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很快就要结束了,每逢岁末年初,各单位常常要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小结,并对来年的工作提出设想。清史出版物的评论宣传工作是清史编纂委员会工作的一部分,对过去的工作状况和今后的工作设想也应有相应的回顾、总结与设想,以便于编委会领导和各二级项目组检查指导和了解图书评论的工作情况。 一、组织开展图书评论宣传工作的基本状况。 清史编纂工程启动与清史编委会成立之后,根据“编史要务,首在采集史料”的原则,为给清史编纂提供大量的清代文献与档案资料及可资借鉴的海内外清史研究成果,同时,也借助纂修清史为后人研究清史积累历史文化资料,特于2003年先后设立了“文献”、“档案”、“编译”、“研究”、“图录”等五种丛刊。为使这些图书及时出版,又成立了出版组。截至目前,几年来已出版各类图书68种606册。其中《文献丛刊》19种449册;《档案丛刊》5种108册,《研究丛刊》13种16册;《编译丛刊》15种16册;《图录丛刊》5种5册。另有《清史论著目录》、《清史译丛》等。已出版图书,有很多都是首次公开或首次出版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研究参考价值。 为使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特别是清史研究工作者及时了解已出版图书的信息、内容、价值和特色,能在清史编纂与教学研究中利用这些图书资料,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就很有必要对这些图书进行评论、介绍与宣传。因此,编委会又成立了图书评论组。 编委会领导对开展图书的评论宣传工作很重视,戴逸主任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做过多次具体批示并亲自撰写稿件,其他领导亦如是。编委会各二级项目组均派人参加了图书评论小组。图书评论组的组织、联络工作依托在出版组,从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看,此项工作实际上已成为出版组的工作组成部分。图书评论组成立五年来,大致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组织召开图书评论小组工作会,研究安排评论宣传任务;2、组织约请编委会内外专家撰写书评稿件及清史编纂研究方面的论文;3、召开各有关报纸、刊物编辑、记者参加的评论宣传工作会、图书信息发布会等。需要说明的是图书评论组只负责清史编纂工程已出图书的评论与宣传及相关学术问题,而非整个清史纂修工程的宣传任务。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几年来陆续在各报刊上刊登了70多篇书评文章、图书出版信息及清史编纂研究的论文(大都收录在出版组编印的《清史编纂工程图书评介汇编》之中)。如《清史<文献丛刊>、<档案丛刊>总序》、《<研究丛刊>与清史编纂》(李文海)、《编纂清史要有世界眼光》(于沛),都是为几种丛刊撰写的序言。另外评介《文献丛刊》的有:《晚清历史的缩影与见证——〈恽毓鼎澄斋日记〉评介》(王俊义),《评新编〈黄遵宪全集〉》(黄爱平)、《晚清士大夫中外视野的记录——〈薛福成日记〉评介》(阚红柳)、评介《档案丛刊》的有:《太液秋风 王朝缩影——〈清代中南海档案〉评介》(郑永华)、《枢恒秘电入史来——读〈清代军机处电报档汇编〉》(胡忠良)、《一部山庄档 半部清朝史——〈清宫热河档案〉评介》(邹爱莲);评介《研究丛刊》的有:《为清史编纂增一新史源之作——写在〈清人笔记随录〉面世之际》(宁静)、《从婚书中看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法——读〈清代民间婚书研究〉》(张研)、《清代西北生态史研究的开篇之作——评介〈清代西北生态变迁研究〉》(朱士光);评介《编译丛刊》的有:《17世纪晚期传教士眼中的中国——评〈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赵华)、《双重困境中的李提摩太——兼评〈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孙燕京);评介《图录丛刊》的有:《从〈图录丛刊〉论图像史学的勃兴》(朱诚如)、《〈图录丛刊〉编纂八问答》(刘潞、于庆祥)。另外,一些有关清史编纂工作研究的论文也在一些刊物上先后发表,如《清史纂修纪实(一、二)》(郑明)、《纂修〈清史·史表〉的几点思考》(何瑜)、《新修〈清史·传记〉撰写方法研究》(李治亭)、《生态环境研究与〈清史·生态环境志〉编纂》(赵珍)等。此外,也有舆论媒体组织刊登了一些有关清史编纂进展状况与出版信息的综合报道:如《清史编纂进展状况与出版成果评介》(中国图书商报)、《清史纂修及出版稳步前进》(中国新闻出版报)等。 上述图书评介文章及清史编纂研究的论述和清史编纂与图书出版状况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史图书出版及清史编纂工作的进展,给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加强了清史编纂工程与海内外学术界的学术交流。有些评介文章及清史编纂研究的论文有很高的质量和相当的深度,对清史编纂及其图书出版都有推动和助益,达到了较好的评论宣传效果,应当肯定图书评论小组的工作是有成效的。这些成绩的取得首选要归功于各位文章的作者,同时也要归功于各有关报刊的支持。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吉林《社会科学战线》,该刊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其领导和编辑为支持清史纂修与清史图书的宣传工作,在刊物上专门开辟《清史研究》、“清史纂修研究”专栏,已刊发了大量文章。另外,《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人民政协报》、《科学时报》、《北京日报》、《社科新书目》等报刊,也都为我们的评论宣传工作给予了支持和帮助,谨对几年来所有支持我们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当然,在肯定图书评论宣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已经发表的评介文章和信息还不够多,许多重要的、有价值的图书尚未评介,有关清史编纂研究的文章很少。同时,从已刊发的文章涉及的图书种类及提供稿源的作者所在专业组的分布状况看,也很不平衡。这里不妨提供两组统计数据: (一) 已出图书品种和已刊发评介文章数量统计表
