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消息:由厦大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主编的《台湾文献汇刊》近日问世,全书共7辑100册,收入珍贵文献资料近200种。
陈支平说,《台湾文献汇刊》的出版,不但可以在学术上迅速超越台湾方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弥补台湾方面在文献史料上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台湾方面的诸多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力地打击一小部分台独分子“文化台独”的阴谋。
此前,祖国大陆各个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大多购置台湾编辑的《台湾文献丛刊》,祖国大陆学者从事台湾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这套丛刊的资料。但这套丛刊极不完备,只网罗了台湾岛内的文献,没有顾及祖国大陆收藏的众多文献资料。
陈支平召集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及厦门和福州市的一批专家学者,从事《台湾文献汇刊》的史料整理工作,从策划、搜集、甄别、整理、编辑到今天正式出版,历经10年。
打击“文化台独”
记者:你当初为什么要编这套文献?有什么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陈支平:近年来由于台湾某些别有用心的台独分子极力推行“文化台独”活动,在台湾问题的学术研究上蓄意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渊源联系,使得台湾正常的文献整理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学术研究日益出现了偏颇的“去中国化”的恶劣倾向。如目前台湾一些官方机构热衷于整理研究日据时期的日本总督府档案,而对于一些与祖国大陆有联系的历史文献档案,则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妄图“反攻大陆”,在《台湾文献丛刊》文献资料的取舍上,比较偏重于所谓的“孤臣遗忠”,因此在丛刊中收入了大量关于明末清初的文献,许多文献与台湾问题并无直接的联系。
《台湾文献汇刊》的整理出版,不但可以在学术上迅速超越台湾方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台湾方面的诸多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扎实厚重文化积累的形式,增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向心力,有力打击一小部分台独分子进行“文化台独”的阴谋,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两套文献互为补充
记者:两套台湾文献之间有什么关系?
陈支平:这两套文献互为补充。这次整理出版的《台湾文献汇刊》的编辑原则是:凡是《台湾文献丛刊》已经收入的文献,除了少量有明显差异的原稿本、传抄本之外,原则上不再编入。收入的文献资料,绝大多数是分藏于祖国大陆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散落于民间的孤本、珍本、抄本,也有一部分是近年在台湾、日本等地新发现的珍贵文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文献资料,为揭示台湾历史发展变迁,揭示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最原始、最有力的证据。
记者:这套大型文献包括哪些内容?
陈支平:百册历史文献,印证两岸渊源。《台湾文献汇刊》共7辑100册,内容包括“郑氏家族与清初南明相关史料专集”、“康熙统一台湾史料专辑”、“闽台民间关系族谱专辑”、“台湾相关诗文集”、“台湾舆地资料专辑”、“台湾事件史料专辑”等七个部分。
搜集的文献大多为孤本
记者:哪些史料具有很高价值?
陈支平:这次整理的《台湾文献汇刊》,大多属于孤本、传抄本。比如郑氏家族与清初南明相关史料,部分是首次刊出的手写孤本和传抄孤本,三种《郑氏家谱》也都是近年来陆续发现于民间的珍本,对于深入了解郑氏事迹和南明史实,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的郑成功家族满文档案,是研究明末清初相关问题的最原始文件,其价值不言而喻。
在康熙统一台湾时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总督姚启圣文集:《忧畏轩奏疏》、《忧畏轩文告》、《忧畏轩遗稿》,更是研究这段历史所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料。另外还有大量民间族谱,其所保存的大量史实都无可辩驳地反映了两岸源远流长的血缘关系。
(资料来源:《厦门晚报》,转载自东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