家陶文钊的信中说:“你们向执行局全体会议提出申办2000年历史科学大会的工作做得不能再好了,书面文件无可挑剔,你和端木美的口头报告也是极好的。中国申办没有成功是执行局全体大会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映。但事情总会变化的,而我们要极尽努力来促使人们接受一种更广泛的观点。”

申办所以未成功,也与当时的国际大气候有关。大会举行时,正值李登辉在美国过境,引起中美关系的紧张。西方传媒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攻击,特别是正当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会址问题、签证问题、通讯报道问题、发言自由问题,西方记者作了不符合事实的报道,使很多西方历史学家心怀疑虑,他们担心代表们去北京会受到什么待遇。由于西方电台、报刊上不真实的报道,影响了执行局的投票结果。

本来,申办国共有五国,我们的机会只有五分之一,而且我们是第一次申办,当然很有申办不成功的可能。对此我们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这次申办,中国历史学界向全世    301界作了一次宣传,表明了我们的意愿。我们的申办也是对欧洲中心主义的一次挑战。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欢欣鼓舞,如日本史学家就表示,愿和中国联合起来,并团结亚洲国家,组织亚洲和环太平洋国家历史学家的会议。国际历史学会下属的军事历史委员会则希望到北京来举行全世界的军事史学家会议。新任国际史学会主席贝伦特在大会闭幕式上宣布,国际史学会准备在适当时候建立若干区域性的组织,以推动各个地区的史学发展。

参加这次大会,我个人有几点感想:

①参加这类国际学术会议,很有必要。尽管会议上欧洲人占多数,但还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接触交流,开阔眼界,中国历史学家应该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历史学发展的潮流。我们限于经费困难,历届大会参加的人数很少,因此在大会上的学术影响有限,这与我泱泱大国的地位不很相称。前苏联参加大会,有时达一百数十人。这次蒙特利尔大会上,俄国虽因经济困难,出席的人数大为减少,但还有30多人,故许多会议上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②国际历史科学论坛上讨论的都是和现实密切相关的大问题,从全世界的宏观视野进行研究。如民族冲突,这是困扰着全世界的大问题;移民问题,大批移民涌入发达国家,引起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妇女问题,讨论由于女权运动兴起带来的社会变革。历史学家们关心这些大问题,追踪其历史演变,这可以作为我国确定研究课题时的参考。

③我们代表团内,能听能说外国语的历史学家不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国际著名历史学家聚会的场所,由于我们外语能力差,影响了我们学习知识、广交朋友和交流心得。    302历史学界要真正走向世界,学习各国的研究成果,把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出去,必须提高整体的外语水平。年轻一代的历史学家必须熟练掌握一门或数门外国语,以便在21世纪国际历史学会议上能有更多中国学者的声音。303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