上表表明,《档案丛刊》与《研究丛刊》已评介的占所出品种的比 例较高。这似乎与这两种丛刊的特点与撰稿来源有关。因《研究丛刊》的评论稿源有些来自编委会其他二级组的专家,也有些来自社会上的专家。《档案丛刊》出版品种较少,每出版一种档案组的专家随即撰写评论。而其他几种丛刊的评介稿相对少些,发表很不平衡。这种状况有待改进。 (二) 撰稿者在编委会各二级组的分布统计表
撰稿者除编委会内部有关专家外,也有些稿件是由书稿作者和出版单位的责编撰写。从编委会内部各二级项目组撰稿者的分布看很不平衡。基础工程各组撰稿较多,此与这些二级项目组的项目已直接出书有关;主体工程各组撰稿较少,这似乎与撰写清史编纂研究的难度更大有些关系。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则与撰稿积极性差异有关。就撰稿的积极性而论,以文献组的同志最高,该组撰稿量竟有11篇之多。全组同志几乎人人动手,有资深专家,也有年轻的博士生,从中,反映出文献组对图书评论工作较重视,该组参加图书评论组的孙燕京教授也比较认真负责,她不仅自己撰稿,还能积极在组内组织稿件。该组组织书评稿件的经验是:(1)组织负责某一项目的专家,撰写该项目的书评;(2)所写书评不限于是本组范围的图书,对《研究丛刊》、《编译丛刊》新出图书,读后有心得和看法,即写书评,致使该组所写书评较多。 以上两组统计数据,不是十分精确,但反映的基本情况大致属实。 二、关于进一步做好图书评论宣传工作的设想 为了进一步开展清史图书出版的评论宣传工作,谨就2008年在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如下设想: 1.对以往评论宣传工作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召开评论宣传工作座谈会,制定2008年的评论宣传工作计划。 为此,我们编印了《清史编纂工程图书评介汇编》,既可从中反映这项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也便于编委会领导与各二级项目组的专家了解有关情况,给评论宣传工作以支持和帮助。 为了制订2008年的评论宣传工作计划,还特向各二级项目组印发了“2007年评论宣传工作成果统计表”及“2008年组内评论宣传撰稿计划”,以作为制订工作计划的依据。文献组认真填写了以上两种表格,并积极填报了2008年的撰稿计划,全组同志人人动手,报了十篇书评选题,充分反映出对评论宣传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而大多数二级项目组未填报,我们将在下面再具体沟通。 2.进一步与各二级项目组专家及各有关报刊加强沟通联系,积极组稿和推荐稿件,以落实评论宣传稿件,加强对重点图书的评论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对《李鸿章全集》、《康有为全集》、《张之洞全集》、《清代稿抄本》等书的评论稿件。 3.努力改变目前书评稿源的不足、评论品种少的状况,扩大稿源,使评论文稿形式多样,长短不拘,既有在学术刊物上的专篇学术评论文章,也希望能在报纸上发表短小精悍的文稿,逐渐做到一书一评或一书多评。为扩大稿源,既要组织图书评论组成员撰稿,又请书稿作者、出版社责任编辑都能积极撰稿。各方面撰写的书评稿,既可由图书评论组推荐,也可自行主动向各报刊投稿。 4.巩固和开拓刊发稿园地,大型人文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战线》,过去几年来专门开辟了“清史编纂研究”专栏,刊登了我们不少书评及清史编纂研究的论文。从2008年起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继续保留“清史编纂研究”专栏,发稿量大有增加,我们要努力提供稿件,巩固这一发稿园地。同时,也请编委会与《清史研究》协商,请《清史研究》也能开辟专栏,刊发有关书评及清史编纂研究方面的文章。此外,与各有关报刊继续保持联系,请各报刊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刊登书评文稿。 5.适时组织新书发布会、出版座谈会及评论宣传工作座谈会,约请报刊编辑记者及图书评论组成员参加,在报刊上发表图书出版信息和图书出版状况,以加强清史编纂出版物与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的交流。 6.重申和贯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关于加强图书评论宣传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图书评论宣传组建立之初,编委会就曾做出如下规定: (1)为鼓励清史编委会内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积极为清史编纂图书出版撰写书评及清史编纂有关学术问题撰写文章,实行双稿酬制度,凡在报刊上正式刊发有关文章,作者可持稿酬单复印件送出版组,由出版组报批有关领导,给作者领取同等稿酬;(2)将编委会内部的有关专家撰写评论宣传稿件的状况,在年终考评时计入工作业绩,以示奖励。 以上汇报如有不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资料来源:本文由出版组提供) |